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一科真的要從頭再來,對於一個普通家族來說,這一路上應考的開銷,幾乎就意味著這一輩子,很可能一直都會在考試的路上。
對於寒門來說,這幾乎就意味著傾家蕩產。
來自於家族的巨大壓力,那絕對是可以逼死一個人的心理的。
聽完爺爺的擔心,朱雄英並沒有任何反應,隻是輕輕一笑,很是不以為然:
“爺爺,你忘了,我們變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全民讀書,而且,所有學子學習資料,那可都是由朝廷負擔的。”
朱元璋一愣,剛才還是舊思想作怪,他也沒有多想。
直到被孫兒這樣提醒,朱元璋這才意識到,原來這變法每一環那都是環環相扣的。
廢除胥吏的奴籍,是為了讓讀書人可以有更多的出路,為了讓讀書人們選擇在衙門當一個胥吏,反手就甩出一個科舉功名有效期出來,硬逼著你們兩者中選擇一個。
為了避免這些人真的因為銀錢淪落到暴動的地位,朝廷開始發展社學,免費提供學子學子資料,這筆在百姓們看來負擔很重的銀錢被朝廷出資之後,那些寒門士子身上的壓力瞬間就會輕鬆很多。
名落孫山雖有遺憾,但在朝廷兜底的情況下,這些人絕對是不會一個想不開,直接走上絕路。
畢竟哪怕是一個書吏,在沒有了賤籍名聲跟不影響下一代科舉之後,這樣的活計,也比在地裏刨食,一年能否吃飽全看老天爺心情的生活體麵舒適的多。
雖說比不上那些朝官們出人頭地、衣錦還鄉,但在眾多的平民百姓中,那也絕對算得上是寒門貴子了。
“爺爺,這要這個胥吏製度可以順利實施起來,那對我大明安穩來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爺爺,你也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胥吏,這個位置可是相當重要。”
“怎麽說?”
“爺爺,你為什麽會畏懼天下讀書人?不就是因為一旦這些人讀過書,卻又施展不了自己才華的話,這些有野心、有前瞻性的讀書人就會想其他辦法,從而影響天下安定。”
“確實如此。”
“可變法就不一樣了,一旦這個科舉用得好的話,那您老就不必因為擔心無處安置這些人,而不敢去培養人才了。”
這個問題才是朱元璋一直以來很是憂慮,沒有任何解決辦法的問題。
畢竟,一旦朝廷大肆推行起新政,屆時一定會有一大批孩童進學讀書,等待五六年這些人學業有成之後,朝廷就會陷入沒有地方安置這些人而陷入慌亂,屆時有心人一調撥,這些人一定會成為大明的不穩定因素。
可沒想到,今日孫兒竟然輕而易舉地就給解決了這麽大的一個問題。
人數太多?安置不過來?
那有什麽,完全可以將他們先用吏籍安置下來啊,什麽一職兩人,正副兩職,完全都可以用起來。
等到天下局勢變化之後,這些吏籍絕對會成為重建大明的重要力量。
朱雄英現在正想怎麽將蒸汽利用起來,可小型的水利紡車都能搞出那樣大的動靜,蒸汽一搞出來,絕對會逼死大明一半以上的手工業。
等到蒸汽出現,大明絕對會脫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而當大明脫離自然經濟之後,對於各種各樣人才的需求絕對會呈直線上漲。
現在的一切,隻不過是為了以後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
曆史的發展永遠都是在不斷地試錯,不斷地舍取之中前進著。
等到真的要進入工業時代的時候,時代的腳步一定會讓朝廷明白自己所需的是什麽樣的人才。
而現在所設立的社學,朝廷完全可以在意識到之後,提前在社學中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而這些原本在胥吏崗位上吃糧的,一旦時機成熟,朝廷隻要稍微向他們吐露外麵的生活比胥吏崗位更好,那那些原本在各個衙門工作的書吏們便會毫不猶豫的離開衙門,出現在天下的各個角落,施展他們的才華。
讀書人,永遠都是走在時代風口上的一堆人,不是說這些人的思想有多麽的前潮,完全是因為他們見識到的最多。
當這些人離開衙門之後,便會潛移默化之中推動各種事件的發展。
最終,使得全天下的百姓共同獲利。
這也就是大明時代的共贏。
現在用胥吏來安置這些人,不過是一個權宜之計,雖有些大材小用,但遠比任由他們在外無所事事、到處生事禍害百姓形成惡性事件的好。
這一切運行起來,或許還不是那麽完美,但是沒有這個辦法,一切一定會變得更糟。
至於朱元璋擔心的殘酷?
朱雄英倒是一點也沒覺得。
生活進化,從來都是奉承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
叢林法則,永遠都是殘酷無情的。
更何況,一切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那都是抹黑過河的嚐試,就像是一個在烈火中求生的蟻群。
麵對滔天巨火侵襲之時,蟻群會本能地抱成一團,組成一個球。
而在這個由蟻群構建的球體中,處於最中心的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最弱小的螞蟻,反而是最強壯的螞蟻會處於球中心。
這並不是什麽強者占領有利位置,拋棄弱者的狗血戲碼,完全是因為在巨焰之中,隻有將最強壯的螞蟻留下來,蟻群才會最大可能在火焰燃燒之後,在最短時間內重新複興起來。
這些弱小螞蟻的滅亡,不過是為了保障下一代弱小螞蟻可以更好地生存。
一群螞蟻,他們並沒有這種智慧,迫使它們在巨大危機時做出這種選擇的,從來不是蟻群自身的選擇,而是自然地法則。
隻要它們沒有能抵抗所有的力量,每次遇到危機,他們隻能選擇做出這種殘酷的選擇。
同樣的,每次變法也是如此,變法初期永遠都是殘酷無情的淘汰為主。
畢竟,不破不立,就算是一個巨人,也隻有剔除了身上的腐肉,才會迎來生命的新生。
對於寒門來說,這幾乎就意味著傾家蕩產。
來自於家族的巨大壓力,那絕對是可以逼死一個人的心理的。
聽完爺爺的擔心,朱雄英並沒有任何反應,隻是輕輕一笑,很是不以為然:
“爺爺,你忘了,我們變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全民讀書,而且,所有學子學習資料,那可都是由朝廷負擔的。”
朱元璋一愣,剛才還是舊思想作怪,他也沒有多想。
直到被孫兒這樣提醒,朱元璋這才意識到,原來這變法每一環那都是環環相扣的。
廢除胥吏的奴籍,是為了讓讀書人可以有更多的出路,為了讓讀書人們選擇在衙門當一個胥吏,反手就甩出一個科舉功名有效期出來,硬逼著你們兩者中選擇一個。
為了避免這些人真的因為銀錢淪落到暴動的地位,朝廷開始發展社學,免費提供學子學子資料,這筆在百姓們看來負擔很重的銀錢被朝廷出資之後,那些寒門士子身上的壓力瞬間就會輕鬆很多。
名落孫山雖有遺憾,但在朝廷兜底的情況下,這些人絕對是不會一個想不開,直接走上絕路。
畢竟哪怕是一個書吏,在沒有了賤籍名聲跟不影響下一代科舉之後,這樣的活計,也比在地裏刨食,一年能否吃飽全看老天爺心情的生活體麵舒適的多。
雖說比不上那些朝官們出人頭地、衣錦還鄉,但在眾多的平民百姓中,那也絕對算得上是寒門貴子了。
“爺爺,這要這個胥吏製度可以順利實施起來,那對我大明安穩來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爺爺,你也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胥吏,這個位置可是相當重要。”
“怎麽說?”
“爺爺,你為什麽會畏懼天下讀書人?不就是因為一旦這些人讀過書,卻又施展不了自己才華的話,這些有野心、有前瞻性的讀書人就會想其他辦法,從而影響天下安定。”
“確實如此。”
“可變法就不一樣了,一旦這個科舉用得好的話,那您老就不必因為擔心無處安置這些人,而不敢去培養人才了。”
這個問題才是朱元璋一直以來很是憂慮,沒有任何解決辦法的問題。
畢竟,一旦朝廷大肆推行起新政,屆時一定會有一大批孩童進學讀書,等待五六年這些人學業有成之後,朝廷就會陷入沒有地方安置這些人而陷入慌亂,屆時有心人一調撥,這些人一定會成為大明的不穩定因素。
可沒想到,今日孫兒竟然輕而易舉地就給解決了這麽大的一個問題。
人數太多?安置不過來?
那有什麽,完全可以將他們先用吏籍安置下來啊,什麽一職兩人,正副兩職,完全都可以用起來。
等到天下局勢變化之後,這些吏籍絕對會成為重建大明的重要力量。
朱雄英現在正想怎麽將蒸汽利用起來,可小型的水利紡車都能搞出那樣大的動靜,蒸汽一搞出來,絕對會逼死大明一半以上的手工業。
等到蒸汽出現,大明絕對會脫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而當大明脫離自然經濟之後,對於各種各樣人才的需求絕對會呈直線上漲。
現在的一切,隻不過是為了以後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
曆史的發展永遠都是在不斷地試錯,不斷地舍取之中前進著。
等到真的要進入工業時代的時候,時代的腳步一定會讓朝廷明白自己所需的是什麽樣的人才。
而現在所設立的社學,朝廷完全可以在意識到之後,提前在社學中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而這些原本在胥吏崗位上吃糧的,一旦時機成熟,朝廷隻要稍微向他們吐露外麵的生活比胥吏崗位更好,那那些原本在各個衙門工作的書吏們便會毫不猶豫的離開衙門,出現在天下的各個角落,施展他們的才華。
讀書人,永遠都是走在時代風口上的一堆人,不是說這些人的思想有多麽的前潮,完全是因為他們見識到的最多。
當這些人離開衙門之後,便會潛移默化之中推動各種事件的發展。
最終,使得全天下的百姓共同獲利。
這也就是大明時代的共贏。
現在用胥吏來安置這些人,不過是一個權宜之計,雖有些大材小用,但遠比任由他們在外無所事事、到處生事禍害百姓形成惡性事件的好。
這一切運行起來,或許還不是那麽完美,但是沒有這個辦法,一切一定會變得更糟。
至於朱元璋擔心的殘酷?
朱雄英倒是一點也沒覺得。
生活進化,從來都是奉承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
叢林法則,永遠都是殘酷無情的。
更何況,一切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那都是抹黑過河的嚐試,就像是一個在烈火中求生的蟻群。
麵對滔天巨火侵襲之時,蟻群會本能地抱成一團,組成一個球。
而在這個由蟻群構建的球體中,處於最中心的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最弱小的螞蟻,反而是最強壯的螞蟻會處於球中心。
這並不是什麽強者占領有利位置,拋棄弱者的狗血戲碼,完全是因為在巨焰之中,隻有將最強壯的螞蟻留下來,蟻群才會最大可能在火焰燃燒之後,在最短時間內重新複興起來。
這些弱小螞蟻的滅亡,不過是為了保障下一代弱小螞蟻可以更好地生存。
一群螞蟻,他們並沒有這種智慧,迫使它們在巨大危機時做出這種選擇的,從來不是蟻群自身的選擇,而是自然地法則。
隻要它們沒有能抵抗所有的力量,每次遇到危機,他們隻能選擇做出這種殘酷的選擇。
同樣的,每次變法也是如此,變法初期永遠都是殘酷無情的淘汰為主。
畢竟,不破不立,就算是一個巨人,也隻有剔除了身上的腐肉,才會迎來生命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