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豐富的白銀資源,以後不缺錢了
穿越三國,我的二叔是趙雲 作者:月徐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71章 豐富的白銀資源,以後不缺錢了
單靠人力運送神農鼎,確實是個力氣活。
六人一組,五十米一輪換。
從山上到山下,一直到馬車能運送的路上,挪了兩個多時辰,眾人才把神農鼎送上馬車。
為了找一輛結實的馬車,幽州騎兵花費了一個多時辰,將倭國的老巢掀了個底朝天,才找到了這架鐵製的馬車。
這架馬車,估計是倭國用來押送武者的。普通的木質馬車,根本困不住一流武者,三拳兩腳就能破車而出。
不管這輛馬車原來是做什麽用的,但現在就是用來運貨的,運的還是近千斤的神農鼎。
隻要結實就行,其他的不重要。
八馬拉車,這場麵,還是蠻大的。
即便是八匹健壯的戰馬,運送這口鼎也不輕鬆,一路上還得時不時換馬,還是挺麻煩的。
這些費時費力的事情,趙霖就不操心了,交給陌刀兵就行了。
至於安全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這次來倭國,就是來抄家滅族的。倭國四麵被大海環繞,還有幽州水軍團團包圍,可以說除了長翅膀的飛鳥,其他的活物甭想活著離開倭國島嶼。
哪怕神農鼎半路上被劫,又能送到哪裏去?
這些身強力壯的士兵,想要運送神農鼎都這麽費勁兒,更別說倭國那些普通人了。
就算神農鼎被劫,大不了趙霖再帶人搶迴來就是了,早晚的事。
其實趙霖更希望倭國這邊能有點反抗能力,這樣圍剿起來才能有些樂趣。
不過這些想法,估計很難實現,畢竟倭國就這麽屁大點地方,人口也就百萬出頭,除去老弱婦孺,青壯根本沒多少。
現在的倭國,還隻是一個沒發展起來的島國。若不是因為隔著茫茫大海,估計早就被大漢滅了,哪會留他們到今天?
縱觀與大漢接壤的外族,都是能征善戰,否則不可能在與大漢的爭鬥中存活下來。不管是依靠地形之利,還是靠著遊牧騎兵的機動性,反正都有他們得天獨厚的優勢。
單單看兵馬戰力這方麵,倭國在眾多外族勢力中,根本排不上號。
要是沒有大海這道天然屏障,倭國這個小國家,早就不知道被誰給滅了。
總而言之,幽州想要滅掉倭國,沒什麽壓力。
事情的發展,並沒有超出趙霖的預料。
倭國戰局,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一麵倒。
不到半月時間,趙雲、典韋帶就帶著幽州軍,將倭國清掃了一遍。
這麽說吧,倭國除了野生動物以外,就沒有其他喘氣的東西。
當然,幽州軍除外。
隨後的事情就更加簡單了,將倭國人的屍體埋了,重新恢複這座島嶼的原始形態。
現在大漢的整體情況,就是地廣人稀。偌大的大漢十三州,人口隻有幾千萬,而且還在隨著兩年戰亂不斷減少。
如今正值亂世,諸侯之間伐交不斷,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沒有片瓦遮身。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口減少是必然的。
幽州如今也是這樣,即便人口是增加的。但人口的增加速度,遠遠比不上趙霖擴張地盤的速度。
中原大地尚且如此,更別說倭國這個島嶼了。
根本顧不上。
不過趙霖肯定不會放棄這片土地,現在不開發是暫時的,等有了足夠的人口,還是要把這片土地利用起來的。
倭國這個島嶼,雖然看起來不大,但礦產資源卻十分豐富。
趙霖記得很清楚,就倭國這個小地方,擁有的白銀儲量,占全世界的兩成。
全世界所有國家白銀儲量的兩成,什麽概念?
這麽多的白銀,就在這座島上,可以說是遍地是白銀。
這麽好的資源,不發兵滅國,都對不起後世子孫。
如今這片土地換了主人,趙霖當然要讓人開采這些資源。
如今剛拿下冀州,百廢待興。而且幽州接下來征戰不斷,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
有了倭國豐富的白銀資源,趙霖就可以放開手腳發展了。
隻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
對於倭國的礦產資源,趙霖雖然有心理準備,但當統計結果出來的時候,還是把趙霖嚇了一跳。
大戰結束後,幽州軍就開始對倭國進行地毯式搜索,貴重資源直接打包裝車,運送到海邊的戰船上。
其他的還好說,就是白銀這一項,太多了。
尤其是白銀礦石,一倉庫一倉庫的,就算普通倭國百姓家裏,都多多少少有些存貨。
雖然倭國的掌權者明麵上是約束百姓開采白銀礦的,但並沒有多麽嚴格。因為倭國的白銀礦太多了,根本管不過來。
而且就算倭國百姓開采了白銀礦,提煉出了白銀,也花不出去。
倭國四麵環海,距離最近的中原,也有千裏之遙。
白銀花不出去,那跟石頭土塊沒區別,一文錢不值。
不能吃,不能喝,隻能眼睜睜看著。
所以倭國掌權者隻要管控好倭國海域,不讓白銀大量外流,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事實也是如此,白銀在中原大地很值錢,但在倭國這片狹小的土地上,一點用都沒有。
時間一長,倭國普通人也就沒了這種心思。
開采白銀礦,可能成了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畢竟白銀普遍,但黃金值錢啊。
銀礦豐富,金礦也不會太稀少。
倭國的白銀,占據世界儲量的百分之二十多。黃金儲量占比隻有白銀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二左右,但分布到倭國這一小塊土地上,資源已經很豐富了。
所以說幽州軍捜出來的黃金礦石以及提煉出來的黃金,也是不少的。
最後統計的結果,著實驚人。
就這麽說吧,幽州水軍的戰船,五十米長的這種蓋倫船,最起碼能裝百八十船。
這話絕對不誇張,什麽東西多了,就會不值錢。
白銀這種東西,在倭國最不值錢。積少成多起來,最後就是一個驚人的數量。
看著一艘艘吃水嚴重的戰船漸漸遠去,趙霖別提多高興了。
有錢英雄漢,沒錢漢子難。
隻要有錢,趙霖就可以好好發展領地,以前束手束腳的地方,金銀開道,問題迎刃而解。
有了倭國這批金銀儲備,趙霖琢磨著可以把銀行給搞出來了。
單靠人力運送神農鼎,確實是個力氣活。
六人一組,五十米一輪換。
從山上到山下,一直到馬車能運送的路上,挪了兩個多時辰,眾人才把神農鼎送上馬車。
為了找一輛結實的馬車,幽州騎兵花費了一個多時辰,將倭國的老巢掀了個底朝天,才找到了這架鐵製的馬車。
這架馬車,估計是倭國用來押送武者的。普通的木質馬車,根本困不住一流武者,三拳兩腳就能破車而出。
不管這輛馬車原來是做什麽用的,但現在就是用來運貨的,運的還是近千斤的神農鼎。
隻要結實就行,其他的不重要。
八馬拉車,這場麵,還是蠻大的。
即便是八匹健壯的戰馬,運送這口鼎也不輕鬆,一路上還得時不時換馬,還是挺麻煩的。
這些費時費力的事情,趙霖就不操心了,交給陌刀兵就行了。
至於安全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這次來倭國,就是來抄家滅族的。倭國四麵被大海環繞,還有幽州水軍團團包圍,可以說除了長翅膀的飛鳥,其他的活物甭想活著離開倭國島嶼。
哪怕神農鼎半路上被劫,又能送到哪裏去?
這些身強力壯的士兵,想要運送神農鼎都這麽費勁兒,更別說倭國那些普通人了。
就算神農鼎被劫,大不了趙霖再帶人搶迴來就是了,早晚的事。
其實趙霖更希望倭國這邊能有點反抗能力,這樣圍剿起來才能有些樂趣。
不過這些想法,估計很難實現,畢竟倭國就這麽屁大點地方,人口也就百萬出頭,除去老弱婦孺,青壯根本沒多少。
現在的倭國,還隻是一個沒發展起來的島國。若不是因為隔著茫茫大海,估計早就被大漢滅了,哪會留他們到今天?
縱觀與大漢接壤的外族,都是能征善戰,否則不可能在與大漢的爭鬥中存活下來。不管是依靠地形之利,還是靠著遊牧騎兵的機動性,反正都有他們得天獨厚的優勢。
單單看兵馬戰力這方麵,倭國在眾多外族勢力中,根本排不上號。
要是沒有大海這道天然屏障,倭國這個小國家,早就不知道被誰給滅了。
總而言之,幽州想要滅掉倭國,沒什麽壓力。
事情的發展,並沒有超出趙霖的預料。
倭國戰局,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一麵倒。
不到半月時間,趙雲、典韋帶就帶著幽州軍,將倭國清掃了一遍。
這麽說吧,倭國除了野生動物以外,就沒有其他喘氣的東西。
當然,幽州軍除外。
隨後的事情就更加簡單了,將倭國人的屍體埋了,重新恢複這座島嶼的原始形態。
現在大漢的整體情況,就是地廣人稀。偌大的大漢十三州,人口隻有幾千萬,而且還在隨著兩年戰亂不斷減少。
如今正值亂世,諸侯之間伐交不斷,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沒有片瓦遮身。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口減少是必然的。
幽州如今也是這樣,即便人口是增加的。但人口的增加速度,遠遠比不上趙霖擴張地盤的速度。
中原大地尚且如此,更別說倭國這個島嶼了。
根本顧不上。
不過趙霖肯定不會放棄這片土地,現在不開發是暫時的,等有了足夠的人口,還是要把這片土地利用起來的。
倭國這個島嶼,雖然看起來不大,但礦產資源卻十分豐富。
趙霖記得很清楚,就倭國這個小地方,擁有的白銀儲量,占全世界的兩成。
全世界所有國家白銀儲量的兩成,什麽概念?
這麽多的白銀,就在這座島上,可以說是遍地是白銀。
這麽好的資源,不發兵滅國,都對不起後世子孫。
如今這片土地換了主人,趙霖當然要讓人開采這些資源。
如今剛拿下冀州,百廢待興。而且幽州接下來征戰不斷,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
有了倭國豐富的白銀資源,趙霖就可以放開手腳發展了。
隻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
對於倭國的礦產資源,趙霖雖然有心理準備,但當統計結果出來的時候,還是把趙霖嚇了一跳。
大戰結束後,幽州軍就開始對倭國進行地毯式搜索,貴重資源直接打包裝車,運送到海邊的戰船上。
其他的還好說,就是白銀這一項,太多了。
尤其是白銀礦石,一倉庫一倉庫的,就算普通倭國百姓家裏,都多多少少有些存貨。
雖然倭國的掌權者明麵上是約束百姓開采白銀礦的,但並沒有多麽嚴格。因為倭國的白銀礦太多了,根本管不過來。
而且就算倭國百姓開采了白銀礦,提煉出了白銀,也花不出去。
倭國四麵環海,距離最近的中原,也有千裏之遙。
白銀花不出去,那跟石頭土塊沒區別,一文錢不值。
不能吃,不能喝,隻能眼睜睜看著。
所以倭國掌權者隻要管控好倭國海域,不讓白銀大量外流,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事實也是如此,白銀在中原大地很值錢,但在倭國這片狹小的土地上,一點用都沒有。
時間一長,倭國普通人也就沒了這種心思。
開采白銀礦,可能成了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畢竟白銀普遍,但黃金值錢啊。
銀礦豐富,金礦也不會太稀少。
倭國的白銀,占據世界儲量的百分之二十多。黃金儲量占比隻有白銀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二左右,但分布到倭國這一小塊土地上,資源已經很豐富了。
所以說幽州軍捜出來的黃金礦石以及提煉出來的黃金,也是不少的。
最後統計的結果,著實驚人。
就這麽說吧,幽州水軍的戰船,五十米長的這種蓋倫船,最起碼能裝百八十船。
這話絕對不誇張,什麽東西多了,就會不值錢。
白銀這種東西,在倭國最不值錢。積少成多起來,最後就是一個驚人的數量。
看著一艘艘吃水嚴重的戰船漸漸遠去,趙霖別提多高興了。
有錢英雄漢,沒錢漢子難。
隻要有錢,趙霖就可以好好發展領地,以前束手束腳的地方,金銀開道,問題迎刃而解。
有了倭國這批金銀儲備,趙霖琢磨著可以把銀行給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