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家族的誕生正文卷第080章【製造產業】荃灣,青山道。


    唐仲源、宋巧玲夫婦開心的站在一幅地皮上,這裏已經鋪上了地毯,周圍還布置了一番,而今天正是東方紡織第二個工廠奠基儀式。


    東方紡織的第一個工廠,占地僅三萬平方尺出頭,廠房也是一層廠房;由於有長江實業的訂單,所以發展迅速,訂單處於很不錯的狀態。


    在長江實業籌備擴大規模的時候,林誌超自然要通知唐仲源考慮投資新的工廠;所以東方紡織立馬準備在旗下的一幅8萬平方尺的地皮上,興建一幢三層工業廠房。


    林誌超沒有道理不扶持自己的嶽父,畢竟將來還要讓嶽父嶽母通融一下;與此同時,他也需要自己的商業聯盟。


    唐仲源是紡織行業的老行尊,管理和技術是沒有問題的,缺點是魄力和銷售能力稍顯不足。


    當然,有林誌超做靠山,唐仲源也是魄力和銷售水平都在提高;就好比一個中等生,有優等生進行補課一樣,總歸會起到很好的促進效果。


    “仲源老弟,恭喜恭喜!”上嗨灘紡織大亨王統元,前來祝賀道。


    “統元兄,歡迎歡迎!”唐仲源高興的迴應道。


    擱以前,這些上嗨灘紡織大亨的眼裏,隻有自己的堂哥唐炳源,而自己的標簽是唐氏家族的族人,唐氏紡織工廠的股東和高管。


    而如今,大家儼然已經視他為同一個商業層次的人,這個變化讓唐仲源心裏頗為享受。


    “投資很大啊!”王統元讚道。


    唐仲源謙虛的說道:“那裏那裏,就是建一個三層工廠!哪像統元兄,是我們同業的翹楚,規模最大。”


    王統元在1947年2月就從英國訂購了一批紡織機器,後來民國政府電告他因為外匯極度不足,並警告他不允許進口;於是,王統元就讓英國廠家將紡織機器,運往香港,並投資工廠。在今年,王統元又從上嗨灘帶領80個優秀工人和技術員來到香港,他則兩邊奔跑。


    “謙虛啦!你的規模也不小!”


    兩人互相客氣一番,很快又有人前來。


    隨著金圓券的瘋狂貶值,上海灘富豪不甘心財富被薑家王朝吞沒,所以紛紛開始變賣資產,籌備移居香港和海外。前來打前陣的,已經有不少了。


    唐炳源也帶著妻子溫金美前來祝賀,畢竟都是唐家人,豈有不給麵子的道理。


    溫金美快人快語:“仲源,你這一到香港,就跟變了個人似的,真看不出你以往有這個魄力呢!”


    唐仲源自然不會和女人一般見識,便笑著說道:“堂嫂說笑了!到了香港,我才知道錢不經花,坐吃山空不是個辦法。這人一被逼迫,自然就多了幾分膽量。”


    這話說得很圓滿,無縫可叮。


    溫金美卻硬要叮一口,笑著說道:“你找了個好女婿嘛!”


    唐仲源靠林誌超,在這個圈子自然不是秘密,東方紡織的訂單有近三分之二來自長江實業。


    溫金美的話音剛落,周圍的人紛紛關注起來。


    有人說道:“這麽說來,長江實業又要擴大規模了?”


    唐仲源並不在意,笑著說道:“尚不清楚,反正他預期明年的訂單翻倍,所以我就正好擴大工廠。而且,我很看好香港的紡織業發展,我們不僅僅要將產品輸往東南亞,更要將產品輸往歐美。”


    “好,仲源兄有誌氣!”賓客裏有人附和道。


    一時間,溫金美頓時感覺輸了一籌,因為丈夫今年才開設工廠。


    不一會,林誌超攜唐彩芸姍姍而來,同行的還有東亞銀行簡東浦,算是給足了唐仲源的麵子。


    當然,對於簡東浦來說,東方紡織也是東亞銀行的貸款對象,他參加一個奠基儀式並不浪費時間。


    當王統元和林誌超交談的時候,林誌超第一想法不是王統元是上嗨灘紡織大亨,而是他有個侄子叫王國旌;這個王國旌是個紈絝子弟,前世卻是關芝琳的前夫,雖然婚姻僅幾個月。


    看著不少上嗨灘的紡織人士,林誌超感歎,香港的紡織業將來是江浙滬人的天下,明年現實陳廷驊、唐翔千、曹光彪、安子介、周文軒等,這些人將會齊聚香港。


    不過,成衣業呢?


    香港的成衣大亨好像都是粵省人,比如林百欣、羅定邦、陳瑞球等,這讓林誌超有些想法。


    畢竟他早晚要進入服裝領域,提前介入顯然是必須的。


    不過提前介入,並不是馬上介入!


    如果讓他僅僅是幫東南亞、非洲做做代工,他顯然是看不上的。太浪費他的時間和精力,也學不到什麽經驗。


    他打算做品牌!


    林誌超的眼睛突然一亮,想到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據他所知,德國人在1911年創立的香港鱷魚恤,此時已經被港府沒收,品牌尚未出售。


    若是他將其拿下,發展恤衫、襯衫、皮鞋、皮具等,做香港的中高檔服裝品牌,顯然是個很好的選擇。


    想到這些,林誌超露出一絲笑容,沒想到看到如此多的紡織大亨,他居然獲得一個靈感,真是沒有白來這一趟。


    參加完東方紡織的奠基儀式,簡東浦跟著林誌超來到長江實業考察。


    林誌超是東亞銀行最大的債主,數額高達300萬港幣左右,簡東浦豈有不認真的道理,東亞銀行幾乎是時刻盯著他的產業發展,以免造成銀行巨大的損失。


    “沒想到小小的拉鏈產業,居然如此有前景。真是人的眼界,決定著其發展。”簡東浦不得不誇獎林誌超到。


    隻見長江實業的工廠,井井有序的工人正在生產,機器源源不斷的吐出拉鏈,這幅景象就好比是參觀印鈔機廠。


    林誌超笑著說道:“我的壓力也非常大,rb已經出現機械化生產拉鏈,競爭一觸即發。”


    簡東浦對林誌超很有信心,說道:“你不是已經改良自動拉鏈機器,和首創拉頭衝壓機,我相信長江實業能將拉鏈打入世界,成為行業巨頭。”


    開什麽玩笑,他考察長江實業也是好多次,自然知道這裏麵的複雜程度——機械改良。


    林誌超說道:“這倒是必須努力的方向!”


    長江實業已經和伯恩機械建立機械合作,將來在機器上輸給其它對手;至於原材料的問題,林誌超想過,不管是鋁合金、銅,還是將來的尼龍等,盡可能的發展投資,哪怕是去台島和東南亞建廠,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了,你將這周邊的地皮全部買下,難道是打算炒地皮?我看江浙滬的紡織,開始在荃灣建廠,莫非伱認為這邊會升值很快?”簡東浦又問道。


    他很看好林誌超的商業才華,所以不留餘力的支持,畢竟扶持這樣一個商業大亨,一旦成功,對東亞銀行的好處不言而喻。


    “升值是肯定的,但我不一定會炒地皮。這些地皮,以後可能都會用於建設工廠。我相信,香港的工業化,會隨著內地企業主、技術工人、機器、資金等的到來,到達一個很高的比例。我自然也不想落後,在製造業中大顯身手。”


    簡東浦頓時感歎,林誌超年少誌高,六七十畝的大型工廠,這得多大的產值和規模。


    與此同時,他從林誌超的話中捕獲一個有用的信息,那就是香港的工業化前景很好。他對林誌超還是比較看好的,所以這個信息有助於東亞銀行的參考——增加製造業的貸款。


    隨後,林誌超又帶簡東浦參觀了正在施工的三層廠房。在這個荒野的荃灣,長江實業就好像一個崛起的明珠,正在逐步照亮整個荃灣。


    參觀的同時,林誌超也是在考慮一個問題。


    長江實業是時候成立研究院了,隨著內地來港的人增加,這些人當中不乏人才濟濟,此時不招募更待何時。


    機械人才、管理人才等,他都需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