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潘承佑的上書十陳
穿越南唐從一個驕橫皇子做起 作者:53度醬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閩人潘承佑,替建州百姓拜謝大王生民之德。”
就在李弘茂嬉皮笑臉地和他的姑祖父談起他的封地和食邑百姓基本敲定的時候,站在他麵前的潘承佑很鄭重地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後朝著李弘茂深深一揖,一下就把李弘茂搞蒙了。
王崇文不禁訝然,而查文徽的表情更是豐富多彩。
不過,李弘茂很快也就明白潘承佑為什麽要替百姓向他道謝了,但是看破不點破,他隻能繼續裝單純,麵露驚訝地說:“乾休公,這謝從何來?”
潘承佑揚起身,卻繼續保持拱手的姿態,依舊鄭重地說:“當然是大王千歲就藩建州,為建州百姓帶來了福氣。”
查文徽心中暗自冷笑,他原來聽說潘承佑在王延政的小朝廷中可是個忠直賢相,所以他也以禮待之,潘承佑不願當他的幕僚,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推薦潘承佑去京城麵聖。卻不料人家根本不需要他推薦,自己就會拍皇家的馬屁,走皇家的門路。
一時間,查文徽覺得自己的靈魂都高尚、潔淨了許多,和你這種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名仕比起來,老夫才是真君子啊!
隻不過,你確認你這條門路走對了?你以為這個就藩建州的皇子,還有什麽前途可言?他要是真有前途,皇帝怎麽會在齊王主政東宮,皇長子坐鎮東都,皇儲之位的明爭暗鬥越發激烈的時候把這個皇子打發到建州這麽偏遠的地方來?這實際上就是在給世人宣布,這個二皇子已經出局。
可笑你竟然看不到!
李弘茂還想打打官腔,大家一起歌頌一下皇恩浩蕩,潘承佑卻繼續拱著手說:“大王明鑒,此前鄱陽王主建州之時,佞臣當道,臣曾向鄱陽王上書十陳,一為兄弟相攻,逆傷天理;二為賦斂繁重,力役無節;三為發民為兵,羈旅愁怨;四為佞臣當道,怨歸於上;五為疆土狹隘,多置州郡,增吏困民;六者括高貲戶,買官賣官;七為不聘友邦,國力寡弱;八為宮室台榭,崇飾無度;九則迷神信道,尤縱浮屠;十則僭越稱帝,徒招禍事。所以鄱陽王與王師交戰,兵微將寡,百姓離心,才會有王師一到,百姓伐木開道之舉。”
這是王延政當皇帝的時候,潘承佑直言進諫的十大錯誤。歸根到底,閩國本來就是個實力微薄的小國,王延政又隻得到了閩國的一小部分,不但不低調地猥瑣發育,還有跟自己的親兄弟你來我往互相放血,在自己這一畝三分的地盤上任用佞臣楊思恭,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最後高調稱帝,玩死自己。
其實王延政犯的這些錯,在五代十國的皇帝、藩鎮節度使們身上比比皆是,真可謂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是李璟的南唐,不也有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以至於有“山雨不敢進城”這樣的笑話嗎?這是個黑暗的時代,掌權者們比的不是自己做得更好,而是對手更爛。
而李弘茂這個穿越者,以前隻有一個總體概念,穿越之後,他才發現,很多沒有寫進史書的細節,更黑更爛。
他太清楚潘承佑是要感謝他什麽了。這個時代的百姓幸福感很容易獲得,隻要能活下去就很好。
果然,潘承佑又接著說:“閩國已亡,臣不該言君上之過,但大王至此,臣所言十過,均已迎刃而解。生民之德,勝浮屠無數!”意思是你給了老百姓活路,比那些寺廟裏的菩薩管用多了。
查文徽心裏很不爽,明明閩國是我們這些將士官佐合力打下來的,關這個半分力氣都沒有出的小王爺毛事啊?你感謝他,為什麽之前不好好感謝我們?
潘承佑又說:“昔者佞臣楊思恭當道,禍亂朝綱,明碼賣官,那時真是尚書滿地走,侍郎隨處見。但是賣官所獲,真正到鄱陽王手上者十之二三而已,大半都被楊思恭中飽私囊;鄱陽王又崇信神佛,以至於區區建州一隅,竟有道觀寺廟數十百座,寺觀不用繳稅,更吞沒田地,藏匿不法,百姓不是四處逃亡,就是托庇於寺觀,官府收不到稅,隻能搜刮更甚……實為飲鴆止渴,建州亦如垂死之地。”
他說到這裏,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在這種狀況下,其實就算南唐不來,王延政的閩國也即將分崩離析了。而他說到這裏,就連心中萬分不爽的查文徽,也知道潘承佑為什麽替百姓感謝李弘茂了。
這一個多月來,李弘茂幹得最起勁的一件事就是查抄無證經營的寺廟道觀的財產,將這些寺廟道觀掌握的財產、土地充公,說是充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轉為皇產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隻有他挑剩下的,才會轉入地方的公田;同時他也廢除了這些寺廟道觀和佃戶的契約,轉而讓這些佃戶跟他的皇田皇莊簽約。
他收的佃租甚至比一般的地主還要高一些,但本質的區別是,皇田不用繳稅,所以他的佃戶除了給他交佃租,什麽都不用管,反而是那些地主家的佃戶,不但要繳納佃租,還要應付各種苛捐雜稅和徭役。
等那些百姓明白過來,李弘茂作為親王那三千戶的食邑,瞬間就成了搶破頭的香餑餑。
雖然潘承佑在這裏和李弘茂說話的時候,這些事情還在進行中,那種百姓哭著搶著要當皇莊佃戶乃至私奴的景象還沒出現,但作為一個後來的南唐名臣,他又怎麽可能看不到問題的關鍵呢?
而李弘茂這時候也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麽土地製度,他甚至都沒有打算在建州長久發育,之所以要去搶劫寺廟,也是希望能快刀斬亂麻,先解決了民事上經濟上的後顧之憂,然後再去快速地發展兵事。
否則光是清點、落實他的封地和子民,起碼就要一年半載,還要慢慢擺平與當地官紳的利益分配,又要花個三年五載,還要等落實食邑之後再收上來租稅,真到那時,洗洗睡吧,後周的郭榮郭巨巨的兵峰都打到揚州了。
所以,李弘茂也早就盤算過了。
要錢,去搶寺廟。
要地,去搶寺廟。
要佃戶,去搶寺廟。
各種罪名、由頭,他也都準備了很多,就算沒有那天遇到的那個假和尚和假寺廟,他也會製造出更多的假和尚,假寺廟來的。
他做事也還是講究的,搶來的錢財,分了一些給縣衙做辦公經費,給公務員們發工資,不成片的,不夠肥的,或者太遠的地,也還迴去給縣衙充當公田。實際上潘承佑從前做閩國丞相的時候,就給王延政建議過廢除寺產,增加稅收,但是王延政沒有做,或者說沒有能力打破關係平衡去做的事情,李弘茂稀裏嘩啦地就給做成了。
所以潘承佑感謝李弘茂給了建州百姓一條活路,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看上去,李弘茂也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手段簡短粗暴了一點。
當然了,既然是搶,那肯定也是有副作用的。
王崇文的節度府今天特別熱鬧,潘承佑還在這給李弘茂憶苦思甜呢,仆人來報,信州刺史、天威軍左廂副都指揮使王建封也來了。
話說,李弘茂也同樣知道,王建封是為什麽來的。
就在李弘茂嬉皮笑臉地和他的姑祖父談起他的封地和食邑百姓基本敲定的時候,站在他麵前的潘承佑很鄭重地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後朝著李弘茂深深一揖,一下就把李弘茂搞蒙了。
王崇文不禁訝然,而查文徽的表情更是豐富多彩。
不過,李弘茂很快也就明白潘承佑為什麽要替百姓向他道謝了,但是看破不點破,他隻能繼續裝單純,麵露驚訝地說:“乾休公,這謝從何來?”
潘承佑揚起身,卻繼續保持拱手的姿態,依舊鄭重地說:“當然是大王千歲就藩建州,為建州百姓帶來了福氣。”
查文徽心中暗自冷笑,他原來聽說潘承佑在王延政的小朝廷中可是個忠直賢相,所以他也以禮待之,潘承佑不願當他的幕僚,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推薦潘承佑去京城麵聖。卻不料人家根本不需要他推薦,自己就會拍皇家的馬屁,走皇家的門路。
一時間,查文徽覺得自己的靈魂都高尚、潔淨了許多,和你這種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名仕比起來,老夫才是真君子啊!
隻不過,你確認你這條門路走對了?你以為這個就藩建州的皇子,還有什麽前途可言?他要是真有前途,皇帝怎麽會在齊王主政東宮,皇長子坐鎮東都,皇儲之位的明爭暗鬥越發激烈的時候把這個皇子打發到建州這麽偏遠的地方來?這實際上就是在給世人宣布,這個二皇子已經出局。
可笑你竟然看不到!
李弘茂還想打打官腔,大家一起歌頌一下皇恩浩蕩,潘承佑卻繼續拱著手說:“大王明鑒,此前鄱陽王主建州之時,佞臣當道,臣曾向鄱陽王上書十陳,一為兄弟相攻,逆傷天理;二為賦斂繁重,力役無節;三為發民為兵,羈旅愁怨;四為佞臣當道,怨歸於上;五為疆土狹隘,多置州郡,增吏困民;六者括高貲戶,買官賣官;七為不聘友邦,國力寡弱;八為宮室台榭,崇飾無度;九則迷神信道,尤縱浮屠;十則僭越稱帝,徒招禍事。所以鄱陽王與王師交戰,兵微將寡,百姓離心,才會有王師一到,百姓伐木開道之舉。”
這是王延政當皇帝的時候,潘承佑直言進諫的十大錯誤。歸根到底,閩國本來就是個實力微薄的小國,王延政又隻得到了閩國的一小部分,不但不低調地猥瑣發育,還有跟自己的親兄弟你來我往互相放血,在自己這一畝三分的地盤上任用佞臣楊思恭,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最後高調稱帝,玩死自己。
其實王延政犯的這些錯,在五代十國的皇帝、藩鎮節度使們身上比比皆是,真可謂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是李璟的南唐,不也有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以至於有“山雨不敢進城”這樣的笑話嗎?這是個黑暗的時代,掌權者們比的不是自己做得更好,而是對手更爛。
而李弘茂這個穿越者,以前隻有一個總體概念,穿越之後,他才發現,很多沒有寫進史書的細節,更黑更爛。
他太清楚潘承佑是要感謝他什麽了。這個時代的百姓幸福感很容易獲得,隻要能活下去就很好。
果然,潘承佑又接著說:“閩國已亡,臣不該言君上之過,但大王至此,臣所言十過,均已迎刃而解。生民之德,勝浮屠無數!”意思是你給了老百姓活路,比那些寺廟裏的菩薩管用多了。
查文徽心裏很不爽,明明閩國是我們這些將士官佐合力打下來的,關這個半分力氣都沒有出的小王爺毛事啊?你感謝他,為什麽之前不好好感謝我們?
潘承佑又說:“昔者佞臣楊思恭當道,禍亂朝綱,明碼賣官,那時真是尚書滿地走,侍郎隨處見。但是賣官所獲,真正到鄱陽王手上者十之二三而已,大半都被楊思恭中飽私囊;鄱陽王又崇信神佛,以至於區區建州一隅,竟有道觀寺廟數十百座,寺觀不用繳稅,更吞沒田地,藏匿不法,百姓不是四處逃亡,就是托庇於寺觀,官府收不到稅,隻能搜刮更甚……實為飲鴆止渴,建州亦如垂死之地。”
他說到這裏,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在這種狀況下,其實就算南唐不來,王延政的閩國也即將分崩離析了。而他說到這裏,就連心中萬分不爽的查文徽,也知道潘承佑為什麽替百姓感謝李弘茂了。
這一個多月來,李弘茂幹得最起勁的一件事就是查抄無證經營的寺廟道觀的財產,將這些寺廟道觀掌握的財產、土地充公,說是充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轉為皇產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隻有他挑剩下的,才會轉入地方的公田;同時他也廢除了這些寺廟道觀和佃戶的契約,轉而讓這些佃戶跟他的皇田皇莊簽約。
他收的佃租甚至比一般的地主還要高一些,但本質的區別是,皇田不用繳稅,所以他的佃戶除了給他交佃租,什麽都不用管,反而是那些地主家的佃戶,不但要繳納佃租,還要應付各種苛捐雜稅和徭役。
等那些百姓明白過來,李弘茂作為親王那三千戶的食邑,瞬間就成了搶破頭的香餑餑。
雖然潘承佑在這裏和李弘茂說話的時候,這些事情還在進行中,那種百姓哭著搶著要當皇莊佃戶乃至私奴的景象還沒出現,但作為一個後來的南唐名臣,他又怎麽可能看不到問題的關鍵呢?
而李弘茂這時候也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改變什麽土地製度,他甚至都沒有打算在建州長久發育,之所以要去搶劫寺廟,也是希望能快刀斬亂麻,先解決了民事上經濟上的後顧之憂,然後再去快速地發展兵事。
否則光是清點、落實他的封地和子民,起碼就要一年半載,還要慢慢擺平與當地官紳的利益分配,又要花個三年五載,還要等落實食邑之後再收上來租稅,真到那時,洗洗睡吧,後周的郭榮郭巨巨的兵峰都打到揚州了。
所以,李弘茂也早就盤算過了。
要錢,去搶寺廟。
要地,去搶寺廟。
要佃戶,去搶寺廟。
各種罪名、由頭,他也都準備了很多,就算沒有那天遇到的那個假和尚和假寺廟,他也會製造出更多的假和尚,假寺廟來的。
他做事也還是講究的,搶來的錢財,分了一些給縣衙做辦公經費,給公務員們發工資,不成片的,不夠肥的,或者太遠的地,也還迴去給縣衙充當公田。實際上潘承佑從前做閩國丞相的時候,就給王延政建議過廢除寺產,增加稅收,但是王延政沒有做,或者說沒有能力打破關係平衡去做的事情,李弘茂稀裏嘩啦地就給做成了。
所以潘承佑感謝李弘茂給了建州百姓一條活路,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看上去,李弘茂也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手段簡短粗暴了一點。
當然了,既然是搶,那肯定也是有副作用的。
王崇文的節度府今天特別熱鬧,潘承佑還在這給李弘茂憶苦思甜呢,仆人來報,信州刺史、天威軍左廂副都指揮使王建封也來了。
話說,李弘茂也同樣知道,王建封是為什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