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華夏理工對諸子百家的評價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仲舒來到了元朔縣學堂, 以當今儒家之首的身份,要見華夏理工劉大海。
一同到來的還有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
董仲舒沒有前往劉氏莊園,而是選擇了這元朔縣學堂。
劉氏莊園畢竟屬於劉大海的私人莊園,不適合他去談論關於儒家和華夏理工之間的事情。
劉大海本來是懶得理會董仲舒的,雖然對方在曆史上比較有名,在儒家更是排的上號。
但終歸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對方這次是以儒家之首的身份前來的,同為山門中人,劉大海是必須去相見對方的。
劉大海自然能猜到董仲舒老賊找他所為何事。
但他並不打算在此事上鬆口。
華夏理工的啟蒙學,可以為天下幼童使用,但不可能歸於儒家所有。
劉大海打算帶著自己目前唯一的真傳弟子張錦前去。
主要是讓其去見見世麵,去見見其他世家的嘴臉。
想讓張錦現在就能幫他高談闊論去和其他山門中人辯論很不切合實際。
劉大海見到董仲舒的時候,對方正在看《弟子規》。
即使上麵沒有注解,對他這種儒家大儒來說,也能基本明白其中十之八九。
畢竟是從儒學經典中提煉出來的。
如果說以前董仲舒認為華夏理工不過憑借奇淫巧技以及各種發財之道讓自己出名。
那現在董仲舒不得不承認,華夏理工是一個龐大的山門。
雖然目前華夏理工可能隻有劉大海一人。
哦不,似乎現在有了兩人。
董仲舒這次並沒有擺架子,而是站了起來表示相迎。
這讓一旁的呂步舒很是不滿。
這些學問很明顯都是華夏理工的先賢們總結的,他劉大海不過是拿來使用而已。
呂步舒並不認為劉大海是一個真正有才之人。
隻不過拜了一個神秘又久遠的好山門罷了。
見董仲舒這次居然親自迎接自己,劉大海也十分詫異。
出於禮數,他還是拱手道:“董公客氣了。”
待四人相向而坐之後,董仲舒舊事重提:“不知華夏理工如今對諸子百家又存何看法?”
劉大海見老賊一臉認真,則略微思索道:“諸子百家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當發揚自己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
不應該因為自己在某一方麵擅長,就以此抨擊其他諸家的短處,百家爭鳴給天下萬民帶來的益處,遠大於獨尊其中之一。
哪怕是融合了多家學問的一。”
董仲舒這次沒有反駁劉大海所言,他們又如何不知這個道理。
但他們背負著儒家大興的使命,如今可以說是他們儒家最有可能成為天下公認的最大世家之時,他們又怎麽會輕易放棄?
誰又不想讓自己的山門世家成為正統?讓後世人學而之。
而他董仲舒,隻差了一點點,就能完成這一步,使儒學成為大漢正統,從而名垂青史。
“那麽依你們華夏理工的看法,還是更信奉百家爭鳴的局麵了?”
劉大海點了點頭,如果古代封建王朝能一直維持百家爭鳴的局麵,諸子百家學問都流傳於世間。
那可能他們會比西方更快進行工業革命,會領先步入新時代。
那時候華夏又何必忍辱負重這麽多年,處處受人掣肘。
就比如化學這門學科,其實很早就出現在了華夏,隻不過偏偏被用來煉丹。
董仲舒歎了口氣,隨後又試探性道:“華夏理工可曾想過,並入我儒門,助我儒家實現學問大一統,到時候哪怕你們華夏理工獨占我們儒家半壁江山也不是不可。”
在董仲舒看來,這是所有山門都在追求的事情。
有這麽好的一個機會,沒有山門會不心動。
如果他是華夏理工,他肯定會同意的。
讓自己山門成為正統學問,收天下人為其門眾,那將會是何等繁盛之場麵。
劉大海確實心動了,如果他不是來自後世,而是屬於這個時代之人,他很大可能會同意。
但現在不同,儒家經過曆代君王證明,確實是有利於曆代君王統治萬民的思想。
但是在劉大海眼中,封建王朝本身就是一種極為落後的製度,更何況他們所用來作為統治工具的儒家學說呢?
真正的大一統學說,應該取百家之精華,棄其糟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既然他來到了這個時代,既然他已經在曆史的潮流中掀起了一絲浪花。
那他不會選擇再轉身融入曆史潮流之中,而是要把那浪花變作驚濤駭浪。
隨即劉大海緩緩道:“抱歉,我華夏理工拒絕。”
呂步舒聞言怒喝一聲:“黃毛小兒居然如此不識抬舉!快叫你們山門中的老人出來,我們要和他們一談!”
張錦也疑惑的看著自己師傅。
他不懂師傅為何會拒絕這麽好的一個廣傳山門學問的機會。
劉大海淡淡的看了一眼氣急的呂步舒,他和董仲舒還是差太多了。
“不好意思,我劉大海目前就是華夏理工的最長者。”
隨後劉大海又喃喃道:“儒家雖然適合君王統治國度,但卻不利於我華夏的崛起,
我華夏理工的目標,是讓華夏一直佇立在東方這片神奇土地上,讓天下萬國,聞我華夏之名而畏懼膽寒。”
董仲舒皺眉:“相比於前秦以及戰國時期,如今我大漢朝已然崛起,就連匈奴儒家也畏我大漢三分,不知劉氏子何出此言?”
劉大海輕輕搖了搖頭:“總之我不會答應的,不過日後若是有機會,像你這樣的大儒,也該看一看我們的後世如何。”
董仲舒心中極為震驚,劉大海的神色似乎不是在說笑。
但他知道,這種事情涉及頗多,對方也不會輕易言明。
既然自己的第一個提議被拒絕了,他還有第二個提議。
隨即董仲舒又道:“不知華夏理工先賢對我儒家評價如何?又為何著《弟子規》此書?”
劉大海聞言笑道:“我華夏理工對諸子百家,采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儒學自然也有精華的部分,我們不會因為道不同,而就無視對方的優點。”
董仲舒長歎一聲,他早已經猜到如此了,這也是對方為何敢自稱華夏。
華夏理工有農家、墨家、雜家、醫家的身影,如今還有他們儒家的學問在其中。
不得不說,這華夏理工胃口之大,也不得不承認,華夏理工先賢們是何等的博學。
一同到來的還有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
董仲舒沒有前往劉氏莊園,而是選擇了這元朔縣學堂。
劉氏莊園畢竟屬於劉大海的私人莊園,不適合他去談論關於儒家和華夏理工之間的事情。
劉大海本來是懶得理會董仲舒的,雖然對方在曆史上比較有名,在儒家更是排的上號。
但終歸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對方這次是以儒家之首的身份前來的,同為山門中人,劉大海是必須去相見對方的。
劉大海自然能猜到董仲舒老賊找他所為何事。
但他並不打算在此事上鬆口。
華夏理工的啟蒙學,可以為天下幼童使用,但不可能歸於儒家所有。
劉大海打算帶著自己目前唯一的真傳弟子張錦前去。
主要是讓其去見見世麵,去見見其他世家的嘴臉。
想讓張錦現在就能幫他高談闊論去和其他山門中人辯論很不切合實際。
劉大海見到董仲舒的時候,對方正在看《弟子規》。
即使上麵沒有注解,對他這種儒家大儒來說,也能基本明白其中十之八九。
畢竟是從儒學經典中提煉出來的。
如果說以前董仲舒認為華夏理工不過憑借奇淫巧技以及各種發財之道讓自己出名。
那現在董仲舒不得不承認,華夏理工是一個龐大的山門。
雖然目前華夏理工可能隻有劉大海一人。
哦不,似乎現在有了兩人。
董仲舒這次並沒有擺架子,而是站了起來表示相迎。
這讓一旁的呂步舒很是不滿。
這些學問很明顯都是華夏理工的先賢們總結的,他劉大海不過是拿來使用而已。
呂步舒並不認為劉大海是一個真正有才之人。
隻不過拜了一個神秘又久遠的好山門罷了。
見董仲舒這次居然親自迎接自己,劉大海也十分詫異。
出於禮數,他還是拱手道:“董公客氣了。”
待四人相向而坐之後,董仲舒舊事重提:“不知華夏理工如今對諸子百家又存何看法?”
劉大海見老賊一臉認真,則略微思索道:“諸子百家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當發揚自己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
不應該因為自己在某一方麵擅長,就以此抨擊其他諸家的短處,百家爭鳴給天下萬民帶來的益處,遠大於獨尊其中之一。
哪怕是融合了多家學問的一。”
董仲舒這次沒有反駁劉大海所言,他們又如何不知這個道理。
但他們背負著儒家大興的使命,如今可以說是他們儒家最有可能成為天下公認的最大世家之時,他們又怎麽會輕易放棄?
誰又不想讓自己的山門世家成為正統?讓後世人學而之。
而他董仲舒,隻差了一點點,就能完成這一步,使儒學成為大漢正統,從而名垂青史。
“那麽依你們華夏理工的看法,還是更信奉百家爭鳴的局麵了?”
劉大海點了點頭,如果古代封建王朝能一直維持百家爭鳴的局麵,諸子百家學問都流傳於世間。
那可能他們會比西方更快進行工業革命,會領先步入新時代。
那時候華夏又何必忍辱負重這麽多年,處處受人掣肘。
就比如化學這門學科,其實很早就出現在了華夏,隻不過偏偏被用來煉丹。
董仲舒歎了口氣,隨後又試探性道:“華夏理工可曾想過,並入我儒門,助我儒家實現學問大一統,到時候哪怕你們華夏理工獨占我們儒家半壁江山也不是不可。”
在董仲舒看來,這是所有山門都在追求的事情。
有這麽好的一個機會,沒有山門會不心動。
如果他是華夏理工,他肯定會同意的。
讓自己山門成為正統學問,收天下人為其門眾,那將會是何等繁盛之場麵。
劉大海確實心動了,如果他不是來自後世,而是屬於這個時代之人,他很大可能會同意。
但現在不同,儒家經過曆代君王證明,確實是有利於曆代君王統治萬民的思想。
但是在劉大海眼中,封建王朝本身就是一種極為落後的製度,更何況他們所用來作為統治工具的儒家學說呢?
真正的大一統學說,應該取百家之精華,棄其糟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既然他來到了這個時代,既然他已經在曆史的潮流中掀起了一絲浪花。
那他不會選擇再轉身融入曆史潮流之中,而是要把那浪花變作驚濤駭浪。
隨即劉大海緩緩道:“抱歉,我華夏理工拒絕。”
呂步舒聞言怒喝一聲:“黃毛小兒居然如此不識抬舉!快叫你們山門中的老人出來,我們要和他們一談!”
張錦也疑惑的看著自己師傅。
他不懂師傅為何會拒絕這麽好的一個廣傳山門學問的機會。
劉大海淡淡的看了一眼氣急的呂步舒,他和董仲舒還是差太多了。
“不好意思,我劉大海目前就是華夏理工的最長者。”
隨後劉大海又喃喃道:“儒家雖然適合君王統治國度,但卻不利於我華夏的崛起,
我華夏理工的目標,是讓華夏一直佇立在東方這片神奇土地上,讓天下萬國,聞我華夏之名而畏懼膽寒。”
董仲舒皺眉:“相比於前秦以及戰國時期,如今我大漢朝已然崛起,就連匈奴儒家也畏我大漢三分,不知劉氏子何出此言?”
劉大海輕輕搖了搖頭:“總之我不會答應的,不過日後若是有機會,像你這樣的大儒,也該看一看我們的後世如何。”
董仲舒心中極為震驚,劉大海的神色似乎不是在說笑。
但他知道,這種事情涉及頗多,對方也不會輕易言明。
既然自己的第一個提議被拒絕了,他還有第二個提議。
隨即董仲舒又道:“不知華夏理工先賢對我儒家評價如何?又為何著《弟子規》此書?”
劉大海聞言笑道:“我華夏理工對諸子百家,采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儒學自然也有精華的部分,我們不會因為道不同,而就無視對方的優點。”
董仲舒長歎一聲,他早已經猜到如此了,這也是對方為何敢自稱華夏。
華夏理工有農家、墨家、雜家、醫家的身影,如今還有他們儒家的學問在其中。
不得不說,這華夏理工胃口之大,也不得不承認,華夏理工先賢們是何等的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