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人麵麵相覷,都有種不真實感,這反轉太大,讓他們都一時反應不過來。


    迴想曾經。


    薛家跟關寧的矛盾最大,甚至都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薛懷仁曾跟關重山也是政敵,後來關寧以落魄世子的身份進京,遭受到以薛懷仁為首的削黨抵製打擊。


    這也就罷了。


    再說薛家幾個姑娘的事情。


    以前倒是聽過薛瑤曾仰慕關寧詩文才華,還在其身邊待過,而且他們後來也聽說了,那根本就是薛懷仁派去關寧身邊打探消息充當內應的。


    再說薛芳,當時要說上京城誰對關寧抨擊最大,就是這位薛家四姑娘,那時可是鬧的沸沸揚揚。


    而今卻成貴妃了?


    朝臣對關寧還是比較了解的,他雖然年輕,但在女人方麵並不隨意,相當的潔身自好。


    他不會隨意封貴妃,那必然是曾經就有糾葛,甚至關係非比尋常。


    所以之前都是演戲了?


    所謂的敵對仇視都是假的!


    或許從最開始薛懷仁就跟關寧又暗中勾結,就等著現在。


    他早早就把自己孫女安排在關寧身邊……


    細思極恐!


    眾人心中皆起了這四個字!


    服氣!


    真的是服氣了!


    薛慶不會有這樣的政治智慧,唯有薛懷仁才有。


    什麽是老狐狸?


    這就是老狐狸!


    在這場政變中,曾經的皇親國戚都被處置,而曾經的削黨魁首,關寧最大的政敵,卻搖身一變成了皇親國戚。


    你說這氣不氣人?


    他曾在隆景時期就被譽為是國家的頂梁柱,而今新朝建立,不遭受清洗,反而更上一層。


    原來最大的贏家是薛家?


    朝臣們都是欽佩不已。


    薛懷仁麵色平靜,內心卻傲然不已。


    父子相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若不是身在朝堂,薛慶都想仰頭大笑。


    以前很多人在背後說他是仰仗其父福蔭,而今仰仗的是女兒。


    哎,你們氣不氣。


    我可是國丈了。


    昨天迴家他父親已經跟他說了,要他努力生兒子,這是新皇的命令。


    現在是奉旨生子,精神十足,薛慶一改往日頹廢……


    這般想著,他腰板挺的更直。


    這時成敬收起了聖旨,眾人長唿了口氣。


    他們以為還會繼續念下去,薛家可有七個女兒,還好隻收了兩個。


    不過薛懷仁卻不這麽想,時間還長,新皇才是弱冠之年,這後宮才是四個人,還遠遠不夠,有的是機會……


    老狐狸就是狐狸。


    冊封後宮的聖旨已經誦完。


    關寧站了起來,俯視下方群臣,他聲音肅穆道:“朕以弱冠,統承鴻業,迨親政後,振奮圖強,事躬必親,爾等百官,文武皆賢,股肱之臣,讚予重用,光昭舊緒,愈茂新猷。”


    這裏麵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告訴百官,自己這個新任的皇帝還是會器重前朝官員,並且會繼續任用他們治理天下,隻有這樣才能安定那些改朝換代浮動的人心。


    在他話音落下,下方群臣皆是跪了下來,高聲唿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這帶頭之下,太和殿外守立的眾臣官員,以及兩邊軍士皆是跪下高唿。


    由此帶動整座皇宮,乃至宮外兵卒,進而影響到內城城民百姓,又傳到外城,直至各城門守衛。


    在這一刻。


    整個上京城的守衛兵卒全部朝向皇宮方向跪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齊聲高唿,聲勢震天,傳遍全城!


    大康正式易主,舊朝被廢,新皇加冕,是為元武帝,關寧。


    至此,登基大典的儀式結束。


    原本還有奏樂,舞蹈,鳴鍾鼓,賜宴等多種喜慶儀式。


    尤其是賜宴,這代表著新皇登基,宴請群臣。


    但關寧直接取消了。


    國雖有君,但內戰之後,整個大康,百廢待興,為避免奢靡浪費,取消此宴。


    儀式結束。


    立即有數支隊伍從上京出發,傳至九邊各地,新皇加冕,立新改元,以安天下!


    但朝臣們知道還並未結束。


    詔書中,包括新皇都提及,會依舊任用前朝官員,都依舊有遠近親疏。


    尤其在政變之後,很多高位都有空缺,必須要重新定立。


    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此事,關寧早已想好,心中有數。


    他開口道:“新朝已立,然有數位空缺,為政令通達,當迅速任用,朝廷中樞依舊沿用前朝,設立內閣,統管政務。”


    新朝建立,在保證皇權不旁落的情況下,又如何能夠保證政務暢通,政令通達,又有效率,這是他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大康並沒有設立宰相,但內閣首輔實際上就是宰相。


    關寧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從來就沒有最好的製度,隻有最合適的。


    適當的分權並不是什麽壞處,把所有事情都抓在手中,事無巨細的處理,光是每天要看的奏章就看不完。


    關寧可不想這樣,那真是累死了。


    他要做的就是在原有製度上進一步完善,該增加職能的增加,該減弱的減弱。


    議政權在內閣,行政權在六部,而他隻需要掌握決策權即可。


    身為皇帝,整日想著跟朝臣們爭權奪利,那還有什麽前途,還能做出什麽有利於國家發展的事情?


    連這點掌控力都沒有,還做什麽皇帝?


    這般想著,關寧開口道:“任薛懷仁為首輔大臣。”


    眾人聽之,並不意外。


    無論是資曆能力功績,薛懷仁都當得起首輔。


    何為首輔?


    執掌內閣,為輔助皇帝第一人,乃是文官之首。


    眾人無不豔羨,這樣算來,薛懷仁也算是三朝元老了,人生足矣。


    服氣!


    “臣必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薛懷仁站了出來,俯身跪下。


    “平身。”


    關寧看著薛懷仁蒼白的頭發,低歎了口氣。


    這位確實是人才,不過他也確實老了,現已有七十有餘,這還是身體不錯的,但恐怕也隻能再任職最多一年,就該真的告老了。


    “任公良禹為內閣次輔,同時兼任都察院都禦史。”


    關寧又說出了一個名字。


    眾臣也不意外,這位可是新皇的嫡係,起兵時跟隨,這時人們也都明白關寧的用意。


    公良禹雖然不錯,但還需要曆練,薛懷仁畢竟年老,他任次輔也隻是過渡期,以後接掌內閣者,還是這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北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香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香瞳並收藏鎮北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