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經理、胡經理,你們在公司呢!”李高福來到長江實業的寫字樓,看到黃昌宏、胡兆煦,便親切的打招唿,絲毫沒有擺譜。


    雖然,曾經大家是同事,但他明白,沒有林誌超的一路扶持,他可能會是長江係集團的一員高層;可能,還做不到黃昌宏、胡兆煦的高層位置。


    “李生,你紅光滿麵,看來最近又賣了新樓盤。”胡兆煦笑著迴應道。


    言語之中有一些玩笑打趣的成份,儼然當做以前的相處關係,絲毫沒有因為李高福已經是千萬富翁,而討好獻媚。


    李高福馬上說道:“現在樓不好賣,地價死貴,哪裏又那麽容易!倒是那麽長江置業,信譽好、口碑好,今年出售了不少樓盤。”


    說完,連忙告辭,跟著職員朝林誌超的辦公室走去。


    胡兆煦說道:“樓不好賣是真的,北角那個地盤一個月才勉強售罄,這還是打了九折。聽說,大聯合置業有幾個樓盤擠壓在手裏,他們還在繼續貸款買地。”


    黃昌宏說道:“嗯,現在外麵開工那麽多樓盤,供大於求咯!”


    兩人簡單的交流幾句,便各自迴到崗位。對於李高福身份的轉變,他們早就習以為常。李高福和老板關係匪淺,再加上膽子大,敢去走私,發達也很正常。唯一沒有想到的,恐怕就是發達得太狠了,當年走私的何其多,能有幾個成為地產大亨的,也隻有李高福、飛艇泰、張錦記、李康節。


    林誌超的辦公室裏。


    “林生,我在上環永樂街的那塊商業地皮,已經在聘請則師樓進行設計,所以想請保利建築參與建造。”李高福喝了一口茶後說明了來意。


    他對保利建築非常放心旗下的樓盤都是其參與建築,對李保羅這個建築奇才也非常滿意。


    林誌超點點頭說道:“行,正好我們也在重建雪廠街10號。”


    保利建築已經在業內打出名氣,除高福置業的樓盤外,還承接了不少外麵的樓盤建築。雖然沒有建築過商業大廈,但本身就有則師樓指導,及保利建築也有洋人建築師顧問。


    一般的住宅樓盤,長江置業都已經可以自行設計,無需外雇則師樓。


    李高福隨後說道:“最近房子不太好賣,我正好一邊處理旗下2個樓盤,一邊調集資金開發商業大廈。”


    林誌超記得,李高福開發了也有十個小樓盤,看來獲利也是有兩千萬。


    “樓盤好不好賣?”


    “很是不好賣!我一個樓盤開盤,一周隻賣出五分之一不到,後麵幾乎快無人問津的程度。”


    看來,市場提前飽和了。


    林誌超感歎道:“大家一窩蜂的進來搶食,搞得地價飛漲。港九市區地皮居然要170~180港幣,真是離譜。”


    沒有足夠的利潤啊!


    對於林誌超來說,一個樓盤的利潤就是要100%才像話。


    李高福說道:“何止地皮漲價,現在建築材料全部漲價,就連建築工人都漲價。一個樓盤下來,能賺50%就不錯了。而且越是這樣,有的人越是拿地盤兇猛,看樣子打算‘薄利多銷’。”


    有的人是誰,無外乎就是李康節、陳德泰等人。前世,香港的地產商也不是天生就‘眼光犀利、有遠見’,而是前輩們的教訓累計出來的。


    聊了一陣,正好午餐時間,兩人約著去了茶樓食飯。


    走在中環的街頭,林誌超感歎道:“中環將進行一場地產商業革命,再過十五年,怕是高樓大廈一排排矗立,這些老字號也要麵臨危機了!”


    他是一個非常喜歡香港曆史的人,這些年來,他一直用照相機、攝像機記錄;這些資料既可以將來欣賞,又可以給自己的傳媒集團作為資料。


    李高福自然沒有這些感歎,隻是說道:“老字號生意那麽好就算房租貴點,也能生存下來。”


    林誌超笑道:“有點道理!我們香港人既能接受新潮流,也能守護傳統。”


    不過呢,像陸羽茶室那樣的茶樓,將來會麵臨著房租高企,及顧客老齡化的後果;頭部幾家還能堅持到二十一世紀,其它就隻能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中。


    兩人交談之中,走進一家‘九記牛腩’。


    “潘老板,4碗清湯腩!”林誌超喊道。


    這家牛腩餐館,叫做‘九記牛腩’,老板姓潘,今年才剛剛開張。恰逢被林誌超發現,覺得很不錯,便偶爾中午來吃午餐。


    叫四碗的原因不是林誌超胃口大,而是跟著1個保鏢一個司機,大家一起吃。


    “好咧,林生你稍等!”潘老板高興的說道。


    他是去年開張的,對於林誌超這個大亨能光顧,他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逢人便吹噓連林誌超這樣的大老板,也對自己的牛腩讚不絕口。


    靠著這種吹噓,九記牛腩的生意還真是蒸蒸日上,每到餐點便人擠人。


    可惜潘老板不知道買個照相機,若是能將林誌超來吃飯的招牌掛在牆上,保證生意興隆百年。


    這隻是一家小店,大概不到十張台子,不一會便坐滿了。


    桌子都要拚桌,林誌超也習以為常。


    不過上菜很快,大概六七分鍾便端上四碗清湯腩。


    林誌超先喝上一口鮮白的湯汁,濃鬱的牛骨湯滋味瞬間襲上大腦。


    “這湯好喝,正宗的牛骨湯,熬得夠久!”


    李高福講道:“材料正宗,才能開得下去。他這價格不便宜,食材不好,大家也不會捧場。”


    林誌超點點頭,做生意是這個理,特別是在這個年代,可沒有那麽多科技和狠活,湯汁可以用網購調料包,保證白到嚇人、鮮到犯罪。


    夾起一塊牛腩,兩邊有不少筋膜,林誌超毫不猶豫的咬上一口,筋膜軟糯,微微粘牙,但口感卻非常的好。


    牛腩隻有一頭牛的5%重量,而九記牛腩需要三小時慢燉,所以完全不會咀嚼不動。


    “保持這個手藝,潘老板你這個店就是傳家寶,傳兒子,傳孫子,代代相傳,就是一筆財富!”林誌超笑著對旁邊潘老板說道。


    潘老板一聽,連忙說道:“謝林生誇獎!我做生意肯定會踏踏實實,絕不為了省功夫,讓您們這些老客戶失望。”


    他是剛剛創業,九記牛腩就是他到處借款開設的一家店。如今有林誌超這個商業大亨光顧和稱讚,他頓時備受鼓舞。


    其實,他之所以認識林誌超,不是他見多識廣,而是林誌超每次來吃飯,會開著一輛豪華汽車停在門口。


    幾次下來,潘老板便知道林誌超身份不簡單,林誌超倒也沒有隱瞞什麽,介紹自己是做航運和地產的。


    不消說,姓林、做地產、做航海,那就是獨此一家,香港人誰不知道。


    隨後,林誌超等人專心吃飯,很快他將一晚清湯牛腩全部吃光,連湯都幹幹淨淨。


    這樣給人一個印象,林誌超比較節約。


    吃完飯,林誌超看看手表,放鬆的說道:“我去五豐行買點茅台,高福哥要不要一起?”


    李高福點點頭,說道:“嗯,正好我也買點!”


    隨後,兩人便驅車去五豐行店鋪。這家公司是華閏的子公司,主要從事內地鮮活食品等銷售,同時也是茅台外銷的代理商。


    林誌超買了不少茅台,這是出於前世對茅台的印象,所以除了喝一部分外,他還窖藏了不少五十年代的‘金輪牌’茅台。至於飛天牌,目前茅台還沒有注冊呢!


    此時的茅台外銷情況並不樂觀,是因為包裝上又一個五角星,這在海外被視為‘輸出’;別人會覺得喝個酒,還要聽你輸出,肯定是不樂意的。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再過一兩年,飛天牌也該出來了,屆時包裝一換,更容易打開海外市場。


    畢竟一噸酒,可以換40噸鋼材,為什麽不好好銷售呢!


    筲其灣。


    李家成看著塑膠機器生產出雙色塑膠花,臉上的神色非常興奮。他知道,隻要長和塑膠廠是第二個研發出雙色注塑,那麽年產值可以翻一倍,甚至兩倍。


    去年,長和塑膠廠年盈利高達近三十萬港幣,是以前隻生產日用品和玩具時的五倍利潤;是塑膠花拯救了他,讓他看到了迎娶表妹的希望。


    當然,區區年盈利三十萬港幣,他依舊不是很滿足,他渴望做到年盈利百萬港幣。


    李澍霖高興的講道:“誠哥,我們現在應該有資格打入歐美市場了吧?”


    截止目前為止,長和塑膠廠的產品幾乎都是東南亞市場和本地市場,隻有2家歐美小批發商進行了采購。


    誰都知道,歐美批發商非常看重實力和信譽,顯然長和塑膠廠是不合格的。特別是,香港最大的塑膠花工廠——長江塑膠廠,才是這個行業的首選,很多歐美批發商都會選擇他們。


    李家成說道:“沒問題的!目前我們是香港第二個掌握雙色注塑法,你看這個塑膠花的品質,絕對深受市場歡迎。”


    李澍霖點點頭,隨後又擔憂的說道:“就是塑膠機器老點,不少客商都有這種微詞。”


    李家成雖然也有這種擔憂,但現在想的不是換新機器,而是增加產量,擴大規模。如果一年可以賺一百萬,他就考慮搬遷新廠房,再購買一些較好的二手機器。


    “一步步來!做事情要踏踏實實!而且,我們用二手機器生產出媲美新機器的產品,這才是本領,別人也會誇獎我們善於管理。”


    此時的長和塑膠廠,李家成占股隻有60%,其餘都是親戚占股。好在經過去年的經驗,大家都徹底放心和信任李家成。


    一周後。


    林誌超坐在長江工業集團的辦公室,長江塑膠廠的陶德榮進來匯報工作。他已經很少管理塑膠花、假發產業,但不代表兩個總經理不匯報工作;若真是那樣不懂事,怕是也難以勝任子公司總經理了。


    長江塑膠廠新的一年在第一個季度繼續表現不錯,未見頹勢,林誌超猜測,塑膠花再流行5年以上不是問題。


    當然,不流行不代表產業消失,隻是說不再增長需求,真正‘消失’應該是石油危機後,市場逐漸拋棄了這種石油衍生品。


    “老板,長和塑膠廠也研發出雙色注塑法,聽說也開始出貨雙色塑膠花了!”陶德榮講了一句題外話。


    他就記得,老板有些關心長和塑膠廠,他猜測可能是因為這家塑膠廠取名的時候,故意碰瓷長江塑膠廠。


    林誌超抬起頭,問道:“他們規模如何?”


    陶德榮說道:“據說就幾十個人,一年賺個幾十萬的樣子。”


    林誌超腦海裏思索起來,前世李家成今年才進入塑膠花產業,也賺到了第一個百萬,次年更是賺了幾百萬。


    如今,他就是研發出雙色塑膠花,最多百萬也就是極限了。這樣一來,五十年代末期是建不起12層工業大廈的。


    可以說,一旦錯過時間,李家成進入地產也隻有等1965年的銀行危機,因為那個時候地產也會暴跌。


    如此一來,李家成那個時候身價也不過幾百萬,不到一千萬。這點財富,壓根翻不起浪花了。


    不再是競爭對手!


    林誌超這樣想著問題,但嘴上還是說道:“既然有第二個工廠研發出來,那就把我們的技術指導給旗下合作工廠吧。”


    陶德榮點點頭,說道:“就算我們不指導,估計也會有第三家、第四家,再視為珍寶,也沒有必要,正好做個人情,也緩解一下產能。”


    他沒有多想,知道老板還是有些在意在產業內的影響力,畢竟以老板如今的身份,是很注重那些聲譽的。


    陶德榮離開後,林誌超笑了一下。


    李家成需要磨練啊!


    事實上,再磨練也廢了。比如他在1965年前賺了500萬港幣,這點錢投入地產,根本翻不起浪。


    而他在前世,那個時候身價已經是三千萬以上,都是在塑膠花賺的。


    真不是對手了!


    林誌超努力揮去腦海中的想法,一直以來,他努力的提前削弱對手,免得將來產生激烈的競爭。這樣的做法,大家也不會產生矛盾,和和氣氣的,很好!


    另外一邊。


    蘇伊士運河在4月初開始疏通,航運價格也開始一落千丈。當然了,航運價格還是比蘇伊士危機前的行情好一些。


    林誌超猜測,預計兩年後才會真正進入航運小寒冬——運費低,業務少。


    包宇剛能在這個時候,增加三艘船已經不得了。再加上沒有匯豐銀行的全力幫助,以及林誌超在日本工商界已經打出名氣。


    包宇剛也不是對手了,八十年代初,能擁有兩三百萬載重量已經頂天了。


    所以,林誌超在航運的競爭對手,隻有他自己。


    就是一直擴充船東就是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