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學堂如雨後春筍一般,迅速地遍布著大漢國的各個縣及縣以上的地區。


    如今的大漢國,算上朔方、白羊、樓煩三郡,也才二十多個郡。


    按照一個郡內平均轄製十個縣,也不過有兩百多個縣級行政區。


    如此一來,差不多需要建設三百個學堂而已,這並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自從水泥出現在大漢國之後,建造房屋已經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


    至於那些學堂的老師,元朔學堂裏如今正有著近一千的臨近畢業學子。


    無論其是主攻儒學亦或者主攻墨者還是華夏理工,去下放學堂教書還是有資格的。


    而且,並不是白白讓他們教書,還會給與他們發放薪水。


    而且,劉大海還打算給他們開的工資要遠超過普通行業。


    自從印有高祖頭像的元朔幣發放以來,大漢國的物價進入了一個極其穩定的時期。


    一隻雞隻要一枚幣值為5的元朔幣,或者五枚幣值為1的元朔幣。


    一隻豬隻要元朔幣100元,這還隻是因為豬剛剛被人們所接受送上餐桌。


    劉大海能夠預料到,等日後大漢國百姓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豬和牛的價格也會進一步的提高。


    而大漢國如今最高的薪資標準,估計也就是在元朔城的工廠裏做工了,平均薪資有一千個錢。


    一石糧食也就不過一百個錢。


    也就是說,隻要你在元朔城裏的劉氏工廠做工,一個人的收入,就足夠一戶四口之家生存,每月還會有大量的結餘可用於其他事項支出。


    所以元朔城的大部分百姓們還是比較富裕的。


    當然,這種情況隻局限於在長安城和元朔城,大漢國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達不到這種水平的。


    劉大海打算給那些選擇去縣級學堂教授學子的底薪是一千五百錢。


    這在大漢國已經是一個極高的薪資標準了。


    所以這個消息在元朔學堂一出,就有一大批人爭著報名。


    而後,當期的報紙上就講述了劉徹準備大興教育,廣設學堂的想法。


    建設學堂的錢自然是由劉大海出,給教師發放工資則被曹襄一人包攬了。


    按照曹襄所言,他現在家裏錢太多了,不花出去總感覺不太安心。


    劉大海自然知道曹襄是什麽意思,不就是自己知道他的老底,害怕自己在老爹那裏隨口一說。


    除了三百餘個學堂以外,劉大海還打算在元朔城和長安城之間,建設一座規模宏大的華夏理工學院。


    初步打算是占地六千畝,也就相當於400萬平方米,換算成長寬就是各2000m。


    原本元朔城距離長安城就不是很遠,如果在兩者之間建設一座如此的高等學府,那就相當於一座橋梁,把元朔城和長安城連接在了一起。


    不過劉大海並不打算動用元朔城和長安城之間區域的其他土地。


    劉大海自然是親自負責建造華夏理工學院的。


    他要建造出一片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建築,而且,他要這裏日後能容納大漢國十萬頂尖學子。


    將作監的所有大小將作幾乎全部都被劉大海征用了。


    與此同時,還有墨家的一眾子弟也紛紛參與了其中,巨子劉穎親自帶隊。


    畢竟能夠為大漢國建造如此一座學府,定會名留青史。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工錢。


    劉大海根據後世大學的樓層分布,做了一份草圖。


    雖然建造幾十層的高樓在這個時代並不現實,但建造個四五層的高樓還是沒問題的。


    劉大海打算的就是用鋼筋築基,然後配合著磚石以及水泥澆灌。


    劉大海從不會小瞧古人的智慧。


    他隻是把那些大匠作以及墨家出色的弟子聚集了一起,然後和他們講訴了自己的打算。


    並現場給他們講了運用水泥和鋼筋的益處後,那些大匠作和墨家子弟就已經明白了劉大海的意思。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點在任何時代都是不會錯的。


    而這個時代,這些將作監的大匠作以及墨家的那群弟子,就是最專業的。


    劉大海並沒有讓他們一開始就直接動手,而是先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嚐試這種方法是否可行。


    這之間以這些的經驗和才能應該能夠從中總結出不少有用的經驗,然後才能確保華夏理工學院順利開工。


    ……


    位於河南郡鄭縣的一處鄉裏,鄉長正在熱情的給底下聚集的百姓們講訴最新的一期報紙。


    每隔七天的這個時候,來到這裏聽鄉長講報紙內容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


    他們能夠親身體會著他們大漢國在變得越來越好,變得越來越強。


    上次報紙他們就已經知道了,他們大漢國的大將軍衛青,率領著數十萬的大軍,於右北平迎戰不停來騷擾邊郡的伊稚斜。


    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破伊稚斜主力。


    除此之外,冠軍候霍去病帶領著三千騎都尉精騎,千裏奔襲了伊稚斜的王庭,殲敵無數。


    有時候真不知道那些匈奴人是怎麽想的,明明不是大漢國的對手,非要來沒事找刺激。


    就不能學一學那白羊王和樓煩王,歸順他們大漢國多好啊?


    非要選擇以卵擊石。


    他們的陛下自從登基以來,對匈奴的戰鬥幾乎每次都是大勝,那匈奴單於手底下是真的連一個聰明人都沒有嗎?


    不過那些都不是他們該關心的事情。


    眼下他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兩件,一件是劉大海居然就是他們陛下的長子,怪不得對方能夠如此體恤萬名呢!


    如果不是對方,他們這些最底層的農人,還得吃了上頓想下頓。


    如今看著那田地裏長勢喜人的土豆苗,他們就打心底高興。


    土豆這東西不但能夠當主食吃,還能夠當作菜肴,而且味道還很不錯。


    這都是拖那位大海殿下的福啊!


    而另一件,就是他們的陛下要在大漢國廣設學堂招收學子了。


    而他們這些普通百姓,居然也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堂裏讀書了!


    他們鄭縣的學堂正在建立,按照鄉長所言,估計半個月時間就能建造完畢。


    而去學堂裏讀書,每個學子每個月隻需要五個錢!


    而他們鄉裏一共有二十個名額,這說明,他們真的有機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學堂讀書了!


    而且,這還隻是第一批學堂,陛下打算日後在每鄉每裏都建設一個學堂。


    他們大漢國的盛世真的是就要來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因斯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因斯強並收藏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