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妖患(25)
快穿之宿主居然真是大佬 作者:將行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濟和大師絲毫不覺尷尬,他自然而然揭過剛才的話題。
“貧僧知施主要來,卻不知施主為何而來。”他搖了搖頭迴答了言晚上一個問題。
言晚也沒什麽覺得有生氣的點,她開口述說了關於異族的事。
她不必去猜測濟和大師是否知道異族的事,因為顯而易見,他肯定知道。
無論是身份地位實力,他都有知道的資格。
況且這一方的淨靈陣還就由普渡寺鎮守。
聽完言晚的敘述,濟和大師低垂的眼瞼睜開,手中撥弄佛珠的動作一頓。
“原是它們……”
他低語一聲,複又道:“貧僧並未感受到淨靈陣哪出了問題,不若如今貧僧同施主一齊去查看陣法。”
言晚點頭:“多謝大師。”
見言晚同濟和大師一起出來,魏斂等人眼巴巴地看著他們,不知應不應該跟上。
濟和大師看著這群晚輩,慈和一笑,“各位小施主也一起來吧。”
“可以嗎?”宋瑞安先行問道。
“自然。”濟和大師點頭,笑容加深。
“多謝大師!”宋瑞安歡快道謝。
如此他便覺得大師也沒那麽疏遠不可親近了,一步一個問題與濟和大師交談。
見濟和大師並未表露出不耐,魏斂心下一鬆,宋師弟啊宋師弟,怎麽會養成如此性子,他記得寒鬆尊者最不喜吵鬧了,且本人就是十分安靜的代表,很少說話,怎麽會養成宋師弟這個徒弟。
與濟和大師交談中,宋瑞安有種豁然開朗感,卡在瓶頸期的修為有所鬆動,其餘人聽著也有各自的明悟,許多疑惑如煙飄散。
魏斂合掌,向濟和大師道謝,“多謝大師指點。”
很明顯,濟和大師有意指點。
其餘人都不是蠢人,自然看的出來。
濟和大師笑著搖了搖頭。
一路行至後山,遠遠看去,那顆菩提樹高大繁茂,人站於樹下顯得如此渺小。
進了被菩提樹枝葉籠罩的範圍,隻覺身心靈都得到了淨化,心中的雜念一清,餘下靜謐。
“菩提樹便是淨靈陣所在。”濟和大師抬手撫摸著菩提樹的樹幹,神色複雜。
這顆菩提樹何止千年之久。
卻空有靈韻毫無神智,它受著天地靈氣鍾愛,又有佛家香火洗滌,本該成佛的。
他歎息一聲,口中誦經:“阿彌陀佛……”
近了,看的更清楚了,菩提樹根枝交錯,垂下的藤蔓粗大,自成一林。
此處靜謐安詳,並無蟲鳴鳥叫。
風拂過,掛於樹枝上的祈福的紅綢木牌搖晃,敲擊木魚和誦經的聲音若隱若現。
順著聲音望去,一群麵容稚嫩的小沙彌坐於蒲團背誦經文。
濟和大師含笑解釋道:“這是小輩在背誦新學的經文。”
言晚收迴視線,把手按在了菩提樹上。
一瞬間,世界都靜寂了,風聲停息,此方天地仿若隻剩她一人。
她看到的不再是表現的樹皮,而是更深層次的‘氣’。
循環的,在天地間飄忽的靈氣,她看見樹心環繞著金色光芒,功德之力。
樹根四麵發達,靈氣暗湧,純淨剔透,以本體為主,形成了一個生生不息的陣法。
“好精妙的陣法。”她讚歎道。
隻要靈氣不絕,便不會有破陣那一日,菩提樹有功德護體,除非遮蔽了天目,否則根本動不了它本體。
而源源不斷的香火願力隻會一直加固陣法。
隻可惜,這顆菩提樹永遠不會再誕生靈智了。
查探時,她窺見樹心留存的零散的記憶畫麵。
“此處山林鍾靈毓秀,不若就在這安頓下來吧。”菩提樹此時還是顆種子,渾渾噩噩聽不出聲音的主人是男是女,“就在這種下這顆菩提樹種吧。”
它被種在了土裏,這裏確實是個好地方,它很快就生根發芽。
它從陰冷黑暗的土裏出來,見到了光,見到了一個和尚。
和尚身後的廟又破又小,顯得荒蕪又了無人煙。
也確實,菩提樹隻看見了和尚一人,此山唯他一人。
和尚平時裏除了修繕寺廟就是來他身邊誦經。
“你與我佛有緣。”和尚笑著與他說話,一點都不覺得它隻是棵樹苗而已。
菩提樹不知過去了多久,和尚還是那副相貌,它卻長成了一顆大樹,比和尚還要高了!
本來混沌的神智也逐漸清晰,又一日,和尚誦完經後,長歎一聲。
和尚下山了,它很久沒見到和尚了,他修繕好的寺廟又變得破爛,落滿灰塵。
終於,和尚迴來了,一如往常一樣在他身邊誦經,它那時不知道那是欣喜,隻感覺和尚在它身邊誦經的時候,暖洋洋的,像被春風拂過的感覺一樣,它很喜歡。
和尚迴來的時候還帶了其他人,是小和尚。
小和尚隨著和尚一起在它身邊誦經,它感覺這是它最快樂的時光了,它並不是孤零零的。
和尚開始頻繁下山,有時帶來瘦小的孩童,有時又是傷痕累累的青年,亦或是不知生死的老人……
他們有留下的也有離開的,有人重新為和尚造了寺廟,修了石梯,往來的人更多了,那是香火。
雖然感覺有些吵鬧了,但菩提樹還是很開心。
如此相伴百年,他化形了,雖然外表隻是個稚童,但是他可是祖宗輩的人!
和尚的徒孫也是他的徒孫。
雖然歲數不小了,但他的心智確實還是個幼童,對於世間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他也想知道和尚每次下山都在幹什麽,怎麽總能撿到人呢。
和尚又一次下山,他偷摸著跟了上去,路上就被和尚抓了個現行,但和尚隻是摸著他的頭,他看不清和尚的表情,隻覺被霧籠住了,聽得歎息一聲,“如此,也罷。”
他如願跟著和尚下山了,看到了滿目瘡痍,無數生命逝去,和尚救不了所有人。
他感覺胸口悶悶的,難過好像要溢出來了,山上的祥和就像是鏡花水月,像夢一樣。
他開始跟著和尚山上山下兩邊跑,學習著藥理和治療與佛法。
歲月就此過去。
和尚也變老了,歲月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少痕跡,他卻抽條長成了少年模樣。
他終於渡過了五百年的幼生期。
“貧僧知施主要來,卻不知施主為何而來。”他搖了搖頭迴答了言晚上一個問題。
言晚也沒什麽覺得有生氣的點,她開口述說了關於異族的事。
她不必去猜測濟和大師是否知道異族的事,因為顯而易見,他肯定知道。
無論是身份地位實力,他都有知道的資格。
況且這一方的淨靈陣還就由普渡寺鎮守。
聽完言晚的敘述,濟和大師低垂的眼瞼睜開,手中撥弄佛珠的動作一頓。
“原是它們……”
他低語一聲,複又道:“貧僧並未感受到淨靈陣哪出了問題,不若如今貧僧同施主一齊去查看陣法。”
言晚點頭:“多謝大師。”
見言晚同濟和大師一起出來,魏斂等人眼巴巴地看著他們,不知應不應該跟上。
濟和大師看著這群晚輩,慈和一笑,“各位小施主也一起來吧。”
“可以嗎?”宋瑞安先行問道。
“自然。”濟和大師點頭,笑容加深。
“多謝大師!”宋瑞安歡快道謝。
如此他便覺得大師也沒那麽疏遠不可親近了,一步一個問題與濟和大師交談。
見濟和大師並未表露出不耐,魏斂心下一鬆,宋師弟啊宋師弟,怎麽會養成如此性子,他記得寒鬆尊者最不喜吵鬧了,且本人就是十分安靜的代表,很少說話,怎麽會養成宋師弟這個徒弟。
與濟和大師交談中,宋瑞安有種豁然開朗感,卡在瓶頸期的修為有所鬆動,其餘人聽著也有各自的明悟,許多疑惑如煙飄散。
魏斂合掌,向濟和大師道謝,“多謝大師指點。”
很明顯,濟和大師有意指點。
其餘人都不是蠢人,自然看的出來。
濟和大師笑著搖了搖頭。
一路行至後山,遠遠看去,那顆菩提樹高大繁茂,人站於樹下顯得如此渺小。
進了被菩提樹枝葉籠罩的範圍,隻覺身心靈都得到了淨化,心中的雜念一清,餘下靜謐。
“菩提樹便是淨靈陣所在。”濟和大師抬手撫摸著菩提樹的樹幹,神色複雜。
這顆菩提樹何止千年之久。
卻空有靈韻毫無神智,它受著天地靈氣鍾愛,又有佛家香火洗滌,本該成佛的。
他歎息一聲,口中誦經:“阿彌陀佛……”
近了,看的更清楚了,菩提樹根枝交錯,垂下的藤蔓粗大,自成一林。
此處靜謐安詳,並無蟲鳴鳥叫。
風拂過,掛於樹枝上的祈福的紅綢木牌搖晃,敲擊木魚和誦經的聲音若隱若現。
順著聲音望去,一群麵容稚嫩的小沙彌坐於蒲團背誦經文。
濟和大師含笑解釋道:“這是小輩在背誦新學的經文。”
言晚收迴視線,把手按在了菩提樹上。
一瞬間,世界都靜寂了,風聲停息,此方天地仿若隻剩她一人。
她看到的不再是表現的樹皮,而是更深層次的‘氣’。
循環的,在天地間飄忽的靈氣,她看見樹心環繞著金色光芒,功德之力。
樹根四麵發達,靈氣暗湧,純淨剔透,以本體為主,形成了一個生生不息的陣法。
“好精妙的陣法。”她讚歎道。
隻要靈氣不絕,便不會有破陣那一日,菩提樹有功德護體,除非遮蔽了天目,否則根本動不了它本體。
而源源不斷的香火願力隻會一直加固陣法。
隻可惜,這顆菩提樹永遠不會再誕生靈智了。
查探時,她窺見樹心留存的零散的記憶畫麵。
“此處山林鍾靈毓秀,不若就在這安頓下來吧。”菩提樹此時還是顆種子,渾渾噩噩聽不出聲音的主人是男是女,“就在這種下這顆菩提樹種吧。”
它被種在了土裏,這裏確實是個好地方,它很快就生根發芽。
它從陰冷黑暗的土裏出來,見到了光,見到了一個和尚。
和尚身後的廟又破又小,顯得荒蕪又了無人煙。
也確實,菩提樹隻看見了和尚一人,此山唯他一人。
和尚平時裏除了修繕寺廟就是來他身邊誦經。
“你與我佛有緣。”和尚笑著與他說話,一點都不覺得它隻是棵樹苗而已。
菩提樹不知過去了多久,和尚還是那副相貌,它卻長成了一顆大樹,比和尚還要高了!
本來混沌的神智也逐漸清晰,又一日,和尚誦完經後,長歎一聲。
和尚下山了,它很久沒見到和尚了,他修繕好的寺廟又變得破爛,落滿灰塵。
終於,和尚迴來了,一如往常一樣在他身邊誦經,它那時不知道那是欣喜,隻感覺和尚在它身邊誦經的時候,暖洋洋的,像被春風拂過的感覺一樣,它很喜歡。
和尚迴來的時候還帶了其他人,是小和尚。
小和尚隨著和尚一起在它身邊誦經,它感覺這是它最快樂的時光了,它並不是孤零零的。
和尚開始頻繁下山,有時帶來瘦小的孩童,有時又是傷痕累累的青年,亦或是不知生死的老人……
他們有留下的也有離開的,有人重新為和尚造了寺廟,修了石梯,往來的人更多了,那是香火。
雖然感覺有些吵鬧了,但菩提樹還是很開心。
如此相伴百年,他化形了,雖然外表隻是個稚童,但是他可是祖宗輩的人!
和尚的徒孫也是他的徒孫。
雖然歲數不小了,但他的心智確實還是個幼童,對於世間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他也想知道和尚每次下山都在幹什麽,怎麽總能撿到人呢。
和尚又一次下山,他偷摸著跟了上去,路上就被和尚抓了個現行,但和尚隻是摸著他的頭,他看不清和尚的表情,隻覺被霧籠住了,聽得歎息一聲,“如此,也罷。”
他如願跟著和尚下山了,看到了滿目瘡痍,無數生命逝去,和尚救不了所有人。
他感覺胸口悶悶的,難過好像要溢出來了,山上的祥和就像是鏡花水月,像夢一樣。
他開始跟著和尚山上山下兩邊跑,學習著藥理和治療與佛法。
歲月就此過去。
和尚也變老了,歲月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少痕跡,他卻抽條長成了少年模樣。
他終於渡過了五百年的幼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