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奉天殿!
從奉天門到殿前廣場,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好,排列得整整齊齊。
雖然現場莊嚴肅穆,但百官難免竊竊私語。
因為今日早朝隻是日朝,不是大朝或朔望朝。
按照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規矩,皇帝每天都要舉行早朝,稱之為日朝,大多在乾清宮正殿舉行。
而大朝則是禮節性的朝會,在每年的正旦、冬至和萬壽聖節這三個日子舉行,因為有藩屬國使節參加,所以大朝最為重要,地點選在奉天殿舉行。
朔望則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百官公服行禮,也是在奉天殿。
大朝與朔望朝這兩種朝會均在奉天殿舉行,更多是一種禮儀,目的在於行朝賀之禮,反倒不會不議論政事。
那麽,問題就來了。
一次日常早朝,皇上為什麽要在奉天殿舉行?
難道說皇帝又有什麽大事情要宣布?
今日皇上一反常態,在奉天殿上朝,不少朝臣都感到了些許不安。
文官居左,武官在右。
左側靠前的位置上,兩位絳袍大臣正在低聲交談,臉色都有些凝重。
一人名楊寓,字士奇,翰林侍講兼左諭德;一人名黃淮,字宗豫,翰林侍讀兼左春坊大學士。
詹事府掌統府、坊、局之政事,以輔導太子,而左右春坊隸屬於詹事府。
楊士奇與黃宗豫正是太子朱高熾的堅定擁躉,二人共直文淵閣。
皇上最近才敲打了太子爺,今日又破天荒地在奉天殿舉行早朝,身為太子黨的二人,臉色自然好看不到哪兒去。
“士奇,皇上今日這般大張旗鼓,不會是想讓漢王……”黃淮壓低了聲音道,臉上盡是憂容。
楊士奇捋著胡須,淡淡搖頭道:“應該不會,陛下英明神武,豈會受奸人蒙蔽?”
漢王監國?
置太子於何地?
置太孫於何地?
皇上豈會做出這般昏庸的決定?
“但願吧!”黃淮歎了口氣,結束了談話。
下一刻鳴鞭聲響起,百官頓時肅立,在禮樂聲中魚貫而入,進入了奉天正殿。
待禮畢謝恩,朱棣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坐在了龍椅上麵。
奉天殿內,百官肅立。
朱高煦老老實實地站在太子爺身後,在他後邊是老三朱高燧,與大侄兒朱瞻基。
隻不過太子與太孫都站在了文臣左側,漢王與趙王卻立在了武官右側,這個不起眼的細節,卻恰恰代表著如今的朝堂局勢。
朱棣在靖難之役後成功登基稱帝,永樂朝堂也因此出現了多個政治派係對壘,形成了一個微妙的政局。
最敵對的派係,莫過於支持太子朱高熾的北方文官集團,與支持漢王朱高煦的靖難功臣集團,兩大集團間產生了極大的對立。
靖難之役中,燕王長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將後勤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解決了朱棣的後顧之憂,成功贏得文官集團的認可支持,如黑衣宰相姚廣孝,兵部尚書金忠等人。
而燕王次子朱高煦隨父征戰,不但立下了顯赫軍功,還同靖難將領結下了深厚情誼,如淇國公丘福、駙馬永春侯王寧等靖難大將。
男人四大鐵,莫過於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一起分過贓,一起嫖過娼。
朱高煦與丘福等靖難將領一同在戰場上浴血搏殺,結下了深厚的同袍情誼,他們自然希望朱高煦能夠被立為太子,如此軍事勳貴集團可能獲利更多。
同樣的道理,文官集團自然擁立長子朱高熾,所以雙方勢同水火。
永樂二年,朱棣在朝廷中討論立儲君問題,正是丘福等武官大將紛紛上書請求立老二朱高煦為太子。
甚至在這批武將的簇擁之下,朱棣對於立朱高熾為太子的決心有所動搖。
若非金忠、解縉、黃淮等朝臣極力勸說,隻怕太子這個位置,還真沒大胖胖什麽事兒了。
可惜,永樂七年,武班第一人丘福率軍北伐韃靼,率千餘人先行,因輕敵冒進,兵敗被俘後遇害,連帶著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等一批靖難名將盡皆戰死。
經過此事,靖難勳貴集團元氣大傷,朱棣也不得不開始了親征北伐之路。
腦海中浮現出這些雜亂思緒,朱高煦更加堅定了前去雲南就藩的決心。
他已經沒了與太子爺爭鋒的資本,繼續滯留京師奪嫡,最後定然逃不過被做成瓦罐雞烤肉的宿命。
至少不管怎麽著,監國這個爛攤子可不能接!
龍椅上麵,朱棣環顧滿朝文武,心中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建文二年,自己在東昌之戰時被圍困,張玉與朱能殺入重圍營救,最終朱能與自己突破重圍,而張玉卻因力竭而戰死,時年五十八歲。
永樂四年,朱能奉命征討安南時,病逝於途中,時年僅僅三十七歲。
永樂七年,丘福北征韃靼卻貪功冒進,致使一公四侯戰死塞外,十萬精騎全軍覆沒,時年六十七歲。
自己麾下可獨當一麵的三位大將,不知不覺間就接連離開了人世。
剩下的這些武官裏麵,也就隻有張玉之子張輔有大將風範,可以獨擋一麵掛帥出征,奈何他困於交趾反叛,現在還在征伐交趾叛賊。
結果現在自己無帥可用,不得不禦駕親征,北伐韃靼,真是可悲!
一想到這兒,朱棣就忍不住看了一眼朱高煦,眼中充滿了欣慰,還夾雜著一絲愧疚。
這個老二,最像朕啊!
而且近些日子還開竅了,做出了不少成績。
隻是,他是老二!
可惜,他是老二啊!
朱高煦察覺到了皇帝的目光,頓時身子一顫,立馬低下了腦袋。
這個坑兒賊,不知道又在盤算著什麽鬼主意。
朱棣見狀覺得有趣極了,不過一想到等會兒宣布北伐的消息,那些文官又會跳出來反對,那絲好心情瞬間蕩然無存。
“前線傳來緊急軍情,瓦剌軍進駐臚朐河,意圖窺視中原!”
“朕決心再次親征瓦剌,絕瓦剌根基,亡其種滅其族。”
此話一出,百官頓時議論紛紛,交頭接耳。
得,這位皇上,這才剛剛迴京,又決意禦駕親征,北伐瓦剌了。
這是打上癮了嗎?
朱棣冷眼看著這一幕,他早就預料到了,文官定會反對北伐。
果不其然,隻見身著二品緋袍的夏元吉緩緩走了出來。
朱棣見狀頓時覺得有些頭疼,因為夏元吉這個戶部尚書現在一跳出來,他要說什麽話,傻子都知道。
你要打仗?
沒錢!
然而下一刻,朱高煦搶先一步走了出來,一句話震懵了整個朝堂。
“爹,兒臣以為北伐瓦剌一事……極為不妥!”
從奉天門到殿前廣場,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好,排列得整整齊齊。
雖然現場莊嚴肅穆,但百官難免竊竊私語。
因為今日早朝隻是日朝,不是大朝或朔望朝。
按照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規矩,皇帝每天都要舉行早朝,稱之為日朝,大多在乾清宮正殿舉行。
而大朝則是禮節性的朝會,在每年的正旦、冬至和萬壽聖節這三個日子舉行,因為有藩屬國使節參加,所以大朝最為重要,地點選在奉天殿舉行。
朔望則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百官公服行禮,也是在奉天殿。
大朝與朔望朝這兩種朝會均在奉天殿舉行,更多是一種禮儀,目的在於行朝賀之禮,反倒不會不議論政事。
那麽,問題就來了。
一次日常早朝,皇上為什麽要在奉天殿舉行?
難道說皇帝又有什麽大事情要宣布?
今日皇上一反常態,在奉天殿上朝,不少朝臣都感到了些許不安。
文官居左,武官在右。
左側靠前的位置上,兩位絳袍大臣正在低聲交談,臉色都有些凝重。
一人名楊寓,字士奇,翰林侍講兼左諭德;一人名黃淮,字宗豫,翰林侍讀兼左春坊大學士。
詹事府掌統府、坊、局之政事,以輔導太子,而左右春坊隸屬於詹事府。
楊士奇與黃宗豫正是太子朱高熾的堅定擁躉,二人共直文淵閣。
皇上最近才敲打了太子爺,今日又破天荒地在奉天殿舉行早朝,身為太子黨的二人,臉色自然好看不到哪兒去。
“士奇,皇上今日這般大張旗鼓,不會是想讓漢王……”黃淮壓低了聲音道,臉上盡是憂容。
楊士奇捋著胡須,淡淡搖頭道:“應該不會,陛下英明神武,豈會受奸人蒙蔽?”
漢王監國?
置太子於何地?
置太孫於何地?
皇上豈會做出這般昏庸的決定?
“但願吧!”黃淮歎了口氣,結束了談話。
下一刻鳴鞭聲響起,百官頓時肅立,在禮樂聲中魚貫而入,進入了奉天正殿。
待禮畢謝恩,朱棣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坐在了龍椅上麵。
奉天殿內,百官肅立。
朱高煦老老實實地站在太子爺身後,在他後邊是老三朱高燧,與大侄兒朱瞻基。
隻不過太子與太孫都站在了文臣左側,漢王與趙王卻立在了武官右側,這個不起眼的細節,卻恰恰代表著如今的朝堂局勢。
朱棣在靖難之役後成功登基稱帝,永樂朝堂也因此出現了多個政治派係對壘,形成了一個微妙的政局。
最敵對的派係,莫過於支持太子朱高熾的北方文官集團,與支持漢王朱高煦的靖難功臣集團,兩大集團間產生了極大的對立。
靖難之役中,燕王長子朱高熾留守北平,將後勤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解決了朱棣的後顧之憂,成功贏得文官集團的認可支持,如黑衣宰相姚廣孝,兵部尚書金忠等人。
而燕王次子朱高煦隨父征戰,不但立下了顯赫軍功,還同靖難將領結下了深厚情誼,如淇國公丘福、駙馬永春侯王寧等靖難大將。
男人四大鐵,莫過於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一起分過贓,一起嫖過娼。
朱高煦與丘福等靖難將領一同在戰場上浴血搏殺,結下了深厚的同袍情誼,他們自然希望朱高煦能夠被立為太子,如此軍事勳貴集團可能獲利更多。
同樣的道理,文官集團自然擁立長子朱高熾,所以雙方勢同水火。
永樂二年,朱棣在朝廷中討論立儲君問題,正是丘福等武官大將紛紛上書請求立老二朱高煦為太子。
甚至在這批武將的簇擁之下,朱棣對於立朱高熾為太子的決心有所動搖。
若非金忠、解縉、黃淮等朝臣極力勸說,隻怕太子這個位置,還真沒大胖胖什麽事兒了。
可惜,永樂七年,武班第一人丘福率軍北伐韃靼,率千餘人先行,因輕敵冒進,兵敗被俘後遇害,連帶著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等一批靖難名將盡皆戰死。
經過此事,靖難勳貴集團元氣大傷,朱棣也不得不開始了親征北伐之路。
腦海中浮現出這些雜亂思緒,朱高煦更加堅定了前去雲南就藩的決心。
他已經沒了與太子爺爭鋒的資本,繼續滯留京師奪嫡,最後定然逃不過被做成瓦罐雞烤肉的宿命。
至少不管怎麽著,監國這個爛攤子可不能接!
龍椅上麵,朱棣環顧滿朝文武,心中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建文二年,自己在東昌之戰時被圍困,張玉與朱能殺入重圍營救,最終朱能與自己突破重圍,而張玉卻因力竭而戰死,時年五十八歲。
永樂四年,朱能奉命征討安南時,病逝於途中,時年僅僅三十七歲。
永樂七年,丘福北征韃靼卻貪功冒進,致使一公四侯戰死塞外,十萬精騎全軍覆沒,時年六十七歲。
自己麾下可獨當一麵的三位大將,不知不覺間就接連離開了人世。
剩下的這些武官裏麵,也就隻有張玉之子張輔有大將風範,可以獨擋一麵掛帥出征,奈何他困於交趾反叛,現在還在征伐交趾叛賊。
結果現在自己無帥可用,不得不禦駕親征,北伐韃靼,真是可悲!
一想到這兒,朱棣就忍不住看了一眼朱高煦,眼中充滿了欣慰,還夾雜著一絲愧疚。
這個老二,最像朕啊!
而且近些日子還開竅了,做出了不少成績。
隻是,他是老二!
可惜,他是老二啊!
朱高煦察覺到了皇帝的目光,頓時身子一顫,立馬低下了腦袋。
這個坑兒賊,不知道又在盤算著什麽鬼主意。
朱棣見狀覺得有趣極了,不過一想到等會兒宣布北伐的消息,那些文官又會跳出來反對,那絲好心情瞬間蕩然無存。
“前線傳來緊急軍情,瓦剌軍進駐臚朐河,意圖窺視中原!”
“朕決心再次親征瓦剌,絕瓦剌根基,亡其種滅其族。”
此話一出,百官頓時議論紛紛,交頭接耳。
得,這位皇上,這才剛剛迴京,又決意禦駕親征,北伐瓦剌了。
這是打上癮了嗎?
朱棣冷眼看著這一幕,他早就預料到了,文官定會反對北伐。
果不其然,隻見身著二品緋袍的夏元吉緩緩走了出來。
朱棣見狀頓時覺得有些頭疼,因為夏元吉這個戶部尚書現在一跳出來,他要說什麽話,傻子都知道。
你要打仗?
沒錢!
然而下一刻,朱高煦搶先一步走了出來,一句話震懵了整個朝堂。
“爹,兒臣以為北伐瓦剌一事……極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