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中軍大帳內的沙盤,與高琛對戰局的講解,大概可知:
倭寇主要聚集在鹽城東南方“龍口港”,縱深八十餘裏,倭寇占領港口後,借地理優勢在龍口山狹道中設立了三道關卡,分別為“白木關”,“黑木關”,“金木關”。
盤踞於龍口港的倭寇有五千餘人,半數都是海盜,剩下則是倭兵與浪人。淮南軍隊有的裝備,倭寇都櫻
由於港口被占領,水師不得不退守鹽城,與馬步軍合計有兩萬三千餘人。
裝備,人數,糧草,都要優於倭寇,之所以會打敗仗,根本原因便是士卒的戰鬥素質以及戰爭策略。
軍隊士氣本就低迷,再讓他們往前衝,純屬是去送死,且倭寇占據關卡優勢,居高臨下,一輪弓弩,一波炸藥,甚至不用開門迎戰,我軍便死傷大半。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排頭兵都死光了,後續部隊哪裏還敢再衝鋒?
“白先生,可有破關之良策?”高琛與眾文武官員的目光齊聚於宋澈身上。
宋澈皺著眉頭,緊緊盯著沙盤,若隻靠一副地圖便能思得良策,那他真就是神下凡了。
“我想先去白木關看看。”
“好,我遣一支隊,親自隨先生同去。”
白木關在鹽城東南方向三十裏,乃是龍口山的起點,左邊不過十餘裏便是龍口灘頭,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竹林,右邊則是崎嶇山棱,那關口就設在山腳下,隔斷了唯一一條上山之路。
龍口山不算高,僅有一百來丈,卻是楚州與泰州的分界嶺,倭寇將此處占領,隔斷了兩州往來,讓淮南南北兩側無法串聯。
龍口山上的五千倭寇,僅是一道分支,真正的老巢在海外“北沙群島”,搶奪來的金銀財寶都堆積在島上。
倭寇派出分支占據各港口,意為在沿海“打樁”,再以這“樁”為中心,四處燒殺搶掠。
想來這些倭寇並非一群烏合之眾,同樣具備戰略目光。
“高大人,再往前就進入危險地帶了,不如咱們就在這兒勘探吧。”宋澈叫停了隊。
“簇距那關口還有兩三裏遠,白先生可瞧得清楚麽?”高琛問道。
宋澈晃了晃手掌的望遠鏡,笑道:“盡收眼底。”
隨後便登上一座矮坡,借助高地優勢,與望遠鏡的視距,大看白木關地形。
“高大人,你們攻堅關口,運用的是何種戰術,與我簡單一吧。”宋澈邊看邊問。
高琛道:
“關口狹隘,不能衝鋒,因此多以步兵為主,以盾牌兵打頭陣,弓弩手其次,步兵隨後。待移動至關門下百步時,再抱原木撞門,搭過牆梯攻城。”
宋澈微微點頭,很典型的攻城戰術。
“那成效呢?”他又問。
高琛長歎一口氣:“倭寇借助居高臨下的優勢,發射火箭,投擲炸藥,再硬的盾牌也難以抵擋,即便付出巨大犧牲衝至關門下,也會被石頭與滾木砸退,龍口山的石頭與木材取之不盡,倭寇完全不用為材料發愁,我等卻是血肉之軀……”
宋澈指著白木關又問:“這攔路的關口雖修得高,可都是木頭所建,為何不采取火攻?”
高琛道:“我們所發射的弩箭都是火箭,先前還嚐試過使用火炮攻擊,可火炮至多打出兩百步,倭寇一見火炮現身,便引燃箭頭以強弩亂射,有時一炮都未打,便被射中了火油,攻敵不成反而燒了自己;
然就算火油能射中關卡,很快也會被倭寇用水撲滅,再加之這冰雪地,火攻成效捉襟見肘。”
宋澈眉頭微皺,“火炮隻能打兩百步?會不會太近了些。”
高琛輕歎:“若是禁軍火炮,可打四五百步遠,廂軍裝備低劣,威力與射程也隨之大打折扣。”
“火炮的炮彈是如何?”
“通常是塗了火油的火球,也可專門投擲灌裝火油,但那實在太奢侈了。”
“一顆炮彈,重量如何?”
“往往十斤與二十斤之間。”
這麽重麽?怪不得打不遠。
“好。”宋澈收起望遠鏡,“迴營吧。”
“白先生可思得破敵良策?”高琛追著問。
宋澈笑道:“先帶我去瞧瞧那火炮再,若它的射程能如我心中所想,明日我便能叫這白木關化作灰燼。”
淮南軍裝備的火炮叫做“玄機炮”,共有八門,由三十多根粗炮索作引,再以人力向下拉,將炮彈放置於彈兜中,借反彈力揮動炮梢,以拋物線彈道投擲。
迴到軍營後,宋澈叫士卒將玄機炮推至演武場,選了三塊石頭充當炮彈,一塊為十斤,一塊為五斤,一塊為兩斤,分別演示射程;
結果得出,十斤的炮彈可打一百七十步;五斤的炮彈打三百二十步,兩斤的炮彈可打四百五十步;
倭寇強弩的射程在四百步,那麽將火炮安置在四百步開外便是安全距離。
白木關的關口全是木頭所製,想要破關,必用火攻。
最大的難題有兩個,第一,如何點燃它,第二點燃後怎樣才能不被撲滅。
冰雪地的環境下,想要焚燒關口,便不能使用常規火焰,必須要一種無法撲滅的火——酒精!
學過化學與土木的都知,一旦酒精燃燒,絕不能用水澆滅,要麽隔絕空氣,要麽用灰土掩埋,且酒精有很好的附著性,一旦火勢燒大,除非燒透,將難以熄滅。
宋澈從揚州帶來了兩大車高度烈酒,取一斤半酒精與半斤動物油膏裝罐,再以火油浸染的布條為引線,一隻簡單的“燃燒彈”便製成了。
這種燃燒彈,宋澈早在揚州對付飛雲幫劫船時便實用過,爆炸威力雖不足,燃性卻極高,往往隻需半斤便可燒出熊熊烈火。
當夜,宋澈便囑咐士卒趕製燃燒彈,除此之外,還將一批箭矢裹上粗布,如製作火把那般,用酒精代替燃油進行浸泡,以備明日焚燒關門所用。
“高大人,明日淩晨時分,我隻領三千揚州軍,四門玄機炮,便可大破白木關!”
此戰,為投名狀!
倭寇主要聚集在鹽城東南方“龍口港”,縱深八十餘裏,倭寇占領港口後,借地理優勢在龍口山狹道中設立了三道關卡,分別為“白木關”,“黑木關”,“金木關”。
盤踞於龍口港的倭寇有五千餘人,半數都是海盜,剩下則是倭兵與浪人。淮南軍隊有的裝備,倭寇都櫻
由於港口被占領,水師不得不退守鹽城,與馬步軍合計有兩萬三千餘人。
裝備,人數,糧草,都要優於倭寇,之所以會打敗仗,根本原因便是士卒的戰鬥素質以及戰爭策略。
軍隊士氣本就低迷,再讓他們往前衝,純屬是去送死,且倭寇占據關卡優勢,居高臨下,一輪弓弩,一波炸藥,甚至不用開門迎戰,我軍便死傷大半。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排頭兵都死光了,後續部隊哪裏還敢再衝鋒?
“白先生,可有破關之良策?”高琛與眾文武官員的目光齊聚於宋澈身上。
宋澈皺著眉頭,緊緊盯著沙盤,若隻靠一副地圖便能思得良策,那他真就是神下凡了。
“我想先去白木關看看。”
“好,我遣一支隊,親自隨先生同去。”
白木關在鹽城東南方向三十裏,乃是龍口山的起點,左邊不過十餘裏便是龍口灘頭,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竹林,右邊則是崎嶇山棱,那關口就設在山腳下,隔斷了唯一一條上山之路。
龍口山不算高,僅有一百來丈,卻是楚州與泰州的分界嶺,倭寇將此處占領,隔斷了兩州往來,讓淮南南北兩側無法串聯。
龍口山上的五千倭寇,僅是一道分支,真正的老巢在海外“北沙群島”,搶奪來的金銀財寶都堆積在島上。
倭寇派出分支占據各港口,意為在沿海“打樁”,再以這“樁”為中心,四處燒殺搶掠。
想來這些倭寇並非一群烏合之眾,同樣具備戰略目光。
“高大人,再往前就進入危險地帶了,不如咱們就在這兒勘探吧。”宋澈叫停了隊。
“簇距那關口還有兩三裏遠,白先生可瞧得清楚麽?”高琛問道。
宋澈晃了晃手掌的望遠鏡,笑道:“盡收眼底。”
隨後便登上一座矮坡,借助高地優勢,與望遠鏡的視距,大看白木關地形。
“高大人,你們攻堅關口,運用的是何種戰術,與我簡單一吧。”宋澈邊看邊問。
高琛道:
“關口狹隘,不能衝鋒,因此多以步兵為主,以盾牌兵打頭陣,弓弩手其次,步兵隨後。待移動至關門下百步時,再抱原木撞門,搭過牆梯攻城。”
宋澈微微點頭,很典型的攻城戰術。
“那成效呢?”他又問。
高琛長歎一口氣:“倭寇借助居高臨下的優勢,發射火箭,投擲炸藥,再硬的盾牌也難以抵擋,即便付出巨大犧牲衝至關門下,也會被石頭與滾木砸退,龍口山的石頭與木材取之不盡,倭寇完全不用為材料發愁,我等卻是血肉之軀……”
宋澈指著白木關又問:“這攔路的關口雖修得高,可都是木頭所建,為何不采取火攻?”
高琛道:“我們所發射的弩箭都是火箭,先前還嚐試過使用火炮攻擊,可火炮至多打出兩百步,倭寇一見火炮現身,便引燃箭頭以強弩亂射,有時一炮都未打,便被射中了火油,攻敵不成反而燒了自己;
然就算火油能射中關卡,很快也會被倭寇用水撲滅,再加之這冰雪地,火攻成效捉襟見肘。”
宋澈眉頭微皺,“火炮隻能打兩百步?會不會太近了些。”
高琛輕歎:“若是禁軍火炮,可打四五百步遠,廂軍裝備低劣,威力與射程也隨之大打折扣。”
“火炮的炮彈是如何?”
“通常是塗了火油的火球,也可專門投擲灌裝火油,但那實在太奢侈了。”
“一顆炮彈,重量如何?”
“往往十斤與二十斤之間。”
這麽重麽?怪不得打不遠。
“好。”宋澈收起望遠鏡,“迴營吧。”
“白先生可思得破敵良策?”高琛追著問。
宋澈笑道:“先帶我去瞧瞧那火炮再,若它的射程能如我心中所想,明日我便能叫這白木關化作灰燼。”
淮南軍裝備的火炮叫做“玄機炮”,共有八門,由三十多根粗炮索作引,再以人力向下拉,將炮彈放置於彈兜中,借反彈力揮動炮梢,以拋物線彈道投擲。
迴到軍營後,宋澈叫士卒將玄機炮推至演武場,選了三塊石頭充當炮彈,一塊為十斤,一塊為五斤,一塊為兩斤,分別演示射程;
結果得出,十斤的炮彈可打一百七十步;五斤的炮彈打三百二十步,兩斤的炮彈可打四百五十步;
倭寇強弩的射程在四百步,那麽將火炮安置在四百步開外便是安全距離。
白木關的關口全是木頭所製,想要破關,必用火攻。
最大的難題有兩個,第一,如何點燃它,第二點燃後怎樣才能不被撲滅。
冰雪地的環境下,想要焚燒關口,便不能使用常規火焰,必須要一種無法撲滅的火——酒精!
學過化學與土木的都知,一旦酒精燃燒,絕不能用水澆滅,要麽隔絕空氣,要麽用灰土掩埋,且酒精有很好的附著性,一旦火勢燒大,除非燒透,將難以熄滅。
宋澈從揚州帶來了兩大車高度烈酒,取一斤半酒精與半斤動物油膏裝罐,再以火油浸染的布條為引線,一隻簡單的“燃燒彈”便製成了。
這種燃燒彈,宋澈早在揚州對付飛雲幫劫船時便實用過,爆炸威力雖不足,燃性卻極高,往往隻需半斤便可燒出熊熊烈火。
當夜,宋澈便囑咐士卒趕製燃燒彈,除此之外,還將一批箭矢裹上粗布,如製作火把那般,用酒精代替燃油進行浸泡,以備明日焚燒關門所用。
“高大人,明日淩晨時分,我隻領三千揚州軍,四門玄機炮,便可大破白木關!”
此戰,為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