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朱雄英的解釋,在場幾人也算是聽明白了,孔訥與周渝民兩人若有所思,上座的朱元璋這時開口:
“聖公,你說,我們這法是不是應該變?”
“皇上英明,這法確實要變,一定要變!”
他們孔家現在的榮光,那都是來自於聖人聖學的,隻要聖學還在天下人心裏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孔家的地位就無可替代。
至於那些扯虎皮唱大戲的士大夫們,哼,誰管他們,還想要讓聖人給他們背鍋,自己不搞死他們都算是自己教養好的了。
而且,這變法也沒有說要變孔家,孔家的一切榮譽都還在呢。
聽到孔訥斬釘截鐵的迴答,朱元璋臉上不由地浮現出了一抹笑意。
不愧是跟朕一樣從底層起來的,就是大氣。
“周太傅,你呢?你說朕這變法是不是良策?”
要是說孔家跟皇家在變法這件事上是統一戰線,那周太傅就是這次變法的受害者,朱元璋要變法,自然要聽一聽士大夫們都是什麽態度。
“皇上英明!”
“嗯!”
交談完畢,朱元璋就命人將孔訥、周渝民兩人給送出了宮。
“英兒,變法應該不成問題了,可現在的問題是,大明寶鈔剛在各個番邦施行,大量鋪展還需要時間,要是現在就變法的話,朝廷還真拿不出那麽多的銀錢出來。”
不要說各番邦了,就連大明境內,大明寶鈔都沒有什麽市場。
缺錢啊,這就是現在大明遇到的最大問題。
“爺爺,為什麽天下百姓讀書要從朝廷出錢?”
朱雄英反問,這封建時代還真是什麽製度都缺乏,明明商稅才是最香的,可是就是為了所謂的士農工商地位階級,硬是將商人死命地打壓。
按著人口交稅,這能收多少啊,而且也不公平不是。
在這個社會,講究的就是多子多福,這是為什麽,無非就是因為多子那就代表著家裏的勞動力更多,勞動力多了,在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那一個家庭就可以種出更多的糧食,當然,這是對於良籍。
對於佃戶們來說,多子就代表他們能種更多的地,雖然要上交一大半,但基數一大,一年忙碌下來家裏的日子也能過得更好一些。
“可要是要讓百姓們自己出錢,估計他們是不會輕易配合的。”
朱元璋低聲呢喃,現在的百姓們也不富裕,要是朝廷不管他們,這變法豈不是就跟沒有變一樣?
“自然不行,我們可以改變一下稅收製度,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大明,雖然朱元璋上位之後對稅務進行了改革,但整體上還是繼承了唐宋的兩稅法,而且條件寬鬆很多,從事什麽工種就能上交什麽稅務,很看重百姓的利益,在定下稅收之後更是要求後代子孫永不起科,但是大家都知道,後期大明並不是這樣,反而是瘋狂加稅。
這種稅收在朱雄英看來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商人因為本職是做生意,本應該是高收入人群,但按照稅收製度,他們每年需要向朝廷交納的稅收,竟然幾乎沒有。
簡直就是離譜
“怎麽說?”
“爺爺,現在最富有的並不是擁有土地的農民。”
社會發展到明朝,其實生產力已經發生了些微的改變,以前的人們,沒有土地就不會有進項,所以最有錢的都是土地最多的。
可隨著元代的四處征戰以及大明的強大武力,大陸已經不再那麽混亂,各個國家都是平穩發展,漸漸地,商人群體越來越龐大,各路商隊在大明各州府以及各個番邦隨處可見。
他們抓住了風口,憑借著自己的手段與大腦讓各地的商品流通起來,他們也順勢掙足了銀錢,可朝廷卻始終沒有意識到這點,反而還是沿襲著唐宋的稅收製度,徹底地就將商人這個群體給忽略。
“你的意思是商賈?”
“沒錯,爺爺,其實現在商業稅務才是大頭,農業稅收隻是一個添頭罷了。”
朱雄英在深入了解大明的稅收製度之後,就覺得不可思議,這麽大的一個大明,竟然是靠著農業稅務支撐起來的,商務稅竟然少的可憐,大多也就是一些紡織品,礦產,真的的稅銀是一點也沒有。
“那你打算怎麽做?”
商賈,朱元璋也知道他們很掙錢,但是因為沒有所謂的發票存在,所以具體能掙多少他還真沒有數。
“爺爺,你別小看他們,他們有的人,家裏的存銀比朝廷戶部的存銀還要多。
孫兒夢中,大明最後一任皇帝是崇禎皇帝,當時李自成傭兵起義,一路直接打到了都城,崇禎皇帝為了抵禦這次危機,將宮裏所有的金銀都充做了軍費,但就算是這樣,也還是杯水車薪。
無奈,崇禎就像大臣開口借錢,可就算是皇上親自開口,整個朝堂竟然隻捐出了二十萬兩白銀。”
說道這裏,朱雄英滿眼都是苦澀,整個大明朝堂,捐錢禦敵竟然隻有二十萬,這其中還有人貪墨,也不知這些人當時是個什麽想法。
可朱元璋卻是很震驚,隻是一個捐獻竟然就搞來二十萬白銀?
他朱元璋內庫都隻有一百多萬,就算是這樣,他都覺得自己很有錢了,可這些人竟然輕輕鬆鬆地就拿出這麽多?
“這麽多?!”
順口而出,朱元璋現在心裏有點蠢蠢欲動,現在大明缺錢啊,兩季收上來的稅務早已經花完了,他更是將自己的內庫都貢獻了出來,可麵對遼闊的邊境,還是顯得捉襟見肘,更別說每年冬季的雪災了。
現在的戶部是受不了一絲一毫的衝擊了,這要是開年再來一個災害,整個朝堂就要開始抓瞎了。
昨天朱元璋還在讓禮部時刻關注天氣狀況,要是發現什麽災害及時上報。
“多?爺爺,你是不是對於多有什麽誤解?”這算多嗎?朱雄英很詫異。
“英兒,現在戶部不要說二十萬,就連官員的年俸都緊緊巴巴,大明現在窮啊!”
朱元璋搖搖頭,感歎著孫兒還是太過年幼。
“聖公,你說,我們這法是不是應該變?”
“皇上英明,這法確實要變,一定要變!”
他們孔家現在的榮光,那都是來自於聖人聖學的,隻要聖學還在天下人心裏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孔家的地位就無可替代。
至於那些扯虎皮唱大戲的士大夫們,哼,誰管他們,還想要讓聖人給他們背鍋,自己不搞死他們都算是自己教養好的了。
而且,這變法也沒有說要變孔家,孔家的一切榮譽都還在呢。
聽到孔訥斬釘截鐵的迴答,朱元璋臉上不由地浮現出了一抹笑意。
不愧是跟朕一樣從底層起來的,就是大氣。
“周太傅,你呢?你說朕這變法是不是良策?”
要是說孔家跟皇家在變法這件事上是統一戰線,那周太傅就是這次變法的受害者,朱元璋要變法,自然要聽一聽士大夫們都是什麽態度。
“皇上英明!”
“嗯!”
交談完畢,朱元璋就命人將孔訥、周渝民兩人給送出了宮。
“英兒,變法應該不成問題了,可現在的問題是,大明寶鈔剛在各個番邦施行,大量鋪展還需要時間,要是現在就變法的話,朝廷還真拿不出那麽多的銀錢出來。”
不要說各番邦了,就連大明境內,大明寶鈔都沒有什麽市場。
缺錢啊,這就是現在大明遇到的最大問題。
“爺爺,為什麽天下百姓讀書要從朝廷出錢?”
朱雄英反問,這封建時代還真是什麽製度都缺乏,明明商稅才是最香的,可是就是為了所謂的士農工商地位階級,硬是將商人死命地打壓。
按著人口交稅,這能收多少啊,而且也不公平不是。
在這個社會,講究的就是多子多福,這是為什麽,無非就是因為多子那就代表著家裏的勞動力更多,勞動力多了,在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那一個家庭就可以種出更多的糧食,當然,這是對於良籍。
對於佃戶們來說,多子就代表他們能種更多的地,雖然要上交一大半,但基數一大,一年忙碌下來家裏的日子也能過得更好一些。
“可要是要讓百姓們自己出錢,估計他們是不會輕易配合的。”
朱元璋低聲呢喃,現在的百姓們也不富裕,要是朝廷不管他們,這變法豈不是就跟沒有變一樣?
“自然不行,我們可以改變一下稅收製度,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大明,雖然朱元璋上位之後對稅務進行了改革,但整體上還是繼承了唐宋的兩稅法,而且條件寬鬆很多,從事什麽工種就能上交什麽稅務,很看重百姓的利益,在定下稅收之後更是要求後代子孫永不起科,但是大家都知道,後期大明並不是這樣,反而是瘋狂加稅。
這種稅收在朱雄英看來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商人因為本職是做生意,本應該是高收入人群,但按照稅收製度,他們每年需要向朝廷交納的稅收,竟然幾乎沒有。
簡直就是離譜
“怎麽說?”
“爺爺,現在最富有的並不是擁有土地的農民。”
社會發展到明朝,其實生產力已經發生了些微的改變,以前的人們,沒有土地就不會有進項,所以最有錢的都是土地最多的。
可隨著元代的四處征戰以及大明的強大武力,大陸已經不再那麽混亂,各個國家都是平穩發展,漸漸地,商人群體越來越龐大,各路商隊在大明各州府以及各個番邦隨處可見。
他們抓住了風口,憑借著自己的手段與大腦讓各地的商品流通起來,他們也順勢掙足了銀錢,可朝廷卻始終沒有意識到這點,反而還是沿襲著唐宋的稅收製度,徹底地就將商人這個群體給忽略。
“你的意思是商賈?”
“沒錯,爺爺,其實現在商業稅務才是大頭,農業稅收隻是一個添頭罷了。”
朱雄英在深入了解大明的稅收製度之後,就覺得不可思議,這麽大的一個大明,竟然是靠著農業稅務支撐起來的,商務稅竟然少的可憐,大多也就是一些紡織品,礦產,真的的稅銀是一點也沒有。
“那你打算怎麽做?”
商賈,朱元璋也知道他們很掙錢,但是因為沒有所謂的發票存在,所以具體能掙多少他還真沒有數。
“爺爺,你別小看他們,他們有的人,家裏的存銀比朝廷戶部的存銀還要多。
孫兒夢中,大明最後一任皇帝是崇禎皇帝,當時李自成傭兵起義,一路直接打到了都城,崇禎皇帝為了抵禦這次危機,將宮裏所有的金銀都充做了軍費,但就算是這樣,也還是杯水車薪。
無奈,崇禎就像大臣開口借錢,可就算是皇上親自開口,整個朝堂竟然隻捐出了二十萬兩白銀。”
說道這裏,朱雄英滿眼都是苦澀,整個大明朝堂,捐錢禦敵竟然隻有二十萬,這其中還有人貪墨,也不知這些人當時是個什麽想法。
可朱元璋卻是很震驚,隻是一個捐獻竟然就搞來二十萬白銀?
他朱元璋內庫都隻有一百多萬,就算是這樣,他都覺得自己很有錢了,可這些人竟然輕輕鬆鬆地就拿出這麽多?
“這麽多?!”
順口而出,朱元璋現在心裏有點蠢蠢欲動,現在大明缺錢啊,兩季收上來的稅務早已經花完了,他更是將自己的內庫都貢獻了出來,可麵對遼闊的邊境,還是顯得捉襟見肘,更別說每年冬季的雪災了。
現在的戶部是受不了一絲一毫的衝擊了,這要是開年再來一個災害,整個朝堂就要開始抓瞎了。
昨天朱元璋還在讓禮部時刻關注天氣狀況,要是發現什麽災害及時上報。
“多?爺爺,你是不是對於多有什麽誤解?”這算多嗎?朱雄英很詫異。
“英兒,現在戶部不要說二十萬,就連官員的年俸都緊緊巴巴,大明現在窮啊!”
朱元璋搖搖頭,感歎著孫兒還是太過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