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憤怒的渾邪王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劉徹即位的這個時期,匈奴西南方向的大片領地是在渾邪王統領下的。
雖然名義上無論是渾邪王還是休屠王,都歸右賢王部。
但勢大的渾邪王並不太搭理右賢王。
雖然伊稚斜想要把右賢王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並把自己的兒子派來當右賢王。
但右賢王部政權剛進行換代,想要徹底掌控西域這片匈奴勢力,十分困難。
渾邪王是一個具有強烈抱負的人,總是想盡辦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權力。
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征服了許多附近的部落,河西那條通往西域道路的幾個被征服的部族,就是他渾邪王的戰果。
然而,突然有一天,渾邪王發現自己的領地裏的鏡鐵山遭到了一群羌人的襲擊。
一群向來臣服於他們匈奴人的羌人,這讓他感到極度憤怒。
雖然他已經從不少撤離那片羌人土地的匈奴人說過,似乎有漢人進入了那裏。
無論是漢人要挾那些羌人去搶奪鏡鐵山,還是那些羌人主動進行的。
渾邪王都無法忍受。
他深知,這次襲擊嚴重影響和危及到了他個人的統治地位。
他決定立即采取行動,展現自己匈奴部族無比強大的實力,以震懾那些可能再次出手的敵人。
無論那些羌人背後站著的是誰,他都要明確的告知那些羌人,他渾邪王不是好惹的。
他渾邪王,才是這片土地上真正的王。
於是,他命令他的手下立即組織起一支頂尖的騎軍,前往鏡鐵山。
去收迴本應該屬於他渾邪王的鏡鐵山。
當羌人發現匈奴的大軍時,對方已經抵達了距離鏡鐵山不足十裏之處。
隻是這已經是他們占領鏡鐵山七天之後的事情了。
匈奴人知道的並不算很晚,第一時間就派出大軍,說明匈奴人還是足夠重視這處礦山的。
隻不過在這幾天裏,羌人們已經把鏡鐵山幾乎全部的已經開采出的礦石全部都運到了羌都。
然後由羌都鍛造再分發給各個城池。
同時,那日與匈奴人大戰,剩下的近萬羌軍,如今有一半負責守衛鏡鐵山。
蒙海和薑湯都知道,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是無法真正占據鏡鐵山的。
礦產資源如此豐富的一座礦山,匈奴人不會就這麽輕易舍棄的。
但他們並沒有對此多說什麽。
不過好在,他們已經從鏡鐵山運走了足夠多的鐵礦石。
由此還要感謝匈奴人的饋贈。
在蒙海看來,他們出兵鏡鐵山的目的基本上全部已經達到了。
而且,那剩下的部分不穩定分子,還在鏡鐵山守候著匈奴人的大軍。
而迎接他們將會是死亡,匈奴人不會寬恕他們。
而因此羌人也不會原諒匈奴人。
這樣一來,他們統治羌國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足夠安穩。
而那時候,羌國的新一代少年人,也該踏上舞台了。
那個時候,他們對羌國的掌控將會更強。
而這段時間,他們就可以有很多事情去做了。
去讓這片屬於他的土地,變得真正富足起來。
渾邪王的一萬精銳騎兵抵達了。
蒙多帶領著自己的鐵騎站在一處比較高的山坡上遠遠地觀察著。
僅僅憑羌人的那些沒有經曆過任何訓練的士卒,根本不可能對這些渾邪王的精銳造成任何威脅。
蒙多透過望遠鏡遠遠地觀察著這支匈奴 騎兵。
望遠鏡是少爺贈予他的神奇之物,以嘉獎他這段時間在這片羌人土地上的貢獻。
少爺的東西沒有不好用的。
就從他們全軍裝備的那些來看,一件比一件有用途。
這望遠鏡能夠在千米之外,觀察敵方行動,如在眼前一般。
這支渾邪王的大軍,比之前那批負責守衛鏡鐵山的匈奴騎兵還有精銳不少。
從這支騎軍行軍的氣勢和速度來看,渾邪王應該是把他的老底都派出來了。
和那支守衛鏡鐵山的騎兵一樣,這支騎軍也是全部身著甲衣,隻不過是匈奴人獨特的甲衣。
和他們少爺發明的這種明光鎧相差甚遠。
而且,匈奴人隻能打造出鐵甲,和他們的鋼製甲差了更多。
渾邪王隻不過是憑借自己占據著這麽大一座鐵礦山,才能夠給自己的軍隊全軍著甲罷了。
估計這也是渾邪王不把右賢王放在眼裏的主要原因,也是對伊稚斜不是很服從的原因。
畢竟他自身的實力夠強大。
匈奴五千精銳,損耗不過一千多,就能把三萬羌人大軍殺的潰不成軍。
如果不是他帶著自己的鐵甲軍出現,迂迴包抄那些匈奴騎兵。
並憑借強大的優勢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恐怕三萬羌人最後不是那群匈奴人的對手。
五千羌人的軍隊,在這支一萬人的匈奴精銳騎兵麵前,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就算羌人再湊出一支三萬人的大軍來,配合著他們鐵甲騎兵所有人,也不一定能夠全部消滅這些匈奴人。
就算勝了,可能他們鐵甲騎兵也損傷無數。
少爺來了之後,經常和他說的一句話就是,出門在外,自身的安全最重要。
他們不需要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去做那種衝動的決定。
保全自己是最重要的。
他們有的是時間去經營這片土地。
此次出行蒙多依然隻攜帶了兩千騎兵,剩下的一千留在羌都保護少爺。
畢竟在他們眼裏,沒有什麽比少爺的安全更重要。
他們可以舍棄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唯獨不能讓少爺處在危險之地中。
這片土地相比於大漢國而言,不值得一提。
如果成功了,這片土地隻不過是他們這些老秦人,為少爺登上那個位置後獻上的一份禮物罷了。
五千羌人組成的大軍,沒能抗的過匈奴一萬精騎的一輪衝擊。
畢竟他們不是經驗老道的漢人邊軍,對抗匈奴騎兵的經驗十分豐富。
漢人邊軍不會愚蠢地在這種開闊的的場地上和匈奴騎兵開戰的。
一切都如他們所料。
匈奴人可能損傷不過百就已經解決掉了這些羌人。
看樣子,他們日後也需要對羌人進行一定的訓練了。
如若不然,這些羌人可能在匈奴大軍到來時,不能給他們提供絲毫的幫助。
鏡鐵山裏的能運走的東西已經全部都被運走了。
包括那些異族奴隸和匈奴奴隸們。
此時的鏡鐵山就相當於是一座空無一物的空山。
不知道渾邪王知道後,會作何感想。
劉大海認為渾邪王會非常的憤怒。
畢竟對方苦心經營了這麽久的鏡鐵山,如今已經變得空蕩蕩的。
不說那些對方來不及運走的已經開采出來的礦石。
就是那鏡鐵山需要的數以萬計的奴隸,渾邪王短時間內也不容易再抓來如此之多。
無論是異族奴隸還是匈奴的那些奴隸,劉大海並不打算改變他們奴隸人的身份。
那些匈奴奴隸是罪有應得,曾經奴役羌人和漢人的他們,理應享受被人奴隸的命運。
至於羌人是否願意讓那些異族奴隸正常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那就要看這些羌人們最後的決定了。
反正如今那些匈奴奴隸,已經被帶上了厚重的枷鎖,去做那些最勞重的事情。
沒有任何一個羌人會同情這些匈奴人,自從他們從那些被救迴來的羌人奴隸口中知曉這些人的惡毒之後。
在救迴鏡鐵山的那些羌人奴隸和漢人奴隸之後。
劉大海和蒙海就盡快為那些願意留守在這片土地的漢人們分配了合適的住所以及田地。
在這個時代,漢人是比羌人聰明的。
同樣,漢人也遠比匈奴人聰明。
畢竟在這個時代,像大漢國一樣有著悠久文化傳承的國度,恐怕也隻有羅馬了。
漢人能夠根據前人們留下來的經驗,發展各種事物。
在羌國的漢人,憑借各種手藝,快速的提升著自身的地位。
而一時間有了如此多的漢人,羌人也開始慢慢試著去接觸漢國語言了。
因為他們若是想跟著那些會手藝活的漢人學手藝,不會漢話也無法和他們交流。
進攻鏡鐵山,使得羌國損傷了很多青壯年,大多都是不安分的青壯年。
而又帶迴來了如此多的漢人,這變相的又進一步加強了他們的統治力。
有了這些漢人為基礎,遍布在羌國的各處,各行各業。
劉大海認為,羌國已經基本上穩定了。
有了那些漢人無時無刻的散發著各自的影響力。
那些有其他想法的羌人將會越來越少。
而隨著漢人和羌人結合而產生的後一代的大量出現,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力隻會越來越牢靠。
所以劉大海決定,在這片土地上,布置更多先進的東西。
比如那些已經開始在布哈河上架起來的水車以及水磨。
就連曲轅犁劉大海也親自教會了從鏡鐵山解救出來的漢人匠奴。
隻不過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了羌人眼中的大匠。
劉大海這次為羌人提供了很多他們不曾接觸過的東西。
那些都是在羌國已經大概率不會脫離掌控之後才能夠出現 在這片土地上的東西。
羌人們對他們的這位羌王,已經不再有任何可懷疑的了。
他們的羌王是一個博學多識的人。
對方能夠說著一口和他們原來城主一樣流利的羌話。
很多羌人都認為,他們的羌王其實就是羌人和漢人結合產生的後代。
隻不過對方在漢國裏跟隨著大能學習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知識。
如今迴到這片土地上帶領他們走向強盛了。
在接觸到了漢人更多先進的農用工具以及一些武器之後。
大多數羌人已經深深認知到了他們和漢人之間的差距。
他們感歎著漢人雙手的精巧,就比如那水車,可以不依靠人的力量,而自動在河道上旋轉。
把一道又一道的水柱,帶到田地之中。
而那種被稱作元朔犁的新事物,可以輕鬆的把泥土破開,隻需要一頭牛或者兩個匈奴人在前麵拉著犁頭就行。
他們的勞作效率短時間內進行了一次質的飛躍。
羌國的土地是非常多的,除去那些為放牧牛羊而預留的草原。
在河道兩旁開墾的田地他們都是種不完的。
而如今,那些新來的漢人,瞬間把那些原本還荒著的土地開墾成了良田。
而後種植上了許多來自大漢國的新種子。
這都是他們不曾想過的畫麵。
尤其是當,劉大海親自在疏勒南山城麵向匈奴方向的城牆上,架起了十架諾大的弩弓之後。
他們對他們的這位羌王,已經膜拜的五體投地了。
那種武器,站在城牆上看著就令他們感覺到恐懼。
被那種龐大的弩箭射中,就算是一頭牛,估計也能直接被射飛數米遠吧?
單看那城弩要數名漢人一起才能拉動,就已經可以遇見其威力。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王在疏勒南山城上裝備這種弩是做什麽用的。
無外乎就是抵禦那些入侵成性的匈奴人。
他們剛剛奪迴的鏡鐵山,又一次被該死地匈奴人占領了。
而他們無數的同胞,都英勇的犧牲在了那裏。
不過好在,聽他們的羌王說,他們已經把鏡鐵山裏無數的鐵礦石都運了迴來,就連那些為匈奴人采礦的奴隸,也都帶了迴來。
每當有羌人想起他們族人在鏡鐵山的悲慘遭遇時,就忍不住去跺那些在田地裏勞作的匈奴人兩腳。
有的還會拿鞭子抽打那些匈奴奴隸。
唯有如此,才能使那些已經死去的同胞們寬慰。
渾邪王知道鏡鐵山中空無一物的消息後,整個人都氣炸了。
他在鏡鐵山投入了很多心血,如今一群愚蠢的羌人把那裏掃蕩一空。
就連那些被他辛苦抓來開采礦石的奴隸都不放過。
他覺得自己似乎被那群匈奴人羞辱了。
上一個膽敢如此明目張膽挑釁他渾邪王權威的,如今已經成為了他的飲器。
渾邪王覺得自己有必要親自率軍去征討那些得意忘形的羌人。
聽說那些羌人似乎還建了幾座城池,自稱為了羌國。
本來不想引起漢國注意,以免漢朝的大軍來騷擾他。
沒想到這群不知死活的羌人,以為自己身後站了些許漢人,就敢騎在他渾邪王的頭上撒野。
如果他連這群羌人都解決不了,何談讓周邊的諸國臣服?
雖然名義上無論是渾邪王還是休屠王,都歸右賢王部。
但勢大的渾邪王並不太搭理右賢王。
雖然伊稚斜想要把右賢王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並把自己的兒子派來當右賢王。
但右賢王部政權剛進行換代,想要徹底掌控西域這片匈奴勢力,十分困難。
渾邪王是一個具有強烈抱負的人,總是想盡辦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權力。
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征服了許多附近的部落,河西那條通往西域道路的幾個被征服的部族,就是他渾邪王的戰果。
然而,突然有一天,渾邪王發現自己的領地裏的鏡鐵山遭到了一群羌人的襲擊。
一群向來臣服於他們匈奴人的羌人,這讓他感到極度憤怒。
雖然他已經從不少撤離那片羌人土地的匈奴人說過,似乎有漢人進入了那裏。
無論是漢人要挾那些羌人去搶奪鏡鐵山,還是那些羌人主動進行的。
渾邪王都無法忍受。
他深知,這次襲擊嚴重影響和危及到了他個人的統治地位。
他決定立即采取行動,展現自己匈奴部族無比強大的實力,以震懾那些可能再次出手的敵人。
無論那些羌人背後站著的是誰,他都要明確的告知那些羌人,他渾邪王不是好惹的。
他渾邪王,才是這片土地上真正的王。
於是,他命令他的手下立即組織起一支頂尖的騎軍,前往鏡鐵山。
去收迴本應該屬於他渾邪王的鏡鐵山。
當羌人發現匈奴的大軍時,對方已經抵達了距離鏡鐵山不足十裏之處。
隻是這已經是他們占領鏡鐵山七天之後的事情了。
匈奴人知道的並不算很晚,第一時間就派出大軍,說明匈奴人還是足夠重視這處礦山的。
隻不過在這幾天裏,羌人們已經把鏡鐵山幾乎全部的已經開采出的礦石全部都運到了羌都。
然後由羌都鍛造再分發給各個城池。
同時,那日與匈奴人大戰,剩下的近萬羌軍,如今有一半負責守衛鏡鐵山。
蒙海和薑湯都知道,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是無法真正占據鏡鐵山的。
礦產資源如此豐富的一座礦山,匈奴人不會就這麽輕易舍棄的。
但他們並沒有對此多說什麽。
不過好在,他們已經從鏡鐵山運走了足夠多的鐵礦石。
由此還要感謝匈奴人的饋贈。
在蒙海看來,他們出兵鏡鐵山的目的基本上全部已經達到了。
而且,那剩下的部分不穩定分子,還在鏡鐵山守候著匈奴人的大軍。
而迎接他們將會是死亡,匈奴人不會寬恕他們。
而因此羌人也不會原諒匈奴人。
這樣一來,他們統治羌國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足夠安穩。
而那時候,羌國的新一代少年人,也該踏上舞台了。
那個時候,他們對羌國的掌控將會更強。
而這段時間,他們就可以有很多事情去做了。
去讓這片屬於他的土地,變得真正富足起來。
渾邪王的一萬精銳騎兵抵達了。
蒙多帶領著自己的鐵騎站在一處比較高的山坡上遠遠地觀察著。
僅僅憑羌人的那些沒有經曆過任何訓練的士卒,根本不可能對這些渾邪王的精銳造成任何威脅。
蒙多透過望遠鏡遠遠地觀察著這支匈奴 騎兵。
望遠鏡是少爺贈予他的神奇之物,以嘉獎他這段時間在這片羌人土地上的貢獻。
少爺的東西沒有不好用的。
就從他們全軍裝備的那些來看,一件比一件有用途。
這望遠鏡能夠在千米之外,觀察敵方行動,如在眼前一般。
這支渾邪王的大軍,比之前那批負責守衛鏡鐵山的匈奴騎兵還有精銳不少。
從這支騎軍行軍的氣勢和速度來看,渾邪王應該是把他的老底都派出來了。
和那支守衛鏡鐵山的騎兵一樣,這支騎軍也是全部身著甲衣,隻不過是匈奴人獨特的甲衣。
和他們少爺發明的這種明光鎧相差甚遠。
而且,匈奴人隻能打造出鐵甲,和他們的鋼製甲差了更多。
渾邪王隻不過是憑借自己占據著這麽大一座鐵礦山,才能夠給自己的軍隊全軍著甲罷了。
估計這也是渾邪王不把右賢王放在眼裏的主要原因,也是對伊稚斜不是很服從的原因。
畢竟他自身的實力夠強大。
匈奴五千精銳,損耗不過一千多,就能把三萬羌人大軍殺的潰不成軍。
如果不是他帶著自己的鐵甲軍出現,迂迴包抄那些匈奴騎兵。
並憑借強大的優勢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恐怕三萬羌人最後不是那群匈奴人的對手。
五千羌人的軍隊,在這支一萬人的匈奴精銳騎兵麵前,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就算羌人再湊出一支三萬人的大軍來,配合著他們鐵甲騎兵所有人,也不一定能夠全部消滅這些匈奴人。
就算勝了,可能他們鐵甲騎兵也損傷無數。
少爺來了之後,經常和他說的一句話就是,出門在外,自身的安全最重要。
他們不需要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去做那種衝動的決定。
保全自己是最重要的。
他們有的是時間去經營這片土地。
此次出行蒙多依然隻攜帶了兩千騎兵,剩下的一千留在羌都保護少爺。
畢竟在他們眼裏,沒有什麽比少爺的安全更重要。
他們可以舍棄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唯獨不能讓少爺處在危險之地中。
這片土地相比於大漢國而言,不值得一提。
如果成功了,這片土地隻不過是他們這些老秦人,為少爺登上那個位置後獻上的一份禮物罷了。
五千羌人組成的大軍,沒能抗的過匈奴一萬精騎的一輪衝擊。
畢竟他們不是經驗老道的漢人邊軍,對抗匈奴騎兵的經驗十分豐富。
漢人邊軍不會愚蠢地在這種開闊的的場地上和匈奴騎兵開戰的。
一切都如他們所料。
匈奴人可能損傷不過百就已經解決掉了這些羌人。
看樣子,他們日後也需要對羌人進行一定的訓練了。
如若不然,這些羌人可能在匈奴大軍到來時,不能給他們提供絲毫的幫助。
鏡鐵山裏的能運走的東西已經全部都被運走了。
包括那些異族奴隸和匈奴奴隸們。
此時的鏡鐵山就相當於是一座空無一物的空山。
不知道渾邪王知道後,會作何感想。
劉大海認為渾邪王會非常的憤怒。
畢竟對方苦心經營了這麽久的鏡鐵山,如今已經變得空蕩蕩的。
不說那些對方來不及運走的已經開采出來的礦石。
就是那鏡鐵山需要的數以萬計的奴隸,渾邪王短時間內也不容易再抓來如此之多。
無論是異族奴隸還是匈奴的那些奴隸,劉大海並不打算改變他們奴隸人的身份。
那些匈奴奴隸是罪有應得,曾經奴役羌人和漢人的他們,理應享受被人奴隸的命運。
至於羌人是否願意讓那些異族奴隸正常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那就要看這些羌人們最後的決定了。
反正如今那些匈奴奴隸,已經被帶上了厚重的枷鎖,去做那些最勞重的事情。
沒有任何一個羌人會同情這些匈奴人,自從他們從那些被救迴來的羌人奴隸口中知曉這些人的惡毒之後。
在救迴鏡鐵山的那些羌人奴隸和漢人奴隸之後。
劉大海和蒙海就盡快為那些願意留守在這片土地的漢人們分配了合適的住所以及田地。
在這個時代,漢人是比羌人聰明的。
同樣,漢人也遠比匈奴人聰明。
畢竟在這個時代,像大漢國一樣有著悠久文化傳承的國度,恐怕也隻有羅馬了。
漢人能夠根據前人們留下來的經驗,發展各種事物。
在羌國的漢人,憑借各種手藝,快速的提升著自身的地位。
而一時間有了如此多的漢人,羌人也開始慢慢試著去接觸漢國語言了。
因為他們若是想跟著那些會手藝活的漢人學手藝,不會漢話也無法和他們交流。
進攻鏡鐵山,使得羌國損傷了很多青壯年,大多都是不安分的青壯年。
而又帶迴來了如此多的漢人,這變相的又進一步加強了他們的統治力。
有了這些漢人為基礎,遍布在羌國的各處,各行各業。
劉大海認為,羌國已經基本上穩定了。
有了那些漢人無時無刻的散發著各自的影響力。
那些有其他想法的羌人將會越來越少。
而隨著漢人和羌人結合而產生的後一代的大量出現,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力隻會越來越牢靠。
所以劉大海決定,在這片土地上,布置更多先進的東西。
比如那些已經開始在布哈河上架起來的水車以及水磨。
就連曲轅犁劉大海也親自教會了從鏡鐵山解救出來的漢人匠奴。
隻不過他們現在已經成為了羌人眼中的大匠。
劉大海這次為羌人提供了很多他們不曾接觸過的東西。
那些都是在羌國已經大概率不會脫離掌控之後才能夠出現 在這片土地上的東西。
羌人們對他們的這位羌王,已經不再有任何可懷疑的了。
他們的羌王是一個博學多識的人。
對方能夠說著一口和他們原來城主一樣流利的羌話。
很多羌人都認為,他們的羌王其實就是羌人和漢人結合產生的後代。
隻不過對方在漢國裏跟隨著大能學習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知識。
如今迴到這片土地上帶領他們走向強盛了。
在接觸到了漢人更多先進的農用工具以及一些武器之後。
大多數羌人已經深深認知到了他們和漢人之間的差距。
他們感歎著漢人雙手的精巧,就比如那水車,可以不依靠人的力量,而自動在河道上旋轉。
把一道又一道的水柱,帶到田地之中。
而那種被稱作元朔犁的新事物,可以輕鬆的把泥土破開,隻需要一頭牛或者兩個匈奴人在前麵拉著犁頭就行。
他們的勞作效率短時間內進行了一次質的飛躍。
羌國的土地是非常多的,除去那些為放牧牛羊而預留的草原。
在河道兩旁開墾的田地他們都是種不完的。
而如今,那些新來的漢人,瞬間把那些原本還荒著的土地開墾成了良田。
而後種植上了許多來自大漢國的新種子。
這都是他們不曾想過的畫麵。
尤其是當,劉大海親自在疏勒南山城麵向匈奴方向的城牆上,架起了十架諾大的弩弓之後。
他們對他們的這位羌王,已經膜拜的五體投地了。
那種武器,站在城牆上看著就令他們感覺到恐懼。
被那種龐大的弩箭射中,就算是一頭牛,估計也能直接被射飛數米遠吧?
單看那城弩要數名漢人一起才能拉動,就已經可以遇見其威力。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王在疏勒南山城上裝備這種弩是做什麽用的。
無外乎就是抵禦那些入侵成性的匈奴人。
他們剛剛奪迴的鏡鐵山,又一次被該死地匈奴人占領了。
而他們無數的同胞,都英勇的犧牲在了那裏。
不過好在,聽他們的羌王說,他們已經把鏡鐵山裏無數的鐵礦石都運了迴來,就連那些為匈奴人采礦的奴隸,也都帶了迴來。
每當有羌人想起他們族人在鏡鐵山的悲慘遭遇時,就忍不住去跺那些在田地裏勞作的匈奴人兩腳。
有的還會拿鞭子抽打那些匈奴奴隸。
唯有如此,才能使那些已經死去的同胞們寬慰。
渾邪王知道鏡鐵山中空無一物的消息後,整個人都氣炸了。
他在鏡鐵山投入了很多心血,如今一群愚蠢的羌人把那裏掃蕩一空。
就連那些被他辛苦抓來開采礦石的奴隸都不放過。
他覺得自己似乎被那群匈奴人羞辱了。
上一個膽敢如此明目張膽挑釁他渾邪王權威的,如今已經成為了他的飲器。
渾邪王覺得自己有必要親自率軍去征討那些得意忘形的羌人。
聽說那些羌人似乎還建了幾座城池,自稱為了羌國。
本來不想引起漢國注意,以免漢朝的大軍來騷擾他。
沒想到這群不知死活的羌人,以為自己身後站了些許漢人,就敢騎在他渾邪王的頭上撒野。
如果他連這群羌人都解決不了,何談讓周邊的諸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