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力在韓莊的一街開了個糝湯包子鋪,生意尚過得去,每天早上他都要很早起來忙活著熬雞湯。這天,天剛剛亮,他正在搬一筐雞蛋,眼睛不經意朝街上瞥了一眼,又看到了那個疤臉青年。已經是連續第三天了,每天這個時候,這個濃眉大眼的青年都會到這裏站一會,眼神盯著不遠處的據點。然後,默默過來,喝一碗糝湯,之後就消失不見。


    郭大力心裏念叨,年紀輕輕的不學好,淨去好勇鬥狠。如果不是臉上那道猙獰的刀疤,他一定是個翩翩美少年。


    遠處傳來三聲炮響,隨後鑼鼓齊鳴,嗩呐陣陣。郭大力知道,這是鄭群才家的“開門炮”。七天前,他爹死了,今天是大行出殯,打發他爹入土為安的日子。


    鄭群才是張來餘的仁兄弟,韓莊百分之三十的土地和商鋪都在鄭群才的名下,張來餘盤踞在韓莊多年,養著兩千多人的保安團,實力是相當強勁,附近的國民黨和日本鬼子都得給他麵子。而鄭群才為張來餘的保安團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做為保障,兩人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在這亂世中,財力和武力的結合衍生出來的就是作威作福,欺壓良善的行徑,他的商鋪租戶早已是苦不堪言。


    郭大力的門頭就是鄭群才的產業,他聽到開門炮聲,便扔下擀麵杖,交待媳婦照看好店鋪,從錢箱子裏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錢,匆匆向鄭群才搭在牌坊後麵的席棚走去。東家的喪事可不敢大意,一定要備足儀金,還要去刷盤子刷碗,端大盤,燒熱水。


    按照魯西南的風俗,白事都是有固定的規則的,但是又十裏不同俗,各有各的講究。喪葬禮俗曆經西周禮製規範,儒釋哲學與民俗結合,形成了一種信仰體係,《荀子禮論》稱:“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這裏的人們把死後的葬禮看得非常重要,親人去世,都要舉行紛繁複雜的喪禮。


    整個韓莊已經鬧騰了兩天,鄭群才請了兩班喇叭輪流吹喪。往來的人絡繹不絕,除了家族裏的人,還有各種治喪委員會的執事來迴執行著自己負責的任務,並且在三天前就已經將報喪和喪禮時間由專門的信使灑向四麵八方。


    這邊的喪禮主要有以下的步驟:


    一.倒頭。


    人在彌留之際,兒孫應守候在他身邊為他送終,這表示老人是個有福氣的人,咽氣之前,必須從床上抬至堂屋靠牆臨時搭的“靈帛子”上,一定是頭朝外,以免把魂隔在屋裏。眾人圍在一旁,瞪著眼睛等老人咽氣。一旦咽氣,就會七手八腳給老人換上早就準備好的“送終衣”。


    這大概就是人們對未來世界的重視,要穿的體體麵麵地離開人世,前往另一個未知世界,穿好以後,以火紙掩麵,白布蓋身,頭邊放置長明燈一盞。在屋當門放置香爐蠟燭,前麵擺一個盆底鑽了個眼的瓦盆,用來燒“倒頭紙”,以示準備“赴陰”。此時的家人一定要抱頭痛哭,哀悼亡者。


    二.報喪。


    人死後,同姓的本族近支要主動到場,這邊的規矩是紅事要請才到,白事要主動參加,不到場是會被譴責的。至於外姓的頭麵人物,必須由孝子上門磕頭,當地俗語叫“懇”,應該是懇求幫忙的意思。


    這樣,全村的人當晚會全部到齊,迅速成立治喪委員會,按照成例,有條不紊地分派著任務。比如:當晚必須準備棺木,找陰陽先生看日子,去“林”上定穴位(帝王的墳墓叫“陵”,王以下的叫“林”,比如曲阜的孔家祖墳就叫“孔林”)。


    出殯的日子定好了,就需要專門的信使去送信,俗稱:“舉柬”。


    三.入殮。


    一般老人咽氣後,要停靈三天,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防止老人假死,緩衝三天,看有沒有迴魂的可能。這三天兩夜,要有人換班守靈,守靈的人不能睡覺。第三天中午時分,沒有奇跡發生,死者身體已經產生屍僵,親人便死了心,放心地由治喪委員會安排的爺們將逝者殮入事先鋪好被褥的棺木,男性逝者用黑棺,女性逝者用紅棺。身邊放上逝者生前喜愛的用品,大富之家還會陪葬金銀器物。


    入殮的時候,逝者的長子要在院子裏站在椅子上手舉著高粱秸子,指著西南方向進行第一次“指路“,先用“火紙”開路,點著閨女送來的紙紮的轎和童男童女,俗稱“倒頭轎”,指路的人手舉高粱秸子,指向西南方向,看著熊熊燃起的火焰,嘴裏高喊:“大(娘),拿搭子!大(娘),上轎!大(娘),西南明大路!”


    喊畢,眾親人哭成一團,孝子有專人架著,痛苦流涕,迴到堂屋,在已殮好的棺木上,敲上第一顆釘子之後,幫忙的爺們便放開手腳,嘁哩喀喳,將剩餘的釘子敲死。


    四.搭靈棚。


    殮好的棺材會放在堂屋的正中間,棺材前麵依舊會放著瓦盆和長明燈,正對堂屋門的地方會搭起四米左右長的靈棚,正中放一張大桌子,上置逝者畫像,此時,香燭已擺到遺像前麵,並擺上五色供,做為祭品。靈棚外麵會掛上藍底白字的對聯,一般會寫:“人間府第失慈愛,天宮仙班多善仁”,橫批“音容宛在”。


    五.攉huo湯(潑湯)。


    靈棚搭起後,逝者就可以接受親友吊唁了,普通吊唁的人鞠一躬,磕三個頭,然後進屋“悲傷”,就是哭的意思。進屋也是有講究的,男性從東邊進,女性從西邊進。屋裏東邊是孝子,西邊是媳婦。吊唁的人哭靈的時候,孝子要陪著一起哭。然後,有專人在旁邊叫著:“起”,吊唁的人要等喊第三聲“起”的時候,才會停止哭喊。


    第二天,早上要進行家奠,中午進行攉湯儀式,全家族沒出五服的至親要統一穿上孝衣,手裏拎著哭喪棒,俗稱“哀棍子”,大孫子要挑一個招魂幡,俗稱“紙杆子”,按輩分以及遠近親疏排起長隊,一個專職的爺們,架著孝子排頭,一路哭喊著去往本村的土地廟,隊伍後麵會有兩人抬一桶稀粥,用水舀子沿路一點一點地灑在路上。這個環節,嗩呐要全程跟隨。在遇到橋的時候,大孝子要高喊:“大(娘),過橋了!”,跟隨的婦女執事會在橋頭燒紙,以防靈魂迷路。到土地廟的時候,孝子孝女要排隊跪拜,向土地老爺匯報,親人魂歸西天,即將脫離他的管轄。


    六.送盤子


    當晚,家裏會置辦紙轎,紙馬(女性逝者是紙牛),童男童女。待天黑之後,嗩呐再次響起,孝子孝孫再次出動,在靈棚行過九叩大禮之後,排起長隊,手拎“哀棍子”,執事安排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領頭端一個大盤,盤子裏放四盞用麵捏的油燈,油燈是點亮的(這個麵燈很搶手,據說能治小孩尿床),後麵有專人扛著紙馬(紙牛),抬著轎,一路嗩呐不停,這龐大雜亂的隊伍核心是穿孝服的至親,擔任各種任務的執事,外圈是看熱鬧的閑人以及不懂事在人群裏竄來跳去的小孩。若某個孝子賢孫顯露出悲戚的表情,看熱鬧的人便會品評一番,甚至跟著掉幾滴眼淚。


    隊伍會沿村路繞行至西南郊外的路口,另有一批執事早就在那裏擺好供桌,點起香燭等著,待人到齊後,會響三聲號炮,孝子帶領眾人再行九叩禮,然後麵朝西一字排開,跪到地上。


    此時,架孝子的爺們將大孝子扶上臨時擺放的大椅子上,手持高粱秸子,待時辰已到,幾個執事便將紙轎紙馬摞在一起,付之一炬。熊熊大火燃起,大孝子再次用高粱秸子指著西南方向高喊:“大(娘),拿搭子!大(娘),上轎!大(娘),西南明大路!”


    這是給靈魂指路,早日去西天極樂世界,再不要在人間受苦了!親人們想到親手將逝者的靈魂一步一步送走,悲慟萬分,於是哭聲響徹天際,伴隨著火焰升騰,紙紮的冥器漸漸變成一堆灰燼,宛如人的一生,生前的華麗輝煌,終不過是一片灰燼,一場空。


    七.發喪。


    發喪的日子終於到來,中午之前,十裏八鄉有往來的親友都會聚集到主家,排隊在靈棚裏吊唁,親近的人要帶著自備的祭品,一般要雇兩個夥計抬著過來,俗稱“抬盒子的”。吊唁的時候,按親疏遠近行不同標準的禮,不免又要哭上半天,以至於孝子哭幹了眼淚,哭啞了喉嚨。中午吃完席,進入喪葬的最後環節—發喪。


    執事們派遣年輕的小夥粗暴地拆掉靈棚,十幾個早就安排好的壯勞力圍上去,隨著一聲唿喊:“起靈~~~”!嗩呐聲又起,勞力們吃力地抬起棺材,抬出堂屋,抬出大門,抬到大路上。棺材要頭朝南,然後擺上供桌,桌上擺好遺像,點起香燭,進行“路祭”。


    路祭也很有講究,直係血親要行九叩禮,旁係血親行七叩禮,也是有固定順序的,男性逝者順序一般是:外甥,女婿,孝子的仁兄弟,老婆的侄子,然後是逝者表親,老婆的表親。


    女性逝者順序一般是:侄子,女婿,孝子的仁兄弟,丈夫的外甥,然後是逝者的表親,丈夫的表親由近及遠。


    路祭完畢,總執事會指揮道:“上林!”,架孝子的爺們高高舉起那個燒火紙的瓦盆,帶著紙灰狠狠地摔到地上,瓦盆破碎,灰蛾滿天,孝子要拎著“哀棍子”,跨過摔碎的瓦盆,一路跟隨棺材,緩緩前進,走上送親人入土的道路。


    八.入土為安


    林地裏早就有人砌好了墓室,裏麵放一把弓箭,一片用朱砂畫好符的瓦片,據說是用來射鬼開路用的,墓室裏撒滿了五穀和麩皮,則是寓意五穀豐登,身臥福地。


    抬棺的隊伍一般要安排三撥人來迴替換,在即將到萬年吉壤的時候,要抬著棺材飛奔,棺材不能落地,一口氣抬到墓坑邊上,直接放進早已整理好的墓室,在家人的聲聲哭泣中,毫不停留地入土。然後,將柳木做的“哀棍子”並排放到棺木邊上,不能砌入墓室。期待轉年,墳上會長出新的樹芽。寓意林上有貴氣,家裏的後人會有出息。


    當孝子磕完頭,撒上第一把泥土之後,鐵鍁飛舞,一會功夫就隔開了逝者與人間的聯係,從此陰陽兩隔,一個墳丘將是逝者來過人間的最後印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鄉紀事之我所知道的鐵道遊擊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賀蘭踏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賀蘭踏闕並收藏家鄉紀事之我所知道的鐵道遊擊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