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賊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這首詩說的乃是唐玄宗年間安祿山作亂,叛軍攻占洛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太白時恰在左近,眼見一片兵荒馬亂,隻得過潼關,西上華山避難。其遇仙於華山之上,登高俯視,但見茫茫乾坤,洛陽一代盡是賊兵,嗟歎良久,故作此詩。豈知數百年後洛陽竟成天朝首都,隨即又遭這一場大難!
且說當時雲龍見陳焊陽一記飛錘打得姚子劍口噴鮮血暈倒過去,急忙迎上問道:“東阿先前所說廣成關鑄槍之事,我也頗為掛懷。卻不知陳大匠身體如今可好些麽,又如何到了此處?”那陳焊陽歎道:“大帥不知,前日鑄槍,說來話長。卻是俺身體略略有些不適,先前又誤傷了將軍些許人馬,十分過意不去。如今卻是將養得好了,特來前線助戰,也是個賠罪的意思。恰逢洛陽火起,大軍攻城,俺便也隨來了。恰好見大帥與那賊人廝殺,便助一臂之力。”
雲龍眼見姚子劍昏迷不醒,心道:那皇帝,我本欲放你一條生路,奈何爾執迷不悟。如今被人撞見了,若不殺你時,難免更多遭羞辱。罷罷罷,此番須怨我不得!
雲龍便陪起笑臉,對那陳焊陽道:“大匠此來,正是時候。這打倒的非是旁人,正是那昏君了!我日後將此功奏聞天王,大匠富貴不可限量啊!”
陳焊陽忙笑道:“俺不過是區區一個山野村夫,粗魯鐵匠,談什麽富貴?便是富貴送上門來,俺這等不識禮儀之人也不能習慣。俺此來,不過是為了前日之事來略作補償罷了。能鑄成一柄神兵,便是必生理想了,若要俺作甚麽將軍大帥,卻是力所不及,實在不能。”
雲龍正要開言,卻聽見陣陣馬蹄聲響,一支軍馬開來,都是白袍白甲。當先一將,手執一杆描金方天畫戟,正是那虎威將軍朱恆吉。原來朱恆吉先前奉命去守衛城牆,卻不料四處都是火起。朱恆吉聽下屬來報,說道南廠覆滅,擔心皇宮禁衛有失,是以急急帶了兵馬而來。
雲龍亦有心放姚子劍一條生路,便不與朱恆吉廝殺,卻對陳焊陽道:“官軍勢大,我等不可戀戰,且速速先走了罷!”說罷一手拽起了陳焊陽,一手舞起休烈劍,奪路便走。朱恆吉見姚子劍昏迷在地,又害怕雲龍厲害,亦不敢窮追,急去救起了姚子劍。卻禁不得滿城大亂,反軍大入,手下殘兵敗將抵擋不得,隻得護著姚子劍棄城從東門而走。
行未多久,卻見前方塵頭起處,一支軍馬開來。朱恆吉大驚道:“卻不料那賊軍竟然這等狡猾,於此處還有埋伏!”急忙縱馬而前,卻見那支軍馬打得乃是天朝旗號。朱恆吉心下奇怪,上前看時,卻是那奮威將軍、鎮北大都督葷頓。
原來昔日姚子劍遷都之時,為防北方胡人蠻夷趁虛而入為寇,本令葷頓統軍留守朔方。卻是當時大都得了洛陽急報,凱寇二老依著留守兵部侍郎陳研坤之計,特令門生鄒森陸焱去朔方調葷頓率軍南下勤王。朔方太守汪芸不從,葷頓急欲立功,遂將汪芸關押城中,卻與鄒森陸焱二人星夜領軍來此,恰好撞著朱恆吉軍馬。
當時葷頓兵馬接著了朱恆吉,聽說洛陽已失,急忙令人安營紮寨,再令軍醫照看姚子劍傷勢。喜是姚子劍內功精湛,身體又健旺,是以雖然昏迷,卻不危害性命。
朱、葷、鄒、陸四人正安頓了軍馬,商議待敵之事,卻聽得帳外喧嘩,傳令兵來報道:“稟告諸位將軍,洛陽城方向又來了一支軍馬。”葷頓大驚,急忙披掛上馬,令眾將預備迎敵。待那支軍馬開得近了,才見都是青衣青甲,為首一將,手執青龍偃月刀,不是那龍驤將軍李昌道又是何人?
李昌道初見這營寨,心下躊躇,不敢前進。卻見營門開處,葷頓手持混鐵棍搶出。兩人於馬前廝見了,卻都認得。葷頓忙將李昌道人馬迎入寨內。李昌道見了朱恆吉無事,大喜過望,卻道:“我隻道大哥陷於亂軍之中,自此不得相見。卻不料天佑大哥,仍教我手足團圓。”
朱恆吉道:“先前反軍殺入神都,卻不知賢弟如何能引軍脫身?”
李昌道笑道:“那夥反軍都是些無腦鼠輩,又不如我等熟悉神都道路地形。我見反軍勢大,不敢硬敵,卻沿途設伏,敗了他數陣,殺了他幾隊追兵。且戰且退,方得全軍而退。卻不知大哥已然匯聚了大都援兵。”
朱恆吉道:“我先前見城中火起,深恐陛下有失,急忙引軍望宮中而去。果見禁衛盡數戰死,陛下亦陷那賊將雲龍之手。我奮力向前,僥幸殺退了雲龍,救出了陛下。我本待再殺將迴去,拿我這條命報效天朝。奈何卻見賊兵勢大,不敢以陛下萬金之體冒險,是以護著聖駕撤離,卻恰好遇上奮威將軍軍馬,是以在此安營寨紮,照料陛下。”
李昌道忙道:“陛下龍體可還安好?”朱恆吉道:“陛下乃是用力過度,又受鈍器擊打胸腹,是以一時昏厥。不過陛下年輕力勝,又兼內功精湛,性命卻是無憂。”李昌道歎了口長氣道:“你看麽,我隻顧廝殺興起,卻忘了陛下安危。還是大哥心思縝密,的確是我所不及。”
朱恆吉正要開言,卻聽得葷頓咳嗽一聲,道:“兩位將軍一個退敵,一個保皇,都是十分厲害的大功勞,不必說得了。隻是如今我每是引軍重奪神都,還是且先護送皇上退守?”
那鄒森道:“神都乃是國家社稷所重,豈可失卻?隻應速速進軍,奪迴神都為上。”
陸焱搖首道:“非也非也。神都雖然名為國都,然而卻是新遷,有名無實,豈是皇上龍體可比?若是再有些許失疏,誰能擔得這般責任?”
鄒森道:“大謬不然。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如今聖上大智大勇,若是神思清醒,豈會棄國都於賊寇,而倉皇逃竄?我等尚有這許多雄壯兵馬,若是這等貪生怕死,待聖上龍體康複,卻如何交代?”
陸焱道:“並非如此。聖賢之道,以刀兵為下。是以孔子不言兵革之利。想這等不義反賊,豈能久撐?天必譴之也。我等隻需等待,必可不戰自勝。”
鄒森與陸焱二人爭執,你一言我一語,許久尚未決定。又有許多之乎者也,仁義道德,早把三將聽的煩了。卻隻是礙著凱寇二國老麵皮,不好去罵他,隻得在一旁聽著。眾人商議未定,到得晚間,卻聽傳令兵道:“報告諸位大人,西南方向塵土飛揚,有一支反軍兵馬開來!”五人聽了大驚,急忙喝令眾軍備敵。
無多時那支軍馬早開到寨前,葷頓見其數量無多,正要下令開寨出戰,卻聽得伏路斥候報道東南方向又有一大支軍馬黑壓壓開來,不計其數。眾人大驚,急忙令眾軍士堅守營寨,亂箭射那隊反軍。李昌道與鄒森留下迎戰西南兵馬,葷頓卻與朱恆吉並陸焱三個往東南而去。卻見塵土飛揚,人聲馬嘶,那支軍馬早到近前。朱恆吉看了那支軍馬旗號,登時大喜道:“既是此人兵馬來時,神都卻有救了!”
原來那來的不是別家軍馬,正是那先前平定建業反賊,數立大功的車騎將軍、會稽郡侯褚天劍。卻說褚天劍先前接到朝廷調令,攻打荊州。未至半途,早聽說前部阮浚在江夏中計兵敗,全軍覆沒,生死不知。
褚天劍聽了此信,勃然大怒,便要催促大軍都西進。卻有謀士泰富死死攔住,諫道:“某先前便說,自吳越而伐荊州,乃是逆流而上。彼有長江天險,又有烽火連台,急切絕不能下。古往今來,也唯有呂子明傾全國之力,白衣渡江而成。何況縱是當時,若關公兵馬未曾遠出大戰襄樊,以至後方空虛,亦不能成。如今之勢,我等兵馬不如孫吳遠矣,而虛子臣麾下將領士卒,也絕非當時留守荊州的老弱可比,萬難成功。”
褚天劍怒道:“若如此說,你待如何?”
泰富奏道:“發兵北上,至洛陽勤王。若如此,朝廷軍敗則得我軍助力,有如雪中送炭,將軍必然富貴不可言。若朝廷已勝,我等順水推舟趕殺,必然也有一番大功勞,豈不強過在長江上對著堅城上箭雨載沉載浮?如是,進則可擁攬大權,退亦不失加官進爵,是乃上策。若是將軍不願發兵北上,亦當止兵修整,見機行事。揚州刺史龐亨懦弱,將軍可以伐楚之名並吞其部。如是,以將軍兵馬之雄壯,順天下大勢而行,進則宰割天下,退亦不失裂土自重,乃是中策。若是如今強攻荊州,枉自損兵折將,弱己以成他人之功,是乃下策。”
褚天劍聽了,大喜道:“軍師之計,果然大妙。隻是龐亨與我同朝為官,我一片忠心,豈能害他?”便令三軍拔寨都起,往北向洛陽而去。後聽聞黃家道與荊州兵相持於宜陽,雲龍自領精銳強渡洛水,與禁軍相持於洛陽城外,褚天劍便急欲前去救駕。
泰富卻又言道:“今賊兵大眾為大將軍所牽製,然兵鋒尚銳,直取神都,未能輕敵。大將軍與禁軍俱是能征善戰之軍,又有洛水天險、神都堅城,若是隻守不攻,可保無虞。賊兵久攻不克,兵鋒必挫,故當南歸。我等隻宜停軍不動,增添軍馬,修整士氣,於其後邀擊,屆時朝廷再自後揮軍掩殺,可獲大勝。”
褚天劍然之,在均州屯紮。泰富便傳檄揚州刺史龐亨、徐州刺史洪印,令其各帥所部助戰。那原本的揚州刺史早在建業之亂時便被符剩文所殺,龐亨乃是褚天劍平定符剩文之後所置,素來畏懼褚天劍威名,急點軍馬、備糧草前來。而洪印惱褚天劍奪了他猛將庸良,本就與他有隙,故而不從,作書迴稱:“徐州乃四省交通要道,若無朝廷調令,重兵不可擅離。況車騎將軍統領數萬之眾,不急赴神都救駕,反擁兵自重,意欲兼並徐揚軍馬,是何居心!”褚天劍接信大怒,扯做粉碎,深恨洪印。
停軍數月,因晚間見到神都大火,褚天劍急領輕銳鐵騎星夜趕來,令泰富引大軍再來匯合。恰逢朱恆吉李昌道兵敗而出,又遇著了葷頓。當時兩家兵馬廝見了,都是歡喜。葷頓等忙將褚天劍迎入大帳,先參見了姚子劍——此時仍是昏迷不醒——再一同議事。此時李昌道已然破了追兵,與鄒森也一同迴到帳來。
李昌道說道:“先前鄒陸兩位參軍議論多時,未曾定奪。如今交了一陣,依著本將軍看來,賊兵雖然人眾,卻是烏合之眾,不足一擊。正可迴軍光複神都。”
葷頓頷首道:“先前我等兵馬無多,是以不敢擅動。如今得了車騎將軍這一支如狼似虎大軍,卻可以奮力向前。”
褚天劍亦道:“神都堅城深池,若是今日棄之,他日卻難以打下。不如就趁此時賊兵立足未穩,迴軍趕殺。”
眾將齊聲稱是,隻因當日已晚,各歸營寨。次日各自點起軍馬,正要起兵迴攻洛陽,卻有傳令兵報道洛陽城中反軍譴了一名小頭目來,送了一封書信與諸位將軍。原來卻是那夥反軍被殺敗了,奔迴洛陽知會了雲龍。雲龍初奪了洛陽,一來聽聞褚天劍、葷頓兵馬已到,二來滿城都是大亂,也分兵不出,三來軍馬徹夜廝殺勞頓,卻不欲再與官軍血戰。便急令人寫了一封書信,送來議和。當時眾人讀了此信,又是紛紛亂亂,爭執起來。
不是雲龍送這封信來,管教:三軍洛陽紛亂,萬民盡皆膽寒。畢竟信中說些甚麽,且聽下迴分解。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賊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這首詩說的乃是唐玄宗年間安祿山作亂,叛軍攻占洛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太白時恰在左近,眼見一片兵荒馬亂,隻得過潼關,西上華山避難。其遇仙於華山之上,登高俯視,但見茫茫乾坤,洛陽一代盡是賊兵,嗟歎良久,故作此詩。豈知數百年後洛陽竟成天朝首都,隨即又遭這一場大難!
且說當時雲龍見陳焊陽一記飛錘打得姚子劍口噴鮮血暈倒過去,急忙迎上問道:“東阿先前所說廣成關鑄槍之事,我也頗為掛懷。卻不知陳大匠身體如今可好些麽,又如何到了此處?”那陳焊陽歎道:“大帥不知,前日鑄槍,說來話長。卻是俺身體略略有些不適,先前又誤傷了將軍些許人馬,十分過意不去。如今卻是將養得好了,特來前線助戰,也是個賠罪的意思。恰逢洛陽火起,大軍攻城,俺便也隨來了。恰好見大帥與那賊人廝殺,便助一臂之力。”
雲龍眼見姚子劍昏迷不醒,心道:那皇帝,我本欲放你一條生路,奈何爾執迷不悟。如今被人撞見了,若不殺你時,難免更多遭羞辱。罷罷罷,此番須怨我不得!
雲龍便陪起笑臉,對那陳焊陽道:“大匠此來,正是時候。這打倒的非是旁人,正是那昏君了!我日後將此功奏聞天王,大匠富貴不可限量啊!”
陳焊陽忙笑道:“俺不過是區區一個山野村夫,粗魯鐵匠,談什麽富貴?便是富貴送上門來,俺這等不識禮儀之人也不能習慣。俺此來,不過是為了前日之事來略作補償罷了。能鑄成一柄神兵,便是必生理想了,若要俺作甚麽將軍大帥,卻是力所不及,實在不能。”
雲龍正要開言,卻聽見陣陣馬蹄聲響,一支軍馬開來,都是白袍白甲。當先一將,手執一杆描金方天畫戟,正是那虎威將軍朱恆吉。原來朱恆吉先前奉命去守衛城牆,卻不料四處都是火起。朱恆吉聽下屬來報,說道南廠覆滅,擔心皇宮禁衛有失,是以急急帶了兵馬而來。
雲龍亦有心放姚子劍一條生路,便不與朱恆吉廝殺,卻對陳焊陽道:“官軍勢大,我等不可戀戰,且速速先走了罷!”說罷一手拽起了陳焊陽,一手舞起休烈劍,奪路便走。朱恆吉見姚子劍昏迷在地,又害怕雲龍厲害,亦不敢窮追,急去救起了姚子劍。卻禁不得滿城大亂,反軍大入,手下殘兵敗將抵擋不得,隻得護著姚子劍棄城從東門而走。
行未多久,卻見前方塵頭起處,一支軍馬開來。朱恆吉大驚道:“卻不料那賊軍竟然這等狡猾,於此處還有埋伏!”急忙縱馬而前,卻見那支軍馬打得乃是天朝旗號。朱恆吉心下奇怪,上前看時,卻是那奮威將軍、鎮北大都督葷頓。
原來昔日姚子劍遷都之時,為防北方胡人蠻夷趁虛而入為寇,本令葷頓統軍留守朔方。卻是當時大都得了洛陽急報,凱寇二老依著留守兵部侍郎陳研坤之計,特令門生鄒森陸焱去朔方調葷頓率軍南下勤王。朔方太守汪芸不從,葷頓急欲立功,遂將汪芸關押城中,卻與鄒森陸焱二人星夜領軍來此,恰好撞著朱恆吉軍馬。
當時葷頓兵馬接著了朱恆吉,聽說洛陽已失,急忙令人安營紮寨,再令軍醫照看姚子劍傷勢。喜是姚子劍內功精湛,身體又健旺,是以雖然昏迷,卻不危害性命。
朱、葷、鄒、陸四人正安頓了軍馬,商議待敵之事,卻聽得帳外喧嘩,傳令兵來報道:“稟告諸位將軍,洛陽城方向又來了一支軍馬。”葷頓大驚,急忙披掛上馬,令眾將預備迎敵。待那支軍馬開得近了,才見都是青衣青甲,為首一將,手執青龍偃月刀,不是那龍驤將軍李昌道又是何人?
李昌道初見這營寨,心下躊躇,不敢前進。卻見營門開處,葷頓手持混鐵棍搶出。兩人於馬前廝見了,卻都認得。葷頓忙將李昌道人馬迎入寨內。李昌道見了朱恆吉無事,大喜過望,卻道:“我隻道大哥陷於亂軍之中,自此不得相見。卻不料天佑大哥,仍教我手足團圓。”
朱恆吉道:“先前反軍殺入神都,卻不知賢弟如何能引軍脫身?”
李昌道笑道:“那夥反軍都是些無腦鼠輩,又不如我等熟悉神都道路地形。我見反軍勢大,不敢硬敵,卻沿途設伏,敗了他數陣,殺了他幾隊追兵。且戰且退,方得全軍而退。卻不知大哥已然匯聚了大都援兵。”
朱恆吉道:“我先前見城中火起,深恐陛下有失,急忙引軍望宮中而去。果見禁衛盡數戰死,陛下亦陷那賊將雲龍之手。我奮力向前,僥幸殺退了雲龍,救出了陛下。我本待再殺將迴去,拿我這條命報效天朝。奈何卻見賊兵勢大,不敢以陛下萬金之體冒險,是以護著聖駕撤離,卻恰好遇上奮威將軍軍馬,是以在此安營寨紮,照料陛下。”
李昌道忙道:“陛下龍體可還安好?”朱恆吉道:“陛下乃是用力過度,又受鈍器擊打胸腹,是以一時昏厥。不過陛下年輕力勝,又兼內功精湛,性命卻是無憂。”李昌道歎了口長氣道:“你看麽,我隻顧廝殺興起,卻忘了陛下安危。還是大哥心思縝密,的確是我所不及。”
朱恆吉正要開言,卻聽得葷頓咳嗽一聲,道:“兩位將軍一個退敵,一個保皇,都是十分厲害的大功勞,不必說得了。隻是如今我每是引軍重奪神都,還是且先護送皇上退守?”
那鄒森道:“神都乃是國家社稷所重,豈可失卻?隻應速速進軍,奪迴神都為上。”
陸焱搖首道:“非也非也。神都雖然名為國都,然而卻是新遷,有名無實,豈是皇上龍體可比?若是再有些許失疏,誰能擔得這般責任?”
鄒森道:“大謬不然。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如今聖上大智大勇,若是神思清醒,豈會棄國都於賊寇,而倉皇逃竄?我等尚有這許多雄壯兵馬,若是這等貪生怕死,待聖上龍體康複,卻如何交代?”
陸焱道:“並非如此。聖賢之道,以刀兵為下。是以孔子不言兵革之利。想這等不義反賊,豈能久撐?天必譴之也。我等隻需等待,必可不戰自勝。”
鄒森與陸焱二人爭執,你一言我一語,許久尚未決定。又有許多之乎者也,仁義道德,早把三將聽的煩了。卻隻是礙著凱寇二國老麵皮,不好去罵他,隻得在一旁聽著。眾人商議未定,到得晚間,卻聽傳令兵道:“報告諸位大人,西南方向塵土飛揚,有一支反軍兵馬開來!”五人聽了大驚,急忙喝令眾軍備敵。
無多時那支軍馬早開到寨前,葷頓見其數量無多,正要下令開寨出戰,卻聽得伏路斥候報道東南方向又有一大支軍馬黑壓壓開來,不計其數。眾人大驚,急忙令眾軍士堅守營寨,亂箭射那隊反軍。李昌道與鄒森留下迎戰西南兵馬,葷頓卻與朱恆吉並陸焱三個往東南而去。卻見塵土飛揚,人聲馬嘶,那支軍馬早到近前。朱恆吉看了那支軍馬旗號,登時大喜道:“既是此人兵馬來時,神都卻有救了!”
原來那來的不是別家軍馬,正是那先前平定建業反賊,數立大功的車騎將軍、會稽郡侯褚天劍。卻說褚天劍先前接到朝廷調令,攻打荊州。未至半途,早聽說前部阮浚在江夏中計兵敗,全軍覆沒,生死不知。
褚天劍聽了此信,勃然大怒,便要催促大軍都西進。卻有謀士泰富死死攔住,諫道:“某先前便說,自吳越而伐荊州,乃是逆流而上。彼有長江天險,又有烽火連台,急切絕不能下。古往今來,也唯有呂子明傾全國之力,白衣渡江而成。何況縱是當時,若關公兵馬未曾遠出大戰襄樊,以至後方空虛,亦不能成。如今之勢,我等兵馬不如孫吳遠矣,而虛子臣麾下將領士卒,也絕非當時留守荊州的老弱可比,萬難成功。”
褚天劍怒道:“若如此說,你待如何?”
泰富奏道:“發兵北上,至洛陽勤王。若如此,朝廷軍敗則得我軍助力,有如雪中送炭,將軍必然富貴不可言。若朝廷已勝,我等順水推舟趕殺,必然也有一番大功勞,豈不強過在長江上對著堅城上箭雨載沉載浮?如是,進則可擁攬大權,退亦不失加官進爵,是乃上策。若是將軍不願發兵北上,亦當止兵修整,見機行事。揚州刺史龐亨懦弱,將軍可以伐楚之名並吞其部。如是,以將軍兵馬之雄壯,順天下大勢而行,進則宰割天下,退亦不失裂土自重,乃是中策。若是如今強攻荊州,枉自損兵折將,弱己以成他人之功,是乃下策。”
褚天劍聽了,大喜道:“軍師之計,果然大妙。隻是龐亨與我同朝為官,我一片忠心,豈能害他?”便令三軍拔寨都起,往北向洛陽而去。後聽聞黃家道與荊州兵相持於宜陽,雲龍自領精銳強渡洛水,與禁軍相持於洛陽城外,褚天劍便急欲前去救駕。
泰富卻又言道:“今賊兵大眾為大將軍所牽製,然兵鋒尚銳,直取神都,未能輕敵。大將軍與禁軍俱是能征善戰之軍,又有洛水天險、神都堅城,若是隻守不攻,可保無虞。賊兵久攻不克,兵鋒必挫,故當南歸。我等隻宜停軍不動,增添軍馬,修整士氣,於其後邀擊,屆時朝廷再自後揮軍掩殺,可獲大勝。”
褚天劍然之,在均州屯紮。泰富便傳檄揚州刺史龐亨、徐州刺史洪印,令其各帥所部助戰。那原本的揚州刺史早在建業之亂時便被符剩文所殺,龐亨乃是褚天劍平定符剩文之後所置,素來畏懼褚天劍威名,急點軍馬、備糧草前來。而洪印惱褚天劍奪了他猛將庸良,本就與他有隙,故而不從,作書迴稱:“徐州乃四省交通要道,若無朝廷調令,重兵不可擅離。況車騎將軍統領數萬之眾,不急赴神都救駕,反擁兵自重,意欲兼並徐揚軍馬,是何居心!”褚天劍接信大怒,扯做粉碎,深恨洪印。
停軍數月,因晚間見到神都大火,褚天劍急領輕銳鐵騎星夜趕來,令泰富引大軍再來匯合。恰逢朱恆吉李昌道兵敗而出,又遇著了葷頓。當時兩家兵馬廝見了,都是歡喜。葷頓等忙將褚天劍迎入大帳,先參見了姚子劍——此時仍是昏迷不醒——再一同議事。此時李昌道已然破了追兵,與鄒森也一同迴到帳來。
李昌道說道:“先前鄒陸兩位參軍議論多時,未曾定奪。如今交了一陣,依著本將軍看來,賊兵雖然人眾,卻是烏合之眾,不足一擊。正可迴軍光複神都。”
葷頓頷首道:“先前我等兵馬無多,是以不敢擅動。如今得了車騎將軍這一支如狼似虎大軍,卻可以奮力向前。”
褚天劍亦道:“神都堅城深池,若是今日棄之,他日卻難以打下。不如就趁此時賊兵立足未穩,迴軍趕殺。”
眾將齊聲稱是,隻因當日已晚,各歸營寨。次日各自點起軍馬,正要起兵迴攻洛陽,卻有傳令兵報道洛陽城中反軍譴了一名小頭目來,送了一封書信與諸位將軍。原來卻是那夥反軍被殺敗了,奔迴洛陽知會了雲龍。雲龍初奪了洛陽,一來聽聞褚天劍、葷頓兵馬已到,二來滿城都是大亂,也分兵不出,三來軍馬徹夜廝殺勞頓,卻不欲再與官軍血戰。便急令人寫了一封書信,送來議和。當時眾人讀了此信,又是紛紛亂亂,爭執起來。
不是雲龍送這封信來,管教:三軍洛陽紛亂,萬民盡皆膽寒。畢竟信中說些甚麽,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