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典、郭善等一幹罪魁的家還沒有被查抄,目前隻是查封狀態。
顧正臣不是不想抄家,隻是抄家是個精細活,查抄清真觀足足用了兩日時間,郭家幾個大戶,想要完全查抄,就縣衙這點人手,可不是三五天可以做完的事,當時送出文書時間太急,隻能暫時貼了封條,安排衙役、裏長看管。
在朱元璋沒有給出結果之前,顧正臣也不好直接抄家,那些惶恐不安的婦孺老少,他們的命運是屈辱的生,還是絕望的死,如同一柄懸在頭頂時刻可能掉落的劍。
劍太鋒芒,顧正臣有些不安。
夜幕降臨。
顧正臣坐在知縣宅的院子裏看著星空發呆。
突然,門外傳出急促的腳步聲,隨後便是急切的敲門之聲,隔著門傳來聲音:“縣尊,不好了,縣丞宅的劉氏自盡了。”
顧正臣豁然起身,顧誠已開了門。
張培跟上顧正臣的腳步,楊亮在一旁介紹著:“剛在巡查縣衙,就看到倩兒姑娘哭著跑出門來哭求救人,隻不過晚了一步,劉氏已然……”
縣丞宅。
劉倩兒跪在地上,哭泣著看著劉氏的屍體,單薄的身體微微顫抖。
“何時的事?”
顧正臣連忙上前,將手指放在劉氏鼻息下,見沒了唿吸,又抓起來劉氏的手腕,入手已是冰涼,心頭猛地一疼。
人死去,已有點時辰了。
劉倩兒悲情地擦了擦眼淚,斷斷續續地說:“傍晚時,娘說想找找父親的東西,讓我去做飯,莫要打擾。後來——後來我聽到動靜,走入房間,見母親正在翻箱倒櫃,像是找什麽物件,我這才放心去做飯,隻不過等做好飯——娘,娘已經……”
顧正臣眉頭緊鎖,起身走向一旁的桌案,桌案上留了一封書信,用鎮紙壓著,取出書信看去,裏麵隻寫了簡單的幾句話:
縣尊,伯欽必死,親身不甘獨活,先行一步。
倩兒無辜,她並非伯欽與我之女,萬望縣尊容她服侍左右,保她一生平安。
書信之下,還有一個戶籍冊,在劉倩兒一欄中,清清楚楚寫著“過繼女”三個字。
顧正臣看向劉氏的屍體,有些痛苦。
你死是死了,將劉倩兒丟下算什麽事?
死的托付!
讓人拒絕都沒辦法拒絕!
“娘說了什麽?”
劉倩兒雙眼通紅,看向顧正臣手中的信。
顧正臣猶豫了下,將書信收了起來,歎息道:“她是因為劉伯欽罪則過大,不願獨活而走,生前唯一牽掛是你,托付我好好照顧你。”
劉倩兒低下頭,哭得更是厲害,哽咽地問:“父親他,他真的沒希望了嗎?”
顧正臣沉重地點頭:“陰陽卷宗案罪責太大,沒人能救他。”
劉倩兒咬了咬牙,看著顧正臣擦去眼淚,淒然地說:“縣尊,倩兒知道一些律令事,犯了殺頭罪的,家中男丁充軍,女子淪為娼妓,倩兒不想被人欺辱。倩兒隻求縣尊,能將我們一家三口安葬在一起。”
話落,劉倩兒猛地撞向一旁的柱子。
看似柔弱,實則剛烈。
顧正臣握了握拳頭,看著被張培抓住還在掙紮的劉倩兒,厲聲喊道:“夠了!今晚沒必要再死人了!”
劉倩兒蹲下身,痛哭起來。
顧正臣看向楊亮:“找口棺材來吧。”
楊亮答應一聲,轉身而去。
顧正臣看向顧誠:“先將劉倩兒交給孫娘、伍氏看著,莫要出了意外。”
顧誠拉起劉倩兒,劉倩兒哀求想多待一會,顧誠見顧正臣沒有說話,便強硬地將其拉走。
張培哀歎一聲:“老爺當真不管劉倩兒了?依她的性子,若真淪落到教坊司、富貴院那裏,怕還是會自尋短見。”
顧正臣瞪了一眼張培,痛苦地說:“在皇帝旨意還沒下達之前,我什麽都做不了。若皇帝要大開殺戒,牽連家眷,我用什麽手段能留下劉倩兒?即使冒險留她,那其他人的家眷呢?趙鬥北、周洪、陳忠、劉賢、李鶴、徐霖等人,哪個沒有家眷,哪個人的家眷裏沒有婦人與女子?”
“張培,我要救下,就把所有人都救下,若是不能,她就應該和其他人一樣接受她的命運!這個世上決定他們生死的不是我,而是皇帝!你不了解皇帝,不清楚皇帝的脾氣與秉性,我們雖在句容,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是臨淵而行!事情瞞不得,錯誤犯不得!”
張培肅然稱是。
顧正臣在楊亮等人抬來棺材,收拾妥當之後,才返迴知縣宅,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劉倩兒訣死的一幕,深深印在了腦海之中。
不知多久,昏昏沉沉睡去,又聽到門外傳出敲門聲,迷迷糊糊起身坐了起來,揉了揉太陽穴問:“何事?”
顧誠在門外道:“老爺,韓強等衙役連夜趕了迴來,說有緊急事求見。”
“打盆水來。”
顧正臣穿好衣服,洗了把臉,總算是清醒過來,走至二堂,見韓強、丁本等人甚是疲憊,有些疑惑地說:“你們返迴句容,不需要急於一時吧,這是公差,驛站可以暫歇。”
韓強連忙上前,將一份文書恭恭敬敬遞給顧正臣:“這是一個帶刀武將送來的文書,讓我等務必親手交給縣尊。”
“帶刀武將?”
顧正臣凝眸。
沐英平時不佩刀,五戎倒是佩刀。
接過文書,看了看上麵的字跡,便知道佩刀之人指的是東宮的帶刀舍人周宗。
顧正臣挑開火漆,剛想看文書,韓強再次開口:“縣尊,還有一件緊要之事。”
“講。”
顧正臣抬起頭,看向韓強。
韓強喉結動了動,不安地說:“二十五日,京師會派人送俘虜至句容。”
“這事本官知道。”
顧正臣皺眉。
韓強緊張地說:“可縣尊可能不知道,護送俘虜之人,一個是羽林左衛指揮同知毛驤,另一個則是誠意伯劉基!”
“毛驤?!”
顧正臣豁然站了起來。
韓強、丁本等衙役錯愕不已。
縣尊的表現有些不太正常啊,一個是毛驤,一個是劉基劉伯溫,你不應該震驚劉基將至,此人大名鼎鼎,運籌帷幄,有諸葛之才,為何驚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羽林左衛指揮同知?
顧正臣深吸了一口氣,臉色有些難看。
劉基會來句容,這倒是令人震驚,顧正臣也渴望見一見這個被後世“神話”了的傳說。可歸根到底,劉基來句容,不會要了自己的命,而毛驤就不一定了!
毛驤現在還不出名,許多人並不知道此人。
可若是提到大明錦衣衛,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站在錦衣衛巔峰的第一人,正是毛驤!
隻不過錦衣衛設置的時間是洪武十五年,距離現如今還有九年之久,此時的毛驤,不僅是羽林衛的將領,還是朱元璋留在暗處的檢校!
毛驤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將胡惟庸案從“擅權枉法”變成十惡不赦的“圖謀造反”,從而在胡惟庸被殺之後多年,以此為借口,幫助朱元璋屠殺了一公、二十侯,連坐、死罪、黥麵、流放數萬人!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顧正臣心裏有些發毛,若是應對不當,得罪了此人,說不得多年以後,自己就得陪著老胡坐在菜市口聊天了。
毛驤與劉基?
這個配置,令人看不懂。
毛驤是朱元璋的心腹,他來一趟句容,看一看,瞧一瞧,順便調查下案件是不是如實,這都說得過去。
可朱元璋派了劉基一起來,這就令人有些拿不準態度了。
若是劉基單獨前來,或帶一家人來句容出遊,顧正臣還不會多想,可這是朱元璋“派”來的,老朱是想幹嘛?
著實想不通。
顧正臣打開文書,仔細看去。
這封文書是朱大郎寫的,內容讓顧正臣長長舒了一口氣,對朱標、沐英、馬皇後更是感激不已。
若不是他們三人,老朱很可能會讓句容的血一個月都幹不透。
懲前毖後?
顧正臣揣測著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雖沒有開口說殺多少人,其家眷如何處置,但朱標卻在文書裏給了建議:
男丁充軍,開荒種田。
至於婦孺老弱,朱標沒有提,很顯然是讓顧正臣依律令判案。
律令之中,除了謀逆大罪,株連三族,禍及全家的基本上沒幾個,一般性的死罪,通常不會全家都殺,多數隻殺一人。
比如空印案,隻殺主印官,其家眷可都沒殺。
話說若是老朱心狠手辣一點,連家眷一並殺了,也不會有方孝孺(方孝孺之父方克勤為掌印官,被殺)輔佐建文皇帝,也不會有方孝孺舉薦李景隆戰神掛帥,朱老四未必有機會……
不過老朱嘛,超脫法律之外,一些罪不及家眷的,有時候也會特意囑托幾句,讓其家眷吃苦受罪。
當然,這些事主要發生在洪武中後期。
洪武六年的朱元璋心態還算平穩,畢竟《大明律》正在緊鑼密鼓地編纂,若老朱這個時候違背律令條文太多,很難服眾。
至於中後期心態有了變化,不想以律令服眾,轉用刀服眾,那是後來。
每個階段的朱元璋,心態與手段不同。
現在,顧正臣看到了一個寬容的朱元璋,他允許自己按律令判決,而不是以他帝王的意誌與情緒來決人生死!
顧正臣不是不想抄家,隻是抄家是個精細活,查抄清真觀足足用了兩日時間,郭家幾個大戶,想要完全查抄,就縣衙這點人手,可不是三五天可以做完的事,當時送出文書時間太急,隻能暫時貼了封條,安排衙役、裏長看管。
在朱元璋沒有給出結果之前,顧正臣也不好直接抄家,那些惶恐不安的婦孺老少,他們的命運是屈辱的生,還是絕望的死,如同一柄懸在頭頂時刻可能掉落的劍。
劍太鋒芒,顧正臣有些不安。
夜幕降臨。
顧正臣坐在知縣宅的院子裏看著星空發呆。
突然,門外傳出急促的腳步聲,隨後便是急切的敲門之聲,隔著門傳來聲音:“縣尊,不好了,縣丞宅的劉氏自盡了。”
顧正臣豁然起身,顧誠已開了門。
張培跟上顧正臣的腳步,楊亮在一旁介紹著:“剛在巡查縣衙,就看到倩兒姑娘哭著跑出門來哭求救人,隻不過晚了一步,劉氏已然……”
縣丞宅。
劉倩兒跪在地上,哭泣著看著劉氏的屍體,單薄的身體微微顫抖。
“何時的事?”
顧正臣連忙上前,將手指放在劉氏鼻息下,見沒了唿吸,又抓起來劉氏的手腕,入手已是冰涼,心頭猛地一疼。
人死去,已有點時辰了。
劉倩兒悲情地擦了擦眼淚,斷斷續續地說:“傍晚時,娘說想找找父親的東西,讓我去做飯,莫要打擾。後來——後來我聽到動靜,走入房間,見母親正在翻箱倒櫃,像是找什麽物件,我這才放心去做飯,隻不過等做好飯——娘,娘已經……”
顧正臣眉頭緊鎖,起身走向一旁的桌案,桌案上留了一封書信,用鎮紙壓著,取出書信看去,裏麵隻寫了簡單的幾句話:
縣尊,伯欽必死,親身不甘獨活,先行一步。
倩兒無辜,她並非伯欽與我之女,萬望縣尊容她服侍左右,保她一生平安。
書信之下,還有一個戶籍冊,在劉倩兒一欄中,清清楚楚寫著“過繼女”三個字。
顧正臣看向劉氏的屍體,有些痛苦。
你死是死了,將劉倩兒丟下算什麽事?
死的托付!
讓人拒絕都沒辦法拒絕!
“娘說了什麽?”
劉倩兒雙眼通紅,看向顧正臣手中的信。
顧正臣猶豫了下,將書信收了起來,歎息道:“她是因為劉伯欽罪則過大,不願獨活而走,生前唯一牽掛是你,托付我好好照顧你。”
劉倩兒低下頭,哭得更是厲害,哽咽地問:“父親他,他真的沒希望了嗎?”
顧正臣沉重地點頭:“陰陽卷宗案罪責太大,沒人能救他。”
劉倩兒咬了咬牙,看著顧正臣擦去眼淚,淒然地說:“縣尊,倩兒知道一些律令事,犯了殺頭罪的,家中男丁充軍,女子淪為娼妓,倩兒不想被人欺辱。倩兒隻求縣尊,能將我們一家三口安葬在一起。”
話落,劉倩兒猛地撞向一旁的柱子。
看似柔弱,實則剛烈。
顧正臣握了握拳頭,看著被張培抓住還在掙紮的劉倩兒,厲聲喊道:“夠了!今晚沒必要再死人了!”
劉倩兒蹲下身,痛哭起來。
顧正臣看向楊亮:“找口棺材來吧。”
楊亮答應一聲,轉身而去。
顧正臣看向顧誠:“先將劉倩兒交給孫娘、伍氏看著,莫要出了意外。”
顧誠拉起劉倩兒,劉倩兒哀求想多待一會,顧誠見顧正臣沒有說話,便強硬地將其拉走。
張培哀歎一聲:“老爺當真不管劉倩兒了?依她的性子,若真淪落到教坊司、富貴院那裏,怕還是會自尋短見。”
顧正臣瞪了一眼張培,痛苦地說:“在皇帝旨意還沒下達之前,我什麽都做不了。若皇帝要大開殺戒,牽連家眷,我用什麽手段能留下劉倩兒?即使冒險留她,那其他人的家眷呢?趙鬥北、周洪、陳忠、劉賢、李鶴、徐霖等人,哪個沒有家眷,哪個人的家眷裏沒有婦人與女子?”
“張培,我要救下,就把所有人都救下,若是不能,她就應該和其他人一樣接受她的命運!這個世上決定他們生死的不是我,而是皇帝!你不了解皇帝,不清楚皇帝的脾氣與秉性,我們雖在句容,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是臨淵而行!事情瞞不得,錯誤犯不得!”
張培肅然稱是。
顧正臣在楊亮等人抬來棺材,收拾妥當之後,才返迴知縣宅,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劉倩兒訣死的一幕,深深印在了腦海之中。
不知多久,昏昏沉沉睡去,又聽到門外傳出敲門聲,迷迷糊糊起身坐了起來,揉了揉太陽穴問:“何事?”
顧誠在門外道:“老爺,韓強等衙役連夜趕了迴來,說有緊急事求見。”
“打盆水來。”
顧正臣穿好衣服,洗了把臉,總算是清醒過來,走至二堂,見韓強、丁本等人甚是疲憊,有些疑惑地說:“你們返迴句容,不需要急於一時吧,這是公差,驛站可以暫歇。”
韓強連忙上前,將一份文書恭恭敬敬遞給顧正臣:“這是一個帶刀武將送來的文書,讓我等務必親手交給縣尊。”
“帶刀武將?”
顧正臣凝眸。
沐英平時不佩刀,五戎倒是佩刀。
接過文書,看了看上麵的字跡,便知道佩刀之人指的是東宮的帶刀舍人周宗。
顧正臣挑開火漆,剛想看文書,韓強再次開口:“縣尊,還有一件緊要之事。”
“講。”
顧正臣抬起頭,看向韓強。
韓強喉結動了動,不安地說:“二十五日,京師會派人送俘虜至句容。”
“這事本官知道。”
顧正臣皺眉。
韓強緊張地說:“可縣尊可能不知道,護送俘虜之人,一個是羽林左衛指揮同知毛驤,另一個則是誠意伯劉基!”
“毛驤?!”
顧正臣豁然站了起來。
韓強、丁本等衙役錯愕不已。
縣尊的表現有些不太正常啊,一個是毛驤,一個是劉基劉伯溫,你不應該震驚劉基將至,此人大名鼎鼎,運籌帷幄,有諸葛之才,為何驚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羽林左衛指揮同知?
顧正臣深吸了一口氣,臉色有些難看。
劉基會來句容,這倒是令人震驚,顧正臣也渴望見一見這個被後世“神話”了的傳說。可歸根到底,劉基來句容,不會要了自己的命,而毛驤就不一定了!
毛驤現在還不出名,許多人並不知道此人。
可若是提到大明錦衣衛,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站在錦衣衛巔峰的第一人,正是毛驤!
隻不過錦衣衛設置的時間是洪武十五年,距離現如今還有九年之久,此時的毛驤,不僅是羽林衛的將領,還是朱元璋留在暗處的檢校!
毛驤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將胡惟庸案從“擅權枉法”變成十惡不赦的“圖謀造反”,從而在胡惟庸被殺之後多年,以此為借口,幫助朱元璋屠殺了一公、二十侯,連坐、死罪、黥麵、流放數萬人!
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顧正臣心裏有些發毛,若是應對不當,得罪了此人,說不得多年以後,自己就得陪著老胡坐在菜市口聊天了。
毛驤與劉基?
這個配置,令人看不懂。
毛驤是朱元璋的心腹,他來一趟句容,看一看,瞧一瞧,順便調查下案件是不是如實,這都說得過去。
可朱元璋派了劉基一起來,這就令人有些拿不準態度了。
若是劉基單獨前來,或帶一家人來句容出遊,顧正臣還不會多想,可這是朱元璋“派”來的,老朱是想幹嘛?
著實想不通。
顧正臣打開文書,仔細看去。
這封文書是朱大郎寫的,內容讓顧正臣長長舒了一口氣,對朱標、沐英、馬皇後更是感激不已。
若不是他們三人,老朱很可能會讓句容的血一個月都幹不透。
懲前毖後?
顧正臣揣測著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雖沒有開口說殺多少人,其家眷如何處置,但朱標卻在文書裏給了建議:
男丁充軍,開荒種田。
至於婦孺老弱,朱標沒有提,很顯然是讓顧正臣依律令判案。
律令之中,除了謀逆大罪,株連三族,禍及全家的基本上沒幾個,一般性的死罪,通常不會全家都殺,多數隻殺一人。
比如空印案,隻殺主印官,其家眷可都沒殺。
話說若是老朱心狠手辣一點,連家眷一並殺了,也不會有方孝孺(方孝孺之父方克勤為掌印官,被殺)輔佐建文皇帝,也不會有方孝孺舉薦李景隆戰神掛帥,朱老四未必有機會……
不過老朱嘛,超脫法律之外,一些罪不及家眷的,有時候也會特意囑托幾句,讓其家眷吃苦受罪。
當然,這些事主要發生在洪武中後期。
洪武六年的朱元璋心態還算平穩,畢竟《大明律》正在緊鑼密鼓地編纂,若老朱這個時候違背律令條文太多,很難服眾。
至於中後期心態有了變化,不想以律令服眾,轉用刀服眾,那是後來。
每個階段的朱元璋,心態與手段不同。
現在,顧正臣看到了一個寬容的朱元璋,他允許自己按律令判決,而不是以他帝王的意誌與情緒來決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