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一個醜女引發的慘案
甘露二年,也就是公元257年,三國鼎立時期的曹魏政權,發生了兩件看似瑣微卻又互相有聯係的事兒,深刻影響了中國曆史的進程。
一件事兒是,曹魏政權的第四位皇帝、16歲的曹髦(曹丕之孫),到訪已故重臣、陽裏亭侯賈逵的祠,並下令整修以褒獎其忠義。
賈逵,字梁道,故也稱賈梁道,與南宋權奸賈似道隻有一字之差,人品卻是雲泥之別。他曾在魏吳石亭之戰中舍命救出同僚兼政敵的曹休,顧全大局,避免了魏軍的全軍覆沒,為世人所稱讚,被《唐會要》尊為“魏晉八君子”之一。
“逵存有忠勳,沒而見思,可謂死而不朽者矣。其麵告天下,以勸將來”。這是曹髦在賈逵祠前發表的褒言,這句話以“將來”結尾,然而,“將來”會怎樣呢?
我們再來看另一件事兒。
就在同一年,伴隨著一聲啼哭,一個女嬰誕生在賈逵的兒子賈充家中,也就是說,賈逵的孫女誕生了。
賈充,字公閭,男,漢族,217年出生,籍貫平陽襄陵,即現在的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此地人才輩出,舍子救趙氏孤兒的程嬰,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明代抗後金名將毛文龍,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等,都是賈充的同鄉。
賈充的人品?諸葛誕曾劈頭蓋臉的厲聲嗬斥其:你是不是賈逵的兒子?!至於諸葛亮的這個堂弟為何如此激動,賈充幹了什麽令祖宗蒙羞的事兒,後敘。但是,當官兒,似乎是古代官二代的唯一職業,賈充也不例外,其當時是曹魏政權的實際控製者(大將軍)司馬昭的親信、軍中司馬。
賈充四十歲上得女,驚喜萬分,興衝衝的把繈褓中的女兒抱過來一看,卻瞬間心沉大海。
此女嬰,麵目猥瑣,黑中帶青,眉後還有一大塊胎記,堪稱辟邪佳物。
前來賀喜的人見了也無不驚異,但鑒於賈充的地位,嘴上都連連稱讚:真鳳女也。其實心裏都在竊笑:如此鳳姐,長大後能找個婆家嫁出去,賈司馬就是燒高香了。
賈充邊強顏歡笑的向賀喜的人表示衷心感謝,邊在內心向這些虛偽人士的母親致以誠摯的問候。然而,老賈心裏對醜女兒還是存有希望的---畢竟女大還有十八變,是吧?
後來,女大確實十八變了。麵目黑青、眉後有胎記這些特征屬天生,難以改變,五官什麽的畢竟變了--鼻孔,朝天了,嘴唇,包地了。身材?米其林別腰間,腰下兩個南瓜蛋。好在身高自然長高了,按現代換算單位,接近140cm。
沒變成傾國傾城,而是長成了憂國憂民。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有時,人的命運真是難以琢磨。這個貌似來自侏羅紀公園的女孩,後來不但嫁出去了,還嫁了個超級金龜婿,果真如當年祝福者所言,鳳姐成了鳳女,跌碎一地眼鏡。
賈充與他的這個醜閨女,注定是不平凡的。父女二人,一個人創造了一個帝國,另一個人則毀掉了一個帝國,在中國曆史上譜寫了一曲父女定國運的神話。
第一章高貴而剛烈的死法
260年6月2日,農曆5月初七,洛陽。
剛過草長鶯飛、柳絮滿城的春季,步入繁花似錦的夏季,但清晨的洛陽城內還是有著絲絲的涼意。天空陰青,朝陽躲在灰白的雲層後,不敢展露曙光。大部分人們還在沉沉的夢鄉中,隻有少數些個趕早的販夫走卒們,螻蟻一般在空曠的城內走動著。
忽然,從皇宮中鼓噪著衝出一支特殊的隊伍,打破了洛陽城清晨的靜謐。
這隻隊伍大約有二三百人,有穿著禦林軍服裝的士兵,有舞動著舂米、洗衣用的棒槌的婦女,有揮動著菜刀、剔骨刀的胖頭大耳夥夫模樣的人,還有操著板兒磚(秦磚漢瓦,當時的磚比現在的厚、重,殺傷力更強)的未知職業者。
為首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頭戴白玉串珠的冕冠十二旒(liu),身著單衫套一副歪歪扭扭的甲胄,手持利劍站在一架裝飾豪華的車頭上,麵上顯現義憤填膺狀。
這隊烏合之眾剛出宮門不遠,就被一隊旗幟鮮明、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正規軍攔住了。正規軍為首的軍官大喊:我是屯騎校尉司馬伷,你們這是要到哪裏去?
司馬伷,司馬懿第五子,曹魏政權實際掌權者、大將軍司馬昭的同父異母弟弟。
司馬伷喊出這一嗓子,烏合軍為首的那個青年立即麵色鐵青,揮劍大吼:當今聖上在此,你們要造反嗎?!
原來,此青年正是當今曹魏政權合法意義上的皇帝—曹操的重孫、曹丕的孫子曹髦。
曹髦,貴為一國之君,帶著一幫烏合之眾這是要去哪裏?我們先來看看曹髦與司馬家的關係。
小隱隱於墳,大隱隱於床。“歲月神偷”司馬懿,熬死了曹操(65歲)、曹丕(39歲)、曹叡(35歲)祖孫三代,在55歲時熬死了矢誌北伐的53歲的諸葛亮,在70歲高齡時,突然從病榻上一躍而起發動高平陵政變,團滅了曹爽集團後,才在72歲那年放心撒手西去。長子司馬師接過權臣接力棒,廢掉曹芳、另立曹髦。
司馬氏控製朝政,曹魏政權諸多重臣不服,於是發生了著名的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分別是251年的王淩之叛、255年的毌丘儉與文欽之叛和諸葛誕之叛。
世間萬事都是守恆的,有得必有失。淮南三叛雖然全部被鎮壓,但司馬氏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家族兩大巨擘因此而殞命。
淮南三叛之王淩之叛。王淩,出身於太原王氏,其叔父就是著名的司徒王允,三國演義中用山西村姑貂蟬美人計幹掉董卓的那位。王淩曾獲罪服刑,被曹操赦免後重新走進官場,並與司馬懿一樣成為托孤重臣。為報答孟德、匡扶曹魏,比司馬懿還大7歲的王淩起兵反司馬氏,結果兵敗身死。而,僅僅幾個月後,司馬懿就因夢見王淩索命驚懼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王淩在被押解迴京經過賈逵祠前時,曾大唿“賈梁道,賈梁道,隻有你才知道我王淩是大魏忠臣吧!”賈充之父賈逵,確實不負肅侯的諡號。
淮南三叛之毌丘儉、文欽反叛。大將軍毌丘儉是個精明人,他反叛的理由極其藝術—我隻反司馬師,司馬昭及其叔司馬孚等都是好人,我不反。這樣做的效果?
極佳。
司馬師本來剛動完眼部除瘤子手術(新割目瘤,創甚),想派叔叔司馬孚去平叛,一看毌丘儉的聲明,隻能親征,而且是被抬著去的(請輿疾而東)。毌丘儉的同盟者揚州刺史文欽之子文鴦,是個狠人,什麽一呂二趙三典韋,什麽四關五馬六張飛,那都是演義小說和民間藝人胡謅的,他文鴦才是三國真正的單挑第一人,躍馬揮槊,衝破軍陣,直奔司馬師而來。
人在產生厭惡感時,會自然的眯起眼,縮小瞳孔幫助眼睛在物體上聚焦。而在產生恐懼感時,則會自然的睜大眼睛,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部,擴大視野,從而大腦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以備隨時自救。這是科學,不由得你信不信,所以你在相親時,如果相親對象不管是眯縫著眼看你,還是瞪圓了眼看你,你就趕緊借口上廁所拉屎走人就是了,還能省一頓飯錢。
文鴦麵目猙獰、殺氣騰騰的狠勁兒,駭得司馬師不由的雙眼瞪圓,結果,“吧嗒”一聲,眼珠子從手術後尚未痊愈的創口處掉了出來。最終,後半生幾十年的飯錢都省了。
司馬懿,之所以能長壽,原因是多樣的。一是源於家族基因,爺爺司馬儁(ju
)活了84歲,父親司馬防70歲,弟弟司馬孚92歲。其兄長司馬朗隻活了46歲,似乎是打破了這個家族的長壽基因神話,其實不然,司馬朗死於217年,請記住這個年份。
這就是著名的建安22年。“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這場瘟疫有多厲害呢?建安七子掛了5個(王粲、徐幹、陳琳、應瑒、劉禎),在精英階層致死率都高達71%,比現在的新冠疫情厲害的多。司馬朗也是死於該次瘟疫。據統計,從公元前674年的東周時期到1911年宣統三年的2585年間,中國足足爆發過356次疫情,平均每7.26年爆發一次。然而,我們中華民族雖遭受了這麽多次天災,但都不曾使我們燦爛的文明有所中斷,反而薪火相傳、越挫越強、生機愈勃,中華民族從來沒被真正打敗過,也沒有什麽能將我們打敗,這次新冠疫情,也沒逃過中華大地上“大疫不過三年”的鐵律。
為了蔑視新冠,跑偏一會兒,再迴過頭來說司馬懿的長壽秘訣。
二是司馬懿能忍住欲望,劉備有18個老婆,曹操有28個老婆,而司馬懿隻有倆。
三是能忍住情緒,諸葛亮派使用女人衣服羞辱他,他笑臉相迎。曹爽排擠他,他能躺平於病床上數年等待機會。
司馬師遺傳了他爹的能忍,眼珠子都掉出來了,咬著被子愣是沒喊疼,就此穩定了軍心,成功鎮壓叛亂。然而,生理之疼不同於心理之痛,那是真疼啊,那時沒有布洛芬緩釋膠囊,華佗的麻沸散也隻是個傳說,幾個月後,沒有醫療擠兌但還是缺醫少藥的司馬師,居然活活疼死了。
王淩之叛帶走了司馬懿,毌丘儉、文欽之叛帶走了司馬師。司馬師沒與司馬懿一樣成為歲月神偷,而是成了歲月被偷,比他爹少活了足足25年,終年47歲,家族篡位的任務交給了其同母弟弟、44歲的司馬昭。
司馬師領了盒飯,最高興的人是誰?自然是曹髦。曹髦簡直是欣喜若狂--曹家翻盤的機會,終於來了。
孰料,司馬昭也是個狠人。
現在很多人,以《晉書》中描寫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前夜司馬師與司馬昭的表現,來比較二人短長,得出了司馬師勝於司馬昭的結論,對嗎?一起來分析。
《晉書》原文“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身邊那些成功的牛人們,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天大的事兒,也不影響吃飯睡覺。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前夜,派仆人觀察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表現,發現司馬師照常唿唿大睡,有一顆大心髒;而司馬昭則輾轉反側,睡不著,顯示心裏藏不住事兒。其實,細讀會發現,二人表現迥異是有原因的。
一是,司馬懿密謀政變奪權,“獨與帝潛畫”,也就是事前隻跟司馬師在計劃,而直到政變前一夜才告訴司馬昭。你和朋友謀劃了三個月去玩蹦極,和你突然被朋友拉去玩蹦極,心理準備期間不同,自然反應不同。
二是年輕的司馬昭和夏侯玄、何晏等貴族弟子係同事兼好朋友,來往密切,而夏侯玄、何晏都是曹爽的親信,司馬懿不提前跟司馬昭謀劃,是怕年輕人一時繃不住,泄了密。
而真到第二天正式政變時,司馬昭毫不含糊,“帥眾衛二宮”,起到了重要作用,要知道,司馬懿可是有9個兒子的。
司馬師去世,曹髦用激動到顫抖的手拿起朱筆一揮,一道詔令發給司馬昭:鎮守許昌,沒有準許,爾不得迴京。這是要堵塞司馬家繼續控製朝政之路。
司馬昭?眯縫起眼看了看詔令,抹布般卷了卷,扔給生活秘書--村頭廁所沒紙了。然後,徑直率軍返迴洛陽,波瀾不驚的接過了軍權,繼父兄之後繼續把控朝政。
曹髦自幼聰慧,被立時年僅13歲,還是個孩子,不諳帝王之術。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他慢慢的體會到了當傀儡的痛苦。
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誌。實力不夠,再痛苦,也應隱忍不發、伺機而動。然而,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怎能苛求其有經年風摧雨浸才能鑄就的政治定力?
15歲那年,曹髦召集眾大臣,讓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劉邦與少康孰優孰劣。少康,夏朝的第六代君主,治下的夏朝出現了“少康中興”。
眾大臣皆以為,劉邦作為開國皇帝,更勝一籌。曹髦則堅持認為,劉邦隻不過是趁亂世投機取巧的二混子,少康是在國家即將滅亡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手刃仇人、恢複高祖父大禹的基業,明顯更勝一籌。
有些大臣沒緩過味兒來,還在七嘴八舌的與小曹爭辯。小曹大袖子一揮:下課!並強勢的給眾大臣布置了家庭作業--重新迴去討論!以書麵形式反饋於朕,字數不少於5千字。
強製攤派作業,大臣們這才反應過來,怎麽辦?接受小皇帝的論點吧,要不然還得被罰背誦兼抄寫。
鋒芒畢露,因一個史料記載有限且與他八竿子打不著的上古人物與大臣們較勁兒,生怕天下人不知他要做手刃奪國者的少康。
再有誌向,再有熱血,沒有實力也是白搭。曹髦無論發什麽聖旨,到了司馬昭這裏都會成為剩紙,就連發道要求城管整飭街邊商販、美化街道環境的無足輕重的聖旨,司馬昭都不斷的給打迴來—重寫。
沉淪於黑暗,還是毀滅於黎明?19歲那年,有誌青年曹髦做出了選擇。他,決定拚死一搏,召見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三大臣。
選這三個姓王的,曹髦自認為是有把握的。此三人,均係曹髦自認為的股肱之臣,特別是王沈,被愛好文學的曹髦尊稱為“文籍先生”,另一個伴讀裴秀被尊稱為“儒林文人”,君臣三人經常切磋文章,親密無間。
甘露五年(260年)農曆五月初六,夜色席卷深宮,月光幽幽,陰森寂靜,低垂的大坨黑雲像一隻作勢要撲下來的巨獸,隨時準備吞噬一切。
寢宮內,君臣四人已討論良久,直至相對無言。燭火跳動,映得人臉愈加僵硬。窗外影影綽綽的樹葉,沙沙作響,愈顯室內的死寂……
醜時四更,曹髦終於吐出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等被廢,今日,你們隨我一起出兵,誅殺此賊。
三大臣剛要打瞌睡,聞言一個激靈,頓時瞪圓了雙眼。王經率先勸阻:古時魯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專權,討伐失敗而走,丟了國家。如今司馬昭已控製一切,宮中宿衛空缺,陛下您憑什麽?
王經所言,曹髦豈能不知?然而……曹髦決絕的從懷中取出一份黃絹詔書,奮力擲於地上:就這樣定了,縱使死了又有何懼?何況還不一定誰死。五更起兵!
曹髦言畢,徑直進內宮而去,幹啥?找郭太後(曹丕的皇後)稟報去了。隻剩下三個心驚肉跳、臉色蠟黃的大臣杵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王沈、王業交換了一下意見--這個小屁孩要作死,我們不能跟著一起死。二人決定立即出宮,向實際的bigboss司馬昭報告,並要拉著王經一起去。
王經?留下一句話: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你們去吧。
雖然都姓王,有的人是道德小王子,有的則是政治攀附海王。王沈、王業二人彎著腰小碎步一溜兒煙的跑向了司馬昭的大將軍府,王經則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迴了家。三王去向殊途,也最終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五更過後,天色微亮,曹髦頂盔貫甲,率領一幫烏合之眾,包括殿中的衛士、洗衣的、做飯的,大約二三百人,亂哄哄的衝出宮,直奔司馬昭府第而去。即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剛出宮,就碰到了司馬伷。
曹髦畢竟是當時組織上任命的合法意義上的皇帝,再加上司馬伷本人生性比較純良,皇帝一聲吆喝,把司馬伷嗬斥退了。
曹髦繼續帶著烏合軍走到南闕,這時,又圍上一支數百人的正規軍。
剛把司馬伷嗬退的曹髦信心十足,故技重施,揮劍衝這支擋道的隊伍厲聲喊道:哪個單位的,要造反不成?!
其實,曹髦早認出來了,這支隊伍領頭的是中護軍賈充。三年前,也就是賈充老來得女那一年,貴為皇帝的曹髦還曾到訪過他老爸賈逵的祠,下令整修以褒獎其忠義。
此時的曹髦,盯著誌得意滿的賈充,心中五味雜陳。中護軍,掌管禁軍、宿衛皇室,東吳的周瑜、蜀漢的趙雲、曹魏的司馬師,甚至司馬昭本人曾經擔任過這個職位,其地位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見,賈充已是司馬昭的鐵杆心腹、當紅炸子雞。
雖然都知道曹髦是個提線木偶,但畢竟其龍袍在身,他這嗷的一嗓子,喊的賈充這邊的人有些膽怯,麵麵相覷,無人敢動。
這時,賈充身邊一個獐頭鼠目的隨從冒了出來,問:賈公,怎麽辦?
此人叫成濟,處級幹部(太子舍人,七品),安徽宣城人。宣城,產宣紙的地方。宣紙,光潔如玉,拿來用時是上等的書畫工具,不用時,就是白紙一張,村頭廁所沒紙時還可以拿來擦屁股用。
麵對曹髦的發問,賈充心裏也正在發毛。這時有個人冒出來問這樣的話,猶如一隻隨時可以遵照命令撲咬的狗,賈充頓時心裏有了底,加上他在軍中從事政工工作多年,極善做思想動員,隨即大聲對成濟喊道:司馬公養著你們,就是為了今天!這還用問嗎?
處級幹部成濟聽後,膽立即肥了一圈,二杆子精神一爆發,催馬上前,一槍賞了正國家級幹部曹髦一個透心涼。
曹髦,就這樣以一種高貴而剛烈的方式,祭奠了自己家族的尊嚴。他,血管裏還流淌著曾祖父魏武帝激騰的血液;他,是曹家子孫中唯一一個還能提得起刀劍的,還有不屈反抗的勇氣;他,雖然隻活了19歲,但依然在曆史上留下了堪稱驕傲的一筆。
按照中國屬相理論,雞兔同籠無交流,屬雞的人命中最大的克星就是生肖屬兔的。曹丕屬兔,被他趕下台的漢獻帝屬雞。曹髦屬雞,而司馬昭正好屬兔。這……
人家曹丕逼漢獻帝下台,好歹還娶了老劉的兩個女兒,尊為老丈人(其實二人僅差6歲),為其保留了天子禮儀,使其得到善終。而我們這邊倒好,直接當街把小曹穿成了糖葫蘆。事發突然,司馬昭聞報後也有些發懵,手中的東西掉在地上,緊皺眉頭:全國人民該如何看我?!(天下其謂我何)
司馬昭的叔叔司馬孚,更是踉踉蹌蹌趕往案發地點,抱著曹髦的屍體(首枕其股),當街嚎啕大哭。這是在演戲還是在砸侄子的場子?不知道。隻知道七百多年後他有個直係後代,砸缸勇救了落缸兒童。沒錯,他叫司馬光。
畢竟,篡位時機還不成熟,人,也都是要點兒臉的。
趕緊洗白。
世間萬事都是守恆的,洗白自己,就要抹黑別人,在一黑一白中和之下,萬事皆休。不久,郭太後(曹丕的皇後)下了一道耐人尋味的詔書:曹髦性情暴戾、不聽郭太後教誨,太後曾有廢帝之意,但幸虧司馬昭求情才作罷。之後曹髦變本加厲,要謀殺太後和司馬昭,本來就該死。太後要以平民之禮埋了曹髦,是司馬昭、司馬孚等上書,才“加恩以王禮葬之”。
一個有理想、有熱血、有作為的青年皇帝,就這樣在強有力的宣傳工具之下,變成了無節操、無底線、無道德的邪惡、變態、弱智。
再來看看弑帝的直接兇手成濟的結局。
一個不良的職場,大抵是由四類人構成的,那就是騙子、傻子、瘋子和混子。騙子負責畫大餅做動員,傻子在大餅的誘惑下拚命幹,運氣好的最終有了做騙子的資格,運氣不好的一直傻幹到瘋,看破局的人則提前躺平成了混子。成濟就是這個不良職場的傻子、瘋子。
做大事不跟領導提前匯報,做好了也得挨整。司馬昭通過官方媒體對外宣稱,成濟是“臨時工”,謀害國家領導人完全是其個人行為,與大將軍府無關,然後以故意殺人罪、危害國家安全罪、做大事不提前匯報濫用職權罪數罪並罰,判處成濟死刑,立即執行,且,定性為結果加重犯,順帶夷滅三族。
還在家裏癡癡等賞的成濟,直到被抓捕,才如夢方醒,悔不早日做混子。他與哥哥成倅一起脫光衣服,跳上屋頂,高聲喊冤,大罵司馬昭背信棄義。抓捕人員不跟他倆囉嗦,張弓搭箭、彎腰跪地、瞄準仰射……
一陣箭雨後,這對瘋子兄弟成了筷子兄弟,滿身是杆兒,猶如一對空中仙人球。
你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大部分都是你自找的。
告密的二五仔王沈、王業?各自升官。特別是王沈,直升至驃騎將軍,其有個庶出的兒子,事後竟成了帝國北方最大的軍閥,深刻影響著北中國的曆史,這點後敘。不告密的王經?殺頭,還順帶著他的老母親。
王經這人,帶兵打仗不咋滴,當雍州刺史時,曾被背水一戰的薑維打的懷疑人生,幸虧鄧艾救援才保住命。但從曹髦事件其表現來看,堪稱三國時期的道德標兵。
當甲兵們擂開王經在洛陽的家的大門的時候,王經正在與母親告別。母子倆簡單迴顧了一下王經的宦海沉浮:
農民出身,由於得到同鄉、曹魏大臣崔林的賞識,進入仕途,成了副廳級幹部-郡守。母親擔憂:我們是農家子弟,今天做到了俸祿兩千石的大官,事情太過頭了不吉祥,可以到此為止了。
到此為止?人一旦得到升官的渠道,哪有到此為止這一說?王經繼續努力,一路平步青雲,正廳級(江夏太守)、副省級(雍州刺史)、正部級(尚書)。農家子弟,一步一個腳印,也一步一個坑。
江夏太守任上時,大將軍曹爽命令其帶著布絹二十匹和自己的親筆信,出使東吳搞關係。王經認為此事兒對國家尊嚴是個損害,直接跑迴了家。母親問明緣由,大驚失色—統領兵馬而擅離崗位,死罪啊!母親將其扭送有司,暴揍50大板,直打的王經皮開肉綻、母親老淚縱橫。老母親的這一舉動可謂用心良苦--先自罰,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曹爽沒再追究。
雍州刺史任上時,蜀將薑維北伐,王經不懂軍事,導致洮河之敗,被背水一戰的薑維打的懷疑人生,幸虧鄧艾救援才保住命。
調任迴京後,擔任司隸校尉、尚書,當了5年的京官,剛過了5年的安穩日子,就碰上了這事兒,殺頭的事兒。
自己殺頭也罷了,還帶上了一路為自己填坑的老母親。王經心如刀絞,悔不該聽母親之言—咱一個農家孩子,也就到副廳級的福分,適可而止行了,再高了咱臉皮不夠厚、心不夠黑,撐不住啊。王經跪在地上,不住的向母親磕頭,隻磕的額頭稀爛、滿臉是血。
母親麵不改色,扶起兒子,用袖子給兒子擦擦血:孩子,人孰能無死?隻怕死的不得其所。為此事大家同死,有何遺憾?
沒有比正直更富的遺產。正直無私,揚眉吐氣,我不怕人,人皆敬我,就是天堂快樂之境。
6月初的洛陽清晨,還有絲絲寒意,行刑隊押著王經母子經過街市,圍觀者漸漸多了起來,一臉懵逼純粹看熱鬧的,知道內情炫耀宣傳的,指指點點、交頭接耳……
一個中年男人撥開人群,撲倒在王經母子麵前,嚎啕大哭。王經定睛一看,是自己的一個老部下--向雄,自己當太守時,向雄是秘書長(主簿)。
向雄跟王經,不止是上下級關係,還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為,二人脾氣相投,都是著名的官場“杠子頭”。向雄的直男特性,在之後的履曆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恩人鍾會因叛亂被殺,無人敢殯殮,向雄冒死為這個恩人收了屍;後為齊王司馬攸歸藩事件,固諫忤旨,直至憤懣而死。
鋼鐵直男的痛哭,感動了王經母子,也感染了整個圍觀人群,指指點點沒有了,交頭接耳停了,逐漸,整個街市哭聲一片……
“經正直,不忠於我,故誅之”,這是司馬昭的真實心理狀態。然而,畢竟禍不及母,司馬昭這事辦的確實不地道,連司馬炎都看不下眼。“故尚書王經,雖身陷法辭,然守誌可嘉”,篡位後,司馬炎賜王經之孫為郎中。
除了愛和善良,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值得炫耀。這是神州陸沉前少有的展現人性光輝的一刻,讓我們暫且記住它,自此之後,無盡的黑暗即將來臨。
曹髦掛了,司馬昭又立15歲的曹奐為帝做傀儡,自封晉公、晉王。
權臣篡位,改朝換代,司馬氏並非獨一家。秦始皇滅掉六國,將六國國王集中圈養在鹹陽,還很有溫情。其餘權臣篡位,大多是偷偷摸摸下毒、勒死舊皇,然後對外宣稱廢帝意外死亡。李世民大帝比較腹黑,不僅竊取隋朝家業,還給楊廣辦了個弑父、通奸、殺兄、幽弟的昏君大套餐,順利抹黑楊廣上千年,以證明自己推翻前朝的合法性。
然而,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宰皇帝的,司馬氏是頭一家,這也給後世帶了一個壞頭--之後的權臣篡位,殺起皇帝來毫無心理障礙。這也導致後世的曆代末代皇室成窩成窩的被屠,比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家還慘。
若幹年後,東晉明帝司馬紹與重臣王導聊天,談及司馬氏奪得天下的過程,琅玡王氏的傑出代表王導娓娓道來,說到曹髦之死時毫不避諱。司馬紹羞愧的把頭埋在床上“若如公言,晉祚複安得長遠!”。結果,一語成讖:曹髦死後一百多年,有個劉姓權臣,有樣學樣,篡位後將司馬氏斬盡殺絕。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自劉姓權臣殺絕司馬氏後,陸續有楊堅殺宇文皇族等不仁道的血腥事件發生,即使是在當年號稱“小中華”之一的越南(其餘倆是朝鮮和日本),權臣陳守度(祖先福建人)甚至用活埋的方式將李朝宗室殺絕,幸存的李氏被迫改姓為阮,致使當今越南鮮有李姓。
一直到北宋,五百多年,中華才恢複不殺降王的君子傳統。被罵成狗的北洋軍閥,互相擼袖子幹架時還知道貫徹願賭服輸的潛規則,誰打輸了就下野做個逍遙的寓公,勝者絕不趕盡殺絕。五省聯軍司令大軍閥孫傳芳殺了個俘虜施從濱,破壞了這個誠信又有義的潛規則,被施的後人施劍翹刺殺於佛堂,社會一片叫好,施劍翹在洶洶民意下最終被特赦,新中國成立後還成了北京政協委員。最近91歲的戈爾巴喬夫逝世,勾起老王一段相關的陳年迴憶:1998年,葉利欽親自為末代沙皇一家舉行國葬,並發表講話:葉卡捷琳堡的屠殺,已成為我們曆史上恥辱的一頁。現在我們以安葬犧牲者的方式,為前人的過失贖罪,為無恥的犯罪懺悔,也為我們所有的人懺悔……
司馬家族對中國誠信體係的破壞,不光體現在當街幹皇帝上,早在高平陵政變時就發生了。年過七旬的司馬懿,趁曹爽陪皇帝外出高平陵祭祀時,從所謂病榻上一個鯉魚打挺躍起,派預先豢養的死士們封鎖皇宮、占領洛陽後,其實並非一定有勝算。特別是桓範從洛陽城出逃投奔曹爽,給曹爽出主意帶上皇帝去許昌、號召天下兵馬起兵勤王後,司馬懿更是被駭得魂飛魄散,政變失敗被滅族的風險陡然上升。然而,這個老小子玩了一個陰招兒,在中國誠信體係的基石上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
什麽陰招兒?洛水盟誓。
當時,人們普遍相信“洛神”的存在,對著洛水發誓,是一件異常神聖的事。當年綠林軍首領朱鮪(音偉)殺了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兄長,擁兵自重。劉秀為招降朱,打消其疑慮,就對著洛河發誓絕無傷害之意。朱鮪相信誓言,率兵歸降,不僅性命無憂,還最終拜將封侯(平狄將軍、扶溝侯),子孫也跟著享盡了榮華富貴。司馬懿抄襲了劉秀的作業,也玩了個洛水盟誓。曹爽相信了這個誓言投降後,結果卻是被夷滅三族,成了被世人嘲笑的“服勾猴兒”。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再也無法收迴。誠信、誓言自此成為了笑話。據統計,2022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3千多萬件,其中民事一審案件若按600萬件算,而不誠信問題導致的按一半算,一年至少有300萬個不誠信的主體出現。記住,這僅是一年的量,而且,不是每個老百姓都從事經營活動或能產生訴訟糾紛的民事活動,也有很多遭受不誠信對待而忍氣吞聲不起訴的。
作為一名法官,我對司馬家族報以深深的鄙視,若說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罪人,過了嗎?
再來看弑君的主使人賈充。成濟由國家的正處級幹部變成了“臨時工”殺人犯,從共同犯罪意義角度分析,成濟是實行犯,賈充應該是教唆犯,二人應是共同犯罪。成濟落了個兔死狗烹,而賈充卻被加封為安陽鄉侯,增邑一千二百戶,統領城外諸軍,加散騎常侍。
這件事兒,告訴身處職場上的人們一個道理,大事之前要沉住氣,水太深風太大,實力不行少說話。大事一般就是難事兒,位卑就別亂問話,一問話,迴話派任務反饋的對象自然是你,你不上誰上?一旦上了惹出事兒,無論你是正處級還是正廳級,都會按需要變成“臨時工”。
不服?
那如果你是成濟,麵對當時的情形,如何破局?
一是,聽賈充的話,最後的結果是身首異處,誅滅三族,成了替罪株。
二是,如果不聽賈充的話,那就有可能被當成不尊軍令,當場能逃過,也難免被秋後算賬。
三是,現場反正,幫助曹髦攻擊賈充,拚了,拚一拚單車變摩托,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是,考慮到曹髦與司馬昭的實力對比,勝的幾率實在太低。
四是,成濟上前送曹髦歸西,哥哥成倅以為皇帝報仇的名義,大義滅親斬殺成濟,兄弟倆隻有一個活下來享受富貴,傳宗接代。然而,這……
都不行。仔細想想,隻有一種破局的方式:大喝一聲,雙目盯緊曹髦旁邊的隨從,挺槍上前,然後突然暈倒。事後解釋為中暑。什麽?才6月初?那就是早上沒吃飯,低血糖……
情商,曆來是中國人最看重的技能,沒有之一,但可能也是目前社會遇到的問題的最大的禍端之一。中式智慧,圓滑、中庸、和稀泥、難得糊塗、以退為進、太極推手、無為勝有為、明哲保身……,我們父輩們口口相傳甚至無師自通的所謂的傳統自保之術,幾千年來永不消逝的情商波,對為獲取生存空間的個人而言似乎無可指摘,但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可能就是一塊重重的絆腳石。小人物可用此保身、致富,大人物用此可能會誤國。一個八麵玲瓏的情商達人,和一個天生坦蕩的擔當達人,個人境遇和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可能正好成反比。情商再高,永遠比不過一塊芯片和一劑抗疫良藥的價值高。個中滋味,自品。
以後的進程,與本文關係不大,按個快進鍵:
263年,司馬昭派大軍攻入成都,滅亡蜀漢。
265年9月,司馬昭也領了盒飯,享年54歲的他也沒跟他爹一樣成為歲月神偷,沒熬到篡位時機成熟。篡位的接力棒,又交到其長子司馬炎手上。
在篡位的接力跑道上,前三棒(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的優勢太明顯,第四棒的司馬炎隻管衝刺撞線即可。司馬昭死後僅3個多月,29歲的司馬炎就在賈充、裴秀(曹髦的“儒林文人”,嗬嗬)等人協助下,逼令曹奐禪位。司馬炎受禪稱帝,史稱晉武帝,建元泰始,定都洛陽,是為西晉。
279年12月,西晉以賈充為大都督,率領六軍伐吳,並於280年滅亡東吳,完成統一。至此,中國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麵結束。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國分晉。656年後,魏、蜀、吳三國歸晉。曆史及現實,冥冥之中總有著某種聯係和因果宿緣。
賈充為西晉的開國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她女兒毀掉西晉的事跡,才剛剛開始。
甘露二年,也就是公元257年,三國鼎立時期的曹魏政權,發生了兩件看似瑣微卻又互相有聯係的事兒,深刻影響了中國曆史的進程。
一件事兒是,曹魏政權的第四位皇帝、16歲的曹髦(曹丕之孫),到訪已故重臣、陽裏亭侯賈逵的祠,並下令整修以褒獎其忠義。
賈逵,字梁道,故也稱賈梁道,與南宋權奸賈似道隻有一字之差,人品卻是雲泥之別。他曾在魏吳石亭之戰中舍命救出同僚兼政敵的曹休,顧全大局,避免了魏軍的全軍覆沒,為世人所稱讚,被《唐會要》尊為“魏晉八君子”之一。
“逵存有忠勳,沒而見思,可謂死而不朽者矣。其麵告天下,以勸將來”。這是曹髦在賈逵祠前發表的褒言,這句話以“將來”結尾,然而,“將來”會怎樣呢?
我們再來看另一件事兒。
就在同一年,伴隨著一聲啼哭,一個女嬰誕生在賈逵的兒子賈充家中,也就是說,賈逵的孫女誕生了。
賈充,字公閭,男,漢族,217年出生,籍貫平陽襄陵,即現在的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此地人才輩出,舍子救趙氏孤兒的程嬰,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明代抗後金名將毛文龍,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等,都是賈充的同鄉。
賈充的人品?諸葛誕曾劈頭蓋臉的厲聲嗬斥其:你是不是賈逵的兒子?!至於諸葛亮的這個堂弟為何如此激動,賈充幹了什麽令祖宗蒙羞的事兒,後敘。但是,當官兒,似乎是古代官二代的唯一職業,賈充也不例外,其當時是曹魏政權的實際控製者(大將軍)司馬昭的親信、軍中司馬。
賈充四十歲上得女,驚喜萬分,興衝衝的把繈褓中的女兒抱過來一看,卻瞬間心沉大海。
此女嬰,麵目猥瑣,黑中帶青,眉後還有一大塊胎記,堪稱辟邪佳物。
前來賀喜的人見了也無不驚異,但鑒於賈充的地位,嘴上都連連稱讚:真鳳女也。其實心裏都在竊笑:如此鳳姐,長大後能找個婆家嫁出去,賈司馬就是燒高香了。
賈充邊強顏歡笑的向賀喜的人表示衷心感謝,邊在內心向這些虛偽人士的母親致以誠摯的問候。然而,老賈心裏對醜女兒還是存有希望的---畢竟女大還有十八變,是吧?
後來,女大確實十八變了。麵目黑青、眉後有胎記這些特征屬天生,難以改變,五官什麽的畢竟變了--鼻孔,朝天了,嘴唇,包地了。身材?米其林別腰間,腰下兩個南瓜蛋。好在身高自然長高了,按現代換算單位,接近140cm。
沒變成傾國傾城,而是長成了憂國憂民。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有時,人的命運真是難以琢磨。這個貌似來自侏羅紀公園的女孩,後來不但嫁出去了,還嫁了個超級金龜婿,果真如當年祝福者所言,鳳姐成了鳳女,跌碎一地眼鏡。
賈充與他的這個醜閨女,注定是不平凡的。父女二人,一個人創造了一個帝國,另一個人則毀掉了一個帝國,在中國曆史上譜寫了一曲父女定國運的神話。
第一章高貴而剛烈的死法
260年6月2日,農曆5月初七,洛陽。
剛過草長鶯飛、柳絮滿城的春季,步入繁花似錦的夏季,但清晨的洛陽城內還是有著絲絲的涼意。天空陰青,朝陽躲在灰白的雲層後,不敢展露曙光。大部分人們還在沉沉的夢鄉中,隻有少數些個趕早的販夫走卒們,螻蟻一般在空曠的城內走動著。
忽然,從皇宮中鼓噪著衝出一支特殊的隊伍,打破了洛陽城清晨的靜謐。
這隻隊伍大約有二三百人,有穿著禦林軍服裝的士兵,有舞動著舂米、洗衣用的棒槌的婦女,有揮動著菜刀、剔骨刀的胖頭大耳夥夫模樣的人,還有操著板兒磚(秦磚漢瓦,當時的磚比現在的厚、重,殺傷力更強)的未知職業者。
為首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頭戴白玉串珠的冕冠十二旒(liu),身著單衫套一副歪歪扭扭的甲胄,手持利劍站在一架裝飾豪華的車頭上,麵上顯現義憤填膺狀。
這隊烏合之眾剛出宮門不遠,就被一隊旗幟鮮明、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正規軍攔住了。正規軍為首的軍官大喊:我是屯騎校尉司馬伷,你們這是要到哪裏去?
司馬伷,司馬懿第五子,曹魏政權實際掌權者、大將軍司馬昭的同父異母弟弟。
司馬伷喊出這一嗓子,烏合軍為首的那個青年立即麵色鐵青,揮劍大吼:當今聖上在此,你們要造反嗎?!
原來,此青年正是當今曹魏政權合法意義上的皇帝—曹操的重孫、曹丕的孫子曹髦。
曹髦,貴為一國之君,帶著一幫烏合之眾這是要去哪裏?我們先來看看曹髦與司馬家的關係。
小隱隱於墳,大隱隱於床。“歲月神偷”司馬懿,熬死了曹操(65歲)、曹丕(39歲)、曹叡(35歲)祖孫三代,在55歲時熬死了矢誌北伐的53歲的諸葛亮,在70歲高齡時,突然從病榻上一躍而起發動高平陵政變,團滅了曹爽集團後,才在72歲那年放心撒手西去。長子司馬師接過權臣接力棒,廢掉曹芳、另立曹髦。
司馬氏控製朝政,曹魏政權諸多重臣不服,於是發生了著名的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分別是251年的王淩之叛、255年的毌丘儉與文欽之叛和諸葛誕之叛。
世間萬事都是守恆的,有得必有失。淮南三叛雖然全部被鎮壓,但司馬氏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家族兩大巨擘因此而殞命。
淮南三叛之王淩之叛。王淩,出身於太原王氏,其叔父就是著名的司徒王允,三國演義中用山西村姑貂蟬美人計幹掉董卓的那位。王淩曾獲罪服刑,被曹操赦免後重新走進官場,並與司馬懿一樣成為托孤重臣。為報答孟德、匡扶曹魏,比司馬懿還大7歲的王淩起兵反司馬氏,結果兵敗身死。而,僅僅幾個月後,司馬懿就因夢見王淩索命驚懼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王淩在被押解迴京經過賈逵祠前時,曾大唿“賈梁道,賈梁道,隻有你才知道我王淩是大魏忠臣吧!”賈充之父賈逵,確實不負肅侯的諡號。
淮南三叛之毌丘儉、文欽反叛。大將軍毌丘儉是個精明人,他反叛的理由極其藝術—我隻反司馬師,司馬昭及其叔司馬孚等都是好人,我不反。這樣做的效果?
極佳。
司馬師本來剛動完眼部除瘤子手術(新割目瘤,創甚),想派叔叔司馬孚去平叛,一看毌丘儉的聲明,隻能親征,而且是被抬著去的(請輿疾而東)。毌丘儉的同盟者揚州刺史文欽之子文鴦,是個狠人,什麽一呂二趙三典韋,什麽四關五馬六張飛,那都是演義小說和民間藝人胡謅的,他文鴦才是三國真正的單挑第一人,躍馬揮槊,衝破軍陣,直奔司馬師而來。
人在產生厭惡感時,會自然的眯起眼,縮小瞳孔幫助眼睛在物體上聚焦。而在產生恐懼感時,則會自然的睜大眼睛,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部,擴大視野,從而大腦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以備隨時自救。這是科學,不由得你信不信,所以你在相親時,如果相親對象不管是眯縫著眼看你,還是瞪圓了眼看你,你就趕緊借口上廁所拉屎走人就是了,還能省一頓飯錢。
文鴦麵目猙獰、殺氣騰騰的狠勁兒,駭得司馬師不由的雙眼瞪圓,結果,“吧嗒”一聲,眼珠子從手術後尚未痊愈的創口處掉了出來。最終,後半生幾十年的飯錢都省了。
司馬懿,之所以能長壽,原因是多樣的。一是源於家族基因,爺爺司馬儁(ju
)活了84歲,父親司馬防70歲,弟弟司馬孚92歲。其兄長司馬朗隻活了46歲,似乎是打破了這個家族的長壽基因神話,其實不然,司馬朗死於217年,請記住這個年份。
這就是著名的建安22年。“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這場瘟疫有多厲害呢?建安七子掛了5個(王粲、徐幹、陳琳、應瑒、劉禎),在精英階層致死率都高達71%,比現在的新冠疫情厲害的多。司馬朗也是死於該次瘟疫。據統計,從公元前674年的東周時期到1911年宣統三年的2585年間,中國足足爆發過356次疫情,平均每7.26年爆發一次。然而,我們中華民族雖遭受了這麽多次天災,但都不曾使我們燦爛的文明有所中斷,反而薪火相傳、越挫越強、生機愈勃,中華民族從來沒被真正打敗過,也沒有什麽能將我們打敗,這次新冠疫情,也沒逃過中華大地上“大疫不過三年”的鐵律。
為了蔑視新冠,跑偏一會兒,再迴過頭來說司馬懿的長壽秘訣。
二是司馬懿能忍住欲望,劉備有18個老婆,曹操有28個老婆,而司馬懿隻有倆。
三是能忍住情緒,諸葛亮派使用女人衣服羞辱他,他笑臉相迎。曹爽排擠他,他能躺平於病床上數年等待機會。
司馬師遺傳了他爹的能忍,眼珠子都掉出來了,咬著被子愣是沒喊疼,就此穩定了軍心,成功鎮壓叛亂。然而,生理之疼不同於心理之痛,那是真疼啊,那時沒有布洛芬緩釋膠囊,華佗的麻沸散也隻是個傳說,幾個月後,沒有醫療擠兌但還是缺醫少藥的司馬師,居然活活疼死了。
王淩之叛帶走了司馬懿,毌丘儉、文欽之叛帶走了司馬師。司馬師沒與司馬懿一樣成為歲月神偷,而是成了歲月被偷,比他爹少活了足足25年,終年47歲,家族篡位的任務交給了其同母弟弟、44歲的司馬昭。
司馬師領了盒飯,最高興的人是誰?自然是曹髦。曹髦簡直是欣喜若狂--曹家翻盤的機會,終於來了。
孰料,司馬昭也是個狠人。
現在很多人,以《晉書》中描寫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前夜司馬師與司馬昭的表現,來比較二人短長,得出了司馬師勝於司馬昭的結論,對嗎?一起來分析。
《晉書》原文“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身邊那些成功的牛人們,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天大的事兒,也不影響吃飯睡覺。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前夜,派仆人觀察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表現,發現司馬師照常唿唿大睡,有一顆大心髒;而司馬昭則輾轉反側,睡不著,顯示心裏藏不住事兒。其實,細讀會發現,二人表現迥異是有原因的。
一是,司馬懿密謀政變奪權,“獨與帝潛畫”,也就是事前隻跟司馬師在計劃,而直到政變前一夜才告訴司馬昭。你和朋友謀劃了三個月去玩蹦極,和你突然被朋友拉去玩蹦極,心理準備期間不同,自然反應不同。
二是年輕的司馬昭和夏侯玄、何晏等貴族弟子係同事兼好朋友,來往密切,而夏侯玄、何晏都是曹爽的親信,司馬懿不提前跟司馬昭謀劃,是怕年輕人一時繃不住,泄了密。
而真到第二天正式政變時,司馬昭毫不含糊,“帥眾衛二宮”,起到了重要作用,要知道,司馬懿可是有9個兒子的。
司馬師去世,曹髦用激動到顫抖的手拿起朱筆一揮,一道詔令發給司馬昭:鎮守許昌,沒有準許,爾不得迴京。這是要堵塞司馬家繼續控製朝政之路。
司馬昭?眯縫起眼看了看詔令,抹布般卷了卷,扔給生活秘書--村頭廁所沒紙了。然後,徑直率軍返迴洛陽,波瀾不驚的接過了軍權,繼父兄之後繼續把控朝政。
曹髦自幼聰慧,被立時年僅13歲,還是個孩子,不諳帝王之術。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他慢慢的體會到了當傀儡的痛苦。
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誌。實力不夠,再痛苦,也應隱忍不發、伺機而動。然而,一個十幾歲的毛孩子,怎能苛求其有經年風摧雨浸才能鑄就的政治定力?
15歲那年,曹髦召集眾大臣,讓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劉邦與少康孰優孰劣。少康,夏朝的第六代君主,治下的夏朝出現了“少康中興”。
眾大臣皆以為,劉邦作為開國皇帝,更勝一籌。曹髦則堅持認為,劉邦隻不過是趁亂世投機取巧的二混子,少康是在國家即將滅亡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手刃仇人、恢複高祖父大禹的基業,明顯更勝一籌。
有些大臣沒緩過味兒來,還在七嘴八舌的與小曹爭辯。小曹大袖子一揮:下課!並強勢的給眾大臣布置了家庭作業--重新迴去討論!以書麵形式反饋於朕,字數不少於5千字。
強製攤派作業,大臣們這才反應過來,怎麽辦?接受小皇帝的論點吧,要不然還得被罰背誦兼抄寫。
鋒芒畢露,因一個史料記載有限且與他八竿子打不著的上古人物與大臣們較勁兒,生怕天下人不知他要做手刃奪國者的少康。
再有誌向,再有熱血,沒有實力也是白搭。曹髦無論發什麽聖旨,到了司馬昭這裏都會成為剩紙,就連發道要求城管整飭街邊商販、美化街道環境的無足輕重的聖旨,司馬昭都不斷的給打迴來—重寫。
沉淪於黑暗,還是毀滅於黎明?19歲那年,有誌青年曹髦做出了選擇。他,決定拚死一搏,召見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三大臣。
選這三個姓王的,曹髦自認為是有把握的。此三人,均係曹髦自認為的股肱之臣,特別是王沈,被愛好文學的曹髦尊稱為“文籍先生”,另一個伴讀裴秀被尊稱為“儒林文人”,君臣三人經常切磋文章,親密無間。
甘露五年(260年)農曆五月初六,夜色席卷深宮,月光幽幽,陰森寂靜,低垂的大坨黑雲像一隻作勢要撲下來的巨獸,隨時準備吞噬一切。
寢宮內,君臣四人已討論良久,直至相對無言。燭火跳動,映得人臉愈加僵硬。窗外影影綽綽的樹葉,沙沙作響,愈顯室內的死寂……
醜時四更,曹髦終於吐出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等被廢,今日,你們隨我一起出兵,誅殺此賊。
三大臣剛要打瞌睡,聞言一個激靈,頓時瞪圓了雙眼。王經率先勸阻:古時魯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專權,討伐失敗而走,丟了國家。如今司馬昭已控製一切,宮中宿衛空缺,陛下您憑什麽?
王經所言,曹髦豈能不知?然而……曹髦決絕的從懷中取出一份黃絹詔書,奮力擲於地上:就這樣定了,縱使死了又有何懼?何況還不一定誰死。五更起兵!
曹髦言畢,徑直進內宮而去,幹啥?找郭太後(曹丕的皇後)稟報去了。隻剩下三個心驚肉跳、臉色蠟黃的大臣杵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王沈、王業交換了一下意見--這個小屁孩要作死,我們不能跟著一起死。二人決定立即出宮,向實際的bigboss司馬昭報告,並要拉著王經一起去。
王經?留下一句話: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你們去吧。
雖然都姓王,有的人是道德小王子,有的則是政治攀附海王。王沈、王業二人彎著腰小碎步一溜兒煙的跑向了司馬昭的大將軍府,王經則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迴了家。三王去向殊途,也最終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五更過後,天色微亮,曹髦頂盔貫甲,率領一幫烏合之眾,包括殿中的衛士、洗衣的、做飯的,大約二三百人,亂哄哄的衝出宮,直奔司馬昭府第而去。即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剛出宮,就碰到了司馬伷。
曹髦畢竟是當時組織上任命的合法意義上的皇帝,再加上司馬伷本人生性比較純良,皇帝一聲吆喝,把司馬伷嗬斥退了。
曹髦繼續帶著烏合軍走到南闕,這時,又圍上一支數百人的正規軍。
剛把司馬伷嗬退的曹髦信心十足,故技重施,揮劍衝這支擋道的隊伍厲聲喊道:哪個單位的,要造反不成?!
其實,曹髦早認出來了,這支隊伍領頭的是中護軍賈充。三年前,也就是賈充老來得女那一年,貴為皇帝的曹髦還曾到訪過他老爸賈逵的祠,下令整修以褒獎其忠義。
此時的曹髦,盯著誌得意滿的賈充,心中五味雜陳。中護軍,掌管禁軍、宿衛皇室,東吳的周瑜、蜀漢的趙雲、曹魏的司馬師,甚至司馬昭本人曾經擔任過這個職位,其地位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見,賈充已是司馬昭的鐵杆心腹、當紅炸子雞。
雖然都知道曹髦是個提線木偶,但畢竟其龍袍在身,他這嗷的一嗓子,喊的賈充這邊的人有些膽怯,麵麵相覷,無人敢動。
這時,賈充身邊一個獐頭鼠目的隨從冒了出來,問:賈公,怎麽辦?
此人叫成濟,處級幹部(太子舍人,七品),安徽宣城人。宣城,產宣紙的地方。宣紙,光潔如玉,拿來用時是上等的書畫工具,不用時,就是白紙一張,村頭廁所沒紙時還可以拿來擦屁股用。
麵對曹髦的發問,賈充心裏也正在發毛。這時有個人冒出來問這樣的話,猶如一隻隨時可以遵照命令撲咬的狗,賈充頓時心裏有了底,加上他在軍中從事政工工作多年,極善做思想動員,隨即大聲對成濟喊道:司馬公養著你們,就是為了今天!這還用問嗎?
處級幹部成濟聽後,膽立即肥了一圈,二杆子精神一爆發,催馬上前,一槍賞了正國家級幹部曹髦一個透心涼。
曹髦,就這樣以一種高貴而剛烈的方式,祭奠了自己家族的尊嚴。他,血管裏還流淌著曾祖父魏武帝激騰的血液;他,是曹家子孫中唯一一個還能提得起刀劍的,還有不屈反抗的勇氣;他,雖然隻活了19歲,但依然在曆史上留下了堪稱驕傲的一筆。
按照中國屬相理論,雞兔同籠無交流,屬雞的人命中最大的克星就是生肖屬兔的。曹丕屬兔,被他趕下台的漢獻帝屬雞。曹髦屬雞,而司馬昭正好屬兔。這……
人家曹丕逼漢獻帝下台,好歹還娶了老劉的兩個女兒,尊為老丈人(其實二人僅差6歲),為其保留了天子禮儀,使其得到善終。而我們這邊倒好,直接當街把小曹穿成了糖葫蘆。事發突然,司馬昭聞報後也有些發懵,手中的東西掉在地上,緊皺眉頭:全國人民該如何看我?!(天下其謂我何)
司馬昭的叔叔司馬孚,更是踉踉蹌蹌趕往案發地點,抱著曹髦的屍體(首枕其股),當街嚎啕大哭。這是在演戲還是在砸侄子的場子?不知道。隻知道七百多年後他有個直係後代,砸缸勇救了落缸兒童。沒錯,他叫司馬光。
畢竟,篡位時機還不成熟,人,也都是要點兒臉的。
趕緊洗白。
世間萬事都是守恆的,洗白自己,就要抹黑別人,在一黑一白中和之下,萬事皆休。不久,郭太後(曹丕的皇後)下了一道耐人尋味的詔書:曹髦性情暴戾、不聽郭太後教誨,太後曾有廢帝之意,但幸虧司馬昭求情才作罷。之後曹髦變本加厲,要謀殺太後和司馬昭,本來就該死。太後要以平民之禮埋了曹髦,是司馬昭、司馬孚等上書,才“加恩以王禮葬之”。
一個有理想、有熱血、有作為的青年皇帝,就這樣在強有力的宣傳工具之下,變成了無節操、無底線、無道德的邪惡、變態、弱智。
再來看看弑帝的直接兇手成濟的結局。
一個不良的職場,大抵是由四類人構成的,那就是騙子、傻子、瘋子和混子。騙子負責畫大餅做動員,傻子在大餅的誘惑下拚命幹,運氣好的最終有了做騙子的資格,運氣不好的一直傻幹到瘋,看破局的人則提前躺平成了混子。成濟就是這個不良職場的傻子、瘋子。
做大事不跟領導提前匯報,做好了也得挨整。司馬昭通過官方媒體對外宣稱,成濟是“臨時工”,謀害國家領導人完全是其個人行為,與大將軍府無關,然後以故意殺人罪、危害國家安全罪、做大事不提前匯報濫用職權罪數罪並罰,判處成濟死刑,立即執行,且,定性為結果加重犯,順帶夷滅三族。
還在家裏癡癡等賞的成濟,直到被抓捕,才如夢方醒,悔不早日做混子。他與哥哥成倅一起脫光衣服,跳上屋頂,高聲喊冤,大罵司馬昭背信棄義。抓捕人員不跟他倆囉嗦,張弓搭箭、彎腰跪地、瞄準仰射……
一陣箭雨後,這對瘋子兄弟成了筷子兄弟,滿身是杆兒,猶如一對空中仙人球。
你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但大部分都是你自找的。
告密的二五仔王沈、王業?各自升官。特別是王沈,直升至驃騎將軍,其有個庶出的兒子,事後竟成了帝國北方最大的軍閥,深刻影響著北中國的曆史,這點後敘。不告密的王經?殺頭,還順帶著他的老母親。
王經這人,帶兵打仗不咋滴,當雍州刺史時,曾被背水一戰的薑維打的懷疑人生,幸虧鄧艾救援才保住命。但從曹髦事件其表現來看,堪稱三國時期的道德標兵。
當甲兵們擂開王經在洛陽的家的大門的時候,王經正在與母親告別。母子倆簡單迴顧了一下王經的宦海沉浮:
農民出身,由於得到同鄉、曹魏大臣崔林的賞識,進入仕途,成了副廳級幹部-郡守。母親擔憂:我們是農家子弟,今天做到了俸祿兩千石的大官,事情太過頭了不吉祥,可以到此為止了。
到此為止?人一旦得到升官的渠道,哪有到此為止這一說?王經繼續努力,一路平步青雲,正廳級(江夏太守)、副省級(雍州刺史)、正部級(尚書)。農家子弟,一步一個腳印,也一步一個坑。
江夏太守任上時,大將軍曹爽命令其帶著布絹二十匹和自己的親筆信,出使東吳搞關係。王經認為此事兒對國家尊嚴是個損害,直接跑迴了家。母親問明緣由,大驚失色—統領兵馬而擅離崗位,死罪啊!母親將其扭送有司,暴揍50大板,直打的王經皮開肉綻、母親老淚縱橫。老母親的這一舉動可謂用心良苦--先自罰,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曹爽沒再追究。
雍州刺史任上時,蜀將薑維北伐,王經不懂軍事,導致洮河之敗,被背水一戰的薑維打的懷疑人生,幸虧鄧艾救援才保住命。
調任迴京後,擔任司隸校尉、尚書,當了5年的京官,剛過了5年的安穩日子,就碰上了這事兒,殺頭的事兒。
自己殺頭也罷了,還帶上了一路為自己填坑的老母親。王經心如刀絞,悔不該聽母親之言—咱一個農家孩子,也就到副廳級的福分,適可而止行了,再高了咱臉皮不夠厚、心不夠黑,撐不住啊。王經跪在地上,不住的向母親磕頭,隻磕的額頭稀爛、滿臉是血。
母親麵不改色,扶起兒子,用袖子給兒子擦擦血:孩子,人孰能無死?隻怕死的不得其所。為此事大家同死,有何遺憾?
沒有比正直更富的遺產。正直無私,揚眉吐氣,我不怕人,人皆敬我,就是天堂快樂之境。
6月初的洛陽清晨,還有絲絲寒意,行刑隊押著王經母子經過街市,圍觀者漸漸多了起來,一臉懵逼純粹看熱鬧的,知道內情炫耀宣傳的,指指點點、交頭接耳……
一個中年男人撥開人群,撲倒在王經母子麵前,嚎啕大哭。王經定睛一看,是自己的一個老部下--向雄,自己當太守時,向雄是秘書長(主簿)。
向雄跟王經,不止是上下級關係,還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為,二人脾氣相投,都是著名的官場“杠子頭”。向雄的直男特性,在之後的履曆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恩人鍾會因叛亂被殺,無人敢殯殮,向雄冒死為這個恩人收了屍;後為齊王司馬攸歸藩事件,固諫忤旨,直至憤懣而死。
鋼鐵直男的痛哭,感動了王經母子,也感染了整個圍觀人群,指指點點沒有了,交頭接耳停了,逐漸,整個街市哭聲一片……
“經正直,不忠於我,故誅之”,這是司馬昭的真實心理狀態。然而,畢竟禍不及母,司馬昭這事辦的確實不地道,連司馬炎都看不下眼。“故尚書王經,雖身陷法辭,然守誌可嘉”,篡位後,司馬炎賜王經之孫為郎中。
除了愛和善良,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值得炫耀。這是神州陸沉前少有的展現人性光輝的一刻,讓我們暫且記住它,自此之後,無盡的黑暗即將來臨。
曹髦掛了,司馬昭又立15歲的曹奐為帝做傀儡,自封晉公、晉王。
權臣篡位,改朝換代,司馬氏並非獨一家。秦始皇滅掉六國,將六國國王集中圈養在鹹陽,還很有溫情。其餘權臣篡位,大多是偷偷摸摸下毒、勒死舊皇,然後對外宣稱廢帝意外死亡。李世民大帝比較腹黑,不僅竊取隋朝家業,還給楊廣辦了個弑父、通奸、殺兄、幽弟的昏君大套餐,順利抹黑楊廣上千年,以證明自己推翻前朝的合法性。
然而,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宰皇帝的,司馬氏是頭一家,這也給後世帶了一個壞頭--之後的權臣篡位,殺起皇帝來毫無心理障礙。這也導致後世的曆代末代皇室成窩成窩的被屠,比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家還慘。
若幹年後,東晉明帝司馬紹與重臣王導聊天,談及司馬氏奪得天下的過程,琅玡王氏的傑出代表王導娓娓道來,說到曹髦之死時毫不避諱。司馬紹羞愧的把頭埋在床上“若如公言,晉祚複安得長遠!”。結果,一語成讖:曹髦死後一百多年,有個劉姓權臣,有樣學樣,篡位後將司馬氏斬盡殺絕。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自劉姓權臣殺絕司馬氏後,陸續有楊堅殺宇文皇族等不仁道的血腥事件發生,即使是在當年號稱“小中華”之一的越南(其餘倆是朝鮮和日本),權臣陳守度(祖先福建人)甚至用活埋的方式將李朝宗室殺絕,幸存的李氏被迫改姓為阮,致使當今越南鮮有李姓。
一直到北宋,五百多年,中華才恢複不殺降王的君子傳統。被罵成狗的北洋軍閥,互相擼袖子幹架時還知道貫徹願賭服輸的潛規則,誰打輸了就下野做個逍遙的寓公,勝者絕不趕盡殺絕。五省聯軍司令大軍閥孫傳芳殺了個俘虜施從濱,破壞了這個誠信又有義的潛規則,被施的後人施劍翹刺殺於佛堂,社會一片叫好,施劍翹在洶洶民意下最終被特赦,新中國成立後還成了北京政協委員。最近91歲的戈爾巴喬夫逝世,勾起老王一段相關的陳年迴憶:1998年,葉利欽親自為末代沙皇一家舉行國葬,並發表講話:葉卡捷琳堡的屠殺,已成為我們曆史上恥辱的一頁。現在我們以安葬犧牲者的方式,為前人的過失贖罪,為無恥的犯罪懺悔,也為我們所有的人懺悔……
司馬家族對中國誠信體係的破壞,不光體現在當街幹皇帝上,早在高平陵政變時就發生了。年過七旬的司馬懿,趁曹爽陪皇帝外出高平陵祭祀時,從所謂病榻上一個鯉魚打挺躍起,派預先豢養的死士們封鎖皇宮、占領洛陽後,其實並非一定有勝算。特別是桓範從洛陽城出逃投奔曹爽,給曹爽出主意帶上皇帝去許昌、號召天下兵馬起兵勤王後,司馬懿更是被駭得魂飛魄散,政變失敗被滅族的風險陡然上升。然而,這個老小子玩了一個陰招兒,在中國誠信體係的基石上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
什麽陰招兒?洛水盟誓。
當時,人們普遍相信“洛神”的存在,對著洛水發誓,是一件異常神聖的事。當年綠林軍首領朱鮪(音偉)殺了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兄長,擁兵自重。劉秀為招降朱,打消其疑慮,就對著洛河發誓絕無傷害之意。朱鮪相信誓言,率兵歸降,不僅性命無憂,還最終拜將封侯(平狄將軍、扶溝侯),子孫也跟著享盡了榮華富貴。司馬懿抄襲了劉秀的作業,也玩了個洛水盟誓。曹爽相信了這個誓言投降後,結果卻是被夷滅三族,成了被世人嘲笑的“服勾猴兒”。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再也無法收迴。誠信、誓言自此成為了笑話。據統計,2022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3千多萬件,其中民事一審案件若按600萬件算,而不誠信問題導致的按一半算,一年至少有300萬個不誠信的主體出現。記住,這僅是一年的量,而且,不是每個老百姓都從事經營活動或能產生訴訟糾紛的民事活動,也有很多遭受不誠信對待而忍氣吞聲不起訴的。
作為一名法官,我對司馬家族報以深深的鄙視,若說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罪人,過了嗎?
再來看弑君的主使人賈充。成濟由國家的正處級幹部變成了“臨時工”殺人犯,從共同犯罪意義角度分析,成濟是實行犯,賈充應該是教唆犯,二人應是共同犯罪。成濟落了個兔死狗烹,而賈充卻被加封為安陽鄉侯,增邑一千二百戶,統領城外諸軍,加散騎常侍。
這件事兒,告訴身處職場上的人們一個道理,大事之前要沉住氣,水太深風太大,實力不行少說話。大事一般就是難事兒,位卑就別亂問話,一問話,迴話派任務反饋的對象自然是你,你不上誰上?一旦上了惹出事兒,無論你是正處級還是正廳級,都會按需要變成“臨時工”。
不服?
那如果你是成濟,麵對當時的情形,如何破局?
一是,聽賈充的話,最後的結果是身首異處,誅滅三族,成了替罪株。
二是,如果不聽賈充的話,那就有可能被當成不尊軍令,當場能逃過,也難免被秋後算賬。
三是,現場反正,幫助曹髦攻擊賈充,拚了,拚一拚單車變摩托,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是,考慮到曹髦與司馬昭的實力對比,勝的幾率實在太低。
四是,成濟上前送曹髦歸西,哥哥成倅以為皇帝報仇的名義,大義滅親斬殺成濟,兄弟倆隻有一個活下來享受富貴,傳宗接代。然而,這……
都不行。仔細想想,隻有一種破局的方式:大喝一聲,雙目盯緊曹髦旁邊的隨從,挺槍上前,然後突然暈倒。事後解釋為中暑。什麽?才6月初?那就是早上沒吃飯,低血糖……
情商,曆來是中國人最看重的技能,沒有之一,但可能也是目前社會遇到的問題的最大的禍端之一。中式智慧,圓滑、中庸、和稀泥、難得糊塗、以退為進、太極推手、無為勝有為、明哲保身……,我們父輩們口口相傳甚至無師自通的所謂的傳統自保之術,幾千年來永不消逝的情商波,對為獲取生存空間的個人而言似乎無可指摘,但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可能就是一塊重重的絆腳石。小人物可用此保身、致富,大人物用此可能會誤國。一個八麵玲瓏的情商達人,和一個天生坦蕩的擔當達人,個人境遇和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可能正好成反比。情商再高,永遠比不過一塊芯片和一劑抗疫良藥的價值高。個中滋味,自品。
以後的進程,與本文關係不大,按個快進鍵:
263年,司馬昭派大軍攻入成都,滅亡蜀漢。
265年9月,司馬昭也領了盒飯,享年54歲的他也沒跟他爹一樣成為歲月神偷,沒熬到篡位時機成熟。篡位的接力棒,又交到其長子司馬炎手上。
在篡位的接力跑道上,前三棒(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的優勢太明顯,第四棒的司馬炎隻管衝刺撞線即可。司馬昭死後僅3個多月,29歲的司馬炎就在賈充、裴秀(曹髦的“儒林文人”,嗬嗬)等人協助下,逼令曹奐禪位。司馬炎受禪稱帝,史稱晉武帝,建元泰始,定都洛陽,是為西晉。
279年12月,西晉以賈充為大都督,率領六軍伐吳,並於280年滅亡東吳,完成統一。至此,中國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麵結束。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國分晉。656年後,魏、蜀、吳三國歸晉。曆史及現實,冥冥之中總有著某種聯係和因果宿緣。
賈充為西晉的開國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她女兒毀掉西晉的事跡,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