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信內容中,周舒看到劉璋初到陽平關就斬了張魯時眯起了眼睛,誇獎道:


    “令公子賞罰分明,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是將軍之才。”


    劉焉微微頷首,讚同他的話。


    繼續往下看,看到劉璋在陽平關緩坡紮營吸引敵軍來攻,又趁勢消滅敵軍主力。


    周舒此時還沒什麽太大表情,看到劉璋繞路定軍山,半渡而擊來援之敵時眼中帶著許些驚訝之色。


    心中暗道:


    “此子深諳兵法之道,沒有婦人之仁,不錯。”


    最後看到冒充援軍,不費一兵一卒將陽平關詐開,隻誅殺頭領一人,沒有多造殺孽,滿意的點點頭。


    心裏想的是,這劉璋持強卻不淩弱,有仁愛之心,暗和儒家之道,是可造之材。


    書信看完後看完後,周舒又傳給其他人觀看,沒有言語,等在座的都看過後,周舒笑著說道:“明公虎父無犬子啊,令郎足智多謀,一舉一動令人歎為觀止。”


    聽見有名的大儒都誇獎劉璋,劉焉更是喜不自禁,謙虛的說道:“哪裏、哪裏,小兒不務正業,成天舞刀弄槍,這學問都還沒學成,當不得如此誇獎。”


    周舒看劉焉臉都快笑成菊花了,也不拆穿,反而說道:“明公不必謙虛,觀其字,知其性,令郎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的字來,定是光明磊落之人。”


    劉璋寫的的字劉焉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每次看都很驚豔,聽見有人讚同劉璋的字,微微頷首表示同意周舒的觀點。


    傳閱過書信後,在場的其他人也都對劉璋的軍事才能表示讚賞,


    “主公後繼有人,可喜可賀。”


    不過這些人都是名士,點到即止,不能被人說成諂媚之徒。


    書信裏麵提到,綿竹這邊是不用派兵去接的,信裏麵已經寫明了,會讓冷苞迴綿竹訓練新兵,劉焉隻需等待就好。


    這下劉焉才算徹底了解自己這小兒子的軍事才能。


    以前打山賊的時候還看不出來,就看劉璋斬殺張魯絲毫沒有手軟的態度,劉焉之前告誡的話是有效果的。


    現在對劉璋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


    第三封書信是送到巴郡的江州。


    現在的巴郡麵積小了很多。


    原本的巴郡轄14城:江州、宕渠、朐忍、閬中、魚複、臨江、枳、涪陵、墊江、安漢、平都、充國、漢昌等地區。


    劉焉到任後,和官員商議了一下,覺得巴郡的地盤太大了,不好管理,決定將巴郡一分為三。


    墊江以上為巴西郡,治所安漢;墊江以下為巴郡;治所江州;朐忍以下為巴東郡,治所是白帝城。


    這樣把原本的巴郡拆分成了三份,大大加強了劉焉的控製力度。


    巴郡本就富饒,太守嚴顏也是大族出身,武藝高強,也很有能力。


    嚴顏雖然是最後一個接到信的,但他看完信後是反應最迅速的,估算了下行程,立即抽調兩千精銳趕去葭萌關接應。


    巴西郡的官員鄭度領著士兵趕到陽平關的時候,劉璋正讓這些人對陽平關加固。


    陽平關之前被張梁一番攻打後破損不少。


    劉璋心想反正這些人閑著也是閑著,讓他們伐木采石,將城關口修補完整,又再原有的基礎上加高了兩米。


    多采伐的木頭用來搭建房屋製造守城器械之用。


    這些降兵沒有沮喪之色,幹活幹的熱火朝天,臉上也沒有一點不情願,鄭度看著他們若有所思。


    把陽平關裏外都瞧了個遍,他看到劉璋在城裏修鑿小路,與外軍兩處大營相連,三方互成犄角之勢,進可攻,退可守,鄭度的眼睛直冒光。


    見到劉璋忙完,鄭度到來劉璋這裏拜訪。


    鄭度剛剛到趙韙手下也不久,之前也沒有機會與劉璋見麵,這還是鄭度第一次見劉璋。


    見到劉璋的第一眼,鄭度便決定獻上一計策,試探一下劉璋的決斷和本性。


    鄭度這個人雖然名不見經傳,《三國誌蜀書法正傳》裏麵有一則小故事。


    “鄭度說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穀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穀,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


    鄭度的意思是劉備雖攻城奪地,但是兵士一點都不多,益州的眾將士都沒歸心。


    益州周圍的稻穀都還沒收走,劉備的大軍沒有輜重。先將巴西郡和涪水以西的民眾都遷走。再把土地上的稻穀和帶不走的糧食都燒毀,不讓劉備得到一分一毫,在城池前麵深挖溝渠,加固城牆,以靜製動。


    不管劉備如何叫戰,都閉而不出。


    這樣長久下去,劉備沒糧沒錢,支撐不了長時間的征戰,到時候劉備自然會退走。


    如果劉備退走,到時再率大軍趁勢而擊,定然可擒下劉備。


    鄭度這個計策可謂是堅壁清野的絕戶計,當真歹毒的很。


    但法正料定的劉璋不會聽他的,如果當時劉璋聽了,劉備也就打不下那麽大的基業,更沒有三足鼎立之勢了。


    鄭度家境雖然不好,可他聰明好學,從小在同伴家中借閱書籍,讀書時往往能舉一反三。


    在陽平關閑逛的時候,已經聽人說南鄭城已經被叛軍攻占,料定劉璋接下來要麵對的是攻城戰,所以特意來給劉璋獻上一計策。


    見到鄭度後劉璋也沒說什麽,隻知道他是趙韙派來押送俘虜的,客套是招待了他。


    鄭度看劉璋查探南鄭附近的地形,應該是考慮安營紮寨的事情。


    突然跟劉璋說道:“將軍此行去攻南鄭,在下有一良策,不知將軍是否願聽。”


    一般能說出這番話的,都有點能耐,劉璋突然感興趣了,抬頭看向鄭度,想聽聽他說的。


    如果計策不錯,可以將此人召到帳下效力,如果說的不好,也沒什麽損失。


    劉璋道:“有何良策,但說無妨,說的好重重有賞。”


    鄭度微微一笑,指著劉璋身前的地圖說道:“將軍且看,南鄭地處漢水東北方向,護城河之內的水都是引自漢水支流,將軍不妨先率軍圍困南鄭,然後派遣士兵在漢水支流上方攔河築壩,再擴充護城河道,待水沒過河壩之時,再將河壩摧毀,到那時河水倒灌,水淹南鄭,取城易如反掌。”


    “嘶!”


    劉璋也是被這個計策驚到了,怎麽謀士想的計策不是火攻就是水淹,都是殺傷力特別強的計策。


    也不怪劉璋這麽想,因為在古代的時期,人力不可抵抗的無非就是水火二字,哪有飛機大炮讓你用啊。


    不過這計策雖好,劉璋卻不想用,城裏不光是有叛軍,還有許多的無辜百姓,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需要動用殺傷力這麽強的計策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這個劉璋強的離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瑾以念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瑾以念之並收藏三國:這個劉璋強的離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