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過後,香港股市和地產進入調整階段,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港府打擊樓市手段日漸淩厲;第二,‘政改’紛爭不斷,中英爭吵不斷。


    恆生指數在年初最高到達13000點,但到年底已經跌至8000點,股市進入熊市。


    地產方麵,也下跌15~30%不等。


    在這種情況下,長實集團率先減價,將沙田的海柏花園減價1成7,以4500港幣每平方尺進行出售,當日即銷售出八百多個住宅單元。


    隨後,恆基、新鴻基紛紛降價,標識著香港樓市進入下跌行情。


    當然也有地產商不願意‘頂爛市’,比如新世界發展,恆隆等,他們便平價銷售。


    這就標誌著香港發展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三國爭霸’的局麵——長實、新鴻基、恆基,進一步壟斷香港地產市場。因為其它地產公司資金薄弱,且沒有充足的土地儲備,所以沒法卷入這種競爭當中,也間接的造成‘資金不流通’,最後越加落後。


    新的一年來臨(1995)。


    林誌超和林本豐來到新加坡恆豐投資部們,即原來的海外信托海外投資部門。


    恆豐銀行繼承恆隆銀行、海外信托銀行,特別是海外信托銀行,所以在海外擁有多間分行,以及由林誌超親自打造的投資部門。


    這個投資部門,在當年的石油暴跌(1985年底)、日本股市泡沫破滅(1989年底)都是獲利不菲;至於其它事後,林誌超就大大縮減其能動用的資本,交給手下人去操作,賺多少虧多少也不心痛!


    “boss,林總裁,歡迎你們視察工作!”恆豐(新加坡)投資部是一名美國人,叫做威利,擅長做日經指數。


    在1990年日經指數跌至25000點後,林誌超便將投資權限交給他的團隊,當然資本額已經隻剩下1億美金。看起來雖然挺多的,但實際上做風險投資是不能滿倉梭哈的,不然一旦有情況,沒有新的擔保金就隻能出局。


    林誌超握住威利的手,隨後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威利,從現在開始,恆豐銀行準備拿出5億英鎊做空日經指數225期指。你們新加坡投資部們,每天都會得到1000萬英鎊的資金,然後全部做空英鎊。”


    他記得,巴林銀行便是在1995年倒閉的,倒閉原因竟然是一個28歲的年輕人做多日經指數225,致使這個擁有兩百多年曆史的英國銀行轟然倒閉。而這個年輕人之所以會輸,主要是日本即將發生‘神戶大地震’,這場地產帶走了日本5400多人的生命,以及1000億美金的財富。


    威利頓時興奮起來,他跟boss已經十年時間了,當然知道每次boss關注這個投資部時,便是要大幹一場的打算。


    不過,他很快遲疑道:“boss,日前日經指數225為19880點,較去年高峰的21000點已經下跌1000點,所以市場普遍看好上漲。”


    日本雖然遭受泡沫破滅,但畢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何況日本經濟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影響,受影響的人肯定都是投機者。


    而且日本的股市、地產都還算比較堅挺,要知道香港中環寫字樓的租金,在去年才超過日本東京,可見日本地產當年有多貴。


    林誌超說道:“我比較看好跌至15000點,所以今年我們開始做空頭!”


    威利斯見林誌超信心十足的樣子,便不再勸導,畢竟這位boss可是非常傳奇的。


    “沒問題,我馬上開始執行你的命令!”


    林誌超點點頭,隨後對林本豐說道:“每天記得從香港打1000萬美金給他們投資部!”


    錢,當然不是一次性給的,而是需要恆豐銀行進行定期打款。


    林本豐迴道:“沒問題,我會安排的!”


    恆豐銀行,看似被林誌超委托給林本豐、桑德斯,實際上林誌超依舊十分關注。


    目前,這家銀行已經發展成一家淨資產高達500億港幣的大型銀行,已經是超過東亞銀行,僅次於恆生銀行的大型華資銀行。而存款方麵,甚至超過了恆生銀行,因為林誌超個人存款有很大一部分存在恆豐銀行。


    此次。


    恆豐銀行做空日經指數,不僅僅是要大賺一筆,更重要的是收購擁有200多年的英國巴林銀行。


    巴林銀行算是一家投資銀行(僅少量的商業存款),管理著約300億美金的財富,如果林誌超收購這家銀行,便可以打造一家真正的‘大型投資銀行’。


    屆時,林氏家族可以利用巴林銀行管理的資金,抄底歐美的商業地產和股票,在這個圈子站穩腳步。


    林誌超做這些,實際上已經在為林氏第三代考慮,他的孫子肯定會出幾個金融人才的。


    半個月後(1.17),神戶爆發大地震,隨後日經指數225開始下滑。


    僅僅一周後,日經指數便已經跌至18500點,將日本股市上漲的勢頭徹底打斷,反而較月初最高點已經下跌了10%左右。


    巴林銀行,新加坡交易部。


    期貨經理尼克·裏森此時就像賭徒一樣殺紅眼,繼續大量買入日經指數期指,他現在每天可以從倫敦獲得1000萬英鎊的資金。


    去年12月,在紐約舉行的一個巴林金融成果會議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銀行工作者將他當成巴林的英雄,對其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這讓雄心壯誌,勢要為巴林銀行賺更多的錢。


    雖然關西地震讓他損失不少,但他相信已經過去一周多時間,日經指數並沒有大暴跌,那麽一定就會觸底反彈。


    “我要賺大錢!”尼克·裏森心底呐喊道。


    他今年才28歲,但已經是世界知名的投資銀行經理,是巴林銀行的英雄。他不允許失敗,所以哪怕他在日經指數已經產生很多的虧損,但他的腦子裏總是誕生這樣一個想法——隻要加倉,一定可以反敗為勝的。


    一名交易員的聲音傳來:“經理,有人在大量沽空,要不要接單!”


    尼克·利森毫不猶豫的說道:“接,都給我接下來,我們每天有1000萬英鎊,日經指數馬上就要反彈,讓那些傻瓜虧得跳樓吧!”


    交易員不疑有他,經理可是巴林的英雄。


    尼克·裏森詢問道:“我們有多少份日經指數期貨,和日本政府債券合約?”


    一名交易員說道:“已經擁有50000份日經期貨、20000份日本政府債券合約。”


    尼克·裏森狂妄的笑道:“很好,買的越多,我們賺的越多!等做完這一筆,我就給你們放假,到時候去拉斯維加斯痛快的玩一星期,美國妞一晚一個。”


    “謝經理!”幾名交易員紛紛高興的說道,然後打雞血一樣的開始操作。


    尼克·裏森此時並不是完全自信和興奮,更多的是一種瘋狂,而這種瘋狂的背後,是在1992年他應倫敦負責清算工作哥頓·鮑塞的要求,設立了一個‘88888’的‘錯誤賬戶’。這原是一個金融體係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賬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


    就是這個‘錯誤賬戶’導致了今天不能迴頭的局麵,一開始他的手下因為搞錯客戶的交易,他將這個錯誤記錄在‘錯誤賬戶’(隱瞞),損失的是2萬英鎊;後來他的一個朋友也犯下很多錯誤,他都將這些錯誤記錄在‘錯誤賬戶’裏。


    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


    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裏森將自己賺的傭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為了賺迴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裏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裏森從此將多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承受極大損失。


    就這樣,他開始一直填窟窿,並開始做假支票應付倫敦總部,最終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這一次賺了大錢,我便收手!”冷靜後的尼克·裏森,如是的想到。


    另外一邊。


    恆豐銀行,新加坡投資部門。


    “經理,東京、新加坡都有大筆買單,好像是巴林銀行在買入!”手下在一旁匯報道。


    威利笑了,對方已經失控了!


    “什麽狗屁巴林銀行的英雄,我看現在已經窮途末路了。我們繼續每天吃進1000萬美金,反正我們已經獲利不菲了。”


    “好,我們繼續買進!”


    在這之前,恆豐銀行已經買入2億美金的日經期指,而此次恆豐銀行拿出10億美金作為做空日經期指。當然,10億美金不可能一次性做空,畢竟期指是對賭性質的,而且還得預留至少5億美金作為後備資金。


    威利點點頭,隨後在辦公大廳鼓舞人心道:“兄弟們,打起精神來,這次我們可是釣到大魚了!想不想度假?”


    “想”


    “太想了!”


    威利笑著又問道:“想不想拿高額獎金!”


    “想”


    “做夢都想”


    威利鼓舞人心的說道:“現在你們不用做夢了,隻要圓滿完成這一次項目,你們想要的,我都會給你們爭取!”


    “謝謝經理”


    “經理萬歲”


    威利笑著說道:“應該是老板萬歲!幹起來吧!”


    隨後,大家紛紛忙碌起來,畢竟一天1000萬美金的做空單子,可算是頂級大戶了。


    2月23日,裏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至17585點,而裏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餘口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口合約。


    裏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於達到了8.6億英鎊的高點(14億美金左右),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


    僅隔三天後,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宣布:巴林銀行不得繼續從事交易活動,並將申請資產清理。


    而此時,林誌超也是委派林本豐、桑德斯去和英格蘭銀行接觸,意圖收購巴林銀行。


    至於價格嘛,當然僅是1英鎊,更重要的談具體的條件。


    最近這些年的林誌超,也開始在金融界影響力日益增加,成為一個金融大亨。特別是當年‘歐佩克增產前夕’,林誌超家族和歐洲洛希爾家族的對戰,讓林誌超也是名氣大震。


    當然,林誌超深知金融領域的水很深,所以一向非常謹慎,是不會給任何對手可乘之機的。


    比如這次做空日經指數,每天做空額額是1000萬美金,連續兩個月的做空,並不是一次性大舉進入,這樣一來就非常保險,無需擔憂日經指數225突然暴漲,又迴落。


    其實對於林誌超這種先知來說,心中自然信心十足。但反過來講,巴林銀行的利森在‘神戶大地震’後,依舊選擇買入日經指數,不得不說他的腦子是不是‘不靈光’。


    當然,這已經不關林誌超的事情,此時他開始尋求對巴林銀行的收購。


    巴林銀行創建於1763年,創始人是弗朗西斯·巴林爵士,由於經營靈活變通、富於創新,巴林銀行很快就在國際金融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業務範圍也相當廣泛,無論是到剛果提煉銅礦,從澳大利亞販運羊毛,還是開掘巴拿馬運河,巴林銀行都可以為之提供貸款。


    巴林銀行有別於普通的商業銀行,它不開發普通客戶存款業務,故其資金來源比較有限,它的業務專長是企業融資和投資管理。90年代開始向海外發展,在新興市場開展廣泛的投資活動,僅1994年就先後在華夏、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開設辦事處,業務網絡點主要在亞洲及拉美新興國家和地區。


    而加入有了巴林銀行,林誌超家族的投資渠道一下就打開了。


    與此同時,巴林銀行管理的300億美金資產,也是林誌超看重的,相當於多了很多人脈關係網。


    收購巴林銀行的時間隻有十天時間,十天之後如果沒有找到買家,巴林銀行就需要進入破產環節。而十天之內,有人完成收購,那麽自然就不需要破產了。


    巴林銀行對於大型金融機構來說,是個雞肋,所以最終隻有兩家金融集團表示願意收購,一家是荷蘭國際集團,另外一家是八達通金融集團。


    林誌超在英國的人際關係,收購這種企業是沒有政治壁壘的;所以最終,兩家有意收購的公司誰的條件更好,誰就是贏家!


    而八達通金融集團的條件就是:一、以1英鎊的象征價格買入巴林銀行;二、注入8億英鎊進入巴林銀行,立即恢複正常營業;三、巴林銀行的招牌不僅會保留,還會繼續發揚光大;四、不會裁員,不會遷移總部(暫時)。


    而荷蘭國際集團,考慮的事情就多了,他們本來就有招牌投資銀行,收購巴林銀行更多的是業務收購;其次,他們也不會注資那麽多


    最終,在英格蘭銀行的會議室裏,進行了最終表決。


    事前,有董事表示懷疑道:“林誌超是船王、地產大亨不假,但金融業影響力倒是很少聽聞過!”


    他的問題,很快得到了其他董事的‘嘲笑’!


    “那就是你的孤陋寡聞了!林誌超當年做空石油,和洛希爾家族對戰,最終大賺一筆。聽說,金絲雀碼頭的資金,就有很多出自那筆投資。”


    “林誌超不僅擅長事業,更擅長金融投資他是一位真正的世界商人,不得不承認!”


    想想也是,如果以目前在世的商人來評比,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的。最簡單的一個道理,那就是林誌超不僅是白手起家,還是橫跨很多行業的霸主,這兩點才是最難做的。


    有了這樣的開頭之後,英格蘭銀行董事會很快決定,將巴林銀行出售給林誌超。


    畢竟,條件太豐厚了!


    八達通金融集團收購巴林銀行成功,頓時在世界上掀起很大的浪花。


    一個香港的本地金融公司,居然收購了英國的老牌銀行,簡直就好比後世的印度人做了英國首相一樣。


    而香港的華人,再次歡唿!


    而林誌超的影響力,更加的巨大。(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