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房內的蠟燭已經換了一次又一次,而趙源和左宗棠之間卻談興未盡。
在左宗棠看來,華夏數千年曆史從本質上而言,都離不開君臣共治這個大局麵——即便是在名義上廢除了宰相的明朝,以及用軍機處代替內閣的清朝,相權都客觀存在且影響力在日益劇增,以致於明朝後期相權甚至壓過君權,出現了張居正這樣的權臣。
士林之所以擁護清廷,便是因為在君臣共治的大局麵下,科舉製度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庶族地主階級’,該階層不像過去的名門望族那樣通過血脈和聯姻的方式把持進身之階,而是通過鄉黨、師生等關係來維係一張大網,因此隻要清廷堅持科舉製度,堅持給這些人官做,那麽他們就會選擇支持,至於給誰當官,皇帝姓愛新覺羅也好,還是姓趙也罷,本身並不重要。
反過來說,清廷在麵對外敵的時候,也不會對這些漢人士紳產生絕對的信任,更多還是防備警惕的態度,麵對一些漢人士紳中有識之士的改革要求,清廷則大多采取了壓製的態度,像龔自珍、林則徐、魏源、乃至於後來的一些漢人大臣,多數處於被壓製的狀態。
曆史上,清廷對此的巔峰便是那一句‘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充分說明了滿清統治者的實質態度。
聽著左宗棠這一番敘述,趙源隻覺得麵前再無迷霧,他輕聲感慨道:“眼下滿漢之別猶如水火,隻需要再推上一把,就能讓清廷日益懷疑漢人,不過眼下有一點,清廷倒也不傻,他們根本不讓八旗出戰,這個紙老虎想戳破也難呀!”
“紙老虎?這倒是好評價,沒錯,眼下的八旗就是紙老虎。”
左宗棠嘿嘿一笑,道:“想讓清廷懷疑綠營倒也簡單,令尊出身綠營,想必在綠營中的親朋故舊也不少,不如送出一些書信,到時候道光就算願意相信也很難呀!”
趙源眼前一亮,要說挑起道光對綠營的猜忌,簡直不要太簡單,他門自家可就是綠營出身,還有什麽比這個更過硬的證據嗎?
“至於要不要重用八旗,清廷也別無他選,若是綠營不足信,漢人不足信,他還能去依靠誰呢?”
左宗棠輕聲道:“不過大都督倒要注意一點,這一戰當少殺戮,多收降,得讓綠營那些人看到希望才行......”
“的確是這麽個道理。”
趙源忽然又想起了曆史上的團練來,擔憂道:“若是綠營不足用,隻怕到時候清廷病急亂投醫,放手讓漢人士紳編練團練,若是這樣可就糟糕了。”
聽到這麽說,左宗棠也皺起了眉頭,清廷在無藥可施的情況下,的確有可能選擇以毒攻毒的招數,讓漢人士紳編練團練前來平叛,到時候恐怕就很麻煩——倒不是說這些人多麽能打,而是他們能夠動用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相當多,光是耗都能耗上許久。
“大都督,若是如此,就得好好謀劃一番,至少讓清廷對地方團練產生忌諱......”
左宗棠倒也沒有明確說什麽辦法,畢竟這玩意曆朝曆代都有,屬於最終不得不喝的毒酒,在情況還不夠明朗的情況下,清廷也不會貿然采用此策。
趙源和左宗棠幾乎長談了一夜,圍繞著複漢軍未來的戰略規劃進行了一次預推,而左宗棠固然有些時代的局限,但是其眼光也好,謀略也罷,都是當下上上之選,於是趙源也毫不客氣,直接宣布拜左宗棠為都督府軍師。
當然,這一任命隻有內部少數人才知道,也是為了保護好左家的安全。
迴到都督府以後,趙源也是絲毫馬不停蹄,圍繞著‘攻心之策’展開了計劃準備,他首先是給老爹寫了一封信,讓他給昔日在廣州綠營的同僚寫信,包括其他的原綠營將佐也可以給同僚們寫信,就效仿當年的皇太極,隻要你們願意投靠咱們這邊,待遇大大的有!
不得不說,這一招雖然沒啥節操,但是效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昔日趙源以及其他起義的綠營將領,在廣州綠營係統裏麵的關係非常深厚,跟很多人都沾親帶故,他這麽一些信,還真有一些綠營將領偷偷寫了迴信,語氣中也是模棱兩可,但是態度卻表露了一點意思——隻要老趙家願意給錢,他們都可以談。
這麽大規模的密信來往,自然瞞不住肇慶的文慶等一幹大員,他們多少有些心驚動魄,光是他們知道的營頭就已經遍布各支軍隊,更不用說那些還不知道的......可以說整個廣東綠營在此刻都洗不清嫌疑。
正好眼下趕上了綠營整頓的關鍵節點,很多綠營將領心中都憋著一股子怨氣,他們雖然不敢公開議論複漢軍,但是怨氣在心中憋久了,遲早也會出事。
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大戰中,綠營可是要承擔相當關鍵的作用......眼下軍心不穩不說,他們對綠營也多有疑慮,這一仗真的還能打嗎?
麵對這麽大的事情,兩廣總督文慶、廣州將軍穆特恩以及廣東巡撫徐廣縉等人自然不敢學之前的耆英隱瞞著,必須得向朝廷秉明情況,甚至文慶還在奏折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暫時對廣州采取圍困戰術,不要主動出擊,等到梳理完綠營之後再打仗。
.......
當道光皇帝再次收到文慶等人的奏折時,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底,而心情煩悶的老皇帝在看完奏折後,差點氣得心髒不再跳動,好一陣才緩過來,緊接著便開始在養心殿內破口大罵。
“漢臣皆無恥!漢臣皆可殺!”
在此刻的道光皇帝心中,廣東的綠營已經徹底爛了,甚至包括廣東的所有漢人官員,在此刻也不再可信,要不然怎麽解釋廣州綠營裏那麽多將領都收到了趙家的書信呢?甚至還有一些人,收到書信後就直接消失了。
說明什麽?說明這幫人跟反賊之間關係匪淺,同樣是潛在的反賊!
聽著道光皇帝大開地圖炮,一眾軍機大臣卻隻能低頭不語,尤其是幾位漢臣,更是人人尷尬不已。
“趙逆之亂,其根源之深,著實匪夷所思!朕向來都是滿漢一家,可是漢臣是如何迴報朕的呢?潘世恩,你說說,趙逆的這些同黨該怎麽處置?”
聽到道光皇帝點名,老邁的潘世恩隻能跪在冰涼的地麵上,低聲道:“迴稟皇上,眼下大戰在即,趙逆以此陰謀無非就是為了營造人心惶惶,讓我大清不戰自亂,若說有沒有跟趙逆勾結的綠營武官,老臣以為應該是有的,但是數量並不多,絕不能讓全廣州的所有綠營官弁受此影響......”
“潘世恩,你這是在為那些趙逆同黨開脫罪行嗎?”
“迴稟皇上,老臣一心為了大清,為了皇上,絕無半點私心。若是皇上不信,便將全天下的綠營漢人武官盡數開革,換成八旗勇士,當可保無憂。”
潘世恩依然老實地說著這番話,卻似乎根本沒有在意言語中的譏諷味道。
果然,當道光聽到潘世恩這番話,頓時氣得三屍神暴跳,伸出一根手指頭顫顫巍巍地指著潘世恩,開始破口大罵。
“好你個潘世恩,枉顧臣子本分,枉顧侍君之道,來人——”
沒有等道光將剩下話說完,幾名軍機大臣紛紛跪下求饒,“皇上,潘師傅今年七十有九,人都老糊塗了,您就饒過他吧......”
道光終究最後控製了情緒,他冷冷地看了一眼潘世恩,道:“潘世恩,你身為大學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偽學偽才,揣摩以逢主意。朕不再用你,你自迴去閉門思過吧。”
“老臣,謝主隆恩。”
潘世恩緩緩磕頭行禮,緊接著便失落地站起身子,朝著殿外緩緩走去。
對於其他的軍機大臣而言,潘世恩的離開卻不是一件好事,這說明道光皇帝的注意力很快就要轉移到他們的身上。
最終還是祁雋藻主動站了出來,他是朝廷中的漢臣第二人,當潘世恩被迫離去後,他也隻好承接道光的怒火,輕聲道:“迴稟皇上,臣以為,天下漢臣何止千千萬萬,絕非趙逆所能潑汙得來,廣東一省也隻是大清江山的一處而已。”
聽到這番話,道光的臉色也稍微舒緩幾分,道:“祁雋藻,那你說,這些人該怎麽處理?”
“臣以為,眼下大戰在即,大規模臨陣換將殊為不妥,不如派人查探,若是真有過去跟趙逆關係密切的,便可當場拿下審問,若是關係較遠,平日也沒有打交道的,不妨可以先放過,總得保證有人能打仗。”
對於這個迴答,道光算是勉強接受了下來,當然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畢竟已經弄走了一個漢臣軍機大臣,總不能再將剩下的兩個一起趕走,皇帝仔細思考了一番,看向了兵部尚書何汝霖,輕聲道:“何汝霖,你還是跑一趟廣州吧。”
何汝霖身子微微顫抖了一下,緊接著連忙跪下。
“臣領旨。”
在左宗棠看來,華夏數千年曆史從本質上而言,都離不開君臣共治這個大局麵——即便是在名義上廢除了宰相的明朝,以及用軍機處代替內閣的清朝,相權都客觀存在且影響力在日益劇增,以致於明朝後期相權甚至壓過君權,出現了張居正這樣的權臣。
士林之所以擁護清廷,便是因為在君臣共治的大局麵下,科舉製度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庶族地主階級’,該階層不像過去的名門望族那樣通過血脈和聯姻的方式把持進身之階,而是通過鄉黨、師生等關係來維係一張大網,因此隻要清廷堅持科舉製度,堅持給這些人官做,那麽他們就會選擇支持,至於給誰當官,皇帝姓愛新覺羅也好,還是姓趙也罷,本身並不重要。
反過來說,清廷在麵對外敵的時候,也不會對這些漢人士紳產生絕對的信任,更多還是防備警惕的態度,麵對一些漢人士紳中有識之士的改革要求,清廷則大多采取了壓製的態度,像龔自珍、林則徐、魏源、乃至於後來的一些漢人大臣,多數處於被壓製的狀態。
曆史上,清廷對此的巔峰便是那一句‘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充分說明了滿清統治者的實質態度。
聽著左宗棠這一番敘述,趙源隻覺得麵前再無迷霧,他輕聲感慨道:“眼下滿漢之別猶如水火,隻需要再推上一把,就能讓清廷日益懷疑漢人,不過眼下有一點,清廷倒也不傻,他們根本不讓八旗出戰,這個紙老虎想戳破也難呀!”
“紙老虎?這倒是好評價,沒錯,眼下的八旗就是紙老虎。”
左宗棠嘿嘿一笑,道:“想讓清廷懷疑綠營倒也簡單,令尊出身綠營,想必在綠營中的親朋故舊也不少,不如送出一些書信,到時候道光就算願意相信也很難呀!”
趙源眼前一亮,要說挑起道光對綠營的猜忌,簡直不要太簡單,他門自家可就是綠營出身,還有什麽比這個更過硬的證據嗎?
“至於要不要重用八旗,清廷也別無他選,若是綠營不足信,漢人不足信,他還能去依靠誰呢?”
左宗棠輕聲道:“不過大都督倒要注意一點,這一戰當少殺戮,多收降,得讓綠營那些人看到希望才行......”
“的確是這麽個道理。”
趙源忽然又想起了曆史上的團練來,擔憂道:“若是綠營不足用,隻怕到時候清廷病急亂投醫,放手讓漢人士紳編練團練,若是這樣可就糟糕了。”
聽到這麽說,左宗棠也皺起了眉頭,清廷在無藥可施的情況下,的確有可能選擇以毒攻毒的招數,讓漢人士紳編練團練前來平叛,到時候恐怕就很麻煩——倒不是說這些人多麽能打,而是他們能夠動用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相當多,光是耗都能耗上許久。
“大都督,若是如此,就得好好謀劃一番,至少讓清廷對地方團練產生忌諱......”
左宗棠倒也沒有明確說什麽辦法,畢竟這玩意曆朝曆代都有,屬於最終不得不喝的毒酒,在情況還不夠明朗的情況下,清廷也不會貿然采用此策。
趙源和左宗棠幾乎長談了一夜,圍繞著複漢軍未來的戰略規劃進行了一次預推,而左宗棠固然有些時代的局限,但是其眼光也好,謀略也罷,都是當下上上之選,於是趙源也毫不客氣,直接宣布拜左宗棠為都督府軍師。
當然,這一任命隻有內部少數人才知道,也是為了保護好左家的安全。
迴到都督府以後,趙源也是絲毫馬不停蹄,圍繞著‘攻心之策’展開了計劃準備,他首先是給老爹寫了一封信,讓他給昔日在廣州綠營的同僚寫信,包括其他的原綠營將佐也可以給同僚們寫信,就效仿當年的皇太極,隻要你們願意投靠咱們這邊,待遇大大的有!
不得不說,這一招雖然沒啥節操,但是效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昔日趙源以及其他起義的綠營將領,在廣州綠營係統裏麵的關係非常深厚,跟很多人都沾親帶故,他這麽一些信,還真有一些綠營將領偷偷寫了迴信,語氣中也是模棱兩可,但是態度卻表露了一點意思——隻要老趙家願意給錢,他們都可以談。
這麽大規模的密信來往,自然瞞不住肇慶的文慶等一幹大員,他們多少有些心驚動魄,光是他們知道的營頭就已經遍布各支軍隊,更不用說那些還不知道的......可以說整個廣東綠營在此刻都洗不清嫌疑。
正好眼下趕上了綠營整頓的關鍵節點,很多綠營將領心中都憋著一股子怨氣,他們雖然不敢公開議論複漢軍,但是怨氣在心中憋久了,遲早也會出事。
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大戰中,綠營可是要承擔相當關鍵的作用......眼下軍心不穩不說,他們對綠營也多有疑慮,這一仗真的還能打嗎?
麵對這麽大的事情,兩廣總督文慶、廣州將軍穆特恩以及廣東巡撫徐廣縉等人自然不敢學之前的耆英隱瞞著,必須得向朝廷秉明情況,甚至文慶還在奏折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那就是暫時對廣州采取圍困戰術,不要主動出擊,等到梳理完綠營之後再打仗。
.......
當道光皇帝再次收到文慶等人的奏折時,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底,而心情煩悶的老皇帝在看完奏折後,差點氣得心髒不再跳動,好一陣才緩過來,緊接著便開始在養心殿內破口大罵。
“漢臣皆無恥!漢臣皆可殺!”
在此刻的道光皇帝心中,廣東的綠營已經徹底爛了,甚至包括廣東的所有漢人官員,在此刻也不再可信,要不然怎麽解釋廣州綠營裏那麽多將領都收到了趙家的書信呢?甚至還有一些人,收到書信後就直接消失了。
說明什麽?說明這幫人跟反賊之間關係匪淺,同樣是潛在的反賊!
聽著道光皇帝大開地圖炮,一眾軍機大臣卻隻能低頭不語,尤其是幾位漢臣,更是人人尷尬不已。
“趙逆之亂,其根源之深,著實匪夷所思!朕向來都是滿漢一家,可是漢臣是如何迴報朕的呢?潘世恩,你說說,趙逆的這些同黨該怎麽處置?”
聽到道光皇帝點名,老邁的潘世恩隻能跪在冰涼的地麵上,低聲道:“迴稟皇上,眼下大戰在即,趙逆以此陰謀無非就是為了營造人心惶惶,讓我大清不戰自亂,若說有沒有跟趙逆勾結的綠營武官,老臣以為應該是有的,但是數量並不多,絕不能讓全廣州的所有綠營官弁受此影響......”
“潘世恩,你這是在為那些趙逆同黨開脫罪行嗎?”
“迴稟皇上,老臣一心為了大清,為了皇上,絕無半點私心。若是皇上不信,便將全天下的綠營漢人武官盡數開革,換成八旗勇士,當可保無憂。”
潘世恩依然老實地說著這番話,卻似乎根本沒有在意言語中的譏諷味道。
果然,當道光聽到潘世恩這番話,頓時氣得三屍神暴跳,伸出一根手指頭顫顫巍巍地指著潘世恩,開始破口大罵。
“好你個潘世恩,枉顧臣子本分,枉顧侍君之道,來人——”
沒有等道光將剩下話說完,幾名軍機大臣紛紛跪下求饒,“皇上,潘師傅今年七十有九,人都老糊塗了,您就饒過他吧......”
道光終究最後控製了情緒,他冷冷地看了一眼潘世恩,道:“潘世恩,你身為大學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售其奸;偽學偽才,揣摩以逢主意。朕不再用你,你自迴去閉門思過吧。”
“老臣,謝主隆恩。”
潘世恩緩緩磕頭行禮,緊接著便失落地站起身子,朝著殿外緩緩走去。
對於其他的軍機大臣而言,潘世恩的離開卻不是一件好事,這說明道光皇帝的注意力很快就要轉移到他們的身上。
最終還是祁雋藻主動站了出來,他是朝廷中的漢臣第二人,當潘世恩被迫離去後,他也隻好承接道光的怒火,輕聲道:“迴稟皇上,臣以為,天下漢臣何止千千萬萬,絕非趙逆所能潑汙得來,廣東一省也隻是大清江山的一處而已。”
聽到這番話,道光的臉色也稍微舒緩幾分,道:“祁雋藻,那你說,這些人該怎麽處理?”
“臣以為,眼下大戰在即,大規模臨陣換將殊為不妥,不如派人查探,若是真有過去跟趙逆關係密切的,便可當場拿下審問,若是關係較遠,平日也沒有打交道的,不妨可以先放過,總得保證有人能打仗。”
對於這個迴答,道光算是勉強接受了下來,當然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畢竟已經弄走了一個漢臣軍機大臣,總不能再將剩下的兩個一起趕走,皇帝仔細思考了一番,看向了兵部尚書何汝霖,輕聲道:“何汝霖,你還是跑一趟廣州吧。”
何汝霖身子微微顫抖了一下,緊接著連忙跪下。
“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