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簡直是振聾發饋,令他們震撼莫名。
雖然他們很想反駁幾句,但仔細一想又是如此的在理,似乎並沒有反駁的理由。
“秦末!你不必花言巧語蠱惑人心,吾等是不會歸降於你的!”王匡咬牙切齒。
“你錯了。”
秦末說道:“孤從未花言巧語。”
“孤所做之一切,全都是在為天下百姓著想,王公節,孤聽聞你年輕時輕財好施,以任俠聞,對百姓多有恩惠。怎麽?難道以前對百姓的好,都是作假不成!”
“你!”
王匡氣急敗壞地指著秦末,“你胡說!”
秦末淡然笑道:“你若無愧,便大方承認即可,又何須惱羞成怒呢?”
其實在場的每個人心裏都清楚明白,秦末說得一點兒也沒有錯。
王匡確實是年少時熱衷地將金錢大量的施舍他人,因為這些事跡而使他聞名天下,而他之所以這麽做,還不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
秦末看向周圍其他人:“諸位都是英雄豪傑,孤知道你們都是錚錚鐵骨,絕非貪生怕死之輩。”
“但是你們應該很清楚,時今天下動蕩,難道真的就是黃巾起義所造成的嗎?
百姓們隻想活下去,卻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世家壓迫得喘不過氣!”
“如果,窮人跟富人,孤一定向著窮人!官員和百姓,一定向著百姓!孤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受苦受難而置若罔聞,孤希望你們能夠和孤站在同一陣營,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眾人默不作聲,神色各異。
秦末對著站在自己身後一直不說話的蔡邕,使了一個眼神,蔡邕見狀趕緊上前一步。
“諸位,且聽老夫一言。”
眾人齊刷刷地望去。
隻見蔡邕捋了捋頷下山羊胡子,說道:“諸位,秦王何許人也?老夫翻看史書也不曾得見,所謂千古聖君,必雄才偉略,胸懷韜略,治國有方,以及……”
說到這裏,蔡邕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以及仁愛天下、慈悲濟民的胸懷和高瞻遠矚的遠見!這些,老夫在秦王身上都能看到,他才是真正的賢主,當世之中誰有資格稱為賢主?”
“老夫敢斷定,唯有秦王方配稱之!”
“諸位和老夫相識十數載,何曾見過老夫如此誇讚一個人?”
“老夫隻想問問諸位一句——”
“有這樣的君王,還值得為漢室賣命嗎?”
蔡邕的一席話擲地有聲,字字珠璣。
眾人沉吟許久,皆被說動。
隻不過他們還不知道的是,蔡邕這老頭的兩個女兒早就入宮當了王妃。
不然,哪裏會這麽賣力的吹捧秦末。
秦末也沒想到蔡邕這老頭這麽會誇人,這一次竟把自己吹噓成千古明君了。
不過……這樣一來,倒更容易讓這些人歸順於自己,隻要給他們一個台階下。
“蔡老竟如此誇獎於孤,實在令孤汗顏,孤其實也沒做什麽,就是為了讓這天下百姓都有一條活路而已,哪能稱得上是聖賢之主啊。”
秦末裝模作樣地謙虛了一番。
隨即,趕緊拱手對眾人說道:“諸位都是有才能的英雄豪傑,孤懇請諸位為這天下黎民蒼生,助孤一臂之力,與孤共建盛世太平!”
眾人麵露遲疑,紛紛猜忌秦末的用心。
“秦王既有如此胸懷,在下又豈能拒絕!”
孔融最先開口表態,“在下與秦王誌同意合,都是為了這天下黎民蒼生,我孔融願意輔佐秦王,重塑這朗朗乾坤,使我華夏萬物興盛!”
對於孔融的投降,秦末倒是沒有意外。
正所謂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孔家:世世修降表,代代衍聖公。
儒家對兩漢影響太深了。
秦末也知道要是把孔融收服了,對於整個秦國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
馬上就要開科舉製了,少不了需要他這個大儒幫忙,甚至要靠他才能撐起這個門麵。
“哈哈哈,好!文舉先生不愧乃聖人之後,果然深明大義!孤欣慰至極!”
秦末高興地拍掌道,“既然文舉先生願與孤共建盛世太平,那孤豈能不盡人意!”
“擬詔,封孔融為衍聖公,令世襲焉,賜食邑兩千戶,並賞良田五千畝,另加官孔融為國子監太學祭酒,負責秦國學府之事。”
“再賜孔融衍聖公府邸一座,金十萬。”
秦末一係列的封賞措施落定,在場眾人均是羨慕嫉妒恨。
孔融聞言頓時大喜,連忙跪拜謝恩,感激涕零道:“臣,孔融叩謝大王厚賜,臣定效忠秦國,肝腦塗地!”
秦末笑道:“文舉先生,快快請起,孤早已備好了美酒佳肴,就等著你陪孤痛飲一番!”
“好好!”
孔融連忙答應下來,“能與大王飲酒,乃臣之榮幸!”
“還不快把文舉先生放出來!”
話音剛落,就有人把牢房的門給打開了。
其餘人見狀,也顧不得繼續質疑秦末的用心,紛紛開始響應。
“我等願意歸降秦王!”
“諸位英雄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既然諸位願意追隨孤,孤必定竭盡所能,帶領大家共建盛世太平!”
“願為大王效犬馬之勞!”
眾人激動地附和道。
秦末滿意地笑道:“諸位稍作整理,隨後一同前往王宮赴宴吧。”
“諾。”
眾人趕緊應諾。
“那孤就在王宮等待諸位的到來了。”
說罷,秦末目光掃視一圈眾人,隨即離去。
“恭送秦王。”
…………
經曆了半年,終於成功收服了這群人!
要是不把這些人關在監獄裏不管不顧,磨一磨他們的銳誌,秦末自知,還真不一定能收服。
迴宮的馬車內。
“賢婿啊,如今這些諸侯已經收服,特別是孔融,四月定的科舉製,有他的推動,想必會順利很多吧!”蔡邕意有所指地說道。
“是啊,能成功收服他們,自然是少不了嶽父剛才的幫助!”
秦末哪裏不明白這老頭的心思,這是跟自己邀功來了,當下笑眯眯地奉承一句。
蔡邕捋了捋胡須,滿意地點點頭:“嗯,老夫這麽辛苦,也不奢求能在當個什麽官,隻要賢婿能記住老夫這份情就行了。”
秦末暗罵一聲老狐狸,嘴上卻說道:“嶽父想為秦國出力,這是好事,這樣!孤打算修一本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為《太平大典》,想請嶽父擔任總纂修,如何?”
“太平大典?”
雖然他們很想反駁幾句,但仔細一想又是如此的在理,似乎並沒有反駁的理由。
“秦末!你不必花言巧語蠱惑人心,吾等是不會歸降於你的!”王匡咬牙切齒。
“你錯了。”
秦末說道:“孤從未花言巧語。”
“孤所做之一切,全都是在為天下百姓著想,王公節,孤聽聞你年輕時輕財好施,以任俠聞,對百姓多有恩惠。怎麽?難道以前對百姓的好,都是作假不成!”
“你!”
王匡氣急敗壞地指著秦末,“你胡說!”
秦末淡然笑道:“你若無愧,便大方承認即可,又何須惱羞成怒呢?”
其實在場的每個人心裏都清楚明白,秦末說得一點兒也沒有錯。
王匡確實是年少時熱衷地將金錢大量的施舍他人,因為這些事跡而使他聞名天下,而他之所以這麽做,還不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
秦末看向周圍其他人:“諸位都是英雄豪傑,孤知道你們都是錚錚鐵骨,絕非貪生怕死之輩。”
“但是你們應該很清楚,時今天下動蕩,難道真的就是黃巾起義所造成的嗎?
百姓們隻想活下去,卻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僚,世家壓迫得喘不過氣!”
“如果,窮人跟富人,孤一定向著窮人!官員和百姓,一定向著百姓!孤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受苦受難而置若罔聞,孤希望你們能夠和孤站在同一陣營,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眾人默不作聲,神色各異。
秦末對著站在自己身後一直不說話的蔡邕,使了一個眼神,蔡邕見狀趕緊上前一步。
“諸位,且聽老夫一言。”
眾人齊刷刷地望去。
隻見蔡邕捋了捋頷下山羊胡子,說道:“諸位,秦王何許人也?老夫翻看史書也不曾得見,所謂千古聖君,必雄才偉略,胸懷韜略,治國有方,以及……”
說到這裏,蔡邕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以及仁愛天下、慈悲濟民的胸懷和高瞻遠矚的遠見!這些,老夫在秦王身上都能看到,他才是真正的賢主,當世之中誰有資格稱為賢主?”
“老夫敢斷定,唯有秦王方配稱之!”
“諸位和老夫相識十數載,何曾見過老夫如此誇讚一個人?”
“老夫隻想問問諸位一句——”
“有這樣的君王,還值得為漢室賣命嗎?”
蔡邕的一席話擲地有聲,字字珠璣。
眾人沉吟許久,皆被說動。
隻不過他們還不知道的是,蔡邕這老頭的兩個女兒早就入宮當了王妃。
不然,哪裏會這麽賣力的吹捧秦末。
秦末也沒想到蔡邕這老頭這麽會誇人,這一次竟把自己吹噓成千古明君了。
不過……這樣一來,倒更容易讓這些人歸順於自己,隻要給他們一個台階下。
“蔡老竟如此誇獎於孤,實在令孤汗顏,孤其實也沒做什麽,就是為了讓這天下百姓都有一條活路而已,哪能稱得上是聖賢之主啊。”
秦末裝模作樣地謙虛了一番。
隨即,趕緊拱手對眾人說道:“諸位都是有才能的英雄豪傑,孤懇請諸位為這天下黎民蒼生,助孤一臂之力,與孤共建盛世太平!”
眾人麵露遲疑,紛紛猜忌秦末的用心。
“秦王既有如此胸懷,在下又豈能拒絕!”
孔融最先開口表態,“在下與秦王誌同意合,都是為了這天下黎民蒼生,我孔融願意輔佐秦王,重塑這朗朗乾坤,使我華夏萬物興盛!”
對於孔融的投降,秦末倒是沒有意外。
正所謂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孔家:世世修降表,代代衍聖公。
儒家對兩漢影響太深了。
秦末也知道要是把孔融收服了,對於整個秦國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
馬上就要開科舉製了,少不了需要他這個大儒幫忙,甚至要靠他才能撐起這個門麵。
“哈哈哈,好!文舉先生不愧乃聖人之後,果然深明大義!孤欣慰至極!”
秦末高興地拍掌道,“既然文舉先生願與孤共建盛世太平,那孤豈能不盡人意!”
“擬詔,封孔融為衍聖公,令世襲焉,賜食邑兩千戶,並賞良田五千畝,另加官孔融為國子監太學祭酒,負責秦國學府之事。”
“再賜孔融衍聖公府邸一座,金十萬。”
秦末一係列的封賞措施落定,在場眾人均是羨慕嫉妒恨。
孔融聞言頓時大喜,連忙跪拜謝恩,感激涕零道:“臣,孔融叩謝大王厚賜,臣定效忠秦國,肝腦塗地!”
秦末笑道:“文舉先生,快快請起,孤早已備好了美酒佳肴,就等著你陪孤痛飲一番!”
“好好!”
孔融連忙答應下來,“能與大王飲酒,乃臣之榮幸!”
“還不快把文舉先生放出來!”
話音剛落,就有人把牢房的門給打開了。
其餘人見狀,也顧不得繼續質疑秦末的用心,紛紛開始響應。
“我等願意歸降秦王!”
“諸位英雄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既然諸位願意追隨孤,孤必定竭盡所能,帶領大家共建盛世太平!”
“願為大王效犬馬之勞!”
眾人激動地附和道。
秦末滿意地笑道:“諸位稍作整理,隨後一同前往王宮赴宴吧。”
“諾。”
眾人趕緊應諾。
“那孤就在王宮等待諸位的到來了。”
說罷,秦末目光掃視一圈眾人,隨即離去。
“恭送秦王。”
…………
經曆了半年,終於成功收服了這群人!
要是不把這些人關在監獄裏不管不顧,磨一磨他們的銳誌,秦末自知,還真不一定能收服。
迴宮的馬車內。
“賢婿啊,如今這些諸侯已經收服,特別是孔融,四月定的科舉製,有他的推動,想必會順利很多吧!”蔡邕意有所指地說道。
“是啊,能成功收服他們,自然是少不了嶽父剛才的幫助!”
秦末哪裏不明白這老頭的心思,這是跟自己邀功來了,當下笑眯眯地奉承一句。
蔡邕捋了捋胡須,滿意地點點頭:“嗯,老夫這麽辛苦,也不奢求能在當個什麽官,隻要賢婿能記住老夫這份情就行了。”
秦末暗罵一聲老狐狸,嘴上卻說道:“嶽父想為秦國出力,這是好事,這樣!孤打算修一本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為《太平大典》,想請嶽父擔任總纂修,如何?”
“太平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