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司的問題很大。
寧波、泉州、廣州三處市舶司的賬目都審查過了,無一例外,都是虧損。
這幾乎成了大明王朝的一個負累,戶部不僅每年從市舶司裏拿不到錢糧,還需要補貼進去不少錢糧。
胡惟庸並不確定朱元璋的想法,對陳寧道:“工部收到旨意,準備大型戰船建造事宜,從陛下的態度來看,市舶司應不會在短時間內罷停。”
陳寧皺眉:“大型戰船?”
胡惟庸沉重地點了點頭:“宮裏消息,這件事是沐英、毛驤自句容返迴之後確定下來的。”
“句容,胡相的意思是,這件事與顧正臣有關?”
陳寧有些驚愕。
胡惟庸背負雙手,麵色凝重:“與他有沒有關係,這個人都必須予以重視了。他雖然看似不起眼,一直遊離在朝廷之外,可眼下多少事都有他的影子,就連太子去中都,背後都有他的勸說,這才有了停罷中都之事!”
陳寧一拍茶桌,怒不可遏:“早就說此人是個威脅,應當早點除掉!胡相,我這就發動言官,不信找不到顧正臣的破綻!”
胡惟庸突然笑出聲來:“破綻?嗬嗬,他的破綻可不少,但他背後有太子,有皇帝,你指望抓住他什麽破綻置他於死地?陳寧啊,你要清楚,解決一個對手,可不一定是讓他跌落低穀,讓他失去官職,有時候,讓人升官,也是一種手段。”
“升官?”
陳寧起身,走向胡惟庸,沉聲道:“此人已經是泉州縣男,句容衛的指揮僉事,工部主事,句容知縣,你還打算提拔他?再升幾次,他怕是要踏入朝堂,成為我們的勁敵!”
胡惟庸走至書架旁,拉動了一根繩子,一幅大明山川輿圖便展落而下。
“這裏是泉州,在福建!”
胡惟庸伸出手,指了指泉州的位置,笑道:“泉州至金陵兩千餘裏路,還要翻山越嶺。哪怕是走海路,順風順水來一趟金陵尚需半個月,若是逆風逆水……你以為當初封爵時,我為何給他一個泉州縣男,而不是其他?”
陳寧不免有些震撼:“你是說,早在給他封爵時,你就已經想好讓他去泉州了?”
胡惟庸深沉一笑,目光深邃地說:“像顧正臣如此幹臣,既能治民,又能治軍,待在句容做一個知縣,著實是屈才了,他應該升官,去泉州做個知府。”
陳寧皺眉:“泉州知府張灝尚在任上……”
胡惟庸擺了擺手:“張灝未必能適應福建水土,興許到了那裏便會致仕。現在,你清楚該怎麽做了吧?”
陳寧明白了。
既然踩不死顧正臣,那就隻好換一種法子,讓他摔死。
摔死需要一定的高度,現在自己需要幫他一把,給他個凳子,磚頭墊墊腳,他爬得高了,容易摔下來,加上距離遠,他摔下來的時候,未必有人會及時出手幫他一把。
翌日朝會。
禦史楊海上書:“年初大旱,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句容縣等大旱,唯有句容知縣顧正臣知旱情緊急,興建水利,以水車晝夜調水以全百姓。眼下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等地百姓減產嚴重,蠲免已下。臣聽聞句容百姓收成良好,與往年相當……”
“是故,句容知縣有功於百姓,有功於朝廷。念其過往功績,理當擢其官職,授官知府以展其才能,彰朝廷用才之心切……”
朱元璋以為聽錯了。
楊海這人與陳寧很親近,檢校在這件事上報告過幾次。而陳寧與顧正臣不合,這也是滿朝皆知的事。不成想,有朝一日,陳寧竟然讓禦史給顧正臣說好話,還想提拔顧正臣升為知府?
想什麽呢?
顧正臣創建的遠火局好不容易取得一些進展,你這就想讓他滾得遠遠的?
事關火器,事關以步克騎,事關北征大業,顧正臣這兩年隻能待在句容,何況他練兵有道,句容衛都能打敗羽林衛精銳,咱還指望著他能多打造一支雄兵出來,讓他跑路了,找誰代他?
這小子鬼點子多,想法新奇,麵對棘手的問題時總能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法子,他若是跑太遠了,咱需要問問他話,還不得讓人來迴跑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
陳寧啊陳寧,你這明著是提拔顧正臣,實則是想將他發配得遠遠的啊。
朱元璋這一次沒慣著陳寧,決定給他點敲打,臉色一沉,厲聲道:“趙海,你身為禦史,難道連官員幾年一考核這種常識之事也不知?那顧正臣隻是一地方知縣,上任尚不滿一年,你就如此為他說話,還想讓他升遷當知府,怎麽,你收了賄賂了?”
趙海愣了下。
皇帝你說這話就有點過了吧,你看看滿朝文臣,有幾個是幹滿三年一考核的,有些地方知縣,轉眼就成了侍郎,有些禦史,搖身一變成了參政,有些不入流的教諭,一躍而出,成了監察禦史……
要說胡來,不是你最胡來嗎?
現在說顧正臣不滿一年,我去,要不要點臉了。
腹誹歸腹誹,趙海也不敢直接說朱元璋的不是,人家是皇帝,能任性,自己是禦史,隻能認命……
“陛下常讓禦史察訪人才,臣以為,顧正臣是個幹臣,當予以重用,與他本人並無瓜葛。”
趙海不卑不亢。
這是你老朱吩咐的事,我按你的話去做,總不能有錯吧?
朱元璋戲謔地看了一眼趙海,含笑道:“看得出來,你忠心為朕辦事。既然你有發現人才的慧眼,那朕就派你去廣東巡按地方,察訪人才,你可要用心辦事,知民苦,察奸貪!”
趙海傻眼了。
不就是舉薦個官員,怎麽還把自己給舉薦了出去?
廣東啊!
那地方蠻荒得很,還時不時有人作亂,萬一被人弄死在路上都找不到收屍的。
陳寧有些不安。
難道說,不管是彈劾顧正臣的,還是舉薦顧正臣的,都要倒黴?
這丫的是個刺蝟,誰都不能碰了?
胡惟庸板著臉,什麽都沒說。
看朱元璋的態度,顧正臣此人短時間內怕是離不開句容,此人真有如此重要嗎?
趙海看著朱元璋,求情道:“陛下,臣身體有疾,恐無法赴廣東之地,還請陛下開恩。”
朱元璋笑了笑:“身體有疾?朕可是聽聞你一個月之前剛剛納妾,昨日晚間還出了門,一個時辰才迴去,既是有疾,為何不在家好好歇著?你身為禦史,有巡按地方之職,朕委派你去,你竟推脫不前,這如何使得?”
趙海驚慌不已。
自己隻是一個不起眼的禦史,皇帝竟然對自己的動向,自己的事情如此了解?
胡惟庸感覺朱元璋的目光看了過來,心頭一沉。
看來檢校無處不在,昨晚陳寧到訪,興許也落入了這群人眼中!
不過這並不打緊。
陳寧作為禦史大夫,找丞相商議事是很正常的,晚上加個班總不能是錯誤。至於兩個人的談話,自不會泄露出去。
府邸,不是那麽容易滲透的,自己家可不是宋濂家。
趙海不得不接了旨意,前往廣東。
又一個禦史倒在了“顧正臣”之下,這讓禦史台的人有了一種共同的認識:
不能提顧正臣。
別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別管他多出色多出格,禦史就當看不到,聽不到,別提他就對了。
說顧正臣出了問題,很可能是皇帝的問題,至少是皇帝撐腰之後的問題。這種情況說得贏才怪……
句容。
韓宜可走了一路,看了一路,問了一路,發現句容的百姓與上元縣的百姓簡直是天壤之別。
上元縣的百姓困苦,哀歎不知明日。
而句容縣的百姓,則勤勉耕作,不管怎麽疲憊,臉上總透著一股子朝氣蓬勃感。
“老人家,今年收成如何?”
“一畝地打了兩石稻穀,不錯啊,算是個豐收年景。”
“全靠你們知縣?不,你們才是真正辛苦的人。”
“這位老婦人,緣何坐在地上哭泣,可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或是有人欺辱不敢告官?”
“哦,你想你老伴了啊,那你接著想……”
“這位兄長,為何這裏的豬拉著孩子跑,難道句容看管孩子,是交給豬不成?”
“那什麽,你繼續追,我就不幫忙了。可憐的娃,還沒豬力氣大,放什麽豬……”
韓宜可找了許久,也沒找到一個對縣衙有怨恨之人,也沒有遇到一個被大戶欺壓的百姓,這裏的人很和睦,這裏沒有紛擾,很是祥和。
韓宜可迴頭看了看鳴鶴山的方向,句容衛營在那裏,隻是自己沒有拿到陛下的手令,無法進入其中。
進入句容縣城,韓宜可每隔五個店鋪,便會走問一次,當看到句容匠作大院外排滿的商隊時,韓宜可有些震驚。
句容縣城,可比上元縣城熱鬧多了,商隊的數量也多多了。
看得出來,顧正臣治理句容是下了氣力的。
韓宜可站在縣衙大門外,拿出了禦史腰牌與文書:“奉旨查閱句容縣衙庫賬,將所有賬目拿來給我。”
承發房吏員趙謙見是禦史,不敢怠慢,問出姓名後,便笑道:“縣尊不在,韓禦史可否稍候一二?”
韓宜可冷冷地看向趙謙:“賬目在知縣身上?若不在,即刻拿過來,我要過目!”
寧波、泉州、廣州三處市舶司的賬目都審查過了,無一例外,都是虧損。
這幾乎成了大明王朝的一個負累,戶部不僅每年從市舶司裏拿不到錢糧,還需要補貼進去不少錢糧。
胡惟庸並不確定朱元璋的想法,對陳寧道:“工部收到旨意,準備大型戰船建造事宜,從陛下的態度來看,市舶司應不會在短時間內罷停。”
陳寧皺眉:“大型戰船?”
胡惟庸沉重地點了點頭:“宮裏消息,這件事是沐英、毛驤自句容返迴之後確定下來的。”
“句容,胡相的意思是,這件事與顧正臣有關?”
陳寧有些驚愕。
胡惟庸背負雙手,麵色凝重:“與他有沒有關係,這個人都必須予以重視了。他雖然看似不起眼,一直遊離在朝廷之外,可眼下多少事都有他的影子,就連太子去中都,背後都有他的勸說,這才有了停罷中都之事!”
陳寧一拍茶桌,怒不可遏:“早就說此人是個威脅,應當早點除掉!胡相,我這就發動言官,不信找不到顧正臣的破綻!”
胡惟庸突然笑出聲來:“破綻?嗬嗬,他的破綻可不少,但他背後有太子,有皇帝,你指望抓住他什麽破綻置他於死地?陳寧啊,你要清楚,解決一個對手,可不一定是讓他跌落低穀,讓他失去官職,有時候,讓人升官,也是一種手段。”
“升官?”
陳寧起身,走向胡惟庸,沉聲道:“此人已經是泉州縣男,句容衛的指揮僉事,工部主事,句容知縣,你還打算提拔他?再升幾次,他怕是要踏入朝堂,成為我們的勁敵!”
胡惟庸走至書架旁,拉動了一根繩子,一幅大明山川輿圖便展落而下。
“這裏是泉州,在福建!”
胡惟庸伸出手,指了指泉州的位置,笑道:“泉州至金陵兩千餘裏路,還要翻山越嶺。哪怕是走海路,順風順水來一趟金陵尚需半個月,若是逆風逆水……你以為當初封爵時,我為何給他一個泉州縣男,而不是其他?”
陳寧不免有些震撼:“你是說,早在給他封爵時,你就已經想好讓他去泉州了?”
胡惟庸深沉一笑,目光深邃地說:“像顧正臣如此幹臣,既能治民,又能治軍,待在句容做一個知縣,著實是屈才了,他應該升官,去泉州做個知府。”
陳寧皺眉:“泉州知府張灝尚在任上……”
胡惟庸擺了擺手:“張灝未必能適應福建水土,興許到了那裏便會致仕。現在,你清楚該怎麽做了吧?”
陳寧明白了。
既然踩不死顧正臣,那就隻好換一種法子,讓他摔死。
摔死需要一定的高度,現在自己需要幫他一把,給他個凳子,磚頭墊墊腳,他爬得高了,容易摔下來,加上距離遠,他摔下來的時候,未必有人會及時出手幫他一把。
翌日朝會。
禦史楊海上書:“年初大旱,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句容縣等大旱,唯有句容知縣顧正臣知旱情緊急,興建水利,以水車晝夜調水以全百姓。眼下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等地百姓減產嚴重,蠲免已下。臣聽聞句容百姓收成良好,與往年相當……”
“是故,句容知縣有功於百姓,有功於朝廷。念其過往功績,理當擢其官職,授官知府以展其才能,彰朝廷用才之心切……”
朱元璋以為聽錯了。
楊海這人與陳寧很親近,檢校在這件事上報告過幾次。而陳寧與顧正臣不合,這也是滿朝皆知的事。不成想,有朝一日,陳寧竟然讓禦史給顧正臣說好話,還想提拔顧正臣升為知府?
想什麽呢?
顧正臣創建的遠火局好不容易取得一些進展,你這就想讓他滾得遠遠的?
事關火器,事關以步克騎,事關北征大業,顧正臣這兩年隻能待在句容,何況他練兵有道,句容衛都能打敗羽林衛精銳,咱還指望著他能多打造一支雄兵出來,讓他跑路了,找誰代他?
這小子鬼點子多,想法新奇,麵對棘手的問題時總能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法子,他若是跑太遠了,咱需要問問他話,還不得讓人來迴跑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
陳寧啊陳寧,你這明著是提拔顧正臣,實則是想將他發配得遠遠的啊。
朱元璋這一次沒慣著陳寧,決定給他點敲打,臉色一沉,厲聲道:“趙海,你身為禦史,難道連官員幾年一考核這種常識之事也不知?那顧正臣隻是一地方知縣,上任尚不滿一年,你就如此為他說話,還想讓他升遷當知府,怎麽,你收了賄賂了?”
趙海愣了下。
皇帝你說這話就有點過了吧,你看看滿朝文臣,有幾個是幹滿三年一考核的,有些地方知縣,轉眼就成了侍郎,有些禦史,搖身一變成了參政,有些不入流的教諭,一躍而出,成了監察禦史……
要說胡來,不是你最胡來嗎?
現在說顧正臣不滿一年,我去,要不要點臉了。
腹誹歸腹誹,趙海也不敢直接說朱元璋的不是,人家是皇帝,能任性,自己是禦史,隻能認命……
“陛下常讓禦史察訪人才,臣以為,顧正臣是個幹臣,當予以重用,與他本人並無瓜葛。”
趙海不卑不亢。
這是你老朱吩咐的事,我按你的話去做,總不能有錯吧?
朱元璋戲謔地看了一眼趙海,含笑道:“看得出來,你忠心為朕辦事。既然你有發現人才的慧眼,那朕就派你去廣東巡按地方,察訪人才,你可要用心辦事,知民苦,察奸貪!”
趙海傻眼了。
不就是舉薦個官員,怎麽還把自己給舉薦了出去?
廣東啊!
那地方蠻荒得很,還時不時有人作亂,萬一被人弄死在路上都找不到收屍的。
陳寧有些不安。
難道說,不管是彈劾顧正臣的,還是舉薦顧正臣的,都要倒黴?
這丫的是個刺蝟,誰都不能碰了?
胡惟庸板著臉,什麽都沒說。
看朱元璋的態度,顧正臣此人短時間內怕是離不開句容,此人真有如此重要嗎?
趙海看著朱元璋,求情道:“陛下,臣身體有疾,恐無法赴廣東之地,還請陛下開恩。”
朱元璋笑了笑:“身體有疾?朕可是聽聞你一個月之前剛剛納妾,昨日晚間還出了門,一個時辰才迴去,既是有疾,為何不在家好好歇著?你身為禦史,有巡按地方之職,朕委派你去,你竟推脫不前,這如何使得?”
趙海驚慌不已。
自己隻是一個不起眼的禦史,皇帝竟然對自己的動向,自己的事情如此了解?
胡惟庸感覺朱元璋的目光看了過來,心頭一沉。
看來檢校無處不在,昨晚陳寧到訪,興許也落入了這群人眼中!
不過這並不打緊。
陳寧作為禦史大夫,找丞相商議事是很正常的,晚上加個班總不能是錯誤。至於兩個人的談話,自不會泄露出去。
府邸,不是那麽容易滲透的,自己家可不是宋濂家。
趙海不得不接了旨意,前往廣東。
又一個禦史倒在了“顧正臣”之下,這讓禦史台的人有了一種共同的認識:
不能提顧正臣。
別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別管他多出色多出格,禦史就當看不到,聽不到,別提他就對了。
說顧正臣出了問題,很可能是皇帝的問題,至少是皇帝撐腰之後的問題。這種情況說得贏才怪……
句容。
韓宜可走了一路,看了一路,問了一路,發現句容的百姓與上元縣的百姓簡直是天壤之別。
上元縣的百姓困苦,哀歎不知明日。
而句容縣的百姓,則勤勉耕作,不管怎麽疲憊,臉上總透著一股子朝氣蓬勃感。
“老人家,今年收成如何?”
“一畝地打了兩石稻穀,不錯啊,算是個豐收年景。”
“全靠你們知縣?不,你們才是真正辛苦的人。”
“這位老婦人,緣何坐在地上哭泣,可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或是有人欺辱不敢告官?”
“哦,你想你老伴了啊,那你接著想……”
“這位兄長,為何這裏的豬拉著孩子跑,難道句容看管孩子,是交給豬不成?”
“那什麽,你繼續追,我就不幫忙了。可憐的娃,還沒豬力氣大,放什麽豬……”
韓宜可找了許久,也沒找到一個對縣衙有怨恨之人,也沒有遇到一個被大戶欺壓的百姓,這裏的人很和睦,這裏沒有紛擾,很是祥和。
韓宜可迴頭看了看鳴鶴山的方向,句容衛營在那裏,隻是自己沒有拿到陛下的手令,無法進入其中。
進入句容縣城,韓宜可每隔五個店鋪,便會走問一次,當看到句容匠作大院外排滿的商隊時,韓宜可有些震驚。
句容縣城,可比上元縣城熱鬧多了,商隊的數量也多多了。
看得出來,顧正臣治理句容是下了氣力的。
韓宜可站在縣衙大門外,拿出了禦史腰牌與文書:“奉旨查閱句容縣衙庫賬,將所有賬目拿來給我。”
承發房吏員趙謙見是禦史,不敢怠慢,問出姓名後,便笑道:“縣尊不在,韓禦史可否稍候一二?”
韓宜可冷冷地看向趙謙:“賬目在知縣身上?若不在,即刻拿過來,我要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