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華夏理工學院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徹並不是認為大漢國的讀書人越少越好。
他認為,大漢國的讀書人夠他使用就足夠了。
如果大漢國全都是讀書人,那誰去帶兵打仗呢?誰去種田經商呢?
站在劉徹的角度,他無法理解全民皆是讀書人的恐怖。
因為後世的事情他不知曉,而觀有史以來,能夠借鑒的也不多。
他劉徹也不過是在摸索著如何才能讓大漢國更加強大而已。
隨即劉徹緩緩開口道:“那大海你說,我們大漢國如何才能變得更強?如何才能支持你爹我去做你說的那些事情?”
無論是匈奴還是西域,那自然是劉徹的目標。
隻是現在還不到時候,如果時機到了,劉徹自然會把那些地方統統變成大漢國的領土。
所以劉徹現在很想聽一聽大海的見解。
畢竟他這個兒子,以及那華夏理工,他劉徹還真有些捉摸不透。
劉大海神氣地給了劉徹一個肯定的眼神,這就對了嘛!
雖然您是爹,但是有時候您就不一定有兒子看的長遠。
畢竟您兒子啊,可不是一般人。
看著劉大海神氣的模樣,劉徹恨的牙癢癢。
本來以為對方知道自己就是大漢國的一國之君後,會多少有些畏懼自己。
但沒想到,這臭小子更加肆無忌憚了。
不行,今天對方有兩個護身神保護是打不了了,以後定要找個機會好好教訓教訓這臭小子。
年紀輕輕不知道天高地厚可不行!
劉大海這次道:“所以啊爹,您要想做到萬國來朝,全民識字是第一步,雖然全民識字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
“老爹啊,你不要狹隘的以為,讀書人就隻能走仕途,孔夫子一行人可是各個文武雙全,要不然一群弱不禁風的孺子如何去傳教?
真正能做到君子六藝的讀書人,可以說個個是人才,統軍打仗亦不在話下。”
“而且老爹你想一想,若是整個軍隊裏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那他們才能真正的理解上麵下達的軍令,做到令行禁止。”
“老爹你想一想,那樣一支軍隊會是如何的恐怖?”
劉徹點了點頭,大海說的確實有一定道理。
聽說騎都尉全員似乎都識字,雖然不能說文化水平比得上正經讀書人,但是最基本的命令還是能夠正確理解的。
但是劉徹也知道,讓一群整日裏在戰場上廝殺的大漢去做讀書寫字的事情,有多難。
他們從心底就抗拒,騎都尉要不是因為都是一群少年人,也不會做到全軍識字。
所以即使日後大規模設立學堂,他也不會主動要求那些老兵們去讀書認字。
見老爹點頭,劉大海不得不感慨,自己老爹確實不是一個昏君。
他是一個喜歡事事都要自己搞明白的強迫症君王。
如果是個昏君,隨便糊弄糊弄就能去執行了。
隨即劉大海又接著道:“老爹,您覺得我們如今大漢國內百姓的生活如何?”
劉徹聞言自信地道:“相比於前朝,百姓生活的更加美好了,而且,因為你那土豆,以及一係列的提高產量的法子,還有農家的努力,如今大漢國幾乎沒有餓死者了。”
“而且,朕也盡可能地降低了百姓們的稅賦,可以說,我們大漢國的百姓,要比以往所有朝代的百姓都過活的更好。”
劉大海點了點頭,這些自然少不了他的努力:“那老爹,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百姓吃飽了肚子之後,他們的需求會發生什麽變化?”
劉徹思考了片刻,然後試探性地開口道:“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書認字?”
劉大海點了點頭,然後道:“其實這一點可以總結為:‘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產生了矛盾’,
而我們需要的就是為廣大百姓去解決這一矛盾。”
劉徹深吸了一口氣,他沒想到大海居然能夠如此精確的總結出當前大漢國百姓們麵臨的問題。
是啊,百姓已經能夠吃飽肚子了,還小有結餘,這時候他們就開始向往著更美好的生活了。
讓自己的後代讀書認字隻是其一。
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長安城和元朔城,發展是不平衡的,也是極為不充分的。
大漢國需要更多的元朔城出現,這也就需要更多的讀書人了。
沒想到大海看待問題居然能夠站在如此之高的角度。
如若對方不是他劉徹的兒子,他還真擔心對方會造反,而且會一唿百應。
見老爹似乎能夠理解,劉大海繼續道:“老爹,你有沒有想過,如元朔犁、水車、水磨、細鹽的提煉、鋼製武器的鍛造等等等這一切,
其實背後都是有規律可行的?”
劉徹聞言這才真正明白了劉大海的意思。
為何以前就沒有人能夠造出元朔犁?造出水磨?對細鹽進行提煉?
他劉徹也曾見過那元朔犁的設計圖以及細鹽的提煉過程,對其再是清楚不過。
如果你不知道,那就是真的一無所知。
但你若是一步步觀看,會發現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而這一切,都需要讀書人去思考,以及按照大海所說的,需要重複的實驗,才能發現最合適的方法。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有相關知識儲備的人才去進行。
大海說的讀書認字,並不是為了培養那些隻知道讀書的人。
而是要為大漢國培養各個方麵的人才。
不愧是朕的兒子啊!
相通了後的劉徹一臉激動地道:“大海你說吧,你想要爹如何幫你?”
劉大海笑道:“首先,我們急需先在從縣級開始建設學堂,招收適齡兒童入學,入學的費用不應該很高,有特別天賦的,可以免學費入學。”
“然後我們再進一步推廣到鄉和亭,盡可能做到所有適齡兒童都有學上。”
“這些學堂,主要就是去教那些孩童一些啟蒙類學問,以及我們華夏理工的一些適合兒童時期學習的學問,讓他們初步地去理解這個世界。”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建造一所規模極為龐大的華夏理工學院,去吸收來自大漢國各個地方的優秀學子,深入的教導他們各方麵學問。”
“而凡是從華夏理工畢業的學子,都可以直接從事各行各業,而大漢國的發展,也主要靠這些人去引領。”
劉徹聞言深深吸了一口氣,這才是自己的兒子應該有的氣魄啊!
“大海,你盡管放手去做,如果錢不夠,和老爹說,老爹從國庫和少府裏給你撥錢!”
他認為,大漢國的讀書人夠他使用就足夠了。
如果大漢國全都是讀書人,那誰去帶兵打仗呢?誰去種田經商呢?
站在劉徹的角度,他無法理解全民皆是讀書人的恐怖。
因為後世的事情他不知曉,而觀有史以來,能夠借鑒的也不多。
他劉徹也不過是在摸索著如何才能讓大漢國更加強大而已。
隨即劉徹緩緩開口道:“那大海你說,我們大漢國如何才能變得更強?如何才能支持你爹我去做你說的那些事情?”
無論是匈奴還是西域,那自然是劉徹的目標。
隻是現在還不到時候,如果時機到了,劉徹自然會把那些地方統統變成大漢國的領土。
所以劉徹現在很想聽一聽大海的見解。
畢竟他這個兒子,以及那華夏理工,他劉徹還真有些捉摸不透。
劉大海神氣地給了劉徹一個肯定的眼神,這就對了嘛!
雖然您是爹,但是有時候您就不一定有兒子看的長遠。
畢竟您兒子啊,可不是一般人。
看著劉大海神氣的模樣,劉徹恨的牙癢癢。
本來以為對方知道自己就是大漢國的一國之君後,會多少有些畏懼自己。
但沒想到,這臭小子更加肆無忌憚了。
不行,今天對方有兩個護身神保護是打不了了,以後定要找個機會好好教訓教訓這臭小子。
年紀輕輕不知道天高地厚可不行!
劉大海這次道:“所以啊爹,您要想做到萬國來朝,全民識字是第一步,雖然全民識字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
“老爹啊,你不要狹隘的以為,讀書人就隻能走仕途,孔夫子一行人可是各個文武雙全,要不然一群弱不禁風的孺子如何去傳教?
真正能做到君子六藝的讀書人,可以說個個是人才,統軍打仗亦不在話下。”
“而且老爹你想一想,若是整個軍隊裏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那他們才能真正的理解上麵下達的軍令,做到令行禁止。”
“老爹你想一想,那樣一支軍隊會是如何的恐怖?”
劉徹點了點頭,大海說的確實有一定道理。
聽說騎都尉全員似乎都識字,雖然不能說文化水平比得上正經讀書人,但是最基本的命令還是能夠正確理解的。
但是劉徹也知道,讓一群整日裏在戰場上廝殺的大漢去做讀書寫字的事情,有多難。
他們從心底就抗拒,騎都尉要不是因為都是一群少年人,也不會做到全軍識字。
所以即使日後大規模設立學堂,他也不會主動要求那些老兵們去讀書認字。
見老爹點頭,劉大海不得不感慨,自己老爹確實不是一個昏君。
他是一個喜歡事事都要自己搞明白的強迫症君王。
如果是個昏君,隨便糊弄糊弄就能去執行了。
隨即劉大海又接著道:“老爹,您覺得我們如今大漢國內百姓的生活如何?”
劉徹聞言自信地道:“相比於前朝,百姓生活的更加美好了,而且,因為你那土豆,以及一係列的提高產量的法子,還有農家的努力,如今大漢國幾乎沒有餓死者了。”
“而且,朕也盡可能地降低了百姓們的稅賦,可以說,我們大漢國的百姓,要比以往所有朝代的百姓都過活的更好。”
劉大海點了點頭,這些自然少不了他的努力:“那老爹,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百姓吃飽了肚子之後,他們的需求會發生什麽變化?”
劉徹思考了片刻,然後試探性地開口道:“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書認字?”
劉大海點了點頭,然後道:“其實這一點可以總結為:‘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產生了矛盾’,
而我們需要的就是為廣大百姓去解決這一矛盾。”
劉徹深吸了一口氣,他沒想到大海居然能夠如此精確的總結出當前大漢國百姓們麵臨的問題。
是啊,百姓已經能夠吃飽肚子了,還小有結餘,這時候他們就開始向往著更美好的生活了。
讓自己的後代讀書認字隻是其一。
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長安城和元朔城,發展是不平衡的,也是極為不充分的。
大漢國需要更多的元朔城出現,這也就需要更多的讀書人了。
沒想到大海看待問題居然能夠站在如此之高的角度。
如若對方不是他劉徹的兒子,他還真擔心對方會造反,而且會一唿百應。
見老爹似乎能夠理解,劉大海繼續道:“老爹,你有沒有想過,如元朔犁、水車、水磨、細鹽的提煉、鋼製武器的鍛造等等等這一切,
其實背後都是有規律可行的?”
劉徹聞言這才真正明白了劉大海的意思。
為何以前就沒有人能夠造出元朔犁?造出水磨?對細鹽進行提煉?
他劉徹也曾見過那元朔犁的設計圖以及細鹽的提煉過程,對其再是清楚不過。
如果你不知道,那就是真的一無所知。
但你若是一步步觀看,會發現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而這一切,都需要讀書人去思考,以及按照大海所說的,需要重複的實驗,才能發現最合適的方法。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有相關知識儲備的人才去進行。
大海說的讀書認字,並不是為了培養那些隻知道讀書的人。
而是要為大漢國培養各個方麵的人才。
不愧是朕的兒子啊!
相通了後的劉徹一臉激動地道:“大海你說吧,你想要爹如何幫你?”
劉大海笑道:“首先,我們急需先在從縣級開始建設學堂,招收適齡兒童入學,入學的費用不應該很高,有特別天賦的,可以免學費入學。”
“然後我們再進一步推廣到鄉和亭,盡可能做到所有適齡兒童都有學上。”
“這些學堂,主要就是去教那些孩童一些啟蒙類學問,以及我們華夏理工的一些適合兒童時期學習的學問,讓他們初步地去理解這個世界。”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建造一所規模極為龐大的華夏理工學院,去吸收來自大漢國各個地方的優秀學子,深入的教導他們各方麵學問。”
“而凡是從華夏理工畢業的學子,都可以直接從事各行各業,而大漢國的發展,也主要靠這些人去引領。”
劉徹聞言深深吸了一口氣,這才是自己的兒子應該有的氣魄啊!
“大海,你盡管放手去做,如果錢不夠,和老爹說,老爹從國庫和少府裏給你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