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蕭侯的心思
第一節侯景的選擇
南方的奇人陳慶之,亂了北朝;北朝也有一個奇人,又亂了南朝。
此人就是,羯族人侯景。
侯景先後隸屬爾朱榮、高歡,悍勇能戰,精於韜略,機詐權變。
侯景文化水平不高,撐死高小水平,卻與陳慶之一樣,異常善於馭軍。陳慶之的馭軍,體現在作戰前動員激勵部隊士氣上,而侯景的馭軍術,則屬於劍走偏鋒。
說白了,就是搶錢、搶女人,分錢、分女人。每次戰鬥,侯景的重點工作都是搞搶劫,勝利後,絕不小氣,將所搶掠的物資及美女分與手下將士,自己基本不留。亂世之中大家提著腦袋幹革命都是為了什麽?對底層士兵來說,不都是為了錢和女人嗎?難道還是為了馬斯洛老先生說的自我價值實現?老板大方,部下自然擁戴,執行力自然強,於是,侯景一時與東魏猛將高敖曹齊名,深受東魏丞相高歡的器重。
東魏遷都於鄴後,高歡自居晉陽,置重兵於河北,全力對付西魏和北方的柔然。而與梁接境的河南一帶,戰略地位同樣重要,古稱“四戰之地”,派誰鎮守呢?
高歡選中了侯景。
高歡沒看錯人,侯景這個白種老胡經略河南,幹的是有聲有色,特別是在534年,在荊州與賀拔勝、獨孤信等西魏驍將連番大戰,均大獲全勝,打的西魏膽戰心驚。
536年,侯景又把手伸向南朝。他率7萬大軍侵入梁朝楚州,擒獲梁朝楚州刺史桓和,接著乘勝進擊。結果,在淮上,他碰上了硬茬。
南梁戰神陳慶之。這次,侯景被陳慶之揍得盡棄輜重而逃,也暫時中止了南侵的念頭。
541年8月,東魏正式任命侯景為尚書仆射、河南道大行台,領軍十萬,專製河南,以對抗梁和西魏。從此侯景如虎添翼,成為東魏獨當一麵的封疆大吏。
春風得意馬蹄疾。侯景後又用計賺取了虎牢城,連收北豫州和洛州,被東魏加封為司空,545年改授司徒,地位進一步提升。
地位提高,與內心膨脹,往往是一對孿生姐妹。在東魏,位極人臣的侯景,僅敬畏高歡一人,對高歡的接班人高澄也不屑一顧:有高大王在,我不敢怎麽樣。大王要是死了,我絕不會給高澄這個鮮卑小兒打工。
侯景能有此心態,想想也屬正常,畢竟,當年在爾朱榮麾下,他的地位甚至要高於高歡,這樣的人能臣服於高歡本人就不錯了,高澄這樣的小毛孩子,他如何能放在眼裏。
高歡,能做到東魏老大的一代奸雄,識人用人的眼光自然毒辣。他通過日常觀察,將侯景的脾性看的透透的。
侯景,天生的長短腿,右腿稍短,左腿稍長,跟巴西傳奇足球明星“小鳥”加林查一樣,若生在當代,必然能踢五大聯賽,利用假動作盤帶過人定是一把好手。但這身體特點,對冷兵器時代的肉搏拚殺無半點優勢,反是劣勢。
身體不夠,大腦來湊。侯景打仗治軍有三大特點,除了前麵講過的為人大方,為部下分錢、分女人外,還有兩大特點,一是擅長謀略,二是治軍嚴酷。
跟著我幹,有錢有女人,但是,不聽號令,執行力不強,可別怪我不客氣。侯景對待士兵嚴苛殘酷、動輒斬殺。如此手段毒辣之人,怎能甘居小兒之下?高歡心裏很清楚,為製約這個又愛又怕的老部下,保兒子高澄順利做東魏帝國的接班人,他早就留了一手。
前文講過,爾朱榮手下有一猛將叫慕容紹宗,是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之後,後歸順高歡。
高歡雖對慕容紹宗很看重,卻一直沒給其在中央任命重要職務,先是讓其幹了圖書館館長,掌管府庫圖籍等事務。後又先後任命其為揚州刺史、青州刺史、晉州刺史、徐州刺史等職務,轉了一圈兒,都是地方官。
用意何在?
547年正月,高歡病危,對兒子高澄交代:侯景狡猾且野心勃勃,我死後肯定不能為你所用。環顧當朝大臣,隻有慕容紹宗可以和侯景匹敵,我一直不重用他,就是為了留給你去提拔他,好讓他去對付侯景。
高人的心思,總是令人難以琢磨。在高歡死後幾個月,慕容紹宗被高澄一躍提拔為中央大佬--尚書左仆射(副總理)。
高歡彌留之際,遠在河南的侯景,接到一封奇怪的信。
信的內容,是高歡令侯景趕緊到晉陽來,有要事兒相商。
老板高歡病重,讓我去幹嘛?讓我去接班?肯定不可能。任命我為顧命大臣輔佐朝政?這不是我的專業,輪不到我一個武夫。侯景一接到信,就犯了嘀咕。
仔細再一看信封,嗬嗬,瞬間明白了。高澄這個小屁孩,要對我動手了。
如何看出信中有詐?
原來,侯景曾與高歡有過約定:我率軍在外,為防敵人詐謀,大王以後給我寫書信,請在書信上加個暗號。
高歡臨終時,滿腦子未了心願,在黑白無常來接之前,很多要事要處置,竟然忘記了告訴高澄這件事兒。高澄假冒老爹的名義給侯景寫信,欲誆騙其來晉陽處決,絕除後患。侯景何等樣人?一眼識破。
這一刻,侯景早就有心理預期,也早做好了應急預案,那就是,裹挾河南,起兵造反!
侯景造反,算是選擇了個不錯的時機。其時,東魏在與西魏大將韋孝寬的玉壁大戰中損兵無數,主心骨高歡又因羞憤交加領了盒飯。可以說,侯景的反叛,加劇了東魏的嚴峻形勢。
為扭轉不利形勢,東魏帝國的少掌門人高澄當機立斷,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對侯景許以種種優厚條件誘降;二是調遣重兵急馳河南,準備動武。
高氏父子在東魏經營多年,侯景雖猛,卻感覺孤軍難敵。孤軍,就得找盟友。盟友從哪裏找?自然得從敵人的敵人那裏找。
東魏當時最主要的敵人有兩個,一個是南梁,一個就是西魏。選擇投靠誰呢?
侯景把這道選擇題做成了多選,他向南梁和西魏都投了降。
先是拿河南六州為見麵禮,向西魏宇文泰投降請援。
又派人上表梁武帝蕭衍,傾河南全境豫、廣、潁、洛、陽、西揚、東荊、北荊、襄、東豫、南兗、西兗和齊十三州,降梁求援。
這河南十三州,可是南梁與北魏、東魏的戰略緩衝帶,堪稱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戰略cbd,南梁垂涎已久而不得。
同是投降,給宇文泰6州,給老蕭13州,籌碼輕重顯然不同,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侯景對西魏心存疑慮,而對南梁則無所顧忌。為何如此?
因為,侯景在河南與梁朝打交道多年,知道南梁軍政廢弛,其有利可圖。另外,侯景知道,南梁的領頭人,已不再是早期的那個英明神武的驍將,而是個躺平派大佛係老朽物了。
梁武帝蕭衍其人,在第十一部《決戰鍾離》部分已有部分介紹,現在再補充一下。蕭衍,原是南齊大將。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30萬大軍進攻南齊,南齊軍隊士氣低落,畏縮不前。蕭衍挺身而出擔任先鋒,率軍連夜急行軍,趕到距離北魏大軍僅幾裏路的賢首山,趁月黑風高登山,遍插旗幟。翌日天亮,北魏士兵一起床,撲麵而來的是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南齊軍旗,睡眼惺忪之下見到這些個索命幡,以為被包圍,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也得懵逼半晌。而南齊守軍突然看到這麽多援軍旗幟,士氣大振,南齊兩路大軍一夾攻,北魏大敗。
31歲的蕭衍一戰成名。
五年後,南齊內亂,蕭寶卷昏聵無道(隻是史載啊,具體情況見第十一部的《決戰鍾離》),某日,蕭衍忽然幽幽的對手下謀臣張宏策吐出一句:不久,一位英雄將崛起於此間。
張宏策:哪位?
蕭衍笑而不語。
張宏策繼續追問:出自朝堂還是民間?我怎麽沒聽說過?
你他媽還號稱謀臣呢,整一個腦殘弱智。老蕭急得差點兒口吐芬芳,最終無奈的悠悠的吐出四個字:安知非我?
501年,蕭衍起兵推翻南齊蕭寶卷的統治,並於次年建立了南梁,登基稱帝,時年38歲。
建梁初期,蕭衍不僅勤政愛民,在重大的決策問題上也能殺伐決斷,堪稱一代雄主。然而,50歲之後的他,突然像變了一個人。
首先是對女人不感興趣了。年輕時曾一夜寵幸30女創下紀錄的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三宮六院中除丁貴妃外一律遣散。雄心與雄性激素相關,一個男人一旦對女色不感興趣了,人生的奮鬥之途也就基本終結了。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政務開始厭倦,對佛教產生了癡迷。杜牧《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是明證?嗬嗬,484寺才哪到哪,據統計,老蕭在位期間,一共新建了2846座寺廟!
光當寺廟開發商還不行,老蕭還直接參與前期物業管理,直接數次入住寺廟,敲起了木魚。帝國話事人出家當和尚那還了得?南梁大臣們輪番出馬勸說而不得,最終大夥兒湊了湊錢,把蕭和尚贖身,贖迴到了帝國的廟堂上。
躺平、佛係了,脾氣就出奇的好,好到什麽程度呢?從一件極其狗血的桃色政治謀殺案的處理上,可見一斑。
某日,蕭衍要作三日齋戒,命眾公主都參加。嫡長女永興公主帶了兩個婢女,匆匆趕來。進宮時,一婢女過門檻時腳絆了一下。負責宿衛的一個禁軍軍官聞聲無意中瞟了一眼,卻不禁大驚失色。
蕭衍正在誦經,軍官不敢打擾,密告了太子蕭統之母丁貴嬪。丁貴嬪聽報後也極為震驚,令軍官見機行事。
齋坐散後,永興公主跟父親撒嬌說有事相商。老蕭滿眼慈愛,讓女兒過來,父女二人準備溫情脈脈的敘敘家常。就在這時,兩個婢女突然從永興公主身後衝出,向蕭衍撲來,行動迅疾,麵目猙獰。事發突然,蕭衍被驚的肌肉痙攣,一時動彈不得。
千鈞一發之刻,屏風後衝出八名禁軍,費了一番力氣才堪堪將二婢女摁住。
在自然界,男人需要打獵漁耕,所以上天給了他們肌肉。而女人則負責生育,所以上天拿走了她們的大部分肌肉而賦予其脂肪,因此,女性的肌肉含量及肌肉力量天生遠遠弱於男性。而這兩個婢女卻如此兇悍強健,為何?
答案,在二人被褪去衣物後揭曉。這兩個“婢女”,是如假包換的摳腳大漢,而且均懷揣利刃短兵。
婢女變大漢,經審問,真相,更令人驚愕。
公主要弑父,幕後還有一個主使--蕭宏,蕭衍的六弟。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南梁天監北伐時的那個草包總司令。
二人目的何在?公主是為了情,蕭宏是為了權。
蕭宏為了權殺兄篡位可以理解,公主為的情是什麽?情人是誰?
公主的情人,就是她的親叔叔,蕭宏。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代,禮崩樂壞甚於春秋戰國。南朝公主,也大多驕縱放蕩。永興公主十幾歲時,由蕭衍做主,許配給了出身名門的殷均。
殷均雖是才子,但長得五短身材,實在談不上氣宇軒昂。顏值不夠,才華再高也湊不了,永興公主很不喜歡,甚至是厭惡父親強塞給她的這個駙馬爺。
女人一旦在精神上厭惡丈夫,自然也會排斥與其進行身體接觸。為了避免跟殷均同房,永興公主想出了一個辦法。
等夫妻二人同房之日,駙馬殷均性衝衝的走進公主暖閣,一抬頭,牆壁、頂棚全是標語,什麽標語?侮辱其父殷睿的。
這哪是暖閣啊,妥妥的辱人閣。殷均頓如墮入冰窖,性致全無,流淚離去。
幾年下來,殷均空有禦賜駙馬爺的上崗證,卻基本沒碰到過永興公主。殷均也是個溫室培養出來的慫蛋,自己睡不到老婆就去找老丈人,向蕭衍告狀。老蕭教訓永興公主,父女二人大吵,蕭衍氣急,拿起玉如意打在女兒後背,如意碎屑橫飛,父女之情也就此粉碎。
也許是賭氣,婚姻不幸的永興公主,居然跟叔叔蕭宏來了段不倫之戀。才發生了二人同謀,派殺手男扮女裝弑君篡位的刺殺事件。
一個是女兒,一個是弟弟,得知真相,老蕭差點兒背過氣去。然而,最終的處理結果是:倆殺手斬首,女兒趕出皇宮,永不入宮。弟弟蕭宏?
善終,沒做處分。
如此平和良善的佛教徒,老祖宗信奉拜火教的侯景,很喜歡。
侯景做好了多選題,被選的人是什麽反應?
先看西魏宇文泰。宇文泰的情報工作做得不錯,他也給侯景送去了一個多選題,以下答案有且隻有兩個是對的,請選出正確的:a把河南六州的那地盤送過來;b侯景入朝來見。
這題,跟“學習強國”裏的專項答題似的,選項跟答案個數一樣,閉著眼點都能滿分。
入朝?入你大爺。侯景豈能上當,全力倒向了南梁,奔向了他看準的中國好大爺蕭衍。
第二節這個皇帝真的弱智?
麵對侯景來投,南梁中央召開了一次“應否納侯”討論大會。
經大會討論,群臣一致反對接納侯景,主要理由有二:
一是,侯景反複無常,從爾朱榮到高歡,都很信任他。特別是高歡,那麽大個河南,說給就給他了,如今他說背叛高家就背叛,這種當世侯奉先、侯換章,誰敢接?
二是,南梁與北魏、東魏打打殺殺幾十年,好不容易這幾年緩和了,現在侯景不光是自己來,還帶著那麽大個河南投奔過來。要知道,東魏本來就隻有北魏的半壁江山,剩下那麽點又被他帶來半壁,東魏可就剩北魏四分之一了,東魏高澄不跟我們血拚到底才怪。
有個別邏輯學、心理學學的好的大臣,擅於換位開導:陛下你想想,要是現在有人帶著淮南去投奔高澄,咱不得跟東魏拚命?而且,河南是四戰之地,就是拿下來也不好守啊。咱們還不如固守疆界,讓高澄和侯景打個兩敗俱傷,到時候再坐收漁翁之利。
南梁諸臣的分析,有理、有利、有節。而史載83歲的梁武帝蕭衍,不僅未采納,還開始了一係列的弱智表現。
1.力排眾異
史載,麵對群臣的非議,蕭衍卻執意要接納侯景。眾大臣苦勸,蕭衍依然堅持。原因?他剛做過一個夢。
蕭衍稱他最近一次做夢,隱約夢見有個中原的牧守,獻出土地向梁朝投降。
老蕭所述即使真實,南北朝亂世,今天有你的人投降我,明天有我的人投降你,乃常有之事。所謂“晝有所思、夜有所夢”,蕭衍做的不過是個普通的夢,但,蕭衍手下一個叫朱異的寵臣,卻對蕭衍的這個夢做了擴大解釋:這是天意梁朝一統,這不,侯景就投降過來了嘛。
蕭衍信這個解釋,因為他篤信佛教,對宿命論更是深信不疑。故其答應接受侯景的投降,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大行台,並派兵運糧應接。
派出接應的大將有兩個,一是羊鴉仁,二是蕭衍的侄子蕭淵明。
547年7月,梁援軍將領羊鴉仁入懸瓠。8月,蕭淵明受命率十萬大軍屯寒山,9月,蕭淵明與侯景互為犄角,大舉北伐,在泅水築壩蓄水以灌彭城(今江蘇徐州)。
東魏徐州刺史王則據城堅守。11月,東魏派大將高嶽、慕容紹宗率眾10萬疾馳救援彭城,擊敗梁軍,俘虜了蕭淵明。
侯景率4萬大軍退保渦陽,昔日的同事慕容紹宗列陣進攻。
逼人太甚!侯景急了眼,命令步兵們持短刀出列,死拚。
以步抑騎是世界級難題,侯景卻命令步兵出列對付騎兵,拿的還是短刀,喝三鹿了嗎?來看。
侯景一聲令下,羯族步兵們個個滿麵發赤、雙目噴火、嗷嗷吼著衝進東魏軍騎兵方陣。短刀,不衝人身招唿,專砍人腿和馬蹄。
一寸短一寸險。東魏騎兵們沒想到這幫不要命的主兒是專攻下三路的,猝不及防,頓時大亂。
侯景趁勢率軍掩殺,慕容紹宗大軍退走。慕容紹宗的部將,後來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將、“落雕都督”斛律光,當時也在此陣中,逃走的狼狽樣兒,跟其他士兵一樣一樣的,沒啥區別。
逃迴大營的慕容紹宗,心有餘悸:艾瑪,從未見過像侯景這麽難對付的家夥。
之後,兩軍互相忌憚,不再出擊。這種相持戰,打的是後勤供應,慕容紹宗背靠東魏大本營,而侯景軍糧草漸漸不濟。
2.謎之壽陽
548年正月,侯景部將暴顯等投降慕容紹宗,軍力此漲彼消之下,慕容紹宗趁機主動出擊,侯景不敵,帶800士兵逃走。
走投無路的侯景,來到壽陽城下。
鎮守壽陽的,叫韋黯。韋黯名不顯於史,他的父親,卻大大的有名,那就是毛爺爺認為其有“劉秀、周瑜之風”、“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的韋睿,梁魏鍾離大戰中的絕對主導者。
侯景在城下衝韋黯喊話:小韋啊,我,是你們梁朝的客人,若不接我入城,東魏兵追到有閃失的話,朝廷必然會怪罪你。
跟大人哄小孩似的。
老子英雄兒操蛋。韋黯信以為真,開門迎接。進了城的侯景,撕下麵具,露出獠牙,毫不客氣的掌管了壽陽,把韋黯驅逐出城。
蕭衍,聽說侯景搶了壽陽,不僅不生氣,反而順勢任命其為南豫州牧,謎之操作。
3.信裏的破綻
東魏趕走侯景,乘勝收複失地。高澄分析,西魏宇文泰老奸巨猾,是不可能接收侯景的,而南梁是侯景的唯一去處。若想製服他,得先聯合南梁,孤立他。
拉攏南梁,得有大的籌碼才行。好在籌碼是現成的,即被俘的蕭淵明。高澄以蕭淵明作為和談籌碼,遣使與南梁表達和好之意,以圖孤立侯景。548年2月,東魏與南梁開始和談。
得知自己被當成兩大帝國談判和交易的籌碼,侯景坐立不安,上書蕭衍試探其態度。
侯景:陛下和高氏聯合,我將如何自處?
蕭衍:保證不會出賣你。
侯景:為彰顯我與南朝的戰略夥伴關係,請賜婚,至於女人嘛,最好是南朝最尊貴門第的女兒。譬如,王家、謝家的都行。
蕭衍:嗬嗬,你真會選,王、謝門第太高,要不,向朱、張以下門第試試?
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侯景的自尊心受到了一萬點的暴擊,恨恨的衝部下發飆:什麽門第,總有一天,老子要把吳中兒女統統配給奴隸!
蕭衍的態度還是不太明朗。
某日,蕭衍收到一封信,落款是東魏高澄,信中說,願意以蕭淵明交換侯景。
蕭衍迴信:你早上送還蕭淵明,我晚上送還侯景。
不用說,蕭衍收到的信,是侯景冒充東魏寫的。
侯景拿到迴信,一掌拍翻桌子:早就知道這老頭心腸薄得很!
被出賣的感覺最痛苦,痛苦能使人失去理智。梁朝,我要毀了你!
本部隻剩不足千餘兵力的侯景,武力強征所屬各城的居民當兵,並對各城漢族居民大肆燒殺搶掠。
為激發手下胡族士兵的鬥誌和瘋狂嗜殺的本性,侯景把搶來的無辜女子送到軍營,作為軍妓,任由手下胡族士兵晝夜奸淫。
4.離奇的饋敵行為
壽陽,離南梁首都建康僅500裏,快馬加鞭一天的路程。侯景在壽陽的所作所為,居然沒引起南梁朝廷的重視。
趁昏君佞臣們沒察覺,造反前,先要點東西。
侯景要一萬匹布錦,為軍人作戰袍,權臣朱異照發。侯景嫌南梁朝廷配發的武器不好,請求派京城的工匠到壽陽為他定做武器,蕭衍居然也照做了。
與蘇德戰爭爆發前一樣,也有人察覺到了侯景的異樣。合州刺史蕭範,多次向蕭衍報告侯景有謀反的跡象,蕭衍充耳不聞,繼續敲他的木魚。
某日,建康城裏來了一隊士兵,押著一個五花大綁的人,徑直送至權臣朱異處。向朱異報告:侯景派使者聯合羊鴉仁大人一同造反,羊大人把使者綁了,押送京城。
羊鴉仁,侯景投降時,梁派其去接應過侯景,時任豫州刺史。侯景認為與其因此有了交情,派人聯合其謀反。
朱異得報,不以為然,把使者送迴了壽陽。
本來捏著一把汗的侯景,見使者竟然被禮送迴來,哈哈大笑:是羊鴉仁誹謗老子,朝廷不處理他,我就帶兵渡江要個說法。
蕭衍,感覺委屈了侯景,讓朱異傳話:普通老百姓家有三五個客人,還招待得很好。朕有一個客人卻惹得他生氣,這是朕的過錯。隨後,厚賞侯景,以示撫慰。
侯景又與北魏宗室元貞密謀造反之事,元貞害怕跑迴建康告訴蕭衍,蕭衍還是不聽。
南梁上下麵對侯景的謀反預備行為,為何有如此近乎白癡的表現?我們先看史學界的主流觀點,再加以分析,看是否正確。
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這與當時政治環境及領頭人蕭衍的態度有極大關係。
南梁後期,因北方勁敵北魏分裂,無暇顧及南朝。南朝邊境相對安寧,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武將出身的蕭衍,開始追求安樂,沉迷於佛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蕭衍多次欲舍身出家,自奉仁慈。整天幹和尚的事,朝綱不廢弛就怪了。
545年,梁散騎常侍賀琛,向梁武帝蕭衍痛陳時弊,說戶口減落,風俗侈靡,官場腐敗,經濟凋敝,階級矛盾激化。
蕭衍隻說了一句話,就讓賀琛閉上了嘴:拿出證據來。
證據?以逆來順受著稱的南中國老百姓多次揭竿起義,就是最好的證據。
527年至548年中,南梁農民起義萬人以上規模的,就高達8次之多。
上述一番描寫,一個因信奉佛教而變得白癡弱智的昏聵君主形象躍然紙上。然而,真相果真如此?我們來看。
先請注意蕭衍得知侯景起兵造反後的表現—“好、好、好”,他連說三個好,就差樂的手舞足蹈了。這表現不是在等著侯景造反,就奇了怪了。
等著侯景造反,天方夜談?好,我們來從頭捋一捋,看看是不是天方夜談。
蕭衍當初為何同意接納侯景?那是侯景以治下河南十三州降梁,這十三州,可是南梁與東魏對峙的緩衝之地,戰略cbd。由此,蕭衍才欣然接受豺狼一樣的侯景,還派了十萬大軍去接應。
然而,蕭衍沒想到侯景這麽不爭氣,半年不到就被東魏擊敗,河南丟了不說,還連累南梁在寒山之戰損失十萬精銳,皇侄蕭淵明被俘。
再看侯景,一點兒事兒沒有,率800殘兵悠哉悠哉退到南梁國境,還趁機占了南梁軍事重鎮、建康的門戶壽陽。
由此造成的結局是什麽?是侯景成了蕭衍手裏的一枚燙手山芋。
蕭衍之前為何如此厚待侯景?是因為他手裏不僅有地,還有兵馬,借助他的投靠,可拿下河南之地,甚至能一舉蕩平中原。如今,不光河南沒了,還搭進去一個壽陽,這可是蕭衍與幾代北魏皇帝鬥智鬥勇才贏迴來的壽陽啊。
所以,如今的蕭衍,一想到侯景,一定是氣不打一處來。那既然這麽恨侯景,派人去剿滅不就行了?反正他不過才八百兵馬。
然而,蕭衍不能。趁人病要人命的事兒,蕭衍不會做,至少不敢明做。為何?因為,這樣不僅會顛覆其多年以來打造的以慈悲心腸示人的光輝人設,還會斷絕異國大將來投之路。
蕭衍在位的後半段,南梁成為異國大將的避難所,是有據可考的。其時,正趕上北方的北魏動亂,六鎮起義,高歡、宇文泰雙雄對峙,亂糟糟的幾十年,不少北方英豪流落南朝,羊侃、賀拔勝、獨孤信,甚至還有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大隋的太祖。
對這些北方的落難英豪,蕭衍均以禮相待,願意留下來的,如羊侃,賜之以高官;想走的,如楊忠、賀拔勝,配上豐厚的盤纏,禮送出境。甚至元顥這樣的北魏宗室,想要北上爭奪帝位,蕭衍也親派陳慶之護送北方,才成就了陳神話一般的北上之旅。但蕭衍隻派七千人給陳慶之,意圖就是告訴世人:我老蕭本人對北魏是沒有領土要求的,當然,主動歸順的除外。
蕭衍的形象包裝大獲成功,仁德盛名暴於大江南北。甚至賀拔勝北歸之後,發誓一生不再射殺南飛之鳥以報蕭衍恩德。東魏奸雄高歡都無不感歎,中原正統全跑老蕭那裏去了。要知道,陳慶之北伐到達北方後,麵對北方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可是發了一番“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的感慨的,如今,這個正統又被老蕭成功的奪迴來了。在南北爭雄中,占領道德製高點,相當於增強投資環境的軟實力,很重要。
如今,因侯景落魄就要殺掉他?老蕭不會做,至少不敢明做。不能主動拋棄攻殺侯景,除了以上理由,應該還有一個不能說的原因。什麽原因?
要知道,接納侯景是蕭衍力排眾議,親自拍板決定的,如今就這樣殺了侯景,是告訴天下,當初大臣們都對,就皇帝不對嗎?
如果僅是愛惜羽毛,珍惜名聲,蕭衍大可不必,畢竟可以拿朱異之流的來背鍋嘛。可是,蕭衍不敢承擔自己決策錯了的後果,因為,這個後果在此時絕對不能產生,否則,他一手締造的南梁帝國將萬劫不複。這是危言聳聽?且看。
蕭衍作為中國曆史上罕見的長壽皇帝,一口氣活到近九十歲,光在位的時間就高達48年之久,南朝其他三位開國皇帝在位時間加一塊,都沒他零頭多。他的長壽,給梁朝帶來超長的穩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也在不斷積累,那就是,梁朝宗室的權力越來越大。到蕭衍晚年時,地方蕭氏諸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這些鳥人們一個個都貪婪的盯著皇位,明爭暗鬥。老蕭憑借四十多年積攢下來的權威,勉強可以壓住這座火山。一年前寒山大戰十萬中央軍已經全軍覆沒,現在若皇帝的權威再削減,那這座火山還能壓得住?蕭衍不敢去想。因此,殺侯景就是糾錯,糾錯的前提就是認錯,而這個錯,堅決不能認。
侯景不能殺,可畢竟已是燙手山芋一枚,不丟棄會燙爛蕭衍的雙手,怎麽辦呢?
侯景必須死,但不是我去主動殺他,必須他自己作死才行。因此,蕭衍才有了前文所述的一係列謎之行為。奪壽陽,給;造反前奸淫擄掠,先裝作看不見;造反沒兵甲器杖,給;傳達造反信息的使者被抓住綁送首都,放;最關鍵的是,與高澄談判要犧牲侯景換蕭淵明的信件往來,也一定是老蕭故意被侯景查獲的,一定是。
是你老王胡謅猜測?我們再來看一個典故。
古時候有一位帝王,發現其弟一直想造反,手下都勸他及早下手。但是,這位帝王不僅沒有聽從,反而故意越來越放縱弟弟。最終,被慣壞的弟弟反了,哥哥派人成功平叛。結果是,後世皆認為弟弟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而這位帝王卻獲得了舉世稱讚。
這個典故就是“鄭伯克段於鄢”,作者,春秋時期左丘明,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這個故事中的哥哥,就是鄭莊公,弟弟,就是共叔段。作為博覽群書的南方君主,蕭衍,一定知道這個典故。
再想想,世界上哪個開國帝王,我說的是開國帝王,是越活越白癡的?細思極恐。
第一節侯景的選擇
南方的奇人陳慶之,亂了北朝;北朝也有一個奇人,又亂了南朝。
此人就是,羯族人侯景。
侯景先後隸屬爾朱榮、高歡,悍勇能戰,精於韜略,機詐權變。
侯景文化水平不高,撐死高小水平,卻與陳慶之一樣,異常善於馭軍。陳慶之的馭軍,體現在作戰前動員激勵部隊士氣上,而侯景的馭軍術,則屬於劍走偏鋒。
說白了,就是搶錢、搶女人,分錢、分女人。每次戰鬥,侯景的重點工作都是搞搶劫,勝利後,絕不小氣,將所搶掠的物資及美女分與手下將士,自己基本不留。亂世之中大家提著腦袋幹革命都是為了什麽?對底層士兵來說,不都是為了錢和女人嗎?難道還是為了馬斯洛老先生說的自我價值實現?老板大方,部下自然擁戴,執行力自然強,於是,侯景一時與東魏猛將高敖曹齊名,深受東魏丞相高歡的器重。
東魏遷都於鄴後,高歡自居晉陽,置重兵於河北,全力對付西魏和北方的柔然。而與梁接境的河南一帶,戰略地位同樣重要,古稱“四戰之地”,派誰鎮守呢?
高歡選中了侯景。
高歡沒看錯人,侯景這個白種老胡經略河南,幹的是有聲有色,特別是在534年,在荊州與賀拔勝、獨孤信等西魏驍將連番大戰,均大獲全勝,打的西魏膽戰心驚。
536年,侯景又把手伸向南朝。他率7萬大軍侵入梁朝楚州,擒獲梁朝楚州刺史桓和,接著乘勝進擊。結果,在淮上,他碰上了硬茬。
南梁戰神陳慶之。這次,侯景被陳慶之揍得盡棄輜重而逃,也暫時中止了南侵的念頭。
541年8月,東魏正式任命侯景為尚書仆射、河南道大行台,領軍十萬,專製河南,以對抗梁和西魏。從此侯景如虎添翼,成為東魏獨當一麵的封疆大吏。
春風得意馬蹄疾。侯景後又用計賺取了虎牢城,連收北豫州和洛州,被東魏加封為司空,545年改授司徒,地位進一步提升。
地位提高,與內心膨脹,往往是一對孿生姐妹。在東魏,位極人臣的侯景,僅敬畏高歡一人,對高歡的接班人高澄也不屑一顧:有高大王在,我不敢怎麽樣。大王要是死了,我絕不會給高澄這個鮮卑小兒打工。
侯景能有此心態,想想也屬正常,畢竟,當年在爾朱榮麾下,他的地位甚至要高於高歡,這樣的人能臣服於高歡本人就不錯了,高澄這樣的小毛孩子,他如何能放在眼裏。
高歡,能做到東魏老大的一代奸雄,識人用人的眼光自然毒辣。他通過日常觀察,將侯景的脾性看的透透的。
侯景,天生的長短腿,右腿稍短,左腿稍長,跟巴西傳奇足球明星“小鳥”加林查一樣,若生在當代,必然能踢五大聯賽,利用假動作盤帶過人定是一把好手。但這身體特點,對冷兵器時代的肉搏拚殺無半點優勢,反是劣勢。
身體不夠,大腦來湊。侯景打仗治軍有三大特點,除了前麵講過的為人大方,為部下分錢、分女人外,還有兩大特點,一是擅長謀略,二是治軍嚴酷。
跟著我幹,有錢有女人,但是,不聽號令,執行力不強,可別怪我不客氣。侯景對待士兵嚴苛殘酷、動輒斬殺。如此手段毒辣之人,怎能甘居小兒之下?高歡心裏很清楚,為製約這個又愛又怕的老部下,保兒子高澄順利做東魏帝國的接班人,他早就留了一手。
前文講過,爾朱榮手下有一猛將叫慕容紹宗,是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之後,後歸順高歡。
高歡雖對慕容紹宗很看重,卻一直沒給其在中央任命重要職務,先是讓其幹了圖書館館長,掌管府庫圖籍等事務。後又先後任命其為揚州刺史、青州刺史、晉州刺史、徐州刺史等職務,轉了一圈兒,都是地方官。
用意何在?
547年正月,高歡病危,對兒子高澄交代:侯景狡猾且野心勃勃,我死後肯定不能為你所用。環顧當朝大臣,隻有慕容紹宗可以和侯景匹敵,我一直不重用他,就是為了留給你去提拔他,好讓他去對付侯景。
高人的心思,總是令人難以琢磨。在高歡死後幾個月,慕容紹宗被高澄一躍提拔為中央大佬--尚書左仆射(副總理)。
高歡彌留之際,遠在河南的侯景,接到一封奇怪的信。
信的內容,是高歡令侯景趕緊到晉陽來,有要事兒相商。
老板高歡病重,讓我去幹嘛?讓我去接班?肯定不可能。任命我為顧命大臣輔佐朝政?這不是我的專業,輪不到我一個武夫。侯景一接到信,就犯了嘀咕。
仔細再一看信封,嗬嗬,瞬間明白了。高澄這個小屁孩,要對我動手了。
如何看出信中有詐?
原來,侯景曾與高歡有過約定:我率軍在外,為防敵人詐謀,大王以後給我寫書信,請在書信上加個暗號。
高歡臨終時,滿腦子未了心願,在黑白無常來接之前,很多要事要處置,竟然忘記了告訴高澄這件事兒。高澄假冒老爹的名義給侯景寫信,欲誆騙其來晉陽處決,絕除後患。侯景何等樣人?一眼識破。
這一刻,侯景早就有心理預期,也早做好了應急預案,那就是,裹挾河南,起兵造反!
侯景造反,算是選擇了個不錯的時機。其時,東魏在與西魏大將韋孝寬的玉壁大戰中損兵無數,主心骨高歡又因羞憤交加領了盒飯。可以說,侯景的反叛,加劇了東魏的嚴峻形勢。
為扭轉不利形勢,東魏帝國的少掌門人高澄當機立斷,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對侯景許以種種優厚條件誘降;二是調遣重兵急馳河南,準備動武。
高氏父子在東魏經營多年,侯景雖猛,卻感覺孤軍難敵。孤軍,就得找盟友。盟友從哪裏找?自然得從敵人的敵人那裏找。
東魏當時最主要的敵人有兩個,一個是南梁,一個就是西魏。選擇投靠誰呢?
侯景把這道選擇題做成了多選,他向南梁和西魏都投了降。
先是拿河南六州為見麵禮,向西魏宇文泰投降請援。
又派人上表梁武帝蕭衍,傾河南全境豫、廣、潁、洛、陽、西揚、東荊、北荊、襄、東豫、南兗、西兗和齊十三州,降梁求援。
這河南十三州,可是南梁與北魏、東魏的戰略緩衝帶,堪稱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戰略cbd,南梁垂涎已久而不得。
同是投降,給宇文泰6州,給老蕭13州,籌碼輕重顯然不同,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侯景對西魏心存疑慮,而對南梁則無所顧忌。為何如此?
因為,侯景在河南與梁朝打交道多年,知道南梁軍政廢弛,其有利可圖。另外,侯景知道,南梁的領頭人,已不再是早期的那個英明神武的驍將,而是個躺平派大佛係老朽物了。
梁武帝蕭衍其人,在第十一部《決戰鍾離》部分已有部分介紹,現在再補充一下。蕭衍,原是南齊大將。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30萬大軍進攻南齊,南齊軍隊士氣低落,畏縮不前。蕭衍挺身而出擔任先鋒,率軍連夜急行軍,趕到距離北魏大軍僅幾裏路的賢首山,趁月黑風高登山,遍插旗幟。翌日天亮,北魏士兵一起床,撲麵而來的是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南齊軍旗,睡眼惺忪之下見到這些個索命幡,以為被包圍,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也得懵逼半晌。而南齊守軍突然看到這麽多援軍旗幟,士氣大振,南齊兩路大軍一夾攻,北魏大敗。
31歲的蕭衍一戰成名。
五年後,南齊內亂,蕭寶卷昏聵無道(隻是史載啊,具體情況見第十一部的《決戰鍾離》),某日,蕭衍忽然幽幽的對手下謀臣張宏策吐出一句:不久,一位英雄將崛起於此間。
張宏策:哪位?
蕭衍笑而不語。
張宏策繼續追問:出自朝堂還是民間?我怎麽沒聽說過?
你他媽還號稱謀臣呢,整一個腦殘弱智。老蕭急得差點兒口吐芬芳,最終無奈的悠悠的吐出四個字:安知非我?
501年,蕭衍起兵推翻南齊蕭寶卷的統治,並於次年建立了南梁,登基稱帝,時年38歲。
建梁初期,蕭衍不僅勤政愛民,在重大的決策問題上也能殺伐決斷,堪稱一代雄主。然而,50歲之後的他,突然像變了一個人。
首先是對女人不感興趣了。年輕時曾一夜寵幸30女創下紀錄的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三宮六院中除丁貴妃外一律遣散。雄心與雄性激素相關,一個男人一旦對女色不感興趣了,人生的奮鬥之途也就基本終結了。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政務開始厭倦,對佛教產生了癡迷。杜牧《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是明證?嗬嗬,484寺才哪到哪,據統計,老蕭在位期間,一共新建了2846座寺廟!
光當寺廟開發商還不行,老蕭還直接參與前期物業管理,直接數次入住寺廟,敲起了木魚。帝國話事人出家當和尚那還了得?南梁大臣們輪番出馬勸說而不得,最終大夥兒湊了湊錢,把蕭和尚贖身,贖迴到了帝國的廟堂上。
躺平、佛係了,脾氣就出奇的好,好到什麽程度呢?從一件極其狗血的桃色政治謀殺案的處理上,可見一斑。
某日,蕭衍要作三日齋戒,命眾公主都參加。嫡長女永興公主帶了兩個婢女,匆匆趕來。進宮時,一婢女過門檻時腳絆了一下。負責宿衛的一個禁軍軍官聞聲無意中瞟了一眼,卻不禁大驚失色。
蕭衍正在誦經,軍官不敢打擾,密告了太子蕭統之母丁貴嬪。丁貴嬪聽報後也極為震驚,令軍官見機行事。
齋坐散後,永興公主跟父親撒嬌說有事相商。老蕭滿眼慈愛,讓女兒過來,父女二人準備溫情脈脈的敘敘家常。就在這時,兩個婢女突然從永興公主身後衝出,向蕭衍撲來,行動迅疾,麵目猙獰。事發突然,蕭衍被驚的肌肉痙攣,一時動彈不得。
千鈞一發之刻,屏風後衝出八名禁軍,費了一番力氣才堪堪將二婢女摁住。
在自然界,男人需要打獵漁耕,所以上天給了他們肌肉。而女人則負責生育,所以上天拿走了她們的大部分肌肉而賦予其脂肪,因此,女性的肌肉含量及肌肉力量天生遠遠弱於男性。而這兩個婢女卻如此兇悍強健,為何?
答案,在二人被褪去衣物後揭曉。這兩個“婢女”,是如假包換的摳腳大漢,而且均懷揣利刃短兵。
婢女變大漢,經審問,真相,更令人驚愕。
公主要弑父,幕後還有一個主使--蕭宏,蕭衍的六弟。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南梁天監北伐時的那個草包總司令。
二人目的何在?公主是為了情,蕭宏是為了權。
蕭宏為了權殺兄篡位可以理解,公主為的情是什麽?情人是誰?
公主的情人,就是她的親叔叔,蕭宏。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代,禮崩樂壞甚於春秋戰國。南朝公主,也大多驕縱放蕩。永興公主十幾歲時,由蕭衍做主,許配給了出身名門的殷均。
殷均雖是才子,但長得五短身材,實在談不上氣宇軒昂。顏值不夠,才華再高也湊不了,永興公主很不喜歡,甚至是厭惡父親強塞給她的這個駙馬爺。
女人一旦在精神上厭惡丈夫,自然也會排斥與其進行身體接觸。為了避免跟殷均同房,永興公主想出了一個辦法。
等夫妻二人同房之日,駙馬殷均性衝衝的走進公主暖閣,一抬頭,牆壁、頂棚全是標語,什麽標語?侮辱其父殷睿的。
這哪是暖閣啊,妥妥的辱人閣。殷均頓如墮入冰窖,性致全無,流淚離去。
幾年下來,殷均空有禦賜駙馬爺的上崗證,卻基本沒碰到過永興公主。殷均也是個溫室培養出來的慫蛋,自己睡不到老婆就去找老丈人,向蕭衍告狀。老蕭教訓永興公主,父女二人大吵,蕭衍氣急,拿起玉如意打在女兒後背,如意碎屑橫飛,父女之情也就此粉碎。
也許是賭氣,婚姻不幸的永興公主,居然跟叔叔蕭宏來了段不倫之戀。才發生了二人同謀,派殺手男扮女裝弑君篡位的刺殺事件。
一個是女兒,一個是弟弟,得知真相,老蕭差點兒背過氣去。然而,最終的處理結果是:倆殺手斬首,女兒趕出皇宮,永不入宮。弟弟蕭宏?
善終,沒做處分。
如此平和良善的佛教徒,老祖宗信奉拜火教的侯景,很喜歡。
侯景做好了多選題,被選的人是什麽反應?
先看西魏宇文泰。宇文泰的情報工作做得不錯,他也給侯景送去了一個多選題,以下答案有且隻有兩個是對的,請選出正確的:a把河南六州的那地盤送過來;b侯景入朝來見。
這題,跟“學習強國”裏的專項答題似的,選項跟答案個數一樣,閉著眼點都能滿分。
入朝?入你大爺。侯景豈能上當,全力倒向了南梁,奔向了他看準的中國好大爺蕭衍。
第二節這個皇帝真的弱智?
麵對侯景來投,南梁中央召開了一次“應否納侯”討論大會。
經大會討論,群臣一致反對接納侯景,主要理由有二:
一是,侯景反複無常,從爾朱榮到高歡,都很信任他。特別是高歡,那麽大個河南,說給就給他了,如今他說背叛高家就背叛,這種當世侯奉先、侯換章,誰敢接?
二是,南梁與北魏、東魏打打殺殺幾十年,好不容易這幾年緩和了,現在侯景不光是自己來,還帶著那麽大個河南投奔過來。要知道,東魏本來就隻有北魏的半壁江山,剩下那麽點又被他帶來半壁,東魏可就剩北魏四分之一了,東魏高澄不跟我們血拚到底才怪。
有個別邏輯學、心理學學的好的大臣,擅於換位開導:陛下你想想,要是現在有人帶著淮南去投奔高澄,咱不得跟東魏拚命?而且,河南是四戰之地,就是拿下來也不好守啊。咱們還不如固守疆界,讓高澄和侯景打個兩敗俱傷,到時候再坐收漁翁之利。
南梁諸臣的分析,有理、有利、有節。而史載83歲的梁武帝蕭衍,不僅未采納,還開始了一係列的弱智表現。
1.力排眾異
史載,麵對群臣的非議,蕭衍卻執意要接納侯景。眾大臣苦勸,蕭衍依然堅持。原因?他剛做過一個夢。
蕭衍稱他最近一次做夢,隱約夢見有個中原的牧守,獻出土地向梁朝投降。
老蕭所述即使真實,南北朝亂世,今天有你的人投降我,明天有我的人投降你,乃常有之事。所謂“晝有所思、夜有所夢”,蕭衍做的不過是個普通的夢,但,蕭衍手下一個叫朱異的寵臣,卻對蕭衍的這個夢做了擴大解釋:這是天意梁朝一統,這不,侯景就投降過來了嘛。
蕭衍信這個解釋,因為他篤信佛教,對宿命論更是深信不疑。故其答應接受侯景的投降,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大行台,並派兵運糧應接。
派出接應的大將有兩個,一是羊鴉仁,二是蕭衍的侄子蕭淵明。
547年7月,梁援軍將領羊鴉仁入懸瓠。8月,蕭淵明受命率十萬大軍屯寒山,9月,蕭淵明與侯景互為犄角,大舉北伐,在泅水築壩蓄水以灌彭城(今江蘇徐州)。
東魏徐州刺史王則據城堅守。11月,東魏派大將高嶽、慕容紹宗率眾10萬疾馳救援彭城,擊敗梁軍,俘虜了蕭淵明。
侯景率4萬大軍退保渦陽,昔日的同事慕容紹宗列陣進攻。
逼人太甚!侯景急了眼,命令步兵們持短刀出列,死拚。
以步抑騎是世界級難題,侯景卻命令步兵出列對付騎兵,拿的還是短刀,喝三鹿了嗎?來看。
侯景一聲令下,羯族步兵們個個滿麵發赤、雙目噴火、嗷嗷吼著衝進東魏軍騎兵方陣。短刀,不衝人身招唿,專砍人腿和馬蹄。
一寸短一寸險。東魏騎兵們沒想到這幫不要命的主兒是專攻下三路的,猝不及防,頓時大亂。
侯景趁勢率軍掩殺,慕容紹宗大軍退走。慕容紹宗的部將,後來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將、“落雕都督”斛律光,當時也在此陣中,逃走的狼狽樣兒,跟其他士兵一樣一樣的,沒啥區別。
逃迴大營的慕容紹宗,心有餘悸:艾瑪,從未見過像侯景這麽難對付的家夥。
之後,兩軍互相忌憚,不再出擊。這種相持戰,打的是後勤供應,慕容紹宗背靠東魏大本營,而侯景軍糧草漸漸不濟。
2.謎之壽陽
548年正月,侯景部將暴顯等投降慕容紹宗,軍力此漲彼消之下,慕容紹宗趁機主動出擊,侯景不敵,帶800士兵逃走。
走投無路的侯景,來到壽陽城下。
鎮守壽陽的,叫韋黯。韋黯名不顯於史,他的父親,卻大大的有名,那就是毛爺爺認為其有“劉秀、周瑜之風”、“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的韋睿,梁魏鍾離大戰中的絕對主導者。
侯景在城下衝韋黯喊話:小韋啊,我,是你們梁朝的客人,若不接我入城,東魏兵追到有閃失的話,朝廷必然會怪罪你。
跟大人哄小孩似的。
老子英雄兒操蛋。韋黯信以為真,開門迎接。進了城的侯景,撕下麵具,露出獠牙,毫不客氣的掌管了壽陽,把韋黯驅逐出城。
蕭衍,聽說侯景搶了壽陽,不僅不生氣,反而順勢任命其為南豫州牧,謎之操作。
3.信裏的破綻
東魏趕走侯景,乘勝收複失地。高澄分析,西魏宇文泰老奸巨猾,是不可能接收侯景的,而南梁是侯景的唯一去處。若想製服他,得先聯合南梁,孤立他。
拉攏南梁,得有大的籌碼才行。好在籌碼是現成的,即被俘的蕭淵明。高澄以蕭淵明作為和談籌碼,遣使與南梁表達和好之意,以圖孤立侯景。548年2月,東魏與南梁開始和談。
得知自己被當成兩大帝國談判和交易的籌碼,侯景坐立不安,上書蕭衍試探其態度。
侯景:陛下和高氏聯合,我將如何自處?
蕭衍:保證不會出賣你。
侯景:為彰顯我與南朝的戰略夥伴關係,請賜婚,至於女人嘛,最好是南朝最尊貴門第的女兒。譬如,王家、謝家的都行。
蕭衍:嗬嗬,你真會選,王、謝門第太高,要不,向朱、張以下門第試試?
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侯景的自尊心受到了一萬點的暴擊,恨恨的衝部下發飆:什麽門第,總有一天,老子要把吳中兒女統統配給奴隸!
蕭衍的態度還是不太明朗。
某日,蕭衍收到一封信,落款是東魏高澄,信中說,願意以蕭淵明交換侯景。
蕭衍迴信:你早上送還蕭淵明,我晚上送還侯景。
不用說,蕭衍收到的信,是侯景冒充東魏寫的。
侯景拿到迴信,一掌拍翻桌子:早就知道這老頭心腸薄得很!
被出賣的感覺最痛苦,痛苦能使人失去理智。梁朝,我要毀了你!
本部隻剩不足千餘兵力的侯景,武力強征所屬各城的居民當兵,並對各城漢族居民大肆燒殺搶掠。
為激發手下胡族士兵的鬥誌和瘋狂嗜殺的本性,侯景把搶來的無辜女子送到軍營,作為軍妓,任由手下胡族士兵晝夜奸淫。
4.離奇的饋敵行為
壽陽,離南梁首都建康僅500裏,快馬加鞭一天的路程。侯景在壽陽的所作所為,居然沒引起南梁朝廷的重視。
趁昏君佞臣們沒察覺,造反前,先要點東西。
侯景要一萬匹布錦,為軍人作戰袍,權臣朱異照發。侯景嫌南梁朝廷配發的武器不好,請求派京城的工匠到壽陽為他定做武器,蕭衍居然也照做了。
與蘇德戰爭爆發前一樣,也有人察覺到了侯景的異樣。合州刺史蕭範,多次向蕭衍報告侯景有謀反的跡象,蕭衍充耳不聞,繼續敲他的木魚。
某日,建康城裏來了一隊士兵,押著一個五花大綁的人,徑直送至權臣朱異處。向朱異報告:侯景派使者聯合羊鴉仁大人一同造反,羊大人把使者綁了,押送京城。
羊鴉仁,侯景投降時,梁派其去接應過侯景,時任豫州刺史。侯景認為與其因此有了交情,派人聯合其謀反。
朱異得報,不以為然,把使者送迴了壽陽。
本來捏著一把汗的侯景,見使者竟然被禮送迴來,哈哈大笑:是羊鴉仁誹謗老子,朝廷不處理他,我就帶兵渡江要個說法。
蕭衍,感覺委屈了侯景,讓朱異傳話:普通老百姓家有三五個客人,還招待得很好。朕有一個客人卻惹得他生氣,這是朕的過錯。隨後,厚賞侯景,以示撫慰。
侯景又與北魏宗室元貞密謀造反之事,元貞害怕跑迴建康告訴蕭衍,蕭衍還是不聽。
南梁上下麵對侯景的謀反預備行為,為何有如此近乎白癡的表現?我們先看史學界的主流觀點,再加以分析,看是否正確。
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這與當時政治環境及領頭人蕭衍的態度有極大關係。
南梁後期,因北方勁敵北魏分裂,無暇顧及南朝。南朝邊境相對安寧,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武將出身的蕭衍,開始追求安樂,沉迷於佛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蕭衍多次欲舍身出家,自奉仁慈。整天幹和尚的事,朝綱不廢弛就怪了。
545年,梁散騎常侍賀琛,向梁武帝蕭衍痛陳時弊,說戶口減落,風俗侈靡,官場腐敗,經濟凋敝,階級矛盾激化。
蕭衍隻說了一句話,就讓賀琛閉上了嘴:拿出證據來。
證據?以逆來順受著稱的南中國老百姓多次揭竿起義,就是最好的證據。
527年至548年中,南梁農民起義萬人以上規模的,就高達8次之多。
上述一番描寫,一個因信奉佛教而變得白癡弱智的昏聵君主形象躍然紙上。然而,真相果真如此?我們來看。
先請注意蕭衍得知侯景起兵造反後的表現—“好、好、好”,他連說三個好,就差樂的手舞足蹈了。這表現不是在等著侯景造反,就奇了怪了。
等著侯景造反,天方夜談?好,我們來從頭捋一捋,看看是不是天方夜談。
蕭衍當初為何同意接納侯景?那是侯景以治下河南十三州降梁,這十三州,可是南梁與東魏對峙的緩衝之地,戰略cbd。由此,蕭衍才欣然接受豺狼一樣的侯景,還派了十萬大軍去接應。
然而,蕭衍沒想到侯景這麽不爭氣,半年不到就被東魏擊敗,河南丟了不說,還連累南梁在寒山之戰損失十萬精銳,皇侄蕭淵明被俘。
再看侯景,一點兒事兒沒有,率800殘兵悠哉悠哉退到南梁國境,還趁機占了南梁軍事重鎮、建康的門戶壽陽。
由此造成的結局是什麽?是侯景成了蕭衍手裏的一枚燙手山芋。
蕭衍之前為何如此厚待侯景?是因為他手裏不僅有地,還有兵馬,借助他的投靠,可拿下河南之地,甚至能一舉蕩平中原。如今,不光河南沒了,還搭進去一個壽陽,這可是蕭衍與幾代北魏皇帝鬥智鬥勇才贏迴來的壽陽啊。
所以,如今的蕭衍,一想到侯景,一定是氣不打一處來。那既然這麽恨侯景,派人去剿滅不就行了?反正他不過才八百兵馬。
然而,蕭衍不能。趁人病要人命的事兒,蕭衍不會做,至少不敢明做。為何?因為,這樣不僅會顛覆其多年以來打造的以慈悲心腸示人的光輝人設,還會斷絕異國大將來投之路。
蕭衍在位的後半段,南梁成為異國大將的避難所,是有據可考的。其時,正趕上北方的北魏動亂,六鎮起義,高歡、宇文泰雙雄對峙,亂糟糟的幾十年,不少北方英豪流落南朝,羊侃、賀拔勝、獨孤信,甚至還有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大隋的太祖。
對這些北方的落難英豪,蕭衍均以禮相待,願意留下來的,如羊侃,賜之以高官;想走的,如楊忠、賀拔勝,配上豐厚的盤纏,禮送出境。甚至元顥這樣的北魏宗室,想要北上爭奪帝位,蕭衍也親派陳慶之護送北方,才成就了陳神話一般的北上之旅。但蕭衍隻派七千人給陳慶之,意圖就是告訴世人:我老蕭本人對北魏是沒有領土要求的,當然,主動歸順的除外。
蕭衍的形象包裝大獲成功,仁德盛名暴於大江南北。甚至賀拔勝北歸之後,發誓一生不再射殺南飛之鳥以報蕭衍恩德。東魏奸雄高歡都無不感歎,中原正統全跑老蕭那裏去了。要知道,陳慶之北伐到達北方後,麵對北方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可是發了一番“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的感慨的,如今,這個正統又被老蕭成功的奪迴來了。在南北爭雄中,占領道德製高點,相當於增強投資環境的軟實力,很重要。
如今,因侯景落魄就要殺掉他?老蕭不會做,至少不敢明做。不能主動拋棄攻殺侯景,除了以上理由,應該還有一個不能說的原因。什麽原因?
要知道,接納侯景是蕭衍力排眾議,親自拍板決定的,如今就這樣殺了侯景,是告訴天下,當初大臣們都對,就皇帝不對嗎?
如果僅是愛惜羽毛,珍惜名聲,蕭衍大可不必,畢竟可以拿朱異之流的來背鍋嘛。可是,蕭衍不敢承擔自己決策錯了的後果,因為,這個後果在此時絕對不能產生,否則,他一手締造的南梁帝國將萬劫不複。這是危言聳聽?且看。
蕭衍作為中國曆史上罕見的長壽皇帝,一口氣活到近九十歲,光在位的時間就高達48年之久,南朝其他三位開國皇帝在位時間加一塊,都沒他零頭多。他的長壽,給梁朝帶來超長的穩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也在不斷積累,那就是,梁朝宗室的權力越來越大。到蕭衍晚年時,地方蕭氏諸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這些鳥人們一個個都貪婪的盯著皇位,明爭暗鬥。老蕭憑借四十多年積攢下來的權威,勉強可以壓住這座火山。一年前寒山大戰十萬中央軍已經全軍覆沒,現在若皇帝的權威再削減,那這座火山還能壓得住?蕭衍不敢去想。因此,殺侯景就是糾錯,糾錯的前提就是認錯,而這個錯,堅決不能認。
侯景不能殺,可畢竟已是燙手山芋一枚,不丟棄會燙爛蕭衍的雙手,怎麽辦呢?
侯景必須死,但不是我去主動殺他,必須他自己作死才行。因此,蕭衍才有了前文所述的一係列謎之行為。奪壽陽,給;造反前奸淫擄掠,先裝作看不見;造反沒兵甲器杖,給;傳達造反信息的使者被抓住綁送首都,放;最關鍵的是,與高澄談判要犧牲侯景換蕭淵明的信件往來,也一定是老蕭故意被侯景查獲的,一定是。
是你老王胡謅猜測?我們再來看一個典故。
古時候有一位帝王,發現其弟一直想造反,手下都勸他及早下手。但是,這位帝王不僅沒有聽從,反而故意越來越放縱弟弟。最終,被慣壞的弟弟反了,哥哥派人成功平叛。結果是,後世皆認為弟弟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而這位帝王卻獲得了舉世稱讚。
這個典故就是“鄭伯克段於鄢”,作者,春秋時期左丘明,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這個故事中的哥哥,就是鄭莊公,弟弟,就是共叔段。作為博覽群書的南方君主,蕭衍,一定知道這個典故。
再想想,世界上哪個開國帝王,我說的是開國帝王,是越活越白癡的?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