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祝珊家族的官司,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傳媒追蹤報導這宗家族官司,在香港大演‘豪門恩怨’。


    原來,自張老太太死亡之後,這個傳統的‘同居共財’家族立馬分崩離析。


    這場‘豪門恩怨’的雙方分別是張玉良和他的二嫂崔秀英,最開始是在張老太太死亡後,張玉良以祖宅需要發展為由,將張氏家族趕出祖宅。這樣做的後果,可能就是象征著‘同居共財’沒有證據和法律效應,張玉良可以獨自得到家族的財富。


    由於崔秀英不願意搬遷,張玉良使用‘斷水斷電’等惡劣手段,逼迫崔秀英;最終雖然成功,但張玉良的三哥張玉麟受到刺激,突發心髒病逝世。


    最後,雖然崔秀英得到法院的調解,獲得1500平方尺的住宅單位一個,但也得不到張興業堂的‘補償’。


    崔秀英並未甘心,繼續就家族財產分配問題訴諸法院,希望討個公正的說法。


    張玉良先下手為強,委托香港大律師行,聘請十多位禦用大律師;因為按照規定,某一律師行接受了訴訟一方的委托,就不得接受另外一方的委托。


    幸虧崔秀英女婿羅德丞擁有一家律師行,且出身香港羅文錦(父)這個大律師家族,母親是何東長女。由其女婿出麵,平清列顯倫、烏瑪士、麥當奴三位大律師。


    雙方案件的開庭,在4月中旬開始。


    主審法官是後世臭名昭著的柏嘉,也就是宣判陳青鬆無罪的那個法官,還倒賠兩名被告3600萬港幣;而這位法官,此時還是聲名赫赫的英籍大法官。


    外麵的輿論普遍認為,崔秀英打贏這場官司的唿聲最高,法律界人士亦認為勝訴已經定局。


    然而沒有想到。


    開庭的這一天,主審法官柏嘉亦指控混亂、錯綜複雜為理由,推翻原告所有的申請。


    崔秀英敗訴,而且還要承擔高昂的訴訟費800萬港幣。


    事後。


    在張玉良的‘金枝玉葉號’豪華遊艇,他邀請所有的聘用大律師赴宴祝賀。


    “張先生,你這次勝訴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的三嫂譚愛蓮並沒有加入你二嫂的同陣營。所以,如果你想沒有後患,必須得想辦法處理這件事。”大律師羅伯特說道。


    張玉良共有四兄弟,老大張玉階在1959年死亡,其子女早已經移民,並沒有參與這件事;老二張玉麒死得最早,在1952年就意外落海死亡,死前是政府公職人員,而崔秀英則是其妻子。


    老三張玉麟1979年死亡,生前是張氏家族的發言人,喜歡公關和參加一些組織,比如曾是是五邑商會的會長、保良局總理等,妻子譚愛蓮的娘家背景深厚,連張老太太也不敢過於得罪,是張氏家族的特殊人物。


    張玉良說道:“我知道,我已經私下給了她幾千萬,她已經同意不卷入此事。而且,我的三嫂也不喜歡這些麻煩。”


    羅伯特笑道:“哈哈,如此張先生的事情已經妥當。”


    一眾律師紛紛笑了起來,他們是律師,不是慈善家,所以打贏官司最重要。


    而且張玉良之所以能打贏官司,是法律隻看證據,不看什麽‘同居共財’這種沒有法律依據的事情,更何況最後也不是同居共財,祖宅都已經拆了。


    與此同時,張玉良從60年代初,便已經擠走大侄子,三哥亦不像醉心商業,他便一家獨大,早已經將張氏財富緊緊掌握。


    目前張玉良的財富大概是會德豐的30%股權(10億港幣左右),再加上個人企業的財富,差不多也有個10多億的樣子。


    實際上,身價縮水很多了!


    前世在八十年代,李家成不敢說自己是香港最富有的,有幾位就比他富裕,這裏麵恐怕就有張玉良;雖然是誇張一點,但張玉良在前世八十年代中後期,身家應該也是100億左右。


    張玉良和一眾大律師喝著頂級名酒,他心裏非常得意。


    努力奮鬥那麽多年,財富終於都歸他了。


    有時候他也會在一個人的時候想想,當年得罪林誌超真是他最大的錯誤,不然自己的財富可能還能增加個幾成。


    這邊,林誌超來到小馬登的辦公室。


    雖然是小馬登,但年齡比林誌超還大上十歲。隻因為林誌超曾和老馬登有過交集,所以他一直心裏稱唿其子為小馬登。


    “馬登先生,我們長實集團有意出售會德豐大廈和馬登大廈的半數股權,所以特來和你商量一下。”林誌超說道。


    會德豐大廈,位於畢打街(中環心髒區域),正在重建中,高24層,樓麵三十二萬平方尺出頭,價值超過15億左右;馬登大廈(前世更名不詳),一座中型中環大廈,價值在8億左右。


    兩座大廈重建,建築費和其它費用,總計花費在6.5億港幣,由長實集團全部支出,然後占有兩座大廈的50%股權。


    當然在1980年初,香港的大廈還沒有如此貴,期間陳青鬆炒‘金門大廈’有帶動的作用,再加上這一兩年漲得厲害。


    小馬登一愣,隨機說道:“如此優質的物業,貴公司居然舍得出售?”


    林誌超說道:“正因為優質,加上現在兩幢大廈價格能買很貴,所以長實集團想迴籠資金。”


    小馬登馬上問道:“林先生覺得能估值多少?”


    林誌超說道:“23億完全沒有問題!現在中環每平方尺租金已經高達28~30港幣,會德豐大廈建成後,每年租金都可以1.1億.”


    目前,隨著炒房勢力大,物業價格已經不能按照十年租金計算,而是15倍左右。也就是相應的,理論迴報率隻有7%左右。當然買家也是要對未來有信心,相信租金和物業升值,那麽迴報率就會變高。


    小馬登頓時眼饞,但他隨後說道:“林先生,我理解你的想法,不過這兩幢大廈畢竟我們也有一半業權,所以我希望有個好的合夥人。這樣,你可以放出消息,但如果我介紹的人以23億估值買入,這筆交易就算成功。”


    林誌超說道:“這個當然沒有問題!”


    他已經隱隱約約想到,小馬登該不會是介紹張玉良買入吧,畢竟兩人是合夥人。


    翌日。


    小馬登找到張玉良,提出讓其購買會德豐大廈和馬登大廈的另外一半股權。


    張玉良驚訝的說道:“這麽貴?”


    小馬登馬上說道:“怎麽會貴呢?去年金門大廈售價到高達16億,會德豐大幅雖然樓麵少了十萬平方尺,但勝在地段更好;再加上最近一年大廈升值不少,會德豐大廈估值15億、馬登大廈估值8億絕對沒有問題。若不是我的麵子,長實集團未必肯售!”


    張玉良頓時思考起來,他肯定拿不出11.5億的現金流,但是可以通過銀行貸款,或者分期付款。現在的問題是,這兩幢大廈值不值?


    會德豐大廈和馬登大廈的地理位置沒得說,在中環心髒地塊;相反去年的金門大廈,是在金鍾區域,價值要低一些。


    “長實集團為什麽要出售如此優質的大廈?”


    “因為有錢賺!這兩幢大廈的建築費及其它費用,總計約6.5億,他們三年多時間賺5億港幣,何樂而不為。至於長期收租,他們可能嫌周期長,而你就不一樣了,你不是一直希望在中環有座像樣的頂級大廈嘛?”


    張玉良當年錯失德輔道中的‘國際大廈’(拍賣場輸給林誌超),一直有些耿耿於懷,畢竟這座大廈如今價值十多億呢!


    “我再考慮考慮!如此大一筆交易,我一時間還做不了決定。”


    “好,我等你消息。長實集團那邊也放出消息,恐怕也有其他競爭對手,但我希望和你繼續合作。”


    小馬登喜歡張玉良低調的性格,若是張玉良的私人企業買下這兩幢大廈,外人都隻會認為是會德豐集團的,是馬登家族的。而張玉良要的隻是收益,不在意名聲,兩人正好互補。


    一周後。


    長實集團準備出售會德豐大廈和馬登大廈50%股權,以及旺角地鐵站上蓋的發展權——旺角中心,這個消息在業界放出後,吸引不少人前來接洽。


    這其中就包括永安郭家、李福兆家族,以及東南亞資本、澳洲資本、美國資本等,紛紛表示有興趣。


    其中永安郭家最關心的問題是,能不能將馬登大廈更名為‘永安大廈’,作為總部大廈。當然,若是會德豐大廈有意全部出售,永安願意以17億港幣拿下。


    得知永安郭家的意圖後,林誌超忍不住笑了出來,前世永安為什麽會被鄭家純狙擊,說白了就是在這個時候斥巨資買下大量的優質物業(前世的聯邦和國際大廈等一流中環大廈);這個時候買貴了,不僅僅是相當於要五六年才能漲迴來,更重要的是這幾年錯過發展的機會。


    不過比起永安郭家,林誌超更希望張玉良家族買下會德豐和馬登大廈的半數股權,既可以讓小馬登滿意,又可以讓張玉良冷靜冷靜。


    這個當然不算收拾人,畢竟買貴買便宜,一切都是自願。


    看不清形式,更怪罪不了別人。


    “父親,錦興置地表示願意就會德豐和馬登大廈進行談判!”林瑞寰走進來說道。


    林誌超抬起頭,說道:“那你就請他們上門來談,價格沒有談判的餘地,相信小馬登可以通知。相信談判的是支付方式,這個也得按照我們的最低要求來,分期不能超過一年時間,首付不能低於35%。”


    今年三十二歲的林瑞寰,已經接過黃昌宏的工作,總管長實集團全局工作,直接向林誌超工作匯報。至於黃昌宏,現在僅擔任長實集團董事職位,算是半退休狀態。


    長實集團的第二代管理層,目前已經到位林瑞寰、麥裏斯、周淮安,至於霍建寧才剛剛升任會計部主任,距離高層還有一段距離。


    而第一代管理層中,周福照、胡兆旭、梁冠昌(商業地產)等,都還能堅持5~10年。畢竟在這種企業當中,是可以工作至70歲的。


    “好父親是擔心地產下跌,對方無力支付後續的費用?”林瑞寰問道。


    最近公司的高層,總能從董事長身上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風險控製。按照過往的經驗,那麽就是有危機即將到來。


    “嗯,預防總是好的。首付隻要支付35%,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虧。”


    “好的”


    一般來說,這種違約,代價是非常大的。特別是香港這個法治社會,違約的代價不僅僅是沒收‘定金’,還需要賠償損失,以及被收迴物業。


    5月,長實集團在尖東投資的‘尖沙咀中心’和‘希爾頓酒店’相繼開業,集團商業地產再添一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香港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利潤基本都在5000萬港幣以上;而中環的一幢大型寫字樓商廈(30萬平方尺樓麵出頭),年收益1個億都不是大問題。


    尖沙咀中旬雖然不是在中環,但尖沙咀是香港的旅遊區,隨著來港旅遊的人數突破800萬,故尖沙咀的商業地皮和樓宇,未見得就輸給中環,至少也可以堪比金鍾。


    希爾頓酒店開業這天,也是來了不少商界人士祝賀。


    林誌超出席了酒會,招待了一眾嘉賓。


    正當他和朋友兼嘉賓有說有笑時,陳青鬆主動來到林誌超身邊,說道:“恭喜林生,再添一雙虎翼。”


    兩人見過,但來往不多。


    林誌超也客氣的說道:“後生可畏,陳生最近可是叱吒商界,聽說你和鍾生聯手,再奧克蘭市投資1億美金。”


    陳青鬆內心大喜,沒想到廣告真做到大佬耳裏,看來他的做法非常有效。


    “林生過獎了,和你還差得遠,畢竟您在曼哈頓可是一口氣買下九幢商業大樓。”


    “你能在短時間發展如此厲害,也非常不錯。”


    一番客氣下,陳青鬆又說道:“林生在尖東和尖沙咀都有一家五星級,特別是彌敦道的美麗華酒店,房間數聽說上千間,看來您是非常看好香港的酒店業前景。”


    本來隻是隨意的一種交談,陳青鬆也是想和林誌超套近乎,然後爭取可以合作一下,這樣更有名譽和影響力。


    林誌超說道:“美麗華酒店和購物中心的那幅地皮,我打算出售。所以就在旁邊修建了一座新的美麗華酒店,以免讓美麗華酒店營業。所以說,1100間客房也隻是短暫的。”


    陳青鬆眼睛一亮,沒想到厚著臉皮上來,居然聽到如此好消息。


    “林生,美麗華酒店和購物中心的地皮有多大,貴方真的想出售?”


    “8.8萬平方尺好像吧,若是重建可以增加30多萬平方尺的樓麵,達到100萬平方尺的收租麵積。出售當然想出售,你若是有意,晚點可以來我們公司諮詢。”


    “好的,謝謝林生告知。”


    “這有什麽,我們正打算放出消息呢!”


    林誌超當然並不是真想賣給陳青鬆,除非陳青鬆有強力的盟友,以及不低於三分之一的撻定費(定金)。


    事實上,林誌超也不一定非得出售。能出售最好,不能出售則留著八十年代後期重建成購物中心+寫字樓的模式。


    至於美麗華酒店,已經在對麵的樂富大廈舊址上重建,並已經投入使用。


    當天的希爾頓酒店開業,舉辦得非常成功,吸引海內外名流參加。希爾頓酒店(尖東)和尖沙咀中心,都位於尖東的西側梳士巴利道入口處,擁有一流的海景。(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