第291章 大漢不會缺鹽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見桑弘羊自曝名號,立即拱手行禮道:“見過桑師兄,桑師兄請去後院,師傅在和張錦師弟看他養的那些蝦呢。”
桑弘羊麵色毫無變化,但還是受了三人這一禮。
對於華夏理工這種輩分的混亂,其實算是一種隨意,或者說沒人在意。
隻要你有真實力,哪怕你隻是個記名弟子,也會受到他人認可。
華夏理工對於他們這些早就學習華夏理工學問且有一番成就的人,都默認為華夏理工之人。
雖然這三個身份尊貴的小子底下爭來爭去,但是對其他人還是比較客氣的。
桑弘羊知道這三人,日後都必成大才。
桑弘羊快步來到後院,劉氏莊園他之前也不少前來,主要是學習那華夏理工之數學時遇到了些問題。
劉氏莊園的後院,連接著那無數的瓜果蔬菜大棚,而此時,這裏又多了一處池塘。
隻見一大一小兩人正光著腳在掏著什麽東西。
“臣桑弘羊,見過殿下。”
桑弘羊規規矩矩的行了一禮,是尊重,也是必須。
畢竟,日後那個九五之尊之位,沒有比眼前這人更合適的了。
劉大海忙碌中看了一眼桑弘羊,不顧自己臉上以及身上的泥巴,隨意道:“我這會忙著呢,沒啥大事你先等等。”
桑弘羊點了點頭,然後疑惑的看著池塘裏的二人。
如今這個季節,光手露在外麵一會就凍的受不了。
而這師徒二人卻還不顧寒冷光著腳丫踏在冰冷的泥土之中。
“殿下,不知你二人在這泥裏尋找些什麽?”
桑弘羊十分好奇,但他已經猜測到這泥裏肯定存在著什麽生物。
要不然來幫忙的不會是張錦。
隻見劉大海俯下身軀,把手臂幾乎全部鑽進了泥土之中,似乎在尋找著什麽。
“張錦,你確定你親眼看到有個蝦進入了這個洞嗎?”
張錦神色認真地道:“我確定,我每天都會將這池塘巡視一圈,喊師傅來之前確實有一中指大小的淡綠蝦進入了這裏。”
劉大海聞言眉頭緊皺,這個池塘養殖的自然是當初他隨騎都尉深入匈奴腹地時,在那戈壁灘綠洲中發現的生物。
帶迴來後就放入了這方池塘。
隻是入冬後這些蝦就尋找地方進行冬眠去了。
劉大海很是擔心這些生長在隔壁綠洲的生物不適應這裏的環境,怕他們過不去這個冬天。
不過直到今日,終於發現這些蝦的蹤跡,於是他就心血來潮想要親自看看。
本來是想在徒弟麵前教他如何掏蝦,沒想到這洞有些太深,自己手臂全伸進去還沒有觸碰到那綠蝦。
劉大海認為因為是太過寒冷,所以他們為了取暖才把洞打的如此之深。
又進行幾番嚐試之後,劉大海再也受不了這冰冷的泥土了。
一個跳躍從池塘中出來,然後二話不說轉向了莊園裏的溫泉池子裏。
張錦也在身後屁顛屁顛的跟著,他早就受不了那寒冷的侵襲了。
桑弘羊有些感歎,也不知道世人見到這師徒如此模樣會作何感想呢?
誰能想到華夏理工最重要的人物帶著自己的徒弟大冷天的在池塘泥底用手掏著某種生物。
不過這才真實。
雖然來之前很急,但來到這劉氏莊園後他就已經靜下來了。
等劉大海師徒二人換上暖和衣物,桑弘羊這才說明自己的來意。
“殿下,我按照如今每日國庫需要支出的款項,與國庫進項做了比對,雖然國庫目前還算豐盈,但如此長久以往下去,國庫以及少府的錢財很快就會虧空,還請殿下指點微臣一二。”
劉大海點了點頭,曆史已經證明了桑弘羊的能力。
所以他對桑弘羊能夠做出如此估算並不意外。
“商稅的進項算進去了嗎?”
桑弘羊搖了搖頭:“來時我也考慮過商稅,但具體商稅能有多少,還得第一個季度過完才能統計出商稅的大概規模。”
“但微臣認為,即使算上商稅,如今大漢國百廢待興,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太多了,依然還是不夠的。”
“如此長久下去,微臣擔憂國庫會有虧空的那一天。”
劉大海想了想道:“如今已經把鹽鐵的進項劃歸到了國庫,這部分進項不足以抵消每日的支出嗎?”
桑弘羊聞言繼續搖頭道:“鹽鐵的進項自然是極多,自從殿下發明了那高爐煉鋼的法子,對鋼鐵的生產已經能夠供應上需要了,
但實際上,能夠買得起鐵器的農人還是少數,大多還是幾戶人家合買一套鐵器,所以鐵器的進項並沒有想象的的,何況大多數開采的鋼鐵還是用來製作武器盔甲了。”
“而鹽又不一樣,目前鹽的進項比鐵還要高一些,畢竟鹽還是必需品,而且如今細鹽的價格也沒有以往那麽高,百姓們也多多少少能夠買得起一些。”
“但鹽的生產和提煉速度又擺在那裏,所以這部分收益也沒有想象的高。”
劉大海明白了:“這麽一說目前就是鐵器的生產有些供大於求了,而鹽的生產供不應求了。”
桑弘羊點頭,他沒想到這位殿下能夠想出如此精準的詞來形容。
劉大海想了想道:“桑公,你可知我之前經營羌郡的目的?”
桑弘羊想了想道:“微臣略知一二,但具體微臣並不知曉。”
劉大海笑道:“其實我們可以很快就解決精鹽供不應求這一問題,我們如今使用的精鹽來源還多是礦鹽。”
“但在隴西郡以西那片屬於我大漢國羌郡的土地上,有著大大小小幾百個鹽湖,那裏的鹽隻需稍加提煉,就能成為上等的精鹽。”
“而且,那裏存在的湖鹽,就算我大漢國百姓使用上千年,也開采不盡。”
桑弘羊聞言大喜:“殿下果然深思熟慮,如此一來,鹽的進項恐怕還得再翻幾番。”
劉大海笑而不語,羌郡重要性很多,何況那裏本就有著青海那一大片肥沃的土地。
而且,日後要拿下河西走廊打通西域,羌郡也是必不可少的補給之地。
而且,羌人生活的那片土地的西南方,還有著聯通另一處沃土的通道,也是不久後的大漢國所需的。
桑弘羊麵色毫無變化,但還是受了三人這一禮。
對於華夏理工這種輩分的混亂,其實算是一種隨意,或者說沒人在意。
隻要你有真實力,哪怕你隻是個記名弟子,也會受到他人認可。
華夏理工對於他們這些早就學習華夏理工學問且有一番成就的人,都默認為華夏理工之人。
雖然這三個身份尊貴的小子底下爭來爭去,但是對其他人還是比較客氣的。
桑弘羊知道這三人,日後都必成大才。
桑弘羊快步來到後院,劉氏莊園他之前也不少前來,主要是學習那華夏理工之數學時遇到了些問題。
劉氏莊園的後院,連接著那無數的瓜果蔬菜大棚,而此時,這裏又多了一處池塘。
隻見一大一小兩人正光著腳在掏著什麽東西。
“臣桑弘羊,見過殿下。”
桑弘羊規規矩矩的行了一禮,是尊重,也是必須。
畢竟,日後那個九五之尊之位,沒有比眼前這人更合適的了。
劉大海忙碌中看了一眼桑弘羊,不顧自己臉上以及身上的泥巴,隨意道:“我這會忙著呢,沒啥大事你先等等。”
桑弘羊點了點頭,然後疑惑的看著池塘裏的二人。
如今這個季節,光手露在外麵一會就凍的受不了。
而這師徒二人卻還不顧寒冷光著腳丫踏在冰冷的泥土之中。
“殿下,不知你二人在這泥裏尋找些什麽?”
桑弘羊十分好奇,但他已經猜測到這泥裏肯定存在著什麽生物。
要不然來幫忙的不會是張錦。
隻見劉大海俯下身軀,把手臂幾乎全部鑽進了泥土之中,似乎在尋找著什麽。
“張錦,你確定你親眼看到有個蝦進入了這個洞嗎?”
張錦神色認真地道:“我確定,我每天都會將這池塘巡視一圈,喊師傅來之前確實有一中指大小的淡綠蝦進入了這裏。”
劉大海聞言眉頭緊皺,這個池塘養殖的自然是當初他隨騎都尉深入匈奴腹地時,在那戈壁灘綠洲中發現的生物。
帶迴來後就放入了這方池塘。
隻是入冬後這些蝦就尋找地方進行冬眠去了。
劉大海很是擔心這些生長在隔壁綠洲的生物不適應這裏的環境,怕他們過不去這個冬天。
不過直到今日,終於發現這些蝦的蹤跡,於是他就心血來潮想要親自看看。
本來是想在徒弟麵前教他如何掏蝦,沒想到這洞有些太深,自己手臂全伸進去還沒有觸碰到那綠蝦。
劉大海認為因為是太過寒冷,所以他們為了取暖才把洞打的如此之深。
又進行幾番嚐試之後,劉大海再也受不了這冰冷的泥土了。
一個跳躍從池塘中出來,然後二話不說轉向了莊園裏的溫泉池子裏。
張錦也在身後屁顛屁顛的跟著,他早就受不了那寒冷的侵襲了。
桑弘羊有些感歎,也不知道世人見到這師徒如此模樣會作何感想呢?
誰能想到華夏理工最重要的人物帶著自己的徒弟大冷天的在池塘泥底用手掏著某種生物。
不過這才真實。
雖然來之前很急,但來到這劉氏莊園後他就已經靜下來了。
等劉大海師徒二人換上暖和衣物,桑弘羊這才說明自己的來意。
“殿下,我按照如今每日國庫需要支出的款項,與國庫進項做了比對,雖然國庫目前還算豐盈,但如此長久以往下去,國庫以及少府的錢財很快就會虧空,還請殿下指點微臣一二。”
劉大海點了點頭,曆史已經證明了桑弘羊的能力。
所以他對桑弘羊能夠做出如此估算並不意外。
“商稅的進項算進去了嗎?”
桑弘羊搖了搖頭:“來時我也考慮過商稅,但具體商稅能有多少,還得第一個季度過完才能統計出商稅的大概規模。”
“但微臣認為,即使算上商稅,如今大漢國百廢待興,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太多了,依然還是不夠的。”
“如此長久下去,微臣擔憂國庫會有虧空的那一天。”
劉大海想了想道:“如今已經把鹽鐵的進項劃歸到了國庫,這部分進項不足以抵消每日的支出嗎?”
桑弘羊聞言繼續搖頭道:“鹽鐵的進項自然是極多,自從殿下發明了那高爐煉鋼的法子,對鋼鐵的生產已經能夠供應上需要了,
但實際上,能夠買得起鐵器的農人還是少數,大多還是幾戶人家合買一套鐵器,所以鐵器的進項並沒有想象的的,何況大多數開采的鋼鐵還是用來製作武器盔甲了。”
“而鹽又不一樣,目前鹽的進項比鐵還要高一些,畢竟鹽還是必需品,而且如今細鹽的價格也沒有以往那麽高,百姓們也多多少少能夠買得起一些。”
“但鹽的生產和提煉速度又擺在那裏,所以這部分收益也沒有想象的高。”
劉大海明白了:“這麽一說目前就是鐵器的生產有些供大於求了,而鹽的生產供不應求了。”
桑弘羊點頭,他沒想到這位殿下能夠想出如此精準的詞來形容。
劉大海想了想道:“桑公,你可知我之前經營羌郡的目的?”
桑弘羊想了想道:“微臣略知一二,但具體微臣並不知曉。”
劉大海笑道:“其實我們可以很快就解決精鹽供不應求這一問題,我們如今使用的精鹽來源還多是礦鹽。”
“但在隴西郡以西那片屬於我大漢國羌郡的土地上,有著大大小小幾百個鹽湖,那裏的鹽隻需稍加提煉,就能成為上等的精鹽。”
“而且,那裏存在的湖鹽,就算我大漢國百姓使用上千年,也開采不盡。”
桑弘羊聞言大喜:“殿下果然深思熟慮,如此一來,鹽的進項恐怕還得再翻幾番。”
劉大海笑而不語,羌郡重要性很多,何況那裏本就有著青海那一大片肥沃的土地。
而且,日後要拿下河西走廊打通西域,羌郡也是必不可少的補給之地。
而且,羌人生活的那片土地的西南方,還有著聯通另一處沃土的通道,也是不久後的大漢國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