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短暫時間的考慮後,阿萊格裏果斷在授權協議意向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於後麵的正式合同簽訂,就要交給雙方的屬下去逐字逐句進行斟酌。
即便是此時的阿萊格裏,也隻能看到自行車的一點點前景,唯獨趙源才明白,自行車的未來到底有多麽恐怖,後世光華夏的自行車保有量都能達到數億輛,再加上全世界的消費潛力,自行車堪稱工業時代的奇跡。
送走了阿萊格裏以後,趙源也算是長長舒了一口氣,等到自行車廠和褐貝斯燧發槍的生產上了正軌以後,就能夠擁有兩條十分穩定且巨大的現金流,再加上匯豐銀行的資本調度和鑄幣計劃,到時候匯豐行將會以不可阻擋的姿勢迅速崛起,成為整個廣州城的新貴。
趙源將這些計劃重新捋了一遍,便找到了亨得勒,讓他先負責盯著自行車廠,至於匯豐銀行那邊有二叔趙誌、亨特以及於連海,機器廠這邊還有老約翰和薛桂年,基本上也出不了什麽狀況,真正讓他有些擔憂的隻有那個鄭芷。
趙源也仔細思考過同天地會的關係,那就是隻能合作利用,決不能交從過密,更不能托付生死。
原因很簡單,天地會作為一個民間秘密組織,其組織過於分散,長期並沒有形成統一領導,再加上沒有固定的教義和宗旨,行事散漫,因此舉事次數雖然多,但全部以失敗告終,跟這樣的組織交往過密,簡直就是找死。
過了幾天後,鄭芷就提出要離開,但是希望臨走之前再見一次趙源,有一些要事需要當麵商量。
趙源得知後,最終決定前去見一麵。
等到傍晚時,趙源坐著馬車趕到了木屋前,他吩咐其他的家丁們先散開,防止其他人窺伺,然後才邁步走了進去。
鄭芷經過幾日養傷後,臉色也好看了許多,她抱拳道:“多謝趙兄此番援手,但是我不理解,趙兄為何幫我?”
那一日,鄭芷也問了這個問題,但是趙源巧妙避開了這個問題,並沒有正麵迴答。
而這一次,趙源已經想明白了跟天地會的定位關係,便開門見山道:“因為我想跟你們合作。”
“合作?”
鄭芷微微一愣,低聲道:“不知合作什麽?”
“反清——”
“複明?”
鄭芷試探著接了下句……
然而,趙源卻搖了搖頭,道:“不複明。”
聽到這裏,鄭芷這才了然地點了點頭,道:“我會將你的意思帶迴去。”
趙源沉吟了一番,道:“以後怎麽聯係你們?”
鄭芷看了一眼附近,道:“如果你需要聯係我們,可以派人在這裏豎起一麵紅色的旗子,我們的人看到後,會主動找到你。”
趙源麵露微笑,“那麽合作愉快。”
……
在處理好了天地會的事情以後,趙源便上了越秀山,準時參加學海堂這一次的季課考試。
趙源深知,他不必日日待在學海堂,但是必須要通過每一次的季課考試,否則即便趙家大勢大,也很難讓他繼續留在學海堂。
如果不能繼續留在學海堂,那麽無法繼續維持同廣東士林的關係,而這一點對於趙源未來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廣東士林的背後就是掌握著強大力量的廣東地方士紳團體,他們是趙源必須拉攏的對象。
在前世,趙源曾經看過很多穿越小說,裏麵常常會寫什麽打土豪分田地的暢快事,但實際上自從他來到這個時代後,便明白這是一種極其冒險的做法,根本沒有半分成功的可能。
實際上,無論是李自成起義,還是太平天國起義,最終的失敗原因都是因為沒有得到廣大的士紳階層支持,像明末的大地主士紳便投靠了清廷,幫助清廷迅速一統天下,坐穩了江山。
而到了太平天國時期,這些地方士紳得到了清廷的放權,便迅速組織起了一批批的團練,最終硬生生撲滅了太平天國之亂。
即便是後來那一次,也並非對地主士紳階層一概打死,同樣也進行了政策分化,才得以拉攏了絕大部分階層的人心。
趙源時時刻刻在內心提醒著自己,一定要保持謹慎,絕不可以為自己是穿越者,就能拳打曾國藩,腳踢李鴻章.......小看了這些廝殺出來的人傑,將來坑的就是自己。
學海堂內部每年共分為四課,內容由學長出經題文筆,限日截卷,評定甲乙兩等,再分別給予獎懲。這種形式與一般學院流行的‘月課’相似,但是內容上卻是完全不同。
尋常學院的月課其實就是科舉考試的簡化版本,讓學生們在黎明時登堂考試,封門發題,當日交卷,不能繼燭,內容也都是從四書裏麵選取。
而學海堂則更加類似於後世地寫論文,所有的題目都會張榜於學海堂門外,讓所有的學子自行選擇感興趣的題目進行迴答,而在這個過程中,學子們可以去查閱經書,也可以直接向學長進行請教,隻要按時交出課卷即可,到時候再由學長共同評定優劣。
趙源前去學海堂門外很快就看到了張貼的題目,此時跟他一樣在看題目的學子並不多,想來大部分人已經開始在作答了。
他看了一會,很快就選定了一道題目。
“考績始自唐虞。詢事考言,既已察之平時,而三載五載九載,何以加密?《尚書大傳》謂:積善至於明五福,以類升:積不善至於幽六極,以類降。其說何如?《周官》六計,以廉為本:或訓廉為察。厥義孰優?漢以六條察二千石,晉以五條考郡縣:唐敘以四善,分以二十七最,差以九等:宋因唐之四善,分為三等。詳略得失,可縷析之歟?《漢書》言綜核名實,故吏稱其職;然或上求實效,下循虛名。將操何道而使之皆實心以任事乎?”
這道題的意思很簡單,意思是說從唐堯和虞舜時期就開始考核官員的政績,那麽為什麽平時都在考察,還要在三年、五年、九年時嚴加考察呢?《尚書大傳》說隻要平日裏多多積善,能夠明五福就可以晉升,反之積不善而幽六極就要罷黜,那麽對不對呢?
至於後麵的《周官》六計,漢六條,晉五條,唐四善以及宋三等都是指曆朝曆代的考核標準,最後則是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深思的題目,那就是即便采取了這麽多考核製度,可是上麵要求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下麵的人卻隻看重虛名,那麽該怎麽讓他們去老老實實幹活呢?
與後世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樣,科舉考試的策論並不是一句‘八股’就能概況,實際上它非常講究方法論,科舉考試不僅僅是一次選拔人才的過程,也是一次群策群力的獻策,隻看統治者能不能虛心采納而已。
學海堂所出的題目也大多切中時弊,本身也是希望能有真正的有才之士可以脫穎而出,不辜負一生所學。
即便是此時的阿萊格裏,也隻能看到自行車的一點點前景,唯獨趙源才明白,自行車的未來到底有多麽恐怖,後世光華夏的自行車保有量都能達到數億輛,再加上全世界的消費潛力,自行車堪稱工業時代的奇跡。
送走了阿萊格裏以後,趙源也算是長長舒了一口氣,等到自行車廠和褐貝斯燧發槍的生產上了正軌以後,就能夠擁有兩條十分穩定且巨大的現金流,再加上匯豐銀行的資本調度和鑄幣計劃,到時候匯豐行將會以不可阻擋的姿勢迅速崛起,成為整個廣州城的新貴。
趙源將這些計劃重新捋了一遍,便找到了亨得勒,讓他先負責盯著自行車廠,至於匯豐銀行那邊有二叔趙誌、亨特以及於連海,機器廠這邊還有老約翰和薛桂年,基本上也出不了什麽狀況,真正讓他有些擔憂的隻有那個鄭芷。
趙源也仔細思考過同天地會的關係,那就是隻能合作利用,決不能交從過密,更不能托付生死。
原因很簡單,天地會作為一個民間秘密組織,其組織過於分散,長期並沒有形成統一領導,再加上沒有固定的教義和宗旨,行事散漫,因此舉事次數雖然多,但全部以失敗告終,跟這樣的組織交往過密,簡直就是找死。
過了幾天後,鄭芷就提出要離開,但是希望臨走之前再見一次趙源,有一些要事需要當麵商量。
趙源得知後,最終決定前去見一麵。
等到傍晚時,趙源坐著馬車趕到了木屋前,他吩咐其他的家丁們先散開,防止其他人窺伺,然後才邁步走了進去。
鄭芷經過幾日養傷後,臉色也好看了許多,她抱拳道:“多謝趙兄此番援手,但是我不理解,趙兄為何幫我?”
那一日,鄭芷也問了這個問題,但是趙源巧妙避開了這個問題,並沒有正麵迴答。
而這一次,趙源已經想明白了跟天地會的定位關係,便開門見山道:“因為我想跟你們合作。”
“合作?”
鄭芷微微一愣,低聲道:“不知合作什麽?”
“反清——”
“複明?”
鄭芷試探著接了下句……
然而,趙源卻搖了搖頭,道:“不複明。”
聽到這裏,鄭芷這才了然地點了點頭,道:“我會將你的意思帶迴去。”
趙源沉吟了一番,道:“以後怎麽聯係你們?”
鄭芷看了一眼附近,道:“如果你需要聯係我們,可以派人在這裏豎起一麵紅色的旗子,我們的人看到後,會主動找到你。”
趙源麵露微笑,“那麽合作愉快。”
……
在處理好了天地會的事情以後,趙源便上了越秀山,準時參加學海堂這一次的季課考試。
趙源深知,他不必日日待在學海堂,但是必須要通過每一次的季課考試,否則即便趙家大勢大,也很難讓他繼續留在學海堂。
如果不能繼續留在學海堂,那麽無法繼續維持同廣東士林的關係,而這一點對於趙源未來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廣東士林的背後就是掌握著強大力量的廣東地方士紳團體,他們是趙源必須拉攏的對象。
在前世,趙源曾經看過很多穿越小說,裏麵常常會寫什麽打土豪分田地的暢快事,但實際上自從他來到這個時代後,便明白這是一種極其冒險的做法,根本沒有半分成功的可能。
實際上,無論是李自成起義,還是太平天國起義,最終的失敗原因都是因為沒有得到廣大的士紳階層支持,像明末的大地主士紳便投靠了清廷,幫助清廷迅速一統天下,坐穩了江山。
而到了太平天國時期,這些地方士紳得到了清廷的放權,便迅速組織起了一批批的團練,最終硬生生撲滅了太平天國之亂。
即便是後來那一次,也並非對地主士紳階層一概打死,同樣也進行了政策分化,才得以拉攏了絕大部分階層的人心。
趙源時時刻刻在內心提醒著自己,一定要保持謹慎,絕不可以為自己是穿越者,就能拳打曾國藩,腳踢李鴻章.......小看了這些廝殺出來的人傑,將來坑的就是自己。
學海堂內部每年共分為四課,內容由學長出經題文筆,限日截卷,評定甲乙兩等,再分別給予獎懲。這種形式與一般學院流行的‘月課’相似,但是內容上卻是完全不同。
尋常學院的月課其實就是科舉考試的簡化版本,讓學生們在黎明時登堂考試,封門發題,當日交卷,不能繼燭,內容也都是從四書裏麵選取。
而學海堂則更加類似於後世地寫論文,所有的題目都會張榜於學海堂門外,讓所有的學子自行選擇感興趣的題目進行迴答,而在這個過程中,學子們可以去查閱經書,也可以直接向學長進行請教,隻要按時交出課卷即可,到時候再由學長共同評定優劣。
趙源前去學海堂門外很快就看到了張貼的題目,此時跟他一樣在看題目的學子並不多,想來大部分人已經開始在作答了。
他看了一會,很快就選定了一道題目。
“考績始自唐虞。詢事考言,既已察之平時,而三載五載九載,何以加密?《尚書大傳》謂:積善至於明五福,以類升:積不善至於幽六極,以類降。其說何如?《周官》六計,以廉為本:或訓廉為察。厥義孰優?漢以六條察二千石,晉以五條考郡縣:唐敘以四善,分以二十七最,差以九等:宋因唐之四善,分為三等。詳略得失,可縷析之歟?《漢書》言綜核名實,故吏稱其職;然或上求實效,下循虛名。將操何道而使之皆實心以任事乎?”
這道題的意思很簡單,意思是說從唐堯和虞舜時期就開始考核官員的政績,那麽為什麽平時都在考察,還要在三年、五年、九年時嚴加考察呢?《尚書大傳》說隻要平日裏多多積善,能夠明五福就可以晉升,反之積不善而幽六極就要罷黜,那麽對不對呢?
至於後麵的《周官》六計,漢六條,晉五條,唐四善以及宋三等都是指曆朝曆代的考核標準,最後則是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深思的題目,那就是即便采取了這麽多考核製度,可是上麵要求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下麵的人卻隻看重虛名,那麽該怎麽讓他們去老老實實幹活呢?
與後世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樣,科舉考試的策論並不是一句‘八股’就能概況,實際上它非常講究方法論,科舉考試不僅僅是一次選拔人才的過程,也是一次群策群力的獻策,隻看統治者能不能虛心采納而已。
學海堂所出的題目也大多切中時弊,本身也是希望能有真正的有才之士可以脫穎而出,不辜負一生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