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你想去何處?
四爺:朕那柔弱不能自理的年貴妃 作者:暄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額娘身邊有個宮女,是特意練過字的,會模仿額娘的筆跡,兩人寫的字很相像。
當然了,這些話胤禛不能和年惜月說,免得她傷心。
“老九今年年初新開了一家酒樓,我前幾日嚐過了,味道不錯,咱們去那邊用膳吧。”胤禛將那三個木匣子放到了馬車的一側,笑著說道。
“嗯。”年惜月頷首。
她自己就有酒樓,不過……偶爾去嚐嚐別人家的味道,也不錯。
做生意嘛,就是要取眾家所長,才能走的長遠。
兩人到的時候,剛好遇到八阿哥他們也來用膳。
“沒想到四哥今日也來豐泰樓用膳,咱們兄弟幾個今日可要暢飲一番,酒樓裏新來了一批上好的美酒,小弟我做東。”作為背後東家的胤禟邀約胤禛和他們兄弟四個一起用午膳。
“至於小嫂子,在隔壁單開一桌即可,四哥意下如何?”胤禟笑著問道。
男女有別,年惜月當然不可能和他們一起用膳。
“多謝九弟,我今日答應側福晉,陪她一塊用午膳,不可言而無信,改日吧,改日我做東,請你們用膳。”胤禛搖了搖頭。
他已經答應了年惜月,陪她一起用午膳,不能見了兄弟們,就把自己的女人丟在一邊不管了。
胤禟幾人聽了他的話後微微一怔,沒料到胤禛會拒絕。
“四哥今日帶著側福晉進宮請安,怎麽不留在永和宮用午膳?”胤禎問道。
“額娘忙著抄錄經文,我們也不便叨擾。”他可不是十四弟,十四弟每次進宮請安,額娘都會留他用午膳。
至於他?額娘偶爾想起來時,會留他,概率極低,一年到頭,估計也就兩三迴吧。
“又在抄錄經文,娘娘最近似乎很喜歡禮佛,三天兩頭抄經書,前幾日還在我麵前說她肩膀疼,手也疼,我勸她少抄些,她當時應了,沒想到轉過頭,全給忘了。”胤禎忍不住皺了皺眉。
額娘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了,竟還言而無信。
“那十四弟改日進宮請安時,可要好好勸勸額娘,要多歇著,保重身子。”胤禛說完後,視線落到了八哥他們身上:“八弟你們去用膳吧,我們早就訂好了雅間,先進去了。”
胤禛說著看向身邊的年惜月。
年惜月輕輕頷首,跟著他一起去了。
“沒想到今日會在這遇到他們。”胤禛坐在了椅子上,一邊喝茶,一邊說道。
“十四爺從小就和八爺他們走得比較近嗎?”年惜月問道。
“嗯!”胤禛輕輕頷首:“十四弟天生神力,是個習武之才,從小騎射和武功便十分厲害,其他皇子,沒一個及得上他,皇阿瑪說他有太祖皇帝的風範,對他格外寵愛。”
“除了十四弟以外,十弟也很擅長騎射,他們年紀相差不大,從小在箭亭一起接受師傅教導,感情極好,十弟又和九弟走的最近,九弟又最聽八弟的話,時間一長,他們四人便湊到了一塊,在宮裏時便形影不離,各自出宮自立門戶後,也時常聚在一起。”胤禛娓娓道來,給年惜月解惑。
“原來是這樣!”年惜月點了點頭。
她就說嘛,胤禎明明是胤禛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按理說感情應該最好,結果胤禎卻和八阿哥他們走的最近,讓人有些費解。
“胤禎比我小十歲,他幼年又調皮,我這個做兄長的對他便嚴厲了些,他那時有些怕我,和我不太親近,長大後雖然好一些,但他還是最喜歡和八弟他們在一起。”
說起這些,胤禛便想起了多年前的事。
皇額娘在世的時候,把他當親兒子一般教養,既疼愛他,也有嚴厲的時候,他從小勤學好問,皇阿瑪也愛屋及烏,待他極好。
總之……那時候的他,在諸位皇子中,也就比太子地位低一點。
可後來,皇額娘病故了。
皇阿瑪忙著朝政,又有太子這個嫡子在他身邊,當然顧不上他。
至於額娘德妃?
那時候十四弟才虛歲兩歲,額娘忙著照顧十四弟,也顧不上他。
他之前一直被人寵著、捧著,突然就無人問津了。
爹不疼娘不愛!
那兩年,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熬過來的,等熬的差不多了,皇阿瑪一道聖旨讓他和烏拉那拉氏成婚,搬出宮自立門戶去了。
那年,他才虛歲十四,福晉烏拉那拉氏比他還小兩歲,兩人就這麽懵懵懂懂的,在宮外過起了日子。
一開始真的有些艱難,畢竟他們年紀都不大,那些奴才們表麵上恭恭敬敬,背地裏中飽私囊。
“王爺,用午膳了。”年惜月見胤禛端著茶杯發愣,一開始也沒打擾他,等滿桌子飯菜都上來了,才輕輕扯了扯他的衣袖。
也不知這人在想什麽,竟那般出神。
“嗯!”胤禛點頭。
“等皇阿瑪的萬壽盛典過了後,我想自請離京一段日子,去那些名山大川走走,拜拜神佛,你可願與我同往?”
年惜月正在吃碗裏的炙鹿肉,耳邊突然傳來了胤禛的聲音。
“想!”年惜月臉上露出了笑容。
她年幼時身子不好,跟著阿瑪在武昌住了多年,阿瑪致仕後,帶著她在承德住著養病,後來才迴到了京城。
除了這三個地方,她也沒去過別處。
之前身子不好,年惜月很少出門。
現如今身子養的差不多了,人家要帶著她去“公費旅遊”,年惜月當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等萬壽盛典一過,我就去請旨,你有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到時候咱們一塊兒擬定行程。”胤禛對此十分期待,一來,他早就打算出京走走了。
去那些名山大川拜拜神佛,是真。
了解大清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百姓們如今的現狀,也是真。
他既然想爭奪那個位置,那就得做好萬全的準備。
與其留在這個暗潮湧動的京城裏看他們爭來奪去,還不如出去走走。
書上都說了,見多識廣,沒準他出去走一趟,心境都不一樣了,對未來要走的路,也能更清晰一些。
當然了,這些話胤禛不能和年惜月說,免得她傷心。
“老九今年年初新開了一家酒樓,我前幾日嚐過了,味道不錯,咱們去那邊用膳吧。”胤禛將那三個木匣子放到了馬車的一側,笑著說道。
“嗯。”年惜月頷首。
她自己就有酒樓,不過……偶爾去嚐嚐別人家的味道,也不錯。
做生意嘛,就是要取眾家所長,才能走的長遠。
兩人到的時候,剛好遇到八阿哥他們也來用膳。
“沒想到四哥今日也來豐泰樓用膳,咱們兄弟幾個今日可要暢飲一番,酒樓裏新來了一批上好的美酒,小弟我做東。”作為背後東家的胤禟邀約胤禛和他們兄弟四個一起用午膳。
“至於小嫂子,在隔壁單開一桌即可,四哥意下如何?”胤禟笑著問道。
男女有別,年惜月當然不可能和他們一起用膳。
“多謝九弟,我今日答應側福晉,陪她一塊用午膳,不可言而無信,改日吧,改日我做東,請你們用膳。”胤禛搖了搖頭。
他已經答應了年惜月,陪她一起用午膳,不能見了兄弟們,就把自己的女人丟在一邊不管了。
胤禟幾人聽了他的話後微微一怔,沒料到胤禛會拒絕。
“四哥今日帶著側福晉進宮請安,怎麽不留在永和宮用午膳?”胤禎問道。
“額娘忙著抄錄經文,我們也不便叨擾。”他可不是十四弟,十四弟每次進宮請安,額娘都會留他用午膳。
至於他?額娘偶爾想起來時,會留他,概率極低,一年到頭,估計也就兩三迴吧。
“又在抄錄經文,娘娘最近似乎很喜歡禮佛,三天兩頭抄經書,前幾日還在我麵前說她肩膀疼,手也疼,我勸她少抄些,她當時應了,沒想到轉過頭,全給忘了。”胤禎忍不住皺了皺眉。
額娘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了,竟還言而無信。
“那十四弟改日進宮請安時,可要好好勸勸額娘,要多歇著,保重身子。”胤禛說完後,視線落到了八哥他們身上:“八弟你們去用膳吧,我們早就訂好了雅間,先進去了。”
胤禛說著看向身邊的年惜月。
年惜月輕輕頷首,跟著他一起去了。
“沒想到今日會在這遇到他們。”胤禛坐在了椅子上,一邊喝茶,一邊說道。
“十四爺從小就和八爺他們走得比較近嗎?”年惜月問道。
“嗯!”胤禛輕輕頷首:“十四弟天生神力,是個習武之才,從小騎射和武功便十分厲害,其他皇子,沒一個及得上他,皇阿瑪說他有太祖皇帝的風範,對他格外寵愛。”
“除了十四弟以外,十弟也很擅長騎射,他們年紀相差不大,從小在箭亭一起接受師傅教導,感情極好,十弟又和九弟走的最近,九弟又最聽八弟的話,時間一長,他們四人便湊到了一塊,在宮裏時便形影不離,各自出宮自立門戶後,也時常聚在一起。”胤禛娓娓道來,給年惜月解惑。
“原來是這樣!”年惜月點了點頭。
她就說嘛,胤禎明明是胤禛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按理說感情應該最好,結果胤禎卻和八阿哥他們走的最近,讓人有些費解。
“胤禎比我小十歲,他幼年又調皮,我這個做兄長的對他便嚴厲了些,他那時有些怕我,和我不太親近,長大後雖然好一些,但他還是最喜歡和八弟他們在一起。”
說起這些,胤禛便想起了多年前的事。
皇額娘在世的時候,把他當親兒子一般教養,既疼愛他,也有嚴厲的時候,他從小勤學好問,皇阿瑪也愛屋及烏,待他極好。
總之……那時候的他,在諸位皇子中,也就比太子地位低一點。
可後來,皇額娘病故了。
皇阿瑪忙著朝政,又有太子這個嫡子在他身邊,當然顧不上他。
至於額娘德妃?
那時候十四弟才虛歲兩歲,額娘忙著照顧十四弟,也顧不上他。
他之前一直被人寵著、捧著,突然就無人問津了。
爹不疼娘不愛!
那兩年,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熬過來的,等熬的差不多了,皇阿瑪一道聖旨讓他和烏拉那拉氏成婚,搬出宮自立門戶去了。
那年,他才虛歲十四,福晉烏拉那拉氏比他還小兩歲,兩人就這麽懵懵懂懂的,在宮外過起了日子。
一開始真的有些艱難,畢竟他們年紀都不大,那些奴才們表麵上恭恭敬敬,背地裏中飽私囊。
“王爺,用午膳了。”年惜月見胤禛端著茶杯發愣,一開始也沒打擾他,等滿桌子飯菜都上來了,才輕輕扯了扯他的衣袖。
也不知這人在想什麽,竟那般出神。
“嗯!”胤禛點頭。
“等皇阿瑪的萬壽盛典過了後,我想自請離京一段日子,去那些名山大川走走,拜拜神佛,你可願與我同往?”
年惜月正在吃碗裏的炙鹿肉,耳邊突然傳來了胤禛的聲音。
“想!”年惜月臉上露出了笑容。
她年幼時身子不好,跟著阿瑪在武昌住了多年,阿瑪致仕後,帶著她在承德住著養病,後來才迴到了京城。
除了這三個地方,她也沒去過別處。
之前身子不好,年惜月很少出門。
現如今身子養的差不多了,人家要帶著她去“公費旅遊”,年惜月當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等萬壽盛典一過,我就去請旨,你有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到時候咱們一塊兒擬定行程。”胤禛對此十分期待,一來,他早就打算出京走走了。
去那些名山大川拜拜神佛,是真。
了解大清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百姓們如今的現狀,也是真。
他既然想爭奪那個位置,那就得做好萬全的準備。
與其留在這個暗潮湧動的京城裏看他們爭來奪去,還不如出去走走。
書上都說了,見多識廣,沒準他出去走一趟,心境都不一樣了,對未來要走的路,也能更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