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革新猶如戰場,講求的就是一個快字,快刀斬亂麻,師父為何猶豫不決?”


    鶴巫逝有些懵逼。


    在他眼裏孟青雲十分果斷,不論是為政,還是打仗,從來都是雷厲風行,這次他不但拖泥帶水,而且還和這些貪官汙吏共聚一堂,相談甚歡。


    這不是師父一貫的作風啊!


    既然叫師父,自然不懂就問。


    鶴巫逝本性耿直,尤其在孟青雲跟前,有啥說啥。


    他纏著來益淩府,就是想在師父鞍前馬後伺候,同時學習他當官的精髓。


    “兵貴神速講求的是出其不意,在對手還沒有反應過來前便斬將奪旗,然而,如今我們的對手已紮穩陣腳,若用快刀去斬,隻會越斬越亂。”


    孟青雲喜歡鶴巫逝的坦誠和耿直,但凡請教,必不厭其煩傾囊。


    他沒同意收徒,鶴巫逝卻把“師父”兩個字常掛在嘴上,他習慣了,也懶得提醒,而且提醒也不改。


    這次益淩府一行,鶴巫逝嚷著要來,孟青雲便讓他做個欽差護衛,率五百怨軍跟隨。


    孟青雲淡淡道,“我們手裏沒有他們與權貴士紳勾結的證據,這刀往哪裏斬?最多就是給他們扣一個推行新政不利的帽子,而他們也做好了戴這頂帽子的準備,然後呢?”


    “然後被迫我們走兩條路,第一條路就是痛斥一頓,限期讓他們推行,然並卵,他們還會一拖再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第二條路就是免官,換人來執行,但若是不從根本上改變,換人也是換湯不換藥,新政還是會被強勢抵製。要想一勞永逸,就得找到證據,重拳出擊,從根源上粉碎阻力!”


    鶴巫逝似乎又看到那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師父,興衝衝道:“師父,今日咱們出去找證據······”


    孟青雲微微一笑道:“咱們耐住性子,對手就會自亂陣腳,證據自會出現······”


    官場如戲場,表演必不可少。


    他按兵不動是讓對手放鬆警惕,而對手早就商討好應對自己的方案。


    這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隨我去衙署,會會他們!”


    閑著也是閑著,本欽差先看看你們的表演再說。


    ······


    益淩府一眾官吏在衙署靜候。


    欽差來就為視察新政推行情況,這個見麵會誰都得把自己分管的革新工作陳述,並總結當前經驗,對以後工作表態。


    做為益淩府主持大局的人物,潘佾和聶樞寅首當其衝,他們的報告得詳實,得讓欽差信,也得讓朝廷有盼頭。


    該怎麽說他們早有腹稿,也安排了親信傾訴革新的困難。


    至於仇墨這個另類,正好可以利用他。


    他全力推行新政,親自去基層展開工作,深受其苦,自然苦水最多。


    他若把苦水倒出來,便是神助攻。


    二人自然不相信一頓酒宴就能把孟青雲拿下。


    雖然昨夜相見甚歡,孟青雲一直笑容滿麵,但警惕性還是不能放鬆。


    官場就是個翻臉不認人的舞台,小心駛得萬年船。


    “見過欽差大人!”


    孟青雲入內,眾官起身施禮,孟青雲擺擺手示意坐下,然後坐在主位,開門見山道:“陛下派我來視察益淩府,自然是了解新政推行情況。益淩府是試點,成功與否關係到革新的未來,陛下明白這事很辛苦,來時囑托我代表聖意,謝謝諸位!”


    孟青雲起身一揖。


    眾人忙起身,深深一躬還禮:“臣等定當鞠躬盡瘁,為革新披荊斬棘,替陛下分憂解難!”


    潘佾和聶樞寅看到了冷著臉的鶴巫逝,心中不斷嘀咕。


    如果問現在大宇哪個將軍最勇猛,十個人中有九個會說是鶴巫逝。


    據傳他是孟青雲的徒弟,學到了孟青雲的用兵之法,在滅輝敗毅戰爭中屢立大功,還是個實實在在的殺神。


    在掃清鮮卑的戰鬥中,連續焚城築京觀,殺得西北血流成河,鮮卑人聞名色變。


    孟青雲把他帶到身邊是何原因?


    震懾我們?


    不用啊,孟青雲自己就夠了。


    那是······


    猜不透不猜了,反正他又沒有抓住咱們的小辮子,來十個殺神又能如何。還能殺了我們不成!


    聶樞寅首先開始他的表演。


    他是知府,統攬全局,功過都與他關係最大,所以得演精彩。


    接著是潘佾。


    孟青雲靜靜聆聽,臉上表情不變。


    平心而論,直接斷言這些官員是壞人不客觀,他們中大多還算盡職盡責,但在革新這一塊上確實扮演了絆腳石的角色。


    這與他們所處的階層有關。


    今天在座的官員,多半數與士紳豪門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或本就出自豪門,或是士紳捧起為之服務,或想仰仗大家族青雲直上······不論那種情況,在他們眼中,革新就是針對他們家族展開的。


    拿著朝廷的俸祿,卻為自己私利陽奉陰違,這種大官最可恨。


    直接跳出來反對,這是政治立場不同。


    陽奉陰違便會成為朝廷的毒瘤。


    從益淩府知府開始,到其管轄的十六個縣的知縣,乃至村鎮的官吏,這一條條鏈交織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


    這樣以來整個州縣上下一心,一起糊弄朝廷,蔓延到全國,那就是全國官吏共同欺瞞朝廷。


    這樣的官員不鏟除,朝廷就會成為瞎子、聾子、傻子,最終會走向滅亡。


    想一想崇禎皇帝吧,他就是被這樣一群“忠臣”糊弄,最終含淚掛在一根繩上。


    若是能重生,他肯定會大殺四方,把這些毒瘤鏟除幹淨。


    不過話又說迴來,若不讓官員和地方大戶有關聯,也不現實,因為根本不好開展工作。


    像什麽收糧納稅,徭役分配,民夫牲畜調配等等,都離不開這些地裏鬼。


    因此越是到基層,那些地裏鬼吏與士紳的聯係越密切,所以孟青雲才提出皇權下鄉,盡量讓朝廷官員管理鄉村,而不是本地士紳。


    聽完聶樞寅和潘佾的精彩表演,孟青雲緩緩道:“到底是官員相互推諉,還是下麵阻力太大,這個我們一會兒再說,現在我想問一句······潘侍郎,你下去鄉村看過沒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品寒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填海的精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填海的精靈並收藏一品寒門最新章節