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楊川所說的‘大殺器’,其實是三樣‘小玩意兒’架子車、圍欄和投石機。
架子車,還真就是一個架子車。
車上,支著一個架子。
架子的正麵是一麵能夠折疊打開的護盾,包裹了夾層羊毛氈和牛皮,展開後足足有三丈二尺八寸寬、高為一丈二尺三寸;背麵則是一架弩機……
也就是說,所謂的架子車,不過是改良簡化後的‘金剛車’而已,隻不過更加輕便,兩三個兵卒即可推動,在一些山間小道上也能順利通過。
至於說圍欄。
好吧,當張安世第一眼看到這些折疊起來的精鐵架子,並沒有什麽感覺,總覺得老師鄭重其事的搬來一大堆廢鐵,好像沒什麽用處。
可是,當楊川讓阿鐵那幫半大小子演示一遍後,張安世登時便目瞪口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鐵架子,一旦展開,可不就是精鐵打製的‘鹿角’?
‘鹿角’又叫‘拒馬’,是眼下最為常見的一種防禦兵械,一般使用削尖了一頭的木頭交叉捆綁,排列幾排或者十幾排,是對付騎兵突襲的好東西。
“在附近有山林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快速製作一批鹿角,問題是,放眼望去,這方圓近百裏,全都是草原、戈壁,根本就無木可伐,倉促之間,想要從運動戰立刻轉入防禦戰,有了這種圍欄是不是就簡單多了?”
似乎看出張安世的疑惑,楊川溫言笑道“所以呢,在沒有開戰前,便要充分考慮到開戰後的所有細節,不能放過任何一個遺漏,方能算得上一名稱職的軍司馬。”
他沒說稱職的將軍。
他也算是看出來了,張安世這哈慫雖然厲害,但其軍事天賦終究還是趕不上衛青、霍去病,那還不如趁早將其培養為一名優秀的軍司馬。
張安世聽從楊川的建議,令人將那些‘圍欄’藏於峽穀口兩側,一旦自己的兵馬通過,便可在極短時間內,將那些精鐵打製的圍欄布置好,形成一道極具威懾力的防線,阻斷匈奴騎兵的追擊。
一場你追我趕的運動戰,轉眼間,就成了一場防禦反攻戰……
……
萬事俱備,隻欠一抽抽。
是的,準確來說,就是一抽抽。
麵對殘暴、血腥而狡猾的匈奴人,楊川其實並不能保證自己的誘敵深入之計能否奏效,便隻能寄托在他們的‘腦子一抽抽’。
不過還好。
張安世親率兩千騎兵,故伎重演,在經過一番撩撥、挑逗和刺激後,匈奴人的兩個萬人隊終於忍不住狂怒,氣勢洶洶的追了上來。
此外,數十裏外,還有五六千人的一支騎兵,也向葫蘆溝方向快速移動。
站在高高的山崖上,極目遠眺,蒼茫大地上,張安世和他的兩千少年騎兵‘抱頭鼠竄’,眼看著就要被追上了。
陡然之間,那一隊人馬兜了一個大圈子,斜刺裏的進入一片丘陵地帶,終於將身後的兩支精銳騎兵擺脫開來三五裏之遙;然而,對方到底是匈奴的精銳,隻用了不到一炷香工夫,便再一次咬住了張安世等人的尾巴。
看來,這兩條大魚終於咬死了鉤子。
該到拉網收線了。
張安世一聲唿哨,率先向葫蘆溝方向狂奔而來;那兩千少年騎兵精神大振,也是策馬狂奔的跟上,很快的,他們便進入了葫蘆溝。
緊跟其後的匈奴人不疑有他,繼續猛追,也就落後三五裏左右。
“阿鐵,準備動手。”
“等到兩支萬人隊完全進入葫蘆溝,再行點火,力爭將這兩萬畜生一網打盡!”
大戰在即,楊川的臉色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一臉的平靜與淡然,可是,在他的眼底,卻似有兩團火焰在燃燒,嘴角掛著一抹古怪的微笑“用旗語告訴另外的人,這邊炮響時,葫蘆腰位置即可點火。”
“至於地上埋設的那些大禮包,讓等待命令,總歸是要給這些狼日哈的一個天大的驚喜。”
就在那兩支萬人隊快速進入峽穀口、楊川便要下令點火時。
突然,遠遠的,二十餘裏外,另有一支五千餘人馬的匈奴騎兵出現了。
“公子,點火?”阿鐵問道。
“等等,”楊川皺眉說道“二十餘裏外,又來了一支匈奴騎兵,人數在五千左右。”
阿鐵幾人聞言大喜,樂不可支的嘿嘿笑道“那就等一等,讓他們全部進去後,咱再點火?”
楊川迴頭望一眼葫蘆溝深處,略微有些遲疑。
兩萬匈奴精銳,張安世在另外一頭能不能頂住其猛攻?即便使用了先進的‘精鐵鹿角’,可是,那也扛不了太久啊……
“等一下,讓張安世他們先頂一會兒,”楊川終於下定決心,冷笑道“這來都來了,不將其全部弄死,本廚子的這一番布置可就大打折扣了。”
“阿鐵,給弟兄們傳訊,葫蘆腰位置暫時不點火,出口位置的那些大禮包,倒是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先點火。”
“咱這一道菜,就叫硬菜……”
……
楊川的臨時決斷,可就苦了張安世和他的三千少年兵。
兩萬匈奴精銳騎兵緊緊咬著身後,隻差三五裏之遙,隨便一個小小的變故,便可能導致被人給追上,分分鍾被打出屎尿。
所以,部隊進入葫蘆溝,張安世喝令一聲‘全速前進’,兩千少年騎兵快速完成中途換馬,快馬加鞭,速度驟然暴漲一大截,終於將後麵的追兵再甩開二三裏。
不過,也就多了二三裏而已。
對於精擅長途奔襲的匈奴精銳來說,二三裏之地,也就那麽一小會兒工夫。
好在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訓練、曆練和磨合,這一支由三千匈奴少年組建的騎兵隊伍,無論是在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識方麵,都有了一個長足進步,彼此之間的配合也基本能夠做到心有靈犀的默契。
張安世等人竄入葫蘆溝的那一刻起,另一頭出口處,一千名少年在數百名工匠的幫助下,開始快速布防,將那些‘精鐵鹿角’拉開、擺好,隻留下一道不足十丈的口子,以便自己人快速通過。
同時,那百十輛‘架子車’也被快速推過來,就在‘精鐵鹿角’的正後方一字擺開,弩機‘哢噠哢噠’響個不停,卻是將第一批‘箭匣’卡在弩機正上方的箭槽裏,猶如一百多頭奇奇怪怪的兇獸,讓那些正在忐忑的少年兵略感心安。
這也難怪啊。
他們這些少年人在張安世的帶領下,雖然也打了十幾仗,可是,每次都是襲營、騷擾、暗殺、誘敵深入,像眼下這種正麵對抗的硬仗,可是一次都沒有經曆過。
蹄聲隆隆,煙塵滾滾。
張安世和兩千少年奇兵狂奔而來。
“快快快,鹿角合龍!”
“弩機角度調整完備,隨時準備發射!”
“弓箭手準備!”
“……”
一陣短暫的紛亂後,匈奴人來了。
峽穀地形狹長、逼仄,兩萬人馬無法全麵展開,可是,一旦來到穀口這片寬闊地帶,登時便露出其可怖的麵目。
在這一刻,匈奴騎兵的可怕,終於開始展露。
與那些騷包的羌人完全不同,匈奴人不喜歡在馬背上雜耍,也不喜歡擺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更不會發出各種怪叫、怪笑,自然便不像一群傻逼那般揮舞著手中的彎刀,成為漢軍弓箭手的活靶子。
匈奴人很沉默。
他們一個個沉默著,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臉龐上,基本沒什麽表情。
如果說有,那就是他們的眼睛很黑,黑亮,隱約間,似乎有森冷的氣息在彌漫,讓這一支軍隊看上去像一條兇狠的野狼,越是接近獵物,便越發的沉默、冷靜而冷血。
尤其當他們看見,自己的獵物逃出生天後,竟然在一片甚為寬闊的穀口擺上鹿角、戰車等,似乎想要在臨死前蹦躂幾下?
匈奴人很生氣。
但是,生氣的匈奴人更加沉默。
他們默默取下身上的硬弓,彎弓搭箭,在彼此距離尚有七八十步之遙時,射出了他們的第一波箭。
亂箭紛紛,攢射如雨。
伴隨著一陣令人心悸的破空之聲,第一波箭雨落在架子車的巨大護盾上,發出一片劈裏啪啦的聲響,;更有一些羽箭掠過護盾的上方,直奔數十步後的那一排騎兵而去。
緊接著,第二波、第三波箭雨如期而至。
架子車的護盾上紮滿了匈奴人的狼牙箭,就像一百多隻瑟瑟發抖的刺蝟,同樣保持著沉默。
然後。
等到衝在最前方的匈奴人踏入五六十步時。
架子車後的弩機一陣‘哢噠’亂響,‘嗡’的一聲,整個車身猛的向後一縮,便有一大片弩箭潑灑出去,轉眼間,便將數百騎匈奴人覆蓋其中。
沒有什麽十分誇張的場景。
那些身穿皮甲、頭戴羊皮帽子的匈奴人中箭後,隻會‘呃’的悶哼一聲,便會連同胯下戰馬一起向前繼續疾衝十幾步,一頭栽倒在地,便成了一具死屍。
嗡!
嗡!嗡!嗡!
連續五波箭雨,將衝在最前方的匈奴人射死了幾大片,那些兇悍的騎兵卻還在向前猛衝,用手中的弓箭,進行徒勞的反擊。
他們一個個的悍不畏死,麵對漢軍的這種弩機齊射似乎並不在乎;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漢人的這種弩箭最多隻能射出三五波。
然而,這一次。
他們似乎有些失算。
因為,這一百多輛架子車上的弩箭,在射出五波後,隻經過不到三五個唿吸的停頓,便開始了它們的第二輪齊射。
而且,第二輪齊射的弩箭,射程似乎更遠、威力更大,帶著一陣攝人心魄的破空之聲,能將他們身上的兩三層皮甲輕鬆射穿。
“弓箭手掩護!”
“變換隊形,鑿陣!”
匈奴人在穀口留下一大片死屍後,終於反應過來,一名不配擁有姓名的萬戶王厲聲怒吼“變換隊形,鑿陣!”
所謂鑿陣,便是將騎兵的隊形擺成一個尖刀形狀,最為勇猛的百夫長、千夫長甚至萬夫長是刀尖,然後,依次擴大,遠遠看去便如一把尖刀或鑿子,疾衝向前,迅速紮進地方陣營。
漢帝國的北軍中,便有一支不足八百的重裝騎兵,專門用來鑿陣。
如匈奴人這般身穿單薄的皮甲想要鑿陣,隻能說是無奈之舉,因為,麵對那十幾排寒光森森的‘精鐵鹿角’和潑灑而來的弩箭,沒有鐵甲護持的戰馬和騎兵,差不多等若是衝上去送死……
但是,就是這種臨時的應變,卻打亂了漢軍的節奏。
當兩個千人隊猛衝而出,隻用了七八個唿吸便撞上精鐵鹿角時,另外兩個千人隊也動了。
他們選擇了兩翼衝鋒,讓漢軍的弩箭不得不轉變方向。
與此同時,隨著一片亂戰中,匈奴中軍位置悄然衝出三支人數不詳的隊伍,同樣擺出鑿陣衝鋒的隊形,氣勢洶洶的向漢軍方向衝撞過來。
張安世臉色蒼白,與那三千少年射出一波箭雨後,怒吼一聲“前隊列陣,立盾!”
“後隊換鉤鐮槍,準備正麵迎敵!”
他大致明白,就算漢軍有十幾排設計精巧、極具威懾的‘精鐵鹿角’抵擋匈奴騎兵,可是,在如此不計後果的衝鋒下,這一道防線根本就無濟於事。
擱在以前,他早就領著騎兵溜之大吉。
可是,老師在此地苦心布置,自然是想要將這兩萬匈奴人盡數殲滅,自己一旦潰退,可不就壞了老師的大事?
不知怎麽迴事,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張安世滿腦子都是楊川那溫和的微笑,好像在說“相信自己,能行的……”
一場短兵相接的‘白刃戰’終於爆發。
三千少年兵,在張安世的指揮下,全部壓上去,借助精鐵鹿角、架子車舉盾和他們手中的木盾,抵擋住一波又一波匈奴人的箭雨和衝鋒;躲在後麵的兵卒,手持鉤鐮槍,整齊劃一的一頓戳。
戳戳戳!
血雨腥風,也無外乎此也。
每個人的頭臉之上、甲衣上、兵刃上,沾滿了黏糊糊、熱乎乎的鮮血,也不知道是人血還是戰馬的血,總之,每一個人都很沉默,就在那裏硬扛著,就像一台沒什麽感情的絞肉機,將源源不斷衝上來的匈奴人戳死。
可能是一炷香工夫。
也可能是三五個唿吸。
這種戰鬥,考驗的便是人類的堅持和韌性,考驗的是一種難以言明的意誌力,一旦開始鬆懈,便會如被烈火炙烤的積雪,一兩個唿吸間,便會煙消雲散。
對張安世等少年人來說是如此,對匈奴人,亦如此。
張安世的武藝不錯,雖不能與衛青、霍去病那種猛人相提並論,但在同齡人中間,無論是十八般兵器還是力量,都能算得上是佼佼者。
可是,在這種高強度的戰鬥狀態下,他很快就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疲憊和無力,伴隨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絕望。
那些匈奴人瘋了。
連人帶馬的猛衝上來,渾然不顧精鐵鹿角將戰馬的肚子瞬間撕開幾道可怕的傷口,就連腸子和五髒六腑都會噴出來,混合著濃烈的血腥味兒,令人作嘔。
在前排巨盾的空隙,張安世第一次看清楚,原來,匈奴人長這般模樣?
眼窩略深,鼻梁略高,額頭略扁平,眼睛大致有兩三種,淡藍色的,淺灰色的,黑色的,幾乎每一個人都留著一圈大胡子,沾滿了鮮血和汗水,看上去……嗎的,看上去也不過如此啊?
一鉤鐮槍戳過去,還不照樣在胸腹上捅出一個血洞。
往迴一拽,照樣削掉這些狼日哈的半截胳膊或一隻手,讓他們疼得渾身哆嗦,喉嚨深處發出一連串負傷野獸般的嘶鳴之聲?
那種與生俱來的恐懼感突然消失了。
張安世相信,那三千少年人應該都差不多,因為,就在那麽一個瞬間,他明顯感覺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氣息驟然彌漫開來,讓每一個浸潤期間者精神大振,猛的打上幾個冷戰,原本幾近枯竭的血氣之力,竟奇跡般的開始恢複過來。
“殺!”
“殺!”
“殺!”
驟然之間,殺聲震天,直入雲霄。
三千少年兒郎,在極度的疲憊、恐懼和緊張下,突然爆發出一股難以抑製的狂怒與殺意,讓他們手中的巨盾更加牢固、穩定,讓他們手中的鉤鐮槍也更加犀利。
這,便是老師經常說的勇氣吧?
有那麽一個瞬間,張安世恍惚想起,楊川曾經不止一次的教導他,狹路相逢勇者勝,麵對一場不得不拚命的戰鬥時,管他對麵的敵人是天下第一劍客,還是兇殘無比的匈奴人,往死弄就是了!
隻不過,這是戰爭,並非武俠。
個人的感悟,在有時候其實微乎其微,根本就抵擋不住兵敗如山倒的洪流,這三千少年郎,就算意誌力再堅定上一萬倍,也不過是將這種絞肉機的狀態多堅持十幾個唿吸、或者,幾十個、幾百個唿吸。
總體來說,這一仗,要敗了……
張安世的鼻子突然一酸,想起了老師楊川,想起了父親張湯,想起來三名小師娘,劉滿、織娘、娜仁托婭……對了,還有那個剛剛拜入師門沒幾天的霍光。
那家夥虎頭虎腦的,一臉的人畜無害,跟咱張安世一樣,一看就是個老陰π。
可惜,從今往後,再也……
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就在此時,七八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炸裂開來,地動山搖,無論是漢軍還是匈奴人,隻覺得唿吸猛的停滯了那麽一瞬間,旋即,便被一股滔天熱浪掀翻在地。
張安世被氣浪掀起,向後飛出七八尺方才滾落在地,一顆心啊,都快要停止跳動了。
三千少年人都差不多,劈裏啪啦落了一大片。
至於那些匈奴人。
好吧,除了衝在最前方跟他們拚命的那些匈奴人,同樣被那一股無與倫比的熱浪掀飛,重重落在地上哼哼著往起爬,被率先反應過來的少年兵胡亂戳死;穀口那片空地上,硬生生的空出了七八片地方,露出一些巨大的深坑。
深坑周邊一圈,寸草不生。
深坑向外七八尺處,才是大片大片的殘肢碎肉,有斷腿,有斷臂,更多的,則是各種動物的內髒和腸肚,花花綠綠的,血肉模糊,一時半會兒都分不清到底是人類的還是戰馬的。
這一場巨變,自然來自大漢廚子楊川的手藝。
他喜歡這種爆炒的感覺。
他稱這一道菜為【硬菜】……
匈奴人被這十七八下炸蒙了。
尤其是那些距離爆炸中心不太遠、但沒有達到殺傷範圍的匈奴人,被一股又一股猛烈的熱浪掀翻,從馬背上滾落下來,像一群沒有了視覺、沒有了感覺、沒有了聽覺的僵屍,掙紮著從地上爬起來,卻一臉的茫然,都不知道該幹什麽、該說什麽。
很多人的眼眶、耳朵、鼻孔和口腔裏,緩緩滲出了鮮血。
這便是熱武器的真正威力。
表麵看去,熱武器需要依靠彈片、碎石等殺傷敵人;而實際上,真正猛烈的殺傷,卻還是爆炸瞬間形成的真空和那席卷而過的熾熱氣浪,會在瞬間將人類和戰馬的內髒震破,將一些比較脆弱的器官撕成碎片……
也許,這是開天辟地以來,黑火藥的第一次發威。
就連遠處指揮戰鬥的楊川,也是心神巨震,忍不住迴頭看一眼葫蘆溝的另一端。
“好了,可以關門了。”
眼看著那五千多匈奴人終於也鑽進了葫蘆溝,楊川一聲令下,阿鐵點燃了手邊的四根引火繩。
轟轟轟轟!
隨著四聲驚天動地的巨響,葫蘆溝的入口處,兩邊相距二十餘丈的兩座石峰猛的向上頂了一下,便緩緩軟倒在地,無數的巨石潑灑開來,轉眼間便封住了唯一的退路。
“給葫蘆腰位置的弟兄傳訊,可以點火了。”楊川淡然吩咐一聲。
阿鐵手中旗幟一陣揮舞,指令便發出去了。
隨著幾聲轟響,葫蘆溝被一分為二。
狹長而深邃的葫蘆溝裏,登時便傳出一片喧嘩與怒吼,還夾雜著戰馬的嘶鳴和匈奴人絕望而狂怒的咒罵聲。
他們是一群兇殘而狡猾的敵人,這一下,誰都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被漢軍引入一條真正的死地……
楊川側耳傾聽了幾個唿吸,嘴角的那一抹古怪微笑,愈發濃鬱起來“阿鐵,拿出咱們的另一樣壓箱底的玩意兒,以最快的速度,弄死他們。”
阿鐵‘哎’了一聲,手中兩麵旗幟使勁揮舞七八下。
於是,葫蘆溝兩側的荒草叢中悄然出現數百人,這些人一陣忙亂後,推出一架又一架‘拋石機’;他們好整以暇的調整好拋射角度、距離,這才將一團團被捆綁得十分緊湊的幹草放置在拋射架上,並往上麵澆了一些黏糊糊的黑色油汙。
點燃後的草團子猛烈燃燒,冒出一股濃烈的黑煙。
“發射!”
“發射!”
在旗語指揮下,將近兩百架‘拋石機’驟然發力,將熊熊燃燒的草團子拋射出去,滴溜溜的向峽穀底部砸了下去。
澆了黑色油汙的草團子,重重砸在地上,登時便濺起一大團火星;那些黑色油汙也不知什麽東西,即便飛濺在石頭上,都要繼續燃燒好一陣子,更遑論濺到人和戰馬的身上。
隨著一陣如雨般的連續拋射,整條葫蘆溝裏,火光衝天,濃煙滾滾。
一時間,鬼哭狼嚎。
戰馬哀鳴。
楊川站在一塊山崖上,抬頭看了看瓦藍瓦藍的天空和那魚鱗狀的千裏長雲,一臉溫煦的輕笑一聲,道“還行,本侯的運氣比諸葛孔明的略好一些。”
站在一旁的阿鐵愕然問道“公子,諸葛孔明是誰?”
楊川笑了笑,道“臥龍先生。”
阿鐵伸手撓一撓後腦勺,搓著黑不拉幾的臉頰,嘟囔一句“不認識……”
楊川暗笑一聲,你小子自然不認識,因為,本侯也不認識啊。
不過,迴頭可以問一問司馬遷,查一下諸葛家的族譜什麽的,大約應該能夠尋見幾位孔明先生的老祖宗……
……
元朔五年,盛夏。
朔方郡沃野縣以東三百裏的葫蘆溝裏,有匈奴妖孽通過,想要前來圍攻我朔方城,卻不料因此而觸犯天威,被天道丟下幾道天罰神雷所擊殺,溝中濃煙四起,火光衝天,哀號之聲不絕於耳一日一夜方才停歇。
僅此一下,便滅殺匈奴孽障兩萬五千餘,真正是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呐!
故而,這一條狀若肥碩葫蘆的大峽穀,又名為‘天雷溝’。
啪!
各位客官,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
其實真要算起來,楊川的學問應該比董仲舒、司馬遷任何一個人的都要大,畢竟,兩世為人的閱讀量就十分的驚人,幹幹丹丹就是千萬、萬萬吧?
記得他當廚子時,最喜歡的便是秉燭夜讀,上知天文(修仙)下知地理(盜墓),醫學星象占卜什麽的,都有所涉獵。
其中,最令他著迷的,卻還是說書。
楊川固執的認為,說書人,是漢帝國上下五千年來,最有味道的一種職業,每一個說書人,總給他一種娓娓道來的、猶如老狐狸般的感覺,往往令他流連忘返。
長安城裏便有說書人。
不過,楊川一直不曾聽過,這兩三年來,他要麽是在種田、做飯,要麽就是在坑蒙拐騙搞錢養家糊口,即便他曾經去過幾次長安城,卻委實沒什麽心境與時間,隻能在心裏想想罷了。
百廢待興的朔方郡,如今也有了說書人。
東方朔。
好吧,這家夥總是不甘於現狀,總能撲騰出一點新花樣兒。
這位後世鼎鼎大名的‘怪哉先生’,自從跟了楊川以後,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對於讀書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似乎越來越不強烈了。
相反的,對於如何讓百姓人有一口熱乎飯吃,如何站著吃蹲著吃就是不能跪著吃,以及如何笑著吃而非哭著吃,卻流露出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與堅持,即便是他現如今已然是郡太守治下的八百石官員,最喜歡的卻是整日介的跟那些江湖兒女來往,與那些屠雞宰狗之輩稱兄道弟。
這一點,就連楊川自己都做不到。
山雨欲來風滿樓,大軍壓城城欲摧。
匈奴人的兩萬多精銳騎兵,將朔方城圍了一個水泄不通,驅趕數以千計的漢人和奴隸,連天累夜的在攻城,全城軍民拚盡全力的守城,每一個人都在忙碌,將源源不斷的木料、石頭和羽箭搬上城牆,幫助一千郡兵拚死守城。
東方朔家的茶館卻熱熱鬧鬧的開業了。
名字很霸氣東方茶館。
名為‘東方茶館’,地點卻在西門大街一帶,就靠近朔方城西門不足三百步,匈奴人的一些羽箭,若在順風的情況下,都會偶爾飄過來一兩支。
他在店鋪門口架起一溜齊的十口大鍋,鍋中燉煮著小米稀粥,裏麵還灑了一些楊川家的大棗、枸杞和冰糖,美其名曰‘八寶粥’,守城軍民,無論老弱婦孺,皆可過來討要一碗。
另外,他還擺了一個茶攤,一人一扇一尺,身後懸掛一麵‘指天罵地談笑風生說人間、行俠仗義快意恩仇說書人’的大旗,喝一口楊川家的三炮台,說一段漢人如何欺負匈奴人的故事,倒也樂在其中。
不過,大家都在忙著守城,連著兩三日,茶攤上的聽眾隻有一人、一豹、兩隻大傻雕。
這一人,自然是楊川,一豹,自然是豹姐。
至於兩隻大傻雕,卻不是楊川家的雕一、雕二,而是霍去病家的雕甲、雕乙,它們在三天前飛迴朔方城,帶來了霍去病、曹襄和那一千七百羽林孤兒的消息。
霍去病,就要迴來了!
所以,楊川的心情就分外的好,都有閑情逸致跑出來聽東方朔說書了。
對於十幾日前的‘葫蘆溝之戰’,楊川選擇了沉默。
他嚴令所有人等,對葫蘆溝之事閉口不談,有意隱去這一場大戰的所有細節;當然,也包括可能獲得的那一場潑天軍功。
不願意暴露自己的底牌,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他不想搶霍去病的風頭。
甚至,有一句話他始終沒有說出口,那便是朔方城外的這兩萬多匈奴精銳,也是他專門為霍去病、曹襄、李敢和一千七百名羽林孤兒預留下來的一道‘硬菜’……
一口氣寫下來,迴頭一看,竟然有九千多字,修修改改,還剩下八千多……本來打算拆分成兩章發出來,看著好像多一些(廚子好機靈),可是,那種一氣嗬成的感覺就沒了,便幹脆一次發出來。
(本章完)
。
楊川所說的‘大殺器’,其實是三樣‘小玩意兒’架子車、圍欄和投石機。
架子車,還真就是一個架子車。
車上,支著一個架子。
架子的正麵是一麵能夠折疊打開的護盾,包裹了夾層羊毛氈和牛皮,展開後足足有三丈二尺八寸寬、高為一丈二尺三寸;背麵則是一架弩機……
也就是說,所謂的架子車,不過是改良簡化後的‘金剛車’而已,隻不過更加輕便,兩三個兵卒即可推動,在一些山間小道上也能順利通過。
至於說圍欄。
好吧,當張安世第一眼看到這些折疊起來的精鐵架子,並沒有什麽感覺,總覺得老師鄭重其事的搬來一大堆廢鐵,好像沒什麽用處。
可是,當楊川讓阿鐵那幫半大小子演示一遍後,張安世登時便目瞪口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鐵架子,一旦展開,可不就是精鐵打製的‘鹿角’?
‘鹿角’又叫‘拒馬’,是眼下最為常見的一種防禦兵械,一般使用削尖了一頭的木頭交叉捆綁,排列幾排或者十幾排,是對付騎兵突襲的好東西。
“在附近有山林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快速製作一批鹿角,問題是,放眼望去,這方圓近百裏,全都是草原、戈壁,根本就無木可伐,倉促之間,想要從運動戰立刻轉入防禦戰,有了這種圍欄是不是就簡單多了?”
似乎看出張安世的疑惑,楊川溫言笑道“所以呢,在沒有開戰前,便要充分考慮到開戰後的所有細節,不能放過任何一個遺漏,方能算得上一名稱職的軍司馬。”
他沒說稱職的將軍。
他也算是看出來了,張安世這哈慫雖然厲害,但其軍事天賦終究還是趕不上衛青、霍去病,那還不如趁早將其培養為一名優秀的軍司馬。
張安世聽從楊川的建議,令人將那些‘圍欄’藏於峽穀口兩側,一旦自己的兵馬通過,便可在極短時間內,將那些精鐵打製的圍欄布置好,形成一道極具威懾力的防線,阻斷匈奴騎兵的追擊。
一場你追我趕的運動戰,轉眼間,就成了一場防禦反攻戰……
……
萬事俱備,隻欠一抽抽。
是的,準確來說,就是一抽抽。
麵對殘暴、血腥而狡猾的匈奴人,楊川其實並不能保證自己的誘敵深入之計能否奏效,便隻能寄托在他們的‘腦子一抽抽’。
不過還好。
張安世親率兩千騎兵,故伎重演,在經過一番撩撥、挑逗和刺激後,匈奴人的兩個萬人隊終於忍不住狂怒,氣勢洶洶的追了上來。
此外,數十裏外,還有五六千人的一支騎兵,也向葫蘆溝方向快速移動。
站在高高的山崖上,極目遠眺,蒼茫大地上,張安世和他的兩千少年騎兵‘抱頭鼠竄’,眼看著就要被追上了。
陡然之間,那一隊人馬兜了一個大圈子,斜刺裏的進入一片丘陵地帶,終於將身後的兩支精銳騎兵擺脫開來三五裏之遙;然而,對方到底是匈奴的精銳,隻用了不到一炷香工夫,便再一次咬住了張安世等人的尾巴。
看來,這兩條大魚終於咬死了鉤子。
該到拉網收線了。
張安世一聲唿哨,率先向葫蘆溝方向狂奔而來;那兩千少年騎兵精神大振,也是策馬狂奔的跟上,很快的,他們便進入了葫蘆溝。
緊跟其後的匈奴人不疑有他,繼續猛追,也就落後三五裏左右。
“阿鐵,準備動手。”
“等到兩支萬人隊完全進入葫蘆溝,再行點火,力爭將這兩萬畜生一網打盡!”
大戰在即,楊川的臉色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一臉的平靜與淡然,可是,在他的眼底,卻似有兩團火焰在燃燒,嘴角掛著一抹古怪的微笑“用旗語告訴另外的人,這邊炮響時,葫蘆腰位置即可點火。”
“至於地上埋設的那些大禮包,讓等待命令,總歸是要給這些狼日哈的一個天大的驚喜。”
就在那兩支萬人隊快速進入峽穀口、楊川便要下令點火時。
突然,遠遠的,二十餘裏外,另有一支五千餘人馬的匈奴騎兵出現了。
“公子,點火?”阿鐵問道。
“等等,”楊川皺眉說道“二十餘裏外,又來了一支匈奴騎兵,人數在五千左右。”
阿鐵幾人聞言大喜,樂不可支的嘿嘿笑道“那就等一等,讓他們全部進去後,咱再點火?”
楊川迴頭望一眼葫蘆溝深處,略微有些遲疑。
兩萬匈奴精銳,張安世在另外一頭能不能頂住其猛攻?即便使用了先進的‘精鐵鹿角’,可是,那也扛不了太久啊……
“等一下,讓張安世他們先頂一會兒,”楊川終於下定決心,冷笑道“這來都來了,不將其全部弄死,本廚子的這一番布置可就大打折扣了。”
“阿鐵,給弟兄們傳訊,葫蘆腰位置暫時不點火,出口位置的那些大禮包,倒是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先點火。”
“咱這一道菜,就叫硬菜……”
……
楊川的臨時決斷,可就苦了張安世和他的三千少年兵。
兩萬匈奴精銳騎兵緊緊咬著身後,隻差三五裏之遙,隨便一個小小的變故,便可能導致被人給追上,分分鍾被打出屎尿。
所以,部隊進入葫蘆溝,張安世喝令一聲‘全速前進’,兩千少年騎兵快速完成中途換馬,快馬加鞭,速度驟然暴漲一大截,終於將後麵的追兵再甩開二三裏。
不過,也就多了二三裏而已。
對於精擅長途奔襲的匈奴精銳來說,二三裏之地,也就那麽一小會兒工夫。
好在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訓練、曆練和磨合,這一支由三千匈奴少年組建的騎兵隊伍,無論是在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識方麵,都有了一個長足進步,彼此之間的配合也基本能夠做到心有靈犀的默契。
張安世等人竄入葫蘆溝的那一刻起,另一頭出口處,一千名少年在數百名工匠的幫助下,開始快速布防,將那些‘精鐵鹿角’拉開、擺好,隻留下一道不足十丈的口子,以便自己人快速通過。
同時,那百十輛‘架子車’也被快速推過來,就在‘精鐵鹿角’的正後方一字擺開,弩機‘哢噠哢噠’響個不停,卻是將第一批‘箭匣’卡在弩機正上方的箭槽裏,猶如一百多頭奇奇怪怪的兇獸,讓那些正在忐忑的少年兵略感心安。
這也難怪啊。
他們這些少年人在張安世的帶領下,雖然也打了十幾仗,可是,每次都是襲營、騷擾、暗殺、誘敵深入,像眼下這種正麵對抗的硬仗,可是一次都沒有經曆過。
蹄聲隆隆,煙塵滾滾。
張安世和兩千少年奇兵狂奔而來。
“快快快,鹿角合龍!”
“弩機角度調整完備,隨時準備發射!”
“弓箭手準備!”
“……”
一陣短暫的紛亂後,匈奴人來了。
峽穀地形狹長、逼仄,兩萬人馬無法全麵展開,可是,一旦來到穀口這片寬闊地帶,登時便露出其可怖的麵目。
在這一刻,匈奴騎兵的可怕,終於開始展露。
與那些騷包的羌人完全不同,匈奴人不喜歡在馬背上雜耍,也不喜歡擺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更不會發出各種怪叫、怪笑,自然便不像一群傻逼那般揮舞著手中的彎刀,成為漢軍弓箭手的活靶子。
匈奴人很沉默。
他們一個個沉默著,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臉龐上,基本沒什麽表情。
如果說有,那就是他們的眼睛很黑,黑亮,隱約間,似乎有森冷的氣息在彌漫,讓這一支軍隊看上去像一條兇狠的野狼,越是接近獵物,便越發的沉默、冷靜而冷血。
尤其當他們看見,自己的獵物逃出生天後,竟然在一片甚為寬闊的穀口擺上鹿角、戰車等,似乎想要在臨死前蹦躂幾下?
匈奴人很生氣。
但是,生氣的匈奴人更加沉默。
他們默默取下身上的硬弓,彎弓搭箭,在彼此距離尚有七八十步之遙時,射出了他們的第一波箭。
亂箭紛紛,攢射如雨。
伴隨著一陣令人心悸的破空之聲,第一波箭雨落在架子車的巨大護盾上,發出一片劈裏啪啦的聲響,;更有一些羽箭掠過護盾的上方,直奔數十步後的那一排騎兵而去。
緊接著,第二波、第三波箭雨如期而至。
架子車的護盾上紮滿了匈奴人的狼牙箭,就像一百多隻瑟瑟發抖的刺蝟,同樣保持著沉默。
然後。
等到衝在最前方的匈奴人踏入五六十步時。
架子車後的弩機一陣‘哢噠’亂響,‘嗡’的一聲,整個車身猛的向後一縮,便有一大片弩箭潑灑出去,轉眼間,便將數百騎匈奴人覆蓋其中。
沒有什麽十分誇張的場景。
那些身穿皮甲、頭戴羊皮帽子的匈奴人中箭後,隻會‘呃’的悶哼一聲,便會連同胯下戰馬一起向前繼續疾衝十幾步,一頭栽倒在地,便成了一具死屍。
嗡!
嗡!嗡!嗡!
連續五波箭雨,將衝在最前方的匈奴人射死了幾大片,那些兇悍的騎兵卻還在向前猛衝,用手中的弓箭,進行徒勞的反擊。
他們一個個的悍不畏死,麵對漢軍的這種弩機齊射似乎並不在乎;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漢人的這種弩箭最多隻能射出三五波。
然而,這一次。
他們似乎有些失算。
因為,這一百多輛架子車上的弩箭,在射出五波後,隻經過不到三五個唿吸的停頓,便開始了它們的第二輪齊射。
而且,第二輪齊射的弩箭,射程似乎更遠、威力更大,帶著一陣攝人心魄的破空之聲,能將他們身上的兩三層皮甲輕鬆射穿。
“弓箭手掩護!”
“變換隊形,鑿陣!”
匈奴人在穀口留下一大片死屍後,終於反應過來,一名不配擁有姓名的萬戶王厲聲怒吼“變換隊形,鑿陣!”
所謂鑿陣,便是將騎兵的隊形擺成一個尖刀形狀,最為勇猛的百夫長、千夫長甚至萬夫長是刀尖,然後,依次擴大,遠遠看去便如一把尖刀或鑿子,疾衝向前,迅速紮進地方陣營。
漢帝國的北軍中,便有一支不足八百的重裝騎兵,專門用來鑿陣。
如匈奴人這般身穿單薄的皮甲想要鑿陣,隻能說是無奈之舉,因為,麵對那十幾排寒光森森的‘精鐵鹿角’和潑灑而來的弩箭,沒有鐵甲護持的戰馬和騎兵,差不多等若是衝上去送死……
但是,就是這種臨時的應變,卻打亂了漢軍的節奏。
當兩個千人隊猛衝而出,隻用了七八個唿吸便撞上精鐵鹿角時,另外兩個千人隊也動了。
他們選擇了兩翼衝鋒,讓漢軍的弩箭不得不轉變方向。
與此同時,隨著一片亂戰中,匈奴中軍位置悄然衝出三支人數不詳的隊伍,同樣擺出鑿陣衝鋒的隊形,氣勢洶洶的向漢軍方向衝撞過來。
張安世臉色蒼白,與那三千少年射出一波箭雨後,怒吼一聲“前隊列陣,立盾!”
“後隊換鉤鐮槍,準備正麵迎敵!”
他大致明白,就算漢軍有十幾排設計精巧、極具威懾的‘精鐵鹿角’抵擋匈奴騎兵,可是,在如此不計後果的衝鋒下,這一道防線根本就無濟於事。
擱在以前,他早就領著騎兵溜之大吉。
可是,老師在此地苦心布置,自然是想要將這兩萬匈奴人盡數殲滅,自己一旦潰退,可不就壞了老師的大事?
不知怎麽迴事,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張安世滿腦子都是楊川那溫和的微笑,好像在說“相信自己,能行的……”
一場短兵相接的‘白刃戰’終於爆發。
三千少年兵,在張安世的指揮下,全部壓上去,借助精鐵鹿角、架子車舉盾和他們手中的木盾,抵擋住一波又一波匈奴人的箭雨和衝鋒;躲在後麵的兵卒,手持鉤鐮槍,整齊劃一的一頓戳。
戳戳戳!
血雨腥風,也無外乎此也。
每個人的頭臉之上、甲衣上、兵刃上,沾滿了黏糊糊、熱乎乎的鮮血,也不知道是人血還是戰馬的血,總之,每一個人都很沉默,就在那裏硬扛著,就像一台沒什麽感情的絞肉機,將源源不斷衝上來的匈奴人戳死。
可能是一炷香工夫。
也可能是三五個唿吸。
這種戰鬥,考驗的便是人類的堅持和韌性,考驗的是一種難以言明的意誌力,一旦開始鬆懈,便會如被烈火炙烤的積雪,一兩個唿吸間,便會煙消雲散。
對張安世等少年人來說是如此,對匈奴人,亦如此。
張安世的武藝不錯,雖不能與衛青、霍去病那種猛人相提並論,但在同齡人中間,無論是十八般兵器還是力量,都能算得上是佼佼者。
可是,在這種高強度的戰鬥狀態下,他很快就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疲憊和無力,伴隨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絕望。
那些匈奴人瘋了。
連人帶馬的猛衝上來,渾然不顧精鐵鹿角將戰馬的肚子瞬間撕開幾道可怕的傷口,就連腸子和五髒六腑都會噴出來,混合著濃烈的血腥味兒,令人作嘔。
在前排巨盾的空隙,張安世第一次看清楚,原來,匈奴人長這般模樣?
眼窩略深,鼻梁略高,額頭略扁平,眼睛大致有兩三種,淡藍色的,淺灰色的,黑色的,幾乎每一個人都留著一圈大胡子,沾滿了鮮血和汗水,看上去……嗎的,看上去也不過如此啊?
一鉤鐮槍戳過去,還不照樣在胸腹上捅出一個血洞。
往迴一拽,照樣削掉這些狼日哈的半截胳膊或一隻手,讓他們疼得渾身哆嗦,喉嚨深處發出一連串負傷野獸般的嘶鳴之聲?
那種與生俱來的恐懼感突然消失了。
張安世相信,那三千少年人應該都差不多,因為,就在那麽一個瞬間,他明顯感覺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氣息驟然彌漫開來,讓每一個浸潤期間者精神大振,猛的打上幾個冷戰,原本幾近枯竭的血氣之力,竟奇跡般的開始恢複過來。
“殺!”
“殺!”
“殺!”
驟然之間,殺聲震天,直入雲霄。
三千少年兒郎,在極度的疲憊、恐懼和緊張下,突然爆發出一股難以抑製的狂怒與殺意,讓他們手中的巨盾更加牢固、穩定,讓他們手中的鉤鐮槍也更加犀利。
這,便是老師經常說的勇氣吧?
有那麽一個瞬間,張安世恍惚想起,楊川曾經不止一次的教導他,狹路相逢勇者勝,麵對一場不得不拚命的戰鬥時,管他對麵的敵人是天下第一劍客,還是兇殘無比的匈奴人,往死弄就是了!
隻不過,這是戰爭,並非武俠。
個人的感悟,在有時候其實微乎其微,根本就抵擋不住兵敗如山倒的洪流,這三千少年郎,就算意誌力再堅定上一萬倍,也不過是將這種絞肉機的狀態多堅持十幾個唿吸、或者,幾十個、幾百個唿吸。
總體來說,這一仗,要敗了……
張安世的鼻子突然一酸,想起了老師楊川,想起了父親張湯,想起來三名小師娘,劉滿、織娘、娜仁托婭……對了,還有那個剛剛拜入師門沒幾天的霍光。
那家夥虎頭虎腦的,一臉的人畜無害,跟咱張安世一樣,一看就是個老陰π。
可惜,從今往後,再也……
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就在此時,七八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炸裂開來,地動山搖,無論是漢軍還是匈奴人,隻覺得唿吸猛的停滯了那麽一瞬間,旋即,便被一股滔天熱浪掀翻在地。
張安世被氣浪掀起,向後飛出七八尺方才滾落在地,一顆心啊,都快要停止跳動了。
三千少年人都差不多,劈裏啪啦落了一大片。
至於那些匈奴人。
好吧,除了衝在最前方跟他們拚命的那些匈奴人,同樣被那一股無與倫比的熱浪掀飛,重重落在地上哼哼著往起爬,被率先反應過來的少年兵胡亂戳死;穀口那片空地上,硬生生的空出了七八片地方,露出一些巨大的深坑。
深坑周邊一圈,寸草不生。
深坑向外七八尺處,才是大片大片的殘肢碎肉,有斷腿,有斷臂,更多的,則是各種動物的內髒和腸肚,花花綠綠的,血肉模糊,一時半會兒都分不清到底是人類的還是戰馬的。
這一場巨變,自然來自大漢廚子楊川的手藝。
他喜歡這種爆炒的感覺。
他稱這一道菜為【硬菜】……
匈奴人被這十七八下炸蒙了。
尤其是那些距離爆炸中心不太遠、但沒有達到殺傷範圍的匈奴人,被一股又一股猛烈的熱浪掀翻,從馬背上滾落下來,像一群沒有了視覺、沒有了感覺、沒有了聽覺的僵屍,掙紮著從地上爬起來,卻一臉的茫然,都不知道該幹什麽、該說什麽。
很多人的眼眶、耳朵、鼻孔和口腔裏,緩緩滲出了鮮血。
這便是熱武器的真正威力。
表麵看去,熱武器需要依靠彈片、碎石等殺傷敵人;而實際上,真正猛烈的殺傷,卻還是爆炸瞬間形成的真空和那席卷而過的熾熱氣浪,會在瞬間將人類和戰馬的內髒震破,將一些比較脆弱的器官撕成碎片……
也許,這是開天辟地以來,黑火藥的第一次發威。
就連遠處指揮戰鬥的楊川,也是心神巨震,忍不住迴頭看一眼葫蘆溝的另一端。
“好了,可以關門了。”
眼看著那五千多匈奴人終於也鑽進了葫蘆溝,楊川一聲令下,阿鐵點燃了手邊的四根引火繩。
轟轟轟轟!
隨著四聲驚天動地的巨響,葫蘆溝的入口處,兩邊相距二十餘丈的兩座石峰猛的向上頂了一下,便緩緩軟倒在地,無數的巨石潑灑開來,轉眼間便封住了唯一的退路。
“給葫蘆腰位置的弟兄傳訊,可以點火了。”楊川淡然吩咐一聲。
阿鐵手中旗幟一陣揮舞,指令便發出去了。
隨著幾聲轟響,葫蘆溝被一分為二。
狹長而深邃的葫蘆溝裏,登時便傳出一片喧嘩與怒吼,還夾雜著戰馬的嘶鳴和匈奴人絕望而狂怒的咒罵聲。
他們是一群兇殘而狡猾的敵人,這一下,誰都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被漢軍引入一條真正的死地……
楊川側耳傾聽了幾個唿吸,嘴角的那一抹古怪微笑,愈發濃鬱起來“阿鐵,拿出咱們的另一樣壓箱底的玩意兒,以最快的速度,弄死他們。”
阿鐵‘哎’了一聲,手中兩麵旗幟使勁揮舞七八下。
於是,葫蘆溝兩側的荒草叢中悄然出現數百人,這些人一陣忙亂後,推出一架又一架‘拋石機’;他們好整以暇的調整好拋射角度、距離,這才將一團團被捆綁得十分緊湊的幹草放置在拋射架上,並往上麵澆了一些黏糊糊的黑色油汙。
點燃後的草團子猛烈燃燒,冒出一股濃烈的黑煙。
“發射!”
“發射!”
在旗語指揮下,將近兩百架‘拋石機’驟然發力,將熊熊燃燒的草團子拋射出去,滴溜溜的向峽穀底部砸了下去。
澆了黑色油汙的草團子,重重砸在地上,登時便濺起一大團火星;那些黑色油汙也不知什麽東西,即便飛濺在石頭上,都要繼續燃燒好一陣子,更遑論濺到人和戰馬的身上。
隨著一陣如雨般的連續拋射,整條葫蘆溝裏,火光衝天,濃煙滾滾。
一時間,鬼哭狼嚎。
戰馬哀鳴。
楊川站在一塊山崖上,抬頭看了看瓦藍瓦藍的天空和那魚鱗狀的千裏長雲,一臉溫煦的輕笑一聲,道“還行,本侯的運氣比諸葛孔明的略好一些。”
站在一旁的阿鐵愕然問道“公子,諸葛孔明是誰?”
楊川笑了笑,道“臥龍先生。”
阿鐵伸手撓一撓後腦勺,搓著黑不拉幾的臉頰,嘟囔一句“不認識……”
楊川暗笑一聲,你小子自然不認識,因為,本侯也不認識啊。
不過,迴頭可以問一問司馬遷,查一下諸葛家的族譜什麽的,大約應該能夠尋見幾位孔明先生的老祖宗……
……
元朔五年,盛夏。
朔方郡沃野縣以東三百裏的葫蘆溝裏,有匈奴妖孽通過,想要前來圍攻我朔方城,卻不料因此而觸犯天威,被天道丟下幾道天罰神雷所擊殺,溝中濃煙四起,火光衝天,哀號之聲不絕於耳一日一夜方才停歇。
僅此一下,便滅殺匈奴孽障兩萬五千餘,真正是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呐!
故而,這一條狀若肥碩葫蘆的大峽穀,又名為‘天雷溝’。
啪!
各位客官,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
其實真要算起來,楊川的學問應該比董仲舒、司馬遷任何一個人的都要大,畢竟,兩世為人的閱讀量就十分的驚人,幹幹丹丹就是千萬、萬萬吧?
記得他當廚子時,最喜歡的便是秉燭夜讀,上知天文(修仙)下知地理(盜墓),醫學星象占卜什麽的,都有所涉獵。
其中,最令他著迷的,卻還是說書。
楊川固執的認為,說書人,是漢帝國上下五千年來,最有味道的一種職業,每一個說書人,總給他一種娓娓道來的、猶如老狐狸般的感覺,往往令他流連忘返。
長安城裏便有說書人。
不過,楊川一直不曾聽過,這兩三年來,他要麽是在種田、做飯,要麽就是在坑蒙拐騙搞錢養家糊口,即便他曾經去過幾次長安城,卻委實沒什麽心境與時間,隻能在心裏想想罷了。
百廢待興的朔方郡,如今也有了說書人。
東方朔。
好吧,這家夥總是不甘於現狀,總能撲騰出一點新花樣兒。
這位後世鼎鼎大名的‘怪哉先生’,自從跟了楊川以後,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對於讀書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似乎越來越不強烈了。
相反的,對於如何讓百姓人有一口熱乎飯吃,如何站著吃蹲著吃就是不能跪著吃,以及如何笑著吃而非哭著吃,卻流露出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與堅持,即便是他現如今已然是郡太守治下的八百石官員,最喜歡的卻是整日介的跟那些江湖兒女來往,與那些屠雞宰狗之輩稱兄道弟。
這一點,就連楊川自己都做不到。
山雨欲來風滿樓,大軍壓城城欲摧。
匈奴人的兩萬多精銳騎兵,將朔方城圍了一個水泄不通,驅趕數以千計的漢人和奴隸,連天累夜的在攻城,全城軍民拚盡全力的守城,每一個人都在忙碌,將源源不斷的木料、石頭和羽箭搬上城牆,幫助一千郡兵拚死守城。
東方朔家的茶館卻熱熱鬧鬧的開業了。
名字很霸氣東方茶館。
名為‘東方茶館’,地點卻在西門大街一帶,就靠近朔方城西門不足三百步,匈奴人的一些羽箭,若在順風的情況下,都會偶爾飄過來一兩支。
他在店鋪門口架起一溜齊的十口大鍋,鍋中燉煮著小米稀粥,裏麵還灑了一些楊川家的大棗、枸杞和冰糖,美其名曰‘八寶粥’,守城軍民,無論老弱婦孺,皆可過來討要一碗。
另外,他還擺了一個茶攤,一人一扇一尺,身後懸掛一麵‘指天罵地談笑風生說人間、行俠仗義快意恩仇說書人’的大旗,喝一口楊川家的三炮台,說一段漢人如何欺負匈奴人的故事,倒也樂在其中。
不過,大家都在忙著守城,連著兩三日,茶攤上的聽眾隻有一人、一豹、兩隻大傻雕。
這一人,自然是楊川,一豹,自然是豹姐。
至於兩隻大傻雕,卻不是楊川家的雕一、雕二,而是霍去病家的雕甲、雕乙,它們在三天前飛迴朔方城,帶來了霍去病、曹襄和那一千七百羽林孤兒的消息。
霍去病,就要迴來了!
所以,楊川的心情就分外的好,都有閑情逸致跑出來聽東方朔說書了。
對於十幾日前的‘葫蘆溝之戰’,楊川選擇了沉默。
他嚴令所有人等,對葫蘆溝之事閉口不談,有意隱去這一場大戰的所有細節;當然,也包括可能獲得的那一場潑天軍功。
不願意暴露自己的底牌,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他不想搶霍去病的風頭。
甚至,有一句話他始終沒有說出口,那便是朔方城外的這兩萬多匈奴精銳,也是他專門為霍去病、曹襄、李敢和一千七百名羽林孤兒預留下來的一道‘硬菜’……
一口氣寫下來,迴頭一看,竟然有九千多字,修修改改,還剩下八千多……本來打算拆分成兩章發出來,看著好像多一些(廚子好機靈),可是,那種一氣嗬成的感覺就沒了,便幹脆一次發出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