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不凡到底是耽誤了功夫,去了學堂食堂沒有吃著午飯。便餓著肚子上下午的課。
乾朝學堂的日子,和後世的住校學習的生活沒有太多變化,規矩枯燥而又充實。
沈不凡既已中了秀才,自然而然地想在科舉之路上走得更遠。在縣學學的很刻苦。每天除了規定的四個時辰以外,飯後還要挑燈夜讀。
同屋的陸捷是除他之外最努力的一個。在他倆的影響下,張新和王誌南也加入了夜讀大軍。整個寢舍的學習氛圍頗為濃厚。有你追我趕的局麵。
李高旭偶爾過來串門子。縣學不大,留校住宿的人也就三十出頭。李高旭來串門子也很方便。起初他自視甚高,麵對沈不凡他們優越感很明顯。自慢慢相熟之後,接地氣了很多。
每月十五和月末最後一天旬休,也就是說一個月休息兩天。第一個旬休,沈不凡沉湎於學業沒有迴貓兒屯。
當一個人專注某一樣事務的時候,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當他猛然再抬頭時,發覺時間過得很快。
“欲,人之天性也!落地之時,便呱呱哭叫,此乃好奇之欲;年少慕艾,此乃情之欲;成年拚搏,乃權錢貪欲。欲之一道,貫穿始終,何成有斷”,在歐陽靖的房間裏,他對沈不凡道:“朱程理學條條規規,不離禁欲滅欲,此可違天道也。可笑其學幾百年來竟後繼者無數,爭相傳道,實為害人害己禍國殃民”。
歐陽靖一生豁達瀟灑,性子剛烈,對理學有天然的抵觸。他最為欣賞的人是作古幾十年的“豆腐宰相”孫若君。
沈不凡來自思想更為開放體係的後世,對歐陽靖的感受心有戚戚,是以閑來無事便找歐陽靖請教。
歐陽靖看沈不凡年輕,以為乃尋常附生,剛開始以為他來找自己隻是學業上的請教。月餘相談下來,對沈不凡欣賞有加。不再以師長的態度自居,而以平輩的身份交流。
“有明一代,八股遺害無窮。朱程理學有異曲同工之處”,沈不凡挪了挪椅子,湊近輕聲道:“理學有利於朝廷統治,上頭自然擁護。而其又拔高儒學,讓士子為其推波助瀾,所以才有此等盛勢”,說道這深看一眼歐陽靖,歎息道:“學生擔心日後其勢大,待百學傾頹,怕是挽之不及也”。
歐陽靖也正擔心這種後果,聽完沈不凡的話,才意識到朝廷是支持這種思潮的。他之前一直獨來獨往,隻從學術上看待朱程理學,乍然之下,甚感急迫,又思之無方,枯坐不動。
沉默良久,歐陽靖道:“時不待我,拙言,吾欲往會城(今廣東省會廣州市)一趟,銅關書院(由心學宗師湛若水致仕後所創,今廣州增城附近)與吾等誌同道合者眾。湛夫子(湛若水的後人湛朗,字明子,一生以夫子自稱)想必已有計較”。
湛若水是心學集大成者白沙子(即陳獻章)的親傳弟子,其後人一直在銅關書院傳播教授心學學說,與朱程理學分庭抗禮。如今的湛氏傳人湛朗六十有餘,一生沒有參加過科舉,致力於心學的研究和傳道,很有名氣。
歐陽靖之前是學術上的獨行俠,無黨無群。情急之下,竟要遠赴幾千裏外的會城,以阻朱程理學。
沈不凡被他這種為學術一往無前的態度感動,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在歐陽靖這種純粹的人麵前,隻計較自身的自己慚愧有加。他真誠道:“歐陽講郎,此去會城山水無數,千難萬阻,如今你還在縣學授課,貿然南下……”,停下躊躇道:“會城濕熱,多有瘴氣,講郎已近天命之年……”,不知怎地,說到這有點吞吞吐吐,執手躬身道:“作安全計,還望講郎三思”!
沈不凡與歐陽靖相交時日不長,但感情深厚。想到他四十多歲了,要奔波千裏去廣州增城,心裏很擔心他的安全。
如今雖說年景尚好,但此時的廣州不是後世開發成熟的樂土,乃犯罪刑徒流放和罪官發配貶謫之地,多少人死在半路上。
歐陽靖聽了,也有些猶豫。
沈不凡趁熱打鐵道:“湛夫子一生寖淫心學大道,遠勝你我,理學之危害應該有心有數”。
歐陽靖沉吟半響,道:“此事實在急迫,緊要萬分,不親自去一趟,我心裏總不安”。以前他還不覺得,這次越想越覺得要親自去一趟。
沈不凡力勸不止。歐陽靖心意已決,執意要去會城,他剛烈性急,匆匆辭別沈不凡就出去了。
走在迴寢舍路上的沈不凡心有愧疚,總覺得會害了歐陽講郎。於公於國而言,是好是壞也說不清。
天微微暗,陸捷在專心致誌地看書,王誌南和張新在陪著李高旭說話。常過來串門子,張新等人與他已經很熟悉了。
“真的假的,林起你真見到了蝶澈姑娘”?王誌南問道,一臉的不相信。
三人閑扯,聊起科舉考試的事。李高旭說起他們五人訪玩天池苑的情況,更說到自己一詩入香閨的壯舉。王誌南和張新心有向往,嘴巴上卻說不相信。
見他倆不相信,李高旭的書呆子又犯了,臉都急得通紅了,大聲道:“當日諸多士子都在場,可以為某作證”,聽到門口有動靜,見是沈不凡進來了,高興地走過去拉著沈不凡的手,迴頭對張新二人道:“拙言當時跟我一起去的,不信你問問他”。
“拙言,林起說他憑著一首詩而不費一錢就進了蝶澈姑娘的香閨,還與她飲酒吟詩,是真的嗎”,王誌南不像張新,家教甚嚴,沒去過青樓,更沒有見過什麽花魁。李高旭添油加醋地說起那日的事,把蝶澈姑娘說得天上有地上沒的,讓他眼熱地很。
沈不凡堪堪從歐陽靖的事情中迴過神來,道:“確實如此,當時士子眾多,隻有五人能入選,林起兄身居其中”,他知道李高旭在意此事,故意道:“我記得今日作的詩叫《天池望》,深得蝶澈姑娘的心意”。
乾朝學堂的日子,和後世的住校學習的生活沒有太多變化,規矩枯燥而又充實。
沈不凡既已中了秀才,自然而然地想在科舉之路上走得更遠。在縣學學的很刻苦。每天除了規定的四個時辰以外,飯後還要挑燈夜讀。
同屋的陸捷是除他之外最努力的一個。在他倆的影響下,張新和王誌南也加入了夜讀大軍。整個寢舍的學習氛圍頗為濃厚。有你追我趕的局麵。
李高旭偶爾過來串門子。縣學不大,留校住宿的人也就三十出頭。李高旭來串門子也很方便。起初他自視甚高,麵對沈不凡他們優越感很明顯。自慢慢相熟之後,接地氣了很多。
每月十五和月末最後一天旬休,也就是說一個月休息兩天。第一個旬休,沈不凡沉湎於學業沒有迴貓兒屯。
當一個人專注某一樣事務的時候,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當他猛然再抬頭時,發覺時間過得很快。
“欲,人之天性也!落地之時,便呱呱哭叫,此乃好奇之欲;年少慕艾,此乃情之欲;成年拚搏,乃權錢貪欲。欲之一道,貫穿始終,何成有斷”,在歐陽靖的房間裏,他對沈不凡道:“朱程理學條條規規,不離禁欲滅欲,此可違天道也。可笑其學幾百年來竟後繼者無數,爭相傳道,實為害人害己禍國殃民”。
歐陽靖一生豁達瀟灑,性子剛烈,對理學有天然的抵觸。他最為欣賞的人是作古幾十年的“豆腐宰相”孫若君。
沈不凡來自思想更為開放體係的後世,對歐陽靖的感受心有戚戚,是以閑來無事便找歐陽靖請教。
歐陽靖看沈不凡年輕,以為乃尋常附生,剛開始以為他來找自己隻是學業上的請教。月餘相談下來,對沈不凡欣賞有加。不再以師長的態度自居,而以平輩的身份交流。
“有明一代,八股遺害無窮。朱程理學有異曲同工之處”,沈不凡挪了挪椅子,湊近輕聲道:“理學有利於朝廷統治,上頭自然擁護。而其又拔高儒學,讓士子為其推波助瀾,所以才有此等盛勢”,說道這深看一眼歐陽靖,歎息道:“學生擔心日後其勢大,待百學傾頹,怕是挽之不及也”。
歐陽靖也正擔心這種後果,聽完沈不凡的話,才意識到朝廷是支持這種思潮的。他之前一直獨來獨往,隻從學術上看待朱程理學,乍然之下,甚感急迫,又思之無方,枯坐不動。
沉默良久,歐陽靖道:“時不待我,拙言,吾欲往會城(今廣東省會廣州市)一趟,銅關書院(由心學宗師湛若水致仕後所創,今廣州增城附近)與吾等誌同道合者眾。湛夫子(湛若水的後人湛朗,字明子,一生以夫子自稱)想必已有計較”。
湛若水是心學集大成者白沙子(即陳獻章)的親傳弟子,其後人一直在銅關書院傳播教授心學學說,與朱程理學分庭抗禮。如今的湛氏傳人湛朗六十有餘,一生沒有參加過科舉,致力於心學的研究和傳道,很有名氣。
歐陽靖之前是學術上的獨行俠,無黨無群。情急之下,竟要遠赴幾千裏外的會城,以阻朱程理學。
沈不凡被他這種為學術一往無前的態度感動,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在歐陽靖這種純粹的人麵前,隻計較自身的自己慚愧有加。他真誠道:“歐陽講郎,此去會城山水無數,千難萬阻,如今你還在縣學授課,貿然南下……”,停下躊躇道:“會城濕熱,多有瘴氣,講郎已近天命之年……”,不知怎地,說到這有點吞吞吐吐,執手躬身道:“作安全計,還望講郎三思”!
沈不凡與歐陽靖相交時日不長,但感情深厚。想到他四十多歲了,要奔波千裏去廣州增城,心裏很擔心他的安全。
如今雖說年景尚好,但此時的廣州不是後世開發成熟的樂土,乃犯罪刑徒流放和罪官發配貶謫之地,多少人死在半路上。
歐陽靖聽了,也有些猶豫。
沈不凡趁熱打鐵道:“湛夫子一生寖淫心學大道,遠勝你我,理學之危害應該有心有數”。
歐陽靖沉吟半響,道:“此事實在急迫,緊要萬分,不親自去一趟,我心裏總不安”。以前他還不覺得,這次越想越覺得要親自去一趟。
沈不凡力勸不止。歐陽靖心意已決,執意要去會城,他剛烈性急,匆匆辭別沈不凡就出去了。
走在迴寢舍路上的沈不凡心有愧疚,總覺得會害了歐陽講郎。於公於國而言,是好是壞也說不清。
天微微暗,陸捷在專心致誌地看書,王誌南和張新在陪著李高旭說話。常過來串門子,張新等人與他已經很熟悉了。
“真的假的,林起你真見到了蝶澈姑娘”?王誌南問道,一臉的不相信。
三人閑扯,聊起科舉考試的事。李高旭說起他們五人訪玩天池苑的情況,更說到自己一詩入香閨的壯舉。王誌南和張新心有向往,嘴巴上卻說不相信。
見他倆不相信,李高旭的書呆子又犯了,臉都急得通紅了,大聲道:“當日諸多士子都在場,可以為某作證”,聽到門口有動靜,見是沈不凡進來了,高興地走過去拉著沈不凡的手,迴頭對張新二人道:“拙言當時跟我一起去的,不信你問問他”。
“拙言,林起說他憑著一首詩而不費一錢就進了蝶澈姑娘的香閨,還與她飲酒吟詩,是真的嗎”,王誌南不像張新,家教甚嚴,沒去過青樓,更沒有見過什麽花魁。李高旭添油加醋地說起那日的事,把蝶澈姑娘說得天上有地上沒的,讓他眼熱地很。
沈不凡堪堪從歐陽靖的事情中迴過神來,道:“確實如此,當時士子眾多,隻有五人能入選,林起兄身居其中”,他知道李高旭在意此事,故意道:“我記得今日作的詩叫《天池望》,深得蝶澈姑娘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