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蘇澄恫嚇住了小雀一家及其街坊, 故作鎮定從釘子巷逃走,其實早嚇出一身冷汗來,出了巷口反倒微微發顫。乃慢慢的負手踱步, 細思今日之困乃因輕敵之故。滿心隻想著小雀不過一小女兒,她家裏也是尋常百姓,自己身上又帶著兵刃火.槍、想來無礙;故此莽撞行事了。若非方才那漢子出頭、讓自己得以趁機嚇唬人, 還不定會怎樣呢。
一麵想著,隻見巷口橫著的那小街旁停了輛青蓋馬車,迎著蘇澄跑了過來。馬車夫摘下鬥笠, 正是賈氏馬行的那夥計。此人跳下車來拱手:“張姑娘。”
蘇澄立時明白了:“周掌櫃讓你跟著我?”
夥計笑道:“姑娘好本事,竟自己脫了身。我還琢磨著再過會子便進去救你呢。”
蘇澄鬆了口氣:“多謝!我方才嚇得厲害, 早知道你在外頭我就不怕了。”
夥計不禁大笑,乃道:“姑娘告訴周掌櫃你要上工友家逛逛, 他便猜那女工欲哄你迴家做嬸娘或嫂子。”
蘇澄眉頭一動:“周掌櫃根本不知道我要上哪個工友家逛去的。原來這等事並非獨在釘子巷。”
夥計道:“貧苦人家娶不上媳婦,多半便是這兩樣法子。或換親、或搶親。”
“不止一家、不止一巷、不止一城。”
夥計點頭:“全省皆如此。”
“我的天!”蘇澄望天, “民間到底窮成了什麽?”
夥計眼中露出一絲瞧熱鬧之意來:“縱然蘇大人是個包青天再世, 三年五載的怕也沒法子。”
蘇澄想了想:“那倒不至於。至少我們有人口。早年台灣府四麵荒蕪,三五年不也起來了?隻是……須得讓百姓休養生息才是。”她徑直爬上了馬車。
夥計詫然瞧了她兩眼, 也坐到前頭抖開馬鞭,隨口道:“莫非姑娘有什麽法子?”
“大略有了點子念頭。還得同蘇大人商議。”
夥計迴頭望了眼釘子巷, 奇道:“姑娘究竟是怎麽出來的?我竟想不出他們肯放了你。”
蘇澄笑道:“我嚇唬了他們一番,說要去告官。”
“你當真去告?”
“我想先等等看。”蘇澄思忖道,“方才說了那麽些話,聽的人裏頭就有年輕的媳婦。且等些日子, 看有沒有人清醒。”又苦笑道,“我年幼時就聽師叔提起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隻聽見罷了。這會子方明白其意。”乃輕歎一聲,“這八個字說的真真好。那些被騙來的媳婦竟多半是認了命的。”
“多半?”夥計道,“哪有不認命的。再說,到了婆家好賴有口飯吃——好容易騙來的媳婦不能餓死,餓死了誰生孫子?不過是娘家倒黴、收不著聘禮罷了。”
“是了。我把這一節忘了。”蘇澄搖搖頭,“那就不用指望她們去告狀了。”
夥計道:“不然,又不是離家十萬裏,想逃還不容易?”手臂一揮,催動馬車走了。
馬車吱吱呀呀走了一陣子,夥計略拉了拉韁繩,馬便跑慢了些。他道:“張姑娘,周掌櫃說,待從女工家救了你出來,不妨領你去看看菩提角。如今既是你自己出來的,還去麽?”
“菩提角?什麽地方?”
“去年水患之難民,老弱病殘的大都在哪兒。偶爾富貴人家施粥送衣便打發人過去。”
蘇澄吸了口氣,思忖片刻:“今日不能去。縱然要去,也不能就這麽去。”夥計偏了偏頭,隻看後腦勺便能看出有些失望。蘇澄解釋道,“大略能想出是個什麽模樣。窮極了便搶老婆,餓極了天曉得會做什麽。我方才已犯了白龍魚服之過,不可再造次了。過兩日托朋友去施粥,我混在做事的裏頭便好。”
夥計默然片刻道:“也好。姑娘少吃些去。”
蘇澄眯起眼瞧著此人的背影。分明半點神色瞧不到,她竟覺得這夥計極幸災樂禍。輕歎一聲,自言自語道:“橫豎已經夠糟了,再糟一點也就那樣。”
夥計終是忍不住嗤道:“未必。”蘇澄拿手遮了眼,暫且靠在車廂裏裝死。
次日,蘇澄依然扮作仆婦模樣,尋周掌櫃借馬車。周展櫃含笑瞧了瞧她,命那個認得她的夥計同她去。蘇澄便乘車直奔南郊天寧觀。到了觀中,真明正坐在樹下吃茶。瞧見了她微驚:“你沒跑去京城?”
“沒有。”蘇澄抿嘴,“幫我爹體察民情去了。我以為我看見的已是極壞,聽聞還有更壞。道長,您知道菩提角麽?”
“聽說過。”真明道,“舊年水患難民,男的當土匪去了,女的賣了,沒力氣和賣不出去的多半就擠在那兒熬日子。貧道知道自己力所不及,不曾去瞧過。”
蘇澄耷拉著腦袋:“不管多壞,總得去看看究竟是個什麽樣子。我不敢自己去。您老能不能幫著去施個粥?縱然是人間煉獄我也看看。”
真明瞧著她道:“終歸你不是蘇大人。”
“他現在忙著問案,沒空管別的;我先去打個前哨也好。再說,我自小錦衣玉食、不識人間苦難,想看看世間究竟是個什麽模樣。”蘇澄托著腮幫子,“免得那麽無知、讓人嘲笑。”她悶了會子,添上一句,“瞧背影都知道在嘲笑我無知。”
真明嗬嗬笑了幾聲,又思忖片刻道:“你當真想去看也成。我讓觀中道士主持,我陪著你。”
蘇澄嘻嘻笑道:“我就知道您老人家最好啦~~”
真明上歲數了,喜歡孩子。見她笑了自己也歡喜。乃喊來兩個道士,吩咐他們一個上幾家大飯館去訂明日的米飯,一個去佑民寺商議借大鍋。迴頭向蘇澄解釋道:“用米飯熬粥能快上許多。我們觀小,鍋也不大。佑民寺乃大廟,鍋子夠大。我總不能因為這個去買幾隻大鍋來。”蘇澄點了點頭。真明問道,“你今兒有事沒?”
蘇澄想了想,不願意去馬行再看見小雀,道:“沒呢。”
“嗯,你同我出去走走。”
真明遂換下道袍扮了個商人,又讓蘇澄去廚房抹點鍋灰。蘇澄這迴學機靈了。抹了臉、脖子、胳膊;想了想,挽起褲腿從腳踝到小腿全都抹勻了,又在褲腿上擦了點,蹦達著跑迴去見真明。真明笑搖搖頭,指著褲腿道:“畫蛇添足。我扮作商人不扮農夫,便是因為你再如何也扮不出農家女孩兒的意思來。財主帶了個模樣好有規矩的丫鬟,衣裳豈能不幹淨?”蘇澄“啊”了一聲,趕忙拍打褲腿,卻一時拍不幹淨。真明又道,“罷了,橫豎也不是為著唱戲給人看。”蘇澄有幾分訕訕的。
二人出了道觀,坐上賈氏馬行的馬車。真明吩咐道:“去甘蔗坡。”那趕車的夥計迴頭瞧了老爺子一眼,答應著揮動馬鞭。
蘇澄問道:“甘蔗坡是種甘蔗的麽?”
“不是。”真明道,“名兒碰巧叫甘蔗坡罷了。”
“哦……”
馬車顛顛簸簸,蘇澄快被顛散架了。真明瞧著她好笑道:“你又不是沒出過遠門。”
蘇澄苦著臉道:“從前出門都坐的師叔他們送來的橡膠輪胎帶減震彈簧的四**馬車,且走的也是大官道……”
真明搖頭:“日子過得太自在了,未必是好事。”蘇澄沒精神說話,攤在車上。真明便不搭理她了。
走了足有大半個時辰,馬車停下,夥計在前頭說:“老人家,到了。”
真明隻管自己下了車,蘇澄在後頭掙紮半日才扶著車壁挪下去。真明皺眉:“你一個年輕人,身子骨兒竟比我這老骨頭還不如。”
蘇澄有氣無力道:“您老是尋常的老人家麽……”夥計在旁忍笑。
真明嫌棄了她半日,道:“陳丫頭也和你差不多大。”
蘇澄欲哭無淚:“琮三嬸是您老同行啊!我能跟她比體力麽?”
“罷了罷了,跟我走,快些。”真明一壁說一壁走。蘇澄咬牙在後頭跟著。夥計撂下馬車,也跟著去瞧熱鬧。
這甘蔗坡名字叫坡,其實算個小山頭了,頗高。三人爬了半日才爬到半坡上。便聽見前頭人聲鼎沸極是熱鬧。蘇澄不覺伸長了脖子。再爬了會子,漸漸能看見人群了。合著是打架。仿佛不止一夥人,有十三四個,拿著棍子打成一團。也不知誰在跟誰打,嘶吼聲不絕於耳,不少人都身上都掛了彩。蘇澄拉了拉真明:“道長,這是……”
真明不言語,領著她往前走。那些人都專心打架,猶如沒看見他們似的。三人繞過人群走到後頭,隻見山間一股泉眼突突突的往外冒泉水,清澈可人。真明指著泉眼道:“甘蔗嶺上三姓人家,全指著這麽點子泉水過日子。隔三岔五的便因為水打起來。”
蘇澄大驚:“這麽點子水?鬧著玩麽?他們不打井麽?”
真明道:“不知何故,三家人都沒打出井來。甘蔗坡那頭還有眼泉水,成了條大溪,原本是供這些人家使的。後來有城中大戶占了溪水修別院,不許他們動了,他們才又尋到了此處。”
蘇澄磨牙:“誰家?”
“勞家。那別院是替勞甫和修的。勞甫和隻來住過兩次。”
“勞尚書的省親別院?”蘇澄看了看打成一團的十幾個漢子,“這種事想必也不是一兩件。”
真明道:“那別院裏頭若沒了溪水,便不好看了。”
蘇澄噎了會子,有氣無力道:“我知道您老的意思了……”
真明歎道:“你老子艱難。對付謝家,他能硬生生抄了鋪子;別家便不容易了。許多案子,縱然不是家務事,清官也是難斷的。例如那溪水,原本是人家勞家正經買了地、花了許多銀子蓋的院子。仗著榮國府與勞尚書的交情,托他們放了溪水出來,並不難。此處碰巧是勞家,別處還有別家,又去哪裏托人情?總不能家家戶戶都碰巧能尋到人情。你老子當真艱難。”
蘇澄半晌才動了動嘴角:“我沒預備惹他不痛快……他關我!總不能為了讓他開心、我就關在家裏吧。”
真明微笑:“我知道你這丫頭關不住。你須得明白,若不想讓你老子關著,就得知道外頭的事。你還嫩著呢。”
蘇澄思忖道:“托人情不是法子。而且我覺得像泉水這種東西不能歸誰家私人所有,當歸國家所有才是。”
那夥計在後頭道:“既然土地能歸私人買了去,泉水如何不能。”
半晌,蘇澄癟嘴道:“好像是這麽個理兒……故此還是應該替他們三家找到井水。既有兩個泉眼,必然有地下河。打井才是正道。”
真明又說:“其實,若三戶人家勻著使這眼泉水,也能種夠吃的糧食。隻是若加上稅賦便不夠了。”
蘇澄笑道:“這個好辦。如今隻說江西被土匪糟蹋得厲害,又沒了綠林生意,求朝廷免稅便好。”
夥計嗤笑道:“免稅?姑娘說什麽呢?”
提起這個,蘇澄頓時笑起來,人都精神了許多,擺手道:“莫擔心,不是去年還有水患麽?想找個免稅的借口極容易,我爹最會寫折子了。燕王並不指著江西的錢使。再說,日後商稅上來,也能補上農稅。”
真明思忖片刻,正色道:“丫頭,我問你。免除農稅可能行麽?”
蘇澄道:“我知道早年台灣府開荒時就是免除農稅的。如今全省都窮成這德行了,不免農稅根本撐不下去。農稅非免不可,隻看免幾年。”
真明點頭:“你明白這個就好。”
偏這會子可算有人留意到他們了,一個漢子跳過來問道:“你們是做什麽的!”
蘇澄搶著說:“我家老爺想買下勞家的宅子,放那頭的水給大夥兒使。但是你們得新開些山坡種西洋馬鈴薯,你們可願意麽?”
漢子一驚,大喊:“你說什麽?!”一聲喊得打架的人都住了手。
蘇澄又大聲喊道:“各位大叔大哥!我家老爺有意買下勞家的宅子、放他們家捏著的那條溪給你們使,但你們得種些西洋馬鈴薯,大家願意麽?”眾人都愣了。
真明捋著胡須道:“我老人家是做西洋馬鈴薯生意的。西洋馬鈴薯不需良田,薄地便好。山間地頭都可以種。你們隻管種出來,我包買,還將那頭的水放給各家使。”
另一個漢子捂著胳膊喊:“當真放水給我們使?”
“不錯。隻是你們得替我種西洋馬鈴薯。”
那漢子“嗷”了一聲:“願意——我們願意——”霎那間眾人齊聲喊“願意——”“願意——”
一麵想著,隻見巷口橫著的那小街旁停了輛青蓋馬車,迎著蘇澄跑了過來。馬車夫摘下鬥笠, 正是賈氏馬行的那夥計。此人跳下車來拱手:“張姑娘。”
蘇澄立時明白了:“周掌櫃讓你跟著我?”
夥計笑道:“姑娘好本事,竟自己脫了身。我還琢磨著再過會子便進去救你呢。”
蘇澄鬆了口氣:“多謝!我方才嚇得厲害, 早知道你在外頭我就不怕了。”
夥計不禁大笑,乃道:“姑娘告訴周掌櫃你要上工友家逛逛, 他便猜那女工欲哄你迴家做嬸娘或嫂子。”
蘇澄眉頭一動:“周掌櫃根本不知道我要上哪個工友家逛去的。原來這等事並非獨在釘子巷。”
夥計道:“貧苦人家娶不上媳婦,多半便是這兩樣法子。或換親、或搶親。”
“不止一家、不止一巷、不止一城。”
夥計點頭:“全省皆如此。”
“我的天!”蘇澄望天, “民間到底窮成了什麽?”
夥計眼中露出一絲瞧熱鬧之意來:“縱然蘇大人是個包青天再世, 三年五載的怕也沒法子。”
蘇澄想了想:“那倒不至於。至少我們有人口。早年台灣府四麵荒蕪,三五年不也起來了?隻是……須得讓百姓休養生息才是。”她徑直爬上了馬車。
夥計詫然瞧了她兩眼, 也坐到前頭抖開馬鞭,隨口道:“莫非姑娘有什麽法子?”
“大略有了點子念頭。還得同蘇大人商議。”
夥計迴頭望了眼釘子巷, 奇道:“姑娘究竟是怎麽出來的?我竟想不出他們肯放了你。”
蘇澄笑道:“我嚇唬了他們一番,說要去告官。”
“你當真去告?”
“我想先等等看。”蘇澄思忖道,“方才說了那麽些話,聽的人裏頭就有年輕的媳婦。且等些日子, 看有沒有人清醒。”又苦笑道,“我年幼時就聽師叔提起過‘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隻聽見罷了。這會子方明白其意。”乃輕歎一聲,“這八個字說的真真好。那些被騙來的媳婦竟多半是認了命的。”
“多半?”夥計道,“哪有不認命的。再說,到了婆家好賴有口飯吃——好容易騙來的媳婦不能餓死,餓死了誰生孫子?不過是娘家倒黴、收不著聘禮罷了。”
“是了。我把這一節忘了。”蘇澄搖搖頭,“那就不用指望她們去告狀了。”
夥計道:“不然,又不是離家十萬裏,想逃還不容易?”手臂一揮,催動馬車走了。
馬車吱吱呀呀走了一陣子,夥計略拉了拉韁繩,馬便跑慢了些。他道:“張姑娘,周掌櫃說,待從女工家救了你出來,不妨領你去看看菩提角。如今既是你自己出來的,還去麽?”
“菩提角?什麽地方?”
“去年水患之難民,老弱病殘的大都在哪兒。偶爾富貴人家施粥送衣便打發人過去。”
蘇澄吸了口氣,思忖片刻:“今日不能去。縱然要去,也不能就這麽去。”夥計偏了偏頭,隻看後腦勺便能看出有些失望。蘇澄解釋道,“大略能想出是個什麽模樣。窮極了便搶老婆,餓極了天曉得會做什麽。我方才已犯了白龍魚服之過,不可再造次了。過兩日托朋友去施粥,我混在做事的裏頭便好。”
夥計默然片刻道:“也好。姑娘少吃些去。”
蘇澄眯起眼瞧著此人的背影。分明半點神色瞧不到,她竟覺得這夥計極幸災樂禍。輕歎一聲,自言自語道:“橫豎已經夠糟了,再糟一點也就那樣。”
夥計終是忍不住嗤道:“未必。”蘇澄拿手遮了眼,暫且靠在車廂裏裝死。
次日,蘇澄依然扮作仆婦模樣,尋周掌櫃借馬車。周展櫃含笑瞧了瞧她,命那個認得她的夥計同她去。蘇澄便乘車直奔南郊天寧觀。到了觀中,真明正坐在樹下吃茶。瞧見了她微驚:“你沒跑去京城?”
“沒有。”蘇澄抿嘴,“幫我爹體察民情去了。我以為我看見的已是極壞,聽聞還有更壞。道長,您知道菩提角麽?”
“聽說過。”真明道,“舊年水患難民,男的當土匪去了,女的賣了,沒力氣和賣不出去的多半就擠在那兒熬日子。貧道知道自己力所不及,不曾去瞧過。”
蘇澄耷拉著腦袋:“不管多壞,總得去看看究竟是個什麽樣子。我不敢自己去。您老能不能幫著去施個粥?縱然是人間煉獄我也看看。”
真明瞧著她道:“終歸你不是蘇大人。”
“他現在忙著問案,沒空管別的;我先去打個前哨也好。再說,我自小錦衣玉食、不識人間苦難,想看看世間究竟是個什麽模樣。”蘇澄托著腮幫子,“免得那麽無知、讓人嘲笑。”她悶了會子,添上一句,“瞧背影都知道在嘲笑我無知。”
真明嗬嗬笑了幾聲,又思忖片刻道:“你當真想去看也成。我讓觀中道士主持,我陪著你。”
蘇澄嘻嘻笑道:“我就知道您老人家最好啦~~”
真明上歲數了,喜歡孩子。見她笑了自己也歡喜。乃喊來兩個道士,吩咐他們一個上幾家大飯館去訂明日的米飯,一個去佑民寺商議借大鍋。迴頭向蘇澄解釋道:“用米飯熬粥能快上許多。我們觀小,鍋也不大。佑民寺乃大廟,鍋子夠大。我總不能因為這個去買幾隻大鍋來。”蘇澄點了點頭。真明問道,“你今兒有事沒?”
蘇澄想了想,不願意去馬行再看見小雀,道:“沒呢。”
“嗯,你同我出去走走。”
真明遂換下道袍扮了個商人,又讓蘇澄去廚房抹點鍋灰。蘇澄這迴學機靈了。抹了臉、脖子、胳膊;想了想,挽起褲腿從腳踝到小腿全都抹勻了,又在褲腿上擦了點,蹦達著跑迴去見真明。真明笑搖搖頭,指著褲腿道:“畫蛇添足。我扮作商人不扮農夫,便是因為你再如何也扮不出農家女孩兒的意思來。財主帶了個模樣好有規矩的丫鬟,衣裳豈能不幹淨?”蘇澄“啊”了一聲,趕忙拍打褲腿,卻一時拍不幹淨。真明又道,“罷了,橫豎也不是為著唱戲給人看。”蘇澄有幾分訕訕的。
二人出了道觀,坐上賈氏馬行的馬車。真明吩咐道:“去甘蔗坡。”那趕車的夥計迴頭瞧了老爺子一眼,答應著揮動馬鞭。
蘇澄問道:“甘蔗坡是種甘蔗的麽?”
“不是。”真明道,“名兒碰巧叫甘蔗坡罷了。”
“哦……”
馬車顛顛簸簸,蘇澄快被顛散架了。真明瞧著她好笑道:“你又不是沒出過遠門。”
蘇澄苦著臉道:“從前出門都坐的師叔他們送來的橡膠輪胎帶減震彈簧的四**馬車,且走的也是大官道……”
真明搖頭:“日子過得太自在了,未必是好事。”蘇澄沒精神說話,攤在車上。真明便不搭理她了。
走了足有大半個時辰,馬車停下,夥計在前頭說:“老人家,到了。”
真明隻管自己下了車,蘇澄在後頭掙紮半日才扶著車壁挪下去。真明皺眉:“你一個年輕人,身子骨兒竟比我這老骨頭還不如。”
蘇澄有氣無力道:“您老是尋常的老人家麽……”夥計在旁忍笑。
真明嫌棄了她半日,道:“陳丫頭也和你差不多大。”
蘇澄欲哭無淚:“琮三嬸是您老同行啊!我能跟她比體力麽?”
“罷了罷了,跟我走,快些。”真明一壁說一壁走。蘇澄咬牙在後頭跟著。夥計撂下馬車,也跟著去瞧熱鬧。
這甘蔗坡名字叫坡,其實算個小山頭了,頗高。三人爬了半日才爬到半坡上。便聽見前頭人聲鼎沸極是熱鬧。蘇澄不覺伸長了脖子。再爬了會子,漸漸能看見人群了。合著是打架。仿佛不止一夥人,有十三四個,拿著棍子打成一團。也不知誰在跟誰打,嘶吼聲不絕於耳,不少人都身上都掛了彩。蘇澄拉了拉真明:“道長,這是……”
真明不言語,領著她往前走。那些人都專心打架,猶如沒看見他們似的。三人繞過人群走到後頭,隻見山間一股泉眼突突突的往外冒泉水,清澈可人。真明指著泉眼道:“甘蔗嶺上三姓人家,全指著這麽點子泉水過日子。隔三岔五的便因為水打起來。”
蘇澄大驚:“這麽點子水?鬧著玩麽?他們不打井麽?”
真明道:“不知何故,三家人都沒打出井來。甘蔗坡那頭還有眼泉水,成了條大溪,原本是供這些人家使的。後來有城中大戶占了溪水修別院,不許他們動了,他們才又尋到了此處。”
蘇澄磨牙:“誰家?”
“勞家。那別院是替勞甫和修的。勞甫和隻來住過兩次。”
“勞尚書的省親別院?”蘇澄看了看打成一團的十幾個漢子,“這種事想必也不是一兩件。”
真明道:“那別院裏頭若沒了溪水,便不好看了。”
蘇澄噎了會子,有氣無力道:“我知道您老的意思了……”
真明歎道:“你老子艱難。對付謝家,他能硬生生抄了鋪子;別家便不容易了。許多案子,縱然不是家務事,清官也是難斷的。例如那溪水,原本是人家勞家正經買了地、花了許多銀子蓋的院子。仗著榮國府與勞尚書的交情,托他們放了溪水出來,並不難。此處碰巧是勞家,別處還有別家,又去哪裏托人情?總不能家家戶戶都碰巧能尋到人情。你老子當真艱難。”
蘇澄半晌才動了動嘴角:“我沒預備惹他不痛快……他關我!總不能為了讓他開心、我就關在家裏吧。”
真明微笑:“我知道你這丫頭關不住。你須得明白,若不想讓你老子關著,就得知道外頭的事。你還嫩著呢。”
蘇澄思忖道:“托人情不是法子。而且我覺得像泉水這種東西不能歸誰家私人所有,當歸國家所有才是。”
那夥計在後頭道:“既然土地能歸私人買了去,泉水如何不能。”
半晌,蘇澄癟嘴道:“好像是這麽個理兒……故此還是應該替他們三家找到井水。既有兩個泉眼,必然有地下河。打井才是正道。”
真明又說:“其實,若三戶人家勻著使這眼泉水,也能種夠吃的糧食。隻是若加上稅賦便不夠了。”
蘇澄笑道:“這個好辦。如今隻說江西被土匪糟蹋得厲害,又沒了綠林生意,求朝廷免稅便好。”
夥計嗤笑道:“免稅?姑娘說什麽呢?”
提起這個,蘇澄頓時笑起來,人都精神了許多,擺手道:“莫擔心,不是去年還有水患麽?想找個免稅的借口極容易,我爹最會寫折子了。燕王並不指著江西的錢使。再說,日後商稅上來,也能補上農稅。”
真明思忖片刻,正色道:“丫頭,我問你。免除農稅可能行麽?”
蘇澄道:“我知道早年台灣府開荒時就是免除農稅的。如今全省都窮成這德行了,不免農稅根本撐不下去。農稅非免不可,隻看免幾年。”
真明點頭:“你明白這個就好。”
偏這會子可算有人留意到他們了,一個漢子跳過來問道:“你們是做什麽的!”
蘇澄搶著說:“我家老爺想買下勞家的宅子,放那頭的水給大夥兒使。但是你們得新開些山坡種西洋馬鈴薯,你們可願意麽?”
漢子一驚,大喊:“你說什麽?!”一聲喊得打架的人都住了手。
蘇澄又大聲喊道:“各位大叔大哥!我家老爺有意買下勞家的宅子、放他們家捏著的那條溪給你們使,但你們得種些西洋馬鈴薯,大家願意麽?”眾人都愣了。
真明捋著胡須道:“我老人家是做西洋馬鈴薯生意的。西洋馬鈴薯不需良田,薄地便好。山間地頭都可以種。你們隻管種出來,我包買,還將那頭的水放給各家使。”
另一個漢子捂著胳膊喊:“當真放水給我們使?”
“不錯。隻是你們得替我種西洋馬鈴薯。”
那漢子“嗷”了一聲:“願意——我們願意——”霎那間眾人齊聲喊“願意——”“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