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趙王正在府中看折子, 有人進來迴道:“王爺,劉全大人派來的信使在府門外求見。”
趙王忙說:“快傳進來!”
“遵命。”
不多時那人進來。隻見他滿頭滿臉都是塵土,眼角眉梢皆是笑意, 跪倒在地喊道:“迴王爺。托王爺鴻福,洪峰已過,堤岸保住了!”
趙王大喜:“悉數保住了?”
“王爺洪福齊天!悉數保住了, 無一決堤!”
“哈哈哈哈哈……”趙王拍案道,“劉全立下大功一件!”
那人道:“我們大人暫且不能迴邯鄲,那四縣的百姓還得撤迴去呢。燕國蘇大人說撤災民就是趙國的事了, 她領著燕國的人直接迴去。我們大人勸道,讓手下的民夫先迴燕國, 蘇大人怎麽也得吃杯慶功酒再走。蘇大人道,劉大人是想讓我幫著引導災民返鄉吧。我們大人笑道, 真真蘇大人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蘇大人在江西組織過災民返鄉,想必頗有經驗。蘇大人遂答應了。讓她手下人先迴去, 自己留下來幫忙。”
趙王笑道:“他們這個女官倒是不輸須眉。”遂命將此事宣諸朝野。
兩三個時辰之後, 邯鄲街頭巷尾貼滿告示,滿城皆知今夏水患已除, 官吏百姓皆放心不已。
不曾想樂極生悲。趙王當晚高興多吃了兩盞酒,驟然染病, 短短三四日便起不來身。王府急忙打發人星夜進京喊世子迴國;又趕去給劉安大人傳信。趙世子聞報顧不上帶著世子妃,獨自快馬趕迴。世子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待他趕到趙王府,趙王將將闔上眼。世子嚎啕大哭,一幹重臣在旁陪著哭。
王爺既走了, 後事自然還得處置。於敏中便起身出了屋子預備安排喪事。隻見人群中閃出一個人來扯了他一下,低聲喚“老爺!”於敏中一瞧正是當年跟著他女兒嫁去世子府的一個管事。管事道:“世子妃打發小人跟著世子迴來,隻為了有句話傳給老爺。”
於敏中皺眉:“王爺病重,京城到邯鄲並不遠,她該跟著世子迴來才是。什麽話。”
管事低聲道:“燕國攝政王托世子妃轉告老爺,他知道老爺乃棟梁之材,窩在趙國可惜了。問老爺想不想去京城?燕國的版圖老爺是知道的。”
於敏中身子一震:“胡鬧!王爺剛走,世子是我女婿,我能去別國麽?”
管事歎了口氣,低聲將世子向學乃賈琮孔允憲幫他做的虛假廣告、兩口子愈發不合、世子生母隻是個女戲子等事說了。末了道:“如今世子身邊那些人都是劉全大人替他安排的,世子生母也是這位幫著救走的。那劉全還與關將軍交往莫逆。這趟治水,他身邊的都是關將軍派去的護衛。世子妃說,賈王爺乃天人下界,一聽見老爺的名字就說您當位極人臣、留名青史。”
於敏中倒吸了一口涼氣:“當真?世子妃是怎麽知道的?”
管事道:“世子妃認得了一位平素在紫禁城做事的女人,手眼通天。老爺若不信,查查就知真偽。”
於敏中捋著胡須思忖半日:“老夫知道了。”轉身去安排給趙王治喪。
遂滿場素白,舉國同悲。各國皆派人來吊唁,從楚國分出的諸國特使來的最快,衛、鄭、周、曹四國的王爺親臨邯鄲,次日楚王也來了。燕國直派還在趙國安排災後重建的蘇澄為特使,與劉安同時趕迴邯鄲。前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受太皇太後和聖人之命前來代祭,衍聖公嫡子孔允憲替衍聖公前來致哀,其餘魯國中書令柳騫、越國護國公甄藏珠等紛紛到場。
頭七這日,眾人都來靈前祭奠。眼看諸王皆在,張大老爺忽然跪到趙王靈前哭道:“人人都以為王爺是得病去的,唯有微臣知道王爺是被人氣死的!”
滿座皆驚。世子立時問道:“張大人何出此言!”
張大老爺拭了把眼淚,冷冷的看了於敏中一眼,喝到:“帶上來!”
隻見兩個壯漢吆吆喝喝的推上來三個穿知縣官袍的男人,皆沒了官帽,撲通摔到趙王靈前。三人向於敏中哭道:“大人,下官無能……”
於敏中大驚:“張大人,這是怎麽迴事?”
張大老爺微笑道:“於大人好大的胃口。短短四年,捏災冒賑六次,白得賑災銀兩四十一萬。”乃拍了兩下手掌。外頭有人捧進來一堆賬冊子。“於大人自己看吧。”又朝四周拱手,“諸位王爺特使也看看。這就是我趙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滿堂嘩然。幾個趙國大臣果真上前查看賬冊子。原來於敏中與這三位縣令勾結謊稱遭了水災蝗災。縣令上折子求援,於敏中自己批了賑災款下去,且免除賦稅。實則壓根沒有災,縣衙中明明白白收著稅金賬冊子。賑災款和賦稅悉數進了他們的腰包,於敏中得大頭縣令得小頭。於敏中連唿冤枉。
一個大臣舉著賬冊子道:“人證物證俱在,於大人還冤枉什麽?王爺英靈不遠,你可能對著王爺喊聲冤枉?”於敏中啞然。
鄭王不禁低聲向身邊一人道:“這個張老大還有點子本事。”
那人含笑道:“此事卻是小人的功勞。燕國那賈琮不是凡人,曾與趙國世子閑聊時提起世子的老丈人於敏中。說此人當不得重臣,當了大約就要捏災冒賑。可巧世子身邊有小人派去的細作,便傳信迴來。小人忙轉述給張家讓他們專心隻查捏災冒賑這一樣,果然查出來了。”鄭王偷笑。
事既至此,於敏中多說無用,立時被拿下大牢。張大老爺乃向趙王靈前叩首哭道:“王爺可以瞑目了。”
話音未落,另一個人喊道:“王爺何嚐瞑目?”眾人扭頭一瞧,卻是一位李大人,與張家素來交好。李大人晃著腦袋道,“王爺雖是被氣死的,卻並非讓於大人氣的。”
張大老爺愣了:“李大人你說什麽?”
李大人冷笑道:“張大人,於大人這案子是前兩日剛剛查明的,還沒來得及迴給王爺呢,怎麽就把他氣死了?氣死王爺的不是另一樁事麽?”
張大老爺皺眉:“哪有另一樁事?”
李大人大聲道:“你們張家偷龍轉鳳、拿自家的兒子換走王妃所生女兒那件事!”
“哄……”下頭一陣大亂。
張大老爺愕然:“李大人,你胡言亂語什麽?可有證據?莫要含血噴人!”
“證據?京城白雲觀那位姓韋的道姑不就是證據?”李大人道,“她是令二弟的小妾,世子的生母!”
忽然,又有一位大人站出來拭淚道:“王爺早就知道了。礙於夫妻情分,不曾戳破。王爺何等英明神武,世子就是個紈絝。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世子與張二老爺何等相似,半分不像王爺。”
再一位道:“王爺荒頹那幾年,便是因為得知了此事。”乃長歎一聲。
人群中閃出越國重臣甄藏珠。此人相貌老實、為人忠誠,看了看他們幾位道:“我讓你們弄糊塗了。趙王究竟是病死的還是氣死的?”
兩個喊:“氣死的!”另兩個喊:“病死的!”
甄藏珠道:“那究竟是被於大人氣的,還是被偷龍轉鳳氣的?”
張大老爺喊:“被於大人氣的!”
李大人喊:“被王妃張家氣的!”
“若是被王妃、張家氣死的,怎麽又‘早就知道’?還因此荒頹了幾年,近日又振作了?”
三人一時默然。世子懶洋洋道:“能不能事先把口供串通好?誰寫了這前言不搭後語的戲本子?”他又指著那堆坑死於敏中的賬冊子,“那玩意還得查查真假。”
張大老爺冷冷的道:“那個是真的,世子不必再勞神了。”
世子尚未來得及答話,便聽衛王長歎一聲:“趙王兄委實早就知道了。”眾人霎時都望了過去。衛王身邊一位官員從懷內取出一封書信。衛王道,“趙王兄覺察到這迴之病症來勢洶洶,恐有不妥,寫給孤王的。”那官員張望幾眼,不知該把信交給誰好。
燕國來的蘇澄朗聲道:“大人就交給楚王吧。”
好歹趙國是從楚國分出去的。楚王忙走了出來。衛國官員便將書信交給楚王。楚王打開一瞧,裏麵寫的是:趙王知道兒子是張家的種,不能繼承趙國,願意將趙國托付給衛國。
便聽幾人齊聲道:“假的!”鄭王周王曹王身邊的人悉數喊道,“趙王分明是將趙國托付了我們王爺!”
堂前登時熱鬧了。那三國悉數取出了趙王的書信,都是托付國土的。四封信寫得全然不同,卻都是趙王筆跡、都有趙王金印。趙國五個大族,除去剛剛下獄的於敏中,其餘四家各支持一國。趙國大臣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一眾看客興高采烈等著熱鬧,楚王也沒法子決斷。
隻見人群中緩緩走出老太監戴權,道:“諸位,可否聽雜家說句話。”
楚王忙說:“公公請講。”
戴權道:“凡事不能聽一麵之辭。雜家想著,讓四位大人各自闡述趙王之死和偷龍轉鳳是怎麽迴事,且也該聽世子解釋幾句。王爺以為如何?”
楚王點頭道:“事情來得急,有些雜亂。委實該讓各位都開口。”遂問世子。
世子懶洋洋道:“讓他們先說。”
張家道,趙王是讓於敏中氣死的,世子乃王妃張氏親生,隻是不成器,趙王將趙國托付鄭王。李家道,趙王是讓張家氣死的,世子乃偷龍轉鳳,趙王將趙國托付衛王。其餘兩家道,趙王是病死的,隻是早已知道世子是張家子弟,將趙國分別托付周王曹王。最後,楚王問趙國世子。
世子道:“我委實不是母妃所生。”許多趙臣頓時變臉。世子接著說,“我母親乃是父王身邊的一個通房。諸位可聽說過去母留子?”他轉身朝張大老爺作了個揖,“多謝張大人隻將我生母送走出家。我知道這種女人多半都是沒命的。”
衛國那官員道:“世子可有證據?”
世子道:“世人皆知我是父王之子。你可有證據證明我不是?”
周國官員大聲道:“世子沒有證據,我們王爺卻有趙王親筆書信!”
世子笑道:“你是說,我父王寫了四封親筆書信給四位王爺,分別托付趙國?你們自己信麽?”四國頓時爭吵起來。
楚王看著這四封書信出神。越國的甄藏珠忽然拍手道:“諸位,可還有人記得前陣子吳國出的那樁案子?先吳王身旁一個姓郭的太監假冒吳王的筆跡、仿製吳王金印,從吳國國庫騙走了八千萬兩銀子,至今還沒抓到人。”眾人再看這四國已麵帶狐疑。四國與四家忙不迭的自喊清白。
衍聖公府少爺孔允憲思忖半日,走到楚王身邊拱手道:“王爺可否讓晚生看看那四封信。”
楚王忙迴禮道:“孔先生請看。”
孔允憲接過信細看良久道:“晚生近日住在京城驛館,與趙國世子乃是鄰居,故此熟絡。晚生曾在他處看到過一把扇子,蓋了趙王的金印。那印十分齊全。”
楚王不解道:“先生此言何意?”
“這四封書信上的金印,”孔允憲指著“趙”字中那個勾兒道,“這兒都薄了點,仿佛是蓋戳時力氣略小。趙世子折扇上的那枚印記厚些。”
魯國的柳騫此時已走到他二人跟前,伸頭看了看,笑道:“這四個印章一模一樣,豈能每個都蓋時力氣小了些?縱然是,難道力氣小的程度也一樣?顯見這是同一枚假印章印的,取趙王真印出來一比就知道了。”那四國王爺臉色一變。
趙國通政使劉全大聲道:“王爺金印現在何處?”
劉全於敏中乃趙國的兩位重臣。於敏中將將下獄,趙國群臣不覺便以劉全為首,紛紛應和:“快取王爺金印來!”
燕國的蘇澄低聲道:“我還沒看過這般熱鬧呢,比治水還熱鬧。”她是女子,聲音凸顯些,四周許多人都聽見了,悄然側目。蘇澄捂嘴,有幾分訕訕的。楚王不禁看了她兩眼。趙國的鄰國都派重臣吊唁,還有王爺親自來的,唯燕國隻隨意打發來一個年輕的女官,似有幾分輕視。
不多時,趙王平素極信任的太監王公公捧了金印出來。四國王爺瞧著此人,皆有了幾分狐疑不定。
趙王忙說:“快傳進來!”
“遵命。”
不多時那人進來。隻見他滿頭滿臉都是塵土,眼角眉梢皆是笑意, 跪倒在地喊道:“迴王爺。托王爺鴻福,洪峰已過,堤岸保住了!”
趙王大喜:“悉數保住了?”
“王爺洪福齊天!悉數保住了, 無一決堤!”
“哈哈哈哈哈……”趙王拍案道,“劉全立下大功一件!”
那人道:“我們大人暫且不能迴邯鄲,那四縣的百姓還得撤迴去呢。燕國蘇大人說撤災民就是趙國的事了, 她領著燕國的人直接迴去。我們大人勸道,讓手下的民夫先迴燕國, 蘇大人怎麽也得吃杯慶功酒再走。蘇大人道,劉大人是想讓我幫著引導災民返鄉吧。我們大人笑道, 真真蘇大人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蘇大人在江西組織過災民返鄉,想必頗有經驗。蘇大人遂答應了。讓她手下人先迴去, 自己留下來幫忙。”
趙王笑道:“他們這個女官倒是不輸須眉。”遂命將此事宣諸朝野。
兩三個時辰之後, 邯鄲街頭巷尾貼滿告示,滿城皆知今夏水患已除, 官吏百姓皆放心不已。
不曾想樂極生悲。趙王當晚高興多吃了兩盞酒,驟然染病, 短短三四日便起不來身。王府急忙打發人星夜進京喊世子迴國;又趕去給劉安大人傳信。趙世子聞報顧不上帶著世子妃,獨自快馬趕迴。世子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待他趕到趙王府,趙王將將闔上眼。世子嚎啕大哭,一幹重臣在旁陪著哭。
王爺既走了, 後事自然還得處置。於敏中便起身出了屋子預備安排喪事。隻見人群中閃出一個人來扯了他一下,低聲喚“老爺!”於敏中一瞧正是當年跟著他女兒嫁去世子府的一個管事。管事道:“世子妃打發小人跟著世子迴來,隻為了有句話傳給老爺。”
於敏中皺眉:“王爺病重,京城到邯鄲並不遠,她該跟著世子迴來才是。什麽話。”
管事低聲道:“燕國攝政王托世子妃轉告老爺,他知道老爺乃棟梁之材,窩在趙國可惜了。問老爺想不想去京城?燕國的版圖老爺是知道的。”
於敏中身子一震:“胡鬧!王爺剛走,世子是我女婿,我能去別國麽?”
管事歎了口氣,低聲將世子向學乃賈琮孔允憲幫他做的虛假廣告、兩口子愈發不合、世子生母隻是個女戲子等事說了。末了道:“如今世子身邊那些人都是劉全大人替他安排的,世子生母也是這位幫著救走的。那劉全還與關將軍交往莫逆。這趟治水,他身邊的都是關將軍派去的護衛。世子妃說,賈王爺乃天人下界,一聽見老爺的名字就說您當位極人臣、留名青史。”
於敏中倒吸了一口涼氣:“當真?世子妃是怎麽知道的?”
管事道:“世子妃認得了一位平素在紫禁城做事的女人,手眼通天。老爺若不信,查查就知真偽。”
於敏中捋著胡須思忖半日:“老夫知道了。”轉身去安排給趙王治喪。
遂滿場素白,舉國同悲。各國皆派人來吊唁,從楚國分出的諸國特使來的最快,衛、鄭、周、曹四國的王爺親臨邯鄲,次日楚王也來了。燕國直派還在趙國安排災後重建的蘇澄為特使,與劉安同時趕迴邯鄲。前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受太皇太後和聖人之命前來代祭,衍聖公嫡子孔允憲替衍聖公前來致哀,其餘魯國中書令柳騫、越國護國公甄藏珠等紛紛到場。
頭七這日,眾人都來靈前祭奠。眼看諸王皆在,張大老爺忽然跪到趙王靈前哭道:“人人都以為王爺是得病去的,唯有微臣知道王爺是被人氣死的!”
滿座皆驚。世子立時問道:“張大人何出此言!”
張大老爺拭了把眼淚,冷冷的看了於敏中一眼,喝到:“帶上來!”
隻見兩個壯漢吆吆喝喝的推上來三個穿知縣官袍的男人,皆沒了官帽,撲通摔到趙王靈前。三人向於敏中哭道:“大人,下官無能……”
於敏中大驚:“張大人,這是怎麽迴事?”
張大老爺微笑道:“於大人好大的胃口。短短四年,捏災冒賑六次,白得賑災銀兩四十一萬。”乃拍了兩下手掌。外頭有人捧進來一堆賬冊子。“於大人自己看吧。”又朝四周拱手,“諸位王爺特使也看看。這就是我趙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滿堂嘩然。幾個趙國大臣果真上前查看賬冊子。原來於敏中與這三位縣令勾結謊稱遭了水災蝗災。縣令上折子求援,於敏中自己批了賑災款下去,且免除賦稅。實則壓根沒有災,縣衙中明明白白收著稅金賬冊子。賑災款和賦稅悉數進了他們的腰包,於敏中得大頭縣令得小頭。於敏中連唿冤枉。
一個大臣舉著賬冊子道:“人證物證俱在,於大人還冤枉什麽?王爺英靈不遠,你可能對著王爺喊聲冤枉?”於敏中啞然。
鄭王不禁低聲向身邊一人道:“這個張老大還有點子本事。”
那人含笑道:“此事卻是小人的功勞。燕國那賈琮不是凡人,曾與趙國世子閑聊時提起世子的老丈人於敏中。說此人當不得重臣,當了大約就要捏災冒賑。可巧世子身邊有小人派去的細作,便傳信迴來。小人忙轉述給張家讓他們專心隻查捏災冒賑這一樣,果然查出來了。”鄭王偷笑。
事既至此,於敏中多說無用,立時被拿下大牢。張大老爺乃向趙王靈前叩首哭道:“王爺可以瞑目了。”
話音未落,另一個人喊道:“王爺何嚐瞑目?”眾人扭頭一瞧,卻是一位李大人,與張家素來交好。李大人晃著腦袋道,“王爺雖是被氣死的,卻並非讓於大人氣的。”
張大老爺愣了:“李大人你說什麽?”
李大人冷笑道:“張大人,於大人這案子是前兩日剛剛查明的,還沒來得及迴給王爺呢,怎麽就把他氣死了?氣死王爺的不是另一樁事麽?”
張大老爺皺眉:“哪有另一樁事?”
李大人大聲道:“你們張家偷龍轉鳳、拿自家的兒子換走王妃所生女兒那件事!”
“哄……”下頭一陣大亂。
張大老爺愕然:“李大人,你胡言亂語什麽?可有證據?莫要含血噴人!”
“證據?京城白雲觀那位姓韋的道姑不就是證據?”李大人道,“她是令二弟的小妾,世子的生母!”
忽然,又有一位大人站出來拭淚道:“王爺早就知道了。礙於夫妻情分,不曾戳破。王爺何等英明神武,世子就是個紈絝。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世子與張二老爺何等相似,半分不像王爺。”
再一位道:“王爺荒頹那幾年,便是因為得知了此事。”乃長歎一聲。
人群中閃出越國重臣甄藏珠。此人相貌老實、為人忠誠,看了看他們幾位道:“我讓你們弄糊塗了。趙王究竟是病死的還是氣死的?”
兩個喊:“氣死的!”另兩個喊:“病死的!”
甄藏珠道:“那究竟是被於大人氣的,還是被偷龍轉鳳氣的?”
張大老爺喊:“被於大人氣的!”
李大人喊:“被王妃張家氣的!”
“若是被王妃、張家氣死的,怎麽又‘早就知道’?還因此荒頹了幾年,近日又振作了?”
三人一時默然。世子懶洋洋道:“能不能事先把口供串通好?誰寫了這前言不搭後語的戲本子?”他又指著那堆坑死於敏中的賬冊子,“那玩意還得查查真假。”
張大老爺冷冷的道:“那個是真的,世子不必再勞神了。”
世子尚未來得及答話,便聽衛王長歎一聲:“趙王兄委實早就知道了。”眾人霎時都望了過去。衛王身邊一位官員從懷內取出一封書信。衛王道,“趙王兄覺察到這迴之病症來勢洶洶,恐有不妥,寫給孤王的。”那官員張望幾眼,不知該把信交給誰好。
燕國來的蘇澄朗聲道:“大人就交給楚王吧。”
好歹趙國是從楚國分出去的。楚王忙走了出來。衛國官員便將書信交給楚王。楚王打開一瞧,裏麵寫的是:趙王知道兒子是張家的種,不能繼承趙國,願意將趙國托付給衛國。
便聽幾人齊聲道:“假的!”鄭王周王曹王身邊的人悉數喊道,“趙王分明是將趙國托付了我們王爺!”
堂前登時熱鬧了。那三國悉數取出了趙王的書信,都是托付國土的。四封信寫得全然不同,卻都是趙王筆跡、都有趙王金印。趙國五個大族,除去剛剛下獄的於敏中,其餘四家各支持一國。趙國大臣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一眾看客興高采烈等著熱鬧,楚王也沒法子決斷。
隻見人群中緩緩走出老太監戴權,道:“諸位,可否聽雜家說句話。”
楚王忙說:“公公請講。”
戴權道:“凡事不能聽一麵之辭。雜家想著,讓四位大人各自闡述趙王之死和偷龍轉鳳是怎麽迴事,且也該聽世子解釋幾句。王爺以為如何?”
楚王點頭道:“事情來得急,有些雜亂。委實該讓各位都開口。”遂問世子。
世子懶洋洋道:“讓他們先說。”
張家道,趙王是讓於敏中氣死的,世子乃王妃張氏親生,隻是不成器,趙王將趙國托付鄭王。李家道,趙王是讓張家氣死的,世子乃偷龍轉鳳,趙王將趙國托付衛王。其餘兩家道,趙王是病死的,隻是早已知道世子是張家子弟,將趙國分別托付周王曹王。最後,楚王問趙國世子。
世子道:“我委實不是母妃所生。”許多趙臣頓時變臉。世子接著說,“我母親乃是父王身邊的一個通房。諸位可聽說過去母留子?”他轉身朝張大老爺作了個揖,“多謝張大人隻將我生母送走出家。我知道這種女人多半都是沒命的。”
衛國那官員道:“世子可有證據?”
世子道:“世人皆知我是父王之子。你可有證據證明我不是?”
周國官員大聲道:“世子沒有證據,我們王爺卻有趙王親筆書信!”
世子笑道:“你是說,我父王寫了四封親筆書信給四位王爺,分別托付趙國?你們自己信麽?”四國頓時爭吵起來。
楚王看著這四封書信出神。越國的甄藏珠忽然拍手道:“諸位,可還有人記得前陣子吳國出的那樁案子?先吳王身旁一個姓郭的太監假冒吳王的筆跡、仿製吳王金印,從吳國國庫騙走了八千萬兩銀子,至今還沒抓到人。”眾人再看這四國已麵帶狐疑。四國與四家忙不迭的自喊清白。
衍聖公府少爺孔允憲思忖半日,走到楚王身邊拱手道:“王爺可否讓晚生看看那四封信。”
楚王忙迴禮道:“孔先生請看。”
孔允憲接過信細看良久道:“晚生近日住在京城驛館,與趙國世子乃是鄰居,故此熟絡。晚生曾在他處看到過一把扇子,蓋了趙王的金印。那印十分齊全。”
楚王不解道:“先生此言何意?”
“這四封書信上的金印,”孔允憲指著“趙”字中那個勾兒道,“這兒都薄了點,仿佛是蓋戳時力氣略小。趙世子折扇上的那枚印記厚些。”
魯國的柳騫此時已走到他二人跟前,伸頭看了看,笑道:“這四個印章一模一樣,豈能每個都蓋時力氣小了些?縱然是,難道力氣小的程度也一樣?顯見這是同一枚假印章印的,取趙王真印出來一比就知道了。”那四國王爺臉色一變。
趙國通政使劉全大聲道:“王爺金印現在何處?”
劉全於敏中乃趙國的兩位重臣。於敏中將將下獄,趙國群臣不覺便以劉全為首,紛紛應和:“快取王爺金印來!”
燕國的蘇澄低聲道:“我還沒看過這般熱鬧呢,比治水還熱鬧。”她是女子,聲音凸顯些,四周許多人都聽見了,悄然側目。蘇澄捂嘴,有幾分訕訕的。楚王不禁看了她兩眼。趙國的鄰國都派重臣吊唁,還有王爺親自來的,唯燕國隻隨意打發來一個年輕的女官,似有幾分輕視。
不多時,趙王平素極信任的太監王公公捧了金印出來。四國王爺瞧著此人,皆有了幾分狐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