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之人麵色並無甚變化,無譏無諷,沉穩如舊。
但其言下之意,卻盡顯不虞,乃至對牧柏的蔑視不屑之意,也是溢於言表。
然而這並沒有讓得眾人如先前聽完牧柏斥責時的粗淺之語一般,眉頭緊蹙。
反而隱有附和之意,隻是考慮時下環境,沒有直言道出,隻是隱在心頭。
皆因牧柏所言,確有避戰之意,好似大溱處勢弱一方一樣。
麵對這種情況,牧柏隻是淡然道:“某任小關縣令一十三載,親領鄉勇截殺北律遊騎斥候等,共三百二十八人。小關縣一戰,舉縣青壯無一避退,與鎮北狼騎並肩,此役僅我小關百姓,便殺敵五百一十二人,某也有幸親自手刃十二律敵。”
此言一出,全場皆寂。
在場士子,日常佩劍者得占七成。
然而那更多還是一個象征和配飾。
他們雖也學劍,能用劍,甚至有很多招式嫻熟,劍舞一起,也是英姿煥發,頗有氣度。
可是真正稱得上文武雙全,能把劍當做兵器,與人交戰切磋,乃至廝殺的,終究隻是少數。
下馬提筆安天下,上馬揮劍定八方的能人,就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別的不談,僅牧柏而今道出的這個經曆,就足以讓絕大多數人,交口稱讚了。
卻聽牧柏再道:“北律南侵,目標明確。大溱地大物博,東有萬裏糧倉,盡南北作物,天下所存,無不含有;西有萬裏牧場,馬匹牛羊,四時青食不盡。大溱之富、足,幾可遠甚夷狄戎蠻相合,物華天寶,宜居之處,遠非苦寒北律可比。”
蕭青梧微微點頭,認同牧柏所言,麈尾虛抬,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牧柏該有的禮數還是有的,向著蕭青梧便是先揖一禮,而後才接著說道:
“然大溱若北上攻律,所為何意?
以鎮北、西涼兩軍守邊戍土,大溱國祚至今,十戰可勝七八。
此前我所言邊地景象,北律更甚我大溱三分。我大溱與敵,從未施之以仁,曆來邊將皆以血還血,威震兩地。
若說仇恨,國仇家恨,互相有之,為泄私憤,便派大軍以征,也並非霸道,隻是昏聵。
其一,大溱地勢廣博。若僅以北四府之人、物調集,向北而征,血汗盡付,縱可以有所得,但內府之眾,僅穩坐後方,享樂之餘,稱頌歌讚清談便罷,難免不公。而若集內府之人力物力,路上損耗多增幾何,亦未免徒然浪費。
其二,大溱若勝,勞心戮力,將士用命所得疆域,如何安置?境內之民若留,教化治理應順應其風,還是從根改之,個中矛盾應如何處理妥善?若不留,是徙是殺,若徙,耗費時力幾多?若殺,有傷天和,及累世惡名,又由誰人領受?屆時新地苦寒,又該遷何地民眾居往?
其三,大溱若敗,精兵北調,數千裏空虛疆土,何人可守?邊地百姓因此慘遭擄掠殺害等,何人可救?更遑論失地之危。祖宗江山若失,何人可挽?又將付出幾多代價?
戰,可!但不可輕動冒進。
霸道當行,但需持正己身。
唯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以堂皇威嚴,懾服四方者,方可稱霸,餘下可謂之暴也。
霸者,可期長久,也當向長久而戮力謹行。
而暴者,隻可一時,根基不築,但有驚洪,便是沛然難禦,直進毀敗。”
談鋒言罷,牧柏又引經據典,以三朝史實記載,兵家十數典籍案例,三十篇古今策論,四十段禮易經注,佐為談證,來印證所言。
前後小一個時辰,直說的自己口幹舌燥,聽得人目瞪口呆。
“斂敬兄。”蕭青梧微笑頷首,轉而看向柳謖。
柳謖朗笑一聲,“以身曆,以思言,以經佐,青山此番言論,細細想之,吾亦受益良多。依我看來,所謂經注之比,也可作罷。以青山之學識思想,若可盡授天下,乃我大溱之福矣。”
蕭青梧再點點頭,“我與斂敬兄感同,諸位可有他論。”
說著蕭青梧也是環視場間名士大儒,詢問他們還有何看法。
願或不願之人,皆默不作聲,而後點頭附和。
沒辦法,無論學識資曆,這二老都是眾人之首,他們都點頭稱讚,誰還能說出個不字。
縱使心中真有不認同,或是別有他意的,也都按在心裏,報以微笑。
牧柏自己見此,都有些愕然,看了李硯好幾眼,想問是不是他請二老來幫忙,助他聲勢,給他撐腰的了。
可以說,有這二老的這番話,他牧青山的才名,算是沒有人能質疑了去了。
即便與二人同等層次的大儒事後開口反對,也是為時已晚,隻能陷入爭論,而不能言他名不符實。
因為那樣一來,打的不是他牧柏的臉,而是這兩位的,鬧得大了,結生死大仇,都有可能。
“學生慚愧,謝先生教誨。”
台下鍾穎卻不管眾人心思如何,見無人開聲,隻欲快些溜走,然禮不可廢,還是向牧柏再施一禮。
牧柏轉過身來,和煦道:“有報國之誌終是好事,隻是日後凡事還是多加思量的好。我以為,學當思,思應慎,而後篤定所行,謹律依為,不動不搖,心若磐石,當有所為。”
鍾穎看到牧柏的態度,心緒也算好受一些,再聽這話,覺得大有道理,忙欠身再道:“不知學生可否請先生書就此言,讓學生時常觀之,以早晚三省,砥礪己心。”
“哈哈”牧柏放聲一笑,“除友人書信,我此生還從未題字贈字與人,今日便讓你帶迴了兩副去,也是有趣。”
他也沒想到這士子,又張嘴跟他要字,想想自己破例兩次,都給了同一人,便覺得有意思。
當下也是揮筆落墨一副大字,又送給了鍾穎。
鍾穎再次致謝,樂樂嗬嗬迴了座位。
場間士子心中又是豔羨,又是懊惱,今日之後,牧柏這本就價值不菲,難求一字的兩副作品,必將更加珍貴。
就算日後牧柏再有新作流出,少了此間場合,前後故事,也將大打折扣。
遑論,還是牧柏親口所言,除書信外,這是首作,更加彌足珍貴。
同時一個個也期盼起來,眼巴巴的盼著,快些開始下一輪清談,也效仿一二,管他是牧柏,還是其他大儒名士,討兩副墨寶帶迴家去,也算沒有白來一趟。
也沒讓他們久等,很快李硯便征得柳、蕭同意後,再命人擊鼓傳花。
但直至日暮,也不過前後清談五輪,注定讓多數士子深為遺憾。
牧柏也是再出風頭,幾乎每輪必有談鋒論出,且談證眾多,在切合談鋒的同時,大顯自身深厚學識和理解。
柳、蕭二老甚至親自下場,也與牧柏文鬥了一場,雙方引經據典,加以釋義,來印證自己思想及所言,有來有往數十迴合而不絕,引的眾人驚歎不已。
不遠處,不知何時悄然到來的李鑍,見如此情況,滿意一笑,轉身離開。
一場清談會,也就此結束,李硯親請台上眾人赴宴而去。
一眾士子雖不夠資格與宴列席,但也不必就此離去,三日之內,小澈湖畔以及八雅樓等地,都對他們開放,供他們遊玩聚會,美酒佳肴,時令鮮果,盡數管夠。
…………
同日,穎安城內。
迷迷糊糊睡醒的公冶梓苡,睜眼就看到了盤坐在側的寧郃,狡黠一笑,起了作弄之心。
卻不待找到合適器物,寧郃便醒轉過來,啊的一聲,反把她嚇了一大跳,嗖一下彈跳開去。
“傻貓,你有病啊!”公冶梓苡連拍心口,撫平心緒。
寧郃極其認真的點點頭,裝出一副疼的要命的樣子,“有啊,經脈全傷,雙臂一百來道刀口,疼煞我也!”
“鬼才信你。”公冶梓苡撇撇嘴,還是湊了過去,挑起寧郃袖口看去,見那層層裹纏的雙臂,頓時臉色沉肅,俏臉煞白。
“你是不是傻啊,這麽重的傷,你陪我在外麵坐著幹嘛啊!”
說著雖無眼淚掉落,卻是已經帶上了哭腔。
然後不由分說,就要扯著寧郃往屋裏走,想親眼看看他的傷勢,究竟怎樣了。
寧郃見玩兒過了火,也不敢吱聲,老實兒的跟了進去。
片刻後,上身打著赤膊的寧郃,老老實實坐在椅子上,公冶梓苡拿著幹淨的新布,往他重新上了傷藥的手臂上纏著。
咬著後槽牙,惡狠狠的纏一下,就小小使勁勒一下,“就你能!嘚瑟的你!那牧柏給你吃了什麽蒙心藥了,嗯?我勒死你算了!”
寧郃是敢怒不敢言,生怕這姑奶奶真哭上一通,隻能忍著,呲個牙賣好賠笑。
待其發泄的差不多了,才問道:“這兩天亂哄哄的,你怎麽不在家呆著,自己跑我這兒來了。”
公冶梓苡打了兩個對稱的花結,啪的一下,纖手拍在寧郃後腦勺,才哼哼道:“韓老伯給你把兵器送來了,我聽說你迴城了,就給你送過來。”
然後坐到一邊去,玩兒著手指頭,低頭道:“還有,我找了文縣令,把小葫蘆她們的奴籍都給換了,跟她姐姐一起,定成了被私捕的奴隸,重新落籍在了這裏。”
寧郃不在意的點點頭,“隨你心意就好,我無所謂。”
“真的?不罵我敗家?”公冶梓苡猛地抬頭,詫異非常,納悶兒這貨怎麽不趁機數落自己了。
寧郃停頓良久,低聲道:“音奴,我想要辭官離開,去很多地方看看,不會常在穎安了。”
但其言下之意,卻盡顯不虞,乃至對牧柏的蔑視不屑之意,也是溢於言表。
然而這並沒有讓得眾人如先前聽完牧柏斥責時的粗淺之語一般,眉頭緊蹙。
反而隱有附和之意,隻是考慮時下環境,沒有直言道出,隻是隱在心頭。
皆因牧柏所言,確有避戰之意,好似大溱處勢弱一方一樣。
麵對這種情況,牧柏隻是淡然道:“某任小關縣令一十三載,親領鄉勇截殺北律遊騎斥候等,共三百二十八人。小關縣一戰,舉縣青壯無一避退,與鎮北狼騎並肩,此役僅我小關百姓,便殺敵五百一十二人,某也有幸親自手刃十二律敵。”
此言一出,全場皆寂。
在場士子,日常佩劍者得占七成。
然而那更多還是一個象征和配飾。
他們雖也學劍,能用劍,甚至有很多招式嫻熟,劍舞一起,也是英姿煥發,頗有氣度。
可是真正稱得上文武雙全,能把劍當做兵器,與人交戰切磋,乃至廝殺的,終究隻是少數。
下馬提筆安天下,上馬揮劍定八方的能人,就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別的不談,僅牧柏而今道出的這個經曆,就足以讓絕大多數人,交口稱讚了。
卻聽牧柏再道:“北律南侵,目標明確。大溱地大物博,東有萬裏糧倉,盡南北作物,天下所存,無不含有;西有萬裏牧場,馬匹牛羊,四時青食不盡。大溱之富、足,幾可遠甚夷狄戎蠻相合,物華天寶,宜居之處,遠非苦寒北律可比。”
蕭青梧微微點頭,認同牧柏所言,麈尾虛抬,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牧柏該有的禮數還是有的,向著蕭青梧便是先揖一禮,而後才接著說道:
“然大溱若北上攻律,所為何意?
以鎮北、西涼兩軍守邊戍土,大溱國祚至今,十戰可勝七八。
此前我所言邊地景象,北律更甚我大溱三分。我大溱與敵,從未施之以仁,曆來邊將皆以血還血,威震兩地。
若說仇恨,國仇家恨,互相有之,為泄私憤,便派大軍以征,也並非霸道,隻是昏聵。
其一,大溱地勢廣博。若僅以北四府之人、物調集,向北而征,血汗盡付,縱可以有所得,但內府之眾,僅穩坐後方,享樂之餘,稱頌歌讚清談便罷,難免不公。而若集內府之人力物力,路上損耗多增幾何,亦未免徒然浪費。
其二,大溱若勝,勞心戮力,將士用命所得疆域,如何安置?境內之民若留,教化治理應順應其風,還是從根改之,個中矛盾應如何處理妥善?若不留,是徙是殺,若徙,耗費時力幾多?若殺,有傷天和,及累世惡名,又由誰人領受?屆時新地苦寒,又該遷何地民眾居往?
其三,大溱若敗,精兵北調,數千裏空虛疆土,何人可守?邊地百姓因此慘遭擄掠殺害等,何人可救?更遑論失地之危。祖宗江山若失,何人可挽?又將付出幾多代價?
戰,可!但不可輕動冒進。
霸道當行,但需持正己身。
唯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以堂皇威嚴,懾服四方者,方可稱霸,餘下可謂之暴也。
霸者,可期長久,也當向長久而戮力謹行。
而暴者,隻可一時,根基不築,但有驚洪,便是沛然難禦,直進毀敗。”
談鋒言罷,牧柏又引經據典,以三朝史實記載,兵家十數典籍案例,三十篇古今策論,四十段禮易經注,佐為談證,來印證所言。
前後小一個時辰,直說的自己口幹舌燥,聽得人目瞪口呆。
“斂敬兄。”蕭青梧微笑頷首,轉而看向柳謖。
柳謖朗笑一聲,“以身曆,以思言,以經佐,青山此番言論,細細想之,吾亦受益良多。依我看來,所謂經注之比,也可作罷。以青山之學識思想,若可盡授天下,乃我大溱之福矣。”
蕭青梧再點點頭,“我與斂敬兄感同,諸位可有他論。”
說著蕭青梧也是環視場間名士大儒,詢問他們還有何看法。
願或不願之人,皆默不作聲,而後點頭附和。
沒辦法,無論學識資曆,這二老都是眾人之首,他們都點頭稱讚,誰還能說出個不字。
縱使心中真有不認同,或是別有他意的,也都按在心裏,報以微笑。
牧柏自己見此,都有些愕然,看了李硯好幾眼,想問是不是他請二老來幫忙,助他聲勢,給他撐腰的了。
可以說,有這二老的這番話,他牧青山的才名,算是沒有人能質疑了去了。
即便與二人同等層次的大儒事後開口反對,也是為時已晚,隻能陷入爭論,而不能言他名不符實。
因為那樣一來,打的不是他牧柏的臉,而是這兩位的,鬧得大了,結生死大仇,都有可能。
“學生慚愧,謝先生教誨。”
台下鍾穎卻不管眾人心思如何,見無人開聲,隻欲快些溜走,然禮不可廢,還是向牧柏再施一禮。
牧柏轉過身來,和煦道:“有報國之誌終是好事,隻是日後凡事還是多加思量的好。我以為,學當思,思應慎,而後篤定所行,謹律依為,不動不搖,心若磐石,當有所為。”
鍾穎看到牧柏的態度,心緒也算好受一些,再聽這話,覺得大有道理,忙欠身再道:“不知學生可否請先生書就此言,讓學生時常觀之,以早晚三省,砥礪己心。”
“哈哈”牧柏放聲一笑,“除友人書信,我此生還從未題字贈字與人,今日便讓你帶迴了兩副去,也是有趣。”
他也沒想到這士子,又張嘴跟他要字,想想自己破例兩次,都給了同一人,便覺得有意思。
當下也是揮筆落墨一副大字,又送給了鍾穎。
鍾穎再次致謝,樂樂嗬嗬迴了座位。
場間士子心中又是豔羨,又是懊惱,今日之後,牧柏這本就價值不菲,難求一字的兩副作品,必將更加珍貴。
就算日後牧柏再有新作流出,少了此間場合,前後故事,也將大打折扣。
遑論,還是牧柏親口所言,除書信外,這是首作,更加彌足珍貴。
同時一個個也期盼起來,眼巴巴的盼著,快些開始下一輪清談,也效仿一二,管他是牧柏,還是其他大儒名士,討兩副墨寶帶迴家去,也算沒有白來一趟。
也沒讓他們久等,很快李硯便征得柳、蕭同意後,再命人擊鼓傳花。
但直至日暮,也不過前後清談五輪,注定讓多數士子深為遺憾。
牧柏也是再出風頭,幾乎每輪必有談鋒論出,且談證眾多,在切合談鋒的同時,大顯自身深厚學識和理解。
柳、蕭二老甚至親自下場,也與牧柏文鬥了一場,雙方引經據典,加以釋義,來印證自己思想及所言,有來有往數十迴合而不絕,引的眾人驚歎不已。
不遠處,不知何時悄然到來的李鑍,見如此情況,滿意一笑,轉身離開。
一場清談會,也就此結束,李硯親請台上眾人赴宴而去。
一眾士子雖不夠資格與宴列席,但也不必就此離去,三日之內,小澈湖畔以及八雅樓等地,都對他們開放,供他們遊玩聚會,美酒佳肴,時令鮮果,盡數管夠。
…………
同日,穎安城內。
迷迷糊糊睡醒的公冶梓苡,睜眼就看到了盤坐在側的寧郃,狡黠一笑,起了作弄之心。
卻不待找到合適器物,寧郃便醒轉過來,啊的一聲,反把她嚇了一大跳,嗖一下彈跳開去。
“傻貓,你有病啊!”公冶梓苡連拍心口,撫平心緒。
寧郃極其認真的點點頭,裝出一副疼的要命的樣子,“有啊,經脈全傷,雙臂一百來道刀口,疼煞我也!”
“鬼才信你。”公冶梓苡撇撇嘴,還是湊了過去,挑起寧郃袖口看去,見那層層裹纏的雙臂,頓時臉色沉肅,俏臉煞白。
“你是不是傻啊,這麽重的傷,你陪我在外麵坐著幹嘛啊!”
說著雖無眼淚掉落,卻是已經帶上了哭腔。
然後不由分說,就要扯著寧郃往屋裏走,想親眼看看他的傷勢,究竟怎樣了。
寧郃見玩兒過了火,也不敢吱聲,老實兒的跟了進去。
片刻後,上身打著赤膊的寧郃,老老實實坐在椅子上,公冶梓苡拿著幹淨的新布,往他重新上了傷藥的手臂上纏著。
咬著後槽牙,惡狠狠的纏一下,就小小使勁勒一下,“就你能!嘚瑟的你!那牧柏給你吃了什麽蒙心藥了,嗯?我勒死你算了!”
寧郃是敢怒不敢言,生怕這姑奶奶真哭上一通,隻能忍著,呲個牙賣好賠笑。
待其發泄的差不多了,才問道:“這兩天亂哄哄的,你怎麽不在家呆著,自己跑我這兒來了。”
公冶梓苡打了兩個對稱的花結,啪的一下,纖手拍在寧郃後腦勺,才哼哼道:“韓老伯給你把兵器送來了,我聽說你迴城了,就給你送過來。”
然後坐到一邊去,玩兒著手指頭,低頭道:“還有,我找了文縣令,把小葫蘆她們的奴籍都給換了,跟她姐姐一起,定成了被私捕的奴隸,重新落籍在了這裏。”
寧郃不在意的點點頭,“隨你心意就好,我無所謂。”
“真的?不罵我敗家?”公冶梓苡猛地抬頭,詫異非常,納悶兒這貨怎麽不趁機數落自己了。
寧郃停頓良久,低聲道:“音奴,我想要辭官離開,去很多地方看看,不會常在穎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