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析出鹽,關勝寶便拿到了招冊。
顧正臣翻看過之後,將招冊交給郭臨川:“郭提舉,據其家眷與鄰裏供詞,趙瓜已是六十有五,王海六十有三,那兩個孩子,一個十二、一個十三,這到底是誰撒了謊?”
郭臨川看了兩眼,抬手召來趙瓜等四人,厲聲道:“你們竟敢隱瞞年紀,欺騙朝廷!”
趙瓜等人當即下跪。
王海喊道:“郭老爺,我們——”
郭臨川直接將招冊丟在地上:“不要給我說,給定遠侯解釋清楚!”
王海看向顧正臣,惶恐地說道:“定遠侯老爺,我們並非有意欺瞞,實在是想著還有一把子力氣,多製一些鹽換糧,也好養活家裏人,此事郭提舉根本不知情,全是我等自作主張……”
趙瓜磕頭:“確實是我等不覺老,還想為鹽場多製一些鹽,不得已才瞞了年紀,與郭提舉毫無關係。”
郭臨川抬手整理了下袍子,沉聲道:“定遠侯對這個結果還滿意嗎?”
顧正臣看了看老人與孩子,從嗬嗬的笑轉變為放肆的大笑,笑聲傳蕩在團院之中,翻出了牆。
有意思,實在是太有意思。
老人為家分擔,強撐著不服老,還能多幹一段幾年,顧正臣可以理解,可這孩子呢?
他們的父親可也是在團院之中,隻不過不在這個院子裏罷了!
一家一丁還不夠吃飽飯的是吧,這才需要將十來歲的孩子送過來,承大人都難承受的苦!
顧正臣看向郭臨川,收去笑意,拱手道:“郭提舉管理高家港鹽場相當厲害啊,顧某佩服。”
郭臨川抬手:“不敢當。”
顧正臣背負雙手:“鹽場的灶丁不知我的手段,可郭提舉應該知道一二吧,一旦我抓到破綻,你,包括整個鹽場的大小官員,但凡牽扯到私鹽買賣之中的,一個都別想活命!不要以為灶丁畏怕不敢說出真相,這裏就沒真相了!”
郭臨川淡定如常:“怎麽,在定遠侯眼裏天下官員就沒一個清廉的了?”
顧正臣嗬了聲:“清廉的官員自然有不少,可這裏麵有沒有你,那就不太好說了。”
火炙烤著盤鐵,鹵水逐漸蒸發,露出了白色的鹽。
嚴桑桑頗是不理解地問:“煎鹽便是用火煎熬,為何使用這種笨重又厚實的盤鐵,而不使用輕便的鐵鍋?”
顧正臣看向劉十二。
劉十二直晃搖頭,堅定地說:“不能用鐵鍋,鐵鍋很容易攜帶,他們隨時隨地都能煎鹽,到那時,誰知道他們製了多少鹽,萬一存有了大量餘鹽,偷偷賣了出去,豈不是私鹽泛濫?雖說盤鐵笨重麻煩,但每次煎鹽都有數,有人盯著,不會讓他們偷偷製鹽,每個灶戶有多少餘鹽,我們也都清楚,到時好依餘鹽多寡準備糧食。”
為了控製私鹽外流,寧願放棄高效率的法子,也要使用團煎法,這是現實。
“走吧,換個地方看看。”
顧正臣見已經出鹽了,雖說完全煎完這一盤鐵還需要一些時間,但已經沒看的必要了。
一處亭場,分散著數十個茅草屋。
軍士封住了道路,婦人、孩子與不明所以的灶丁都躲到了茅草屋裏,不安地透過窗子看著。
“娘,有人來了。”
頭發有些發黃的小悠墊著腳尖,雙臂橫著掛在窗口,眼見有人走來,趕忙告訴了母親。
“姐姐,讓我看看。”
四歲的弟弟小安有些急,可個子矮小,根本夠不著窗戶。
小悠的腳跟落了下去,抱起小安,小安趴在窗戶邊看去,迴頭對母親喊:“娘,來了好多人。”
秋娘縫補著衣裳,頭也不抬地問:“你爹迴來了嗎?”
“嗯——沒有。”
“那就不關咱家的事。”
秋娘抬手,針在頭發裏擦了下,隨後落下,手中的針一上一下,針線密密,原本破開的衣裳一點點被縫合。
小悠又迴了下頭:“娘,有人來了。”
秋娘低頭咬斷線,看了看縫補好的小衣,迴道:“娘親不是說了,不關咱家的事,過來小安,來試試這件小衣,冬日要來了,裏麵多少要加一件。”
“娘親。”
小安弱弱地喊道。
秋娘抬頭看去,隻見小悠抱著小安站在一旁,窗外站著一位儒雅的官人,紅袍上還打著麒麟補子,趕忙將衣裳放迴簸籮,走至窗邊看了看,行禮道:“草民見過官爺。”
顧正臣伸出手,摸了摸小安的腦袋,問道:“幾歲了?”
“四歲。”
“叫什麽名字?”
“孫安。”
小安並不懼生。
顧正臣點頭:“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孫娘子,可否容我等討碗水喝?”
秋娘看其身後站著不少人,甚至連郭提舉、劉總催等人都在,不敢怠慢,將門打開。
顧正臣走入房中看了看,地有些潮,也不甚平整,沒有桌子,隻是一塊木板拚在兩個木墩之上,也沒有凳子,但有兩個木墩,看向裏麵,蘆葦簾掛了一半,可以看到裏麵的床也隻是一塊木板,上下都鋪了不少蘆葦。
沒有像樣的家具,也沒有像樣的物件。
顧正臣看了看木墩上的簸籮,破舊的衣裳,一些裁剪過的邊角料也堆在裏麵。
“讓官爺見笑了。”
秋娘上前將簸籮拿起,讓小悠放迴裏屋。
顧正臣坐在了木墩上,招了招手,將孫安喊過來,笑道:“你父親在團幾煎鹽?”
“十二。”
“想不想見你父親?”
“想。”
“林白帆,讓人將孫安的父親找來。”
“是。”
林白帆應聲。
顧正臣攬著孫安,對秋娘指了指窗外:“我的官比郭提舉大一些,今日前來,是想收一批餘鹽,不知你家中有多少餘鹽?”
秋娘局促地迴道:“不瞞官爺,我這家中並無餘鹽。”
顧正臣微微皺眉:“是因為鹽課之後,不剩下餘鹽了?”
秋娘搖頭:“也不盡然,我們這些小灶戶,沒資格存餘鹽,餘鹽都在大灶戶手中。”
顧正臣愣了下,茫然地問:“何為小灶戶、大灶戶?”
秋娘看了一眼窗外,郭臨川、劉總催等人距離有些遠,看不出其神情,迴頭對顧正臣道:“小灶戶,便是我們這種人丁不興旺之家,大灶戶是人丁興旺之家。按規矩,小灶戶的餘鹽,都需要交給大灶戶保管,由大灶戶交鹽場換糧,拿到糧再交給我們……”
顧正臣翻看過之後,將招冊交給郭臨川:“郭提舉,據其家眷與鄰裏供詞,趙瓜已是六十有五,王海六十有三,那兩個孩子,一個十二、一個十三,這到底是誰撒了謊?”
郭臨川看了兩眼,抬手召來趙瓜等四人,厲聲道:“你們竟敢隱瞞年紀,欺騙朝廷!”
趙瓜等人當即下跪。
王海喊道:“郭老爺,我們——”
郭臨川直接將招冊丟在地上:“不要給我說,給定遠侯解釋清楚!”
王海看向顧正臣,惶恐地說道:“定遠侯老爺,我們並非有意欺瞞,實在是想著還有一把子力氣,多製一些鹽換糧,也好養活家裏人,此事郭提舉根本不知情,全是我等自作主張……”
趙瓜磕頭:“確實是我等不覺老,還想為鹽場多製一些鹽,不得已才瞞了年紀,與郭提舉毫無關係。”
郭臨川抬手整理了下袍子,沉聲道:“定遠侯對這個結果還滿意嗎?”
顧正臣看了看老人與孩子,從嗬嗬的笑轉變為放肆的大笑,笑聲傳蕩在團院之中,翻出了牆。
有意思,實在是太有意思。
老人為家分擔,強撐著不服老,還能多幹一段幾年,顧正臣可以理解,可這孩子呢?
他們的父親可也是在團院之中,隻不過不在這個院子裏罷了!
一家一丁還不夠吃飽飯的是吧,這才需要將十來歲的孩子送過來,承大人都難承受的苦!
顧正臣看向郭臨川,收去笑意,拱手道:“郭提舉管理高家港鹽場相當厲害啊,顧某佩服。”
郭臨川抬手:“不敢當。”
顧正臣背負雙手:“鹽場的灶丁不知我的手段,可郭提舉應該知道一二吧,一旦我抓到破綻,你,包括整個鹽場的大小官員,但凡牽扯到私鹽買賣之中的,一個都別想活命!不要以為灶丁畏怕不敢說出真相,這裏就沒真相了!”
郭臨川淡定如常:“怎麽,在定遠侯眼裏天下官員就沒一個清廉的了?”
顧正臣嗬了聲:“清廉的官員自然有不少,可這裏麵有沒有你,那就不太好說了。”
火炙烤著盤鐵,鹵水逐漸蒸發,露出了白色的鹽。
嚴桑桑頗是不理解地問:“煎鹽便是用火煎熬,為何使用這種笨重又厚實的盤鐵,而不使用輕便的鐵鍋?”
顧正臣看向劉十二。
劉十二直晃搖頭,堅定地說:“不能用鐵鍋,鐵鍋很容易攜帶,他們隨時隨地都能煎鹽,到那時,誰知道他們製了多少鹽,萬一存有了大量餘鹽,偷偷賣了出去,豈不是私鹽泛濫?雖說盤鐵笨重麻煩,但每次煎鹽都有數,有人盯著,不會讓他們偷偷製鹽,每個灶戶有多少餘鹽,我們也都清楚,到時好依餘鹽多寡準備糧食。”
為了控製私鹽外流,寧願放棄高效率的法子,也要使用團煎法,這是現實。
“走吧,換個地方看看。”
顧正臣見已經出鹽了,雖說完全煎完這一盤鐵還需要一些時間,但已經沒看的必要了。
一處亭場,分散著數十個茅草屋。
軍士封住了道路,婦人、孩子與不明所以的灶丁都躲到了茅草屋裏,不安地透過窗子看著。
“娘,有人來了。”
頭發有些發黃的小悠墊著腳尖,雙臂橫著掛在窗口,眼見有人走來,趕忙告訴了母親。
“姐姐,讓我看看。”
四歲的弟弟小安有些急,可個子矮小,根本夠不著窗戶。
小悠的腳跟落了下去,抱起小安,小安趴在窗戶邊看去,迴頭對母親喊:“娘,來了好多人。”
秋娘縫補著衣裳,頭也不抬地問:“你爹迴來了嗎?”
“嗯——沒有。”
“那就不關咱家的事。”
秋娘抬手,針在頭發裏擦了下,隨後落下,手中的針一上一下,針線密密,原本破開的衣裳一點點被縫合。
小悠又迴了下頭:“娘,有人來了。”
秋娘低頭咬斷線,看了看縫補好的小衣,迴道:“娘親不是說了,不關咱家的事,過來小安,來試試這件小衣,冬日要來了,裏麵多少要加一件。”
“娘親。”
小安弱弱地喊道。
秋娘抬頭看去,隻見小悠抱著小安站在一旁,窗外站著一位儒雅的官人,紅袍上還打著麒麟補子,趕忙將衣裳放迴簸籮,走至窗邊看了看,行禮道:“草民見過官爺。”
顧正臣伸出手,摸了摸小安的腦袋,問道:“幾歲了?”
“四歲。”
“叫什麽名字?”
“孫安。”
小安並不懼生。
顧正臣點頭:“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孫娘子,可否容我等討碗水喝?”
秋娘看其身後站著不少人,甚至連郭提舉、劉總催等人都在,不敢怠慢,將門打開。
顧正臣走入房中看了看,地有些潮,也不甚平整,沒有桌子,隻是一塊木板拚在兩個木墩之上,也沒有凳子,但有兩個木墩,看向裏麵,蘆葦簾掛了一半,可以看到裏麵的床也隻是一塊木板,上下都鋪了不少蘆葦。
沒有像樣的家具,也沒有像樣的物件。
顧正臣看了看木墩上的簸籮,破舊的衣裳,一些裁剪過的邊角料也堆在裏麵。
“讓官爺見笑了。”
秋娘上前將簸籮拿起,讓小悠放迴裏屋。
顧正臣坐在了木墩上,招了招手,將孫安喊過來,笑道:“你父親在團幾煎鹽?”
“十二。”
“想不想見你父親?”
“想。”
“林白帆,讓人將孫安的父親找來。”
“是。”
林白帆應聲。
顧正臣攬著孫安,對秋娘指了指窗外:“我的官比郭提舉大一些,今日前來,是想收一批餘鹽,不知你家中有多少餘鹽?”
秋娘局促地迴道:“不瞞官爺,我這家中並無餘鹽。”
顧正臣微微皺眉:“是因為鹽課之後,不剩下餘鹽了?”
秋娘搖頭:“也不盡然,我們這些小灶戶,沒資格存餘鹽,餘鹽都在大灶戶手中。”
顧正臣愣了下,茫然地問:“何為小灶戶、大灶戶?”
秋娘看了一眼窗外,郭臨川、劉總催等人距離有些遠,看不出其神情,迴頭對顧正臣道:“小灶戶,便是我們這種人丁不興旺之家,大灶戶是人丁興旺之家。按規矩,小灶戶的餘鹽,都需要交給大灶戶保管,由大灶戶交鹽場換糧,拿到糧再交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