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醫者猶如籠中鶴,為俠者身淪囚裏鷹——


    ·


    上迴說到:張景年病愈得差不多時,終於重返畫學上學。已等待數月的趙甫成終於見到好友,卻不知為何,此人連日萎靡不振,一點精神也沒有,連他的話也不肯迴答。幾次三番之後,甫成終於將他的話套了出來,繼而獲得景年托人從兇案現場帶迴的燒毀的畫卷殘片。心痛不已的甫成雖急火攻心,但仍先安撫了好友的情緒,直至見到張擇端才將心中哀痛盡數傾訴而出。擇端好言相勸,兩人解決畫卷之事後,一起商量起景年遭遇的問題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本迴分解。


    ·


    ·


    ·


    卻說甫成與景年分別後不久,天色尚早。


    城東張府內,張夫人房外,田信在門外陪主人站著,時不時擔心似的往夫人房裏瞅一眼,又悄悄看看他這主人的臉色,不知在心裏琢磨些甚麽東西。


    未幾,盧湛大夫挽著頭發邁出門檻,與守在門外的張景弘一同往前院走。


    “家母病情如何?”


    “二月染的風寒已無大恙,”盧大夫答,“隻是夫人長年積鬱,還需要多加調理。”


    “來京三年後,家母日漸寡言,家父想了許多辦法,仍不見好轉。”景弘命田信去為夫人檢查藥爐,又跟上去,“如此調理下去,能見好麽?”


    “藥都是好藥,一直吃著也能保住底子。可心病還須心藥醫,你身為長郎,不可一味從旁人身上想辦法。”盧湛歎了一聲,“說來也怪,前些年為夫人把脈時尚無異狀,看來憂鬱傷神是近些年的事情。載遠,夫人可曾受過甚麽委屈?”


    景弘尋思一番,想起去歲仲秋父親與幾個仆人因議論夫人而起的爭執來。


    “家母出身北地,外貌與城內東瀛、南蠻異族大相徑庭,雖不大出門,卻也難免遭議論指點,是我疏忽了。”他皺眉道,“待我從應天府迴來,便陪她出去散散心。”


    “應天府?是要護送林道人麽?”盧湛擔憂道,“難為你堂堂禁衛軍統領也要給這道士跑腿,這趟腳程雖短,卻要當心些。連著清剿賊寇三月,拋去疲乏不談,恐怕你早已是各路盜賊眼中最大的釘刺。林靈素又是個與官家有牽扯的是非紅人,出城路上,千萬留神啊。”


    “好,我知道。”景弘點首,又往一旁鎖著門窗的屋子裏看了一眼,“對了……”


    “放心,二公子已無大礙。隻不過還要休息五六日,才能跑跳自如。”盧大夫早已看穿他想問的事,“載遠,我得問問你。這幾個月裏,你真沒再朝他惡言惡語?”


    “我沒有。”景弘疑惑道,“為何有此一問?”


    盧大夫還未答,便聽大門傳來一陣腳步聲。說曹操曹操到,張景年正與兩名仆從跨入門檻,神情木然地攏袍進了院子。


    “大人,二郎君迴來了!”


    景弘嗯了一聲,往那少年郎麵上看了一眼。卻見景年也正看他,欲言又止,終究也沒如以往那般招唿,隻低聲喚了句大哥,繼而挪走目光,遊魂似的飄遠了。


    看他已迴房歇息,張景弘便迴過頭來,與好友繼續往大門走。


    “瞧見了?同夫人一樣,二公子整日鬱鬱寡歡,不怪我問。此前我說過,他那些傷愈合得快,心疾卻遲遲不見好,反倒還愈發重了……”盧大夫搖搖頭,“我左思右想,總覺得你與此脫不了幹係。畢竟肯打那般響一巴掌的好漢,可沒再有旁人了。”


    “那一巴掌是他應得。”景弘冷哼,“但那之後,我未再與他言語,更不必說惡言惡語。如此三月相安無事,我怎知他那心病是因何而來。”


    “且慢……”盧湛伸手攔住好友,詫異道,“這三個月裏,你竟不曾與二公子說過話?一句也沒說過?”


    “嗯,忙碌無暇,他亦不願見我。怎麽?”


    盧大夫見他如此從容,不禁啞然惱道:“載遠啊載遠,你當真是一介武夫!你可想過二公子憂鬱之症難消,究竟是為何?”


    不待迴複,他又道:“不論你兄弟有何矛盾,他也終歸是個大病初愈之人。若是一二月裏也就罷了,你忙極又忙,總算還有我來照拂;眼下恰逢我醫館多事、分身乏術,你又有空閑能歇息家中,卻不知要對夫人與二郎多加照拂麽?”


    “阿湛誤會我了。平日裏一家上下吃喝用度無所不善,除去舍弟不得隨意出行之外,我未曾有分毫怠慢。”


    “吃穿住行乃你一家之主分內事務,怎能用這些由頭辯駁我?若按你所言,張家富貴,夫人與二公子理應整日歡顏,怎會憂鬱成疾?”盧湛無奈,“悉心照顧四字可並非施給錢財便能了事,除去吃穿住行,更要體察心思。心病向來最難醫,若有親友盡心排憂解難,陪同消遣,尚要將養好一段時日。更不必說你這武夫竟三月不聞不問……虧你不怕這病耗人性命。”


    “陪同消遣?平日凡有休沐,我皆要偕二老出城閑遊;每有家宴,我皆與舍弟陪雙親歡宴飲酒。即便我將他禁足,亦允他學畫修習、居家悠閑。這不算消遣麽?”


    “這算哪門子的‘消遣’!自以為是罷了。”盧湛嗆他一句,“古有老萊娛親,乃知曉父母愛看戲耍,便彩衣潑賴,引雙親開懷。載遠已近而立,雖不必如此放浪不羈,卻也應如老萊子般熟悉家人喜好。盧某便問你一問:出城閑遊、歡宴飲酒,此真為雙親手足所好之事乎?”


    景弘閉口不言,似在思索。


    “不知道麽?”盧大夫笑問,“大統領曾讚你‘滿身武精神,一心太平家’,足見載遠之忠孝。可如此美譽加身,怎會在孝道之事上張口結舌,一問三不知?這一心護家之名,該不會是旁人杜撰的罷?”


    景弘仍然不語,不遠處的仆人卻驚得直往盧大夫身上瞪眼。


    他才來不久,雖知有個姓盧的醫師向來直言不諱,哪知這人竟得理不饒人,連駁人臉麵的話都敢往主人身上甩,當即驚得直看,稀罕非常。


    “——我這話說得重了,可盧某先為醫者,再為友人,實在無法對不利病患之舉視若無睹。”盧大夫將藥箱往肩上背了一背,“載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初識時,你說令尊當年來汴欲為一家謀得安居之所,但未曾思慮過你與夫人是否願意。十年過去,這京中的日子是你想要的麽?若不是,可也想過你所向往的日子,又是否是父母兄弟想要的?”


    “這不一樣,阿湛。”景弘箴默良久,終於開口,“與你初談家中舊事時,我年方弱冠,滿腹牢騷;如今而立,方知‘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亦知人活一世,願意與否、想與不想,有時並不是那麽要緊。”


    瞧著家主竟能與這人繼續好聲好氣,那邊的仆從眼睛瞪得更大,隻覺得自己怕是撞見了鬼。


    “休作官腔,這道理誰人不知。我所言不過是教你好生照看家人,以免加重夫人與二公子病情。堵不如疏,親人積鬱成疾,你自當留心探望,盡力圓滿病患意願,決不可一意孤行、不理不睬,不然可有你後悔的時候。”盧湛不肯接他的話,隻是皺眉,“人心非金石,骨肉俱連心,至親之人更當悉心相待。載遠雖忙,卻也不該如此疏忽人心之事啊。”


    “家母有何意願,我皆要全力以赴,求得圓滿。”景弘負手,瞟了一眼景年屋門,“隻是舍弟意願不可縱容,他太過大膽。我寧可冷淡相待、受他憎恨,也絕不會放他為非作歹,否則,後患無窮。”


    “蠻漢武夫。牧羊之道尚可圈欄養之,育人之道,豈能如此草率專橫?”


    “隨你如何罵,以當下世道,唯有保住一家安穩,才能另作他想。”


    “唉,二張兄弟俱是執拗之人,我盧某人可算是見識到了。”盧湛歎道,“既然冷待手足非你本願,何不另尋緩和之法?以禁閉之罰強拗他意願,於情於理,皆非長久之計……”


    “不然如何?他的意願乃是不顧安危、替賊賣命;我則隻求一家太平、至親康健。我與他意願相左,隻能有一人圓滿,若你是我,你怎麽選?”


    盧湛一時語塞。


    他看著自己醫治過千百人的雙手,任由耳邊塞上去的頭發重新垂落下來:“見慣生老病死,我知人命可貴……自然是康健為先。”


    “嗯,趨利避害,醫者自然更懂。若我心慈手軟,不加管束,任憑他一門心思錯下去,便遲早要看他招來殺身之禍,以致家業為之盡毀。如此相待,實不得已。”


    “載遠辯才之巧,反倒令我懂了你的苦衷。”盧大夫已被他引出有利之言,自知再辯也已輸了七分,隻得訕笑一聲,“人活一世,總在做不願做之事,難怪佛經常歎世人皆苦,大概如是。”


    “你我混跡京中多年,見慣波瀾,應知在安身立命麵前,願意與否並不重要。生存,唯有生存與維係生存之秩序,才是你我應遵循的道。”


    “醫之道亦不外乎為病患謀生存之法,可見生存乃立身之本,我不否認。”盧大夫道,“但我想再問一事,隨令尊來此十年間,載遠可也後悔過當初不曾為了意願爭取一番?留在故鄉,不比此處自由得多麽?”


    “造化弄人,我留天不留。”景弘沉聲答,“入京第三年,我族為契丹所並,覆滅還是歸順,未知。”


    “這……”盧湛一驚,“你的故鄉竟被契丹人占去了……”繼而遺憾道,“抱歉載遠,我不該問。”


    “不必在意,已不是什麽大事。”那高他許多的禁衛軍統領淡然一笑,安慰似的將他一拍,又將手放下去,隨意搭在佩刀刀柄上,“你問我為何不能聽任父母兄弟之意願,原因即是如此。世道難測,自由無用,身為人臣人子如居牢籠,有太多事情都是迫不得已,我沒得選,阿湛。”他負起一手,居高而視,“況且,即便高潔傲岸如你,不也是籠中之鶴嗎?”


    盧大夫肩上藥箱一墜,麵色也隨之凝重起來。


    他將滑落到手肘的藥箱帶子搭迴肩頭,沒再看麵前一針見血的好友,自嘲道:


    “是啊,籠中之鶴……我卻忘了自己的處境了……”


    ·


    ·


    “報——!”


    通報聲傳近,一名禁衛軍信使急匆匆跳進張府大門,將一封信呈至張景弘手中,拜道:“小張大人,大統領有請!”


    盧湛退了一步讓開空子,景弘上前接信,心中隱約猜了幾分,又粗粗一讀,便與那信使道:“迴去複命,我即刻就到。”


    “是!大人有勞!”


    信使出了門去,景弘將信向身上一揣,對好友道:“年初的事有了進展。大統領傳得急,我須即刻去金明池大牢一趟。另外,你且按慣例隨時預備聯絡唐影衛,她用的藥物隻管送去,如有虧空,我補給你。”


    “好。我也要給黃府送藥了,今日便不再叨擾。”


    盧大夫與他一同出了大門,看著他牽了那匹刨蹄的颯西風就要走,猶豫片刻,又將他叫住:


    “慢著,載遠!”


    景弘已跨上馬背,持韁迴首。


    “有句話,方才忘記說。”迎著漸漸西移的太陽,盧湛注視那鬈發飄動的好友,上前道,“二公子並非不願見你……隻是他已長大,不再是你故事裏的孩子了。”


    張景弘的臉逆在由西自東漸漸泛起的晚霞之中,難以看清。


    “知道了,路上小心。”


    接著,他收緊韁繩,調轉馬頭,與等候的隨從會合,向西打馬而去,將熱鬧的禦街劈開一條直指城外金明池地牢的裂隙,揚塵四起,行人皆避。


    盧湛則在張府門前站了片刻,黯然迴味方才言語。


    “籠中之鶴……”


    他看著自己這些月來總在研磨朱砂的手,又扭頭看了看院內景年屋頂隱約露出的一角,目光忽而又堅定起來。


    “載遠……鶴心高甚,即便囚於籠中,亦在日夜企盼振翼之機啊。”


    醫者自語言畢,尋人問路,踏步遠去。


    往來百姓常有相識者,一路招唿行走,那白衣大夫便這般消失在禦街之北,隻餘張府門前行人來往,風動揚絮,鳥雀爭逐。


    一片春好處,花開滿汴都。


    東街的吆喝聲散布在遠遠近近的每一條巷口路邊,路上行人兒童嬉笑之聲不絕於耳。各色點心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順著風兒飄入張家敞開的大門內,盤踞在整個草木萌發的院子裏,引得幾個年齡小的僮仆直吸鼻子。


    ·


    ·


    與此同時,景年房中。


    院子裏模糊不清的談話聲消失了,一直抵著門縫蹲坐的張景年扒著門縫努力聽了一會,確認人已走了,便鬆了口氣,站起來。


    許是蹲坐時間太久,兩條腿很快便發麻發癢,眼前也一陣暈眩,他便勉勉強強地拖著腿向床榻上跌去。


    榻上沒甚麽東西,隻有一隻白瓷黑花兒的枕頭與散亂的被褥,外同被褥底下胡亂堆著的兩三本閑書。


    他如過去的數月的每一日一般仰麵躺著,兩隻眼睛自黑眼圈中枯燥乏味地瞪著同樣枯燥乏味的大梁。


    門外的香味從嚴絲合縫的門窗裏侵入進來,他便吸了吸鼻子,忍不住琢磨起香味兒的來源究竟是何老二家的饅頭還是王大娘家的炊餅來。可想了好半天,饅頭和炊餅依然在腦子裏打架,肚子卻兀地咕嚕嚕一陣大叫,他便挪過一隻手來拍在肚皮上,一麵揉,一麵尋思今日的飯食裏會有甚麽好菜好肉——拋去今日來迴將他餓得不輕不說,這也是禁閉生活裏僅剩的一點消遣了。


    這樣一想,肚子便愈發餓起來。眼瞧著下頓飯還要等上幾個時辰,景年幹脆心一橫,故技重施,以酣睡一場抵禦不合時宜的饑餓。


    嘩啦……


    一陣折紙聲自胸口傳來,他停下脫衣裳的動作,往身上一摸。


    又是一陣紙聲。


    他拉開前襟摸了兩下,掏出一封被擠壓出折痕的信。


    信?


    ——信!


    景年忽然打了個激靈。方才全在留神張盧二人言談,他竟險些將甫成兄傳來的信給忘了!


    捏著那封皺巴巴的信,這披頭散發的一改頹廢,掀開被子翻身下床,趿著草履便奔到桌邊,將信拍在案上,繼而左右觀察,確認所有門窗依舊是鎖緊的,這才放心大膽地坐在案前,借著透過窗紙的暮光,小心翼翼地摩挲著信封上的“柳”字。


    ——是伯父的信!


    少年點上蠟燭,燈光映亮逐漸昏暗的屋子,又三下兩下便將信箋拆出來,捏在手裏,手勁之大令信紙邊緣微微發顫。


    他深吸一口氣,忐忑地將目光從手指移到信箋上一列列穩健有力的字跡上,惴惴不安地讀起來:


    ·


    ·


    愛徒景年:


    見信平安。


    自正月別後,許久不見,未嚐噓寒問暖,中心愧歉。


    我知你受困家中已計三月,雖難自由,幸能藉此養複傷患,得以喘息。你年少心重,然不論時事如何變化,萬不可終日憂心,免傷身體,切記從長遠計,莫為悲痛蔽目。


    家宴之劫,處處蹊蹺。幾個月來,我常疑當初情報有誤,但逢離亂,事務纏身,終未得細想,而今且與你說一處疑點,便你稍加思量。


    你我洛陽之會時,眾人匆忙而來,中間恐有漏隙,你自留京兄弟處獲知情報,我一時疏忽,未曾仔細推敲。現今細想,汴城多少兄弟,皆未能於張府探知分毫動向,可見禁衛軍戒備之嚴。待我始去洛陽,與你等共商大事之日,卻無端得來神物易手之消息,且人物分明,時日準確,乃至誰人身上攜帶何物皆一清二楚。如此確切,實不尋常。


    想來同袍中仍有細作,家宴一遭,我等應是中了禁衛軍裏應外合之計。瞞天過海,陳倉暗度,王緞其人老奸巨猾,你不殺,禍及一族;殺,則驚動滿城。


    我猶覺此事尚有其他隱情。然此番隱情秘辛,唯你可解矣。


    金明池之變,我已將實情告知秋月。他與生父俱是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之人,即便今生歧路,亦不改好漢之名。因此,你我莫要日夜扼腕,謹記前行,方無愧舍身相救之恩。


    再另,我等隱於草野鄉間,生還者暫且安好,你可放心。


    隻是這幾月來,各地分會死傷慘重,我不得已解之散之,開枝散葉,另謀生路。四京最為慘重,京城死四十七人、傷七人、叛逃一人,洛陽死六十人整、傷十二人,應天死三十二人、叛逃三人,大名死六人、傷一人。餘下各地皆有死傷,唯獨山東東昌府無傷亡信報,如此看來,禁衛軍對山東一帶管控尚且不嚴。我老傷複發,漸欲好轉,便尋機前往山東一帶,引山東各地分會刺客來京,重振旗鼓,以備後日反擊,再奪神物。


    我離京後,若無能與我聯絡,莫要驚慌,有秋月在,她會將你護得周全。


    ·


    景年吾徒,我於匿身之地養護新柳一棵,雖尚稚嫩,想來不久便可茁壯勃勃,成作大材。


    特附其葉一片,我瞧著好,你也看看。


    ·


    歲乙未四月初四李禎


    ·


    ·


    讀至此處,手中信箋層隙內果真掉出一片柳葉來。


    景年擱下信,拈起那片梗已有些萎蔫的葉子,蔫軟的葉頭依依不舍地離開桌麵,搭在他的手指上。


    ——已經蔫成這樣了……


    伯父要拿柳葉給他看,卻忘了這葉子一旦離落梢頭,很快便會缺水萎靡。


    離了樹的葉子還怎樣茁壯勃勃?


    豈非春風吹過,便會化作枯葉爛泥,銷聲匿跡了?


    天已經開始黑了,屋裏燈光漸亮,手中的葉片與他帶著黑眼圈的臉龐一起被映得昏黃。


    景年忽然覺得,這片柳葉像極了自己。


    零落孤獨,毫無生氣;萎靡不振,哪裏好看?


    然而稍一尋思,少年慢慢停下撚搓樹葉的手,鬆開有些發皺的葉梗,將目光重新灑迴信箋最後一頁。


    “老柳……護新柳……”


    他又看向躺在案上萎蔫不振的葉片,忽然醍醐灌頂,懂了伯父的心思。


    並非是新柳之葉,而是新柳之柳。


    葉子會逐一凋零,新柳卻在凋零之中日漸茁壯。


    這才是伯父想要講的道理……


    這才是伯父眼中的他。


    ·


    但他現在是何種模樣?


    景年看向案幾旁側的盆架,上麵立了塊方形銅鏡。


    鏡中的自己滿麵疲憊,眼神怯懦畏縮,雙肩塌落,腰身微駝。


    明明是十七歲的年紀,卻硬生生萎靡出一副落魄相來。


    他努力挺起腰身,才發覺三個月的禁足生活已令他周身乏力,連長久坐直身子都嫌累些,如何也看不出少年郎君當有的意氣之態。


    這便是現在的他麽?


    伯父掛念的、師兄保護的、大夫救助的,乃至於大哥憎惡的,就是這樣的張景年麽?


    他長歎一聲,鏡中的自己又衰頹了幾分。


    ·


    篤篤的敲門聲在腦後響起,景年一驚,立即在桌上胡亂一抓,抓過一條氈布蓋住信紙,揚聲問道:“誰!”


    “郎君,夫人今日命小的們買來熱乎點心,教小的們給郎君每樣各送來一份嚐嚐。”


    “唿……好,你開門罷。”


    那門口的鎖鏈便哢哢作響,片刻後,兩名小僮便托著三個黑漆茶盤進來,給他過目。


    “荷花一品酥?”景年看著托盤上各式香氣撲鼻的糕點端進來,忽地在意起來,“這酥隻有洛陽賣,你們怎麽弄到的?”


    “郎君有所不知,咱們京城老早也時興起這些樣式來啦,比洛陽的還要貴些呢!”


    他便伸手去拿那塊荷花酥,又將手縮迴來,不肯碰了。


    “你們有得吃沒有?”


    “有有有!郎君,夫人給我們每人都留了兩個呢!”


    “那你且將這荷花酥拿去給小蘅娘子吃,我不要。”


    “咦……”小僮詫異道,“郎君不喜歡麽?那小的們下次便不買了……”


    “隻是今天無甚興致,吃不下。”


    那小僮便又應了一聲,把點心茶葉一一擺好,便端著荷花酥退出屋子,往還在陪夫人說話兒的裴蘅小娘子那處去了。


    ·


    ·


    鎖門聲息止,景年送走門外晃動的人影,默默坐迴擺滿點心的案前。


    三個茶盤上,唯有原先擺著荷花一品酥的地方是個拳頭大的空缺,漆盤上遺落著零星脆渣。


    若不是知道將它贈與了旁人,仿佛就像是剛被哪個貪嘴的取走吃了一般。


    ……


    被誰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刺客信條:夢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zi阿齊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zi阿齊賽並收藏刺客信條:夢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