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的孩子隻能在劉大海這裏混個三弟子的名號,但張騫還是同意了。


    他自己的孩子他知曉。


    而且,張騫知道,那些山門中人大多數都有著一套自己的識人方法。


    顯然,日後劉大海的大弟子和二弟子都不是常人。


    自己家的孩子沒什麽大優點,能安穩當個三弟子也算不錯了。


    隻是不知道這華夏理工能不能把一個平平無奇的孩子,大變樣。


    若是自己的兒子也能變得像劉大海一樣,那他張騫做夢都能笑醒。


    張騫隱隱有些期待。


    同時他對劉大海所言,日後讓其中一子繼承他的侯爵之位,也有些向往。


    他張騫,還有機會能夠封侯嗎?


    如果此次出使西域,他完成了結交大月氏共同出擊匈奴的任務。


    他覺得陛下可能還會給他個侯爵之位。


    但現在一個太中大夫就已經是陛下對他恩寵有加了。


    隨即張騫就向劉大海詢問道:“不知大海兄覺得我張騫的哪個兒子適合加入你們華夏理工?”


    劉大海看向了張騫的兩個兒子,他並分不清誰是誰,隻知道他們一個叫張遷一個叫張錦。


    在劉大海看來,以後世的教育方法,即使是普通人,也會學有所成。


    真正生來就比別人聰慧的人,還是屬於極少一部分。


    劉大海最終道:“不急,你可以問問他們二人,有誰願意拜我為師。”


    張騫點了點頭,讓他們自己做決定,比自己大權獨斷要合適的多。


    這樣他們日後也不會有所怨言。


    最後一樁心事了了之後,張騫就變得放鬆多了。


    時至中午,劉大海命府邸中人,為張騫做了一頓豐盛的菜肴。


    就作為劉大海個人對這個開拓者的敬仰。


    菜肴很豐盛,張騫和其兩個孩子都是第一次享受這種美食,讚不絕口。


    但唯一的遺憾是張騫的妻子塔木爾對此隻能觀望。


    不過好在劉大海承諾,當塔木爾身體恢複時,可以隨時前來劉氏莊園做客。


    張騫最終帶著許多劉氏莊園的特產離開了。


    同時,一道關於劉大海收了一名親傳弟子的消息也在眾多山門中傳播。


    劉大海的第一位親傳弟子,是那剛出使西域歸來的太中大夫張騫之子。


    大多數人對華夏理工的認知都停留在劉大海一人身上。


    對其宗門是否還有其他長輩不是很了解,也不曾聽聞過相關消息。


    不過山門中人招收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絕大多數山門都不會對此有太多關注。


    但儒家除外。


    獨尊儒術眼看著就要實現了,這時候冒出來了一個華夏理工。


    讓陛下對是否還選擇儒家陷入了兩難。


    儒家對帝王控製天下人思想極為重要。


    但華夏理工已經表現出能夠讓天下萬民迅速富裕,讓國力迅速攀升。


    這一點是他們儒家不具備的。


    董仲舒對此十分的清楚。


    董仲舒原本的打算是,對那些願意並入儒家的山門,使其成為儒家的分支。


    對那些不願意並入儒家的,就徹底的進行打壓。


    但華夏理工這個硬骨頭的出現,讓董仲舒陷入了兩難。


    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眼看就要功成名就然後隱退了。


    結果半路殺出了個華夏理工。


    再想功成名就名垂青史,那就不得不和華夏理工分個高低。


    隻可惜他太老了,華夏理工劉氏子才十幾歲。


    放眼儒家,如果他百年之後,還真不一定有人能夠勝的了那華夏理工劉氏子。


    他的大弟子呂步舒縱然才華驚人,可是有些迂腐,定不是那劉氏子的對手。


    隨著董仲舒對劉大海的研究越深,他越深知這個少年人的可怕之處。


    一步一步的攀權附貴,心機可謂深不可測。


    董仲舒後悔自己一開始就沒有對其下死手。


    如今對方已經與平陽侯曹襄、長平侯衛青關係深不可測。


    縱使他有些其他想法,也不得不考慮考慮衛家這個龐然大物。


    衛家對儒家沒有敵意,他也不想讓衛家對儒家有敵意。


    隨即董仲舒又想起了司馬談父子。


    一想起這二人他就捶胸頓足。


    司馬談與他是舊相識了,司馬遷還曾跟隨他學過一段時間儒學。


    可如今這二人,轉身就去了元朔縣學堂教學。


    自己想問他們些關於元朔縣學堂之事,他們二人閉口不談。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華夏理工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他儒家子弟放棄儒家而不顧。


    這是董仲舒最擔心的事情。


    在聽說了華夏理工開始接收親傳弟子之後,董仲舒覺得自己不能再等了。


    隨即就寫下了一封書信,然後對身旁的孺子道:“把這封信交給公孫弘,就說老夫說了,再不幫儒家做點事情,老夫就要把他踢出儒門了!”


    次日早朝,剛升職為禦史大夫的公孫弘,就開始斥責元朔縣學堂一事。


    聲稱元朔縣學堂不倫不類,所教內容不儒不法,大多是一些荒謬至極的華夏理工之說,百害而無一利。


    不利於推廣陛下所信奉的天下大同之說,對天下讀書人造成了極大影響。


    曹襄一邊講述自己在朝堂上的聽聞一邊吃著劉氏莊園剛推出的糕點。


    “大海啊,我目前說了,這公孫弘雖然與董仲舒不太對付,但畢竟是儒家之人,他能高升,也和儒家有很大關係。”


    “母親還說,公孫弘他是最有可能在薛澤退位後當丞相的人選,你可要早做準備了。”


    劉大海嗬嗬一笑,其實隻要陛下對他沒意見,其他人的意見他都不太看重。


    畢竟這大漢國無論什麽事,都沒有劉徹的一句話好使。


    而且,他創立元朔縣學堂,可是經過劉徹批準的。


    司馬談父子也是經過他的舉薦,劉徹任命下來的。


    不過既然董仲舒老賊已經開始公開找他麻煩了,那他也不用客氣。


    剛好他現在要排版新一期的報紙。


    既然如此那他可就要在報紙上和對方較量較量了。


    擁有報紙一個獨立版塊的使用權,這是劉大海做的最正確的一個舉動。


    這樣他可以隨意的控製輿論倒向自己。


    剛好也好久沒有去元朔縣學堂了,今日他就去采訪采訪元朔縣學堂裏的那些學子。


    讓董仲舒老賊看看,這天下人,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因斯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因斯強並收藏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