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
劉惜俏麗的麵容出現在書房門口,輕輕喚了一聲。
謝安頓時輕咳一下,然後放下手中的名著——《套路論》,出了書房,風采照人,神色自如。
“娘子有何事?”
張恪神色稍有些不自然,倒不是因為這一聲娘子,隻是想起了今天早晨自己那一出蠢到人神共憤的表演,實在有些尷尬。
“郎君,可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劉惜也不扭捏,直接開口。
嗯?
天天像我娘一樣遊手好閑不好麽?
是這個世界太單調還是你太調皮,竟然提出這麽令人驚訝的要求?
但是他沒有嘲諷,因為每一顆上進的心,都值得被尊重。
“為何有此想法?張氏足以支撐娘子過上豐衣足食的安穩生活。”
張恪起身,站在劉惜的麵前,凝望著那張嬌豔俏麗的麵容。
洗去風塵疲憊,劉惜也褪去了豔麗,隻剩下單純的美麗動人。
劉惜微微一笑,便如春風起,從十裏之外,挾著初盛的春水濕氣、初生的春林生機,一起撲麵而來。
“我若是願意當一個依附於夫家的女子,早也當了。”
說到某個詞時,劉惜麵色微紅,“隻是父祖大仇未報,身為他們的血裔,我實在不能心安理得地靜享生活。”
明白了,原來是掛記著這個啊。
“可是,我這一個區區寒門,好像也沒什麽能夠讓娘子大展拳腳的地方。”
張恪一攤手,出於謹慎,暫時還不能跟影後講真話。
“郎君如錐在囊中,鋒芒難掩,短短接觸,妾便已知曉郎君的器量偉岸,雄姿英發。至少,妾曆遍江左,從未見過如郎君這般不凡之人,如張氏這般不凡氣象。”
費勁地琢磨著這其中有沒有什麽隱藏的虎狼之意,張恪強笑著繼續遮掩,“娘子此話不知從何而起,我與我上虞張氏就是普普通通的寒門而已,哪裏有什麽不凡。”
“郎君可有什麽需要我做的?”
劉惜沒有理會張恪的委婉,徑直開口問道。
還真是咄咄逼人啊,張恪歎了口氣,“如今還真沒什麽值得勞動娘子的地方。”
“哦?比如那些山賊就不需要人幫忙管管?”
劉惜的笑容,像是嘲諷,又像是調笑,反正都是看穿偽裝的直白。
張恪第一次摸了摸鼻子,這種尷尬的場景,即使麵對謝安老鐵都不曾有過呢。
“山賊,什麽山賊?”
本著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心思,張恪還在硬撐。
“哦?莫非郎君派人攫取山賊頭領之位,還有別的心思?”
“好吧,我認輸。你想要去管理山賊?”
“嗯。”
“為什麽?”
“我要為父祖報仇,就要試著掌握真正的力量,那種能夠承受血與火的力量。”
在東晉,世家大族自己掌握一些武裝力量,是很正常的事。
豪族,便是說的那些手握傑出武裝力量的家族。
雖然他們總是被舞文弄墨的士族瞧不起,覺得粗鄙又庸俗,但是架不住人家能打啊!
比如義興周氏的三定江東,比如吳興沈氏的附逆王敦,又帶著族中人死守洛陽殉國。
“江東之豪,莫過於周沈”,說的便是這兩家最出名的豪族。
所以在得知張恪有這般想法時,劉惜根本不覺得有什麽,甚至若是張恪告訴謝安,謝安也不會覺得有什麽。
隻有張恪這個被電視劇洗了腦的,潛意識裏總有種偷偷摸摸的恐懼,生怕被別人誤會是要謀逆。
“好吧,我原則上同意。”
“謝謝郎君,妾定不讓你失望。”
“別急啊,我隻說原則上同意,但是那些行伍粗鄙,我又如何放心你一個嬌滴滴的弱女子呢?”
第一層意思自然是擔心她的安危,第二層意思就是你劉惜真的有那個本事嗎?
至於潛藏最深的第三層意思,就看劉惜能不能想得到了。
劉惜麵色一肅,“能得郎君庇護,助我複仇,妾今生今世,定不負郎君,如有違背,當人神共誅!”
說完便雙膝一屈,行起大禮。
這個......
其實你隻需要說要不我倆好了就行。
張恪連忙將她扶住,不讓這個大禮拜下去。
“郎君想必心中早有方略,如何施行,請郎君示下,妾定當遵從。”
哎,多聰明的女人啊。
每個點都想到了,就是不顧及自身,這讓本郎君很心疼啊。
張恪將劉惜請到椅子上坐下。
劉惜對眼前這個從未見過的奇特事物,並不畏懼,大膽地坐了上去,發出一聲舒適的輕吟。
這真的是比跪坐著要舒服多了。
於是看向張恪的眼神更是仰慕,甚至還有些哀怨。
張恪自然對這份哀怨的緣由心知肚明,自己幹下的蠢事不多,但就這一件已經足夠被掛起來嘲諷好久的了。
不過他也沒有解釋,如今根基未穩,不對,準確來說叫還沒有根基,不是談什麽兒女情長的時候。
那些遠方的詩和田野,兒女情長,還是等應付完了眼前的苟且再說吧。
獨而不孤,生活各自理想的狀態,很好。
話說迴來,張恪的確不太放心淩靈戚那幾個。
額,倒不是質疑他們的忠心,主要是不放心他們的腦袋。
在張恪的心中,他們都是隻能做將,而不能做帥的人。
而要讓這些人朝著他和王悅共同設想的目標前進,淩靈戚的確力有未逮。
這便有了人才的需求,同時,要樹立領袖,這是最合適的時機,若是未來一切都安定了,再派個新人去,光是想要服眾這一條,就能折騰得雞飛狗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或許劉惜是具備這個潛力的。
記得前世看史,劉惜的祖父劉琨在晉陽時,“長於懷撫,而短於控禦,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
張恪便以傳言的名義,用這句話詢問劉惜。
劉惜輕輕一歎,“我聽胡伯說過,的確有這般傳言,但事實卻不是因為我祖父的關係。”
胡伯就是撫養劉惜長大的那個劉家親信,他的話自然更具可信度。
張恪好奇道:“那是為何?”
“因為缺糧。”
張恪恍然大悟,這才更像是合理的理由。
他暗自警醒,史書多是後朝修前朝史,難免帶著政治立場和個人好惡。
可信,但不可盡信。
假使劉琨尚在,自己以這句話來揣測劉琨的性情,便必然會走入歧途。
“既然娘子心意已決,那我便全力支持。”
張恪先定下調子,然後道:“對於他們的前景,我大致有一些想法。”
接著他便將自己想了個大概的思路對劉惜講了。
這條思路主要結合了三點,第一是冒頓單於的鳴鏑訓練,鍛煉令行禁止;
光這一條,如果能成,就能遠遠勝過同時代的許多部隊。
第二是,明朝戚繼光的選人方略,兵不是練出來的,是選出來的,不在多而在精。**、兵油不要,隻從那些忠厚老實,有節操有良知的鄉野貧苦之人中選取,然後進行大量的練習,從細節抓起,確保足餉足食,自然戰鬥力就能起來。
第三條就是大殺器了,也是聽得劉惜最雲裏霧裏的。
她麵露震驚,“光是跟他們聊聊天就能增強戰鬥力?”
咳咳,思想政治工作怎麽能單純叫聊聊天呢。
張恪隻是粗淺借鑒了一點點後世現代軍隊的皮毛,就把劉惜驚了一跳。
“這不是簡單的聊天,準確來說,是為他們描繪一個共同願景,願景你懂吧?就是目標,就是奮鬥的方向,就是指路明燈。有了這個共同的願景,他們才能心往一處凝,勁往一處使,不怕犧牲。就如娘子你,你想想如果這些人都如你一般,以為越石公複仇為己任,還怕他們在戰場上猶猶豫豫,畏手畏腳嗎?”
劉惜眼中星光閃耀,望向張恪的眼神就像是望見了神靈。
劉惜俏麗的麵容出現在書房門口,輕輕喚了一聲。
謝安頓時輕咳一下,然後放下手中的名著——《套路論》,出了書房,風采照人,神色自如。
“娘子有何事?”
張恪神色稍有些不自然,倒不是因為這一聲娘子,隻是想起了今天早晨自己那一出蠢到人神共憤的表演,實在有些尷尬。
“郎君,可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劉惜也不扭捏,直接開口。
嗯?
天天像我娘一樣遊手好閑不好麽?
是這個世界太單調還是你太調皮,竟然提出這麽令人驚訝的要求?
但是他沒有嘲諷,因為每一顆上進的心,都值得被尊重。
“為何有此想法?張氏足以支撐娘子過上豐衣足食的安穩生活。”
張恪起身,站在劉惜的麵前,凝望著那張嬌豔俏麗的麵容。
洗去風塵疲憊,劉惜也褪去了豔麗,隻剩下單純的美麗動人。
劉惜微微一笑,便如春風起,從十裏之外,挾著初盛的春水濕氣、初生的春林生機,一起撲麵而來。
“我若是願意當一個依附於夫家的女子,早也當了。”
說到某個詞時,劉惜麵色微紅,“隻是父祖大仇未報,身為他們的血裔,我實在不能心安理得地靜享生活。”
明白了,原來是掛記著這個啊。
“可是,我這一個區區寒門,好像也沒什麽能夠讓娘子大展拳腳的地方。”
張恪一攤手,出於謹慎,暫時還不能跟影後講真話。
“郎君如錐在囊中,鋒芒難掩,短短接觸,妾便已知曉郎君的器量偉岸,雄姿英發。至少,妾曆遍江左,從未見過如郎君這般不凡之人,如張氏這般不凡氣象。”
費勁地琢磨著這其中有沒有什麽隱藏的虎狼之意,張恪強笑著繼續遮掩,“娘子此話不知從何而起,我與我上虞張氏就是普普通通的寒門而已,哪裏有什麽不凡。”
“郎君可有什麽需要我做的?”
劉惜沒有理會張恪的委婉,徑直開口問道。
還真是咄咄逼人啊,張恪歎了口氣,“如今還真沒什麽值得勞動娘子的地方。”
“哦?比如那些山賊就不需要人幫忙管管?”
劉惜的笑容,像是嘲諷,又像是調笑,反正都是看穿偽裝的直白。
張恪第一次摸了摸鼻子,這種尷尬的場景,即使麵對謝安老鐵都不曾有過呢。
“山賊,什麽山賊?”
本著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心思,張恪還在硬撐。
“哦?莫非郎君派人攫取山賊頭領之位,還有別的心思?”
“好吧,我認輸。你想要去管理山賊?”
“嗯。”
“為什麽?”
“我要為父祖報仇,就要試著掌握真正的力量,那種能夠承受血與火的力量。”
在東晉,世家大族自己掌握一些武裝力量,是很正常的事。
豪族,便是說的那些手握傑出武裝力量的家族。
雖然他們總是被舞文弄墨的士族瞧不起,覺得粗鄙又庸俗,但是架不住人家能打啊!
比如義興周氏的三定江東,比如吳興沈氏的附逆王敦,又帶著族中人死守洛陽殉國。
“江東之豪,莫過於周沈”,說的便是這兩家最出名的豪族。
所以在得知張恪有這般想法時,劉惜根本不覺得有什麽,甚至若是張恪告訴謝安,謝安也不會覺得有什麽。
隻有張恪這個被電視劇洗了腦的,潛意識裏總有種偷偷摸摸的恐懼,生怕被別人誤會是要謀逆。
“好吧,我原則上同意。”
“謝謝郎君,妾定不讓你失望。”
“別急啊,我隻說原則上同意,但是那些行伍粗鄙,我又如何放心你一個嬌滴滴的弱女子呢?”
第一層意思自然是擔心她的安危,第二層意思就是你劉惜真的有那個本事嗎?
至於潛藏最深的第三層意思,就看劉惜能不能想得到了。
劉惜麵色一肅,“能得郎君庇護,助我複仇,妾今生今世,定不負郎君,如有違背,當人神共誅!”
說完便雙膝一屈,行起大禮。
這個......
其實你隻需要說要不我倆好了就行。
張恪連忙將她扶住,不讓這個大禮拜下去。
“郎君想必心中早有方略,如何施行,請郎君示下,妾定當遵從。”
哎,多聰明的女人啊。
每個點都想到了,就是不顧及自身,這讓本郎君很心疼啊。
張恪將劉惜請到椅子上坐下。
劉惜對眼前這個從未見過的奇特事物,並不畏懼,大膽地坐了上去,發出一聲舒適的輕吟。
這真的是比跪坐著要舒服多了。
於是看向張恪的眼神更是仰慕,甚至還有些哀怨。
張恪自然對這份哀怨的緣由心知肚明,自己幹下的蠢事不多,但就這一件已經足夠被掛起來嘲諷好久的了。
不過他也沒有解釋,如今根基未穩,不對,準確來說叫還沒有根基,不是談什麽兒女情長的時候。
那些遠方的詩和田野,兒女情長,還是等應付完了眼前的苟且再說吧。
獨而不孤,生活各自理想的狀態,很好。
話說迴來,張恪的確不太放心淩靈戚那幾個。
額,倒不是質疑他們的忠心,主要是不放心他們的腦袋。
在張恪的心中,他們都是隻能做將,而不能做帥的人。
而要讓這些人朝著他和王悅共同設想的目標前進,淩靈戚的確力有未逮。
這便有了人才的需求,同時,要樹立領袖,這是最合適的時機,若是未來一切都安定了,再派個新人去,光是想要服眾這一條,就能折騰得雞飛狗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或許劉惜是具備這個潛力的。
記得前世看史,劉惜的祖父劉琨在晉陽時,“長於懷撫,而短於控禦,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
張恪便以傳言的名義,用這句話詢問劉惜。
劉惜輕輕一歎,“我聽胡伯說過,的確有這般傳言,但事實卻不是因為我祖父的關係。”
胡伯就是撫養劉惜長大的那個劉家親信,他的話自然更具可信度。
張恪好奇道:“那是為何?”
“因為缺糧。”
張恪恍然大悟,這才更像是合理的理由。
他暗自警醒,史書多是後朝修前朝史,難免帶著政治立場和個人好惡。
可信,但不可盡信。
假使劉琨尚在,自己以這句話來揣測劉琨的性情,便必然會走入歧途。
“既然娘子心意已決,那我便全力支持。”
張恪先定下調子,然後道:“對於他們的前景,我大致有一些想法。”
接著他便將自己想了個大概的思路對劉惜講了。
這條思路主要結合了三點,第一是冒頓單於的鳴鏑訓練,鍛煉令行禁止;
光這一條,如果能成,就能遠遠勝過同時代的許多部隊。
第二是,明朝戚繼光的選人方略,兵不是練出來的,是選出來的,不在多而在精。**、兵油不要,隻從那些忠厚老實,有節操有良知的鄉野貧苦之人中選取,然後進行大量的練習,從細節抓起,確保足餉足食,自然戰鬥力就能起來。
第三條就是大殺器了,也是聽得劉惜最雲裏霧裏的。
她麵露震驚,“光是跟他們聊聊天就能增強戰鬥力?”
咳咳,思想政治工作怎麽能單純叫聊聊天呢。
張恪隻是粗淺借鑒了一點點後世現代軍隊的皮毛,就把劉惜驚了一跳。
“這不是簡單的聊天,準確來說,是為他們描繪一個共同願景,願景你懂吧?就是目標,就是奮鬥的方向,就是指路明燈。有了這個共同的願景,他們才能心往一處凝,勁往一處使,不怕犧牲。就如娘子你,你想想如果這些人都如你一般,以為越石公複仇為己任,還怕他們在戰場上猶猶豫豫,畏手畏腳嗎?”
劉惜眼中星光閃耀,望向張恪的眼神就像是望見了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