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蘊在河北的巡查,結束了,除了兩崔一盧沒有下狠手,其它世家小地主,多少都出了點血,攏共查出十四萬隱藏戶籍。
這玩意屬於你隻要查,就能查出問題。
裴蘊雖然這一次去河北,明擺著就是走過場去了,但是你走過場也得有個樣子,不然會淪為笑柄,以後就沒人將大索貌閱當迴事了。
所以這一次,等於是河北小世家幫三大家族扛了一次鍋,自己殘羹剩飯,看著人家吃肉喝酒。
於是一個奇妙的現象應然而生,一些小地土開始依附三大家族,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一個結果,崔、崔、盧在河北的勢力更加龐大。
裴蘊返京,打算從信都去往晉陽,然後從山西南下過河東,返迴京師。
他要去和李淵碰碰頭,畢竟閨女懷孕是件大喜事,隻要能順利生下孩子,無論男女,兩家的姻親關係算是徹底穩固了。
而裴蘊也會從巡查撈到的好處裏,整理出幾件送給李淵,畢竟兩家不是外人,閨女真要生個兒子,那可是要繼承你李淵家業的,我送給你多少,到頭來也是我外孫的,肥水沒流外人田。
鄭安饒,現在是東宮典書坊的一個小吏,沒有品級,但是他這個小吏和新來的這些吏員不一樣,人家是大家族的嫡出,眼下是因為沒有工作經驗才做的臨時工,幹上一年立馬就會升。
洛陽那邊發生的事情,他與來京的族人聚會的時候,都聽說了,其中就有長孫無忌那件事。
他在典書坊,而典書坊的兩個右庶子,是李百藥和封德彝,李百藥是長孫無忌的師傅。
於是趁著今天在整理備檔卷宗的時候,鄭安饒跟李百藥說起了這件事。
“鮮卑就是這個規矩,人家的家事,我也不好插手啊?”李百藥頗為苦惱道。
古代的師徒關係,是非常親近的,要麽也不會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說法,身為老師,李百藥肯定是希望能幫弟子解決問題的。
但關鍵是,大隋一半的鮮卑貴族,都還是用的這套喪葬法子,朝中也沒有人提過改一改這套習俗,畢竟鮮卑人太多了,當今皇帝都有鮮卑血統。
鄭安饒道:“可不是嘛,這件事確實不好辦,長孫公的元配是元氏,兩邊都是鮮卑人,按照舊有傳統下葬無可厚非,但是無忌眼下在長孫家的處境可是不妙啊,都被扣上不孝子的名聲了。”
“這孩子要強,又是至孝,肯定不願生母受到這樣的待遇,”李百藥皺眉道:“但是長孫家做的也有點過頭了,無忌三年前就進了秦王府,也算是太子的人了,他們是一點都不肯通融啊。”
“這種事情沒有誰會通融的,”鄭安饒道:“喪葬是大事,誰也不能去改人家的家風祖製,眼下無忌被關在家裏,都不能在陵前守孝,時間久了,他這個不孝的名聲算是坐實了。”
不孝,在古代是大忌,頂級頂級的大忌,從上到下都是不能容忍的。
大隋的十科取士當中,第一科就是孝悌有聞,而舉孝廉,孝在廉字前麵。
如果長孫無忌不孝的名聲傳開,那麽將來誰都不敢用他,包括楊銘,不孝的人,是沒有仕途的。
李百藥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道:“我找殿下想想辦法吧,長孫成這幾個兒子做的有點絕了,怎麽也算親兄弟,不能這麽絕情絕義,不給無忌留後路。”
所以幾天後的朝會,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國子監祭酒韋澄發牢騷了,說是秦王楊瑞近些日子無心學業,他詢問的時候,楊瑞說是侍讀長孫無忌不在,導致他總是走神。
長孫無忌沒有侍讀的名分,但卻有侍讀之實,這一點薛道衡可以證明,因為他給楊瑞補課的時候,長孫無忌確實是陪在一旁的。
這個時候,李世民的另一張牌就發揮作用了,左禦衛將軍李琛站出來道:
“秦王學業,茲事體大,乃國之根本,一日不可延誤,臣以為,當奪情召迴侍讀長孫。”
李琛是李孝恭的大哥,跟李淵他們家是近親,而他正好在宮裏任職,所以李世民有機會接觸到,於是便找他幫忙。
起初李琛是不敢答應的,但是弟弟李孝恭給他傳話了,盡管答應。
楊銘自打見過李百藥之後,本來還沒有想好怎麽應付這件事,偏偏這時候,徐景告訴他,李世民和楊瑞他們,已經在背地裏謀劃了。
先是找韋纖惠幫忙說服韋澄,然後找李琛幫忙在朝會上起個頭,最後的王牌,是楊玄感。
果然,步驟完全吻合,韋澄和李琛發話之後,下一個站出來的就是楊玄感,
“奪情之事,非同小可,非萬般無奈,怎忍奪其哀痛之情,然秦王乃太子嫡長,一國承繼所在,萬萬不能耽誤,臣請奪情長孫,起複侍讀。”
奪情起複這種傳統,在明朝的時候,被看的非常重,一般情況非頂級內閣人物,不得奪情,因為儒家在大明朝時期,發展到了巔峰,所以特別當迴事。
張居正被奪情,結果成了他死後被攻擊的罪名之一,人家是被皇帝奪情的,但大家都在罵他不孝。
但是眼下的大隋,你讓一幫子鮮卑人把儒家太當迴事,也不切實際,再說了,長孫無忌多大點人物,能被拿出來在朝堂議,也是因為秦王。
沒有秦王,他的名字都不夠格出現在這裏,他奪不奪情,沒人會在乎。
而且奪情這種事情,頻繁發生在軍伍,說法叫做“金革之事不避”,意思是外出領兵或是出任關鍵邊防要職的,以及軍中的緊要位置,基本都被奪情了,不用服喪,這叫舍孝盡忠。
再說了,你孝順不孝順,話語權在皇帝,我說你孝順,誰敢說你不孝順?
萬曆是誠心要搞張居正,所以才縱容別人大肆攻擊,以至於張居正死後被徹底清算。
楊玄感這麽一開口,聰明人已經看出苗頭了,明擺著這仨是在底下商量好的,而太子多半也是這個意思。
蘇威直接道:“長孫無忌沒有品級,並非官吏,談奪情起複有些牽強,秦王學業為大,臣以為,當召迴,擔任秦王侍衛,兼伴讀。”
人家這句話,非常簡單,卻是字字精髓,等於是把長孫無忌奪情的事情給做圓滿了,以後就不會被人詬病。
雖然奪情,基本上都是用在官員身上,但是民間也有,比如邊疆有戰事或是軍府臨時招募衛士,服喪期的人是可以被奪情參軍的。
讓長孫無忌做侍衛,就是鑽的這個空檔,侍衛也屬於軍方人員,保護頂尖重要人物的人身安全,也可以算是金革之事嘛。
要麽說薑還是老的辣,楊玄感趁機道:
“我完全讚成房國公之言,秦王學業有失,誰也擔待不起。”
玄感這邊,是楊瑞打的招唿,那套說辭也是李世民教給他的,其實整個事件,都是李世民在背後出的主意。
“些許小事,耽誤朝會議事,就這麽辦吧,”楊銘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他這句話,基本給事情定了個調,不要大張旗鼓去辦,悄摸摸的把人帶迴來就行。
這下子,長孫無忌可以迴來了,免得日子久了,不孝的名聲越來越大,那時候楊銘都不好將他放在楊瑞身邊。
而且長孫行布兄弟仨,明擺著就是在憋著這個壞,不讓人家守陵,對外卻說是長孫無忌不滿生母的墓穴位置,鬧脾氣呢。
高氏和長孫無垢,肯定迴不來,長孫無忌被召迴,長孫家絕對不敢再扣押她們母女,所以她們還要繼續服喪,遭人冷遇白眼,基本是避免不了了。
裴淑英的門麵樓,也破土動工,開始了大改造,工匠全是老裴家的,一應物料全都不缺,七天功夫就能改好。
魏征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處理公務,而是接送楊瑾上下學,因為楊瑾是在王通那裏讀書,還是大鍋飯,不是私教,是與一堆子同門一起學習的。
這也是裴矩的意思,因為王通授業比較開放,弟子們都可以提問題,然後他來迴答,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本來楊瑾是和楊昭的嫡長子楊侑一起讀書的,但是楊侑被帶去了張掖,所以眼下,就他一個人每天往返於皇宮和學堂。
馬車上,魏征趁著楊侑不在,囑咐道:“殿下與代王(楊侑)終是堂兄弟,有些親近私密的話,不要對他說。”
楊瑾這個年齡,你不要和他說正事,這是非常大的忌諱。
小孩的嘴巴是不把門的,魏征這次是犯忌了,這樣的囑咐,也不是你一個負責接送的人可以說的。
果然,楊瑾一臉疑惑,道:“堂兄弟難道還不夠親嗎?”
魏征不好往深處說了,隻是笑道:“總之殿下要知道,秦王才是您的兄長,什麽話都可以對他說的,但是別人,說話就要留有三分餘地。”
楊瑾不明白三分餘地是什麽意思,但也沒有再問魏征。
他晚上迴宮之後,問他媽去了。
裴叔英頓時大怒,私下讓人給了魏征二十杖。
魏征自打見到楊銘之後,就總是在受皮肉之苦,不打不成才啊,他那張嘴巴也是不把門。
這玩意屬於你隻要查,就能查出問題。
裴蘊雖然這一次去河北,明擺著就是走過場去了,但是你走過場也得有個樣子,不然會淪為笑柄,以後就沒人將大索貌閱當迴事了。
所以這一次,等於是河北小世家幫三大家族扛了一次鍋,自己殘羹剩飯,看著人家吃肉喝酒。
於是一個奇妙的現象應然而生,一些小地土開始依附三大家族,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一個結果,崔、崔、盧在河北的勢力更加龐大。
裴蘊返京,打算從信都去往晉陽,然後從山西南下過河東,返迴京師。
他要去和李淵碰碰頭,畢竟閨女懷孕是件大喜事,隻要能順利生下孩子,無論男女,兩家的姻親關係算是徹底穩固了。
而裴蘊也會從巡查撈到的好處裏,整理出幾件送給李淵,畢竟兩家不是外人,閨女真要生個兒子,那可是要繼承你李淵家業的,我送給你多少,到頭來也是我外孫的,肥水沒流外人田。
鄭安饒,現在是東宮典書坊的一個小吏,沒有品級,但是他這個小吏和新來的這些吏員不一樣,人家是大家族的嫡出,眼下是因為沒有工作經驗才做的臨時工,幹上一年立馬就會升。
洛陽那邊發生的事情,他與來京的族人聚會的時候,都聽說了,其中就有長孫無忌那件事。
他在典書坊,而典書坊的兩個右庶子,是李百藥和封德彝,李百藥是長孫無忌的師傅。
於是趁著今天在整理備檔卷宗的時候,鄭安饒跟李百藥說起了這件事。
“鮮卑就是這個規矩,人家的家事,我也不好插手啊?”李百藥頗為苦惱道。
古代的師徒關係,是非常親近的,要麽也不會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說法,身為老師,李百藥肯定是希望能幫弟子解決問題的。
但關鍵是,大隋一半的鮮卑貴族,都還是用的這套喪葬法子,朝中也沒有人提過改一改這套習俗,畢竟鮮卑人太多了,當今皇帝都有鮮卑血統。
鄭安饒道:“可不是嘛,這件事確實不好辦,長孫公的元配是元氏,兩邊都是鮮卑人,按照舊有傳統下葬無可厚非,但是無忌眼下在長孫家的處境可是不妙啊,都被扣上不孝子的名聲了。”
“這孩子要強,又是至孝,肯定不願生母受到這樣的待遇,”李百藥皺眉道:“但是長孫家做的也有點過頭了,無忌三年前就進了秦王府,也算是太子的人了,他們是一點都不肯通融啊。”
“這種事情沒有誰會通融的,”鄭安饒道:“喪葬是大事,誰也不能去改人家的家風祖製,眼下無忌被關在家裏,都不能在陵前守孝,時間久了,他這個不孝的名聲算是坐實了。”
不孝,在古代是大忌,頂級頂級的大忌,從上到下都是不能容忍的。
大隋的十科取士當中,第一科就是孝悌有聞,而舉孝廉,孝在廉字前麵。
如果長孫無忌不孝的名聲傳開,那麽將來誰都不敢用他,包括楊銘,不孝的人,是沒有仕途的。
李百藥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道:“我找殿下想想辦法吧,長孫成這幾個兒子做的有點絕了,怎麽也算親兄弟,不能這麽絕情絕義,不給無忌留後路。”
所以幾天後的朝會,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國子監祭酒韋澄發牢騷了,說是秦王楊瑞近些日子無心學業,他詢問的時候,楊瑞說是侍讀長孫無忌不在,導致他總是走神。
長孫無忌沒有侍讀的名分,但卻有侍讀之實,這一點薛道衡可以證明,因為他給楊瑞補課的時候,長孫無忌確實是陪在一旁的。
這個時候,李世民的另一張牌就發揮作用了,左禦衛將軍李琛站出來道:
“秦王學業,茲事體大,乃國之根本,一日不可延誤,臣以為,當奪情召迴侍讀長孫。”
李琛是李孝恭的大哥,跟李淵他們家是近親,而他正好在宮裏任職,所以李世民有機會接觸到,於是便找他幫忙。
起初李琛是不敢答應的,但是弟弟李孝恭給他傳話了,盡管答應。
楊銘自打見過李百藥之後,本來還沒有想好怎麽應付這件事,偏偏這時候,徐景告訴他,李世民和楊瑞他們,已經在背地裏謀劃了。
先是找韋纖惠幫忙說服韋澄,然後找李琛幫忙在朝會上起個頭,最後的王牌,是楊玄感。
果然,步驟完全吻合,韋澄和李琛發話之後,下一個站出來的就是楊玄感,
“奪情之事,非同小可,非萬般無奈,怎忍奪其哀痛之情,然秦王乃太子嫡長,一國承繼所在,萬萬不能耽誤,臣請奪情長孫,起複侍讀。”
奪情起複這種傳統,在明朝的時候,被看的非常重,一般情況非頂級內閣人物,不得奪情,因為儒家在大明朝時期,發展到了巔峰,所以特別當迴事。
張居正被奪情,結果成了他死後被攻擊的罪名之一,人家是被皇帝奪情的,但大家都在罵他不孝。
但是眼下的大隋,你讓一幫子鮮卑人把儒家太當迴事,也不切實際,再說了,長孫無忌多大點人物,能被拿出來在朝堂議,也是因為秦王。
沒有秦王,他的名字都不夠格出現在這裏,他奪不奪情,沒人會在乎。
而且奪情這種事情,頻繁發生在軍伍,說法叫做“金革之事不避”,意思是外出領兵或是出任關鍵邊防要職的,以及軍中的緊要位置,基本都被奪情了,不用服喪,這叫舍孝盡忠。
再說了,你孝順不孝順,話語權在皇帝,我說你孝順,誰敢說你不孝順?
萬曆是誠心要搞張居正,所以才縱容別人大肆攻擊,以至於張居正死後被徹底清算。
楊玄感這麽一開口,聰明人已經看出苗頭了,明擺著這仨是在底下商量好的,而太子多半也是這個意思。
蘇威直接道:“長孫無忌沒有品級,並非官吏,談奪情起複有些牽強,秦王學業為大,臣以為,當召迴,擔任秦王侍衛,兼伴讀。”
人家這句話,非常簡單,卻是字字精髓,等於是把長孫無忌奪情的事情給做圓滿了,以後就不會被人詬病。
雖然奪情,基本上都是用在官員身上,但是民間也有,比如邊疆有戰事或是軍府臨時招募衛士,服喪期的人是可以被奪情參軍的。
讓長孫無忌做侍衛,就是鑽的這個空檔,侍衛也屬於軍方人員,保護頂尖重要人物的人身安全,也可以算是金革之事嘛。
要麽說薑還是老的辣,楊玄感趁機道:
“我完全讚成房國公之言,秦王學業有失,誰也擔待不起。”
玄感這邊,是楊瑞打的招唿,那套說辭也是李世民教給他的,其實整個事件,都是李世民在背後出的主意。
“些許小事,耽誤朝會議事,就這麽辦吧,”楊銘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他這句話,基本給事情定了個調,不要大張旗鼓去辦,悄摸摸的把人帶迴來就行。
這下子,長孫無忌可以迴來了,免得日子久了,不孝的名聲越來越大,那時候楊銘都不好將他放在楊瑞身邊。
而且長孫行布兄弟仨,明擺著就是在憋著這個壞,不讓人家守陵,對外卻說是長孫無忌不滿生母的墓穴位置,鬧脾氣呢。
高氏和長孫無垢,肯定迴不來,長孫無忌被召迴,長孫家絕對不敢再扣押她們母女,所以她們還要繼續服喪,遭人冷遇白眼,基本是避免不了了。
裴淑英的門麵樓,也破土動工,開始了大改造,工匠全是老裴家的,一應物料全都不缺,七天功夫就能改好。
魏征現在的主要任務,不是處理公務,而是接送楊瑾上下學,因為楊瑾是在王通那裏讀書,還是大鍋飯,不是私教,是與一堆子同門一起學習的。
這也是裴矩的意思,因為王通授業比較開放,弟子們都可以提問題,然後他來迴答,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本來楊瑾是和楊昭的嫡長子楊侑一起讀書的,但是楊侑被帶去了張掖,所以眼下,就他一個人每天往返於皇宮和學堂。
馬車上,魏征趁著楊侑不在,囑咐道:“殿下與代王(楊侑)終是堂兄弟,有些親近私密的話,不要對他說。”
楊瑾這個年齡,你不要和他說正事,這是非常大的忌諱。
小孩的嘴巴是不把門的,魏征這次是犯忌了,這樣的囑咐,也不是你一個負責接送的人可以說的。
果然,楊瑾一臉疑惑,道:“堂兄弟難道還不夠親嗎?”
魏征不好往深處說了,隻是笑道:“總之殿下要知道,秦王才是您的兄長,什麽話都可以對他說的,但是別人,說話就要留有三分餘地。”
楊瑾不明白三分餘地是什麽意思,但也沒有再問魏征。
他晚上迴宮之後,問他媽去了。
裴叔英頓時大怒,私下讓人給了魏征二十杖。
魏征自打見到楊銘之後,就總是在受皮肉之苦,不打不成才啊,他那張嘴巴也是不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