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不凡躺在床上,結合這具身體主人的記憶,開始思考起來。

    乾朝和前世記憶中的古代沒有大的區別:農耕社會,生產力較為低下,上層社會是皇帝和皇親國戚,中層是儒生大夫和散落在鄉村的士紳,底層就是絕大多數的農戶和三教九流。

    底層人民想要突破階層,隻有兩條路;其一是在亂世造反,提著腦袋拚前程,僥幸活下來又有從龍之功,那就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甚至能代代傳下來。隻是這種機會少之又少,而且概率極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此時乾朝還算大體穩定,也看不出有亡國的跡象,憑記憶,模糊猜測今上乾熙宗還算聖明,朝堂也還清明,民心猶在,想造反起義幾乎等於自殺;其二就是讀書中舉考進士,有一定的普遍實用性,也是當今寒門子弟的唯一出路。

    想了想這具沈不凡主人的讀書情況,沈不凡皺起了眉頭:基本考不上進士。不同於這時代讀書人的清高自大,沈不凡明顯務實得多,作為後世人的沈不凡知道古代金榜題名的難度,遠不是後世高考能比的。

    記得有大致數據統計,三年一考的科舉,平均到一年來算的話,大概六十萬考生才中一個進士,前提條件還是在古代你能讀得起書,比後世的清華北大難考得多,非一般的天才和努力是考不中的。

    也正因為難度大,考中進士帶來的利好也不是後世人能理解的。

    中了進士,哪怕是靠後的同進士,大致也能立馬外放出任知縣或者縣尉,相當於後世的縣高官和縣長。而由於古代分權不明,知縣和縣尉的權力也遠不是後世的縣高官和縣長能比的。至於前三的狀元榜眼探花以及稍後的進士之類的,前途更不用說。

    想到這些,沈不凡很是犯難,讀書看來出路不大。

    這世的沈不凡在鄉裏的私塾讀書,已有十一載,和沈世傑一個先生,姓秦名遼的秦老夫子。

    秦夫子有秀才的身份,在其二十六歲院試上榜,但是此後參加了三次鄉試,皆悻悻而歸。隨著年歲漸長,功名之心早被歲月和生活的壓力磨滅,幸好秀才除了見官不跪外,還能做先生謀生,在鄉野山村來說也算體麵。

    沈不凡這具身體的主人,較為聰明,也刻苦,可能天資差點,參加了一次院試,離中榜差的不遠,但畢竟沒有考上。

    院試中榜是科舉的起點,院試都不中,金榜題名就不要想了。沈不凡還是想科舉試試的,一是因為秀才起碼不用見了知縣就下跪。作為後世人,沈不凡很難接受以後自己真到了要跟官員打交道時,經常給別人下跪;其二,秀才在讀書人的時代,起碼也算勉強跟他們一個身份,不算外人,更容易混下去。舉人和進士,沈不凡很有自知之明地不去想了,不是這塊料。

    科舉這條路難走,那就經商賺錢。經商是沈不凡所擅長的,但結合實際又覺得難以行得通。

    古代的商人,地位低下不說,稍微上點規模,基本是官宦羽翼下的產物,而且風險極大。

    古代的官員權力太大,如果看重了你的家業而你的政治資源又不匹配你的家業的時候,是很容易家毀人亡的,而官員承擔的風險也沒有後世那麽大。

    科舉經商都不行,那就老老實實做個底層農民?顯然沈不凡是不願意的。古時的農民負擔是最重的,一層層的剝削,稅負徭役讓人苦不堪言,能經常吃飽飯都是奢侈。

    就拿沈不凡的好友沈世傑來說,他家在貓兒屯是少有的富裕的農戶,吃飽飯還可以,但想多奢侈每天有魚肉,想都不要想。條件更差的沈不凡家,沈木匠和桂秀花日夜辛勞,也就混個三餐不餓,吃穿不究。為了沈不凡能進學讀書,沈木匠夫婦勒緊了褲腰帶依然吃力。

    一時半會還沒有清晰的目標,迷霧重重,沈不凡又遇到了後世沈拙言一窮二白時創業的困境,而且環境的惡劣程度更甚。好在他不矯情不軟弱,是個心性堅韌能吃苦的人,多少還有點魄力和小聰明。

    沈不凡知道,做一項事情,需要先在腦中大致規劃一下子,熟悉身處的環境,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分清重點主次再立馬行動起來,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明白自己的長處可以讓自己先著手,了解短處可以讓自己對將要遇到的困難有心理準備,不至於真麵對困難時手足無措,甚至最後失敗了也有較好的承受能力,少一點抱怨,不至於心理失衡而頹廢。立馬行動能讓自己在真正的實踐中明白具體的困難在哪裏,一件一件地去解決。光想計劃不行動,很多的問題是想不出來的........

    想了一會兒後,還是覺得自己融入這個世界太淺,先深入再一步步來。

    首先是要解決生存問題。

    沈不凡家總計三口人,沈不凡和爹娘二人。

    爺爺沈木頭在沈不凡七歲時就去世了,奶奶本名張蓮芝晚兩年去世,當時的人壽命普遍不長。

    爺爺沈木頭膽大脾氣倔,沈不凡猜測,沈木頭應該也是為了翻身改變命運,本來是農戶的他在十七歲時參了軍,在乾武宗也就是今上乾熙宗的爹在位第七年,參加由當時大將軍李準統帥的平北大軍,北上抗擊北方大國唿延王朝,曆時三年而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沈木頭被分配至後勤輜重隊,協助民夫運糧運軍需物質,機緣巧合跟著一位打造器械的老民夫學了半手的木工活,迴來時除了殘了一條腿,倒沒有別的損傷。迴來朝廷獎了二畝地,加上祖傳的八畝地,合計十畝地,後來迎娶了張蓮芝,育有一女沈大萍一兒沈昆沈木匠。

    兒子沈木匠為人倔強老實,不善言語能吃苦,以種田為主,跟著老爹也學了木匠手藝,閑時就在附近做木匠貼補家用。迎娶隔壁梁子莊農戶女子桂秀花為妻,先後生育兩兒一女,命運多舛,如今隻剩沈不凡幸存。

    沈木頭的大女兒沈大萍嫁給距貓兒屯十五裏地的雞子嶺村的一戶普通農戶家,育有兩兒一女,家境平凡。至今兩家還常走動,上次請大婆子給沈不凡施法瞧病,沈木匠還過去找大姐借了四錢銀子。

    想起自己家的狀況,條件一般,同當時的普通農戶家沒有什麽區別。沈不凡心裏也做好了前路艱難的準備。

    再環顧客觀的環境情況,貓兒屯坐落在後世湖北省京山市,此世隸屬隨州府洪山縣,南邊不遠處是大洪山,綿延千裏,橫跨襄陽、荊州、鍾祥等州,樹林茂密,常有野獸出沒;西邊是小東河,流經百裏,寬約二十五米,水深不足兩米,往年洪水施虐時,偶有決堤之患。村子周邊遍布大小不一的池塘河溝,田地交縱,此外再無其他自然資源。

    想到這,沈不凡覺得食物不足可以從大山和小東河采取,捕獵和捉魚,想到這,沈不凡差點笑出聲,這都是後世沈拙言小時候在農村幹的事,想不到又要派上用場了。所以說,技多不壓身這句話是對的,多門手藝多條活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破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人卓爾不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人卓爾不凡並收藏寒門破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