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家族的誕生正文卷第079章【星島建廠】林誌超坐在簡東浦辦公室的沙發上,品著簡東浦親自泡的茶,頗有點來到自己辦公室的感覺;當然,他的辦公室甚是簡陋,和華資最大銀行的總經理辦公室,不可同日而語。


    東亞銀行的存款已經達到6000萬港幣,可謂巨無霸華資銀行。


    若不是東亞銀行後世太過保守,也不會被恆生銀行趕上。


    “為了長江實業貸款而來?”


    簡東浦率先介入正題,他算是發現了,這個年輕人比自己還坐得住,就好像吃定東亞銀行一樣。


    “嗯。長江實業欠東亞銀行的第一筆貸款40萬港幣,馬上就要還清。所以,我想再借貸100萬港幣,兩年期的。”


    這個年代銀行放貸的風險較大,但年息都在15%左右,可謂暴利。


    當然,就算如此暴利,大多數華資銀行家也不滿足,他們覺得幹脆放貸給自己,能賺得更多。


    ‘銀行的錢,就是自己的錢’他們大概是這樣想的,所以華資銀行後來全軍覆沒,僅剩下穩健的東亞銀行。


    簡東浦頓時認真起來,講道:“資金的用途呢?據我所知,你購買機器都是采用分期付款,用不著如此多的錢吧?”


    林誌超便將自己發展長江實業的四個計劃——荃灣建廠、荃灣地皮、星島建廠、購買機器,一一講清楚。


    “你為什麽要去星島建廠?”簡東浦馬上抓住最大的疑問。


    在這個時代,信息不是很通,中小企業誰會跨境投資工廠啊!雖然,香港至新加坡隻有幾小時的飛行航程,又同為英殖民地。


    林誌超早已經準備好說詞,便分析道:“長江實業的拉鏈產品,最終會卷入和rb、美國、歐洲的直接競爭。為了防止有一天,他們設置貿易堡壘,那麽長江實業就可以充分發揮海外工廠的優勢。雖然這一步還很遙遠,但我卻不得不提前布局。”


    簡東浦頓時佩服林誌超的遠大目光,他並不懷疑林誌超的能力,畢竟改良自動拉鏈機器、研發拉頭衝壓機這樣‘高科技’的事情,都被他搞定。


    試問,這樣的經商天才,難道不能在製造業走得更遠嘛?


    “100萬港幣的貸款夠嗎?荃灣那些地皮就值上百萬吧?”簡東浦主動詢問道。


    林誌超誠懇的說道:“荃灣的地皮不是必須投資的項目,雖然我看好荃灣成為內地到港企業家的工廠樂園,所以可以慢慢吸納。100萬港幣的新貸款,如果一年後才開始分期償還,資金方麵應該還是可以的。”


    簡東浦這時候說道:“東亞銀行可以貸給你150萬,同樣是一年後分期償還。但還是依照老規矩,整個長江實業抵押在我們這裏,包括你們的地皮、廠房、機器。”


    林誌超馬上答應道:“沒問題!”


    他才不怕債務多,就怕借不到。


    簡東浦點點頭,說道:“主要是我在想,如果你的那批新機器投入使用,那麽一年也許賺個300萬,利潤翻倍,也不是不可能。我又何必吝嗇。”


    這才是根本原因,試想林誌超利用六台自動拉鏈機器,都可以賺到150萬一年;如今采用更先進的機器,機器增加一倍多,賺300萬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賺200萬,也是值得貸款150萬港幣的。


    “打開歐美的拉鏈市場,我覺得也有很大的希望擴大一倍利潤。”林誌超認真的說道。


    此時,離美國宣布封鎖香港貿易的時間,應該還有足足的兩年時間。


    在這期間,足夠長江實業賺很多錢了。


    與此同時,林誌超好像記得,rb並沒有封鎖香港的任何貿易,相反還給予很多優惠。


    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在半島戰役中,rb承接了美國大量的訂單,因此經濟開始騰飛。而rb二戰後大量缺船,再加上本來就缺資源,所以這些都繞不開香港這個貿易港。


    基於這些分析,林誌超甚至覺得,rb政府可能不會對香港拉鏈製品進行貿易堡壘和抵製。


    那麽這樣一來,大家就是公平競爭原則了。


    .........


    林誌超帶著王良、鮑春來、黃昌宏三人,來到新加坡。


    來到武吉路參觀一番後,林誌超還看見一個比較熟悉招牌,那就是‘楊協成醬油廠’。


    “這個楊協成醬油廠挺大的?”他隨手指著一個工廠,並說道。


    王良多次往返新加坡和香港,對這邊已經算是熟悉了,便迴答道:“對,是去年購買的地皮,占地10英畝呢。”


    林誌超點點頭,這個楊協成醬油廠,乃是楊天恩家族的產業,將來還會在香港開設工廠;正因為旗下有如此多的地皮,後來遭到地產商的窺覬,受到了黃廷芳家族和郭令燦家族的收購。


    當然,家族產業被人窺覬,多發生家族內亂之後,否則外人怎麽可能輕鬆擊破。


    在周圍考察一番後,林誌超迴到王良等人的選址。


    “我們資金有限,購買個2英畝足以!”林誌超笑著說道。


    王良馬上說道:“嗯,價格差不多25萬港幣,這邊地皮比荃灣還便宜。當然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和香港差太遠。”


    香港此時好歹還有工業,但新加坡幾乎都是靠貿易。所以哪怕後世的武吉路,是高級住宅區,目前也不過是偏僻地段,價格還不及荃灣那個農村。


    “行,就這塊地皮了!”林誌超也沒有猶豫太久。


    此行,林誌超主要考察了新加坡的兩個地方,一個是武吉路,一個是烏節路。


    武吉路是打算開設工廠的,而烏節路是打算以後購買大量地皮的,進行商業地產投資的。


    接下來,林誌超又安排道:“這邊租賃個寫字樓,作為辦事處!第一是監督工廠的建設進展,第二是作為拉鏈銷售辦事點。黃經理負責建築,偶爾飛新加坡監督;鮑經理負責東南亞拉鏈銷售,而且也參與工廠建設,在香港、新加坡兩頭跑。”


    黃昌宏、鮑春來兩人馬上齊聲說道:“好的,老板。”


    隨後,一行人正式和新殖民政府簽署工廠地皮購買協議。


    事前已經多次溝通,所以直接交錢就行,一共是23.8萬港幣,還是相當的便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