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等以後再看吧,朕出來這麽長時間,也該迴上京了。”
關寧立即改口。
“是啊。”
徐方年笑著道:“朝堂早就吵翻天了,陛下還是盡快迴朝穩定朝局。”
“您是該露露麵了。”
其他人也相繼附和。
他們其實都不太理解,陛下這剛從草原迴來,也不急著迴京,還有空閑召見他們。
“那就這樣吧。”
關寧開口道:“有什麽想法直接遞折子就行,但要注意要求,以後就按李福的標準來。”
“是。”
眾人應著。
皆是看向李福,毫無疑問這家夥又出了風頭。
“朕不日就迴上京,你們各迴歸屬,各司其職。”
“是!”
眾人退下。
徐方年長唿了口氣,還好陛下改口,若親自去查驗,怕是會出問題。
不過也得抓緊時間迴去安頓,別哪天又被翻起舊賬……
在雲州又待了幾日,交代了一些事情,關寧啟程準備迴上京。
路途也並不緊迫,一路巡視體察民情。
時至冬季,北方天寒。
這個時候最能看到真實情況。
鎮北軍早先行迴來,已奔赴源州,關寧隱瞞行程,明麵上僅三十餘人,並不惹人注意。
采用微服私訪的方式,是他一貫的作風。
隻是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身為皇帝,走到哪永遠都是備受關注,排場宏大,萬民跪拜,並不罕見,像他這種特立獨行的皇帝並不多……
寒風刺骨,路上難見行人,但也並非沒有。
能夠見得有流民抱著草席蜷縮在街角瑟瑟發抖,也有早已凍硬凍僵而無人收拾的屍體……
還見得在高門大院門口,有眾多乞丐圍著,就等著門開,府中有好心的人救濟,哪怕是撒點炭灰也是好的。
沒有人救濟他們。
門開了,一個穿扮下人模樣的小廝出來。
他本是下人,卻顯得高高在上。
他的臉上帶著厭惡的神情,端起手中的簸箕,對著麵前的人猛揚而起,起了一片灰塵,將那些人蕩了滿身滿臉。
但他們好像並不在意,忙得爬地上撿著,摸索著。
他們在尋常這些爐灰裏,小塊的料炭,這就是他們需要的。
小廝不屑的呸了一口,重新迴到了府園裏。
透過門縫,似乎能聽到裏麵載歌載舞,似乎有肉香彌散而出……
“大寧竟也有這樣的事情,我以為隻有北夷才有。”
關寧所乘的車駕就在遠處,正好路過看到這一幕。
說話的朵顏,她放下車簾感歎著。
這讓關寧略顯尷尬。
但他也知道,這才是最真實的。
哪怕是繁盛的上京城,也有見不得人的地方,更何況是外地。
是他這個皇帝做的還不夠。
“你是皇帝,你為什麽不賑災呢?”
朵顏抬起頭問道。
“看他們多可憐?”
“朝廷能撥款撥糧賑災,可怎麽也繞不過地方官府,層層剝削之下,實際上根本就到不了流民手裏,反而肥了經手官員。”
關寧平靜的說著。
他怎麽能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
隻要是人經手經辦的差事,就避免不了克扣。
他也一直在想解決之法,可也不知該怎麽做。
怎麽才能從根源解決。
不過這一路過來,見到的情況也不少,不知是不是巧合,要屬延州的情況嚴重。
是這裏貧窮嗎?
按理說也不應該。
延州雖屬關外,卻是關外第一州,近年振興複蘇,朝廷多有照顧。
關寧看向遠處。
那座府邸正門的牌匾上,寫著潘府兩字。
他暗暗記下。
隨即對著外麵的成敬道:“去義蕪渠看看。”
“是陛下。”
義蕪渠,就是今年延州剛興修的水利工程,朝廷撥付了近三百餘萬兩白銀。
關外本就比關內貧瘠。
當初起兵時,關寧在延州屯兵與朝廷大軍隊對峙日久。
朝廷大軍缺糧,便到處的搶掠百姓,給這裏造成極大破壞。
關寧知曉艱難。
咬牙從財政擠出銀兩,為振延州,這也算是迴報了。
戶部每年都會做第二年的預算,給這花的多了,其他地方就少了。
這也讓關寧有了偏心的名。
偏就偏吧,誰讓北方幾州當時跟著他吃苦多。
原本關寧想著帶著官員來看,後來還是改口了。
這才能看到真實情況。
成敬應著。
馬車調轉,趕往義蕪渠方向,並不算繞路,其實還順路……
而此刻。
就在這座潘家府邸內是歌舞升平。
廳堂正中放置著幾個炭盆,散發的熱量將屋子烘烤的溫熱,與外麵的寒冷形成鮮明對比。
穿著薄紗的舞姬扭動著纖細的腰肢引得一片片叫好聲……
“徐大人,那個舞姬怎麽樣?”
在坐東的主位上,一個穿著華服身材肥胖的中年人指著場中一個有著小麥色皮膚充滿著異域風情的舞女介紹著。
“這可是我花大價錢弄來的,她有中原人血統,又有蠻族人血統,既有我們中原人的柔美,又有蠻族人的野性!”
潘玉堂給徐方年介紹著。
“有野性就算了,本官可駕馭不了。”
徐方年擺了擺手。
“大人放心,她們自幼接受特訓,您讓她野就能野,您讓她柔就能柔。”
潘玉堂笑著道:“等您迴州府時順路帶上就行了。”
說到此處,他又話鋒一轉問道:“聽說陛下從北夷迴來了,是真是假?”
“是真的,我去雲州剛見過。”
徐方年開口道:“麵見陛下時,正好把準備要做的工程提交了。”
“怎麽樣?陛下恩準了沒?”
“沒有。”
聞言,潘玉堂搖頭道:“那可真是太遺憾了。”
“我來找你是想問你,義蕪渠沒什麽問題吧?”
“怎麽了?”
“陛下可能要去實地查看。”
“啊。”
“什麽時候?”
“本來說要去的,又說急著迴京不去了,具體我也不知道。”
徐方年開口道:“我們在雲州逗留了一段時日,都不知道陛下行蹤,萬一去了就麻煩了。”
“去就去唄,沒什麽問題。”
潘玉堂開口道:“義蕪渠本身沒太大問題,有問題的是給雇傭勞工的補貼,隻要這個不被查出來就沒事。”
“義蕪渠真的沒問題?”
“沒問題!”
潘玉堂拍著胸脯。
“我說徐大人,您膽子怎麽這麽小,陛下剛迴來,肯定要急著迴京,哪有閑心去義蕪渠?”
這麽一說,徐方年也放心了。
想想也是。
京城都吵成一團了,還哪有閑心。
他卻不知道,關寧剛路過府邸之外……
關寧立即改口。
“是啊。”
徐方年笑著道:“朝堂早就吵翻天了,陛下還是盡快迴朝穩定朝局。”
“您是該露露麵了。”
其他人也相繼附和。
他們其實都不太理解,陛下這剛從草原迴來,也不急著迴京,還有空閑召見他們。
“那就這樣吧。”
關寧開口道:“有什麽想法直接遞折子就行,但要注意要求,以後就按李福的標準來。”
“是。”
眾人應著。
皆是看向李福,毫無疑問這家夥又出了風頭。
“朕不日就迴上京,你們各迴歸屬,各司其職。”
“是!”
眾人退下。
徐方年長唿了口氣,還好陛下改口,若親自去查驗,怕是會出問題。
不過也得抓緊時間迴去安頓,別哪天又被翻起舊賬……
在雲州又待了幾日,交代了一些事情,關寧啟程準備迴上京。
路途也並不緊迫,一路巡視體察民情。
時至冬季,北方天寒。
這個時候最能看到真實情況。
鎮北軍早先行迴來,已奔赴源州,關寧隱瞞行程,明麵上僅三十餘人,並不惹人注意。
采用微服私訪的方式,是他一貫的作風。
隻是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身為皇帝,走到哪永遠都是備受關注,排場宏大,萬民跪拜,並不罕見,像他這種特立獨行的皇帝並不多……
寒風刺骨,路上難見行人,但也並非沒有。
能夠見得有流民抱著草席蜷縮在街角瑟瑟發抖,也有早已凍硬凍僵而無人收拾的屍體……
還見得在高門大院門口,有眾多乞丐圍著,就等著門開,府中有好心的人救濟,哪怕是撒點炭灰也是好的。
沒有人救濟他們。
門開了,一個穿扮下人模樣的小廝出來。
他本是下人,卻顯得高高在上。
他的臉上帶著厭惡的神情,端起手中的簸箕,對著麵前的人猛揚而起,起了一片灰塵,將那些人蕩了滿身滿臉。
但他們好像並不在意,忙得爬地上撿著,摸索著。
他們在尋常這些爐灰裏,小塊的料炭,這就是他們需要的。
小廝不屑的呸了一口,重新迴到了府園裏。
透過門縫,似乎能聽到裏麵載歌載舞,似乎有肉香彌散而出……
“大寧竟也有這樣的事情,我以為隻有北夷才有。”
關寧所乘的車駕就在遠處,正好路過看到這一幕。
說話的朵顏,她放下車簾感歎著。
這讓關寧略顯尷尬。
但他也知道,這才是最真實的。
哪怕是繁盛的上京城,也有見不得人的地方,更何況是外地。
是他這個皇帝做的還不夠。
“你是皇帝,你為什麽不賑災呢?”
朵顏抬起頭問道。
“看他們多可憐?”
“朝廷能撥款撥糧賑災,可怎麽也繞不過地方官府,層層剝削之下,實際上根本就到不了流民手裏,反而肥了經手官員。”
關寧平靜的說著。
他怎麽能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
隻要是人經手經辦的差事,就避免不了克扣。
他也一直在想解決之法,可也不知該怎麽做。
怎麽才能從根源解決。
不過這一路過來,見到的情況也不少,不知是不是巧合,要屬延州的情況嚴重。
是這裏貧窮嗎?
按理說也不應該。
延州雖屬關外,卻是關外第一州,近年振興複蘇,朝廷多有照顧。
關寧看向遠處。
那座府邸正門的牌匾上,寫著潘府兩字。
他暗暗記下。
隨即對著外麵的成敬道:“去義蕪渠看看。”
“是陛下。”
義蕪渠,就是今年延州剛興修的水利工程,朝廷撥付了近三百餘萬兩白銀。
關外本就比關內貧瘠。
當初起兵時,關寧在延州屯兵與朝廷大軍隊對峙日久。
朝廷大軍缺糧,便到處的搶掠百姓,給這裏造成極大破壞。
關寧知曉艱難。
咬牙從財政擠出銀兩,為振延州,這也算是迴報了。
戶部每年都會做第二年的預算,給這花的多了,其他地方就少了。
這也讓關寧有了偏心的名。
偏就偏吧,誰讓北方幾州當時跟著他吃苦多。
原本關寧想著帶著官員來看,後來還是改口了。
這才能看到真實情況。
成敬應著。
馬車調轉,趕往義蕪渠方向,並不算繞路,其實還順路……
而此刻。
就在這座潘家府邸內是歌舞升平。
廳堂正中放置著幾個炭盆,散發的熱量將屋子烘烤的溫熱,與外麵的寒冷形成鮮明對比。
穿著薄紗的舞姬扭動著纖細的腰肢引得一片片叫好聲……
“徐大人,那個舞姬怎麽樣?”
在坐東的主位上,一個穿著華服身材肥胖的中年人指著場中一個有著小麥色皮膚充滿著異域風情的舞女介紹著。
“這可是我花大價錢弄來的,她有中原人血統,又有蠻族人血統,既有我們中原人的柔美,又有蠻族人的野性!”
潘玉堂給徐方年介紹著。
“有野性就算了,本官可駕馭不了。”
徐方年擺了擺手。
“大人放心,她們自幼接受特訓,您讓她野就能野,您讓她柔就能柔。”
潘玉堂笑著道:“等您迴州府時順路帶上就行了。”
說到此處,他又話鋒一轉問道:“聽說陛下從北夷迴來了,是真是假?”
“是真的,我去雲州剛見過。”
徐方年開口道:“麵見陛下時,正好把準備要做的工程提交了。”
“怎麽樣?陛下恩準了沒?”
“沒有。”
聞言,潘玉堂搖頭道:“那可真是太遺憾了。”
“我來找你是想問你,義蕪渠沒什麽問題吧?”
“怎麽了?”
“陛下可能要去實地查看。”
“啊。”
“什麽時候?”
“本來說要去的,又說急著迴京不去了,具體我也不知道。”
徐方年開口道:“我們在雲州逗留了一段時日,都不知道陛下行蹤,萬一去了就麻煩了。”
“去就去唄,沒什麽問題。”
潘玉堂開口道:“義蕪渠本身沒太大問題,有問題的是給雇傭勞工的補貼,隻要這個不被查出來就沒事。”
“義蕪渠真的沒問題?”
“沒問題!”
潘玉堂拍著胸脯。
“我說徐大人,您膽子怎麽這麽小,陛下剛迴來,肯定要急著迴京,哪有閑心去義蕪渠?”
這麽一說,徐方年也放心了。
想想也是。
京城都吵成一團了,還哪有閑心。
他卻不知道,關寧剛路過府邸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