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燕國人把趙國世子的老娘老婆悉數拐到京城去了。張家旋即發現韋容官失蹤, 又驚又怒。偏不敢公然畫影圖形緝拿,隻得命人拿著畫像四處尋找。
韋容官是晚上到的京城。進城時恰逢更夫打四更,韋容官從馬車中探出頭去張望道:“怎麽京城的城門不關麽?”
青衣人駕著馬車道:“早先是關的, 這兩年不關了。”
韋容官歡唿道:“好暢快!”又指外頭道,“那就是清油路燈麽?”
“對。”青衣人道,“這個要淘汰了。研究所裏的電燈已能持續點亮幾百個小時, 就快量產了。”
“那是什麽?”
“說不清楚,過些日子你就能知道。”青衣人道,“四更天了。是找個地方歇息一宿還是上驛館去吵你兒子?”
“見兒子!”韋容官道, “我生他也是晚上生的,還顧念什麽四更天、五更天!從床上拽起來!”青衣人微微一笑, 揚鞭而走。
驛館門口,青衣人從懷內取出個物件來給門子瞧, 二人便長驅直入來到趙世子門外。青衣人正要敲門,韋容官擼起袖子:“我來!”遂兩步上前砰砰砰砸了起來。
院中霎時腳步聲忙亂, 院門極快便拉開了。趙世子穿戴齊整顯見沒睡, 雙手還拉著門栓,直愣愣立在門後。仆人們高舉玻璃油燈在旁照明, 天上也懸著一輪彎月。二人隔著門檻互視半日,猛的抱頭痛哭。
母子倆都顧不上疲倦, 坐在炕上說話兒。趙世子先問道:“這幾年娘在哪兒呢?我使盡了法子找不著你。”
韋容官笑道:“你猜!”
“我上哪兒猜去!”
韋容官撫其頭頸道:“我一直都在三慶班。”
“啊?!”趙世子驚道,“我日日聽他們的戲!他們的戲目我都喜歡!”
韋容官得意道:“我知道你喜歡什麽戲!我在三慶班,你雖然看不見我,我卻每迴都能看見你。”一語未終淚如雨下。
因他們小兩口沒法子相處, 賈琮已將於氏拜托給了秦可卿。白天跟著去故宮博物館參觀,晚上幹脆就住在她們家。於氏這兩日受到的衝擊極大。不曾想紫禁城已成了遊玩之地,宮中器物悉數被拿來做學問,連聖人都是假扮的。下班後,賀小南領著她上京城極好的一家脂粉鋪子轉了轉。東家是個斯斯文文的年輕人,賀小南還跟人家打招唿:“王五福先生你好啊~~今兒氣色不錯。”那東家與她寒暄了幾句。買完胭脂出門,賀小南告訴於氏,“這東家便是真的聖人,如今已正經改換名姓做了尋常百姓。”於氏驚得半日合不上嘴。
韋容官進了京,賈琮打發人去問於氏要不要見見真婆母。於氏立時答應。博物館眾人皆忙,於氏帶的下人又不能跟來紫禁城,隻得自己出門做公交馬車去了驛館。到了那兒一瞧,她婆母竟然是個道姑!不待韋容官解釋,賈琮搶著說:“攝影師待會兒要走。你們要不要拍張合影?”三人遂胡裏蒙登的在驛館裏拍了張照,韋道姑坐在當中,趙世子與於氏兩口子分立左右。
數日後,邯鄲百姓圍在街頭報欄前看報。新一期《燕京周報》上刊登了一則消息。趙國世子意外染上奇疾,便是西洋醫學中的過敏症。多名太醫瞧不出過敏源,情況一度十分危急。幸而得白雲觀一位姓韋的女冠探視,兩劑藥下去藥到病除。並配了一張照片,趙國世子與世子妃分立那韋道姑左右。
有人納罕,指著韋道姑道:“這不就是前陣子張家管事拿的畫像麽?讓我們辨認可曾見過。”
另一個立時道:“也給我辨認過。”
旁有一人不知此事,好奇打聽。聽罷他道:“為何張家的管事要給你們看京城道姑的畫像?還是給世子治病的。”
“不知道啊!好生奇怪。”
人群裏頭有個戴鬥笠的道士高深莫測的看了他們幾眼道:“貧道雖知道,不能告訴你們。”
幾個人看他是個道士、那姓韋的女人是個道姑,霎時都信了,圍著拱手道:“這位道長行行好!我等實在好奇。”
鬥笠道士擺擺手:“這兒是邯鄲,張家的地盤。你們不過是尋常百姓,還是莫要知道的好。”言罷拂袖而去。背影清逸脫俗,頗有幾分仙風道骨。
這報紙一出,張家震驚。張大老爺氣得砸了半屋子東西,張老太爺也好懸氣背過七去。那照片便是活脫脫的在挑釁!世子炫耀他已不再受張家擎製,於氏炫耀她們於家已捏住了世子母子,簡直忍無可忍。偏又拿他們毫無辦法。張家父子商議了數日,愣是沒商議出對策了。隻是在趙王府議事時,張大老爺無故尋於敏中的不是。於敏中茫然不解。
趙國與衛、鄭、周、曹等國相鄰,這四國要緊的皇親國戚都在趙國有生意。張家拿著韋道姑的畫像四處打聽之事沒多久便讓四國知道了。算算日子,張家找人在先、韋道姑給趙世子治病在後。此事頓時蹊蹺起來。又過了兩日,那個口風不緊、言語古怪的道士也傳到四國。四國便紛紛派出細作打探這位道士。
邯鄲城不大,不多時四國都打聽到,那鬥笠道士住在城南玄武祠。這日中午,鬥笠道士靠坐於偏殿外一株大旱柳下打瞌睡,鬥笠扣在臉上。有人喊道:“這位道兄好睡。”
鬥笠道士拿開鬥笠一瞧,是位穿灰袍的道友,乃站起來打了個稽首:“道友好。”
灰袍道士道:“貧道平素在玉皇觀修行,預備過些日子往京城走走。聽說道友是從京城來的,特來打探打探。”
鬥笠道士笑道:“原來如此,道友請坐。”
二人遂席地而坐,鬥笠道士細說了京城的幾座道觀。不覺說到白雲觀。灰袍道士道:“燕國的報紙上說,白雲觀有位韋道友醫術極高,治好了我國世子的怪病。道友可知道此人麽?”
鬥笠道士笑道:“她哪裏會什麽醫術!她是個戲子。也不是燕國人,她是趙國人。”
灰袍道士眼神一閃:“趙國人?”
鬥笠道士低聲道:“趙國世子的生母,可不是趙國人麽?”灰袍道士一驚!鬥笠道士擺手道,“這些皇親國戚的事,咱們方外之人莫要摻合進去。”
灰袍道士哪裏肯放過他:“道友這就不對了。你幹脆不說也罷了,說一半留一半,貧道心裏癢的緊。”
鬥笠道士道:“貧道知道的也不多,不過是前些日子在李家算卦,偶爾聽到一耳朵罷了。”
“哪個李家?”
“自然是姑奶奶養了個郡主的李家。”鬥笠道士道,“還有哪個李家能知道王爺家的事兒?”
“原來是他們家。”
灰袍道士心滿意足走了。
過了兩日,又來了位黃袍道士。鬥笠道士讓他上另一位郡主的母家打探去。鄭國略強於其餘幾國,故此鄭國細作來時,鬥笠道士讓他們幹脆點去找張家。四國遂先後從四家嘴碎的小廝、仆婦口中得知了趙國驚天機密:趙王不孕,世子和三位郡主皆是他們各自的母家設法從自家抱進去的。
這消息可了不得。四國王爺頓時覺得,趙國那塊地方豈非是老天送給孤王的?許多細作派入了趙國。
趙王身邊有個得用的太監王公公,最會奉承不過,時常哄的趙王笑嗬嗬的。為人和氣,隻是貪財。此人猶如趙王身邊一個巨大的窟窿,想不留意到他都難。四國細作少不得都悄悄與他搭上了。
另一頭,蘇澄等人在黃河治水。蘇澄知道自己連初學者都算不上,賈敘自然更明白陳琮分量。故此這迴萬事皆聽陳琮的,蘇澄與賈敘隻負責分別從燕國和趙國兩頭協助他。陳琮這輩子還沒如此爽利的做過事。燕國的壯丁個個靈光什麽都會,燕國器物極方便好使,燕軍報廢不要的火炮搖山振嶽,連燕國的牛肉罐頭都怪好吃的。燕國來的人,不論是蘇大人還是尋常壯丁,個個都他極其敬重。陳琮做事雖辛苦,心情甚是舒暢。
到了五月底,陳琮決意撤離四縣百姓。蘇澄登時派人迴燕國。先是調來快板宣傳隊,又與賈敘一道擇了災民安置點,從燕國調來帳篷、食物、工作人員,分十六處安置百姓。自然,這十六處都設在離四縣不遠處的安全縣城郊外,一氣兒驚動了趙國的十二個縣。
這迴可熱鬧了。到處都是穿著迷彩服、背後貼著布牌的燕國人。那十二個縣的孩童全都認識了四個字:治河、救災。因為背後掛著這四個字的人時常給他們糖吃。燕京周報也沒閑著,每期都有專門的版麵報道幫助趙國治河、幫助趙國撤離災民、幫助趙國安置災民,一排排臨時帳篷房比許多人家的房子還結實些。
少不得有趙國百姓羨慕道:“燕國竟有這麽多糧食。”
燕國壯丁與工作人員自豪道:“都是從別國買來的。燕國自家哪裏收得了這麽多糧食?”
“你們怎麽那麽有錢?”
“我們工廠多啊!工廠最賺錢不過。我們燕國的孩子都得念書,朝廷出錢。我們有各種公交馬車,長途短途都有。我們有養老保險,老了以後朝廷養。……”這些人得空便宣揚燕國的好處。“說一千道一萬,終究是我們燕國國策好。”
那關將軍派去跟著賈敘治河的親兵忙活了許久,愣是沒查到燕國壯丁是官兵的蛛絲馬跡。這日,有個親兵向賈敘請假迴去跟關將軍複命。賈敘問道:“你去了可還迴來?”
親兵道:“卑職不知,全看將軍的意思。”
賈敘捋著胡須道:“這些日子,我試探蘇澄大人的口風,覺得燕國不像是想要趙國的樣子。她說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太大了,不知要到哪輩孫子時才能開發完。別國都嫌棄地盤小,唯有他們嫌棄地盤大。”
親兵思忖道:“這倒也說得過去。隻是他們待趙國是不是太大方了些。”
賈敘笑道:“這個我也探聽過。他們原本沒預備如此大方的。皆因咱們世子托了衍聖公、衍聖公求了林海老尚書。不然,人家幫咱們治河已是出了大力氣,哪裏還會幫咱們出糧食帳篷安置災民?也虧的他們富庶,這點子錢不算什麽。”
“原來如此。”親兵點頭笑道,“世子走了一趟京城,非但人出息了,趙國竟得了許多好處。委實劃算。”
賈敘道:“虧得他是這個點兒去,早些晚些皆遇不上衍聖公。”二人互視而笑。
新一期《燕京周報》問世了。這期報紙頭版頭條是:南洋馬來國特使抵達京城商議聯邦。旁邊的副標題是:燕國將與馬來國成立聯邦政府。下有馬來國特使與燕王、攝政王賈琮、丞相林黛玉、太師詹鯤、馮紫英羅曼吳天佑等一眾大員的合影。
人太多,臉看不清。下頭的文章卻十分清楚。馬來國要與燕國聯邦,並作一個國家。兩國實行同一套律法,使用同一種貨幣。兩國百姓享受同樣的福利,比如養老保險。聯邦之後,燕國派往各國的特使同時也代表馬來國。既是兩國成一國關稅自然取消。如此這般還有許多細則。此後,《燕京周報》連出了四個特刊,專門向百姓解釋聯邦是什麽。
記者少不得采訪各位大員。中有一條是采訪攝政王賈琮的。賈琮笑道:“你們報上掉了那麽些書袋子,人家讀者看得懂麽?此事其實極簡單。就是馬來國看燕國好,羨慕的緊,甘願與燕國合成一國。”
記者問道:“可是稱臣之意?”
“不是。”賈琮道,“聯邦就猶如兩個人成了親、組建一個新的家庭。兩國從官員到百姓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麽上國下國。大家記得,今後馬來國與燕國是一家人就是了。”
記者問道:“那咱們燕國是賺了還是虧了?”
賈琮笑道:“既是一家人了,還提什麽賺了虧了。談錢傷感情。”他與記者笑了會子接著說,“雖說馬來國窮困些,燕國起先要花些錢財精力去幫他們;彼國旅遊資源和動植物資源都很豐富,還控製著馬六甲海峽。那是極具戰略意義的一條水道,全球貿易興起後能有大用。長遠而言,燕國絕對是賺了。”
韋容官是晚上到的京城。進城時恰逢更夫打四更,韋容官從馬車中探出頭去張望道:“怎麽京城的城門不關麽?”
青衣人駕著馬車道:“早先是關的, 這兩年不關了。”
韋容官歡唿道:“好暢快!”又指外頭道,“那就是清油路燈麽?”
“對。”青衣人道,“這個要淘汰了。研究所裏的電燈已能持續點亮幾百個小時, 就快量產了。”
“那是什麽?”
“說不清楚,過些日子你就能知道。”青衣人道,“四更天了。是找個地方歇息一宿還是上驛館去吵你兒子?”
“見兒子!”韋容官道, “我生他也是晚上生的,還顧念什麽四更天、五更天!從床上拽起來!”青衣人微微一笑, 揚鞭而走。
驛館門口,青衣人從懷內取出個物件來給門子瞧, 二人便長驅直入來到趙世子門外。青衣人正要敲門,韋容官擼起袖子:“我來!”遂兩步上前砰砰砰砸了起來。
院中霎時腳步聲忙亂, 院門極快便拉開了。趙世子穿戴齊整顯見沒睡, 雙手還拉著門栓,直愣愣立在門後。仆人們高舉玻璃油燈在旁照明, 天上也懸著一輪彎月。二人隔著門檻互視半日,猛的抱頭痛哭。
母子倆都顧不上疲倦, 坐在炕上說話兒。趙世子先問道:“這幾年娘在哪兒呢?我使盡了法子找不著你。”
韋容官笑道:“你猜!”
“我上哪兒猜去!”
韋容官撫其頭頸道:“我一直都在三慶班。”
“啊?!”趙世子驚道,“我日日聽他們的戲!他們的戲目我都喜歡!”
韋容官得意道:“我知道你喜歡什麽戲!我在三慶班,你雖然看不見我,我卻每迴都能看見你。”一語未終淚如雨下。
因他們小兩口沒法子相處, 賈琮已將於氏拜托給了秦可卿。白天跟著去故宮博物館參觀,晚上幹脆就住在她們家。於氏這兩日受到的衝擊極大。不曾想紫禁城已成了遊玩之地,宮中器物悉數被拿來做學問,連聖人都是假扮的。下班後,賀小南領著她上京城極好的一家脂粉鋪子轉了轉。東家是個斯斯文文的年輕人,賀小南還跟人家打招唿:“王五福先生你好啊~~今兒氣色不錯。”那東家與她寒暄了幾句。買完胭脂出門,賀小南告訴於氏,“這東家便是真的聖人,如今已正經改換名姓做了尋常百姓。”於氏驚得半日合不上嘴。
韋容官進了京,賈琮打發人去問於氏要不要見見真婆母。於氏立時答應。博物館眾人皆忙,於氏帶的下人又不能跟來紫禁城,隻得自己出門做公交馬車去了驛館。到了那兒一瞧,她婆母竟然是個道姑!不待韋容官解釋,賈琮搶著說:“攝影師待會兒要走。你們要不要拍張合影?”三人遂胡裏蒙登的在驛館裏拍了張照,韋道姑坐在當中,趙世子與於氏兩口子分立左右。
數日後,邯鄲百姓圍在街頭報欄前看報。新一期《燕京周報》上刊登了一則消息。趙國世子意外染上奇疾,便是西洋醫學中的過敏症。多名太醫瞧不出過敏源,情況一度十分危急。幸而得白雲觀一位姓韋的女冠探視,兩劑藥下去藥到病除。並配了一張照片,趙國世子與世子妃分立那韋道姑左右。
有人納罕,指著韋道姑道:“這不就是前陣子張家管事拿的畫像麽?讓我們辨認可曾見過。”
另一個立時道:“也給我辨認過。”
旁有一人不知此事,好奇打聽。聽罷他道:“為何張家的管事要給你們看京城道姑的畫像?還是給世子治病的。”
“不知道啊!好生奇怪。”
人群裏頭有個戴鬥笠的道士高深莫測的看了他們幾眼道:“貧道雖知道,不能告訴你們。”
幾個人看他是個道士、那姓韋的女人是個道姑,霎時都信了,圍著拱手道:“這位道長行行好!我等實在好奇。”
鬥笠道士擺擺手:“這兒是邯鄲,張家的地盤。你們不過是尋常百姓,還是莫要知道的好。”言罷拂袖而去。背影清逸脫俗,頗有幾分仙風道骨。
這報紙一出,張家震驚。張大老爺氣得砸了半屋子東西,張老太爺也好懸氣背過七去。那照片便是活脫脫的在挑釁!世子炫耀他已不再受張家擎製,於氏炫耀她們於家已捏住了世子母子,簡直忍無可忍。偏又拿他們毫無辦法。張家父子商議了數日,愣是沒商議出對策了。隻是在趙王府議事時,張大老爺無故尋於敏中的不是。於敏中茫然不解。
趙國與衛、鄭、周、曹等國相鄰,這四國要緊的皇親國戚都在趙國有生意。張家拿著韋道姑的畫像四處打聽之事沒多久便讓四國知道了。算算日子,張家找人在先、韋道姑給趙世子治病在後。此事頓時蹊蹺起來。又過了兩日,那個口風不緊、言語古怪的道士也傳到四國。四國便紛紛派出細作打探這位道士。
邯鄲城不大,不多時四國都打聽到,那鬥笠道士住在城南玄武祠。這日中午,鬥笠道士靠坐於偏殿外一株大旱柳下打瞌睡,鬥笠扣在臉上。有人喊道:“這位道兄好睡。”
鬥笠道士拿開鬥笠一瞧,是位穿灰袍的道友,乃站起來打了個稽首:“道友好。”
灰袍道士道:“貧道平素在玉皇觀修行,預備過些日子往京城走走。聽說道友是從京城來的,特來打探打探。”
鬥笠道士笑道:“原來如此,道友請坐。”
二人遂席地而坐,鬥笠道士細說了京城的幾座道觀。不覺說到白雲觀。灰袍道士道:“燕國的報紙上說,白雲觀有位韋道友醫術極高,治好了我國世子的怪病。道友可知道此人麽?”
鬥笠道士笑道:“她哪裏會什麽醫術!她是個戲子。也不是燕國人,她是趙國人。”
灰袍道士眼神一閃:“趙國人?”
鬥笠道士低聲道:“趙國世子的生母,可不是趙國人麽?”灰袍道士一驚!鬥笠道士擺手道,“這些皇親國戚的事,咱們方外之人莫要摻合進去。”
灰袍道士哪裏肯放過他:“道友這就不對了。你幹脆不說也罷了,說一半留一半,貧道心裏癢的緊。”
鬥笠道士道:“貧道知道的也不多,不過是前些日子在李家算卦,偶爾聽到一耳朵罷了。”
“哪個李家?”
“自然是姑奶奶養了個郡主的李家。”鬥笠道士道,“還有哪個李家能知道王爺家的事兒?”
“原來是他們家。”
灰袍道士心滿意足走了。
過了兩日,又來了位黃袍道士。鬥笠道士讓他上另一位郡主的母家打探去。鄭國略強於其餘幾國,故此鄭國細作來時,鬥笠道士讓他們幹脆點去找張家。四國遂先後從四家嘴碎的小廝、仆婦口中得知了趙國驚天機密:趙王不孕,世子和三位郡主皆是他們各自的母家設法從自家抱進去的。
這消息可了不得。四國王爺頓時覺得,趙國那塊地方豈非是老天送給孤王的?許多細作派入了趙國。
趙王身邊有個得用的太監王公公,最會奉承不過,時常哄的趙王笑嗬嗬的。為人和氣,隻是貪財。此人猶如趙王身邊一個巨大的窟窿,想不留意到他都難。四國細作少不得都悄悄與他搭上了。
另一頭,蘇澄等人在黃河治水。蘇澄知道自己連初學者都算不上,賈敘自然更明白陳琮分量。故此這迴萬事皆聽陳琮的,蘇澄與賈敘隻負責分別從燕國和趙國兩頭協助他。陳琮這輩子還沒如此爽利的做過事。燕國的壯丁個個靈光什麽都會,燕國器物極方便好使,燕軍報廢不要的火炮搖山振嶽,連燕國的牛肉罐頭都怪好吃的。燕國來的人,不論是蘇大人還是尋常壯丁,個個都他極其敬重。陳琮做事雖辛苦,心情甚是舒暢。
到了五月底,陳琮決意撤離四縣百姓。蘇澄登時派人迴燕國。先是調來快板宣傳隊,又與賈敘一道擇了災民安置點,從燕國調來帳篷、食物、工作人員,分十六處安置百姓。自然,這十六處都設在離四縣不遠處的安全縣城郊外,一氣兒驚動了趙國的十二個縣。
這迴可熱鬧了。到處都是穿著迷彩服、背後貼著布牌的燕國人。那十二個縣的孩童全都認識了四個字:治河、救災。因為背後掛著這四個字的人時常給他們糖吃。燕京周報也沒閑著,每期都有專門的版麵報道幫助趙國治河、幫助趙國撤離災民、幫助趙國安置災民,一排排臨時帳篷房比許多人家的房子還結實些。
少不得有趙國百姓羨慕道:“燕國竟有這麽多糧食。”
燕國壯丁與工作人員自豪道:“都是從別國買來的。燕國自家哪裏收得了這麽多糧食?”
“你們怎麽那麽有錢?”
“我們工廠多啊!工廠最賺錢不過。我們燕國的孩子都得念書,朝廷出錢。我們有各種公交馬車,長途短途都有。我們有養老保險,老了以後朝廷養。……”這些人得空便宣揚燕國的好處。“說一千道一萬,終究是我們燕國國策好。”
那關將軍派去跟著賈敘治河的親兵忙活了許久,愣是沒查到燕國壯丁是官兵的蛛絲馬跡。這日,有個親兵向賈敘請假迴去跟關將軍複命。賈敘問道:“你去了可還迴來?”
親兵道:“卑職不知,全看將軍的意思。”
賈敘捋著胡須道:“這些日子,我試探蘇澄大人的口風,覺得燕國不像是想要趙國的樣子。她說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太大了,不知要到哪輩孫子時才能開發完。別國都嫌棄地盤小,唯有他們嫌棄地盤大。”
親兵思忖道:“這倒也說得過去。隻是他們待趙國是不是太大方了些。”
賈敘笑道:“這個我也探聽過。他們原本沒預備如此大方的。皆因咱們世子托了衍聖公、衍聖公求了林海老尚書。不然,人家幫咱們治河已是出了大力氣,哪裏還會幫咱們出糧食帳篷安置災民?也虧的他們富庶,這點子錢不算什麽。”
“原來如此。”親兵點頭笑道,“世子走了一趟京城,非但人出息了,趙國竟得了許多好處。委實劃算。”
賈敘道:“虧得他是這個點兒去,早些晚些皆遇不上衍聖公。”二人互視而笑。
新一期《燕京周報》問世了。這期報紙頭版頭條是:南洋馬來國特使抵達京城商議聯邦。旁邊的副標題是:燕國將與馬來國成立聯邦政府。下有馬來國特使與燕王、攝政王賈琮、丞相林黛玉、太師詹鯤、馮紫英羅曼吳天佑等一眾大員的合影。
人太多,臉看不清。下頭的文章卻十分清楚。馬來國要與燕國聯邦,並作一個國家。兩國實行同一套律法,使用同一種貨幣。兩國百姓享受同樣的福利,比如養老保險。聯邦之後,燕國派往各國的特使同時也代表馬來國。既是兩國成一國關稅自然取消。如此這般還有許多細則。此後,《燕京周報》連出了四個特刊,專門向百姓解釋聯邦是什麽。
記者少不得采訪各位大員。中有一條是采訪攝政王賈琮的。賈琮笑道:“你們報上掉了那麽些書袋子,人家讀者看得懂麽?此事其實極簡單。就是馬來國看燕國好,羨慕的緊,甘願與燕國合成一國。”
記者問道:“可是稱臣之意?”
“不是。”賈琮道,“聯邦就猶如兩個人成了親、組建一個新的家庭。兩國從官員到百姓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麽上國下國。大家記得,今後馬來國與燕國是一家人就是了。”
記者問道:“那咱們燕國是賺了還是虧了?”
賈琮笑道:“既是一家人了,還提什麽賺了虧了。談錢傷感情。”他與記者笑了會子接著說,“雖說馬來國窮困些,燕國起先要花些錢財精力去幫他們;彼國旅遊資源和動植物資源都很豐富,還控製著馬六甲海峽。那是極具戰略意義的一條水道,全球貿易興起後能有大用。長遠而言,燕國絕對是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