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大漢國的新錢幣-元朔幣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57章見前一章後半部分。)
劉徹決定廢除普通百姓算賦和口稅,以及田地租稅三十稅一改為了五十稅一。
這件涉及到天下百姓的大事,被通過報紙這一宣傳途徑,整整宣傳了一個月之久。
如果說現在有人膽敢在百姓麵前罵劉徹是個昏君。
那他很有可能被一眾百姓毆打一頓,然後送及官府,告他有謀反之心。
算賦和口稅都是古代的人頭稅,一個針對成年人一個針對孩童的。
可以說是無數普通家庭的一大負擔。
但現在,他們英明神武的陛下劉徹,廢除了這兩項稅賦。
同時還降低了他們每年要交的田地產出稅。
這相當於,原本他們背上的一座大山,突然被人搬走了。
這讓無數百姓紛紛拍手叫好,劉徹無形中獲得了天下萬民的終極認可。
而這也會讓天下萬民自發的為劉徹維護他皇室的尊嚴。
和這件事相比,劉徹最近的另外兩項大舉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劉徹最終還是收迴了鑄幣權歸少府所有。
同時發布了一種官方的新型銅幣。
對這件事,天下百姓認為早就該這麽做了。
他們百姓才是多種銅錢同時流行的最大受害者。
至於那些諸侯國有什麽損失,天下百姓才不關心。
若不是因為那些諸侯國盤踞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他們還能更富裕一些。
隨著對劉徹的唿聲越來越高,就沒有人再敢替諸侯國發聲了。
如今劉徹不但在軍事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大破匈奴,還深得天下民心。
這樣的聖明之君,他的王位穩如泰山。
劉大海握著一枚劉徹新發布的銅錢,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輕輕歎了口氣。
他的美夢沒了,這銅幣上印的人不是他老爹。
劉大海做夢也曾想過,若是他老爹就是劉徹該多好啊!
可現實告訴他,那終究是他的白日夢。
不過隻要他把劉據收入自己門下,他老爹是不是劉徹都無所謂了。
隨即劉大海看向曹襄道:“阿襄,你舅舅就長這個樣子嗎?”
曹襄淡淡地道:“這不是我舅舅啊,這位是我大漢的建立者高祖。”
本來他舅舅是打算用自己頭像的,結果想到到時候大海豈不是一眼就看出來了。
所以他舅舅把這個大好機會讓給了高祖,大漢的建立者。
劉大海咂咂舌,道原來如此啊。
隻是劉徹居然能放過如此機會宣揚自己的聖明?
劉徹新鑄的銅錢有好幾種,就如劉大海所說的那樣。
這種印有高祖頭像的新型銅錢被統一稱為元朔幣。
元朔的含義很適合這種新發型的銅錢。
元朔幣的最小麵額不是通常認為的一個銅錢。
而是類似於後世的一毛錢,代表著十分之一個銅錢,同樣還有類似的五毛錢代表半個銅錢。
這種代表半個銅錢的貨幣,除了大小是正常銅錢的一般,以及上麵印了個數字5外,其餘和其他銅錢沒有區別。
那與其一般大小印有1數字的則代表著十分之一個銅錢。
其餘銅錢則大小是其一倍,分別印有數字1、5、10、20、50、100,代表著不同價位的銅錢。
與原始銅錢不同的是,這些高價位的銅錢,其中是蘊含著不同量的黃金的。
劉徹在搞明白了數字的便利之處,對其十分認可。
這元朔幣就是他極度認可的一種表現。
新的貨幣出現了,物價也被新的貨幣重新定義。
這一切都是由大司農和其下屬,以及劉徹欽定的桑弘羊負責。
和舊幣的置換比例也是由桑弘羊計算的。
為此桑弘羊還多次向劉大海來求教數字計算中遇到的問題。
劉大海對桑弘羊還是比較看好的。
對方算是一個真正的幹吏。
同時劉大海十分羨慕劉徹,需要什麽樣的人才,上天就會把什麽人才送到他的身邊。
桑弘羊學習初等數學很快,再弄懂了那些基本符號的意思之後。
桑弘羊可謂進步神速,對加減乘除這種基本運算已經掌握的不比劉大海差。
桑弘羊就是小時候劉大海聽到的別人家的孩子。
沒辦法,有些人就是對數學這種學科生來就擅長。
基因裏決定的事實。
而因為有了讓劉徹十分滿意的桑弘羊,劉徹也不再要求曹襄去學習初等數學了。
所以曹襄也對桑弘羊很是看好。
桑弘羊是第一個把初等數學應用在合適地方的人。
有了數字這種簡單的計數符號,桑弘羊不必再用算籌去進行繁瑣的運算。
而可以方便的使用紙張進行大規模數據運算。
新舊貨幣的兌換,新貨幣的購買力,以及該鑄造多少新貨幣,幾乎全是桑弘羊一人完成的。
隻是劉大海順便幫對方審查一番有沒有計算錯誤罷了。
桑弘羊展現出來的獨特能力,讓劉徹也同樣十分滿意。
讓桑弘羊此次和大司農鄭當時一起負責此事,就是有了鍛煉桑弘羊的心思。
日後讓桑弘羊繼承這大司農之位,劉徹覺得很是合適。
元朔幣的幣值要遠超過之前流行的數種銅錢,這也是為何劉徹會額外鑄造了兩種小一倍銅幣的原因。
元朔幣的購買能力很高,以往要二十五銅錢一隻的雞,現在隻要五錢。
一石糧食也從五百錢的價格變為了一百錢。
這相當於元朔幣幣值提升了五倍。
這對百姓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在舊幣兌新幣之上,劉徹不可能讓天下百姓虧損。
劉徹並沒有無腦去鑄造新的元朔幣,他先是把國庫和少府中的銅錢重鑄為元朔幣。
然後以此去兌換舊幣,然後繼而不停製造新幣。
此事劉徹也是聽從了桑弘羊和劉大海二人的意見。
劉徹隻是本能的覺得無限鑄造錢幣不對。
自從新的元朔幣占領了市麵之後,黃金這種東西就漸漸的不被用來購買貨物了。
而且,新的匯率下,一兩黃金僅相當於一枚印有100數字的銅錢。
也就是說,一枚印有100數字的銅錢,其中黃金的含量和一兩黃金相差無幾。
但很明顯,使用元朔幣遠比黃金方便。
曹襄為了支持他舅舅對幣製改革,第一個拉上了一堆勳貴表示支持。
劉大海自然也無能幸免,雖然表麵上他並不虧。
但實際上劉徹這次鑄造新幣能獲取多少利益,隻有他劉大海能大概猜測。
劉大海肯定日後劉徹再也不會缺錢了。
劉徹決定廢除普通百姓算賦和口稅,以及田地租稅三十稅一改為了五十稅一。
這件涉及到天下百姓的大事,被通過報紙這一宣傳途徑,整整宣傳了一個月之久。
如果說現在有人膽敢在百姓麵前罵劉徹是個昏君。
那他很有可能被一眾百姓毆打一頓,然後送及官府,告他有謀反之心。
算賦和口稅都是古代的人頭稅,一個針對成年人一個針對孩童的。
可以說是無數普通家庭的一大負擔。
但現在,他們英明神武的陛下劉徹,廢除了這兩項稅賦。
同時還降低了他們每年要交的田地產出稅。
這相當於,原本他們背上的一座大山,突然被人搬走了。
這讓無數百姓紛紛拍手叫好,劉徹無形中獲得了天下萬民的終極認可。
而這也會讓天下萬民自發的為劉徹維護他皇室的尊嚴。
和這件事相比,劉徹最近的另外兩項大舉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劉徹最終還是收迴了鑄幣權歸少府所有。
同時發布了一種官方的新型銅幣。
對這件事,天下百姓認為早就該這麽做了。
他們百姓才是多種銅錢同時流行的最大受害者。
至於那些諸侯國有什麽損失,天下百姓才不關心。
若不是因為那些諸侯國盤踞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他們還能更富裕一些。
隨著對劉徹的唿聲越來越高,就沒有人再敢替諸侯國發聲了。
如今劉徹不但在軍事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大破匈奴,還深得天下民心。
這樣的聖明之君,他的王位穩如泰山。
劉大海握著一枚劉徹新發布的銅錢,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輕輕歎了口氣。
他的美夢沒了,這銅幣上印的人不是他老爹。
劉大海做夢也曾想過,若是他老爹就是劉徹該多好啊!
可現實告訴他,那終究是他的白日夢。
不過隻要他把劉據收入自己門下,他老爹是不是劉徹都無所謂了。
隨即劉大海看向曹襄道:“阿襄,你舅舅就長這個樣子嗎?”
曹襄淡淡地道:“這不是我舅舅啊,這位是我大漢的建立者高祖。”
本來他舅舅是打算用自己頭像的,結果想到到時候大海豈不是一眼就看出來了。
所以他舅舅把這個大好機會讓給了高祖,大漢的建立者。
劉大海咂咂舌,道原來如此啊。
隻是劉徹居然能放過如此機會宣揚自己的聖明?
劉徹新鑄的銅錢有好幾種,就如劉大海所說的那樣。
這種印有高祖頭像的新型銅錢被統一稱為元朔幣。
元朔的含義很適合這種新發型的銅錢。
元朔幣的最小麵額不是通常認為的一個銅錢。
而是類似於後世的一毛錢,代表著十分之一個銅錢,同樣還有類似的五毛錢代表半個銅錢。
這種代表半個銅錢的貨幣,除了大小是正常銅錢的一般,以及上麵印了個數字5外,其餘和其他銅錢沒有區別。
那與其一般大小印有1數字的則代表著十分之一個銅錢。
其餘銅錢則大小是其一倍,分別印有數字1、5、10、20、50、100,代表著不同價位的銅錢。
與原始銅錢不同的是,這些高價位的銅錢,其中是蘊含著不同量的黃金的。
劉徹在搞明白了數字的便利之處,對其十分認可。
這元朔幣就是他極度認可的一種表現。
新的貨幣出現了,物價也被新的貨幣重新定義。
這一切都是由大司農和其下屬,以及劉徹欽定的桑弘羊負責。
和舊幣的置換比例也是由桑弘羊計算的。
為此桑弘羊還多次向劉大海來求教數字計算中遇到的問題。
劉大海對桑弘羊還是比較看好的。
對方算是一個真正的幹吏。
同時劉大海十分羨慕劉徹,需要什麽樣的人才,上天就會把什麽人才送到他的身邊。
桑弘羊學習初等數學很快,再弄懂了那些基本符號的意思之後。
桑弘羊可謂進步神速,對加減乘除這種基本運算已經掌握的不比劉大海差。
桑弘羊就是小時候劉大海聽到的別人家的孩子。
沒辦法,有些人就是對數學這種學科生來就擅長。
基因裏決定的事實。
而因為有了讓劉徹十分滿意的桑弘羊,劉徹也不再要求曹襄去學習初等數學了。
所以曹襄也對桑弘羊很是看好。
桑弘羊是第一個把初等數學應用在合適地方的人。
有了數字這種簡單的計數符號,桑弘羊不必再用算籌去進行繁瑣的運算。
而可以方便的使用紙張進行大規模數據運算。
新舊貨幣的兌換,新貨幣的購買力,以及該鑄造多少新貨幣,幾乎全是桑弘羊一人完成的。
隻是劉大海順便幫對方審查一番有沒有計算錯誤罷了。
桑弘羊展現出來的獨特能力,讓劉徹也同樣十分滿意。
讓桑弘羊此次和大司農鄭當時一起負責此事,就是有了鍛煉桑弘羊的心思。
日後讓桑弘羊繼承這大司農之位,劉徹覺得很是合適。
元朔幣的幣值要遠超過之前流行的數種銅錢,這也是為何劉徹會額外鑄造了兩種小一倍銅幣的原因。
元朔幣的購買能力很高,以往要二十五銅錢一隻的雞,現在隻要五錢。
一石糧食也從五百錢的價格變為了一百錢。
這相當於元朔幣幣值提升了五倍。
這對百姓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在舊幣兌新幣之上,劉徹不可能讓天下百姓虧損。
劉徹並沒有無腦去鑄造新的元朔幣,他先是把國庫和少府中的銅錢重鑄為元朔幣。
然後以此去兌換舊幣,然後繼而不停製造新幣。
此事劉徹也是聽從了桑弘羊和劉大海二人的意見。
劉徹隻是本能的覺得無限鑄造錢幣不對。
自從新的元朔幣占領了市麵之後,黃金這種東西就漸漸的不被用來購買貨物了。
而且,新的匯率下,一兩黃金僅相當於一枚印有100數字的銅錢。
也就是說,一枚印有100數字的銅錢,其中黃金的含量和一兩黃金相差無幾。
但很明顯,使用元朔幣遠比黃金方便。
曹襄為了支持他舅舅對幣製改革,第一個拉上了一堆勳貴表示支持。
劉大海自然也無能幸免,雖然表麵上他並不虧。
但實際上劉徹這次鑄造新幣能獲取多少利益,隻有他劉大海能大概猜測。
劉大海肯定日後劉徹再也不會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