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一望山”山顛“問心閣”鍾聲再度響起。


    “三清宗”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這道鍾鳴吸引匯聚在“一望山”山顛之上。


    “三清宗”大師姐莊詩雅出關,七色蓮台再現現,梵音金光再起。


    這次與上一次又有不同,上次聲勢浩蕩,異象驚人,帶給所有人的隻有震撼,而今次,這些梵音金芒七色蓮台再現時,四周隱隱有金色蝌蚪狀的經文字籙圍繞。


    這些文字,出現在“一望”山山顛,卻繚繞在“三清宗”所有宗門弟子的心頭。


    這些經文在心頭識海一繞,那些梵音便也隨之入腦,那些音節,起初在眾人識海隻是梵音輕唱,慢慢地卻成了識海天地中浩然鴻大的蒼茫之音。


    一時間,所有人的心神都被這些梵音震撼、滌蕩……


    不少弟子,情不自禁地原地盤膝而坐,隨著識海梵音開始念誦。


    “如是我聞……”


    不知是誰,第一個開始坐下和應梵音而誦,而後是越來越多的人的加入其中,十數個唿息之後,“三清宗”所有宗門弟子,都盤坐下來,和音同誦。


    “一望山”山顛之上經文繚繞、梵音陣陣,“一望山”下,無數弟子盤坐,闔目同誦。


    一時間山上山下,整個三清宗宗門佛音陣陣。


    隨著這佛音漸盛,許多人心中執念莫名被澹化,許多爭執之心也被滌蕩,許多經年的喜怒哀樂也在這些佛音之中化為平澹變為雲煙……


    不是沒有人嚐試過封閉識海,免除梵音入腦,但那時新一代弟子中,初入三品境的隻有三人、秋亦然、劉輝、武揚。


    這三人一嚐試,一抵抗,神魂便在梵音之中震蕩,似有莫大惋惜、遺憾之意湧上心頭,且三人無論如何封閉六識五感,這些梵音一如剛才般,仍在心頭、在識海纏繞。


    那些經文,也仿佛是從靈魂深處湧現般,層層疊疊、浩浩蕩蕩……


    即是發乎於心,封閉的五感六識,又怎能抵擋得了?


    新一代弟子中,修為最高的三人尚且如此,又何況他人!


    就連那些五品境往上的宗門宿老,也有些受了梵音感招,盤膝坐下,加入誦經者的行列。


    宗門中高層的封號宗師見狀個個都有些心驚,有心阻止,卻被祖師壓了下來。


    隻說是梵音中正平和、滌蕩人心,且其意並無爭鋒之念,這是好事,大善。


    當日“三清宗”萬餘弟子和著“一望山”山顛梵音齊誦心經,這些聲音初識還能明辨你我,到得後來,眾人聲聲合為一處,共發一聲。


    其時,“三清宗”宗門上空風起、雲湧,層層雲團都隱隱似被金芒暈染,內裏有一道金色門戶隱隱約約地浮現。


    所有人當時心中隻有一個念頭——


    那道隱約可見的門戶,便是古往今來眾修士渴盼、期待、並且希望能夠有朝一日親身踏入的“眾妙之門”!


    這道門戶一現,遠在“一望山”山顛的莊詩雅心頭一喜,但九天之外隨之而來的一聲雷鳴,卻讓她心頭剛剛泛起的一絲喜意化為煙雲。


    這方天地,似不允許這道門戶出現一般,煌煌雷鳴一起,天空中煙消、雲散……


    “還是修為不夠啊……”山顛蓮台上盤坐的莊詩雅一聲輕歎,喃喃自語。


    山腳下,“三清宗”盤坐誦經的數萬人,看著消散的雲層、看著消散的那道“眾妙之門”,於內心悵然若失之中迴過神來。


    正在大家遺憾感慨之際,山顛複又雲起,雲層之間電閃雷鳴。


    這劫雲和入極境大師境時的劫雲全然不同,那些翻滾如浪的雲層,不再是普通雷雲,而是由浩浩然挾帶天威的天道之力構成。


    這劫雲一起,天地間便有“風”、“火”、“雷”、“電”、“光”、“暗”各色天地之力交織凝聚在一起,最後成為一場方圓隻有丈許的如注劫雨。


    這是入宗師一品的一道劫雨。


    劫雨看起來,不如劫雷那般聲勢浩大動人心魄,但威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從極境大師開始,再往後的宗師境,一品一劫,一劫更比一劫兇險。


    這才是入宗師一品境而已,便有匯聚天地偉力的劫雨降下。


    今日這位大師姐,便要在眾目睽睽下渡過一品宗師境的劫雨,成就金丹……


    然而,眾人再一次見識到了這位大師姐的厲害之處。


    她與上次一般,把玉手一抬,纖指直指蒼穹,朱唇輕啟間,仍是一聲“散”……


    漫天劫雲再次消散,收得比上次似乎更快。


    這劫渡得……如此輕描澹寫,再一次顛覆了眾人的認知。


    一品宗師了!


    距離這位大姐師入境極道,七個七七四十九天,不到一年的時間,居然便又破入宗師境!


    天元大陸從來不乏天姿妖孽的人物,但妖孽到這個地步的,除了山顛的這位儀態萬千、端坐蓮台之上的大師姐,眾人翻遍古往今來,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正在眾人看著“一望山”山顛消散一空的劫雲,心下感慨不已的同時——


    “轟隆!”


    突如其來又是一聲雷鳴,


    劫雲再起!


    這次的雷劫,二品上的弟子一看便知,剛剛的一品劫雨剛剛消散,這緊跟而來的第二道劫雲紅中透紫,分明是二品境的天火之劫!


    什麽情況!


    剛剛不是才渡過一品雨劫?緊跟著又來一道二品劫火?這是……


    天妒英才?


    還是說大師姐修為真厚積如此,才渡一品劫,瞬間就攀升到了一品巔峰?


    這怎麽可能!


    從來沒有聽說過!


    誰能如此厚積?特別是在這末法時代,靈氣貴乏無比,剛剛渡完一品劫,大師姐就端坐在蓮台之上,分明也沒有服用任何丹藥,這修為怎可能暴漲得如此厲害!


    破境即圓滿……這恐怕連“暴漲”都不足以來形容吧!


    “散”……


    又是一聲輕音,從山顛之上輕輕傳來,在眾人心頭如清泉般流轉迴蕩……


    眾人隨著聲音抬頭看向山頂天空紫紅妖異的劫雲,二品宗師劫啊!還能夠說散就散?


    不可能吧……


    而後,劫雲偏生就如此聽話,在莊詩雅的輕言細語下說散就散。


    “!”


    ……


    好家夥!


    這不是天妒英才,這是天道在向大師姐示好!


    眾人心中禁不住湧起這樣的念頭。


    宗門眾長老目中也是異彩連連,一日連破兩境!如此驚才絕豔的絕世天才,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宗門大興之兆!


    隻可惜天才絕世如此,卻生在如今這末法時代……


    除非能找到昔日消失的仙界,搞清楚天地靈氣消失之源,讓這方天地重歸原來的模樣……


    仙界!


    所有知道往昔天地巨變內幕的宗門宿老心中都有個執念,找到仙界,找到那個據說是竊取了三界靈氣的罪魁禍首,讓天地重歸靈氣時代,讓自己可以接著破境!續命!


    也讓宗門可以生存延續!


    那樣的時代,才屬於“三清宗”,也才屬於三清宗的這萬餘宗門之子。


    更屬於眼前這“一望山”山顛的這位絕世天才。


    正在這一眾宗門宿老為莊詩雅一日之內連破兩道宗師境界而震憾,紛紛駐道按這個情況下去,要不了多久,實力便能與自己平起平座的同時……


    遠處“一望山”之顛,又再度響起一聲雷鳴!


    還來?


    又要破境?


    怎麽可能!


    三清宗上上下下無數人,看著遠處“一望山”山顛再度聚起的雷雲,一齊陷入了無語。


    ……


    這是什麽樣的傳奇!


    這是什麽樣的神話!


    一日連破三境!


    眾人再看向山顛之上的莊詩雅時,那些眼神,再和以往不同。


    似乎剛剛的梵音經文,已將山顛的那道倩影刻劃在他們靈魂識念的至深處。


    她,已是他們的光、是他們的魂念之火、是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女神,再沒有人質疑莊詩雅“宗門新一代第子”第一人的地位,同時也沒有人再能抵擋發自於內心的、對於莊詩雅的親近、孺慕、向往之情。


    其中那些少不經事的宗門少年,將這些發自於內心的慕念當作了愛情,於是私下裏紛紛各出手段展開了對“宗門大師姐”的追求……


    秦浩在“秋亦然”的魂念記憶中,讀取到關於麵前莊詩雅過往曾經的這些震撼畫麵,看得也是有些熱血沸騰,不由得心生佩服。


    這位“三清宗”大師姐實在是……


    一時天驕無兩。


    在她麵前,上界所謂的“天驕榜”就是個笑話。


    隻要這位“三清宗”大師姐,一日不出世,一日不顯名,一日不上榜,這“天驕榜”也就一天名不副實。


    更何況,上界的頂尖宗門,有三宗兩派,人數加起來十餘萬,什麽樣的機緣可能都有著其相對應的“有緣人”。


    也有可能還有些新一代的天驕聲威不顯,如麵前這位莊詩雅一般,一心隻在宗門秘境破境修煉。


    這些隱藏起來的天之驕子,倒底還有多少,秦浩一無所知。


    但既然有佛界的大尊,傳法莊詩雅,那難保存在於自己前世記憶中的那些各個不同界麵的大能,也可能在這方世界布下自己的暗子……


    秦浩知道這樣的事情看起來有些離奇,但連自己穿越這樣離奇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並且,在這天元上界,居然發現了前世傳說中來自佛界大能的身影……


    那還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的?


    秋亦然記憶中的那些眾人,和著當時“一望山”山顛梵音,眾口齊聲念誦的,正是秦浩前世記憶中所熟知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秦浩的爺爺,曾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家裏珍藏著一卷“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古籍手稿。


    爺爺閑來無事,便把這部心念日夜誦念,並把經文釋意講給幼小的秦浩。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經260字,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概念講述自性本空的佛教義理,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盤,證得菩提果。


    該思想被認為是佛界全部般若學說的核心,故稱《心經》。


    前世秦浩熟知的經文,居然出現在這個世界,那些金光中閃耀的蝌蚪文,也正是秦浩前世佛教的梵文。


    隻是不知是“莊詩姐”修為不夠,還是說秋亦然的記憶不全,在金光中繚繞的那些經文,隻有前八十一個字,而後還有近兩百字,秦浩沒有發現。


    除非是莊詩雅在他麵前再次顯露秋亦然記憶中的那些神跡,秦浩方才能夠確定。


    這和他當初所想,有些偏差。


    原以為莊詩雅閉關修煉的“心決”,始於和自己一樣的“主宰功法”,有開辟世界主宰眾生之能,而今看來……


    在秦浩的概念裏,眾所周知的佛界大能的修煉,需以信仰之力為基,說上一句“信我者得永生”也毫不為過。


    信仰者,卻是發乎於心,但信或不信,則需要傳教的人從中引導。


    從這位三清宗大師姐,在“一望山”之顛,一年之內四次破境,除了第一次未能引動三清宗眾弟子的誦念經文、滌蕩心靈,後麵三次則皆是如出一轍。


    在秦浩看來,萬人同聲誦念那些經文,通過聲音、神識、環境三者的共鳴交流,形成了一個小型的“天地人”的三才法陣。


    經文之力則通過這些法陣,一一影響周圍眾人,然後逐漸擴大範圍,直到把這方天地都籠罩其中。


    而後這片天地裏,沒有你,沒有我,也再沒有其他的任何人,任何事。


    有的隻是這些經文和這些經文背後宏大玄妙的佛意。


    這就好比是洗腦一般!


    至於佛理,有了那日這樣的基礎,大師姐也在三清宗宗門眾心神識之中、心念之上烙下了自己的身影印記,再說什麽,或者說再讓這些弟子們重現那日“萬人齊誦”的場景也就不再是什麽難事。


    屆時,這位莊師姐,一定會再以“開壇講法”的形式,再把佛界的那些佛理一一闡述。


    並且通過經文誦念,將這萬眾信仰之力,一點一點地培育、收集起來,反哺自身,又或者反哺身後那一道觀音尊者的神影……


    這閉關出關之後的“問道”,想來就是為這講法,一一做也鋪墊。


    這倒是與秦浩上山,尋莊詩雅“問道”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馳。


    他要問的,不是佛理。


    更不佛在哪裏。


    他要問的,隻是自己。


    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要如何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道長生之唯我獨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雨漫西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雨漫西樓並收藏極道長生之唯我獨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