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劉大海的製幣思路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劉徹的要求下,曹襄每日裏發瘋一般學習數學。
曹襄突然的發奮圖強,讓劉大海很是詫異。
“我不是都和你說了嗎,你學這數學屁用沒有,而且這數學之道,不是你能把握的了的。”
聽見大海發自肺腑的言論,曹襄無奈歎息一聲。
你們爺倆一個非讓我學,然後教他,一個說學了沒用,不讓我學。
你們爺倆就不能麵對麵交流交流嗎?
非得讓我這個受害人當中間人。
見曹襄似乎並不打算放棄,劉大海就猜到原因:“又是你舅舅讓你學的?”
曹襄瘋狂點頭,可不是嗎。
他舅舅放不下麵子讓他兒子教他,這不是來折磨他曹襄了。
劉大海聞言十分無奈,既然是陛下的要求那就沒辦法了。
他曹襄想學就給他學唄。
“阿錦啊,師傅又給你招了個人,你教居弟識數的時候帶上他唄。”
張錦聞言跑了出來四處看了看,然後問道:“師傅您說的是?”
曹襄十分惱怒:“大海,你這麽做合適嗎?你讓一個毛頭小子教我?不行,我要你親自教。”
劉大海白了曹襄一眼:“你愛學不學,反正到時候你舅舅怪罪下來,可不幹我的事情。”
劉大海剛說完,一道雄偉的身影就出現在了曹襄的視野裏。
曹襄二話不說,親切的拉著張錦的手道:“阿錦啊,走咱倆去學習那初等數學吧。”
而劉大海則熱情地道:“喲老爹,您這幾天忙什麽去了呢?把你兒子小妾丟我這就不管了?”
曹襄聞言走的更快了。
相比於和他們父子同時待在一起,曹襄寧願去學習初等數學。
其實他也不能算是對初等數學一竅不通,比如那十個數字符號他還是能認全的。
劉徹無視了劉大海的嘲諷,而是淡淡地道:“怎麽,爹好心抽時間迴來看你,你倒還不滿意了?”
劉大海嗬嗬一笑:“老爹啊,你好意思把這話說出口嗎?你不就是想居弟他母親了嗎?”
劉徹老臉一紅:“混賬,怎麽和你爹說話的?爹這幾天勞累過度,快去給老爹準備些美食。”
如果說現在建章宮是劉徹的工作之地,那這劉氏莊園就是劉徹的享受之地。
他現在覺得大海說的也有道理了,沒必要一直過度勞累,勞累幾天休息一天也沒什麽問題。
而且這樣下來劉徹還感覺自己似乎更有精力些了。
今天就是他劉徹給自己日常放的假。
畢竟現在自己一家小都在這裏,也得經常抽個時間迴來看看。
隨即劉徹又隨口問道:“大海啊,我剛才看那平陽侯好像也是在跟你學初等數學啊,他學的行不行啊?”
劉大海聞言嗤笑道:“老爹,平陽侯什麽人你還不清楚?你覺得他能靜的下心來去研究數學?”
劉徹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很快,就到了吃飯的時間了。
由於曹襄現在也算是他們劉家的半個人,所以隻要曹襄在就會叫上他。
除此之外,飯桌上還多了一個張錦。
隻是張錦看起來很是拘謹,視線不敢亂看。
來到這裏之後,他父親就叮囑過他,即使見到什麽熟悉的人,也要裝作不認識,等著他師傅給他介紹。
張錦自然隨他父親見過劉徹。
當發現自己師傅的老爹就是陛下時,張錦十分的激動。
但又十分的緊張。
這算是他張錦第二次和陛下坐在一起吃飯了。
而張錦也不能想到,自己每日要照料的劉居,應該就是劉據。
陛下身旁那位,就是衛皇後。
迴過神來張錦輕輕鬆了口氣,還好自己謹遵父親教誨,把自己當作一個晚輩。
師傅和衛皇後對自己都十分滿意。
劉徹看了一眼張錦,見對方沒有第一次見到自己時緊張,也沒有識破自己的身份。
張騫這個兒子也是一個聰慧的孩子啊。
隨即劉徹忍不住稱讚道:“大海,你這弟子還不錯嘛,你可要好好教導,別誤了人家。”
劉大海拍了拍張錦的腦袋道:“那是自然,我劉大海的弟子豈能是一般人?”
而聽見劉徹誇讚的張錦也微微直起了腰杆。
沒想到自己當時一個衝動的決定,居然不知不覺中來到了皇子這個圈子。
張錦十分慶幸自己當初勇敢做出的決定。
讓弟弟繼承父親的一切,他現在已經絲毫不後悔了。
飯桌上基本都是自己人,劉徹邊吃邊問道:“大海啊,你說如今這天下這麽多種銅錢,陛下怎麽就不管管呢?”
劉大海隨意道:“我又不是陛下,我怎麽知道?這事你應該問曹襄。”
曹襄看了劉徹一眼,然後試探性的道:“我覺得陛下可能也想管了吧?”
見舅舅給與自己肯定的神色,曹襄這才放心下來。
劉大海狐疑的看向這二人,然後向老爹問道:“老爹啊,你怎麽突然問起這事來了?”
劉徹假裝歎息一聲道:“大海啊你不知道,老爹我前些時日做生意本來賺了一大筆的,結果對方給的銅錢是諸侯國發行的,
原本諸侯國的銅錢是比正常流動的四銖錢價值高的,可是隨著最近兩個諸侯國改為郡縣,
他們的銅錢突然沒有之前值錢了,你爹我可是無形中虧了一大筆啊。”
劉大海聞言點了點頭:“老爹你挺倒黴啊,這貨幣不統一就是這樣,隻可惜陛下他心思沒在這上麵啊。”
曹襄看舅舅又示意自己,連忙道:“以前諸侯國勢力大,我舅舅有所顧慮,不敢亂來,現在時機已經差不多了,
我覺得我舅舅可能缺少製幣的良策,所以還沒動手去統一大漢國的錢幣。”
劉徹聞言順勢問道:“大海,你說你要是劉徹,你會發行一種什麽樣的銅幣來統一呢?”
劉大海想都不想道:“那我肯定把我的模樣給印在銅幣上啊,這樣百姓一拿起銅錢就想到我了。”
“還有,我可以在銅錢裏加入些許黃金,然後根據加入量不同,銅錢的價值也不同,比如在銅錢上麵印1,5,10,20,50,100這種數字。”
“當然除了銅幣以外還可以製作些金幣,同樣印上數字,這樣一來不就方便太多了。”
劉徹聞言眼神瞬間變得明亮了。
對啊,他可以把自己的頭像給印到銅錢上啊!
此計妙極!不愧是他劉徹的兒子!
第157章 劉徹改幣以及降稅賦
劉大海的對統一貨幣的看法,劉徹十分地認同。
他很早之前就有著統一貨幣的想法。
隻是那時候阻礙太多,作為鑄幣的受益者,各大諸侯國肯定不會心甘情願被自己迴收鑄幣權。
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從推恩的強製執行,以及燕國和齊國變為郡縣。
其餘諸侯國這個時候已經老實的多了。
況且他劉徹的大軍,武器裝備已經基本上全部替換為精鋼製造。
他有信心麵對任何諸侯國。
劉徹每日查閱案宗之時,也經常遇到多種貨幣橫行導致的盈虧之事。
現在,已經是時候把鑄幣權收歸少府了。
這樣一來,中央的財富將會源源不斷,他再也不用為缺錢而感覺到煩惱了。
在銅幣上印上自己的頭像,不但能讓天下萬民時刻想起他這位帝王。
還能夠起到一種防止偽造貨幣的作用。
為了防止依然有人為了攬財而去偽造貨幣,劉徹覺得他還應該訂下嚴格的律法。
凡是再敢私自鑄幣者,一經發現,滿門抄斬,涉案較大者,劉徹覺得誅九族也不為過。
在劉氏莊園休息了一天之後,劉徹對鑄幣之事已經了如指掌了。
原本就對此事研究過不少時日的劉徹,認為已經是時候把天下貨幣統一了。
以後的貨幣隻能由少府鑄造。
至於以前使用過的各種銅錢,劉徹決定盡可能等價迴收重鑄。
當新的貨幣出現後,劉徹覺得還需要重新指定其購買力。
次日,劉徹就迴到了建章宮。
這次的早朝來了許多大臣,因為劉徹有許多重大決定需要昭告天下。
在君臣之間見禮之後。
劉徹就坐在高位朗聲道:“今日早朝,朕有幾個已經思考良久的政令要施行,你們可以盡管提出你們對此的意見。”
隨即劉徹就拿起身旁的一張紙張,然後道:“朕要新施行的第一條政令,
就是要收迴鑄幣權為少府所有,讓我大漢朝的貨幣統一,諸位愛卿對此可有何看法?”
丞相薛澤見劉徹看向他,忙從官員隊列中站出,率先發表意見道:
“老臣認為,貨幣統一乃是我大漢朝迫在眉睫之事,隻有如此我大漢國經濟才能蒸蒸日上,社會才會更加穩定。”
漢武帝很是欣賞自己的這個丞相。
知道在正確的時間發表正確的言論。
隨即劉徹就看向了身為禦史大夫的公孫弘。
公孫弘也急忙邁出一步道:“陛下,臣也以為應當收迴鑄幣權為少府私有,
如今大漢國流行著多種不同錢幣,其中有些甚至比我大漢國官方貨幣還要貴重,簡直是不把官府放在眼裏。”
“而且,許多諸侯國和世家都以鑄造私幣來謀巨利,這對國朝不利,更是對天下百姓的不公。”
“所以微臣覺得,陛下不僅要收迴鑄幣權,還要定下嚴格的律法,讓那些膽敢私自鑄幣者,被律法嚴懲。”
劉徹聽見公孫弘的提議,眼前一亮。
看來自己給他這個禦史大夫之位沒錯啊。
同時劉徹覺得,公孫弘如果繼續保持下去,到時候繼承薛澤的相位也不是不可的。
他劉徹,需要的就是這種站在自己一方的丞相。
而不是和他對著幹的丞相。
見對此事最有發表權的兩位大人都已經表示無異議了,其他大臣自然而然也是讚同了。
其實最大原因是,私自鑄幣和他們關係並不大。
如今大漢國膽敢私自鑄幣的,大部分都是諸侯王。
而劉徹想要進一步消弱諸侯國的權力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反對這事就和反對劉徹出兵匈奴一樣,根本不可能。
而且,劉徹是一個小心眼的人,你和他對著來,他有的是辦法冷落你處罰你。
沒人會懷疑劉徹是否是一個明君,但也沒人喜歡劉徹這樣的明君。
見沒有人有異議,劉徹這才滿意一笑。
隨即劉徹吩咐道:“那廷尉就開始著手準備相關的律法吧,在朕的詔令下達之後,
再有膽敢私自鑄幣者,重罰之。”
“同時,朕也會令少府鑄造一種新的銅幣,用以取代我大漢原本的貨幣流通。”
“至於舊幣如何兌換新幣,到時候統一交由少府製定相關規則。”
已經晉升為廷尉的張湯上前道:“臣遵旨,臣會盡快責令我廷尉人員為鑄幣一事製定相關律法。”
對張湯的能力劉徹還是很信任的。
相信他們廷尉會幫朕製定出幾條合適的針對私自鑄幣的律法。
隨即劉徹就又道:“今日朕所要宣布的第二件詔令,和天下百姓息息相關,
在宣布這第二件詔令之前,還請大司農和少府卿分別向大家介紹一下如今我大漢國國庫的富裕程度,以及我少府財富情況。”
時任大司農的鄭當時聞言站了出來,向大家介紹著如今國庫的盈餘狀況。
當群臣聽到如今國庫已經擴建三次,比景帝時期富裕三倍有餘之時,一個個目瞪口呆。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為何陛下這兩年又是擴軍,又是為全軍將士更換裝備。
國庫之中還會存有如此多的錢財。
難道之前陛下並沒有動用國庫中的錢財?
當少府卿開始公示現在少府擁有的財富時。
群臣徹底坐不住了。
陛下哪來的這麽多錢財?
當今大漢國最耗費錢財的地方,均在軍隊之中,擴建軍隊要錢,裝備鋼製武器要錢,將士們打了勝仗歸來賞賜也要錢。
如果這些錢由少府供應,那國庫中的錢財基本就五損耗了。
所以國庫自然而然地就滿了。
所以劉徹才決定動用國庫中的部分錢財,在全大漢範圍內修建水泥路。
見群臣都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劉徹很是滿意。
隨即劉徹趁熱打鐵道:“所以朕決定,廢除對百姓征收的算稅和口稅,同時,把百姓原來稅收的三十稅一,改為五十稅一。”
劉徹此言一處,群臣先是楞了片刻,而後紛紛道:“陛下聖明!”
即使很多人對劉徹心懷不滿。
但對方有如此氣魄為天下百姓大幅度減輕稅賦,誰又能不為其歌頌?
劉徹做這麽多事情,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差錢。
讓這些大臣們以後少議論他大軍出征以及建築新城耗費奢巨之事。
隨即劉徹又道:“這第三條詔令,就是朕決定,蒼海郡、西夷、南夷、朔方郡均要置,一個都不能少,你們可有異議?”
曹襄突然的發奮圖強,讓劉大海很是詫異。
“我不是都和你說了嗎,你學這數學屁用沒有,而且這數學之道,不是你能把握的了的。”
聽見大海發自肺腑的言論,曹襄無奈歎息一聲。
你們爺倆一個非讓我學,然後教他,一個說學了沒用,不讓我學。
你們爺倆就不能麵對麵交流交流嗎?
非得讓我這個受害人當中間人。
見曹襄似乎並不打算放棄,劉大海就猜到原因:“又是你舅舅讓你學的?”
曹襄瘋狂點頭,可不是嗎。
他舅舅放不下麵子讓他兒子教他,這不是來折磨他曹襄了。
劉大海聞言十分無奈,既然是陛下的要求那就沒辦法了。
他曹襄想學就給他學唄。
“阿錦啊,師傅又給你招了個人,你教居弟識數的時候帶上他唄。”
張錦聞言跑了出來四處看了看,然後問道:“師傅您說的是?”
曹襄十分惱怒:“大海,你這麽做合適嗎?你讓一個毛頭小子教我?不行,我要你親自教。”
劉大海白了曹襄一眼:“你愛學不學,反正到時候你舅舅怪罪下來,可不幹我的事情。”
劉大海剛說完,一道雄偉的身影就出現在了曹襄的視野裏。
曹襄二話不說,親切的拉著張錦的手道:“阿錦啊,走咱倆去學習那初等數學吧。”
而劉大海則熱情地道:“喲老爹,您這幾天忙什麽去了呢?把你兒子小妾丟我這就不管了?”
曹襄聞言走的更快了。
相比於和他們父子同時待在一起,曹襄寧願去學習初等數學。
其實他也不能算是對初等數學一竅不通,比如那十個數字符號他還是能認全的。
劉徹無視了劉大海的嘲諷,而是淡淡地道:“怎麽,爹好心抽時間迴來看你,你倒還不滿意了?”
劉大海嗬嗬一笑:“老爹啊,你好意思把這話說出口嗎?你不就是想居弟他母親了嗎?”
劉徹老臉一紅:“混賬,怎麽和你爹說話的?爹這幾天勞累過度,快去給老爹準備些美食。”
如果說現在建章宮是劉徹的工作之地,那這劉氏莊園就是劉徹的享受之地。
他現在覺得大海說的也有道理了,沒必要一直過度勞累,勞累幾天休息一天也沒什麽問題。
而且這樣下來劉徹還感覺自己似乎更有精力些了。
今天就是他劉徹給自己日常放的假。
畢竟現在自己一家小都在這裏,也得經常抽個時間迴來看看。
隨即劉徹又隨口問道:“大海啊,我剛才看那平陽侯好像也是在跟你學初等數學啊,他學的行不行啊?”
劉大海聞言嗤笑道:“老爹,平陽侯什麽人你還不清楚?你覺得他能靜的下心來去研究數學?”
劉徹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很快,就到了吃飯的時間了。
由於曹襄現在也算是他們劉家的半個人,所以隻要曹襄在就會叫上他。
除此之外,飯桌上還多了一個張錦。
隻是張錦看起來很是拘謹,視線不敢亂看。
來到這裏之後,他父親就叮囑過他,即使見到什麽熟悉的人,也要裝作不認識,等著他師傅給他介紹。
張錦自然隨他父親見過劉徹。
當發現自己師傅的老爹就是陛下時,張錦十分的激動。
但又十分的緊張。
這算是他張錦第二次和陛下坐在一起吃飯了。
而張錦也不能想到,自己每日要照料的劉居,應該就是劉據。
陛下身旁那位,就是衛皇後。
迴過神來張錦輕輕鬆了口氣,還好自己謹遵父親教誨,把自己當作一個晚輩。
師傅和衛皇後對自己都十分滿意。
劉徹看了一眼張錦,見對方沒有第一次見到自己時緊張,也沒有識破自己的身份。
張騫這個兒子也是一個聰慧的孩子啊。
隨即劉徹忍不住稱讚道:“大海,你這弟子還不錯嘛,你可要好好教導,別誤了人家。”
劉大海拍了拍張錦的腦袋道:“那是自然,我劉大海的弟子豈能是一般人?”
而聽見劉徹誇讚的張錦也微微直起了腰杆。
沒想到自己當時一個衝動的決定,居然不知不覺中來到了皇子這個圈子。
張錦十分慶幸自己當初勇敢做出的決定。
讓弟弟繼承父親的一切,他現在已經絲毫不後悔了。
飯桌上基本都是自己人,劉徹邊吃邊問道:“大海啊,你說如今這天下這麽多種銅錢,陛下怎麽就不管管呢?”
劉大海隨意道:“我又不是陛下,我怎麽知道?這事你應該問曹襄。”
曹襄看了劉徹一眼,然後試探性的道:“我覺得陛下可能也想管了吧?”
見舅舅給與自己肯定的神色,曹襄這才放心下來。
劉大海狐疑的看向這二人,然後向老爹問道:“老爹啊,你怎麽突然問起這事來了?”
劉徹假裝歎息一聲道:“大海啊你不知道,老爹我前些時日做生意本來賺了一大筆的,結果對方給的銅錢是諸侯國發行的,
原本諸侯國的銅錢是比正常流動的四銖錢價值高的,可是隨著最近兩個諸侯國改為郡縣,
他們的銅錢突然沒有之前值錢了,你爹我可是無形中虧了一大筆啊。”
劉大海聞言點了點頭:“老爹你挺倒黴啊,這貨幣不統一就是這樣,隻可惜陛下他心思沒在這上麵啊。”
曹襄看舅舅又示意自己,連忙道:“以前諸侯國勢力大,我舅舅有所顧慮,不敢亂來,現在時機已經差不多了,
我覺得我舅舅可能缺少製幣的良策,所以還沒動手去統一大漢國的錢幣。”
劉徹聞言順勢問道:“大海,你說你要是劉徹,你會發行一種什麽樣的銅幣來統一呢?”
劉大海想都不想道:“那我肯定把我的模樣給印在銅幣上啊,這樣百姓一拿起銅錢就想到我了。”
“還有,我可以在銅錢裏加入些許黃金,然後根據加入量不同,銅錢的價值也不同,比如在銅錢上麵印1,5,10,20,50,100這種數字。”
“當然除了銅幣以外還可以製作些金幣,同樣印上數字,這樣一來不就方便太多了。”
劉徹聞言眼神瞬間變得明亮了。
對啊,他可以把自己的頭像給印到銅錢上啊!
此計妙極!不愧是他劉徹的兒子!
第157章 劉徹改幣以及降稅賦
劉大海的對統一貨幣的看法,劉徹十分地認同。
他很早之前就有著統一貨幣的想法。
隻是那時候阻礙太多,作為鑄幣的受益者,各大諸侯國肯定不會心甘情願被自己迴收鑄幣權。
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從推恩的強製執行,以及燕國和齊國變為郡縣。
其餘諸侯國這個時候已經老實的多了。
況且他劉徹的大軍,武器裝備已經基本上全部替換為精鋼製造。
他有信心麵對任何諸侯國。
劉徹每日查閱案宗之時,也經常遇到多種貨幣橫行導致的盈虧之事。
現在,已經是時候把鑄幣權收歸少府了。
這樣一來,中央的財富將會源源不斷,他再也不用為缺錢而感覺到煩惱了。
在銅幣上印上自己的頭像,不但能讓天下萬民時刻想起他這位帝王。
還能夠起到一種防止偽造貨幣的作用。
為了防止依然有人為了攬財而去偽造貨幣,劉徹覺得他還應該訂下嚴格的律法。
凡是再敢私自鑄幣者,一經發現,滿門抄斬,涉案較大者,劉徹覺得誅九族也不為過。
在劉氏莊園休息了一天之後,劉徹對鑄幣之事已經了如指掌了。
原本就對此事研究過不少時日的劉徹,認為已經是時候把天下貨幣統一了。
以後的貨幣隻能由少府鑄造。
至於以前使用過的各種銅錢,劉徹決定盡可能等價迴收重鑄。
當新的貨幣出現後,劉徹覺得還需要重新指定其購買力。
次日,劉徹就迴到了建章宮。
這次的早朝來了許多大臣,因為劉徹有許多重大決定需要昭告天下。
在君臣之間見禮之後。
劉徹就坐在高位朗聲道:“今日早朝,朕有幾個已經思考良久的政令要施行,你們可以盡管提出你們對此的意見。”
隨即劉徹就拿起身旁的一張紙張,然後道:“朕要新施行的第一條政令,
就是要收迴鑄幣權為少府所有,讓我大漢朝的貨幣統一,諸位愛卿對此可有何看法?”
丞相薛澤見劉徹看向他,忙從官員隊列中站出,率先發表意見道:
“老臣認為,貨幣統一乃是我大漢朝迫在眉睫之事,隻有如此我大漢國經濟才能蒸蒸日上,社會才會更加穩定。”
漢武帝很是欣賞自己的這個丞相。
知道在正確的時間發表正確的言論。
隨即劉徹就看向了身為禦史大夫的公孫弘。
公孫弘也急忙邁出一步道:“陛下,臣也以為應當收迴鑄幣權為少府私有,
如今大漢國流行著多種不同錢幣,其中有些甚至比我大漢國官方貨幣還要貴重,簡直是不把官府放在眼裏。”
“而且,許多諸侯國和世家都以鑄造私幣來謀巨利,這對國朝不利,更是對天下百姓的不公。”
“所以微臣覺得,陛下不僅要收迴鑄幣權,還要定下嚴格的律法,讓那些膽敢私自鑄幣者,被律法嚴懲。”
劉徹聽見公孫弘的提議,眼前一亮。
看來自己給他這個禦史大夫之位沒錯啊。
同時劉徹覺得,公孫弘如果繼續保持下去,到時候繼承薛澤的相位也不是不可的。
他劉徹,需要的就是這種站在自己一方的丞相。
而不是和他對著幹的丞相。
見對此事最有發表權的兩位大人都已經表示無異議了,其他大臣自然而然也是讚同了。
其實最大原因是,私自鑄幣和他們關係並不大。
如今大漢國膽敢私自鑄幣的,大部分都是諸侯王。
而劉徹想要進一步消弱諸侯國的權力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反對這事就和反對劉徹出兵匈奴一樣,根本不可能。
而且,劉徹是一個小心眼的人,你和他對著來,他有的是辦法冷落你處罰你。
沒人會懷疑劉徹是否是一個明君,但也沒人喜歡劉徹這樣的明君。
見沒有人有異議,劉徹這才滿意一笑。
隨即劉徹吩咐道:“那廷尉就開始著手準備相關的律法吧,在朕的詔令下達之後,
再有膽敢私自鑄幣者,重罰之。”
“同時,朕也會令少府鑄造一種新的銅幣,用以取代我大漢原本的貨幣流通。”
“至於舊幣如何兌換新幣,到時候統一交由少府製定相關規則。”
已經晉升為廷尉的張湯上前道:“臣遵旨,臣會盡快責令我廷尉人員為鑄幣一事製定相關律法。”
對張湯的能力劉徹還是很信任的。
相信他們廷尉會幫朕製定出幾條合適的針對私自鑄幣的律法。
隨即劉徹就又道:“今日朕所要宣布的第二件詔令,和天下百姓息息相關,
在宣布這第二件詔令之前,還請大司農和少府卿分別向大家介紹一下如今我大漢國國庫的富裕程度,以及我少府財富情況。”
時任大司農的鄭當時聞言站了出來,向大家介紹著如今國庫的盈餘狀況。
當群臣聽到如今國庫已經擴建三次,比景帝時期富裕三倍有餘之時,一個個目瞪口呆。
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為何陛下這兩年又是擴軍,又是為全軍將士更換裝備。
國庫之中還會存有如此多的錢財。
難道之前陛下並沒有動用國庫中的錢財?
當少府卿開始公示現在少府擁有的財富時。
群臣徹底坐不住了。
陛下哪來的這麽多錢財?
當今大漢國最耗費錢財的地方,均在軍隊之中,擴建軍隊要錢,裝備鋼製武器要錢,將士們打了勝仗歸來賞賜也要錢。
如果這些錢由少府供應,那國庫中的錢財基本就五損耗了。
所以國庫自然而然地就滿了。
所以劉徹才決定動用國庫中的部分錢財,在全大漢範圍內修建水泥路。
見群臣都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劉徹很是滿意。
隨即劉徹趁熱打鐵道:“所以朕決定,廢除對百姓征收的算稅和口稅,同時,把百姓原來稅收的三十稅一,改為五十稅一。”
劉徹此言一處,群臣先是楞了片刻,而後紛紛道:“陛下聖明!”
即使很多人對劉徹心懷不滿。
但對方有如此氣魄為天下百姓大幅度減輕稅賦,誰又能不為其歌頌?
劉徹做這麽多事情,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差錢。
讓這些大臣們以後少議論他大軍出征以及建築新城耗費奢巨之事。
隨即劉徹又道:“這第三條詔令,就是朕決定,蒼海郡、西夷、南夷、朔方郡均要置,一個都不能少,你們可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