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碰撞與融合
第一章廢皇團成員們的命運
此人姓檀,名道濟,中國璀璨曆史名將錄中的一員。檀道濟,劉宋王朝的開國元勳,精武略,功勳卓著。
我們常說的“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即與此君有關---(《南齊書·王敬則傳》載: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
托孤大臣中,尤其是管軍事的,不是宗室成員自家人的,很少。然而,劉裕就這麽安排了。他就這麽自信?不怕軍事權臣趁機篡奪劉宋江山?不怕,劉裕的自信的根源,體現在其死前與劉義符的對話中。
“檀道濟雖有武略,但並無大誌,不足為患。至於徐羨之和傅亮,無二心。”
可見,劉裕深知檀道濟的性格特征---擅武略而無大誌。即其雖有軍事才能,但是無政治野心。這點類似於後世的國民黨桂係大帥白崇禧,“健生不懂政治”。
被戴上不懂政治帽子的人,一般都是業務突出的業務型幹部,這類人不懂政治,更多的是不屑於太懂政治。一個人若某項技能特別突出,心理上就會為此引以為傲,不由自主的刻意強化這一強項,自然而然的就會弱化對其他方麵的追求。
某次,大學時有個同級不同班的同學,突然給老王打來電話,由於多年不聯係,這位仁兄自報了三遍名字,老王也沒記起他是誰,最後仁兄急了:“我就是大學運動會上跑400米和800米很厲害那個。”很厲害那個?我也記不起來了,因為我對這兩項運動不感興趣自然無印象,但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他引以為傲的技能,而且已不由自主的在心理上予以強化直至作為自己的標簽。
有次跟某地的城建局局長坐在一起交流,其說到手下的一些市政管理業務幹部時,大搖其頭:這些人把自己的市政工程專業當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神聖的事兒,你問他們混凝土凝固時間與強度,他們能說的頭頭是道,但你讓他們保證一條路什麽時候建成開通,完成政治任務,他們一定會從專業角度強調任務的艱巨性,甚至直接拒絕。
這位局長是秘書出身,在他看來,這群一身撲在專業上的手下,往往是不講政治的人。而其手下,卻認為他不懂專業瞎指揮,混凝土凝固強度不夠,通的什麽車?!
孰是孰非?所處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好深度評判。
但是,能踢好足球的人,往往不是那些一直低著頭看球、運球的人,而是那些抬起頭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細察場上發展形勢從而指揮若定的人,譬如意大利球星、“綠茵場上的達芬奇”皮爾洛。檀道濟隻低頭抓業務,不抬頭看政治,會有怎樣的結局呢?這點後敘。
顧命之重,是人主的最大信任,人臣的最大殊榮。劉裕逝世後,謝晦、徐羨之、傅亮三人忠心耿耿輔佐劉義符。然而,劉義符的所作所為,卻很快讓他們失望了。
少年皇帝劉義符,雖天資聰慧,甚至可說文武雙全,有膂力,善騎射,還通曉音律。但其自幼嬌養失教,繼位後,從宮外找來些非主流少年,一起整日遊戲無度,絲毫不將政務放在心上。
而且,越玩兒越過份。
某日,紫雲殿前出現一個巨大的銅缸,缸中有無數蛇、蠍、蜈蚣等五毒蟲,或蜿蜒,或吐信。
一些死囚不斷被從牢中提出,剝光衣服丟入缸中。看著犯人們在缸裏慘叫掙紮,一幫少年爛仔在缸邊又跳又笑。眾大臣聽見淒厲無比的慘叫無不膽戰心驚,但無人敢勸。
領頭的,自然是劉義符。
又一日,劉義符在紫雲殿上打瞌睡,忽然一塊漆皮掉在他眼皮上,火冒三丈,命內侍敲響景陽鍾召群臣上殿。
群臣不知皇帝哪根筋又跑偏了,慌慌張張的到了殿上。結果,劉義符宣布:限你們三個月內拆掉紫雲殿,建個比紫雲殿大4倍的殿。
傅亮勸諫道:現在國庫空虛,北方北魏大軍壓境,不如過幾年,等國庫富足,再大興土木不遲。謝晦、徐羨之也支持傅亮的意見。
劉義符一聽,麵目陰森猙獰,金鑾殿上一時氣氛極度緊張。
幸虧三顧命大臣德高望重、人緣極佳,有一不知名大臣及時為三元老解了圍,解圍方式也很特殊。
在靜悄悄的金鑾殿上放了一個響屁。
此屁放的及時有效,剛要發火的劉義符氣極而笑:誰如此大膽,敢在金鑾殿上吹口哨,給我斬了!
眾大臣一聽,知道皇帝氣消了,紛紛跪地,請皇帝開恩。劉義符笑著指著謝晦、徐羨之、傅亮道:留著你們的狗頭也行,來人,脫下他們的褲子,用手絹將他們屁股上的那個眼兒給我堵上。
眾大臣哭笑不得,仍然跪在地上為三大臣求情,劉義符隻好道:算了,饒爾等一迴,但明天開始拆紫雲殿擴建,不從的話,還得斬了你們三個。
擴建?得有錢才行,劉宋王朝不過是偏安江南,北方異族虎視眈眈,軍備不需要錢?後世的慈禧過60大壽要修頤和園,大清戶部尚書、理財專家閻敬銘可是冒著被砍頭的危險死頂硬剛的,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沒錢啊。
被“神屁”救下來的三大臣,曾追隨劉裕東征西戰,深知艱難創業之不易,加上年來又與北魏開戰,外患當頭,深恐有負先帝托付之恩,便與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江州刺史王弘一起商議,作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
劉義符如果再不著調,直接廢掉,另立新君。
這是一個附條件的決定。劉義符還能不能繼續坐在金鑾殿上作威作福,取決於他的日後表現。沒想到,沒過多久,這個所附的條件就成就了。
424年5月的一天,天氣酷熱,傅亮等人找劉義符奏事,左找右找找不到,等尋到宮中華林園(今南京雞鳴寺一帶)時,忽見人來人往的非常熱鬧。
仔細一看,此皇家華林院中不知何時造了一排商店。
這是誰跑到皇宮裏來開了家紅旗超市?這又不是前蘇聯,有紅牆內的特供商店。正疑惑間,傅亮忽然見一個穿小衣巾、汗衫短褲的少年在賣豆腐,討價還價、切割稱斤兩、包裝送客,一套流程極其嫻熟。由於此人還戴著一頂大鬥笠,傅亮看不清其麵目,正疑惑這是誰呢,走近一看。
居然是劉義符。
此老兄身為帝國掌舵者,在玩過家家呢,三顧命大臣肺都氣炸了。按古人的觀念,皇帝主持宮市,學習引車賣漿之流,通常都是亡國之兆。
廢帝條件已成就,馬上啟動程序。
次日淩晨,檀道濟引兵開路,徐羨之等隨後繼進,從雲龍門入宮。眾大臣已事先安排中書舍人刑安泰說服了皇家禁衛軍,一路暢通,無人出來阻擋。
劉義符還沒有起床,軍士已經闖入。劉義符大叫誰敢謀反,命令身邊僅有的兩名侍衛護駕。兩名侍衛很快被砍了腦袋,撕扯間劉義符的手指也被利刃所傷,瞬間知道,這幫人可不是來鬧著玩兒的。眾人將放棄抵抗的劉義符扶持出東閣,收繳了印章(玉璽)和綬帶。
就這樣,劉義符,跟後世的赫魯曉夫一樣,在黑海休了次假,迴來就被勃列日涅夫等人強迫在退休通知書上簽了字,趕出了克裏姆林宮。
畢竟曾經是帝國至尊,文武百官向劉義符叩拜辭行,由軍士將他送迴到他的故居---太子宮。之後,三大臣將劉義符送到吳郡(今江蘇蘇州),軟禁在金昌亭。
三大臣又碰了次頭,做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
由徐羨之派中書舍人刑安泰,去將劉義符徹底肉體滅絕,為新皇的即位徹底掃清障礙。
劉義符雖然貪玩,但卻有一身官二代中少有的好功夫,堪稱南宋西門慶。這次,他意識到這幫人不是來降他級的,而是來要他命的,立起格鬥,拚死反抗。眾刺客將其團團圍定,其卻能且戰且退,最後竟然突圍而出。
情急之下,一名刺客撿起門閂當標槍扔出去捶擊,劉義符被擊倒,邢安泰趕上前一刀,一代玩帝就此gameove
,年僅19歲。
除掉劉義符,按順序繼位的應是廬陵王劉義真。劉義真,就是在西北被赫連勃勃嚇的屎尿齊飛、肌肉痙攣不能動,被部下背迴來那位仁兄,這樣的人怎能是一個真正的合格帝王。幹脆,一塊兒除掉吧。徐羨之等又派人殺死了流放在新安的劉義真。
就這樣,劉義符隻因一個“玩”字,玩掉了皇位、玩掉了江山,還玩掉了自己的性命。
除掉劉義符、劉義真後,諸臣擁立宜都王劉義隆繼承皇帝之位,是為宋文帝。
史學界有一種說法,廢皇團成員們的真實動機和目的,是想重現東晉士族豪門與皇帝共同分享權力的格局。然而,老王我更相信他們是為了報答劉裕的知遇之恩,根據?
一是,除謝晦是謝安的重侄孫外,其餘都是草根或者底層士族出身。徐羨之的父親僅是個處級幹部—東晉的上虞縣令徐祚之。傅亮家鄉陝西銅川耀縣,父親最高做到廳級-安成太守。檀道濟家鄉山東濟寧金鄉縣,平民出身。
二是,他們再次擁立的劉義隆是劉裕的第三子,是按照劉義符、劉義真的順序擁立,要知道劉裕可是有七個兒子的。
三是,劉義隆時年已16歲,在古代已經成年,且不是草包。史載其身材魁梧,博覽群書,擅寫隸書。東晉時就曆任徐、司、荊三州刺史。殺掉兩個頑劣的,擁立一個英明神武的,有這樣“分享權力”的?
四是,看看劉裕臨終前遺言--“檀道濟雖有武略,但並無大誌,不足為患。至於徐羨之和傅亮,無二心。”老劉,可是摸爬滾打出來的開國皇帝,看人能不準?
然而,不管出於什麽動機,什麽目的,殺了前皇和一名重要宗室成員,廢皇團成員內心也是不安的。但是,比起他們,有一個人更不安。
劉義隆。
424年7月,傅亮率行台到荊州治所江陵迎劉義隆入京。劉義隆自江陵東下,一直戰戰兢兢,隨行的荊州官員都嚴兵自衛,中兵參軍朱容子,更是在行程數十日內一直抱刀在船艙外守衛,不讓傅亮的行台百官接近。
進入建康,徐羨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不無得意的問傅亮:怎麽樣?我們選的人還行吧,宜都王可以與誰人比擬?
傅亮:行,當然行,他是晉文帝、晉景帝之上的那種人。
徐羨之:嗯,這樣的明主,必定能夠明白我們的赤誠之心。
傅亮苦笑著搖了搖頭:我看不一定。
因為,一路上,傅亮不僅看到了劉義隆的如臨大敵,還聽到他在船上幹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兒。
嚎哭。直哭的傅亮心如萬鼓擂,兩腿發抖、冷汗直冒……
新領導到任,基本都是先雨露再雷霆。宋文帝即位後,對廢皇團成員優撫有加,徐羨之為司徒,傅亮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檀道濟屬於軍事技術幹部,外放任南兗州刺史。
然而,在謝暉的任命的討論上,耐人尋味。
廢皇團們希望任命謝暉為荊州刺史。這一要求隱含的信息量很大,如前所述,荊州是南宋王朝最核心的戰略要地,兵馬也是南朝精銳中的精銳,謝暉出鎮荊州,可以為防止宋文帝事後對他們動手,以防不測。
廢皇團們提出這一要求後,心裏是不停打鼓的,宋文帝聰慧無比,豈能看不穿我們這點兒伎倆?
然而,宋文帝卻欣然允許了,順利程度超乎廢皇團們的想象。原因?
因為,謝暉出鎮外地後倒出的位置,至關重要。
中領軍,禁軍首腦。以曹魏政權為例,擔任過此職的人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全是宗室成員且是心腹中的心腹,沒辦法,在皇宮內帶刀帶槍的,不是自己人不行。
廢皇團們開了個碰頭會,逐漸琢磨出味道來,他們猜測,宋文帝可能要令心腹到彥之接替謝暉擔任中領軍。
那就先把彥之派到雍州任刺史。這下,宋文帝堅決不同意了,堅持將到彥之調入京城,就任中領軍的位子,掌管了禁軍。
其餘核心位置,也全由宋文帝原荊州的僚屬們所占據。
皇帝說廢就廢,說殺就殺,我能安心嗎?劉義隆布好局後,雷霆之幕開啟。
426年,徐羨之、傅亮和謝晦留在京城做人質的謝晦長子謝世休,均被斬殺。
傅亮死前,接到了劉義隆的詔書,詔書寫的還算是有人情味:你罪不可赦,但以你在江陵接駕時表現的忠誠,你的兒子們都會安然無恙。
傅亮長歎一聲:我本是平民,因先帝(劉裕)眷顧才得顧命之重任。廢黜昏君而立明君本是為社稷而做,強要加罪,何患無辭?
對啊,你本是平民,因為領會劉裕意圖,寫好禪位詔書逼宮司馬德文從而獲得提拔重用,政治投機極其成功。然而,僅過6年,就從位極人臣到臨刑罪犯,此時,對司馬德文可有悔意?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收拾完京城裏的,接著就是駐外的謝晦了。劉義隆接著又下詔曆數謝晦罪狀,親率大軍沿江西上,兵鋒直指荊州。
皇帝老板家誰繼承家業,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徐羨之、傅亮、謝晦非要舍命於家國情懷中。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儒學隨著衣冠南渡,仍然深刻影響著南中國。這要是在儒學已失去魅力的北方,顧命大臣廢掉一個皇帝,定然不是再抬一個同姓的上去,而是直接肉體滅絕,取而代之。
為了家國情懷而成為罪人的謝晦,為保命起兵抵抗,劉義隆一時攻不下,焦慮而無可奈何。這時,劉義隆想到了一個人。
檀道濟,廢皇團的成員之一,當劉義隆需要技術幹部時,又想到了他。
劉義隆傳旨對檀道濟網開一麵,令其戴罪立功,攻殺謝晦。
檀道濟擅武略,天下皆知,至於其眼光?他隱約感覺劉義隆這人對他有卸磨就殺驢的可能,但又不確定。怎麽辦呢?
不管他了,領導說我業務好,我不能不幹。接到劉義隆的命令後,檀道濟披掛上陣。業務精湛就是業務精湛,幾仗下來,檀道濟打得廢皇團的盟友謝晦找不著北,全軍潰敗。
謝晦就此被擒,押至建康斬首,年僅36歲。
帝王禦座之下,從不缺名臣枯骨。千秋民生,大不過帝王家事。主子家的家事兒,少摻合為妙,切忌把自己看得太高,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不過是人家的一個打工仔而已,如果擺不正位置強行亂聯係,到頭來除了收獲點自我感動外,可能腦袋都保不住。
想想後世東北軍中有經天緯地之才的楊宇霆和常蔭槐,以托孤元老自居,楊宇霆更是動不動就直闖張學良的臥室,替去世的張大帥教訓他兒子:你已承父業,如今如此懈怠,還幹不幹了?結果,老虎廳清脆的兩聲槍響,楊宇霆與常蔭槐,“楊常而去”……
教訓。至此,三大廢皇團成員被他們抬上台的主子殺掉,檀道濟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第一章廢皇團成員們的命運
此人姓檀,名道濟,中國璀璨曆史名將錄中的一員。檀道濟,劉宋王朝的開國元勳,精武略,功勳卓著。
我們常說的“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即與此君有關---(《南齊書·王敬則傳》載: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
托孤大臣中,尤其是管軍事的,不是宗室成員自家人的,很少。然而,劉裕就這麽安排了。他就這麽自信?不怕軍事權臣趁機篡奪劉宋江山?不怕,劉裕的自信的根源,體現在其死前與劉義符的對話中。
“檀道濟雖有武略,但並無大誌,不足為患。至於徐羨之和傅亮,無二心。”
可見,劉裕深知檀道濟的性格特征---擅武略而無大誌。即其雖有軍事才能,但是無政治野心。這點類似於後世的國民黨桂係大帥白崇禧,“健生不懂政治”。
被戴上不懂政治帽子的人,一般都是業務突出的業務型幹部,這類人不懂政治,更多的是不屑於太懂政治。一個人若某項技能特別突出,心理上就會為此引以為傲,不由自主的刻意強化這一強項,自然而然的就會弱化對其他方麵的追求。
某次,大學時有個同級不同班的同學,突然給老王打來電話,由於多年不聯係,這位仁兄自報了三遍名字,老王也沒記起他是誰,最後仁兄急了:“我就是大學運動會上跑400米和800米很厲害那個。”很厲害那個?我也記不起來了,因為我對這兩項運動不感興趣自然無印象,但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他引以為傲的技能,而且已不由自主的在心理上予以強化直至作為自己的標簽。
有次跟某地的城建局局長坐在一起交流,其說到手下的一些市政管理業務幹部時,大搖其頭:這些人把自己的市政工程專業當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神聖的事兒,你問他們混凝土凝固時間與強度,他們能說的頭頭是道,但你讓他們保證一條路什麽時候建成開通,完成政治任務,他們一定會從專業角度強調任務的艱巨性,甚至直接拒絕。
這位局長是秘書出身,在他看來,這群一身撲在專業上的手下,往往是不講政治的人。而其手下,卻認為他不懂專業瞎指揮,混凝土凝固強度不夠,通的什麽車?!
孰是孰非?所處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好深度評判。
但是,能踢好足球的人,往往不是那些一直低著頭看球、運球的人,而是那些抬起頭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細察場上發展形勢從而指揮若定的人,譬如意大利球星、“綠茵場上的達芬奇”皮爾洛。檀道濟隻低頭抓業務,不抬頭看政治,會有怎樣的結局呢?這點後敘。
顧命之重,是人主的最大信任,人臣的最大殊榮。劉裕逝世後,謝晦、徐羨之、傅亮三人忠心耿耿輔佐劉義符。然而,劉義符的所作所為,卻很快讓他們失望了。
少年皇帝劉義符,雖天資聰慧,甚至可說文武雙全,有膂力,善騎射,還通曉音律。但其自幼嬌養失教,繼位後,從宮外找來些非主流少年,一起整日遊戲無度,絲毫不將政務放在心上。
而且,越玩兒越過份。
某日,紫雲殿前出現一個巨大的銅缸,缸中有無數蛇、蠍、蜈蚣等五毒蟲,或蜿蜒,或吐信。
一些死囚不斷被從牢中提出,剝光衣服丟入缸中。看著犯人們在缸裏慘叫掙紮,一幫少年爛仔在缸邊又跳又笑。眾大臣聽見淒厲無比的慘叫無不膽戰心驚,但無人敢勸。
領頭的,自然是劉義符。
又一日,劉義符在紫雲殿上打瞌睡,忽然一塊漆皮掉在他眼皮上,火冒三丈,命內侍敲響景陽鍾召群臣上殿。
群臣不知皇帝哪根筋又跑偏了,慌慌張張的到了殿上。結果,劉義符宣布:限你們三個月內拆掉紫雲殿,建個比紫雲殿大4倍的殿。
傅亮勸諫道:現在國庫空虛,北方北魏大軍壓境,不如過幾年,等國庫富足,再大興土木不遲。謝晦、徐羨之也支持傅亮的意見。
劉義符一聽,麵目陰森猙獰,金鑾殿上一時氣氛極度緊張。
幸虧三顧命大臣德高望重、人緣極佳,有一不知名大臣及時為三元老解了圍,解圍方式也很特殊。
在靜悄悄的金鑾殿上放了一個響屁。
此屁放的及時有效,剛要發火的劉義符氣極而笑:誰如此大膽,敢在金鑾殿上吹口哨,給我斬了!
眾大臣一聽,知道皇帝氣消了,紛紛跪地,請皇帝開恩。劉義符笑著指著謝晦、徐羨之、傅亮道:留著你們的狗頭也行,來人,脫下他們的褲子,用手絹將他們屁股上的那個眼兒給我堵上。
眾大臣哭笑不得,仍然跪在地上為三大臣求情,劉義符隻好道:算了,饒爾等一迴,但明天開始拆紫雲殿擴建,不從的話,還得斬了你們三個。
擴建?得有錢才行,劉宋王朝不過是偏安江南,北方異族虎視眈眈,軍備不需要錢?後世的慈禧過60大壽要修頤和園,大清戶部尚書、理財專家閻敬銘可是冒著被砍頭的危險死頂硬剛的,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沒錢啊。
被“神屁”救下來的三大臣,曾追隨劉裕東征西戰,深知艱難創業之不易,加上年來又與北魏開戰,外患當頭,深恐有負先帝托付之恩,便與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江州刺史王弘一起商議,作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
劉義符如果再不著調,直接廢掉,另立新君。
這是一個附條件的決定。劉義符還能不能繼續坐在金鑾殿上作威作福,取決於他的日後表現。沒想到,沒過多久,這個所附的條件就成就了。
424年5月的一天,天氣酷熱,傅亮等人找劉義符奏事,左找右找找不到,等尋到宮中華林園(今南京雞鳴寺一帶)時,忽見人來人往的非常熱鬧。
仔細一看,此皇家華林院中不知何時造了一排商店。
這是誰跑到皇宮裏來開了家紅旗超市?這又不是前蘇聯,有紅牆內的特供商店。正疑惑間,傅亮忽然見一個穿小衣巾、汗衫短褲的少年在賣豆腐,討價還價、切割稱斤兩、包裝送客,一套流程極其嫻熟。由於此人還戴著一頂大鬥笠,傅亮看不清其麵目,正疑惑這是誰呢,走近一看。
居然是劉義符。
此老兄身為帝國掌舵者,在玩過家家呢,三顧命大臣肺都氣炸了。按古人的觀念,皇帝主持宮市,學習引車賣漿之流,通常都是亡國之兆。
廢帝條件已成就,馬上啟動程序。
次日淩晨,檀道濟引兵開路,徐羨之等隨後繼進,從雲龍門入宮。眾大臣已事先安排中書舍人刑安泰說服了皇家禁衛軍,一路暢通,無人出來阻擋。
劉義符還沒有起床,軍士已經闖入。劉義符大叫誰敢謀反,命令身邊僅有的兩名侍衛護駕。兩名侍衛很快被砍了腦袋,撕扯間劉義符的手指也被利刃所傷,瞬間知道,這幫人可不是來鬧著玩兒的。眾人將放棄抵抗的劉義符扶持出東閣,收繳了印章(玉璽)和綬帶。
就這樣,劉義符,跟後世的赫魯曉夫一樣,在黑海休了次假,迴來就被勃列日涅夫等人強迫在退休通知書上簽了字,趕出了克裏姆林宮。
畢竟曾經是帝國至尊,文武百官向劉義符叩拜辭行,由軍士將他送迴到他的故居---太子宮。之後,三大臣將劉義符送到吳郡(今江蘇蘇州),軟禁在金昌亭。
三大臣又碰了次頭,做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
由徐羨之派中書舍人刑安泰,去將劉義符徹底肉體滅絕,為新皇的即位徹底掃清障礙。
劉義符雖然貪玩,但卻有一身官二代中少有的好功夫,堪稱南宋西門慶。這次,他意識到這幫人不是來降他級的,而是來要他命的,立起格鬥,拚死反抗。眾刺客將其團團圍定,其卻能且戰且退,最後竟然突圍而出。
情急之下,一名刺客撿起門閂當標槍扔出去捶擊,劉義符被擊倒,邢安泰趕上前一刀,一代玩帝就此gameove
,年僅19歲。
除掉劉義符,按順序繼位的應是廬陵王劉義真。劉義真,就是在西北被赫連勃勃嚇的屎尿齊飛、肌肉痙攣不能動,被部下背迴來那位仁兄,這樣的人怎能是一個真正的合格帝王。幹脆,一塊兒除掉吧。徐羨之等又派人殺死了流放在新安的劉義真。
就這樣,劉義符隻因一個“玩”字,玩掉了皇位、玩掉了江山,還玩掉了自己的性命。
除掉劉義符、劉義真後,諸臣擁立宜都王劉義隆繼承皇帝之位,是為宋文帝。
史學界有一種說法,廢皇團成員們的真實動機和目的,是想重現東晉士族豪門與皇帝共同分享權力的格局。然而,老王我更相信他們是為了報答劉裕的知遇之恩,根據?
一是,除謝晦是謝安的重侄孫外,其餘都是草根或者底層士族出身。徐羨之的父親僅是個處級幹部—東晉的上虞縣令徐祚之。傅亮家鄉陝西銅川耀縣,父親最高做到廳級-安成太守。檀道濟家鄉山東濟寧金鄉縣,平民出身。
二是,他們再次擁立的劉義隆是劉裕的第三子,是按照劉義符、劉義真的順序擁立,要知道劉裕可是有七個兒子的。
三是,劉義隆時年已16歲,在古代已經成年,且不是草包。史載其身材魁梧,博覽群書,擅寫隸書。東晉時就曆任徐、司、荊三州刺史。殺掉兩個頑劣的,擁立一個英明神武的,有這樣“分享權力”的?
四是,看看劉裕臨終前遺言--“檀道濟雖有武略,但並無大誌,不足為患。至於徐羨之和傅亮,無二心。”老劉,可是摸爬滾打出來的開國皇帝,看人能不準?
然而,不管出於什麽動機,什麽目的,殺了前皇和一名重要宗室成員,廢皇團成員內心也是不安的。但是,比起他們,有一個人更不安。
劉義隆。
424年7月,傅亮率行台到荊州治所江陵迎劉義隆入京。劉義隆自江陵東下,一直戰戰兢兢,隨行的荊州官員都嚴兵自衛,中兵參軍朱容子,更是在行程數十日內一直抱刀在船艙外守衛,不讓傅亮的行台百官接近。
進入建康,徐羨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不無得意的問傅亮:怎麽樣?我們選的人還行吧,宜都王可以與誰人比擬?
傅亮:行,當然行,他是晉文帝、晉景帝之上的那種人。
徐羨之:嗯,這樣的明主,必定能夠明白我們的赤誠之心。
傅亮苦笑著搖了搖頭:我看不一定。
因為,一路上,傅亮不僅看到了劉義隆的如臨大敵,還聽到他在船上幹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兒。
嚎哭。直哭的傅亮心如萬鼓擂,兩腿發抖、冷汗直冒……
新領導到任,基本都是先雨露再雷霆。宋文帝即位後,對廢皇團成員優撫有加,徐羨之為司徒,傅亮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檀道濟屬於軍事技術幹部,外放任南兗州刺史。
然而,在謝暉的任命的討論上,耐人尋味。
廢皇團們希望任命謝暉為荊州刺史。這一要求隱含的信息量很大,如前所述,荊州是南宋王朝最核心的戰略要地,兵馬也是南朝精銳中的精銳,謝暉出鎮荊州,可以為防止宋文帝事後對他們動手,以防不測。
廢皇團們提出這一要求後,心裏是不停打鼓的,宋文帝聰慧無比,豈能看不穿我們這點兒伎倆?
然而,宋文帝卻欣然允許了,順利程度超乎廢皇團們的想象。原因?
因為,謝暉出鎮外地後倒出的位置,至關重要。
中領軍,禁軍首腦。以曹魏政權為例,擔任過此職的人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全是宗室成員且是心腹中的心腹,沒辦法,在皇宮內帶刀帶槍的,不是自己人不行。
廢皇團們開了個碰頭會,逐漸琢磨出味道來,他們猜測,宋文帝可能要令心腹到彥之接替謝暉擔任中領軍。
那就先把彥之派到雍州任刺史。這下,宋文帝堅決不同意了,堅持將到彥之調入京城,就任中領軍的位子,掌管了禁軍。
其餘核心位置,也全由宋文帝原荊州的僚屬們所占據。
皇帝說廢就廢,說殺就殺,我能安心嗎?劉義隆布好局後,雷霆之幕開啟。
426年,徐羨之、傅亮和謝晦留在京城做人質的謝晦長子謝世休,均被斬殺。
傅亮死前,接到了劉義隆的詔書,詔書寫的還算是有人情味:你罪不可赦,但以你在江陵接駕時表現的忠誠,你的兒子們都會安然無恙。
傅亮長歎一聲:我本是平民,因先帝(劉裕)眷顧才得顧命之重任。廢黜昏君而立明君本是為社稷而做,強要加罪,何患無辭?
對啊,你本是平民,因為領會劉裕意圖,寫好禪位詔書逼宮司馬德文從而獲得提拔重用,政治投機極其成功。然而,僅過6年,就從位極人臣到臨刑罪犯,此時,對司馬德文可有悔意?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收拾完京城裏的,接著就是駐外的謝晦了。劉義隆接著又下詔曆數謝晦罪狀,親率大軍沿江西上,兵鋒直指荊州。
皇帝老板家誰繼承家業,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徐羨之、傅亮、謝晦非要舍命於家國情懷中。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儒學隨著衣冠南渡,仍然深刻影響著南中國。這要是在儒學已失去魅力的北方,顧命大臣廢掉一個皇帝,定然不是再抬一個同姓的上去,而是直接肉體滅絕,取而代之。
為了家國情懷而成為罪人的謝晦,為保命起兵抵抗,劉義隆一時攻不下,焦慮而無可奈何。這時,劉義隆想到了一個人。
檀道濟,廢皇團的成員之一,當劉義隆需要技術幹部時,又想到了他。
劉義隆傳旨對檀道濟網開一麵,令其戴罪立功,攻殺謝晦。
檀道濟擅武略,天下皆知,至於其眼光?他隱約感覺劉義隆這人對他有卸磨就殺驢的可能,但又不確定。怎麽辦呢?
不管他了,領導說我業務好,我不能不幹。接到劉義隆的命令後,檀道濟披掛上陣。業務精湛就是業務精湛,幾仗下來,檀道濟打得廢皇團的盟友謝晦找不著北,全軍潰敗。
謝晦就此被擒,押至建康斬首,年僅36歲。
帝王禦座之下,從不缺名臣枯骨。千秋民生,大不過帝王家事。主子家的家事兒,少摻合為妙,切忌把自己看得太高,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不過是人家的一個打工仔而已,如果擺不正位置強行亂聯係,到頭來除了收獲點自我感動外,可能腦袋都保不住。
想想後世東北軍中有經天緯地之才的楊宇霆和常蔭槐,以托孤元老自居,楊宇霆更是動不動就直闖張學良的臥室,替去世的張大帥教訓他兒子:你已承父業,如今如此懈怠,還幹不幹了?結果,老虎廳清脆的兩聲槍響,楊宇霆與常蔭槐,“楊常而去”……
教訓。至此,三大廢皇團成員被他們抬上台的主子殺掉,檀道濟的命運,又將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