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陳瑞錦偷聽到曾家要送女兒給杜得渠家,賈琮忙去尋鍾威商議。鍾威皺眉道:“他們倒是當真舍得。”
賈琮道:“曾家在廬州地位太高了,您老如何應付?”
鍾威哼道:“應付什麽?曾家有範誠有用麽?”
賈琮立時說:“開什麽玩笑!連範兄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上好麽。”
鍾威飲了口茶淡淡的說:“那杜得渠比得上我麽?”
賈琮忙伸出一個大拇指來:“鍾大叔您是一頭猛虎,杜得渠不過是隻猴子。再過些日子隻怕他連鍾大哥都比不得。”
“卻又來!”鍾威擎著茶盅子道,“文係曾家比不得範誠,武係杜得渠比不得我與珩兒,理他們作甚。”
賈琮想了想:“也是,他們愛幹嘛幹嘛。”遂撂下此事。
才剛喘口氣,外頭有人進來向鍾威道:“楚王來了。”
鍾威道:“早猜到他會來。聽說廬州讓尋常百姓念書不花錢、特來瞧瞧罷了,不必理會。”
賈琮歪著腦袋想了半日:“楚王是老幾來著?”
鍾威道:“老二。”
“我記得這幾位王爺裏頭有個愛念書的,忘了是誰。”
“那是老七,齊王。”鍾威含笑道,“已來過了,還特等鍾珩迴來拉著他套了半日的近乎。”
賈琮拍掌道:“哈哈!說不定他迴去也弄起義務教育來。”乃又道,“這個老二,我記得挺裝的,收攬了些朝中要緊的大臣。”
鍾威道:“先義忠親王、燕王和蜀王當年皆險些讓他害死。”
賈琮張了張嘴:“他一次搞死這麽多?”
鍾威道:“不是一次,是三次。老二平素不出手,出手便是死手。其餘那幾位他從沒動過。可惜這三位都陰差陽錯沒死成。”
賈琮咂舌:“一個太子,一個最聰明,一個有軍功。他沒對付過太上皇麽?”
鍾威道:“若依著真本事,太上皇在哥九個裏頭排在後頭。”
賈琮撇嘴道:“足見他沒信過司徒磐會真心幫著太上皇。這一節上,他比許多人聰明。”
鍾威道:“若沒有司徒磐,太上皇怕也難以撐住朝局。老二手中握著許多權臣。”
賈琮打了個哈欠:“虧的他沒上台。這貨比晉王還陰狠,臣子但凡本事大些早晚讓他弄死,那我真的隻有移民美洲一條路了。”
鍾威瞥了他一眼:“沒出息。他是沒朝太上皇下手,若動了他早死了。你當劉登喜吃素的麽?”
賈琮嘴角一抽:“說的也是。隻怕劉登喜都巴不得老二先把那三位弄死,再搜羅點證據反手弄死老二。”乃揉了揉腦袋,“昨晚上沒睡飽。鍾大叔,我上後頭睡會子。”打著哈欠往客房去了。
他一喊困,鍾威也覺得春困上頭,遂掩了門於屋中小憩。才剛睡著,外頭出事了。
因楚王是要緊客人,依著茶樓慣例,是妙玉於隔壁靜室烹茶、另有茶娘捧過去。妙玉茶藝高出去尋常茶藝師傅許多,精妙之處市井中人少有能品出來的。楚王今兒帶了個兒子來,爺倆皆是茶道中人,大讚不已,非要見見這位茶藝師傅。茶娘忙說烹茶師父容貌醜陋、不便見人。楚王笑道:“無礙,我不怕。”茶娘無奈,隻得去問妙玉。
妙玉本就不見客的;自打早年遇上一迴忠順王爺,愈發怕了他們皇帝家的人,更是不肯出去。楚王來悅誌茶樓無非是聽說了鍾家叔侄降山匪之事、好奇罷了。一個尋常的茶樓何嚐放在眼裏?他那兒子性子不好,惱道:“區區烹茶的倒是擺起譜來了。”乃命左右將茶藝師傅帶過來。方才鍾威說“不必理會”,故此這會子幾個有本事的都不在,隻有兩個尋常的夥計在他們屋中服侍,壓根兒攔不住楚王的人。妙玉就在隔壁尚不及離開,便被扯去楚王跟前了。無奈,隻得合十行禮,不則一聲。
楚王與其子俱驚得倒吸一口:這兩位都見過義忠王妃。屋中寂然許久,楚王指著她問道:“你是何人!”
妙玉頌了聲佛:“貧尼乃方外之人。”
楚王便盯著她瞧,妙玉隻垂目合十。屋中又靜的詭異起來。
此時已有茶樓的人喊了鍾威起來,鍾威匆匆趕了過來,向楚王道:“這位師父茶藝高超,我們茶樓特請她來烹茶。因她本是出家人,不便見客,遂隻對外頭說烹茶師父容貌醜陋。”
楚王點頭道:“你倒是當真有眼光。”乃站起來向妙玉作了個揖,“驚嚇師父了,恕罪。”遂哈哈笑了幾聲,留下一大錠銀子,領著人走了。他兒子頻頻迴首,目光一道道打在妙玉身上,妙玉愈發驚魂不定。
鍾威何嚐不知道他們認得義忠王妃?頓時犯愁。先寬慰了妙玉幾句,轉到後頭將賈琮拎起來說與他聽,道:“怕是要讓楚王盯上了。”
賈琮怔了怔:“她怎麽這麽倒黴,五行犯土,老惹上司徒家的人。”又側頭瞧了瞧鍾威,“怎麽她一個二十多歲的漂亮女人,同你們這好幾個光棍混了兩三年,沒跟誰湊成一對麽?好生奇怪。”
鍾威哂笑道:“我們誰見的美貌女子少?再說,縱開了茶樓,我們仍舊是武夫。她若在你們府裏,保不齊會瞧上你們那位文曲星下界的神瑛侍者。”
賈琮齜了齜牙:“說的也是。”原著不是瞧上了那一位麽?“我倒是忘了你們文武不同路。鍾大叔,你看楚王會來惹事麽?”
鍾威忙說:“你趕緊把這個尼姑給我送走吧。楚王當年暗暗傾慕義忠王妃多年,定不會放過她。此人可比不得鄂王。”
“哈?這麽狗血!”賈琮兩眼放光,“莫非義忠王妃是他初戀情人?”
鍾威道:“莫要胡扯,那時候欽慕太子妃的多了去了。妙玉隻是容貌上與她姨母相似罷了,神韻全然不同。”
“好吧。他今天帶來的這個是世子麽?”
“不是。”鍾威道,“是他第三子。世子這會子大約在楚國監國呢。”
“這個三子人品、能耐如何?世子如何?”
鍾威瞥了他一眼:“打什麽主意?”
賈琮咧嘴一笑:“好奇。”鍾威便大略說了楚王的幾個兒子。因楚王自家兄弟鬥的厲害,他倒是一直替長子立著威,故此楚王之子沒什麽內鬥,都專心扶持著世子。世子性子也比楚王好不到哪裏去,隻是因日子順當,膽量比他老子大些。賈琮點點頭,伸了個懶腰:“鍾大叔,我忽然覺得,妙玉長得像她姨母,當真不錯。”鍾威瞥了他一眼。
次日楚王便使了人來悅誌茶樓提親,問那個烹茶的美貌姑子叫什麽,要納她為妾。妙玉自然是不答應的。隻是人家這迴已將身份亮出來了,廬王的伯父、楚王。楚國比廬國大得多,廬王縱然想護著妙玉也沒那個本事、何況妙玉不過一民女。明擺著就是以勢壓人了。鍾威顯見惹楚王不起,便硬著頭皮打哈哈將楚王的人頂走了,迴頭與妙玉商議說,這會子大約京中已經安定,不如派個人送她迴京城。妙玉早想迴京了,立時答應。
妙玉在京中那許多古董茶具,賈琮早使了人送還給她,隻是她的丫鬟婆子還留在真無庵。此行匆忙,並未帶著那些,隻說來日送替她送迴京中。她乃匆匆收拾了個小包袱,鍾威派位兄弟駕車,立時送她出城。楚王既看上了她,又知道她不願意,豈能不派人盯著?妙玉他們不過走了半日的路程,便讓楚王的人攔住去路。人家幾十個人,他們才兩個人,不是白給麽?那駕車的趕忙自己解開馬溜走,將車和妙玉留在了大路上。
楚王聽說已生擒妙玉,哈哈大笑。什麽學堂也不看了、小鍾將軍也不見了,立時領人離開廬州。與妙玉會和後,楚王好言哄了她半日。妙玉半分不搭理,隻管垂頭誦佛。楚王笑道:“不著急。美人兒,到了楚國你自然會迴心轉意。”遂歡歡喜喜領人往楚國趕。
這一夜,正趕上春雨瀟瀟,楚王一行人宿於吳楚邊境一處鎮子。想著過些日子便可洞房花燭、楚王心中暢快,他兒子也恭喜父王新得美人,便多飲了幾杯酒。又借著酒興闖去妙玉屋子調笑了一番,見美人驚懼可憐的模樣,愈發笑得震天響。
忽聞一縷幽香飄過,楚王吸了吸鼻子湊過妙玉身邊:“美人用的什麽香。”
妙玉隻管誦佛,閉目不語。
燈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楚王便有幾分把持不住了。他因想著,橫豎這女人是他搶來的,縱迴到楚國去也一般得強迫與她。她是個姑子,平素不沾煙火;但凡得了**滋味,自然順從了。乃走到門邊,讓看著妙玉的護衛上院子外頭去。護衛都知道王爺要做什麽,賊兮兮的笑了幾聲,口中還念“恭喜王爺”,嘩啦啦的跑了。楚王笑嗬嗬闔上了門湊到妙玉跟前,捋著胡須笑道:“美人兒,擇日不如撞日。古話說,**一刻值千金,不如咱們兩個安歇了吧。”
妙玉這會子早嚇得魂都飛了,打了半日的顫,猛然閉目念起了經。
楚王笑道:“美人既會念經,殊不知雙修也是修煉?”遂一徑寬衣解帶。
眼見楚王已走到跟前,妙玉兩眼一閉,渾身繃緊,捏了兩個繡花拳頭預備掙紮。忽聽輕輕的“撲哧”一響,並有悶悶的幾聲喘息。妙玉不禁睜眼一看——兩個黑衣人立在眼前,一個捂住了楚王的嘴,一個抱著胳膊在旁看著,楚王胸口冒出來一小截劍尖。
不多時,楚王氣絕身亡。妙玉這會子才認出來,這二位她都在茶樓見過,是跟著賈琮來的,一個姓陳一個姓施。殺楚王的那位是陳姑娘,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套黑色夜行衣丟給她:“師父快些換上。”
妙玉也顧不得另外那位施公子是男人,匆匆換上了夜行衣。陳姑娘取了青皮包袱上妙玉的淄衣背在背後,施公子輕輕拎起了妙玉,二人互視一眼,飛身掠出窗外,眨眼在雨幕中沒了蹤影。
不多時,三人便到了與客棧隔了兩條街的街口,陳姑娘將包淄衣的包袱丟進馬車,隨手往地上撂下了妙玉戴的僧帽,駕車離去。施公子則拎著妙玉穿街越巷到了鎮子另一頭,有間農人的草棚子外頭係著兩匹馬。二人鑽進棚子,施公子道:“這夜行衣本是浸過油能防水的。”乃在棚中的草堆下頭取了個包袱,並丟給妙玉一個鬥笠,自己也戴了一個。二人立時出來上馬,連夜冒雨而去。
次日,親兵發現了楚王的屍身,其子撫屍大哭。並發覺妙玉不見了,立時滿鎮子搜查,沒過多久便尋見了妙玉的僧帽。又有人說昨晚聽見有馬車聲從此處離去,並因下的雨不大,路上留著車轍子。楚王之子忙領人沿著車轍子追。追了大半日,追到一輛空蕩蕩的馬車,裏頭撂著一個包袱,包袱中包著一件淄衣。乃迴頭在鎮中搜查數日,再尋不出痕跡,亦找不著妙玉。無奈,隻得拖著楚王之屍迴國發喪。
另一頭,陳瑞錦繞了個圈子與妙玉施黎迴合,告訴妙玉道:“當日師父離開廬州的路正是往京城去的,楚國必然疑心,故此你迴京不安全。嶺南有白令儀白令恩兩位大人,從前皆是義忠親王舊部,白家還養著義忠親王的一位郡主。不如送師父去那裏,總比在京中燕王的地盤安全些。”妙玉連連稱謝。陳瑞錦笑道,“虧得師父那些古董茶具沒帶在身邊。不然倒是便宜了楚王。來日我們替你送去嶺南。”妙玉趕忙又念佛稱謝。
他二人遂護送妙玉到了桐城,將此女交予賈氏馬行,馬行使人護送妙玉去嶺南,並捎上賈琮的一封信。讓他們先去兩廣總督府,王子騰見信便知如何行事了。陳施二人迴到廬州,鍾威等人剛把楚國派來查問妙玉來曆的人糊弄走。他隻說此女是路上救的,知道是蘇州人氏、在蘇州出的家。因茶藝實在好,方收留了她;旁的一概不知。因他們說的都是實話,便發了幾個惡誓。楚人並不大信,隻是沒有旁的證據,暫且無法。賈琮笑道:“妙玉師父那張臉,大約是專業克死王爺五十年。”
天下分崩後不過二三年,已死了兩位王爺,都死得不明不白。鄂王還罷了,楚王之死卻惹得諸王悉數加強戒備、再不敢隨意白龍魚服的去別國串門。紅骨記的生意又好了許多。而楚國知道妙玉長得與先義忠王妃逼似,暗暗疑心到義忠親王舊部頭上去了。
賈琮道:“曾家在廬州地位太高了,您老如何應付?”
鍾威哼道:“應付什麽?曾家有範誠有用麽?”
賈琮立時說:“開什麽玩笑!連範兄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上好麽。”
鍾威飲了口茶淡淡的說:“那杜得渠比得上我麽?”
賈琮忙伸出一個大拇指來:“鍾大叔您是一頭猛虎,杜得渠不過是隻猴子。再過些日子隻怕他連鍾大哥都比不得。”
“卻又來!”鍾威擎著茶盅子道,“文係曾家比不得範誠,武係杜得渠比不得我與珩兒,理他們作甚。”
賈琮想了想:“也是,他們愛幹嘛幹嘛。”遂撂下此事。
才剛喘口氣,外頭有人進來向鍾威道:“楚王來了。”
鍾威道:“早猜到他會來。聽說廬州讓尋常百姓念書不花錢、特來瞧瞧罷了,不必理會。”
賈琮歪著腦袋想了半日:“楚王是老幾來著?”
鍾威道:“老二。”
“我記得這幾位王爺裏頭有個愛念書的,忘了是誰。”
“那是老七,齊王。”鍾威含笑道,“已來過了,還特等鍾珩迴來拉著他套了半日的近乎。”
賈琮拍掌道:“哈哈!說不定他迴去也弄起義務教育來。”乃又道,“這個老二,我記得挺裝的,收攬了些朝中要緊的大臣。”
鍾威道:“先義忠親王、燕王和蜀王當年皆險些讓他害死。”
賈琮張了張嘴:“他一次搞死這麽多?”
鍾威道:“不是一次,是三次。老二平素不出手,出手便是死手。其餘那幾位他從沒動過。可惜這三位都陰差陽錯沒死成。”
賈琮咂舌:“一個太子,一個最聰明,一個有軍功。他沒對付過太上皇麽?”
鍾威道:“若依著真本事,太上皇在哥九個裏頭排在後頭。”
賈琮撇嘴道:“足見他沒信過司徒磐會真心幫著太上皇。這一節上,他比許多人聰明。”
鍾威道:“若沒有司徒磐,太上皇怕也難以撐住朝局。老二手中握著許多權臣。”
賈琮打了個哈欠:“虧的他沒上台。這貨比晉王還陰狠,臣子但凡本事大些早晚讓他弄死,那我真的隻有移民美洲一條路了。”
鍾威瞥了他一眼:“沒出息。他是沒朝太上皇下手,若動了他早死了。你當劉登喜吃素的麽?”
賈琮嘴角一抽:“說的也是。隻怕劉登喜都巴不得老二先把那三位弄死,再搜羅點證據反手弄死老二。”乃揉了揉腦袋,“昨晚上沒睡飽。鍾大叔,我上後頭睡會子。”打著哈欠往客房去了。
他一喊困,鍾威也覺得春困上頭,遂掩了門於屋中小憩。才剛睡著,外頭出事了。
因楚王是要緊客人,依著茶樓慣例,是妙玉於隔壁靜室烹茶、另有茶娘捧過去。妙玉茶藝高出去尋常茶藝師傅許多,精妙之處市井中人少有能品出來的。楚王今兒帶了個兒子來,爺倆皆是茶道中人,大讚不已,非要見見這位茶藝師傅。茶娘忙說烹茶師父容貌醜陋、不便見人。楚王笑道:“無礙,我不怕。”茶娘無奈,隻得去問妙玉。
妙玉本就不見客的;自打早年遇上一迴忠順王爺,愈發怕了他們皇帝家的人,更是不肯出去。楚王來悅誌茶樓無非是聽說了鍾家叔侄降山匪之事、好奇罷了。一個尋常的茶樓何嚐放在眼裏?他那兒子性子不好,惱道:“區區烹茶的倒是擺起譜來了。”乃命左右將茶藝師傅帶過來。方才鍾威說“不必理會”,故此這會子幾個有本事的都不在,隻有兩個尋常的夥計在他們屋中服侍,壓根兒攔不住楚王的人。妙玉就在隔壁尚不及離開,便被扯去楚王跟前了。無奈,隻得合十行禮,不則一聲。
楚王與其子俱驚得倒吸一口:這兩位都見過義忠王妃。屋中寂然許久,楚王指著她問道:“你是何人!”
妙玉頌了聲佛:“貧尼乃方外之人。”
楚王便盯著她瞧,妙玉隻垂目合十。屋中又靜的詭異起來。
此時已有茶樓的人喊了鍾威起來,鍾威匆匆趕了過來,向楚王道:“這位師父茶藝高超,我們茶樓特請她來烹茶。因她本是出家人,不便見客,遂隻對外頭說烹茶師父容貌醜陋。”
楚王點頭道:“你倒是當真有眼光。”乃站起來向妙玉作了個揖,“驚嚇師父了,恕罪。”遂哈哈笑了幾聲,留下一大錠銀子,領著人走了。他兒子頻頻迴首,目光一道道打在妙玉身上,妙玉愈發驚魂不定。
鍾威何嚐不知道他們認得義忠王妃?頓時犯愁。先寬慰了妙玉幾句,轉到後頭將賈琮拎起來說與他聽,道:“怕是要讓楚王盯上了。”
賈琮怔了怔:“她怎麽這麽倒黴,五行犯土,老惹上司徒家的人。”又側頭瞧了瞧鍾威,“怎麽她一個二十多歲的漂亮女人,同你們這好幾個光棍混了兩三年,沒跟誰湊成一對麽?好生奇怪。”
鍾威哂笑道:“我們誰見的美貌女子少?再說,縱開了茶樓,我們仍舊是武夫。她若在你們府裏,保不齊會瞧上你們那位文曲星下界的神瑛侍者。”
賈琮齜了齜牙:“說的也是。”原著不是瞧上了那一位麽?“我倒是忘了你們文武不同路。鍾大叔,你看楚王會來惹事麽?”
鍾威忙說:“你趕緊把這個尼姑給我送走吧。楚王當年暗暗傾慕義忠王妃多年,定不會放過她。此人可比不得鄂王。”
“哈?這麽狗血!”賈琮兩眼放光,“莫非義忠王妃是他初戀情人?”
鍾威道:“莫要胡扯,那時候欽慕太子妃的多了去了。妙玉隻是容貌上與她姨母相似罷了,神韻全然不同。”
“好吧。他今天帶來的這個是世子麽?”
“不是。”鍾威道,“是他第三子。世子這會子大約在楚國監國呢。”
“這個三子人品、能耐如何?世子如何?”
鍾威瞥了他一眼:“打什麽主意?”
賈琮咧嘴一笑:“好奇。”鍾威便大略說了楚王的幾個兒子。因楚王自家兄弟鬥的厲害,他倒是一直替長子立著威,故此楚王之子沒什麽內鬥,都專心扶持著世子。世子性子也比楚王好不到哪裏去,隻是因日子順當,膽量比他老子大些。賈琮點點頭,伸了個懶腰:“鍾大叔,我忽然覺得,妙玉長得像她姨母,當真不錯。”鍾威瞥了他一眼。
次日楚王便使了人來悅誌茶樓提親,問那個烹茶的美貌姑子叫什麽,要納她為妾。妙玉自然是不答應的。隻是人家這迴已將身份亮出來了,廬王的伯父、楚王。楚國比廬國大得多,廬王縱然想護著妙玉也沒那個本事、何況妙玉不過一民女。明擺著就是以勢壓人了。鍾威顯見惹楚王不起,便硬著頭皮打哈哈將楚王的人頂走了,迴頭與妙玉商議說,這會子大約京中已經安定,不如派個人送她迴京城。妙玉早想迴京了,立時答應。
妙玉在京中那許多古董茶具,賈琮早使了人送還給她,隻是她的丫鬟婆子還留在真無庵。此行匆忙,並未帶著那些,隻說來日送替她送迴京中。她乃匆匆收拾了個小包袱,鍾威派位兄弟駕車,立時送她出城。楚王既看上了她,又知道她不願意,豈能不派人盯著?妙玉他們不過走了半日的路程,便讓楚王的人攔住去路。人家幾十個人,他們才兩個人,不是白給麽?那駕車的趕忙自己解開馬溜走,將車和妙玉留在了大路上。
楚王聽說已生擒妙玉,哈哈大笑。什麽學堂也不看了、小鍾將軍也不見了,立時領人離開廬州。與妙玉會和後,楚王好言哄了她半日。妙玉半分不搭理,隻管垂頭誦佛。楚王笑道:“不著急。美人兒,到了楚國你自然會迴心轉意。”遂歡歡喜喜領人往楚國趕。
這一夜,正趕上春雨瀟瀟,楚王一行人宿於吳楚邊境一處鎮子。想著過些日子便可洞房花燭、楚王心中暢快,他兒子也恭喜父王新得美人,便多飲了幾杯酒。又借著酒興闖去妙玉屋子調笑了一番,見美人驚懼可憐的模樣,愈發笑得震天響。
忽聞一縷幽香飄過,楚王吸了吸鼻子湊過妙玉身邊:“美人用的什麽香。”
妙玉隻管誦佛,閉目不語。
燈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楚王便有幾分把持不住了。他因想著,橫豎這女人是他搶來的,縱迴到楚國去也一般得強迫與她。她是個姑子,平素不沾煙火;但凡得了**滋味,自然順從了。乃走到門邊,讓看著妙玉的護衛上院子外頭去。護衛都知道王爺要做什麽,賊兮兮的笑了幾聲,口中還念“恭喜王爺”,嘩啦啦的跑了。楚王笑嗬嗬闔上了門湊到妙玉跟前,捋著胡須笑道:“美人兒,擇日不如撞日。古話說,**一刻值千金,不如咱們兩個安歇了吧。”
妙玉這會子早嚇得魂都飛了,打了半日的顫,猛然閉目念起了經。
楚王笑道:“美人既會念經,殊不知雙修也是修煉?”遂一徑寬衣解帶。
眼見楚王已走到跟前,妙玉兩眼一閉,渾身繃緊,捏了兩個繡花拳頭預備掙紮。忽聽輕輕的“撲哧”一響,並有悶悶的幾聲喘息。妙玉不禁睜眼一看——兩個黑衣人立在眼前,一個捂住了楚王的嘴,一個抱著胳膊在旁看著,楚王胸口冒出來一小截劍尖。
不多時,楚王氣絕身亡。妙玉這會子才認出來,這二位她都在茶樓見過,是跟著賈琮來的,一個姓陳一個姓施。殺楚王的那位是陳姑娘,不知從何處取出一套黑色夜行衣丟給她:“師父快些換上。”
妙玉也顧不得另外那位施公子是男人,匆匆換上了夜行衣。陳姑娘取了青皮包袱上妙玉的淄衣背在背後,施公子輕輕拎起了妙玉,二人互視一眼,飛身掠出窗外,眨眼在雨幕中沒了蹤影。
不多時,三人便到了與客棧隔了兩條街的街口,陳姑娘將包淄衣的包袱丟進馬車,隨手往地上撂下了妙玉戴的僧帽,駕車離去。施公子則拎著妙玉穿街越巷到了鎮子另一頭,有間農人的草棚子外頭係著兩匹馬。二人鑽進棚子,施公子道:“這夜行衣本是浸過油能防水的。”乃在棚中的草堆下頭取了個包袱,並丟給妙玉一個鬥笠,自己也戴了一個。二人立時出來上馬,連夜冒雨而去。
次日,親兵發現了楚王的屍身,其子撫屍大哭。並發覺妙玉不見了,立時滿鎮子搜查,沒過多久便尋見了妙玉的僧帽。又有人說昨晚聽見有馬車聲從此處離去,並因下的雨不大,路上留著車轍子。楚王之子忙領人沿著車轍子追。追了大半日,追到一輛空蕩蕩的馬車,裏頭撂著一個包袱,包袱中包著一件淄衣。乃迴頭在鎮中搜查數日,再尋不出痕跡,亦找不著妙玉。無奈,隻得拖著楚王之屍迴國發喪。
另一頭,陳瑞錦繞了個圈子與妙玉施黎迴合,告訴妙玉道:“當日師父離開廬州的路正是往京城去的,楚國必然疑心,故此你迴京不安全。嶺南有白令儀白令恩兩位大人,從前皆是義忠親王舊部,白家還養著義忠親王的一位郡主。不如送師父去那裏,總比在京中燕王的地盤安全些。”妙玉連連稱謝。陳瑞錦笑道,“虧得師父那些古董茶具沒帶在身邊。不然倒是便宜了楚王。來日我們替你送去嶺南。”妙玉趕忙又念佛稱謝。
他二人遂護送妙玉到了桐城,將此女交予賈氏馬行,馬行使人護送妙玉去嶺南,並捎上賈琮的一封信。讓他們先去兩廣總督府,王子騰見信便知如何行事了。陳施二人迴到廬州,鍾威等人剛把楚國派來查問妙玉來曆的人糊弄走。他隻說此女是路上救的,知道是蘇州人氏、在蘇州出的家。因茶藝實在好,方收留了她;旁的一概不知。因他們說的都是實話,便發了幾個惡誓。楚人並不大信,隻是沒有旁的證據,暫且無法。賈琮笑道:“妙玉師父那張臉,大約是專業克死王爺五十年。”
天下分崩後不過二三年,已死了兩位王爺,都死得不明不白。鄂王還罷了,楚王之死卻惹得諸王悉數加強戒備、再不敢隨意白龍魚服的去別國串門。紅骨記的生意又好了許多。而楚國知道妙玉長得與先義忠王妃逼似,暗暗疑心到義忠親王舊部頭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