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笑道:“可以說,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卻又並不相同,所以大家會有這種錯覺,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古代力學主要闡述的是物體、力、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關係,而近代力學闡述的主要是物體、力、能量、維度和空間之間的關係。大家也可以這樣來理解,古代物理學對於力的定義,是一個氣泡,而近大物理學對於力的定義,則是將這個氣泡再用另一個氣泡共同來解釋什麽是力。所以兩者之間,存在的關係正是補充說明的關係。”

    道理似乎已經解釋清楚了,但是追風為什麽還要這麽做,大家都不太明白。

    隻見,追風又解釋道:“剛才我為大家講解的,是定義上的理想。那麽,這兩個定義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又會出現不同之處。如果從定義層麵上來看待力的定義,相信大家都已經可以理解了,那麽現在我們再深入的了解一下,古代力學研究的方向是什麽,有哪一位同學能為同學們,來說明解釋一下這一點?”

    “老師,古代力學研究的方向是,由力導致的物體速度的變化,以及形變過程。”阿提莫迴答道。

    講台上的追風點了點,讚賞道:“不錯,在古代力學當中,力的主要研究方向,正是物體的速度變化,以及形變的過程,所以它的定義方式,可以被看作將力用二維解釋的角度來呈現的。也就是說,其實它也是在變相的想要間接的說明,力和某一維度的關係。例如,我們在利用古代力學來分析問題的時候,便是將力當作為一個二維平麵來逐一分析的。但是同學們,這是一種理想的解釋方式,在現實當中,力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二維的,也隻因為這是一個結果,而過程卻是複雜無比的,所以它並沒有直接解釋,能量、物體和空間的關係。故而,在以往大家關於力的學習當中,對於力的分析點,指的便是作用點,方向,大小的關係。這一點,相信大家也沒有什麽疑問吧!”

    所有人都搖了搖頭,包括李梓睿在內同樣不能理解,追風老師為什麽要深入講解這一點。

    又見追風笑道:“現在,我們再迴到剛才的問題上,我想問再大家一個問題,在實際應用當中,這個定義還能不能解釋,由能量轉化過程引起的空間位置變化?”

    “能!”“不能!”

    大家的迴答,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其中九位同學都是說“能”,也隻有李梓睿一個人說了“不能”兩個字。

    正是因為這樣,追風向李梓睿看去,問道:“就你一個人說不能,那你就說說看,為什麽不能?”

    李梓睿想了一會兒,答道:“老師您說的是空間位置的變化,不是二維平麵的數據模形構造下所指的位置變化。您剛才也說了,古代力學的分析過程是,把力由作用點,方向,大小,分拆為不同的二維平麵的數據模形來構造的,所以古代力學是可以解釋二維平麵當中的物體位置的改變,然後再把作用力,看作為合成的作用力,再以二維的角度來呈現這一轉變過程,但是您說的是空間位置的變化,應該指的是物體在三維空間當中的所有變化,所以我才覺得好像不能。”

    所有人都呆了,而滿心以為李梓睿會糊編亂造出一個理由的追風,也同樣吃了一驚。

    追風沒有去追問,李梓睿為什麽會這麽想,隻是笑著對其餘的人道:“大家都聽明白了嗎?”

    幾乎所有人都搖了搖,表示不理解,又見追風笑道:“現在大家不理解也沒有關係,其實這就是維度和空間的關係,但是我們可以先跳過這一個知識點,這是下幾堂課當中,我將要著重向大家解釋的知識點。現在,我們先用另一種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李梓睿同學,你可以坐下了。”

    依情況來看,其餘的九個人哪能不知道,其實追風老師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李梓睿的說法。

    講台上追風的臉上顯出一絲欣慰,又為大家解釋道:“從應用上的角度來說,古代力學可以解釋速度,加速度,以及形變的過程,但是正如剛才李梓睿同學說的一樣,它隻是在幾個早已經有了預定參照的情況下,獲得了這幾種參數所得來的數據模型,然後再以此為基礎前提條件,部分的解釋了由能量引起的二維平麵當中,力與能量的關係。在這個解釋過程當中,古代力學中的力,是從二維的角度,再轉向三維來解釋這一過程的。不過我之前也已經說了,現實當中的物體與能量的轉變所發生的空間變化,卻是極其複雜的。所以,剛才李梓睿同學的迴答,可以說是錯了一部分,但也對了一小部分,因為古代力學分析的結果,正是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局部表,而不是整體上的表現,它將局部的表現,以合成力的方式,將某一個二維的數據,最終轉化為了另一個二維的數據,而最終的結果,其實也是二維的。那麽問題也就來了,二維的為什麽還能解釋三維的表現呢?而且答案還是對的,那麽同學們可以事先去認真想一想,為什麽會這樣。這裏我暫不作解釋,因為這也是下幾節課,我們要重點理解的內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麽同樣的,大家可以了解到,其實我們人類關於力的最初研究,是基於二維平麵上所得的數據來進行研究的,而並不是三維或者多維。

    相信你們多數人應該知道,古代力學當中,也有間接的關於力與能量轉變的公式,如能量守恆定律,但是能量守恆定律當中,包括對靜止能量、動能、勢能的解釋,都是理想化後的結果,這便間接的導致了,能量被傳導的過程被忽略了。

    比如,能量守恆定律當中,靜止能量、動能、勢能這三個參數,雖然已經能證明物體所獲的能量特性,但卻它不能直接證明,能量與空間的直接關係,所以還需要將這三個參數,再以力的表現方式來進行再一次的闡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再次簡單化,是不是可以獲得一個以能量,空間等,為基礎參照的數據模塊?

    同樣的,不妨我們再去設想一下,如果以古代物理學的方式,來解釋力與能量,空間等之間的關係,它又會有多麽的複雜呢?以此為基礎,在實際的運用過程當中,最後結果的精準性肯定是對的,但是在條件很複雜的情況下,它還能不能完全保證,在實際應用當中的便捷性與快速反應能力呢?”

    “能”“不能。”

    這一次,又是九個“能”與一個“不能”,而這個說“不能”的人,已經不用特意指出來了。

    所有人都錯愕起來,於是紛紛看向了李梓睿,包括追風在內。

    “李梓睿同學,你可不可以再次說明一下,你為什麽又覺得不能了?”追風繞有興趣的問道。

    台下的李梓睿又站了起來,看了所有人一眼,支吾道:“老師,不是說光速是最快的嗎?據我所知,我們現在好像已經有了激光武器了吧?”

    在另外的九名同學看來,激光武器與古代力學在實際的運用,根本就不存在直接的可聯係性,這讓大家都很不能理解,為什麽李梓睿要說這些。

    台下的人都很詫異,根本就琢磨不透,李梓睿現在腦袋裏在想什麽,隻有台上的追風老師笑色更濃了。

    “那你再說說看,你剛才為什麽還要提起激光武器?”

    追風的意思很明顯,正是想讓李梓睿解釋一下,他的思維過程。

    李梓睿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說道:“新聞上說,激光武器現在隻能通過預先防禦手段,才能實現擋截,但是理論上它是可以提前擋截的,隻要距離足夠的話,也就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運算。不過,我們現在用的計算機,不是要進行讀寫存儲之後,才能算出結果來的嗎?所以我就在想,就算計算的過程理想狀態下是光速,但是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它並不是以光速運行的,所以就已經能夠證明一點,計算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快過光速的,也就達不到實際運用當中,您說的便捷性與快速反應能力了。”

    大多數人都聽得雲裏霧裏,追風則是笑道:“你說的計算機是民用領域的量子計算機,這種計算機當然還達不到光速運算的程度,但是現在軍方和研究領域所用的計算機,已經是靈能計算機了。靈能計算機是怎麽運行的,一兩句話我也不能為大家解釋清楚,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們一個答案,靈能計算機運用的並不是你現在理解的物質數據模型來進行計算的,它運用的是能量數據模型。”

    “能量數據模型?”李梓睿呆住了,而在場的幾乎所有的同學,也都呆住了。

    在他們的映象當中,光速運算,好像並不能實現,隻是科技的發展是具有前沿性的。所以,如果根本不知道是什麽原理,那就同樣也意味著,沒有可能會明白其運作原理,隻會以為這是在天方夜譚而已。

    “老師,您說的能量數據模型,難道是靈能方麵的應用嗎?”李梓睿問道。

    追風解釋道:“是的,這些你們遲早會接觸到,但是在這裏,我就不再做過多的解釋了,這屬於靈碼能量編程的領域。至於說,你剛才所說的不能,其實可以說是對的,也可以說是不對的。”

    所有人再次疑惑,追風接著向眾人解釋道:“李梓睿同學剛才說的,是計算原理上的不能實現,但是我現在要為大家說明的是,之前我所提到的數據模型構造上所指的,在實際運用當中的,不完全可行性。”

    “可能大家還不能理解,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那麽,我現在舉一個例子,如果以古代力學的基礎數據模型來構造一個數學公式,然後再去判斷一個物體的移動過程的話,則需要將力轉換為速度,加速度等,不同的參數,從而來得到一個結果。但是你們可以再想像一下,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呈現出完全不規律的運動現象,而我們想要快速地預測它的運動軌跡,還能不能辦得到?”

    這一迴,沒有人再迴答,追風笑道:“答案肯定行的,但是會很複雜,複雜到讓人發瘋,更可以說就算能用光速進行計算,單隻是去構造一種複雜物體移動的數學數據模型,那也很得雜。我再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一顆未知炸彈在近距離爆炸,而我們如果想要在第一時間預測它所造成的整體破壞,可能會相對的比較簡單,但是如果想要在第一時間內計算出,所有爆炸後碎片的飛行軌跡,以及它們會對哪一個對象,哪一個目標,造成何種程度的破壞,單隻是爆炸一刻開始,再到可以進行規避的時間上來說,這其中的計算量會非常的龐大。

    所以說,理論上古代力學確實可以辦到這一點,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它卻不能完全達到我剛才說的,便捷性與快速反應能力,為什麽呢?”

    所有人都搖了搖頭,追風正色解釋道:“因為,古代力學所研究的方向,是二維平麵上力的表現方式,它是以二維平麵得到的結果,來拓展出物體在三維空間當中的各種表現,而問題其實就是出在關於力的定義上了,可以變相的認為,就是關於各大基礎量綱對於力的解釋。在這裏我們需要稍微理解一下,什麽是量綱。”

    “量綱分析法,又稱為因次分析法,它是一種以數學來構建模形,從而分析結果的方法。通過量綱分析,我們可以正確的分析各個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可以簡化過程和整理結果,所以量綱分析是分析流體運動的有力工具。人們最為常用的三個量綱,指的是質量m,長度l,以及時間t。

    對於什麽是量綱,簡單點來說可以理解為標準尺度。你們現在隻要明白,量綱可以說就是一個模塊,也可以將它理解為,是在不同的數據參照條件下,共同來構建的一個數據類模快化的基本定義。

    所以,古代力學關於力的解釋量綱,實則正是關於力在這類數據模塊當中,不同角度的表現方式,也就是解釋力的不同參數,但是我們把這個過程,再次追根結底,放到物體與能量的轉換過程當中來看的話,如果力隻是某一維度的表現,那麽物體發生的靜止或移動過程當中,其實就是能量與空間當中,某一維度所發生的關係。

    換句話說,現在我為大講解的,是靈能力學當中關於力的定義,而這個定義正是將之前我所說的每一個過程,以模塊化後,最終得到的能量與維度的關係,能量與空間的關係,以及能量與物質的關係,然後再把它們所需要的參數,重新定義為一個新的量綱。在這個量綱當中的參照,即是指空間,能量,物質,維度等多個參照點,可以說已經不再是古代力學當中七個基本量綱當的任一一個,而是一些全新的被統一過的量綱。

    意思也就是說,古代物理學當中,有七個量綱,指是的長度l、質量m、時間t、電流強度i、溫度t、物質的量n和光強度j,而我們現在已有了更多新的量綱,再把這些量綱進行二次整合。

    為什麽要進行整合呢?目的也隻有一個,把原本被忽略掉的部分,重新還原出來,然後方便於學術探討,理解深入了解,以及實際當中的應用。

    大家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最為基本的量綱,其實就是的一個數據模塊,而它已經是被證明過的,乃是一個正確的數據模塊。並且,這個模塊在實際的應用當中,也就是我剛才所提到的,可以簡化計算過程,驗證結果正確性的工具。

    所以,事實上,量綱就是一個正確的數據模塊,而人們正是運用這一類已經被證明的特殊模塊,來解決問題,預測未知。在這一應用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以各種基礎數據,即量綱來滿足公式當中的,其中的幾個前提數據條件,從而在多個已知的結果之下,運用數學計算的方式,來求得未知的結果......”

    不得不說,隻是一個關於量綱的解釋,便讓台下所有人的腦袋開始抽瘋了。連李梓睿也沒有想到,靈能學會複雜到這種程度,竟然還牽扯到關於量綱的問題。

    他自然已經知道力的各種量綱代表的是什麽意義,如果說將古代力學看作是一座大廈的話,那麽最為基礎的各種量綱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它可以用來分析各種問題,包括力與能量在內。故而,可以這麽來理解,如果能明白各個量綱的真實定義,那麽這座大廈是怎麽被建成的,其實也就是相對簡單的構造性原理了,而不是最基本的基礎性原理。

    講台上的追風,依然在繼續解釋著。

    “我再強調一次,大家不能理解也沒有關係,我現在再換個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依我之前所講的內容,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古代力學解答問題的過程,正是將力分解成二維數據來進行分析的,但是我們現在需要研究的課題,已經不僅僅隻限於二維存在,我們還需要解釋關於多維度當中力與物體的關係,與空間的關係等,所以在近代物理學的定義當中,正是將物體的形變,速度的變化等因係,用另外的幾個基本參數來作為參照衡量,如能量與空間等,也已經有了新的量綱,更多的基本參數。”

    “現在,我給大家做一個同樣的示範。現在我依然用力去推一下講台,而講台也移動了,如果說這個過程已經中止結束,那麽我想問一下大家,講台發生過什麽改變。”

    “空間位置被改變了,然後能量也發生了傳導。”不知道是誰迴答道。

    追風點了點頭,繼續解釋道:“不錯,但是這是你用剛才我給你的定義來解釋的。可如果用古代力學來解釋的話,那麽就是它的速度在這個過程當中,先是發生了改變,從而獲得了移動加速度,然後隨著作用力的失去,能量也轉變成了摩擦力,從而被消耗轉換掉了。現在,你們覺得,哪一個理解起來更複雜,哪一個又更為簡單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家自然都說是第一個了,追風再笑道:“其實,這就是量綱在運用當中,參照物被改變之後的結果,因為參照已經不同了,所以關於靈能的量綱,其實也就是把前人所研究的成果,綜合而得來的一個全新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當中便有一個重要的指數,即我們之後的課程當中,要著重提到的靈能值。那麽我想再問一下大家一個問題,如果這個過程,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下,沒有了摩擦力,又會是什麽樣的結果?”

    “桌子會無限移動。”剛才的同學又答道。

    追風點頭道:“對,是會無限移動,但是它獲得了動能,同時你們還可以發現一點,力與空間位置的改變,卻沒有在古代關於力的定義當中得到體現,包括能量被轉移到哪裏去了,隻能是以動能,勢能,靜止能量來共同說明,物體所獲得的能量高低。在這一過程當中,並沒有將物體與空間直接聯係在一起,包括在這一過程當中,物體被傳導過的能量總值,沒也有直接被聯係在一起,而是分段來進行描述的。當然了,按以前人們的說法來看,所有的物理定義必須要以統一的基本定義的方式,進行認知上的降維,分析上的升維才能保證結果的正確性,所以我們還需要將這一結論的最終結果,以物體被空間的快慢數值來表達出來,並且它會與,速度,加速度在定義上有所區別,算是一種補充說明。用來表達這一過程的量綱,現在我先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兩個數值,它們分別指的正是你們現在經常能聽到的,位移量和位移增量。

    當然了,位移量和位移增量所用的初始參數,依然還是通過原有的幾大基礎量綱來參考的,真實意義上來說,這兩個定義隻是換了一個角度。

    可能會有同學會問,這豈不是在偷換概念嗎?在這裏我要特別說明一下,偷換概念的結果,會導致事實與真相被扭曲,從而取代原來的定義,但是如果是為了更好的解釋事實,那就不是在偷換概念,而是為了補充說明。

    之所以現在沒有沿用空間速度,和空間加速度,這兩個更為直觀性的概念,正是為了不至於在學術探討的過程當中,再一次出現邏輯上的混亂,因為如果這麽來解釋的話,關於力的基本定義依然還是沒有得到補充說明的,那便意味著依舊在沿用著之前的定義,並沒有起到概念上得到拓展的目的。

    現在我們言歸正傳。所以,古代力學當中,還需要以速度,加速度等,不同的參數來描述這個過程和結果,但是如果套用近代基礎物理學的拓展定義,那麽這個過程和結果,其實已經被解釋過了,也就是相應的量綱已經被證明過,所以如果以此為前提條件,再一次構造一個數據模型,然後我們再將力的解釋,以此為前提轉換成一個更好理解的公式,那麽就不再是作用點,大小,方向的關係了,而是空間,時間,能量,等組成的共同結果,故而其中所運用的基本量綱,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變成了另一種多維度的表現量綱。

    當然了,這個推斷過程會很複雜,至於公式的話,大家隻要能夠理解原理就行了,並不需要了解它是怎麽被證明的。並且我還要說明一點,在分析方法上,無論是科學派關於力的定義,還是我們理派關於力的定義,所用的方法是一樣的,隻是在靈能學當中繼續套用了科學派的定義模式,很多問題已經出現了邏輯上的矛盾,從而解釋不了很多超自然現象。正是為了解釋這些現象,所以理論派的先驅們,一直在嚐試著對這些定義進行補充說明,隻可惜這一過程非常的艱難。

    大家也可以如此來理解,正是為了進一步解釋靈能的各種現象,經典力學可以應用於三維宇宙空間的研究對象,但是想要解釋超自然現象,那麽則必須要套用我們理論派的定義才能被解釋明白。而現在,聯盟也已經有了相應的模塊,可以對這些過程進行快速的計算,這裏我就不一一解釋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連追風老師自己也不知道那會是一些什麽樣的公式,所以才沒有詳細說明。

    不過,李梓睿心裏麵雖然有些懷疑,但是他卻已經很明白,不知道也並不代表就不能用,就像老師自己說的一樣,這些東西聯盟早就有相應的模塊,其實也就是關於靈能所涉及到的各個量綱已經被製定出來,並得到了證明,至於說它們的科學性,恐怕也有著相應的科學家,去進行核對驗證才是。

    經過追風老師的講解,李梓睿慢慢也明白過來,老師想要說明什麽。

    換句話來說,古代力學對於力的基本參照點,與現代力學的基本參照點是不同的,可以認為近代物理學其實比古代物理學更複雜,隻是它已經做到了將複雜的東西,以模快的方式,再一次將這一過程簡單化,所以現在的大學當中的靈能力學所涉及到的各種量綱,可能複雜到令人發指,但是這個過程卻已經被簡化過,所以最後表現出來的結果,隻有空間,能量與物體之間的直接關係,而這樣做的目的,最終為了求證的其實正是,在物質個體研究當中,最為直接的將質量,空間,能量這三個重要的元素聯係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長度l,電流強度i、溫度t、物質的量n和光強度j等,這些古代物理學當中的最為常見的基本量綱,其實已經被解釋在物質群體與物質個體的定義當中,並且有了全新的解釋,進而變相的變成了一個過程,同樣也成為了一個簡單後的結果。

    即之前所提到的,物質群體與能量,空間等存在的間接關係,以及物質個體與能量,空間等存在的直接關係在這一過程當中,其實就是已經製定新的量綱,來描述這一過程。當然了,在整個描述的過程當中,依然還需要用到古代物理學當中的各大參數,隻是最後的結果,卻已經不是這些參數,而是轉化為了以空間,能量與物質的表達方式。

    故而,如果沒有關於靈能的量綱,那麽便可以認為,不能準確的衡量靈能的大小,這便猶如沒有尺度的話,那麽一個物體到底有多長,也隻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我認為有那麽長,你則認為有這麽長,一樣的道理。

    意思也就是說,古代力學當中的力,能夠解釋三維現實世界當中關於力對於物體的三維表現,而靈能學當中所提及的力,解釋的則是四維力的表現,如由慢性所表現出來的衝量,勢能等等,都可以被認為是四維力的表現。

    或許是說到了關鍵點,之後追風老師又說明一個最為重要的一點。依他的解釋來看,現代基礎物理學認為,力是空間與能量以及時間在三維世界當中的一類,高維度影響低維度的一種表現形式。

    因此,力在現實世界當中,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所以近代物理學當中,單隻是關於力的解釋,如果數據的基本模型不一樣,那麽其實也會有很多種可能,而這些在古時,則被認為是無量量綱,指的是在量綱分析中,沒有量綱的量。當然,這是用數學模型來解釋的,而這種現象之所以會發生,其實就是因為公理存在的原故,可以看作過程還沒有被解釋。

    與追風之前的解釋一樣,靈能學當中關於力的量綱隻是一個已經被證明過的正確模塊,而它則是可以被當作為公理來用。實則在實際的運用當中,也並不再需要去具體解釋這一過程,從而已然可以以此為基石,去構一座高樓大廈,一個龐大的學術體係,而這個體係在現代基礎物理學當中,指的正是靈能力學。

    已經被證明的公理,是可以直接拿來運用的。如光的傳播速度,不會受到物質的幹擾一般,它可以被認為是一則公理,至於折射,衍射,反射等特殊的現象,那也都隻是相對條件被改變後,所發生的一另類特殊過程。

    但是,這一類條件被改變的情況下,卻沒有影響光的本質,如力在現實當中的不同表現一樣,絕大多數情況下,它並不會影響到這一條公理的正確性。

    由此可以看出,近代基礎物理學,其實是將結果與過程,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解釋,所以並不像以往一般,在很多情況下將瞬間改變的過程,直接當作一條公理被消除掉了,而是嚐試著用不同的參照角度,去再一次去解釋以前人們所認為,可以被忽略掉的部分。

    而這些過程,如果用數學來構造數據模型的話,也可以被看作,在假設與如果的過程當中所運用過的公理,隻是以前這些公量並沒有被解釋而已。

    如,在力的作用下,當時的人們隻是了解了,物體的速度,加速度等,存在的間接關係,而現在的人們,卻是想直接了解,力在發生作用後,能量與物體,空間,時間等,存在的直接關係。

    理論上來說,如果能了解這一過程,其實就已經可以直接解釋,能量與物質的直接關係,能量與空間的直接關係,並且不再需要用速度,與加速度,形變等,再去做一個宏觀條件下的過渡性參照,而我們現在的研究重點,也已從研究由力引起的物體移動,以及形變過程,衍生成為了現如今的,研究由力引起物體空間變化,以及形變過程當中的具體原因。

    換句話來說,古代力學研究的是力在宏觀層麵上的表現,而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力在微觀層麵上的表現,而這便是靈能學的基礎,靈能力學。

    故而,從根本上來說,正是因為新量綱的製定,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重點是,能量與物質,空間等存在的直接關係,而古代物理學研究的重點則是,物質結構與能量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間接關係,並且兩者之間在答案是相同的情況下,但是基礎參照對像卻是不同的。

    這一過程,便好比遠古時候的人們,對於火焰的基本認知參照是神靈,而後來的人們在逐漸接受科學知識理論之後,又對它的認知參照,改變成了物質結構一樣,而現在的人們已經能夠做到了,直接以物質與能量,空間等來為作參照,進而對於力的基本定義,作了一個補充說明。是以,這不是在偷換概念,而是為了補充說明,更好的去理解力在宇宙中,是如何來表現的。

    故而,以往很多不能被理解的超自然現象,正是因為很多公理在另一個角度被釋釋後,也越來越多的被科學所證明,而現在在六大科學盟聯內部,人們對於未知事物的觀點,也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拿靈能強者能夠利用靈能來實現馭物一般,在現代力學當中的解釋是,由於靈能之力,即靈力的表現方式,並不是直接以作用力的形式來表現的,所以對於靈能不了解的古代人便會以為,這是在憑空馭物,是一種超自然現象,進而他們也會認為,這是屬於神一樣的力量,而被駕馭物體所受到的萬有引力其實是被神力附著,從而消失掉了,更有人猜測,這是另一種力作用在被駕馭的物體上的結果。

    但是實際上,這兩個觀點放在如今的學術上來看待的話,極有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那時的人們的意識當中,除了作用力以外,便沒有了第二種方式,可以改變物體的移動方向以及物體移動狀態的方式。

    可是事實上,同樣表現出與三維力相同結果的萬有引力以及慣性力,卻是一種四維力,而這種四維以上的力,這也是當時人們無法理解的存在。

    如果這一切用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來說,其實就是萬有引力和慣性力的等效理論,不過很可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並沒有人去為它重新製定一個新的量綱。

    故而,從根本上來說,馭物術並沒有違背能量守恆定律,而且無論是現在的靈能還是以往其它的次級能源,也都不可能去違背這一條自然法則,而這與大宇宙時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所提也的,靈能不遵守能量守恆的觀點,又不相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渙元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玖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玖世散仙並收藏渙元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