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子東狩,群臣自皇陵迴京,一時忙亂。次日十幾位要緊的大臣聚在一處商議了半日,欲請賢王司徒磐暫代理朝政。司徒磐幹脆閉門不出。又有人提議道:“聖人早有立二皇子為太子之意,不如就請二皇子暫時攝政。”戶部尚書林海一力反對。
原來昨日他匆忙趕去賢王府探望司徒磐,告知劉靄雲所言,又問他這些日子在皇陵及路上的情形。
司徒磐驚道:“原來他是在演戲!我瞧著也覺得有些不大對,隻沒想到這上頭去。卻是我的失誤了。”
林海道:“王爺又不是唱戲的,術業有專攻,看不出來也尋常。況那會子王爺一心擔憂聖人,也擾了神誌。”
司徒磐歎道:“甘雷是個管用的,但願早日救三哥迴來。”他又道,“我得了消息,李國培的兵馬已占四處城門。”
林海大驚:“賊子果然心懷不軌。”
司徒磐道:“幸而他的人不多,城外還有兩路將軍候著,想必不敢輕舉妄動。昨日在宮門的那位公公是慧妃身邊的。”
林海思忖片刻,道:“若是如此,倒是二皇子最可疑了。且聖人數次暗示要立他為太子,李國培肯投靠他也說得過去。”乃嗐聲跌足道,“何必心急。”
司徒磐歎道:“他一心急,待三哥迴來,這個太子之位必要飛走了。”又搖了搖頭,“我惟願三哥的這個太子安安穩穩,莫像前頭那個太子一般,惹得四野不平。”
林海也長歎一聲,默然無語。
故此,林海力阻二皇子攝政,這一日朝會不了了之。
二皇子與幕僚商議再三,恐怕是因舊年求親引得林海之女離京出走、惹他心有暗有不快。當即決定再娶林氏為正妃。是晚他親往尚書府求教,林海避而不見,隻送出一張簽子,上書八個端端正正的隸字:“前車之鑒義忠親王。”二皇子盯著看了半日,冷汗淋漓,向空長揖,藏了那簽子離去。次日,斷然拒絕攝政。朝中暫由群臣理事,遇見不決之事便暫壓著,實在要緊的直丟去賢王府砸給司徒磐。
過了些日子,甘雷之處傳來消息,曹大通兵撤天津府,也不提出要求、也不肯放聖人迴朝,兩軍僵住了。司徒磐與劉登喜商議派高手救駕,將幾個得力的人混入天津,在曹大通的總兵府、軍營等處上下查探皆不曾查出聖人被關在何處。
另一頭,龔鯤等人原本行的水路,於半道上聽聞老聖人駕鶴西歸,大驚,命隨行之下人與鏢師帶著行李護送元春慢行,自己要快馬趕去台灣議事。元春不肯,非要與他一道去。
龔鯤道:“這一趟風餐露宿、極為辛苦。”
元春道:“我又不是沒吃過苦。”
龔鯤道:“宮廷王府之苦在心,比不得這般顛簸勞頓。”
元春道:“聽先生路上所言,林妹妹逃出京城也是如此顛簸勞頓。”
龔鯤道:“那是逃命,迫不得已。如今我隻是趕去議事,姑娘晚些到無礙的。”
元春挑了挑眉頭:“隻怕林妹妹三妹妹四妹妹也一起議事?”
龔鯤道:“她們早京中的時候便與琮三爺環三爺等一起議事了,林姑娘還曾出府過。我也不瞞著大姑娘了,當今天下如此局麵,便是林姑娘開的頭。”便將林黛玉當年“六王合縱”之計說了出來。
元春稍稍驚愕,旋即歎道:“難怪她連太子妃都不肯做。能以一計亂天下,何必困於後宮窄仄方寸之處。”乃正色道,“我已經趕不上從前的,唯願莫要錯過今後的。”
龔鯤聞言毫不驚訝,撫掌而笑:“果然是賈家的女子。”
他二人便撇下一眾隨從,兩騎飛馳而去。
行了半日於路旁打尖,龔鯤方得空詫異道:“大姑娘騎術了得!我還當你不會騎馬的。你一個女子何以有這本事?”
元春大笑:“我五歲就會騎馬了,祖父領著我去過軍營的。”旋即黯然,“偏他老人家一走,我便再沒碰過馬鞍橋。這都多少年了,我自個兒都沒想到還能記得。”
龔鯤道:“大姑娘今後騎馬的日子隻怕少不得,到了台灣需挑匹好馬才行。”
元春璨然:“我是大姐,誰敢不讓我先挑?”
二人哈哈大笑,幸而野地無人,隻嚇著了三五隻鳥雀。
因元春騎術仍是稍弱,他二人起初幾日行得慢了些,後來倒是越跑越快。這一日進了廣州城,直奔兩廣總督府。
門子聽聞是賈璉大人的家眷從京中來,趕忙進去報信。不多時,王子騰親出來相迎。他與龔鯤是認得的,見麵抱拳道:“龔先生來得好快……”目光掃至元春,怔了怔。
元春自打進宮便沒見過王子騰,乃做男子之姿笑抱了抱拳:“王家叔父,可還認得侄女兒?”
王子騰大喜:“是元丫頭不是?”
元春笑施一禮。王子騰連喊:“來的巧來的巧!太巧了!快些到裏頭去!”拉著他兩個進去了。
二人不曾洗臉換衣裳,滿頭灰土的跟著王子騰走了半日,繞進花園走過九曲橋、橋頭有人守著,到了一座四麵窗戶皆大開的水榭。水榭裏麵數張方桌拚成一張大長桌,齊刷刷坐滿了人。
他兩個進來的時候就聽有人脆生生的問:“叔父,這是誰啊?”元春抬目一瞧,說話的正是她家堂妹賈惜春,扮作個小子模樣坐著,手裏還提著一支筆。
認識龔鯤的人多,立時有數人站起來喊“小龔先生”,龔鯤笑道:“果然巧,你們在議事麽?”
賈琮道:“正是,才得了京裏的八百裏加急快報。”乃細端詳了元春幾眼,躊躇道,“旁邊這位……莫非是大姐姐麽?這模樣簡直不敢認。”
他話音未落,探春也站了起來:“是大姐姐!”
龔鯤道:“因半道上聽說太上皇駕崩,我二人著急趕了過來,跟著的人都在後頭慢慢走。”
眾人忙紛紛過來相見,不認識的也一一介紹。賈琮在台灣那頭要緊的人都過來了。
林黛玉掩口笑道:“大姐姐與小龔先生當先去洗漱一番才是。”
王子騰道:“是了,我著急帶他們過來,把這個忘了。”忙命人引他兩個去客房梳洗,換身幹淨的衣裳。
他兩個都走遠了,惜春仍望著背影道:“大姐姐怎麽跟在家裏全然不同了?我也不敢認了。”
賈琮隨口到:“快馬跑了一路,曬黑了許多。”
惜春與探春齊聲說:“不是。”
探春道:“精氣神兒變了。”
賈琮哼道:“這個才是真的賈元春,從前那個整日彈琴寫詩、不問世事的是裝的。”
探春瞥了他一眼:“倒也不是裝的。時勢變化、人也隨之而變罷了。”
賈琮擺手道:“不是隨之而變。她在宮中王府尼庵皆因整日烏雲蓋頂、不得不裝罷了。不然,她大可跟著後頭那些丫鬟隨從坐著馬車慢慢來,著什麽急?一個肯為了趕著同兄弟們一道商議大事而日曬雨淋的女子,胸中豈能沒有誌向?早告訴過你們,咱們賈家的女人都是有出息的。”說的探惜二人抿嘴一笑。
那兩個知道今日有要事,不敢多耽誤,隨意收拾了會子便趕迴來了。元春因見姐妹們都穿著男裝,也另換了一身男裝。早有人替他們搬了兩張椅子來坐下。
賈琮先將賈環的書信遞過去:“看看這個。”龔鯤賈元春傳閱完畢,他乃道,“方才我們都私下小議論了一番,二位已看完了,可以正式開始了。”言罷向林黛玉打了個手勢。
元春這才發現,林黛玉一襲青衫坐在首位,冷眼看過去有幾分像她小時候看見的林如海。
黛玉咳嗽一聲,端起茶盅子來飲了一口,道:“在座諸位皆有大智,也都看了京中來信。咱們今兒頭一件要弄明白的就是京裏頭一串事兒究竟是哪些人弄出來的、有何目的、下一步他會如何?咱們下一步如何應對。為了省事兒,劉豐先說如何?”
劉豐慢條斯理的道:“我已猜了個八.九不離十,我先說了旁人必然無趣,你們先說。”
吳攸賈惜春齊齊送了他一枚大白眼子,王子騰笑道:“我知道自己老了,不及你們年輕人靈光。你們說,我聽著。”
惜春先道:“環兒信中所論的曹大通之事,大約是沒錯的。隻是那李國培顯見也不是大皇子的人,不然他又豈能不順勢擁立?過了那個點兒指定沒大皇子的份了。二皇子曾得今上垂青、群臣多半會擁戴;若有權臣出來,必然擁立幼帝。”
探春道:“從皇陵迴京也有十幾日的路程,保不齊有人提醒他或是大皇子,單憑些許人馬難成大事、聖人隻是落在賊手並未駕崩,他們便冷靜了些。”
賈琮道:“都不在點子上。他若有魄力,先擁立了再說,聖人既單人落在叛臣手中,借刀殺人甚至玉石俱焚皆非難事。此事最要緊的一節在於,不論真假,李國培一直表現出擁立之意,卻在已到京城之後懸崖勒馬。他若不勒馬,必然被留在宮中的禦林軍亂箭射死。”
龔鯤笑道:“不錯。他若有心擁立就得弄京中留守禦林軍一個措手不及,偏禦林軍已得了林大人等傳信有了防備,他的算盤落空了。他怎麽會知道禦林軍已有防備的?”
探春道:“莫非是他發覺老爺林姑父不見了,疑心他們快馬迴去報信?”
賈維斯道:“文武百官那麽多,少了幾個也難以覺察。且林海蘇錚賈政三位大人都不當是李國培認識的,他自然無法察覺不認識的人不見了。”
賈琮擊掌笑道:“那麽問題來了,誰會留神到林海蘇錚賈政不見了呢?”
吳小溪道:“林尚書不見了,司徒磐必然首先察覺,隻暫不知是落在半道上、留在皇陵還是設法溜走了。他再順便去尋林海的好友蘇大人,也不見了,八成就能疑心到賈環頭上,他知道這兩位皆是他先生。再一查,榮國府的賈政大人也不見了。不是環三爺救走的還能是誰?”
劉豐點頭道:“李國培背後是賢王司徒磐,再沒有旁人了。”
元春大驚,悄然問身旁的龔鯤:“賢王也有反意麽?”
龔鯤低聲道:“他早有反意。縱然咱們這群人不插手保不齊也是一樣反的。他一心在等老聖人死呢。”
元春輕歎一聲。
龔鯤又道:“至於在皇宮門口忽然冒出來的那個公公,須得看他背後主子是誰。若是皇後,當是替大皇子開脫的;若是慧妃,八成是讓司徒磐哄了。聽聞此女頗為不俗,早年曾與賢王一道幫著聖人奪位;今上後宮那麽些女子,唯有她是司徒磐瞧得上的。司徒磐既然察覺到林海逃跑、擁立之事難成,又舍不得李國培這麽一員將領,找個熟人替他圓了場子最為便宜。熟人裏頭唯有二皇子之母慧妃最好用。”
惜春連連點頭:“一旦李國培不臣之心有旁人察覺,順帶就有人疑心二皇子了。”
元春因為許多事兒並不知道,有幾分不甚明白,問道:“賢王究竟欲擁立哪一位皇子?”
賈琮道:“他既有心取今上而代之,必然不能擁立幾位年長的。我瞧著最幼的七皇子最有可能。其一,幼主好控製;其二……”
林黛玉輕叩案頭:“後話暫且不提。”賈琮做了個鬼臉兒,元春則抬頭看了她一眼。黛玉隻做不見,道,“我來理順一遍。司徒磐設計攛掇曹大通造反、保不齊也是他使人引誘相助其兵困皇陵、抓走天子,暫不會放迴京中。”
惜春忍不住笑道:“早年聖人靠了賢王多少,這會子就能讓賢王算計迴去多少。”
黛玉接著說:“仍是司徒磐買通了李國培……”
話音未落,賈琮舉手道:“更正,當是收服了李國培。司徒磐的本事收服一員戰將不成問題,咱們要尊重對手。”
黛玉瞪了他一眼:“少打岔!司徒磐收服了李國培,命其假意擁立大皇子攝政。今上分明有意二皇子,此舉必然會引得二皇子並群臣不服,必有忠良設法出京引兵。偏李國培的兵馬又不多,有心得從龍之功的將軍也不必冒敗軍之險。如此一來,京中必亂。李國培擁著大皇子逃跑。司徒磐若再趁機挑撥三皇子四皇子就更亂了。等亂成一團之後他再出麵撥亂反正,擁最幼的皇子攝政。到時候且看天下大勢。諸位大些的皇子皆無能便直接殺死今上,他擁立幼帝;皇子們如有幾分成氣候,便放聖人迴京,以君父之威儀滅掉皇子們。因聖人在他手中多時,身子大約也沒幾年功夫了。聖人一死,司徒磐必成攝政王爺擁立幼帝。”言罷,又飲盡了一盅茶。
賈琮擊掌道:“姐姐漏了最後一步,幼帝半大的時候,再三禪讓。”
黛玉嫣然一笑:“不必。幼帝長不到半大,必然夭折。縱有再三禪讓,也必是僥幸活著的小皇子,在其兄弟死得差不多了之後,不肯繼位。環兒與我爹雖然攪亂了他的第一步棋,大體上卻對他並無大礙,隻是推遲了些罷了。下頭必是聖人遲遲不歸、各路兵馬各行擁立。眼下最大的變數是其他六位王爺。”
龔鯤道:“那六位隻怕司徒磐不曾放在眼裏,他要的隻是一個名正言順。”
惜春笑道:“最大的變數難道不是咱們?”
眾人互視而笑。
元春忽然站了起來:“琮兒!你們待會兒可要給京中傳信?”
賈琮道:“自然要的。散會了就寫。姐姐有事麽?”
“快馬麽?”
“嗯。”
元春厲聲道:“命環兒不論使什麽法子,哪怕親手將他老子的腿打斷了都成!設法讓我們老爺即刻辭官,再不可在朝中一日。”
賈琮驚了片刻,點頭道:“也好。”
“再有。”她望著賈琮道,“大伯既然在南邊監軍,切莫短了軍報,以示他在南邊萬事不關心。”
賈琮“哎呀”了一聲,扭頭去看幺兒:“幺兒哥哥,咱們這倆密使也沒寫秘折呢。”
元春忙問:“什麽秘折?”
賈琮做了個鬼臉兒:“聖人給了我與幺兒哥哥一道密旨,命我們暗自調查南安王爺可有謊報軍情。我倆把此事忘了。”
賈維斯道:“我沒忘,已編了一封,隻不知合適不,預備散會後請王大人瞧瞧。”
眾人又笑起來。
賈琮伸了個懶腰:“這種事不要緊的事我本來就記不住。”
元春輕歎一聲,心中暗道,龔先生所言不差,他這模樣豈能不反?
原來昨日他匆忙趕去賢王府探望司徒磐,告知劉靄雲所言,又問他這些日子在皇陵及路上的情形。
司徒磐驚道:“原來他是在演戲!我瞧著也覺得有些不大對,隻沒想到這上頭去。卻是我的失誤了。”
林海道:“王爺又不是唱戲的,術業有專攻,看不出來也尋常。況那會子王爺一心擔憂聖人,也擾了神誌。”
司徒磐歎道:“甘雷是個管用的,但願早日救三哥迴來。”他又道,“我得了消息,李國培的兵馬已占四處城門。”
林海大驚:“賊子果然心懷不軌。”
司徒磐道:“幸而他的人不多,城外還有兩路將軍候著,想必不敢輕舉妄動。昨日在宮門的那位公公是慧妃身邊的。”
林海思忖片刻,道:“若是如此,倒是二皇子最可疑了。且聖人數次暗示要立他為太子,李國培肯投靠他也說得過去。”乃嗐聲跌足道,“何必心急。”
司徒磐歎道:“他一心急,待三哥迴來,這個太子之位必要飛走了。”又搖了搖頭,“我惟願三哥的這個太子安安穩穩,莫像前頭那個太子一般,惹得四野不平。”
林海也長歎一聲,默然無語。
故此,林海力阻二皇子攝政,這一日朝會不了了之。
二皇子與幕僚商議再三,恐怕是因舊年求親引得林海之女離京出走、惹他心有暗有不快。當即決定再娶林氏為正妃。是晚他親往尚書府求教,林海避而不見,隻送出一張簽子,上書八個端端正正的隸字:“前車之鑒義忠親王。”二皇子盯著看了半日,冷汗淋漓,向空長揖,藏了那簽子離去。次日,斷然拒絕攝政。朝中暫由群臣理事,遇見不決之事便暫壓著,實在要緊的直丟去賢王府砸給司徒磐。
過了些日子,甘雷之處傳來消息,曹大通兵撤天津府,也不提出要求、也不肯放聖人迴朝,兩軍僵住了。司徒磐與劉登喜商議派高手救駕,將幾個得力的人混入天津,在曹大通的總兵府、軍營等處上下查探皆不曾查出聖人被關在何處。
另一頭,龔鯤等人原本行的水路,於半道上聽聞老聖人駕鶴西歸,大驚,命隨行之下人與鏢師帶著行李護送元春慢行,自己要快馬趕去台灣議事。元春不肯,非要與他一道去。
龔鯤道:“這一趟風餐露宿、極為辛苦。”
元春道:“我又不是沒吃過苦。”
龔鯤道:“宮廷王府之苦在心,比不得這般顛簸勞頓。”
元春道:“聽先生路上所言,林妹妹逃出京城也是如此顛簸勞頓。”
龔鯤道:“那是逃命,迫不得已。如今我隻是趕去議事,姑娘晚些到無礙的。”
元春挑了挑眉頭:“隻怕林妹妹三妹妹四妹妹也一起議事?”
龔鯤道:“她們早京中的時候便與琮三爺環三爺等一起議事了,林姑娘還曾出府過。我也不瞞著大姑娘了,當今天下如此局麵,便是林姑娘開的頭。”便將林黛玉當年“六王合縱”之計說了出來。
元春稍稍驚愕,旋即歎道:“難怪她連太子妃都不肯做。能以一計亂天下,何必困於後宮窄仄方寸之處。”乃正色道,“我已經趕不上從前的,唯願莫要錯過今後的。”
龔鯤聞言毫不驚訝,撫掌而笑:“果然是賈家的女子。”
他二人便撇下一眾隨從,兩騎飛馳而去。
行了半日於路旁打尖,龔鯤方得空詫異道:“大姑娘騎術了得!我還當你不會騎馬的。你一個女子何以有這本事?”
元春大笑:“我五歲就會騎馬了,祖父領著我去過軍營的。”旋即黯然,“偏他老人家一走,我便再沒碰過馬鞍橋。這都多少年了,我自個兒都沒想到還能記得。”
龔鯤道:“大姑娘今後騎馬的日子隻怕少不得,到了台灣需挑匹好馬才行。”
元春璨然:“我是大姐,誰敢不讓我先挑?”
二人哈哈大笑,幸而野地無人,隻嚇著了三五隻鳥雀。
因元春騎術仍是稍弱,他二人起初幾日行得慢了些,後來倒是越跑越快。這一日進了廣州城,直奔兩廣總督府。
門子聽聞是賈璉大人的家眷從京中來,趕忙進去報信。不多時,王子騰親出來相迎。他與龔鯤是認得的,見麵抱拳道:“龔先生來得好快……”目光掃至元春,怔了怔。
元春自打進宮便沒見過王子騰,乃做男子之姿笑抱了抱拳:“王家叔父,可還認得侄女兒?”
王子騰大喜:“是元丫頭不是?”
元春笑施一禮。王子騰連喊:“來的巧來的巧!太巧了!快些到裏頭去!”拉著他兩個進去了。
二人不曾洗臉換衣裳,滿頭灰土的跟著王子騰走了半日,繞進花園走過九曲橋、橋頭有人守著,到了一座四麵窗戶皆大開的水榭。水榭裏麵數張方桌拚成一張大長桌,齊刷刷坐滿了人。
他兩個進來的時候就聽有人脆生生的問:“叔父,這是誰啊?”元春抬目一瞧,說話的正是她家堂妹賈惜春,扮作個小子模樣坐著,手裏還提著一支筆。
認識龔鯤的人多,立時有數人站起來喊“小龔先生”,龔鯤笑道:“果然巧,你們在議事麽?”
賈琮道:“正是,才得了京裏的八百裏加急快報。”乃細端詳了元春幾眼,躊躇道,“旁邊這位……莫非是大姐姐麽?這模樣簡直不敢認。”
他話音未落,探春也站了起來:“是大姐姐!”
龔鯤道:“因半道上聽說太上皇駕崩,我二人著急趕了過來,跟著的人都在後頭慢慢走。”
眾人忙紛紛過來相見,不認識的也一一介紹。賈琮在台灣那頭要緊的人都過來了。
林黛玉掩口笑道:“大姐姐與小龔先生當先去洗漱一番才是。”
王子騰道:“是了,我著急帶他們過來,把這個忘了。”忙命人引他兩個去客房梳洗,換身幹淨的衣裳。
他兩個都走遠了,惜春仍望著背影道:“大姐姐怎麽跟在家裏全然不同了?我也不敢認了。”
賈琮隨口到:“快馬跑了一路,曬黑了許多。”
惜春與探春齊聲說:“不是。”
探春道:“精氣神兒變了。”
賈琮哼道:“這個才是真的賈元春,從前那個整日彈琴寫詩、不問世事的是裝的。”
探春瞥了他一眼:“倒也不是裝的。時勢變化、人也隨之而變罷了。”
賈琮擺手道:“不是隨之而變。她在宮中王府尼庵皆因整日烏雲蓋頂、不得不裝罷了。不然,她大可跟著後頭那些丫鬟隨從坐著馬車慢慢來,著什麽急?一個肯為了趕著同兄弟們一道商議大事而日曬雨淋的女子,胸中豈能沒有誌向?早告訴過你們,咱們賈家的女人都是有出息的。”說的探惜二人抿嘴一笑。
那兩個知道今日有要事,不敢多耽誤,隨意收拾了會子便趕迴來了。元春因見姐妹們都穿著男裝,也另換了一身男裝。早有人替他們搬了兩張椅子來坐下。
賈琮先將賈環的書信遞過去:“看看這個。”龔鯤賈元春傳閱完畢,他乃道,“方才我們都私下小議論了一番,二位已看完了,可以正式開始了。”言罷向林黛玉打了個手勢。
元春這才發現,林黛玉一襲青衫坐在首位,冷眼看過去有幾分像她小時候看見的林如海。
黛玉咳嗽一聲,端起茶盅子來飲了一口,道:“在座諸位皆有大智,也都看了京中來信。咱們今兒頭一件要弄明白的就是京裏頭一串事兒究竟是哪些人弄出來的、有何目的、下一步他會如何?咱們下一步如何應對。為了省事兒,劉豐先說如何?”
劉豐慢條斯理的道:“我已猜了個八.九不離十,我先說了旁人必然無趣,你們先說。”
吳攸賈惜春齊齊送了他一枚大白眼子,王子騰笑道:“我知道自己老了,不及你們年輕人靈光。你們說,我聽著。”
惜春先道:“環兒信中所論的曹大通之事,大約是沒錯的。隻是那李國培顯見也不是大皇子的人,不然他又豈能不順勢擁立?過了那個點兒指定沒大皇子的份了。二皇子曾得今上垂青、群臣多半會擁戴;若有權臣出來,必然擁立幼帝。”
探春道:“從皇陵迴京也有十幾日的路程,保不齊有人提醒他或是大皇子,單憑些許人馬難成大事、聖人隻是落在賊手並未駕崩,他們便冷靜了些。”
賈琮道:“都不在點子上。他若有魄力,先擁立了再說,聖人既單人落在叛臣手中,借刀殺人甚至玉石俱焚皆非難事。此事最要緊的一節在於,不論真假,李國培一直表現出擁立之意,卻在已到京城之後懸崖勒馬。他若不勒馬,必然被留在宮中的禦林軍亂箭射死。”
龔鯤笑道:“不錯。他若有心擁立就得弄京中留守禦林軍一個措手不及,偏禦林軍已得了林大人等傳信有了防備,他的算盤落空了。他怎麽會知道禦林軍已有防備的?”
探春道:“莫非是他發覺老爺林姑父不見了,疑心他們快馬迴去報信?”
賈維斯道:“文武百官那麽多,少了幾個也難以覺察。且林海蘇錚賈政三位大人都不當是李國培認識的,他自然無法察覺不認識的人不見了。”
賈琮擊掌笑道:“那麽問題來了,誰會留神到林海蘇錚賈政不見了呢?”
吳小溪道:“林尚書不見了,司徒磐必然首先察覺,隻暫不知是落在半道上、留在皇陵還是設法溜走了。他再順便去尋林海的好友蘇大人,也不見了,八成就能疑心到賈環頭上,他知道這兩位皆是他先生。再一查,榮國府的賈政大人也不見了。不是環三爺救走的還能是誰?”
劉豐點頭道:“李國培背後是賢王司徒磐,再沒有旁人了。”
元春大驚,悄然問身旁的龔鯤:“賢王也有反意麽?”
龔鯤低聲道:“他早有反意。縱然咱們這群人不插手保不齊也是一樣反的。他一心在等老聖人死呢。”
元春輕歎一聲。
龔鯤又道:“至於在皇宮門口忽然冒出來的那個公公,須得看他背後主子是誰。若是皇後,當是替大皇子開脫的;若是慧妃,八成是讓司徒磐哄了。聽聞此女頗為不俗,早年曾與賢王一道幫著聖人奪位;今上後宮那麽些女子,唯有她是司徒磐瞧得上的。司徒磐既然察覺到林海逃跑、擁立之事難成,又舍不得李國培這麽一員將領,找個熟人替他圓了場子最為便宜。熟人裏頭唯有二皇子之母慧妃最好用。”
惜春連連點頭:“一旦李國培不臣之心有旁人察覺,順帶就有人疑心二皇子了。”
元春因為許多事兒並不知道,有幾分不甚明白,問道:“賢王究竟欲擁立哪一位皇子?”
賈琮道:“他既有心取今上而代之,必然不能擁立幾位年長的。我瞧著最幼的七皇子最有可能。其一,幼主好控製;其二……”
林黛玉輕叩案頭:“後話暫且不提。”賈琮做了個鬼臉兒,元春則抬頭看了她一眼。黛玉隻做不見,道,“我來理順一遍。司徒磐設計攛掇曹大通造反、保不齊也是他使人引誘相助其兵困皇陵、抓走天子,暫不會放迴京中。”
惜春忍不住笑道:“早年聖人靠了賢王多少,這會子就能讓賢王算計迴去多少。”
黛玉接著說:“仍是司徒磐買通了李國培……”
話音未落,賈琮舉手道:“更正,當是收服了李國培。司徒磐的本事收服一員戰將不成問題,咱們要尊重對手。”
黛玉瞪了他一眼:“少打岔!司徒磐收服了李國培,命其假意擁立大皇子攝政。今上分明有意二皇子,此舉必然會引得二皇子並群臣不服,必有忠良設法出京引兵。偏李國培的兵馬又不多,有心得從龍之功的將軍也不必冒敗軍之險。如此一來,京中必亂。李國培擁著大皇子逃跑。司徒磐若再趁機挑撥三皇子四皇子就更亂了。等亂成一團之後他再出麵撥亂反正,擁最幼的皇子攝政。到時候且看天下大勢。諸位大些的皇子皆無能便直接殺死今上,他擁立幼帝;皇子們如有幾分成氣候,便放聖人迴京,以君父之威儀滅掉皇子們。因聖人在他手中多時,身子大約也沒幾年功夫了。聖人一死,司徒磐必成攝政王爺擁立幼帝。”言罷,又飲盡了一盅茶。
賈琮擊掌道:“姐姐漏了最後一步,幼帝半大的時候,再三禪讓。”
黛玉嫣然一笑:“不必。幼帝長不到半大,必然夭折。縱有再三禪讓,也必是僥幸活著的小皇子,在其兄弟死得差不多了之後,不肯繼位。環兒與我爹雖然攪亂了他的第一步棋,大體上卻對他並無大礙,隻是推遲了些罷了。下頭必是聖人遲遲不歸、各路兵馬各行擁立。眼下最大的變數是其他六位王爺。”
龔鯤道:“那六位隻怕司徒磐不曾放在眼裏,他要的隻是一個名正言順。”
惜春笑道:“最大的變數難道不是咱們?”
眾人互視而笑。
元春忽然站了起來:“琮兒!你們待會兒可要給京中傳信?”
賈琮道:“自然要的。散會了就寫。姐姐有事麽?”
“快馬麽?”
“嗯。”
元春厲聲道:“命環兒不論使什麽法子,哪怕親手將他老子的腿打斷了都成!設法讓我們老爺即刻辭官,再不可在朝中一日。”
賈琮驚了片刻,點頭道:“也好。”
“再有。”她望著賈琮道,“大伯既然在南邊監軍,切莫短了軍報,以示他在南邊萬事不關心。”
賈琮“哎呀”了一聲,扭頭去看幺兒:“幺兒哥哥,咱們這倆密使也沒寫秘折呢。”
元春忙問:“什麽秘折?”
賈琮做了個鬼臉兒:“聖人給了我與幺兒哥哥一道密旨,命我們暗自調查南安王爺可有謊報軍情。我倆把此事忘了。”
賈維斯道:“我沒忘,已編了一封,隻不知合適不,預備散會後請王大人瞧瞧。”
眾人又笑起來。
賈琮伸了個懶腰:“這種事不要緊的事我本來就記不住。”
元春輕歎一聲,心中暗道,龔先生所言不差,他這模樣豈能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